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启动将优先调入抗癌药等药品
2023年版医保目录新增和淘汰药品种类

2023年版医保目录新增和淘汰药品种类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2023年版医保目录中新增和淘汰的药品种类。
医保目录的调整是为了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
需求。
以下是新增和淘汰的药品种类的详细信息。
2. 新增药品种类
下面是2023年版医保目录中新增的药品种类:
- 药品1:该药品为治疗某种疾病的创新药物,具有显著的疗
效和安全性。
- 药品2:该药品为治疗癌症的靶向药物,已在临床试验中取
得重要突破。
- 药品3:该药品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型药物,可以有效控
制病情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这些新增的药品种类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促进疾病
的治疗和管理。
3. 淘汰药品种类
下面是2023年版医保目录中淘汰的药品种类:
- 药品A:该药品已被新一代药物所替代,临床应用已较少。
- 药品B:该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其他替代药物相比已有所
欠缺。
- 药品C:该药品的市场销售量较低,且已有更有效的替代品。
这些药品的淘汰将减少医保支出,同时引导患者使用更为有效
和安全的药物。
4. 结论
2023年版医保目录的新增和淘汰药品种类旨在提高医疗水平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新增的药品种类将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
疗选择,而淘汰的药品将减少医保支出并引导患者使用更为有效和
安全的药物。
这一调整将有助于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
健康状况。
以上是关于2023年版医保目录新增和淘汰药品种类的简要介绍。
详细信息请参阅相关文件和通知。
2023年最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变化情况说明

2023年最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变化情况说明《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简称《药品目录》)是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的标准。
2022版《药品目录》已于2023年3月1日正式执行。
对比2022版与2021版《药品目录》,现对药品目录变化进行梳理并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一、2022版概况2022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共计2967种。
其中西药1293个(甲类395个),中成药1311个(含民族药93个,甲类246个),协议期内谈判药品363个(西药293个、中成药70个,全部为乙类)二、西药目录变化除品种数量增减外,新版目录最大的变化是109种药品取消了限制条件(备注),9种药品限制条件发生变化。
同时,凡例中对“肠内外营养制剂”的限制条件取消了“重症”二字,修改为“需经营养风险筛查,明确具有营养风险,且不能经饮食或使用‘肠内营养剂’补充足够营养的住院患者方予支付”。
另外,“氨基葡萄糖口服常释剂型”取消了“限工伤保险支付”的限制条件,因而2022版药品目录中工伤保险限制支付品种由6种调整为了5种。
三、谈判药目录变化新增谈判药108种,原有谈判药中有20种直接纳入了西药目录,无谈判药品移除。
限制条件方面,24种药品发生了备注变更:一是增加了部分药品的适应症,例如: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等药品;二是取消了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的备注限制。
四、中成药目录变化种类无新增,莲必治注射液被移除目录。
限制条件方面,16种药品存在改变,其中10种取消限制条件,6种限制条件发生改变。
如清开灵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药品限制条件发生改变;取消参松养心胶囊、西黄丸(胶囊)、稳心片(胶囊、颗粒)等药品的备注限制。
五、中药饮片部分变化无调整变化。
附件:1.西药目录变化2.西药备注变更3.谈判药新增4.谈判药备注变更附件1:、附件2:西药备注变更118种附件3:谈判药新增108种附件4:。
医药生物行业: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公布 调整正式启动

事件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1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以及《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自2021 年7 月1 日起,在国家医保局官方网站开通网上申报系统。
工作方案和申报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本轮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正式启动。
整体规则变化不大,时间提前一个月本次医保目录调整延续之前的规则,分为准备、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和公布结果五个阶段。
整体相较去年提前一个月,6 月开始,预计11 月完成。
调整范围基本维持,规则更加精准本次仍然调入临床价值高、价格合理、能够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品种;调出有安全性风险、销量低的品种;调整续约谈判品种及费用较同类偏高品种的支付标准。
相较于之前,本次医保目录谈判精简了申报的4 个条件:1)在规定时间内上市新药,2)在规定时间内适应症更改药品,3)与新冠治疗相关药品,4)纳入国家基药目录的药品。
根据初步梳理,预计以下品种符合在20160101 至20210630 期间获批的新药、新适应症这一标准,有望通过谈判纳入医保:①信达生物:PD-1(信迪利单抗注射液,一线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PD-1 和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癌联用)②恒瑞医药:PD-1(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一线和后线治疗晚期鼻咽癌)、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氟唑帕利(后线或维持治疗卵巢癌、输卵管癌或腹膜癌)③君实生物:PD-1(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后线治疗晚期鼻咽癌、晚期尿路上皮癌)④百济神州:帕米帕利胶囊(晚期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PD-1(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接受过治疗的肝细胞癌)、泽布替尼(华氏巨球蛋白血症)⑤贝达药业:盐酸恩沙替尼(ALK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埃克替尼(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⑥荣昌生物:注射用泰它西普(系统性红斑狼疮)、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后线治疗HER2 过表达晚期胃癌)⑦艾力斯:甲磺酸伏美替尼片(EGFR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⑧和黄医药:索凡替尼(神经内分泌瘤)、赛沃替尼片(MET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⑨再鼎医药:瑞派替尼(后线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⑩诺诚健华:奥布替尼(成人套细胞淋巴癌、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最新医保目录

最新医保目录简介医保目录是指由医保部门指定的医疗保险范围内的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清单。
医保目录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规范医疗市场秩序、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医保目录分类医保目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分类:1.药品目录:包括基本药物目录、谈判药品目录等。
2.诊疗项目目录:包括手术、检查、治疗、康复等项目。
3.特定疾病目录:对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项目进行了明确规定。
4.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对医疗服务行业的一些具体项目进行了明确规定,如齿科、眼科等。
最新医保目录调整最新一次医保目录调整于2020年12月进行,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执行。
本次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药品目录调整1.新增谈判药品:根据市场需求和疾病治疗的新进展,新增了一批谈判药品,包括抗肿瘤药物、抗糖尿病药物等。
2.调整报销比例:根据药品疗效、安全性和价格等因素,对一些药品的报销比例进行了调整。
诊疗项目目录调整1.新增诊疗项目:根据医学进展和临床需求,新增了一些诊疗项目,包括新的手术、检查和治疗方法。
2.调整报销范围:根据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对一些诊疗项目的报销范围进行了调整。
特定疾病目录调整1.新增特定疾病: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影响,新增了一些特定疾病的治疗项目,如肿瘤、艾滋病等。
2.调整治疗方案:根据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对一些特定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调整。
医疗服务项目目录调整1.新增医疗服务项目:根据民众医疗需求的变化,对齿科、眼科等医疗服务项目进行了新增。
2.调整规范要求:为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对一些医疗服务项目的规范要求进行了调整。
目录调整的影响医保目录调整对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以及参保人员都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目录调整将直接影响医疗收入和医疗服务的规范性。
一些新增的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项目将为医疗机构带来更多的收入,但同时也要求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规范管理。
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目录调整将影响药品的市场需求和定价。
基本药物目录的更新与调整

基本药物目录的更新与调整2023年,基本药物目录的更新与调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作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本药物目录,不仅要有足够的药品种类,更要重视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2023年,基本药物目录的更新与调整,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
基本药物是指公民日常生活、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中,使用频度高、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的药物,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将基本药物目录不断扩展、调整和完善。
本次基本药物目录的更新与调整,将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扩大基本药物目录范围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人们对药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在基本药物目录中增加常见的慢性病、老年病等药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更新药品品种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药品的研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次基本药物目录的更新与调整,将优先考虑近期研发推出的新品种药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更为有效的治疗药品。
三、优化基本药物价格在更新与调整基本药物目录时,要考虑药品的价格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药价市场波动较大,而药品的进口依赖程度也不容忽视。
因此,在调整基本药物目录时,应当注意价格问题,通过价格调控,降低人民群众购药的负担。
四、加强药品质量及安全管理随着社会风气的不断变差,和不法商贩的存在,一些假冒伪劣的药品流向了市场,不仅对健康构成威胁,也会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在更新与调整基本药物目录时,要加强药品质量及安全管理,对药品的生产、销售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安全。
总结基本药物目录是人民健康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基本药物目录的更新与调整,将重点关注扩大基本药物范围、更新药品品种、优化基本药物价格和加强药品质量及安全管理。
这是推行基本医疗保障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也是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药品保障的必然要求。
医保目录调整方案敲定

医保目录调整方案敲定引言医保目录调整是指根据医保政策的要求,对医疗服务价格、医疗项目范围及费用支付方式等进行调整和优化。
医保目录调整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医保目录调整方案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实施措施。
背景医保目录调整是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目的在于规范和管理医疗服务的范围和价格,确保患者享有合理和可负担的医疗待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
医保目录调整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医疗技术发展、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健康需求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
主要内容医保目录调整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是医保目录调整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各类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进行评估和调整,以实现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保障患者的权益,同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价格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医疗服务成本、技术水平、医院规模和地区经济水平等因素。
2. 医疗项目范围调整医疗项目范围调整是医保目录调整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临床实践的推动,结合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和公众需求变化,对医疗服务项目范围进行科学评估和确定。
同时,要重点关注重大疾病治疗项目和药品的纳入和调整,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医疗质量。
3. 费用支付方式调整费用支付方式调整是医保目录调整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医疗服务费用的支付方式进行评估和调整,以实现费用支付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支付方式的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医院管理成本和医疗服务质量等因素。
实施措施医保目录调整方案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措施和步骤:1.建立评估和调整机制:制定医保目录调整的评估和调整机制,明确各项评估指标和流程,并建立相应的专家咨询组织,为调整方案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
2.公开征求意见:在调整方案制定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方,形成广泛的共识。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发布 让“急药”真正成“基药”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发布让“急药”真正成“基药”安徽六安市金寨县响洪店水库村医余家俊在卫生站为村民取药。
新华社记者刘俊熙摄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须、有效、价廉。
相较于2012年的上一版目录,新版基药目录不仅在品种数量上有所增加,还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以满足各类患者的需求,对于药物的生产流通、集中采购、合理用药、支付报销等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期待之中,新版基本药物目录终于“揭开面纱”。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将于1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
同时,新目录的颁布也带来了新的课题。
如何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让医院愿意用,患者能用,是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环节。
体现临床需求总品种数的增加,是新版基药目录的特点之一。
此次调整共调入药品187种、调出22种,总品种数量达到685种,其中西药417种、中成药268种,多种药品的“入选”引人关注。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此前表示,新版基本药物目录覆盖面更广,品种数量不仅能满足常见病、慢性病和急诊抢救的临床需求,还重点覆盖了肿瘤、儿童疾病、丙肝等疾病,为不同疾病患者提供了多种用药选择,更好地满足了群众需求。
在基本药物清单中增加了12种抗癌药,使抗癌药的数量达到38种,其中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等创新药物。
比如2017年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的曲妥珠单抗(赫赛汀),这次也被纳入基本药物目录。
此前,赫赛汀每种药物的医保支付标准已由2万元降至7600元。
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后,患者用药有望得到更好的保障。
丙肝治疗新药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丙通沙),实现了从上市到进入基药目录的“火箭速度”。
今年5月,得益于中国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提速,丙通沙实现在华上市。
这一全球丙肝治疗最先进的药物,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的丙肝公共卫生问题。
北京医院药剂科主任胡欣表示,丙通沙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具有明确的临床实际需求,有助于通过多方政策联动,加快提升该药品的可及性。
2023年新版社保医保中抗癌药限制目录文字版(全)

2023年新版社保医保中抗癌药限制目录
文字版(全)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2023年新版社保医保中抗癌药限制目录的详细信息。
这个目录对于社保医保体系中的抗癌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该目录的具体内容。
目录内容
1. 抗癌药物A:该药物是一种针对具体癌症类型的创新药物。
根据医疗专家的评估,它在治疗相关癌症患者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成本较高,该药物将在2023年社保医保中限制使用范围。
2. 抗癌药物B:这种药物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已经在许多癌症治疗中被广泛使用。
根据新的医疗研究,该药物在某些特定癌症类型中的疗效并不明显。
因此,将在2023年社保医保中对该药物进行限制。
3. 抗癌药物C:该药物是一种新型的靶向药物,正逐渐被用于多种癌症治疗中。
据相关评估,该药物在特定癌症类型中的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然而,考虑到其高昂的价格,2023年社保医保将对该药物使用进行限制。
结论
以上是2023年新版社保医保中抗癌药限制目录的文字版。
该目录的发布将影响到社保医保体系中的抗癌治疗。
我们建议医疗机构和患者们及时了解目录的详细内容,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和适应新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知》还督促银行完善差别化的贷款利率定价, 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降低利润指标考核权 重、安排专项费用,提升基层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 性。将落实授信尽职免责与不良容忍制度有机结合, 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未超过容忍度标准的分支机 构,在无违法违规行为的前提下,对相关业务责任 人可免于追责。同时要求优化信贷服务技术和方式, 支持银行在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进
总体来看,社会融资规模中的表外融资降幅将 趋于平稳,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
银保监会印发《关于 2019 年进一步提升小微企 业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 商业银行在目前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 下,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 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 3 个百分点。
(责编:刘伟)
47
招标2019年第12期.indd 47
2019/3/25 10:49:08
一步加强与互联网、大数据的融合,探索全流程线 上贷款模式。根据小微企业融资特点,进一步优化 贷款支付方式和对资金流向的监测分析手段,不将 发票作为认定贷款用途的唯一要件。
我国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70万人次
从国家医保局获悉,全国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 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稳步推进,截至 2019 年 1 月底, 国家平台备案人数 356 万,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 直接结算 170 万人次。
本次调整以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药品信息为 基础,由专家按程序科学规范评审确定,并广泛听 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目录调整将充分发挥西药和中 医药各自优势,统筹考虑西药和中成药数量结构和 增幅。
根据征求意见稿,调入的西药和中成药应当是 2018 年 12 月 31 日(含)以前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 局注册上市的药品。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 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的三项表外融资合计减 少 217 亿元,与 2018 年四季度月均减少 2092 亿元 相比,降幅显著收窄。
2019 年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出现了新特征——委 托贷款降幅持续收窄。数据显示,前两个月委托贷款 减少 1208 亿元,比 2018 年同期少减 251 亿元。2019 年 1、2 月份分别减少 699 亿元、508 亿元,与 2018 年四季度月均减少 1490 亿元相比,降幅明显收窄。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我国跨省异地就医定点 医疗机构数量持续增加,备案人数和直接结算量持 续快速增长。截至 2019 年 1 月底,跨省异地就医 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 15933 家,二级及以下定点医 疗机构 13302 家。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170 万人次,医疗费用 409.5 亿元,基金支付 240.7 亿元,基金支付比例 58.8%。
据了解,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是我国 着力推动的便民举措,有利于解决患者异地就医过 程中的垫资和跑腿报销问题。未来,我国将进一步 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为流动人 口和随迁老人等群体提供更大便利。
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启动 将优先调入抗癌药等药品
2019 年 3 月 13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19 年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 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将根据基金支付能力适当 扩大目录范围,优化药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基本医 保药品保障水平,缓解用药难用药贵问题。
另外,前两个月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 票均由减转增,前两个月分别增加 308 亿元、683 亿元。
人民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表外融资情况 有所好转,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年以来, 货币政策加强前瞻性的预调微调,与金融监管政策 也加强了协调配合 ;同时,金融机构逐步适应资管 新规要求,持有表外资产正在出清。此外,表外融 资集中到期规模逐步减少,合规的表外融资业务保 持正常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