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那些个性十足的低碳建筑
低碳节能建筑看过来

低碳节能建筑看过来作者:吴学平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第6期和大部分欧美国家一样,英国27%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家庭取暖和照明。
英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主管保罗·金呼吁人们从改造自己的家做起,对抗气候变化。
这一点,英国的很多建筑单位和模范小区,都新建或改造成了恒温、恒湿、恒氧、低噪、适光的绿色建筑。
下面就来看看热爱自然和科技的英国人都是怎么做的。
建筑研究院示范节能一栋建筑师云集的大楼,只要天气好,就能节省60%的电,你相信吗?这栋大楼就是英国建筑研究院的主办公楼,办公楼的楼顶和正面,都安设有智能型太阳能集成系统,到处都是连成片的太阳能集成板,看上去是庄严的炭灰色,这一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夏季的眩光和太阳暴晒,同时不妨碍自然采光,透过外置百叶窗,还能观赏室外的园林景色。
在此办公的建筑师们,可以根据太阳的毒辣程度自己调节百叶窗。
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和太阳能集热板收集来的能源,可以点亮60%的电灯,到了冬季要供暖的时候,太阳能集成系统还为建筑的冬季来暖提供约三分之一的热源,大大降低了采暖能耗。
很多人流密集的写字楼都有通风不畅、新风不够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筑研究院的主办公楼在背面设计有太阳能风道,每个房间都设计有通风吊顶,太阳的热量温暖了风道里的空气,热空气就因“烟囱效应”而上升,带动建筑物内部产生自然通风。
想改变风量的大小,用遥控器开大或关小吊顶通风道就可以,太酷了!到了连续的阴雨天气,除太阳能集热装置外,还有地源热泵抽出冬暖夏凉的地下水来,为室内以及大型会议中心供暖或制冷,所有的供热及制冷系统都安置在地板下面,外面一点也看不出来,地下水用完以后,还能回灌,以确保整个地基100年都不会下沉。
一座太阳房的无限可能在英国建筑研究院内,还有一座智能绿色示范住宅,里面住的是研究院元老级的建筑师,它最突出的一点是房屋南面的玻璃太阳房。
太阳房利用坡形屋面,将建筑的整个南面包容在内,其主面设计有外门供人出入。
十个最具创意的绿色建筑.doc

十个最具创意的绿色建筑十个最具创意的绿色建筑据国外媒体报道,绿色行动正席卷整个世界,在这一背景下,建筑业已不可避免地站在了这场新工业革命的最前沿。
一些勤勉刻苦的改革者打破传统束缚并进行通力合作,让一座座新奇的绿色建筑出现或正在出现,让我们对未来“绿色”建筑设计展开大胆想象。
以下是23项奇异的“绿色”建筑设计。
1. 可折叠的紧急避难所可折叠的竹制紧急避难所外表非常漂亮和雅致,但内在的东西绝非看上去那么简单。
这种紧急避难所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可以在提供多种避难空间的同时不丧失其结构的稳定性。
既然是可以折叠,这种紧急避难所自然非常便于运输和安装,除此之外,由于使用有机材料,人们也可以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
凭借可持续性和实用性这两大优势,这种可折叠建筑能够拥有多种多样的用途,绝不仅限于充当紧急避难所。
2.自给自足的星城从图片上看,我们可能认为MAD建筑师事务所一定是疯了。
但实际上,他们设计的星城不但在技术层面上非常复杂,而且从审美角度来说,也非常具有超现实主义味道。
对于这样一种建筑设计理念,我们没有理由不大力推荐。
外表有些怪异的星城占地面积非常小,在结构上可谓将几何学发挥到极致,所有这些特性让它们更容易实现“自给自足”。
简单地说,星城不会成为所在城市或地区的一种负担。
它们被誉为完全做到可持续性的建筑,能够以自治城市身份投入运转同时只会选择性地与它们所处环境相互影响。
3. 可持续社区如果将“绿色”作为建造材料的一大特征,“绿色”势必要贯穿整个设计过程或者成为设计的基础。
图上的这个可持续社区在设计上具有完美主义色彩,每一层、每一个方位甚至每一个维度都包裹着“绿色”外衣,可谓将可持续性进行到底。
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莫比乌斯带,社区内所有建筑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4. 可自行生长的有机住宅如果能够自己种植的话,我们还用花钱购买或者建造房子吗这绝不是在天方夜谭,我们确实可以像种庄稼一样种出一所房子。
图上这个外表奇特的房子名为“神奇树屋”,它能够随着时间自行生长。
中国最节能低碳建筑大楼

中国最节能低碳建筑大楼1.国际新能源市场光热馆它就像是贝壳般形状的建筑,整体采光率达到90%左右,如此高的采光率除了地理位置的因素外,整个建筑具有75%的透明度,内部所有透光面板均铺设采光集热板,屋顶10000多平米放置多达15000块自动化光线跟踪面板,另外配备风电补充系统,以至于实现整个建筑全天候运作实现供热供暖供电的一体化,每年可节电10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吨左右,将降低整个建筑80左右的能耗。
这个建筑有望在2012年建成并完善投入运营。
2.德州太阳谷微排大楼这栋大楼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建筑,日月坛微排大厦总建筑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以及光伏并网发电等技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建筑整体节能效率达到90%左右,而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500吨、节电600万度,减少污染物排放8672吨。
3.电谷锦江酒店电谷锦江酒店应用了另一种可再生能源建筑技术—污水源热泵技术。
将城市污水处理后用于整个酒店的采暖、制冷等功能,使污水实现了循环利用,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每年大概可利用730万吨,系统运行费比水冷螺杆加蒸汽系统节省188万元,每年可节电188万度,节约标准煤75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46吨等等。
4.世博中国馆斗拱造型的中国国家馆被誉为“东方之冠”。
在夏季,顶层建筑可以为底层建筑遮阳,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另外应用了生态农业景观技术,能有效隔热,使建筑能耗降低25%以上。
世博中心设计遵循“3R”原则,大力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减少热量损失。
应用了自遮阳、太阳能采集、雨水收集等多项环保技术。
5. 成都来福士广场投资达40亿元、建筑面积逾30万平米的“来福士”广场,运用了地源热泵供热和制冷系统、冷热水蓄藏、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节能环保措施。
整个建筑呈大悬挑、大孔洞和不规则倾斜状,其造型新颖独特,它的高度在112m-123m之间,它也是国内首座、国际罕见的清水混凝土建筑,号称世界史上最高的清水混凝土建筑。
节能建筑案例

世界经典低碳建筑案例逐一分析提要:目前世界各国的节能住宅虽然各有特色,但这些房子里面都装置了各种各样的节能设备和节能系统。
比如太阳能电池板、隔热屋顶、保温外墙和低辐射玻璃等等。
当今世界,设计节能建筑和研发建筑节能技术,是最瞩目的课题之一。
据统计,人类每年所消耗的能量中建筑能耗最大。
这里所谓的建筑能耗,包括人们日常生活用能,如采暖、空调、照明、烹饪、洗衣等耗能。
建筑本身耗能,是指建筑施工、拆除以及与建筑直接有关的水泥工业、钢铁工业、交通运输等耗能在内。
其中又以日常生活用能最大,材料及设备生产用能次之,施工用能仅居第三。
节能必然成为衡量未来建筑品质的必要指标。
到2020年,英国的非住宅建筑可以达到零碳排放。
同样在美国,提供低碳生活模式的住宅很有市场,公共住宅逐渐受到欢迎便是佐证。
而我们通常说的节能建筑,是指低能耗建筑,是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建筑,前提是遵循气候和节能的基本方法。
建筑层面的低碳设计主要体现在太阳能利用装置、风能利用装置、地热利用装置、能量循环利用装置等。
欧洲国家对现代建筑的基本理念是:实现“低能耗、高舒适度”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能源,尽量减少能源与资源浪费。
新建建筑必须是节能建筑,楼顶都要装太阳能吸热板、雨水收集装置和冷热空气交换器。
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英国建成不用石油、煤炭等矿石燃料做能源的“零能耗”、“零二氧化碳排放”住宅小区。
伦敦郊区有个供82户居住的“希望屋”:电饭煲、冰箱、热水、照明等用电,全靠太阳能;墙壁保温层厚30厘米;采用先进的通风设备。
“希望屋”冬天采用生物资源锅炉。
燃料是用麦秸压成的圆柱小颗粒,二氧化碳排放量远低于麦秸生长过程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
“希望屋”用电量为同类建筑的30%。
瑞典是世界上工业化住宅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其住宅示范区在建造过程中并不追求特别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而是把重点放在对成熟、实用的住宅技术与产品的集成。
低碳节能建筑案例详细介绍

低碳节能建筑案例详细介绍在我国“双碳”目标下,建筑节能变得愈发重要。
双碳目标驱动下,“低碳建筑”成为我国这两年最为炙手可热的概念之一。
而零碳建筑、负碳建筑是低碳建筑的发展目标。
01 美国John J.Sbrega健康科学大楼地点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福尔河地区,属于布里斯托尔社区学院,总建筑面积50,628平米。
能耗信息:•能源消耗强度(EUI):51 kbtu/sf-yr(所有电力来自太阳能光伏)•屋顶光伏发电:65,000 千瓦时•校园光伏发电:720,000 千瓦时•校园光伏使用百分比:20%+/-•来自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生活热水:265 千卡(占生活热水使用量的 100%)•可再生能源碳足迹抵消:745,000 磅二氧化碳/年•年度能源成本强度(ECI):1.6 美元/SF•基于90.1-2007基线节余:100%(可再生能源),70%(非可再生能源)•采暖日(65℉):5,884•冷却日(50℉):2,743•每周运营小时:7202 英国 Glyndebourne槌球馆这一槌球馆位于英国格林德伯恩歌剧院,它利用循环经济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碳足迹,结合当地废物材料和可逆设计,允许建筑物拆卸并重复使用其组件。
除了使用废弃的香槟瓶塞、酒塞、牡蛎和龙虾壳外,工作室还使用因灰烬枯萎病而被砍伐的白蜡树以及附近挖掘的白垩来建造展馆。
每种材料都将以一种允许解构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用螺栓固定而不是粘合--以确保它们的可回收性和再利用性。
03 上海市“天安千树”上海近年来有特色的新建筑,位于苏州河畔的天安千树一定榜上有名。
这座建筑远观像郁郁葱葱的“悬浮森林”,它借鉴了中国著名的黄山作为整个建筑的形体,走势雄奇且险峻。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整个建筑通过在400多个露台上种植1000多棵不同品种的树木,将景观和建筑天然地融合在一起,体现着生态、环保、低碳的理念。
建筑内部分布着不同高度的结构柱,犹如一片未来森林。
这些柱子中含有雨量传感器,可为外部植物智能灌溉。
零碳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零碳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享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零碳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建筑设计领域,零碳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减少建筑的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成功的零碳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1. 伦敦市政厅(London City Hall)伦敦市政厅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采用了多种零碳技术。
首先,建筑采用了大量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减少了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需求。
其次,市政厅屋顶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可以大量地发电。
此外,建筑外墙安装了大面积的玻璃窗,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进行被动式加热。
伦敦市政厅不仅成为了环保的典范,还实现了大幅度的能源节约。
2. 德国联邦环境部大楼(Federal Environmental Agency Building)德国联邦环境部大楼是欧洲最大的被动式低能耗办公楼之一。
该建筑利用了零碳技术的多种手段,包括太阳能热水供应、地热能利用、建筑外墙绝缘等。
此外,大楼采用了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了零碳排放。
德国联邦环境部大楼的成功案例证明了零碳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3. 美国帕西菲克气候中心(Pacific Climate Centre)美国帕西菲克气候中心是一座专用于气候研究的建筑。
该建筑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能源效率和环保因素。
其中,零碳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筑的被动式设计上。
建筑利用了大面积的双层玻璃窗,以减少能源的耗散。
此外,屋顶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了建筑所需的能源。
通过零碳技术的应用,帕西菲克气候中心不仅实现了绿色建筑的目标,还为气候研究提供了一个低碳环境。
4. 中国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Shanghai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中国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是一座设计精良的零碳办公楼。
绿色建筑案例---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

绿色建筑案例---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仿佛是清华建筑馆向东的延展体,超低能耗示范楼紧临建筑馆,地下1层,地上4层。
南面看去,透明的玻璃幕墙,感觉很像普通的现代式建筑。
但幕墙外“支棱”着巨大的可调节遮阳板,由此提醒参观者——它与众不同。
别看示范楼的体量不大,可它是北京市科委重点科研项目,作为2008年奥运建筑的“前期示范工程”,这座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示范楼集中体现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
同时,该楼还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的技术集成平台,用于展示、实验和推广各种低能耗、生态化、人性化的建筑形式及先进的技术产品。
最值得称道的是,示范楼在建筑材料、能源供应和温湿调节设备系统中采用多项节能措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冬季可基本实现零采暖能耗,把照明、办公设备、空调通风系统通通考虑上,示范楼单位面积全年总电耗约为每平方米40千瓦,而北京市高档办公建筑则为每平方米100千瓦至300千瓦。
平均起来,建筑物全年电耗仅是北京市同类建筑物的30%,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超级节能楼”。
集中世界上80%节能技术超低能耗示范楼项目中,包括了对建筑物理环境控制与设施研究,声、光、热、空气质量等、建筑材料与构造,窗、遮阳、屋顶、建筑节点、钢结构等、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的研究,高效能源系统、新的采暖通风和空调方式及设备开发等、建筑智能化系统研究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说起来很兴奋,“我们把世界上能找得着的、能放到楼里去的最新节能产品、设备以及相关技术都搁进去了。
示范楼囊括了世界上80%的节能技术、产品,其实就是一个以真实建筑物搭建的节能技术集成平台。
”示范楼集成了国内外科研单位和制造企业的近百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相关的最新技术,中国、美国、德国、日本、丹麦等国家的近50家企业捐赠了产品。
其中还有近十项产品和技术为国内首次采用。
走进示范楼,节能化、生态化、人性化的设计细节随处可见。
【经典】世界各国著名绿色生态建筑

【经典】世界各国著名绿色生态建筑现代化的建筑不仅仅要追求高度,同时更要注意绿色环保,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国共识。
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哪一个时代的人们比当今时代的人们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携手共同改变旧的生活方式,设计师们应该建造更多生态建筑以发展生态产业。
1迪拜太阳能垂直村迪拜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国家,一座又一座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
除了沙子和创造性外,迪拜还拥有什么丰富的资源吗?答案自然是充足的日照。
格拉夫特建筑设计事务所(Graft Lab)设计的垂直村落便充分利用了这种优势。
建筑表面与太阳能收集器呈特定角度。
太阳能收集器位于这个多功能建筑群的南端,装有自动旋转枢轴,可让日照时间实现最大化。
2、西班牙泡泡形淡水工厂这家淡水工厂由一系列堆叠在一起的生物圈构成,从外观上看,它好像是一堆肥皂泡。
这是一座怪异的高塔,其玻璃圆顶结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利用红树过滤海水以获取淡水。
红树可吸收咸水中的物质并渗出淡水。
宝贵的淡水钻出红树体外后蒸发并凝结成露水,工厂内的淡水池则负责收集露水。
3、土耳其One &Ortakoy建筑群这个名为One & Ortakoy "的多功能建筑群位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它拥有弯曲的有机形态以及被绿草和鲜花覆盖的起伏屋顶,与所在的美丽山区融为一体。
这个建筑群位于奥尔塔科伊附近地区,现正在建造之中。
它由两座建筑构成,正面使用天然石头打造。
其中一座是住宅建筑,另一座则是商用建筑。
4、法国绿屋顶中学马塞尔塞姆巴特中学位于法国索特维尔莱鲁昂地区,紧挨着一家公园。
这所中学巧妙地与周围的绿草和树林融为一体,让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存在。
它的扩建项目由一家餐馆、学生宿舍、员工宿舍以及工作坊构成,绿色屋顶波浪起伏,能够起到天然的隔热作用。
5、苏丹摩天水塔在面积广阔的苏丹沙漠,淡水成为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获取淡水的难度超乎人们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