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湖

合集下载

两湖两广两天地下联

两湖两广两天地下联

两湖两广两天地下联【最新版】目录1.概述:两湖两广两天地下联的意义和背景2.两湖地区的地下联特点3.两广地区的地下联特点4.两地地下联的影响和未来发展正文近日,两湖(湖北、湖南)两广(广东、广西)两天地下联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

地下联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已经在我国存在了一段时间。

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两地区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交流。

接下来,我们将从两湖地区的地下联特点、两广地区的地下联特点以及两地地下联的影响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详细探讨这一现象。

首先,我们来看两湖地区的地下联特点。

两湖地区的地下联主要以湖北、湖南为中心,这两个省份的地理位置相近,人员流动频繁。

地下联在两湖地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参与人数众多,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二是组织结构严密,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三是与当地政府、警方的斗争与合作并存,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

接着,我们分析两广地区的地下联特点。

两广地区的地下联以广东、广西为中心,这两个省份的地理位置相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地下联在两广地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涉及领域广泛,包括赌博、走私、贩毒等;二是组织结构松散,各团伙之间联系并不紧密;三是地下联与当地黑恶势力交织,社会治安问题较为严重。

最后,我们来讨论两地地下联的影响和未来发展。

地下联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社会治安,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在未来,两地政府应加大对地下联的打击力度,加强警力部署,提高执法水平。

同时,要关注地下联背后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教育不平等等,努力改善民生,减少地下联的产生。

总之,两湖两广两天地下联现象值得关注。

中国省份简称顺口溜

中国省份简称顺口溜

中国省份简称顺口溜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
双宁西四北上天,庆蒙台海青甘陕,
还有港澳和兵团。

内容注解:
1、两湖:湖南,湖北;
2、两广: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
3、两河山: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4、五江:江苏,江西,浙江,黑龙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云贵福吉安: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
6、双宁:宁夏回族自治区,辽宁;
7、西四北上天:西藏自治区,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8、庆蒙台海青甘陕:重庆,内蒙古自治区,台湾,海南,青海,甘肃,陕西;
9、港澳和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扩展知识】
中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为:
北京市(京);天津市(津);河北省(冀);山西省(晋);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辽宁省(辽);吉林省(吉);黑龙江省(黑);
上海市(沪) ;江苏省(苏) ;浙江省(浙);安徽省(皖);福建(闽);江西省(赣);山东省(鲁);
河南省(豫);湖北省(鄂);湖南省(湘);广东省(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海南省(琼);
四川省(川、蜀);贵州省(贵、黔);云南省(滇、云);重庆市(渝);西藏自治区(藏);
陕西省(陕、秦);甘肃省(甘、陇);青海省(青);宁夏回族自治区(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台湾省(台)。

两湖两广两天地下联

两湖两广两天地下联

两湖两广两天地下联摘要:一、引言二、两湖地区的地下联1.湖南和湖北的地理位置2.两湖地区的地下联历史3.两湖地区的地下联现状三、两广地区的地下联1.广东和广西的地理位置2.两广地区的地下联历史3.两广地区的地下联现状四、地下联的影响1.地下联对经济的影响2.地下联对社会的影响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的地理版图中,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个省份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它们之间的地下联活动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两湖地区和两广地区的地下联活动展开分析,以期对这一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1.湖南和湖北的地理位置湖南和湖北位于我国中南部,两省相邻,地理位置优越。

湖南北靠湖北,南接广西,东邻江西,西连重庆。

湖北则位于湖南以北,东邻安徽,西接重庆,南濒长江。

2.两湖地区的地下联历史两湖地区的地下联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当时,两地的商业往来频繁,一些商人为了逃避税收,开始进行地下联活动。

这种活动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

3.两湖地区的地下联现状如今,两湖地区的地下联活动依然存在。

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地下联活动的打击力度,但受利益驱动,仍有一些不法分子从事这一行业。

地下联活动给当地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三、两广地区的地下联1.广东和广西的地理位置广东和广西位于我国南部,两省相邻,地理位置优越。

广东位于广西以东,东临南海,南濒香港、澳门,北靠湖南。

广西则位于广东以西,东邻广东,南濒北部湾,西接越南。

2.两广地区的地下联历史两广地区的地下联历史同样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当时,两地的商业往来频繁,一些商人为了逃避税收,开始进行地下联活动。

这种活动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

如今,两广地区的地下联活动依然存在。

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地下联活动的打击力度,但受利益驱动,仍有一些不法分子从事这一行业。

地下联活动给当地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临城县“两湖”生态园介绍

临城县“两湖”生态园介绍

临城县"两湖"生态园区发展情况临城县“两湖”地处太行山余脉的中部丘陵区、泜河中流南北支流交汇处,是2005年经临城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休闲旅游产业园区。

经过6年来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两湖”生态园区已初步建成国际会展中心和蓝天碧波生态庄园两大支撑项目,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发展宾馆、饭店以及农家乐10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

生态保护效果明显,旅游拉动力迅速提高。

现将园区概况、发展管理现状及规划汇报如下:一、园区资源概况“两湖”生态园区属于湖面、湖岸景源为主要特色的湖滨风景区。

总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10平方公里,陆域38平方公里。

它由岐山湖和毗邻的子龙湖组成,分别为大(二)型和中型人工水库,都是1958年修建的,总库容量1.85亿立方米。

水面开阔,岸线曲折幽长,岬湾众多,具有开展多种湖滨水上活动和观赏、休闲等旅游活动的优越条件。

水质优良,达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水产丰富,拥有数十种浅水鱼类和各种水鸟。

文化积淀深厚,商周文化浓郁。

原始本底保存良好,处于原始开发状态。

“两湖”均没有用做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与省会周边水库相比,具有独一无二的可开发优势,是近期华北中部地区唯一一处具有开发水上旅游项目潜力的水库,距石家庄1小时车程的优势,使园区具有成为石家庄亲水性大型度假中心的垄断性资源。

湖岸未利用地资源丰富,70%的土地是荒坡地,未利用地所占比例大。

地质地貌条件便于营造特色度假景观,地形高低错落,岩层稳定,便于造临水建筑。

湖区坡度适宜,地形平缓,沟谷起伏,适合度假服务和旅游景观建设。

地质条件稳定,适合度假区开发。

二、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自2005年设立园区以来,临城县委、县政府大力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把握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和环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把“两湖”打造成为观光、度假、休闲、康体、娱乐、会展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生态园区。

两湖治理工程建设方案

两湖治理工程建设方案

两湖治理工程建设方案一、总体概况湖泊是自然界的宝贵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湖泊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有效治理两湖的环境问题,提高水质,美化环境,加强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特制定了两湖治理工程建设方案。

二、两湖现状两湖位于XX省XX市,是该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占地面积3200亩,水深约5至10米。

两湖是当地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水源地。

然而,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两湖水质严重恶化,水草凋零,水生动植物减少,湖水变得混浊不清,环境污染严重。

三、工程概况1. 两湖治理工程的总投资约为10亿元,包括两湖水环境治理、湖岸景观改善、水生态恢复等多个方面。

2. 工程分为五个阶段,预计5年完成,分别为规划设计、前期准备、施工建设、设备调试、环境整治等阶段。

3. 工程将由当地环保部门和市政府共同负责,同时也将吸纳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参与,实现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

四、工程方案1. 水环境治理(1)建设生态污水处理设施,对周边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确保不再向两湖排放。

(2)加强工业企业的环保设施建设和监管,严格限制工业废水的排放,确保湖水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3)建设湖水净化设施,包括湖泵、水植被和微生物净化装置,净化湖水,提高水质。

(4)对湖水中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进行清理和处理,彻底清除湖中的有害物质。

2. 湖岸景观改善(1)美化湖岸景观,种植各种水生植物、花草树木,打造优美的湖畔景观。

(2)修建步行道和休闲广场,方便市民游客休闲娱乐,提升湖畔环境品质。

(3)建设湖边小型景点和公共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方便。

3. 水生态恢复(1)启动湖泊水生态全面修复项目,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恢复湖泊的生物多样性。

(2)建设湖水水生态保护区,划定禁渔区、禁养区,保护湖泊水生态系统。

(3)每年定期进行水生态保护区检测和评估,确保湖泊水质和生态系统的良好状态。

两湖治理作文素材高中

两湖治理作文素材高中

两湖治理作文素材高中《守护两湖,共筑生态家园》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湖泊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山水之间。

其中,“两湖”——太湖和滇池,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重要的生态地位,备受关注。

然而,曾几何时,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两湖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水体污染、蓝藻爆发等问题频频出现,给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两湖治理,迫在眉睫。

这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拯救,更是对人类自身发展的负责。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是导致两湖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化学物质和污染物进入湖泊,破坏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得湖水变得浑浊不堪,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为了治理污水排放,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环保标准,要求企业安装污水处理设备,确保达标排放。

同时,加大了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减少了生活污水对湖泊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也是两湖治理中的一大难题。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的随意排放,使得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入湖泊,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鼓励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同时,加强对畜禽养殖的规范管理,要求养殖场建设沼气池、污水处理池等环保设施,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除了治理污染,恢复两湖的生态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措施,增加湖泊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加强湖泊周边的生态修复,植树造林,建设湿地,减少水土流失,也有助于改善两湖的生态环境。

两湖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广大民众也要增强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减少污染。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两湖重现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的美景,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宜居。

在两湖治理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贵阳“两湖一库”

贵阳“两湖一库”

贵阳“两湖一库”概况‚两湖一库‛是贵阳市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饮用水源的简称。

目前,贵阳市开发利用为城镇生活、生产的蓄水工程有1200多座。

主要饮用水源为‚红枫、百花、阿哈、花溪、松柏山‛五大水库,其中两湖一库,每天向贵阳市城区、清镇市、白云区供水55万吨,提供了贵阳市城区城市用水量的60%,供应着120多万市民的饮水,地位极其重要,是贵阳市民珍贵的‚三口水缸‛!红枫湖红枫湖位于贵阳市中心以西28公里,建于50年代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乌江水系支流猫跳河进行梯级开发而形成的省内面积最大的人工水库之一,位于梯级开发的第一级。

设计正常水位高程1240米,相应水面面积57.2平方公里,库容6.01亿立方米,死水位高程1127.5米。

是以城市供水为主要功能、灌溉、发电、旅游为辅助功能的大型人工水库。

入湖河流为羊昌河、麻线河、后六河、麦翁河。

百花湖百花湖距贵阳市中心22公里,距金阳新区市政府驻地7公里,于1966年建成,位于猫跳河梯级开发的第二级,设计正常水位高程1195米,相应水面面积14.5 平方公里,库容1.91亿立方米,死水位高程1188米。

是以城市供水为主要功能,灌溉、发电、旅游为辅助功能的大型人工水库。

入湖河流为猫跳河、东门桥河、长冲河、麦西河、板坡场沟。

阿哈水库阿哈水库距市中心8公里,位于贵阳市南明河支流小车河上游,1960年6月竣工,历经多次扩建,设计正常水位高程1110米,相应水面面积4.5 平方公里,库容0.542亿立方米,死水位高程1090米。

是以城市供水和防洪为主功能的中型人工水库。

入湖河流为金钟河、烂泥沟河、蔡冲河、白岩河、游鱼河。

现状由于多年来工业、生活、农业污染,两湖一库水质逐年呈现出恶化趋势,阿哈水库勉强维持在Ⅲ类水质,红枫湖、百花湖部分时段、部分水域出现蓝藻,水质状况十分严峻,引起了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治理。

2007年《国内动态清样》第2379期刊登了《贵州‚两湖‛污染严重威胁上百万人饮水安全》一文,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批示。

九江两湖改造作文

九江两湖改造作文

九江两湖改造作文你知道九江的两湖吗?就是南门湖和甘棠湖,那可是九江的两块大宝贝呢。

不过以前啊,这两湖有点像被岁月遗忘的角落,虽然有湖的底子在,但总觉得少了点精气神儿。

以前去两湖那儿,湖边上的路啊,坑坑洼洼的,就像一张麻子脸。

走着走着,还能遇到一些破旧的亭子,那柱子上的漆都掉得差不多了,就像一个满脸皱纹还掉皮的老爷爷,看着怪让人心疼的。

而且湖水有时候也不清澈,飘着一些杂物,感觉湖都在唉声叹气地说:“我咋就变成这样了呢?”但是啊,这几年九江就像一个超级魔法师,开始对两湖进行大改造了。

就像给一个灰姑娘穿上了漂亮的水晶鞋一样,两湖一下子就变了个样。

你看那湖堤,重新修整之后,就像一条黑色的丝带平滑地绕着湖。

路修得平平整整的,不管是散步的老人还是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走在上面都舒服得很。

路边还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春天一到,那就是一片花花绿绿的世界。

桃花粉嘟嘟的,就像小姑娘害羞的脸蛋;柳树呢,垂下柔软的枝条,像绿色的丝线在风中飘舞,好像在和湖水玩着捉迷藏的游戏。

那些破旧的亭子也被翻新啦。

现在的亭子,就像古代走出来的优雅佳人。

红色的柱子,崭新的油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亭子里的座椅也换了新的,坐在里面,看着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湖水,感觉自己就像个古代的诗人一样,特别有韵味。

湖水里也发生了大变化呢。

那些杂物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的,湖水清澈得能看到湖底的石头和游来游去的小鱼。

小鱼们可高兴了,在水里欢快地游着,有时候还会调皮地跃出水面,好像在对人们说:“看,我们的家变得多美呀!”而且啊,湖边还新建了好多休闲的地方。

有那种特别大的广场,到了晚上,广场上可热闹了。

大妈们在这儿跳着广场舞,那音乐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两湖都充满了生机。

还有一些健身器材,小朋友们在旁边跑来跑去,大人们就在器材上锻炼身体,这场景,就像一幅幸福的生活画卷。

九江两湖的改造啊,可不仅仅是让湖变漂亮了,还让九江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呢。

现在的两湖就像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九江这个大地上,吸引着更多的人来欣赏它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人文地理区域文化的形成总是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而其兴盛又能给地理环境贯以人文色彩,即古人所云“地以人而重耳”。

就湖南而言,这种相互关系在钱基博人文精神的地理决定论中就有所反映:“湖南…盖四塞之国。

…而民性多流于倔强,以故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

…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

…义以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风气,盖地理使然也."这种唯物主义的揣测,虽然精练地概括了湖南地理环境和民风的典型特征及其单向作用,但没有从更宽阔的视野探讨地理环境与区域文化其他范畴的双向联系,为后续文化学者留下了诸多阐释空间。

事实上,在区域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及后者的自主性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必须综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才能准确地做出历时的宏观论述。

就地理位置而言,湖南位于长江中游的南部,居东经108°47′至114°15′,北纬24°39′至30°08′之间。

它东邻江西,南毗两广,西接贵州,北连湖北,是连接华南与华北、华东与大西南的要冲。

在环境决定论意义上,湖南自古就处在“指顾伸缩,皆足有为”的地理位置上,[2]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国时期,湖南就是吴国重兵驻守的边界,是吴、蜀拉锯的主战场之一;清代初期,湘南重镇衡阳成为明朝降将吴三桂对抗清廷时的都城;抗日战争末期,地势险要的湘西成了国民党军队的最后一道正面防线,当地的芷江机场得以建起纪念中国军队接受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的“凯旋门”。

[3]这些历史事件证明,湖南在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中历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或者说,地理位置决定了湖南必定是纵横家反复较力的场所。

就气候而言,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严寒期较短。

年平均气温在16°C至18°C之间,元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从北往南由3°C递增至8°C;7至8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从北往南由27°C递增至30°C。

年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日照1,300~1,900小时,无霜期多达270~310天。

这些气候因素均有利于亚热带农作物(水稻、甘蔗、棉花等)的培植与生长,加之湘中盆地和湘北平原土地肥沃,且洞庭湖水系水产丰饶,故湖南省历来农业发达,渔业兴盛,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唐代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自然条件优越的湖南自古就是中国的粮仓。

作为杂交水稻的故乡,现在的湖南仍然是中国水稻主产区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湖南的基本经济形态受到了自然条件的直接制约。

湖南处在中国大陆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的交接地带,因而地形多变,高山、丘陵、平原、洼地依次排列,且整体地势南高北低,故而江河北去,形成长江中游的重要水系之一。

边界东有高耸的幕阜、罗霄山脉,南有逶迤的五岭(又称南岭)山脉,西有险峻的武陵、雪峰山脉,中部是马蹄形丘陵地区,多连绵起伏的山岗和宽阔的盆地,而北部则是浩浩汤汤的洞庭湖及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

境内外的巍巍群山为中国共产党建军初期保存和壮大革命队伍提供了自然条件,秋收起义、湘南暴动和湘西革命的队伍就是在湖南边界的大山中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或者说,湖南及周边的地理特征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军事思想的诞生和游击战术的运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一定程度上,湖南的地理特征和人文历史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

湖南三面环山的地形延缓了异域文化的大举入侵,有利于本地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保存异质,为全球化到来之前的真正多元文化的时代构造了适宜的地理环境。

因此,在中华文化形成的漫长过程中,湖南不易受到彻底的文化同化,迄今都保持着地域文化的鲜明特征。

湖南方言在语音、语法和语汇方面与北方话的差异,就是环境决定论框架中文化差异在语言层面的体现。

不过,由于环境的相对封闭和文化的相对落后,在北方文化兴盛的年代,失去话语权的湖南被轻蔑地称为“南蛮”之地,[4]成为南宋以前失宠者贬谪和流放的荒郊野地。

同时,三面环山的地形也有利于境内形成基本统一且相对独立的地域,为湖南历朝历代作为独立的行政区划勾勒了基本清晰的边界。

实际上,自公元前206年西汉朝廷设立长沙国以来,湖南的疆界就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甚至长沙市中心两千年来都没有离开走马楼一带。

追根究底,自然地理对文化框架和行政区划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湖南主要地名及相关术语的产生是环境决定论在语言层面的体现,或者说,突出的地理特征是事物命名的根本。

首先,“湖南”与“湖北”相对,因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作为水乡泽国,湖南拥有水网发达、呈扇形分布的湘、资、沅、澧四大水系,其中湘江流贯全省,是境内最大的河流,而湘江流域也是境内最发达的地区,故湖南简称“湘”,并由此衍生出“湘菜”、“湘绣”、“湘剧”及“湘军”等文化术语。

而且,由于湘江上游、中游、下游分别称为潇湘、蒸湘和沅湘,湖南又俗称“三湘大地”或“三湘四水”。

从词源学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别的术语也包含了地理的因子。

例如,在洞庭“湖”和“湘”江的共同哺育下,湖南人不无自豪地自称“湖湘子弟”,而唐宋以来在湖南热土上盛极一时的地域文化就是“湖湘文化”。

至少对湖南而言,语言的背后常有自然环境的影子,文化的身躯烙上了地理的印记。

湖南的自然环境也间接影响了湖南人的性格和地域文化的色彩,这一点从适宜在湖南生长的辣椒和莲花的意象分析中可以看出。

明末清初由南美传入中国以来,辣椒在湿热的湖南落地生根,因其驱寒去湿、健胃提神等药用功效而深受湖南人的喜爱,并从普通餐桌迅即上升到文化和政治层面,以致产生“辣椒湖南”和“不吃辣椒不革命”的豪言壮语。

[5]辣椒是“湖南人的图腾”,[6]而莲花则早已是湖南文人的歌咏对象和精神寄托。

河湖沟渠中盛放的芙蓉(莲花)不仅使境内景色愈显清新秀丽,而且在湖湘文化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倩影。

唐代诗人谭用之写有“秋风万里芙蓉国”的句子,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写出了让文人士子吟诵千古的《莲花说》,而新中国的领袖毛泽东也盛赞“芙蓉国里尽朝晖”,故湖南又有“芙蓉国”的美誉。

辣椒和莲花成为湖湘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必须以适宜的生长环境(土壤特征、气候条件等)为前提,因而一些貌似无关的地理、文化概念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微妙的联系。

正如以上意象分析表明,在文化发展成自足而开放的系统后,环境与文化就显得越来越疏远,因而其联系就变得难于断言,只可合理联想。

仍以地形为例,湖南并不因为三面环山而闭塞、落后;相反,由于中部宽广的盆地和北部浩瀚的洞庭,这片热土仿佛向北方敞开了家门,在民族融合的历史中虚心地接纳发达的异域文化。

从春秋时期隶属楚国以来,湖南土著文化与北方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欣欣向荣的楚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哺育了一代代能工巧匠和文人学者,而且为近代湖湘文化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中国已知最早的钢剑、毛笔和帛画在长沙楚墓出土,世界上第一张植物纤维纸由湖南耒阳人蔡伦发明,这些灿烂的古文明成就证明,远离政治中心的“南蛮”之地并非文化的荒漠,而是文化聚合与兴盛的沃土。

毕竟,环境决定的不是文化的具体细节,而是其基本形态。

湖南中北部开阔的地形,似乎赋予了近现代湖南人开阔的视野和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自唐宋、尤其是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以来,湖湘文化兼容并蓄,在突破地域限制的过程中飞速发展。

宋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千年不息,成为江南诸省的学术圣地和几乎整个近现代湖湘文化的发祥地。

书院大门两侧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不仅道出了湖南人民的豪迈,也道出了岳麓书院在整个湖湘文化和湖南地理中不可取代的位置。

从清代中晚期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岳麓书院孕育了一大批左右整个民族命运的栋梁之才,他们构成了在国内纷争和列强瓜分狂潮中拯救中华的主力军团。

经过漫长的融合和优化,在山间盆地中诞生的“南蛮”文化终于迈入了又一个鼎盛时期,有了“怕不辣”的精神和极目天下的气势。

古老的“屈贾之乡”成了中国近现代革命的摇篮,[7]成了中国“绿色革命”和文化产业变革的重要策源地,在文化多元化受到经济全球化威胁的新世纪引领中华文明的走向,以“蛮”的精神续写湖湘文化的辉煌篇章。

从远古时期的部族文化到屈原时代的方国文化,从宋代异军突起的理学文化到现代救亡图存的实学文化,湖湘文化在历史的风雨中发展壮大,通过近现代湖南人才群体的奋争,实现了由边缘走向中心的伟大梦想,并将继续引领华夏文明的走向。

经济政治8月5日上午,湖南省政府副省长郑茂清来到湖南电力调度中心,在听取了有关负责人的工作汇报之后,又当场给株洲电厂、湘潭电厂有关负责人打电话询问火电机组发电情况。

他说:“电力问题已成为湖南政治经济的关键、核心问题。

”据湖南电力公司总工程师秦红三介绍,目前湖南省电网电力每日需求量在760万千瓦以上,但省电网每日提供的最高电力仅为690万千瓦,日电力缺口达70万千瓦,日电量缺口在3000万千瓦时以上。

数据显示,在此次全国大面积电荒中,湖南成为拉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电力缺口约90万千瓦。

一切为居民用电让路从7月22日起,湖南启动了部分工业企业高峰时段让峰避峰方案;从7月23日零时开始,湖南省电网按最高用电负荷680万千瓦、日用电量1.32亿千瓦时上限,要求各地自觉按分配指标控制用电,以确保全省电网安全运行。

但随后几天,大部分地方仍在超指标用电,控制用电措施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8月1日,湖南省电力调度中心被迫拉闸限电。

从7月23日到8月2日,全省已执行拉闸限电6298条(次)线路。

8月2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向各地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严格按分配指标控制用电,对超计划指标用电的地区,调度部门将依据省经贸委审批的限电序位表,拉闸限电。

湖南省电力公司将按有关考核办法进行经济处罚,并且要“昨超明还”。

通知要求坚决控制高能耗企业用电,控制大用户企业用电,控制景观、广场等公用事业用电,控制商业性广告用电,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照明用电、抗旱救灾用电与保安用电,并坚决停止对小电石、小钢铁、小冶炼、小煤矿、小水泥、小氮肥与小化肥等企业生产供电。

据悉,一些耗电较大的生产企业如长沙铝厂、湘乡铝厂已经暂时停产。

按照长沙市政府的决定,在对该市商场娱乐场所夜间实施停业错峰的同时,将所有马路上的路灯关闭一半,全力支持居民晚间用电。

地处长沙市黄兴北路的“金满地”,是一条商业街。

由于处于地下,加之这里的中央空调开放,因此成了长沙人避暑的一个好地方。

自拉闸限电以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向这里。

防洪与发电之争湖南水资源丰富。

至2002年底,该省电源装机容量达到1111.09万千瓦,其中水电613.53万千瓦,占55.2%“由于水电的整体调节能力较差,每天夜幕降临至深夜24时期间,电力供应捉襟见肘;而在24时至凌晨6时,电力供应却出现了…用不完‟的奢侈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