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全国统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 半卷练7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高三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胡适写给儿子 将来你长大时,莫忘了我怎样教训你: 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诸葛亮写给儿子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余光中写给未来的孩子 不要轻视平凡的人,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攻击自己做不 到的事。你长大后会知道,做好一件事太难,但绝不要 放弃。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 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 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 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湓浦曾闻似衣带, 有信心。
庐峰见说胜香炉。------
通过写想象中江州景的美妙,来劝慰朋友 不要过于消沉
题诗岁晏离鸿断,
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
写景转到写人,写白居易此时的境遇。 离鸿、病鹤都是指白居易。白居易远谪 江州,远离亲友,正如离群的孤雁一般。
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 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
2020年全国2卷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
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
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 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世说纷纭,更是以假乱真,以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第3讲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新高考命题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形式是多样的,主要从理解关键词语和品味语言风格两个角度入手。

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

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思想情感来考查的。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所不同,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这两个考法。

考法1 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点主要有关键词语、关键诗句和语言风格。

熟知类题通法“3步骤”准解诗歌语言鉴赏题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请简要分析作者使用“扣”“垂下”“咽”“飘”这几个词的艺术表现力。

(4分)[尝试解答][解题思维]第一步:审题干,定考查类型“这几个词的艺术表现力”,说明该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关键词语,属于“炼字”题型。

第二步:依类型,定答题方法题干中列出的这四个词语均为动词,要结合全诗,把握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如“垂下”代表了老马内心的无奈和对苦痛的默认;“飘”,飘过的是鞭影,代表了老马受到奴役的命运。

第三步:依要求,定作答要点“扣”“垂下”“咽”“飘”这几个词都形象地描写出了老马命运的悲苦和生活的艰辛与无助。

作答时,要注意对词义的理解,关注其表达效果。

[组织答案][答案] “扣”形象地写出了老马承受的压力之大;“垂下”形象地表现出老马感受到的沉重与无可奈何,也写出了它卖力前行的样子;“咽”表现出它对自己命运的深深的无奈;“飘”形象地补充了上一行的“泪”字,使诗意更丰富。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不知道风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成语:①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②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③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④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⑤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名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夏季减肥食谱中,有四种食物位于爱美女士们的黑名单,被排除在减肥食物之外,千万碰不得,否则会让你的努力____________!②可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努力____________,所以说我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5分钟之后才能确保,在最后5分钟内,对手有3次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要成为“英东杯”冠军,就要避免这些状况。

③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境的努力____________。

A.毁于一旦功亏一篑前功尽弃B.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毁于一旦C.功亏一篑前功尽弃毁于一旦D.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功亏一篑解析:毁于一旦:于,在;一旦,一天。

在一天的工夫全被毁掉。

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

适合②空;功亏一篑: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适合③空;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

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

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适合①空。

答案:D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一APEC北京会议鲜明的主题,体现出中国对亚太持久发展繁荣所作的深入思考和安排。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真题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

【新高考五省】2021届语文一轮复习组合练(一)【语用+古代诗歌阅读】

【新高考五省】2021届语文一轮复习组合练(一)【语用+古代诗歌阅读】

新高考语用阅读组合练(一)总分:29分时间:23分钟姓名成绩__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走,去那边看看!大伯起身扛着锄头,边走边对我说。

一只黄蝴蝶绕着他头上飞,又定在肩上的锄头上。

我们向山谷里走去,走进一团鸟鸣里。

溪水哗啦啦淌过茂密的草丛,向山下大水库奔去。

那里波光粼粼,仿佛铺满碎银子。

拐过山腰,眼前是一大片平整的菜地,点缀着些许绿意。

“这个是鸭脚板,城里人叫野蜀葵,口味像芹菜,城里人可喜欢吃了!”继续往里走,前头一亩多的菜地,盖着塑料薄膜,太阳一照亮晃晃的。

大伯说:“靠里边的是黄精,还有金银花。

咱这山里,落籽出苗,见风就长。

”走到菜地的沿子上,他吸了口气,扬起锄头,一锄下去,又猛又深,用力一掀,吱的一声,厚重的泥土剜起一大块,透出地气,撕扯着草根丝连。

“我琢磨着改种山野菜和中草药材,效益比普通蔬菜高得多,磨刀不误砍柴工啊!”大伯说完,对着我,对着大山,爽朗大笑起来。

我忽然想起来,便问:“新德伯、国良叔、三琼婶他们,也都在忙吗?”大伯一笑:“都正干得欢呢!走,去看看!”1.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B.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C.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D.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2.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大伯说完对着我和大山爽朗大笑起来。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半卷练6语言文字运用 散文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语言文字运用半卷练6语言文字运用 散文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半卷练6 语言文字运用+散文类文本阅读限时:30分钟满分:3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哲人有言,“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随着时光变迁,人们往往会纠结于现实的纷扰,淡忘了本来的追求。

有的人精致利己,把利益当作唯一驱动,只看得见眼前的浮华,却失去了生活的本义。

更有甚者腐化堕落,与初心_________,头撞南墙才后悔不已。

虽说生命的高度不是只有一种形式,人生的追求也不是只有一种方式,但听不到呼唤的内心,就会在随波逐流中迷失自己;缺少了奋斗的支撑,就会在生活的狂涛巨浪里失去。

“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

”给初心奋斗的使命,就是给人生奋斗的意义,给生命拓展的空间。

要知道,有_________的极致追求,普通工人也能成为大国工匠;有_________的长期坚守,平凡岗位也能成就不凡事业;有关键时刻的_________,身边小事也能闪耀最美的人性光辉。

( )。

即使时光匆匆、人生无常,每个人都应不忘提醒自己:你最初的梦想,今天还是不是你最高的追求?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南辕北辙始终如一默然无声前仆后继B.背道而驰始终如一默默无闻挺身而出C.南辕北辙一如既往默默无闻挺身而出D.背道而驰一如既往默然无声前仆后继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这两个成语都含有“彼此相反”的意思,但“南辕北辙”是就同一件事物来说,偏重于行动和目的恰恰相反。

而“背道而驰”是就两个事物来说,偏重于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文段中是说腐化堕落者已忘记初心,其做法已经严重偏离初心,所以应用“背道而驰”。

第二空,始终如一:自始至终都一样。

指能坚持,不间断。

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

结合语境,应用“始终如一”。

第三空,默默无闻: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全国通用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月考试卷三含解析

全国通用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月考试卷三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继月氏、匈奴之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党项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甚至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等以加强治理。

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

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也输入西方。

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

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大蒜、菠菜等,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精选汇编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①东禅庄院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①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一“摇”字活画岀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表现了春天到来的迅疾。

B.颔联巧用叠词,前者拟溪流潺潺之声,后者描碧草新绿之色,视听结合更显春意盎然。

C.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数亩荒园”点明诗人的目的地。

D.描初春之景,如画;写友人之情,深厚。

全诗一气贯注,似信笔挥洒,实勾勒甚密。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最后两句。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注)。

窗下日长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虽然选择了“舞燕”“啼莺”两个意象,但呈现出的依旧是缺乏生机的萧瑟荒园之景,“懒追随”说明诗人无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

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作精雕细刻,形神兼备;描写心境,只是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此联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各题。

赤壁袁枚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蚊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荻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卷练7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
限时:30分钟满分:3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 )。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审判者,及时制定外卖行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

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

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此处,句中修饰“行业”,且说“外卖行业”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应用“不可或缺”。

第二空,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此处是说在食品安全方面,“政府及主
管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用“责无旁贷”。

第三空,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结合前面的“及时制定”等内容可知,此处是强调形势的紧迫,应用“迫在眉睫”。

第四空,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一览无余:一看就全在眼里了;形容事物简单或平淡无味。

句中是说这些外卖送餐员对于商家的情况应该很清楚,此处应用“一目了然”。

故选D项。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其一,“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删除其中一个,据此排除A项;其二,“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搭配不当,“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应为“受到关注”,这就排除C、D两项。

故选B项。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品安全“守门员”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本题中,前面说“外卖……”,后面说“谁来担此重任”,由此可知,补写的语句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而且应是强调“外卖”需要食品安全的“守门员”,这就排除了A、B两项。

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句子显得烦琐,排除D项。

故选C项。

4.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

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
示例:驰志伊吾、封狼居胥、拉长弓射天狼,中国人向来就有建功意识。

材料:抗争民主节庆
吃元宵过春节轻君主贵生民拒外寇复山河
兰芝抗婚登高赏菊血溅白练公车上书龙舟竞渡枝叶关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兰芝抗婚、血溅白练、拒外寇复山河,中国人向来就有抗争意识。

②公车上书、枝叶关情、轻君主贵生民,中国人向来就有民主意识。

③龙舟竞渡、登高赏菊、吃元宵过春节,中国人向来就有节庆意识。

(每句2分,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根据示例句式中的“建功意识”,可知仿句应该是“抗争意识”“民主意识”和“节庆意识”;再根据“抗争”“民主”“节庆”的含义归类,与其分别照应的词组是“兰芝抗婚、血溅白练、拒外寇复山河”“公车上书、枝叶关情、轻君主贵生民”和“龙舟竞渡、登高赏菊、吃元宵过春节”;最后,按照动宾、主谓、并列结构顺序组合即可。

5.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要求:不得改变原意。

(5分)
自然界的草木鸟兽,在早期人类的眼中是神灵或超自然的化身。

这些神灵以象征形式存在,多与动植物有关,如:天空飞翔的龙,被中华民族看作祥瑞、权利的象征;古埃及人把在沙漠中爬行的圣甲虫看作再生和复苏的象征;春天盛开的樱花在日本武士眼中象征了生命短暂和无所畏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天空飞翔的龙,被中华民族看作祥瑞、权利的象征;沙漠中爬行的圣甲虫,被古埃及人看作再生和复苏的象征;春天盛开的樱花,被日本武士看作生命短暂和无所畏惧的象征……
(示例二)中华民族把天空飞翔的龙看作祥瑞、权利的象征;古埃及人把在沙漠中爬行的圣甲虫看作再生和复苏的象征;日本武士把春天盛开的樱花看作生命短暂和无所畏惧的象征……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