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5.天游峰的扫路人巩固辅导第六十九篇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5.天游峰的扫路人巩固辅导第六十九篇第1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阅读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填空。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______的脸,面色______,______的眉毛下,一双______的眼睛炯炯有神。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把正确的拼音填写在后面的横线上沏______(qī qīe)了一杯茶瘦削______(xiāo xuē)宿______(sù xiǔ)鸟循______(xún shún)声打量______(liāng liàng liang)【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形近字组词。
棕______ 传______ 沏______综______ 转______ 砌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读下列人物语言,选择恰当的语气来朗读。
自信激动关切悠闲①“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______②“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______③“30年后,我再来看您!”______④“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读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借着______的星光,我______打量了他:______的脸,______面色,______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阅读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回答问题。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
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件

自学要求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请用心读一读老人语言及外貌的句子,你 从中体会出什么呢?联系上下文写下你的感受。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 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 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 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 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 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 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 朗声大笑。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 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 扫着路面。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 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对比感悟
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看见一位精瘦 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 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
想象写话
30年后,假如作者,又来到了天游峰,他会在怎 样的环境中见到什么样的老人呢?(可以写写30年后 天游峰的环境,写写30年后老人的外貌)请同学们展 开想象,续写30年后作者见到老人的画面。 30年后,我再次来到了天游峰。
对比感悟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 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 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中的一对宿鸟,它 们扑棱棱地飞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地。这充 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 地。
对比感悟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 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 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中的一对宿鸟,它 们扑棱棱地飞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地。这充 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 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件

我抬头望了望在 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 顶天立地 上山九百多 游峰,上山九百多级, 级,下山九百多级, 下山九百多级,一上 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 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 气喘吁 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 吁,大汗淋漓 望而却 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 步,半途而返。 而返。 可是这位 每天 老人 ,每天都要一级一级 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 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紧紧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 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 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 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 的心灵。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 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 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 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 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 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 瘦的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 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 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 路面。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 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 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 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请你根据所学的表达方法,写 一个片段,抓住人物的特点,准确 勾画出身边的一位同学的形象。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 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 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 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 悠闲。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 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 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 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 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 我能舍得走吗 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 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 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九百多级石梯,从空中抛下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扫路人失望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任务仔细担任的肉体。
2、分角色朗诵课文。
3、领悟作者描写扫路人的巧妙构思。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扫路人失望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任务仔细担任的肉体。
2、分角色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描写扫路人的巧妙构思。
教学进程:一、温习导入。
明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生齐读〕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引导同窗弄清课文所记叙的事情,再了解人物的笼统。
这样的教学思绪是好的。
〕二、讲读第三段,了解人物笼统。
过渡: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给作者留下了深入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同去看法这位扫路人。
〔这个过渡性的效果,提示了学习的目的。
〕1、自读课文。
提示: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讨论交流。
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年过七旬失望开朗每天扫上扫下任务担任30年后……自信豁达〔对扫路人的笼统的了解是正确而片面的。
〕4、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渡:作者在与老人的交谈的进程中,想了些什么?〔1〕同窗自读,找出课文中作者直接议论、抒情的内容。
〔2〕讨论、交流。
启示同窗展开想像,作者事先对老人说的话。
〔这一步的要求是高的,需求停止研读。
经过研读,初步知道直接抒情的方法。
〕5、分角色朗诵。
〔1〕小组练习。
〔2〕指名分角色朗诵。
〔分角色朗诵,又回到了全体,也能再现两人交谈时的情境。
〕三、比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1、引读第二自然段。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是如此的高耸险峻……〔生读〕。
当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饱览了有限风景,心里怎样样呢?〔生读:〝好不自得〞。
〕2、提问。
早晨,作者在散步时又遇到了一位对任务极端担任、对生活充溢决计的扫路人,他的心境又是怎样的?3、出示填空。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课件PPT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 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然后写下 来。
1、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4、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爱因斯坦 5、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 罗兰 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8、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1、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 13、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5、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武者小路实笃 16、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17、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1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19、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1、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2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罗 2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乔· 贝利 2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26、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 梅 27、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武者小路实笃 28、有志者事竟成。——佚名/JINGDIANTYPE.html 29、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30、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1、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华兹华斯 3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3、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34、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35、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佚名 36、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佚名 37、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38、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萨迪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40、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歌德 41、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雨果 42、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43、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 44、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45、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佚名 46、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费尔巴哈 47、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高尔基 48、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奥斯特洛夫斯基 49、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莫洛亚 50、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歌德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课文15《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共37张PPT)

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老 人语言的句子,认真品读,写出自己的 感受。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 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 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 闲。
思考:你觉得老人每天扫上山,扫下山到底累 不累呢?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 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 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 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 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 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 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 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 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 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 闲。
思考:你觉得老人每天扫上山,扫下山到底累 不累呢?
思考: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 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 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 闲。
挖掘课文的写法: 课文主要写的是扫路人,可却 写了天游峰的高、险、陡等和游人 的表现,有必要吗?为什么?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 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 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 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 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 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 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 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 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 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 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 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 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
WTT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原文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峭壁千寻、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
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
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
云开雾散之后,凭栏四望,武夷山水尽收眼底。
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览亭左,是上天游;下了崎岖丘,沿胡麻涧一带,是下天游。
上天游的一览亭,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仙掌亭,濒临悬崖,高踞万仞之巅。
临亭四顾,周围景物尽入眼帘,是一座绝好的观赏台。
从这里凭栏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悬浮,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
下天游的南端有明嘉靖五年重建的天游观。
有殿宇式的楼阁,名“遨游霄汉”,成为游客饮茶、赏景的场所。
观后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见的红豆树。
每当成熟季节,山风轻拂,豆荚就纷纷撒落在地,滚出殷红的豆粒,晶莹闪亮,鲜艳可爱。
由山南蜿蜒来的胡麻涧,在妙高台西面奔泻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观,落差170多米,飘逸潇洒。
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刻三十余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古人云:“飞泉响落睛疑雨,古木浓荫夏亦寒”。
在妙高台背后,有一条往东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冈。
这是仙游岩的绝顶。
冈上有仙游馆、三友堂、森天阁故址。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札记过去,我们认为“文本”是上帝,学生读文本就是复制文本,就是向文本靠拢。
这可以称之为“文本中心主义”。
现在似乎方向变了,变成了“学生”是文本的上帝了。
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 (1)

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精瘦、瘦削、打量、望而却步、豁达开朗”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书质疑,自主探究,围绕“自信、豁达开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抓住文中直接描写扫路人言行、外貌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读书理解,感受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心态,受到感染和启发。
3.朗读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展开想象,体会作者采用比喻、夸张、衬托等写法表现天游峰高、险的特点,感知作者写景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4.品读“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笑声惊动了竹林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来起来,又悄悄地落回远处”等句子的言外之意,初步认识散文的语言内涵丰富、寓情于景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抓住文中直接描写扫路人言行、外貌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读书理解,感受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心态;朗读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展开想象,体会作者采用比喻、夸张、衬托等写法表现天游峰高、险的特点,感知作者写景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2.品读“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笑声惊动了竹林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来起来,又悄悄地落回远处”等句子的言外之意,初步认识散文的语言内涵丰富、寓情于景的特点。
难点:品读“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笑声惊动了竹林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来起来,又悄悄地落回远处”等句子的言外之意,初步认识散文的语言内涵丰富、寓情于景的特点。
三、教学评价设计:1.针对目标1,采取听写生字、检查课文朗读、借助预习单、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针对目标2,采取读书、思考、交流等方式研读文中直接描写扫路人言行、外貌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读书理解,感受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的心态,受到感染和启发。
3.针对目标3,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采用朗读、想象、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采用比喻、夸张、衬托等写法表现天游峰高、险的特点,感知作者写景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
词义。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三、分课时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揭题
1.启发学生回忆: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名山风景秀丽,如:
安徽的黄山和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它们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你曾经游览了哪些名山?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揭题、设疑: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
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二、自读课文
1.一读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三读要求: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读效果
1.点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答疑解难
3.理清课文脉络
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四、再点名分段读课文
五、作业设计: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1.在一片()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清静寂静)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了。
(沟通畅通)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我回到住地。
(跟着伴随)
第2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
2.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3.学习外貌描写,知道外貌描写要抓住特点,反映性格或品质。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三、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
(板书:天游峰)
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峻
多媒体:句子(板书:天游峰:险峰九百多级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作者在险峻的天游峰上认识了一位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这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
当同学们学到这时,大家有许多的想法,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我们简直不感相信,但他的确这样做了,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一辈子在这座山上清扫路面,难道他就没有一点儿厌倦吗?为什么老人能有如此的力量,是什么使他这样精力充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认识认识这位——(板书:的)(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
二、继续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自己去认识一下这位老人,再介绍给大家。
2.出示图片,学生介绍老人。
(由总体到局部按顺序介绍)
3.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找出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对于老人外貌的描写为什么要分开写呢?这样写会不会显得写作没顺序?
多媒体:仔细打量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读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
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使他要仔细打量老人?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扫路人的工作累吗?再次朗读天游峰的险峻。
他为何说“不累”?老人是如何说的?指名读。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老人对山的喜爱之情)
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老人说的轻松自在,而作者却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他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引读)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段,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将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进行对比朗读,进一步感知理解,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并提高认识,明白:只有爱一份事业,才会从中乐此不疲。
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人那份开朗、自信,看出他对山的深厚感情?找找有关语句读一读。
听到这,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引读)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多媒体出示,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
老人怎么说的?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颗对生活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4.小结: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他深深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你能读出作者的心情吗?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来读,现出老人的精神风貌。
)
5.总结全文
6.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全文。
填空: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傍晚()。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
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他。
三、作业设计: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四、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险峰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废
扫路人不累扫上去扫下来
开朗自信
时间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