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 池

合集下载

泮文言文翻译注释

泮文言文翻译注释

泮,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境内。

泮水,泮池也。

泮水之畔,古有泮宫,为周代诸侯祭祀之所,后成为孔子讲学之地。

泮宫内设有泮池,泮池之水清澈见底,池畔绿树成荫,环境幽雅。

今人游览泮水,无不赞叹古人之智慧与匠心。

原文:泮水泮,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翻译:泮池泮池,愿我国众多有才之士,生于此王国。

注释:泮水泮:泮水之畔,形容泮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

思皇多士:思,思念;皇,美好;多士,众多有才之士。

意为希望我国众多有才之士。

生此王国:生于此王国,指生于泮水之畔的泮宫,即孔子讲学之地。

原文:泮水泮,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王国维新,维新之维。

翻译:泮池泮池,愿我国众多有才之士,生于此王国。

王国维新,维新之维。

注释:王国维新:王国,指泮水之畔的泮宫;维新,指革新、变革。

意为泮宫之革新。

维新之维:维,维持;维新之维,指维持革新的状态。

原文:泮水泮,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王国维新,维新之维。

多士维新,维新之维。

翻译:泮池泮池,愿我国众多有才之士,生于此王国。

王国维新,维新之维。

众多有才之士维新,维新之维。

注释:多士维新:多士,众多有才之士;维新,指革新、变革。

意为众多有才之士参与革新。

维新之维:维持革新的状态。

原文:泮水泮,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王国维新,维新之维。

多士维新,维新之维。

维新维新,维新之维。

翻译:泮池泮池,愿我国众多有才之士,生于此王国。

王国维新,维新之维。

众多有才之士维新,维新之维。

维新维新,维新之维。

注释:维新维新:重复使用“维新”,强调革新的重要性。

维新之维:维持革新的状态。

原文:泮水泮,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王国维新,维新之维。

多士维新,维新之维。

维新维新,维新之维。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翻译:泮池泮池,愿我国众多有才之士,生于此王国。

王国维新,维新之维。

众多有才之士维新,维新之维。

维新维新,维新之维。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注释:士为知己者死:士,指有才之士;知己者,指了解自己、赏识自己的人。

畔与泮的区别

畔与泮的区别

畔与泮的区别畔和泮是两种常见的水域景观,它们在形成、特点和作用上有着一些区别。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以畔与泮的不同之处。

以畔和泮在形成上有所不同。

以畔是指河流或湖泊边缘的陆地区域,它是水域与陆地的过渡带。

以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流冲刷和波浪作用,使得水域边缘的土壤逐渐堆积形成陆地。

而泮则是指人工开凿的水池或水塘,通常是为了灌溉农田或养鱼养禽而建造的。

以畔和泮的特点也不尽相同。

以畔的特点是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植被茂密。

由于水域的湿润环境和土壤的肥沃,以畔地区往往是农田、果园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理想选择。

而泮的特点则更多地与人为活动有关。

泮通常是人们利用自然水源或人工引水灌溉农田的重要设施,也是人们养鱼养禽的场所。

因此,泮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管理和利用方式。

以畔和泮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以畔地区是水域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畔可以保护水体免受污染,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洪水的发生。

同时,以畔地区的湿地植被还能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护生态平衡。

而泮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为农田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以畔和泮在文化意义上也有所差异。

以畔地区往往与乡村风光、田园生活和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

以畔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农耕文化。

而泮则更多地与农业生产和民俗习惯有关,它是农村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和乡土历史。

以畔和泮在形成、特点和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以畔是水域与陆地的过渡带,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同时也承载着乡土文化的传统。

而泮则是人工开凿的水池或水塘,主要用于灌溉农田和养鱼养禽,具有促进农业生产和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作用。

无论是以畔还是泮,它们都是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美丽风景,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保护。

泮池:庙学理水的意义及表现形式

泮池:庙学理水的意义及表现形式
泮 池 : 学理水 的意 义及表现 形式 庙
Ie so h a o t o tr d a f t e L y u s f Wa e s& E p e s o f P n h x rs i o a ci n
沈呖
5 g g HE N an

要 :张 祥先 忭{¥ 池与论 , 点精辟 在 其 础± , 潮源和 史料普查 统计n 方式, = 论 勺 M商 学开水理 念、 泮池 与
传 统蜥念相
辟瘫 的关 、 汁池 的象征意 等 方而对泮池 的形成轨迹 7新的补 充认知 认为 泮池 的设 厦表 现形式可视 向f z厦 L
目 传 7 礼 致 敬 的 表 意 柑 号 并 担 责 7 地 西 学 冼 于 中 央 的 等 级 征 除 泮 池 闩 制 和 象 征 z 外 , 学 理 用 勺规 盎
r s l Z o y n  ̄ a d a s t l s m o o l a a d c n a C n c s s h o I a d i o h i e h u D a a t e n l a s a J n o r J l g y b l f o l n e) l o f i col n di n t y c r uu s t o I e
延 , 学 中频繁 现 泮 庙 关 键 词
外的 水景营造 为 有力 证明 + 既烘托 7 庙学 氛m, R悝 T帅
暇的仆 憩。
风景目 , 林 理水,辟雍, 池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 00 6 4{01 ) —0 9 5 0 —6 6 2 009 05 0
中囝分类 号:T 8 U96 收稿 日 期
2 1 3 1 修 回日期:2 1 3 4 00 0 O 0 0 0 2

孔庙泮池之文化寓意探析

孔庙泮池之文化寓意探析

后 素 以“ 乐之 邦 ” 誉 于史 。古 泮 池 遗 址 尚存 , 礼 饮
位于今 曲阜 孔庙 东 南方 不远 处 , 一个 东 西 长 南 是 北短 的矩形 水池 , 面积 近 于一 个 标 准 田径场 。关
于泮池 的记载 , 最早见于《 诗经 ・ 鲁颂 ・ 泮水》 一 , 般认 为这首 诗是 赞 颂 鲁僖 公 战 胜淮 夷 的战 功 , 同 时也 体现 了鲁 国崇 周 礼 、 重教 化 、 尚德 义 、 节 操 重 等文 化传统 。诗 中提 到 的泮 宫 , 鲁僖 公 在 鲁 城 是
遗墟 , 国之 故 池 也 。其 前 则 两 观 之 门 , 后 则 汉 其 灵 光之基 也 。地 以人 胜 , 随代 更 , 我 故公 , 事 逮 而
西汉初年 , 曲阜是汉景帝 的儿子鲁恭王刘余
收稿 日期 :00— 2— 3 2 1 0 0
基 金项 目 : 国教 育 科 学 十 一 五 规 划 项 目“ 全 和谐 德 育 研 究 与 实 验 ” 子课 题 阶段 性 成 果 ({D 之 1 (Y一0 0 5 ) 8— 3 ) 作 者 简 介 : 鸿 渊 (9 4 李 16一 11 6 )男 , 南 东 安 人 , 南科 技 大学 人 文 学 院 副 教 授 , 士 生 导 师 , , 湖 湖 硕 主要 从 事 中 国古 代 文 学 与 文 化研 究 。
孔庙 , 称 文 庙 、 子 庙 、 师 庙 , 祭 祀 中 又 夫 先 是 国古代伟 大 的 思 想 家 、 育 家 , 家 学 派 的创 始 教 儒 人 孔子 的庙 宇 。遍 布 中 国境 内 的孔 庙 , 分 为两 可
的都城 , 王在这 里 修 建 了一 座 灵 光殿 。王逸 之 恭
子王延 寿 《 光 殿 赋 》 云 : 渐 台 临 池 , 出九 灵 中 “ 层

江苏的夫子庙导游词范文5篇

江苏的夫子庙导游词范文5篇

江苏的夫子庙导游词江苏的夫子庙导游词范文5篇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

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江苏的夫子庙导游词,欢迎大家参阅。

江苏的夫子庙导游词1各位游客: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也叫戟门。

门内侧有石碑四块。

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

记载了春秋末年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20_年),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

碑的上半部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

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还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鲁人周门礼周流"的字样。

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

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20_年)重建孔庙时由卢挚撰写的,到元至顺元年(1330年),由纯斋王公书写刻石。

第三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子的两个弟子)、孔极(孔子的孙子)、孟轲(孔子的再传弟子)为四亚圣之事。

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颁旨加封孔子之妻为至圣夫人之事。

庙院两侧是碑廊(原来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的地方),廊内陈列了当代书法名家的碑刻30块。

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中间的石雨道走。

在进大成殿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殿前的这个露天台子,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

古时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这一天(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扫活动。

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隶主祭天地鬼神的礼仪,在大成殿前摆上仿青铜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头、猪16头、羊16头,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鲜果品、香纸蜡烛等。

东营泮水公园一年级作文

东营泮水公园一年级作文

东营泮水公园一年级作文
当你看到“泮水公园”这四个字时,你一定会想到那一汪碧绿的池水吧!没错,就是那一汪碧绿的池水。

泮水公园坐落在东营市城东南隅,是一座古朴典雅、环境幽雅的公园。

它占地约60亩,其中水面占20亩左右。

泮水公园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的公园,它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分别是:泮池、泮桥、泮林。

泮池和泮林都是由很多块大石头堆成的,它们像一个个大圆盘似的坐落在水池中,水从上面流下来,像一条条长长的水蛇一样。

水池的四周种满了奇花异草,有白牡丹、白芍药、菊花、玫瑰花……每到夏天,这里就成了人们避暑
纳凉的好地方。

泮水公园的中心就是“泮池”。

在那里,人们可以看到一座
古桥和一座曲桥。

古桥像一条长龙卧在水面上;曲桥像一条巨龙伸向远方。

那一座座古桥有着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有的古桥是由一块块石头堆积成的;有的古桥是由几块石头叠起来的;有的古桥是由几块石头组成的……
穿过“泮池”就来到了“泮林”。

—— 1 —1 —。

孔庙泮池之文化寓意探析

孔庙泮池之文化寓意探析

孔庙泮池之文化寓意探析南阳是全国唯一的“三圣故里”。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祭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和他的夫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教育家——孟子的曲阜孔庙,以及祭祀孔子后裔衍圣公的孔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坐落于城南书院门街的孔庙——孔府。

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与重视,这里的建筑格局始终保持着皇家建筑的特色,雄伟而壮观。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都可以被称作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建筑群之一。

不仅如此,孔庙与孔府还共同构成了儒家文化的典范与精华所在。

由此可见,研究孔庙,即是在研究儒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研究孔府,则是在探索儒家文化传承的载体与路径。

(1)宋徽宗书题石匾。

“泮水流饮”匾额现在悬挂于曲阜孔庙大成门正中,为北宋徽宗赵佶所书。

赵佶书法创造力极高,留下了许多精彩绝伦的书法珍品,“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便是出自其手。

而此匾中的“泮”字,为篆体的“半”字,即为“泮水流饮”四个字组合而成,显然融入了“半”字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此字书法虽为小篆,但无论是横画的平直,还是竖笔的顿挫,抑或是捺脚的起伏,无不表现出刚劲有力、洒脱飘逸的书法特点。

“饮”字的结体采用内敛式,令整个字体在紧凑中又有富于变化的布局,和谐统一,充分体现出赵佶的书法风格和儒雅气质。

据传,清朝乾隆皇帝曾经欲在这块匾额上临摹一幅,未果,反倒因此收获了一件刻有赵佶题跋的珍贵拓片。

“泮水流饮”匾额现在悬挂于曲阜孔庙大成门正中,为北宋徽宗赵佶所书。

赵佶书法创造力极高,留下了许多精彩绝伦的书法珍品,“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便是出自其手。

而此匾中的“泮”字,为篆体的“半”字,即为“泮水流饮”四个字组合而成,显然融入了“半”字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此字书法虽为小篆,但无论是横画的平直,还是竖笔的顿挫,抑或是捺脚的起伏,无不表现出刚劲有力、洒脱飘逸的书法特点。

“饮”字的结体采用内敛式,令整个字体在紧凑中又有富于变化的布局,和谐统一,充分体现出赵佶的书法风格和儒雅气质。

碑林博物馆讲解词

碑林博物馆讲解词

各位游客:中国有四大碑林,它们分别在陕西、山东、四川和台湾,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

倘若您是一位历史、文学、绘画、雕刻、书法艺术爱好者,来西安而没去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将会十分遗憾。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15号,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座以西安碑林和古代石刻陈列为主,并进行综合陈列的历史文化宝库。

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

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

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

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文庙的历史沿革】各位游客,前面已经说过,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日址上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的游览也就主要分成两部分。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参观这里就像是观看主戏前的序幕。

文庙就是孔庙,因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而得名,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

游客们还在车上时就能发现这里是一片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式的古建筑群,不亲历这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环境,谁能相信在繁华的闹市区竞有如此幽静的场所?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建有孔庙,规模最大的要算山东曲阜的那座了。

我们面前这座西安孔庙始建于宋徽宗赵信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由唐长安国子监旧址,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移建于此,历经元、明、清各代,屡屡修葺,依然保留着其巍巍雄姿。

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墙根下那几棵古槐有人说是唐朝末年所植,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被称为太庙古槐,而今也按重要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三学街—孔庙大门—木牌坊】横在大家面前的这条路,叫三学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泮池
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水池,呈半圆形,上有拱桥连通。

古有在学府前建泮池能振兴学业之说,所以其多用于孔庙,文庙,学宫等建筑中。

它之所以在古代盛行,还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分不开的。

产生原因
其产生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周代天子宫前设池为圆形,而诸侯只能用其一半,以示区别,故称为“泮池”。

另一种是: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称“泮宫”;辟雍有水环绕,泮宫之水只能半之,故称为“泮池”。

另外,古时候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要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从棂星门入孔庙,登桥跨泮池,进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到儒学署拜见教官,这个入学仪式称为“入泮”。

辟雍
简介
亦作“璧雍”等。

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

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

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均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

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

《周礼〃春官》谓大学名“成均”。

《礼记》又有辟雍、上庠,东序(亦名东胶)、瞽宗,与成均为五学,均为大学。

在金文中已见记载。

据后人考释,明堂与辟雍实为一事而异名。

西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作为太学之预备学校外,多为祭祀用。

今北京国子监内辟雍,乾隆时造,为皇帝讲学之所。

《麦尊》铭文:“在辟雍,王乘于舟为大丰。

王射击大龚禽,侯乘于赤旗舟从。

”《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汉班固《白虎.通辟雍》:“辟者,璧也。

象璧圆又以法天,于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

”《五经通义》:“天子立辟雍者何?所以行礼乐,宣教化,教导天下之人,使为士君子,养三老,事五更,与诸侯行礼之处也。

”东汉李尤《辟雍赋》:“辟雍岩岩,规矩圆方。

阶序牖闼,双观四张。

流水汤汤,造舟为梁。

神圣班德,由斯以匡。

”参见“明堂”。

什么是辟雍
“辟雍”是古代的一种学宫,男性贵族子弟在里面学习作为一个贵族所需要的各种技艺、如礼仪、音乐、舞蹈、诵诗、写作、射箭、骑马、驾车等,在课程中还有性教育。

贵族子弟从10岁开始就要寄宿于城内的“小学”,至15岁时进入郊外的“辟雍”,换言之,他们从10岁“出就外傅”至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中间要有10年离家在外过集体生活。

什么是明堂辟雍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

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平面正中的建筑坐落在直径62米的圆形夯土基台上,呈亚字形台榭,每边长42米。

中心建筑四周,由四面围墙、四向远门和四角曲尺形配房围成方院。

围墙外环绕一圈环行水渠。

整组建筑形成圜水方院和圆基方榭的双重外圆内方格局。

中心建筑正中为17米见方的中心台体,四隅各有两个方形小夯土台。

中心台体上建一大尺度的方室,为“太室”,外侧小夯土台上各建一小室,与太室一起构成中心建筑上层的五室。

中心建筑的中层,在台体的四面各建一堂,这四个堂分别为名堂、青阳、总章、玄堂,上层五室与四堂构成九室。

文献有“明堂之制,周旋于水”,辟雍“圆如璧,雍以水”“明堂外水曰辟雍”,此处为两者合二为一。

展示了典型的双轴对称的台榭形象。

泮宫
泮宫(pàngōng),古代的学校。

泮(pàn)①〈书〉融解。

②指泮宫。

清代称考中秀才为“入泮”。

③(Pàn)姓。

【示例】
《资治通鉴》“北魏孝文帝变法”中秘书令李彪建言:“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泮宫。

请前一日告庙。


补:西周诸侯所设大学。

《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