9孔子世家练习
孔子世家练习题及答案

《孔子世家》练习题 (一)通假字:1、由是反鲁()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3、师襄子辟席再拜()4、几然而长5、匪兕匪虎,率彼旷野6、意者吾未知邪()7、夫子盖少贬焉()8、赐,而志不远矣()9、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
()10、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11、孔子语鲁大师。
()12、所慎:齐,战(11),疾。
()13、约其文辞而指博。
()(二)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先宋人也,曰孔防叔2、祷于尼丘得孔子3、字仲尼,姓孔氏4、及长,尝为季氏史5、尝为季氏史,料量平6、请与孔子适周7、仁人者送人以言8、窃仁人之号9、为人子者毋以有己10、弟子稍益进焉11、与齐太师语乐12、眼如望羊13、师襄子辟席再拜14、楚救陈,军于城父。
15、陈、蔡大夫谋曰。
16、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17、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18、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19、从者病,莫能兴。
20、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21、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22、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23、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24、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25、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
26、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
27、吾从周。
28、古者《诗》三千余篇。
29.孔子晚而喜《易》30、假我数年。
31、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32、绝四。
33、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4、所慎:齐,战,疾。
3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36、则弗复也。
37、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38、乃因史记作《春秋》39、约其文辞而指博。
40、文辞有可与人共者。
41、弗独有也。
()42、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三)词类活用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3、博辩广大危其身者4、孔子学鼓琴师襄子5、楚救陈,军于城父。
6、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
7、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
8、推此类以绳当世。
(四)特殊句式1、其先宋人也2、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3、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4、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5、孔子学鼓琴师襄子6、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孔子世家练习

《孔子世家》练习一、给加点字注音陬zōu邑圩田wéi家畜chù车乘shèng千乘shèng之国几(颀)qí然而长弦歌xián 愠怒yùn虎兕sì稼穑jiàsè语yù鲁大(太)师翕xī如皦jiǎo如绎yì如去其重chóng齐(斋)zhāi没mò世下讫qì听讼sòng削xuē则削xuē景行háng二、解释加点字孔子贫且贱.身份卑微....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增多..家畜../.繁殖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觉得奇异(意动)........由是..返”..../.同“..反鲁因此请与孔子适.周到.鲁君与.之一乘车给.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用,介词....窃.仁人之号窃取,盗用(谦词).........弟子稍益......进焉逐渐增多欲以通乎../.和.../.联系...景公凭借与齐太师语.乐谈论..齐人称.之称赞..十日不进.向前..可以益.矣增加学习内容......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练习../.技艺..有间........过了一段时间丘未得其志.志趣,意旨.....丘未得其为人........作曲家的风范几.然而长同“颀”....师襄子辟席..再拜离座起立....军.于城父驻军..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所作所为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一起../.派遣.. 从者病,莫能兴. 起身..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生气../.困顿..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坚守,安于...../.困境,困顿...../.就. 《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诗经../.同“非”.... 予一以贯..之 用./.贯穿..吾何为.于此? 因为.. 意者..吾未知.邪? 是不是... 夫子之道至.大也 极、最... 夫子盖少贬...焉 同“盍”,为什么不........./.稍微../.降低.. 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 种庄稼.../.收庄稼... 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制定制度..../.规范../.建立道...德./.治理../.被. 而.志不远矣 同“尔”.... 不容何病. 担心,忧虑(宾前)......... 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假使../.主管.. 孔子之.时 的 周室微.而礼乐废 衰败,没落 序.书传 为……作序 编次.其事 次序 杞不足征.也 证明礼乐自此可得.而述适当,恰当成六艺..《书》《诗》《礼》《易》《乐》《春秋》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为……作序假.我数年借若.是如,像我于易则彬彬..矣繁盛的样子,了解、掌握得更多孔子以.诗书礼乐教用弟子盖.三千焉大约如颜浊邹之徒..这一类人齐.,行,忠,信同斋,古代祭祀之前的身心整洁工作。
《孔子世家》(节选)挖空练习

《孔子世家》(节选)挖空练习1大弯中学高2019级班姓名: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曰:“有是言也。
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
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
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
”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
”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
孔子遂行,宿乎屯。
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
”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
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
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
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
”卫人亦致粟六万。
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
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
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
”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
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
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
”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
苏教版-语文-高二-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第9课孔子世家同步检测

第9课孔子世家同步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固穷.穷:困厄B.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病:担心C.弟子稍.益进焉稍:稍微D.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竖子:童仆答案 C解析稍:逐渐。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黯然而黑,几然而长B.夫子盖少贬焉C.约其文辞而指博D.孔子知弟子有愠心答案 D解析A项“几”同“颀”,B项“盖”同“盍”,C项“指”同“旨”。
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道不行..矣B.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C.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D.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答案 D解析D项怡然:和悦愉快的样子,古今意义相同。
A项不行:古义,不能实行;今义,不被允许,不中用或不好。
B项折中:古义,取正,作为准则;今义,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
C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唯子贡庐.于冢上B.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C.弟子皆服.三年D.推此类以绳.当世答案 B解析B项“野”,名词作状语,意思是“不合礼法地”。
A、C、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予一以贯之A.人之不我信也B.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C.不能为容D.其先宋人也答案 A解析A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B项状语后置句。
C项被动句。
D项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孔子世家演练+Word版含解析.doc

一、累积运用1.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愤:启迪.B.读《易》,韦编三绝韦:牛皮.C.君子亦有穷乎穷:困厄,窘迫.D.孔子知弟子有愠.心愠:和善分析:选 C。
A. 愤:心里有所郁结; B. 韦:熟牛皮; D. 愠:恼恨,生气。
2.以下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黯但是黑,几但是长B .夫子盖少贬焉C.约其文辞而指博 D .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分析:选 D。
A. “几”同“颀”;B.“盖”同“盍”;C.“指”同“旨”。
3.以下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聪慧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B.吾道不可以矣..C.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D.吾自卫反鲁,而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分析:选 D。
分别处于适合的地点。
与今义同样。
A.古义:耳聪目明;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B.古义:不可以推行;今义:不被同意,不顶用和不好。
C.古义:茂盛的样子;今义:高雅的样子。
4.以下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余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A.予一以贯之B.人之不我行也C.不容何病D.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分析:选 D 。
A 、B 、C 项都为宾语前置, D 项为定语后置。
5.下边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一狼人立而啼②以太牢祠焉③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④孔子学鼓琴而师襄....子⑤学者宗之.A .① /② /③/④⑤B .①② /③④ /⑤C.①② /③ /④⑤ D .① /②③④ /⑤分析:选 A 。
①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④⑤ 名词的意动用法。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6~9 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令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医生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文言文《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
孔子曰:“赐,尔以子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孔子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释:“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意为: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而行。
孔子用以形容他与弟子被围于野的困境。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孔子世家练习

(五)难句解释 1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 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2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 容。 3 、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 乎文哉。吾从周。
(三)词类活用
1、楚救陈,军于城父。
2、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
3、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
4、推此深察而近于死者(聪明深察, 近,) 7、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博辩广大, 危,) 8、唯子贡庐于冢上。(庐,) 9、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家,) 10、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宗,)
(一)通假字 1、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2、意者吾未知邪 3、夫子盖少贬焉 4、赐,而志不远矣 5、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 6、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7、孔子语鲁大师。 8、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9、余祗回留之不能去。 10、由是反鲁 11、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二)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先:)
2、祷于尼丘得孔子(祷:)
3、尝为季氏史,料量平(料: 量:平:
4、请与孔子适周(与:适:)
5、窃仁人之号(窃:号:)
6、为人子者毋以有己(毋以有己:) 7、弟子稍益进焉(稍:益进:)
8、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文:质:) 9、吾从周。(从:) 10、楚救陈,军于城父。 11、陈、蔡大夫谋曰。 12、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13、从者病,莫能兴。(病:) 14、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道:) 15、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丑:) 16、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有国者 17、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使:) 18、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兴师:)
(四)特殊句式 1、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子路愠而见曰。 3、予一以贯之。 4、吾何为于此? 5、人之不我信也。 6、人之不我行也。 7、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8、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9、不容然后见君子。 10、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11、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 12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13、唯子贡庐于冢上。
孔子世家练习

孔子世家学案一、重点句子翻译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二、词类活用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异动用法,以……为异)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名做动,统治)孔子语鲁大师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名做动,告诉;名做动,编撰)推此类以绳当世。
(名做动,衡断)唯子贡庐于冢上(名做动,居住)弟子及鲁人往从而家者百有余室(名作动,居住)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名作动,建立庙宇)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异动,以……为宗)三、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孔子的身世,学习的经历,坎坷的仕途,著书立说的情况,以及死后带来的巨大影响,可以说孔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请结合具体例子谈谈孔子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称赞。
(至少说三点)一、句子翻译1、聪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胁,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2、做子女的忘掉自己而心想父母,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3、孔子是贤能的人,他所刺讥的都切中诸侯之痛处4、孔子如果被楚国重用,那麼陈国、蔡国的执政官员处境就很危急了。
5、于是就一起派遣服劳役的徒众把孔子围困在野外6、瑞木赐(孔子的学生),你认为我是一个饱学而知识渊博的人吗?7、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8、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9、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10、后世的人们了解孔丘是因为他的春秋,而怪罪孔丘的人也是因为他的《春秋》二、词类活用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异动用法,以……为异)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名做动,统治)孔子语鲁大师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名做动,告诉;名做动,编撰)推此类以绳当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 .黯然而黑,几然而长。
B .夫子盖少贬焉?C .约其文辞而指博。
D .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解析 A 项“几”同“颀”;B 项“盖”同“盍”;C 项“指”同“旨”。
答案 D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蕃:繁殖。
②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野合:不合礼法的结合。
③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
竖子:轻蔑地称奴仆。
④周监.二代。
监:监狱 ⑤夫子盖.少贬焉? 盖:何。
⑥杞不足征.也。
征:证明。
A .①②③B .①②⑥C .③⑤⑥D .③④⑤ 解析 ③应为“童仆”;④应为“借鉴”;⑤应为“盍,何不”。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愤:启发。
B .读《易》,韦.编三绝。
韦:绳子。
C .君子亦有穷.乎? 穷:困厄。
D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
愠:善良。
解析 A 项应为“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B 项应为“熟牛皮”;D 项应为“怨恨,生气”。
答案 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非文王其.谁为此也 B.⎩⎨⎧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孔子欣然而.笑曰C.⎩⎨⎧ 窃仁人之.号而老子送之.曰D.⎩⎨⎧ 乃.因史记作《春秋》乃.设九宾礼于廷解析 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A 项中前面一句中的“其”是“他的”的意思,后面一句中的“其”是表示反问语气;B 项中前面一句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后面一句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C 项中前面一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后面一句中的“之”是第三人称代词“他”。
答案 D5.下列各句的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吾道不行..矣 B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C .学者..宗之 D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解析 A 项指“不能实行”;C 项指“读书学习的人”;D 项指“耳聪目明”。
答案 B6.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活用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A .唯子贡庐.于冢上 B .推此类以绳.当世 C .弟子皆服.三年 D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解析 D 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ABC 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D7.下列句式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3分) A .人之不我信也B .困于陈蔡之间C .予一以贯之D .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 解析 A 、C 为宾语前置句,B 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
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
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矣。
”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所慎:齐,战,疾。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而名不称焉。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约其文辞而指博。
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
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
《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郁郁:文采显著B.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乐正:音乐(篇章)得到整理和规范C.我于《易》则彬彬..矣彬彬:文雅的样子D.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没世:终身、一辈子解析 彬彬:繁盛的样子,意思是了解、掌握得更多。
答案 C9.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周室微而.礼乐废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B.⎩⎨⎧ 《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此则.寡人之罪也 C.⎩⎨⎧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D.⎩⎨⎧弟子盖三千焉. 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解析 两个“焉”皆为助词,表停顿。
A 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接,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
B 项第一个“则”连词,表因果,第二个“则”副词,就是。
C 项第一个“以”介词,在,第二个“以”介词,表地点的界限。
答案 D10.下列有关孔子的论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孔子一生政治上无重大成就,但晚年删《诗》《书》,正礼乐,作《春秋》,并以此传授弟子,因此说他对整理古籍、传播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B .古《诗》三千余篇,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的“三百五篇”,皆“弦歌之”,并给予高度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 .孔子作《春秋》,对自称为王的吴楚之君,贬之为“子”,类似这种“绳当世”“笔则笔”“削则削”的写法,对司马迁影响很大,因此司马迁自称《史记》为第二部《春秋》。
D .孔子编纂《诗》《书》《礼》《乐》《易》《春秋》后,立即被称为 “六艺”,被奉为儒家经典,自此千古传诵。
解析 汉代才奉为儒家经典。
答案 D11.翻译下列句子。
(1)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将来即使一百代也可以借此预知,只不过在“文”和“质”之间斟酌。
(2)不在想通而未通时启发他,举一角为例,如果他不能推知另外三个角,就不再教他了。
(3)(孔子)写《春秋》,该记叙处则记叙,该删减处则删减,子夏等人也无法增删一词。
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
婴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
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
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
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
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
出之其口,不知其因也。
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友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
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
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讥之,是吾师也。
”因宰我①而谢焉,然仲尼见之(《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 【注】①宰我:孔子的弟子。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不维.其行维:维护,保持B.不自以为约.约:穷困,困窘C .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 过:探望,拜访 D .吾罪几.矣 几:(到了)极点 解析 C 项,过:超过。
答案 C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 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见.行而从之者也 B.⎩⎨⎧ 君不见其.从政者不维其.行,不识其过 C.⎩⎨⎧ 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始吾望儒而.贵之 D.⎩⎨⎧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非.人不得其故 解析 批评,指责。
A 项前者是介词,表被动,后者是动词,看见;B 项都是代词,前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后者活用为第一人称,自己;C 项前者表转折关系,后者表顺承关系。
答案 D14.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文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 A .见君(而)不见其从政者,可乎B .(若)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C .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之)为师D .夫子讥之,(这)是吾师也解析 D 项应为夫子。
答案 D15.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暗含..孔子或晏子对对方的评价的一组句子是 ( )(4分)①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②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 ③婴则齐之世民也……不能自立也 ④今吾望儒而疑之 ⑤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 ⑥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解析②是孔子直言对晏子的不满,③是晏子为自己“事三君而顺”的辩解,⑤是孔子自责时说的话。
答案 B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我的做人原则。
B.子贡当面对孔子“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予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
C.晏子用孔子周游列国时“拔树削迹”“身穷陈蔡”的窘况回击孔子的讥讽,并因此非难儒生,显出晏子心胸不够宽广。
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出他勇于责己、知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
解析晏子的话意在指出孔子的错误,不能因此就说晏子“心胸不够宽广”。
孔子“吾疑其为人”是直陈己见,不算讥讽。
晏子“望儒而疑之”,“疑”是“怀疑”,不是“非难”。
答案 C【参考译文】孔子到齐国去,拜见齐景公,却不去拜见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