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A版必修5高中数学 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第1课时)教案(精品)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二章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教学目标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通过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错位相减法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等比数列的学习,发展数学应用意识,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发展数学的理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错位相减法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设想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四周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深入探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课前给出复习:等比数列的定义及性质课首给出引例:某建筑队,由于资金短缺,向某砖厂赊借红砖盖房,可砖厂厂长很风趣,提出了这样一个条件:在一个月(30天)内,砖厂每天向建筑队提供10000块砖,为了还本付息,建筑队第一天要向厂方返还1块砖,第二天返还2块砖,第三天返还4块砖,即每天返还的砖数是前一天的2倍,请问,假如你是建筑队队长,你会接受这个条件吗?请在座的同学思考讨论一下,建筑队长能否向砖厂借砖?[设计一个学生比较感爱好的实际问题,吸引学生注重力,使其马上进入到研究者的角色中来!](二)启发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学生直觉认为队长可以向砖厂借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求,得出:队长30天借到的砖:465230)301(3021'30=⨯+=+++= S (万) 队长需要还的砖:=++++=292302221 S ?[直觉先行,思辨引路,在矛盾冲突中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教师紧接着把如何求=++++=292302221 S ?的问题让学生探究,292302221++++= S ①若用公比2乘以上面等式的两边,得到302923022222++++= S ②若②式减去①式,可以消去相同的项,得到:1073741823123030=-=S (分) ≈1073(万) > 465(万)答案:穷人不能向富人借钱(三)引导学生用“特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猜想数学规律。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 数列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2.5.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中数学人教版第一册(上)第三章《数列》第五节的内容,教学大纲安排本节内容授课时间为两课时,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重在研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充分揭示公式的结构特征、内在联系及公式的简单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看,它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另外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就内容的人文价值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2.教学的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公式的简单应用.二、学情分析1.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前几节课学生已学习了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认知水平与能力:高一学生初步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合作地解决一些问题,但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所不同,这对学生q 这一特殊情况,学生也往往容易忽略,尤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1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任教班级学生特点:我班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较活跃,能够较好的理解教材上的内容,能较好地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合作地解决一些问题.2.教学难点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难点:错位相减法的生成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运用.三、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注重概念的生成过程”“数学思想和方法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掌握公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③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四、教法和学法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即“在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应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第一课时)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第一课时)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5)《数学》第二章第八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第一课时。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学生已学习了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知识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而本节内容也为后面学习数列求和、数列极限打下基础。
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教材的重点。
从高中数学的整体内容来看,《数列》这一章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数学领域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也起着作用性的作用。
首先:数列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例如产品的规格设计、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
其次:数列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数列是函数的延续,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学习数列又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打下基础。
再次:数列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好题材。
学习数列要经常观察、分析、猜想,还要综合运用前面的知识解决数列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初步错位相减法及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能够灵活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锻炼学生遇到困难不气馁的坚强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五、教学方法分析:教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式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蕴涵的数学方法和思想,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学法: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设计了(1)创设情景(2)观察归纳(3)讨论研究(4)即时训练(5)总结反思(6)任务延续,六个层次的学法,他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的。
自主探索、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合作交流。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 数列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一、教材分析从教材的编写顺序上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第五节的内容,它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与前面学习的函数等知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它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在公式推导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等在各种数列求和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另外它在如“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的计算中也经常涉及到.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教师教学用书安排“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部分内容授课时间2课时,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重在研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教学中注重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并充分揭示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从教材体系来看,它为后继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特点而言,蕴涵丰富的思想方法;就能力培养来看,通过公式推导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运用数学语言交流表达的能力.突出重点方法:“抓三线、突重点”,即(一)知识技能线:问题情境→公式推导→公式运用;(二)过程与方法线:特殊到一般、猜想归纳→错位相减法等→转化、方程思想;(三)能力线:观察能力→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及严谨态度.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从知识本身特点来看,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和等差数列的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可比性低,无法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它需要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充分理解并融会贯通,而知识的整合对学生来说恰又是比较困难的,而且错位相减法是第一次碰到,对学生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突破难点手段:“抓两点,破难点”,即一抓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及时地给以鼓励,使他们知难而进;二抓知识选择的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四、教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和实物投影等辅助教学,采用启发和探究-建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六、教学设计说明1.情境设置生活化.本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初、高中教学的衔接,让学生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采用动漫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景,意在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2.问题探究活动化.教学中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给学生想的时间、说的机会以及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通过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共享学习成果,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之间不断合作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严谨性.3.辨析质疑结构化.在理解公式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正反两方面的“短、平、快”填空和判断是非练习.通过总结、辨析和反思,强化了公式的结构特征,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模块,优化知识体系.4.巩固提高梯度化.例1采用表格形式,突出表现五个基本量“知三求二”的关系,通过公式的正用和逆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例2由教科书中的例题改编而成,并进行适当的变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5.思路拓广数学化.从整理知识提升到强化方法,由课内巩固延伸到课外思考,变“知识本位”为“学生本位”,使数学学习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6.作业布置弹性化.通过布置弹性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介绍相关网站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第1课时)》教案(1)-新版

2.4.1等比数列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等比数列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力.2.学习目标(1)由特殊到一般,理解并会判断等比数列.(2)掌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及证明.(3)应用等比数列知识解决相应问题.3.学习重点(1)等比数列定义及判断.(2)通项公式的推导.4.学习难点会用等比数列解决相应问题.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任务1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等比数列?任务2观察等比数列,总结等比数列的规律,前后两项的比值可以是任意实数吗?任务3结合之前的探索,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吗?等比数列何时递增,递减,或者变成等差数列?2.预习自测1.数列4,16,64,256…是什么数列?第五项是多少?答案:等比数列;1024.【知识点:等比数列】【解析】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11n n a a q -=2.在等比数列{}n a 中,472,16,a a ==则n a =________..23-n 答案:【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解析】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11n n a a q -=,由题意求出n 和q 3.已知x ,y ,z ∈R ,若-1,x ,y ,z ,-3成等比数列,则xyz 的值为( ) A .-3 B .±3 C .-3 3 D .±3 3 答案:C【解析】∵-1,x,y,z ,-3成等比数列,∴2y =xz =(-1)×(-3)=3,且2x y =->0,即y”的什么条件?有都”是“对任意正整数是公比,则“是首项,等比数列中n n a a n q a q a >>>+111,1,0,.4答案:充分不必要条件.【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充要条件的判断;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解析】充分不必要条件.由q >1,得1n n q q ->,又10a >得111n n a q a q -⋅>⋅即1n a +>n a 反之不然.取11n n a a q -==)21(n-,可得 1n a +>n a ,但1a =21-(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等差数列概念.(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推导. 2.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 借助等差数列的定义,类比得到等比数列定义 ●活动一 回顾旧知,夯实基础.之前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我们是怎样定义并且判断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数学语言表达式:1n n a a d +-= (n ∈N *,d 为常数),或1n n a a d --= (2,n d ≥为常数). ●活动二 探索规律,发现新知. 类比于等差数列,观察以下几个数列2,4,8,16,32…;1,1,1,1,1…;1,-1,1,-1,1,-1…;1,0,1,0,1,0,…;3,9,27,81,243,…;它们都有着怎样的规律 ●活动二 新旧整合,得出结论.结合活动一与活动二,能给出等比数列定义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0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q ≠0)表示.数学语言表达式:1n n a q a -=(2,n ≥q 为非0常数),或1n naq a +=(n ∈N *,q 为非0常数).问题探究二 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性质,结合等比数列定义得到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性质,●活动一 温故知新,迎难而上. 回忆等差数列,写出通项公式.通项公式:()11n a a n d =+-.推广:()n m a a n m d =+-(m,n ∈N *). ●活动二 类比旧知得出新知.在等比数列中,是否只需确定某些量就可以写出通项公式?只需确定首项与公比即可得到通项公式11n n a a q -=.推广: n m n m a a q -=,公比为非0常数.●活动三 思维谨慎,扎实前进. 能否给出通项公式证明?借助定义,a na n -1=q (n ≥2,q 为非0常数),列出n -1个式子,累乘后得到通项公式. ●活动四 夯实基础,勇于探索.等差数列中,公差大于0时,数列递增;反之递减.等比数列也有相似结论吗?请归纳总结.首相大于0,公比大于1时递增;公比大于0小于1时递减;首项小于0时,公比大于0小于1时递增,公比大于1时递减;首项不等于0,公比等于1时,既是等差又是等比;公比小于0时,为摆动数列.问题探究三●活动一 初步运用 基础知识的掌握例1.在等比数列{}n a 中,253618,9,1n a a a a a +=+==,则n =________. 【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答案:6例2.在等比数列{}n a 中, 1a <0, 若对正整数n 都有1n n a a +<,那么公比q 的取值范围是?【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答案:由1n n a a +<得1111,,01n n n n a q a q q q q --<∴>∴<< ●活动二 能力提升 通项公式性质的运用例1. 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若1351,3,5a a a +++构成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q =________.【知识点:等比数列性质】 答案:1.例2.在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 1n n a a +>,28466,5a a a a ⋅=+=,则57a a =( ) A.56 B.65 C.23D.32【知识点:等比数列性质】 答案:D 3.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1)等比数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0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q ≠0)表示. 数学语言表达式:1n n a q a -= (n ≥2,q 为非0常数),或1n naq a +=(n ∈N *,q 为非0常数).(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11n n a a q -=;通项公式的推广: n m n m a a q -=. 【重难点突破】(1)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运用时为了减少计算量可以尝试使用其推广式. (2)公比0≠q 这是必然的,不存在公比为0的等比数列,还可以理解为等比数列中,不存在数值为0的项,各项不为0的常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至于等比数列的增减,则可以从首项与公比的正负及范围,通过列不等式进行确定. (3)等比数列的定义中有“从第二项起”“同一个常数”的描述应与等差数列中的描述理解一致.(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迭代法累乘法推导,其中累乘法与累加法相似,可做一做比较,便于掌握. 4.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1.在等比数列{}n a 中,64,852==a a ,则公比q 为( ) A .2 B .3 C .4 D .8 答案:A.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解答题1.求下列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21-=a ,83-=a . (2)51=a ,且12+n a n a 3-=. (3)51=a ,且11+=+n na a n n . 答案:(1)n n n n n n a a )2()2)(2(22)2(11-=--=-=-=--或.(2)1)23(5--⨯=n n a .(3)na n a n 311==.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2.求以下等比数列的第4项与第5项: (1)5,-15,45,……. (2)1.2,2.4,4.8,…….(3)213,, (328).答案:(1)1354-=a ,4055=a . (2)6.94=a ,2.195=a . (3)4a =329,5a =12827. 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3.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并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是12,求这四个数. 答案:这四个数为0, 4, 8, 16或15, 9, 3, 1.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 设四个数依次为x,y,12-y,16-x .依题意,有 x +(12−y )=2y ①()()21612y x y -=-②由①式得x =3y -12 ③将③式代入②式得y (16-3y +12)=(12-y )2,整理得y 2-13y +36=0,解得124,9y y ==,代入③式得120,15x x ==.从而得所求四个数为0,4,8,16或15,9,3,1. 5.(1)已知{}n a 是等比数列,且2435460,225n a a a a a a a >++=, 求53a a +.(2)c a ≠,三数c a ,1,成等差数列,22,1,c a 成等比数列,求22ca ca ++. 答案:(1) 3a +55=a . (2)3122=++c a c a .解析:【知识点:等差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1)∵{}n a 是等比数列,∴()224354635225a a a a a a a a ++=+=.又0n a >, ∴355a a +=.(三)课后作业基础型自主突破 一、填空题1.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248522,1,a a a a ⋅==则1a = .答案: 1a =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 2482a a a ⋅=211a a ==,∴ 1a =2.设数列{}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12345||||||a a a a a ++++=______. 答案:121.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数列{}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1113n n n a a q --==-,∴123451,3,9,27,81,a a a a a ==-==-=∴则12345||||||1392781121a a a a a ++++=++++=. 3.等比数列{}214n +的公比为 ______ . 答案:16.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11n n a a q -=4.若1、a 、b 、c 、9成等比数列,则b = ______ . 答案:3.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利用等比数列通用公式11n n a a q -=求出相应的值421531,9,3a a q a q b ======,3b ∴=5.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都是正数,且31116,a a =,则210log a = ______ . 答案:5.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对数的运算性质】∵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都是正数,且31116,a a =,∴7a =4,∴1a •26=4,解得1a =42-,∴9495101222a a q -==⨯=,∴52102log log 25a ==. 故答案为:5.能力型师生共研 一、选择题1.在数列{}n a 中,1111,,4n n a a a +==则99a =________. A.125504B.2500C.124504D.2401 答案:B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 二、填空题1.设{}n a 为公比1q >的等比数列,若2004a 和2005a 是方程24830x x ++=的两根,则=+20072006a a _________. 答案:-18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n a 为公比q >1的等比数列, 2004a 和2005a 是方程4x 2+8x +3=0的两根,可得2004a =-2005=2006+2007a =-18. 三、证明题1.已知:b 是a 与c 的等比中项,且c b a ,,同号,求证:3a b c ++等比数列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 由题设:ac b =2得:22333)3(333ca bc ab bc b ab b c b a abc c b a ++=++=⨯++=⨯++ ∴3,3,3abc ca bc ab c b a ++++也成等比数列.探究型多维突破一、选择题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构成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为q ,则q 的取值范围是( )A .1(0,2+B .C .D .)251,251(++- 答案:D.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解三角形;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 设三边:a 、qa 、2q a 、q >0则由三边关系:两短边和大于第三边a +b >c ,即 (1)当q ≥1时a +qa >2q a ,等价于解二次不等式:21q q --<0,由于方程2q q --(2)当q <1时,a 为最大边,qa +2q a >a 即得2q q --⎭故选D . 二、证明题1.设d c b a ,,,均为非零实数,()()0222222=+++-+c b d c a b d b a ,求证:c b a ,,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d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创新意识,应用意识】证明:证一:关于d 的二次方程()()0222222=+++-+c b d c a b d b a 有实根, ∴()()0442222≥+-+=∆b a c a b ,∴()022≥--ac b则必有:02=-ac b ,即ac b =2,∴c b a ,,成等比数列设公比为q ,则aq b =,2aq c =代入()()024********=+++-+q a q a d aq a aq d q a a∵()0122≠+a q ,即0222=+-q qd d ,即≠=q d证二:∵()()0222222=+++-+c b d c a b d b a ∴()()022222222=+-++-c bcd d b b abd d a∴()()022=-+-c bd b ad ,∴b ad =,且c bd =∵d c b a ,,,非零,∴d bca b == 自助餐 一、选择题1.等比数列{}n a 中,6a 和10a 是方程2620x x ++=的两根,则8a =( )A.2±B.答案:C.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根与系数的关系】等比数列{}n a 中,6a 和10a 是方程2620x x ++=的两根, 6106a a +=-,可得261082a a a ⋅==,6a 和10a 都是负数,可得8a =-2..故选:C .2.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248522,1,a a a a ⋅==则1a =( )A. 0.5B. 22答案:C.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设公比为q ,由已知得()22841112a q a q a q ⋅=,即q 2=2,又因为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所以q =2.22=,故选C.2.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项数是偶数,所有的奇数项之和为85,所有的偶数项之和为170,则10a =( )A.32 64.B C.512 D.1024 答案:C.解析:【知识点: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学思想:推理论证能力】设等比数列的项数为2n ,∵所有的奇数项之和为85,所有的偶数项之和为170, ∴S 奇:S 偶=1:2.∵S 奇=1321...n a a a -+++,S 偶=242...n a a a +++=q S 奇由题意可得,q =2,∴9910112512a a q ==⨯=.故选:C .3.在等比数列{}n a 中, 11,2,32n a q a ===,则n =( )A.5B.6C.7D.8 答案:B.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n a a q -=,求得n =84.等比数列{}n a 中, 385,2a a ==,则数列{}lg n a 的前10项和等于( )A.2B.5C.1050D.lg答案:B.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数的运算性质】由题意得,等比数列{}n a 中, 385,2a a ==,所以385610,a a a a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 ()551231056...10a a a a a a ⋅⋅⋅=⋅=,所以数列{}lg n a 的前10项和1210l g l g ...l g 5n S a a a =+++=,故选:B . 6.数列{}n a 的首项1,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且1n n na b a +=,若10112b b ⋅=,则21a =( ) A.20 B.512 C.1013 D.1024 答案.D.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由1n n n a b a +=可知202120232121,,,a a b a a b a a b === ,所以202123122021a a a a a a b b b ⋅⋅⋅=⋅⋅⋅ ,又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所以1202191011b b b b b b ===L ,于是有121102a a =,即110212a a =,又11=a ,所以102421021==a ,故答案选D. 二、填空题1.已知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且5a =4,9a =64,则7a =____________. 答案:16.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n a a q -=,由已知条件求出通项公式1124n n a -=⋅,所以716a =.2.数列{}n a 中, 112,n n a a a cn +==+(c 是常数,n =1,2,3,…),且123,,a a a 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则c 的值是 ______ .答案:2.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112,n n a a a cn +==+,∴232,23,a c a c =+=+又∵123,,a a a 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22c 223c +=+,即c 2-2c=0解得c=2,或c=0,故答案为23.若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n a 满足()21213•13log a a a ⋯=,等差数列{}n b 满足77b a =,则1213b b b +⋯+的值为 ______ . 答案:26.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 项和】 ∵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 n }满足()21213•13log a a a ⋯=,∴()()()13212132727•1313log a a a log a log a ⋯===,解得7772,2,a b a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777121372,2,...1326a b a b b b b ===+++==,故答案为:26 三、解答题1.在等比数列{}n a 中, 5142-=15,-=6a a a a ,求3a 和q . 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6=-,15=-}中中在等比数列{2415a a a a a n 答案:.4=,1=时,2=q 当31a a2.设{}n a 是一个公差为d (d ≠0)的等差数列,它的前10项和10110S =且124,,a a a 成等比数列,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答案: n a =2n .解析:【知识点:等差数列前n 项和,等比数列】∵124,,a a a 成等比数列,∴2214a a a =又∵{an}是等差数列,∴2141,3a a d a a d =+=+, ∴()()21113a d a a d +=+,即222111123a a d d a a d ++=+,化简可得1a d =,∵101101092110S a d =+⨯=,∴11045110a d +=.又∵1a d =,∴55d =110,∴d =2, ∴()112n a a n d n =+-=3.已知数列{}n a 的奇数项成等差数列,偶数项成等比数列,公差与公比均为2,并且2415798,a a a a a 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求使得1212m m m m m m a a a a a a ++++⋅⋅=++成立的所有正整数m 的值. 答案:见解析解析:【知识点:等比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31517142622,4,6,2,4a a a a a a a a a a =+=+=+==Q 2415798,a a a a a a a +=++=2211212124,2642a a a a a a a a ∴+=+++++=++121,2a a ∴==∴na =⎩⎨⎧为奇数为偶数n n n n,,22; (2)∵1212m m m m m m a a a a a a ++++⋅⋅=++成立, ∴由上面可以知数列{}n a 为:1,2,3,4,5,8,7,16,9,… 当m =1时等式成立,即1+2+3=-6=1×2×3;等式成立. 当m =2时等式成立,即2×3×4≠2+3+4;等式不成立. 当m =3、4时等式不成立; 当m ≥5时,∵12m m m a a a ++⋅⋅为偶数, 12m m m a a a ++++为奇数, ∴可得m 取其它值时,不成立, ∴m =1时成立.。
《2.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课件 1-优质公开课-人教A版必修5精品

1.19≈2.36 1.110≈2.60 1.111≈2.85
1.00499≈1.04 1.004910≈1.05 1.004911≈1.06
解:(1)今年学生人数为b人,则10年后学生人数为b(1+4.9‰)10≈1.05b, 由题设可知,1年后的设备为 a×(1+10%)-x=1.1a-x, 2年后的设备为 (1.1a-x)×(1+10%)-x=1.12a-1.1x-x=1.12a-x(1+1.1),…, 10年后的设备为
题型三 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例3】 (12分) (2012年高考陕西卷)设{an}是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其前 n项和为Sn,且a5,a3,a4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an}的公比; (2)证明:对任意k∈N+,Sk+2,Sk,Sk+1成等差数列.
名师导引: (1)由a5,a3,a4成等差数列,列方程求解; (2)利用求和公式,等差中项证明. (1)解:设数列{an}的公比为q(q≠0,q≠1). 由a5,a3,a4成等差数列, 得2a3=a5+a4,……………………………………………………2分 即2a1q2=a1q4+a1q3.………………………………………………4分 由a1≠0,q≠0得,q2+q-2=0, 解得q1=-2,q2=1(舍去), 所以q=-2.………………………………………………………6分
法二 对任意 k∈N+,2Sk= 2a1(1 qk ) , 1 q
Sk+2+Sk+1= a1(1 qk 2 ) + a1(1 qk 1) = a1(2 qk 2 qk 1) ,
1 q
1 q
1 q
人教a版必修5学案: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含答案)

2.5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1.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1)公式:S n =⎩⎪⎨⎪⎧= (q ≠1)(q =1).(2)注意:应用该公式时,一定不要忽略q =1的情况. 2.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一个常用性质:在等比数列中,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当q =-1,且m 为偶数时,S m =S 2m =S 3m=0,此时S m 、S 2m -S m 、S 3m -S 2m 不成等比数列;当q ≠-1或m 为奇数时,S m 、S 2m -S m 、S 3m -S 2m 成等比数列.3.推导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方法叫__________法.一般适用于求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积的前n 项和.自主探究阅读教材后,完成下面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方法一:设等比数列a 1,a 2,a 3,…,a n ,…,它的前n 项和是S n =a 1+a 2+a 3+…+a n .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将S n 写成S n =a 1+a 1q +a 1q 2+…+a 1q n -1.① ①式两边同乘以q 得qS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①-②,得(1-q )S n =____________,由此得q ≠1时,S n =__________,因为a n =________,所以上式可化为S n =________.当q =1时,S n =__________.方法二:由等比数列的定义知a 2a 1=a 3a 2=…=a na n -1=q .当q ≠1时, a 2+a 3+…+a n a 1+a 2+…+a n -1=q ,即S n -a 1S n -a n =q .故S n =____________.当q =1时,S n =____________.方法三:S n =a 1+a 1q +a 1q 2+…+a 1q n -1=a 1+q (a 1+a 1q +…+a 1q n -2) =a 1+qS n -1=a 1+q (S n -a n )当q ≠1时,S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q =1时,S n =________.对点讲练知识点一 有关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计算例1 在等比数列{a n }中,S 3=72,S 6=632,求a n .总结涉及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要先判断q=1是否成立,防止因漏掉q=1而出错.变式训练1在等比数列{a n}中,a1+a n=66,a3a n-2=128,S n=126,求n和q.知识点二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解题例2在等比数列{a n}中,已知S n=48,S2n=60,求S3n.总结通过两种解法比较,可看出,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解题,思路清晰,过程较为简捷.变式训练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S n,若S10=10,S20=30,S60=630,求S70的值.知识点三 错位相减法的应用例3 求和:S n =x +2x 2+3x 3+…+nx n (x ≠0,n ∈N *).总结 一般地,如果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时,可采用这一思路和方法.变式训练3 求数列1,3a,5a 2,7a 3,…,(2n -1)a n -1的前n 项和.1.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中,共涉及五个量:a 1,a n ,n ,q ,S n ,其中首项a 1和公比q 为基本量,且“知三求二”.2.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中,注意前n 项和公式要分类讨论,即q ≠1和q =1时是不同的公式形式,不可忽略q =1的情况.3.教材中的推导方法叫做错位相减法,这种方法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适合数列{a n b n }的求和,其中{a n }代表等差数列,{b n }代表等比数列,即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的乘积构成的新数列的求和可用此法.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设{a n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a 1=1,a 5=16,则数列{a n }前7项的和为( ) A .63 B .64 C .127 D .1282.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3=2,S 6=18,则S 10S 5等于( )A .-3B .5C .-31D .333.已知公比为q (q ≠1)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数列⎩⎨⎧⎭⎬⎫1a n 的前n 项和为( )A.q n S nB.S n q nC.1S n q n -1D.S n a 21qn -1 4.在等比数列{a n }中,公比q 是整数,a 1+a 4=18,a 2+a 3=12,则此数列的前8项和为( )A .514B .513C .512D .510 5.在等比数列中,S 30=13S 10,S 10+S 30=140,则S 20等于( ) A .90 B .70 C .40 D .30题 号 1 2 3 4 5 答 案二、填空题6.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2,前n 项和为S n ,则S 4a 2=________.7.若等比数列{a n }中,a 1=1,a n =-512,前n 项和为S n =-341,则n 的值是________. 8.如果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a n -1,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 三、解答题 9.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1,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3=2,S 4=5S 2,求{a n }的通项公式.10.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n =13(a n -1) (n ∈N *).(1)求a 1,a 2;(2)求证: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一)知识梳理1.(1)a 1(1-q n )1-q a 1-a n q 1-qna 13.错位相减 自主探究a 1q +a 1q 2+a 1q 3+…+a 1qn -1+a 1q na 1-a 1q na 1(1-q n )1-q a 1q n -1 a 1-a n q 1-qna 1a 1-a n q1-qna 1 a 1-a n q 1-q a 1(1-q n )1-q na 1 对点讲练例1 解 由已知S 6≠2S 3,则q ≠1,又S 3=72,S 6=632,即⎩⎪⎨⎪⎧a 1(1-q 3)1-q=72, ①a 1(1-q 6)1-q =632. ②②÷①得1+q 3=9,∴q =2.可求得a 1=12,因此a n =a 1q n -1=2n -2.变式训练1 解 ∵a 3·a n -2=a 1·a n , ∴a 1a n =128,解方程组⎩⎪⎨⎪⎧a 1a n =128,a 1+a n=66,得①⎩⎪⎨⎪⎧ a 1=64,a n =2,或②⎩⎪⎨⎪⎧a 1=2,a n=64.将①代入S n =a 1-a n q 1-q=126,可得q =12,由a n =a 1q n -1可解得n =6.将②代入S n =a 1-a n q1-q ,可得q =2,由a n =a 1q n -1可解得n =6.故n =6,q =12或2.例2 解 方法一 因为S 2n ≠2S n ,所以q ≠1,由已知得⎩⎪⎨⎪⎧a 1(1-q n )1-q=48a 1(1-q2n)1-q=60①②②÷①得1+q n =54,即q n =14.③将③代入①得a 11-q =64,所以S 3n =a 1(1-q 3n )1-q=64×⎝⎛⎭⎫1-143=63. 方法二 因为{a n }为等比数列,且q ≠1, 所以S n ,S 2n -S n ,S 3n -S 2n 也成等比数列, 所以(S 2n -S n )2=S n (S 3n -S 2n ),所以S 3n =(S 2n -S n )2S n +S 2n =(60-48)248+60=63.变式训练2 解 设b 1=S 10,b 2=S 20-S 10,…,则b 7=S 70-S 60.因为q ≠1,所以S 10,S 20-S 10,S 30-S 20,…,S 70-S 60成等比数列,所以b 1,b 2,…,b 7成等比数列,首项为b 1=10,公比为q =b 2b 1=2010=2.求得b 7=10·26=640.由S 70-S 60=640,得S 70=1 270.例3 解 (1)当x =1时,S n =1+2+3+…+n =n (n +1)2.(2)当x ≠1时,S n =x +2x 2+3x 3+…+nx n ,①xS n =x 2+2x 3+3x 4+…+(n -1)x n +nx n +1,②①-②得,(1-x )S n =x +x 2+x 3+…+x n -nx n +1 =x (1-x n )1-x-nx n +1.∴S n =x (1-x n )(1-x )2-nx n +11-x.综上可得S n=⎩⎪⎨⎪⎧n (n +1)2 (x =1)x (1-x n)(1-x )2-nxn +11-x (x ≠1且x ≠0).变式训练3 解 (1)当a =0时,S n =1.(2)当a =1时,数列变为1,3,5,7,…,(2n -1),则S n =n [1+(2n -1)]2=n 2.(3)当a ≠1且a ≠0时,有S n =1+3a +5a 2+7a 3+…+(2n -1)a n -1,① aS n =a +3a 2+5a 3+7a 4+…+(2n -1)a n ,② ①-②得S n -aS n =1+2a +2a 2+2a 3+…+2a n -1-(2n -1)a n , (1-a )S n =1-(2n -1)a n+2(a +a 2+a 3+a 4+…+a n -1)=1-(2n -1)a n+2·a (1-a n -1)1-a=1-(2n -1)a n+2(a -a n )1-a,又1-a ≠0,∴S n =1-(2n -1)a n 1-a +2(a -a n )(1-a )2.综上,S n=⎩⎪⎨⎪⎧1 (a =0)n 2(a =1)1-(2n -1)a n1-a +2(a -a n )(1-a )2(a ≠0且a ≠1).课时作业1.C [设公比为q ,则由a 1=1,a 5=16得a 5=a 1q 4, 即16=q 4,由q >0,得q =2.则S 7=a 1(1-q 7)1-q =1-271-2=127.]2.D [由题意知公比q ≠1,S 6S 3=a 1(1-q 6)1-q a 1(1-q 3)1-q=1+q 3=9, ∴q =2,S 10S 5=a 1(1-q 10)1-q a 1(1-q 5)1-q =1+q 5=1+25=33.] 3.D [数列⎩⎨⎧⎭⎬⎫1a n 也是等比数列,且首项为1a 1,公比为1q ,其前n 项和为:1a 1⎝⎛⎭⎫1-1q n 1-1q=1a 21q n -1·a 1(q n -1)q -1=S na 21qn -1.] 4.D [由a 1+a 4=18和a 2+a 3=12,得方程组⎩⎪⎨⎪⎧ a 1+a 1q 3=18a 1q +a 1q 2=12,解得⎩⎪⎨⎪⎧a 1=2q =2或⎩⎪⎨⎪⎧a 1=16q =12.∵q 为整数,∴q =2,a 1=2,S 8=2(28-1)2-1=29-2=510.]5.C [q ≠1 (否则S 30=3S 10),∵⎩⎪⎨⎪⎧S 30=13S 10S 10+S 30=140,∴⎩⎪⎨⎪⎧S 10=10S 30=130,∴⎩⎪⎨⎪⎧a 1(1-q 10)1-q =10a 1(1-q 30)1-q=130,∴q 20+q 10-12=0.∴q 10=3或q 10=-4(舍去),∴S 20=a 1(1-q 20)1-q=S 10(1+q 10)=10×(1+3)=40.] 6.152解析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S 4=a 1+a 2+a 3+a 4=a 2q+a 2+a 2q +a 2q 2,得S 4a 2=1q +1+q +q 2=152. 7.10解析 ∵S n =a 1-a n q1-q ,∴-341=1+512q1-q ,∴q =-2,又∵a n =a 1q n -1,∴-512=(-2)n -1, ∴n =10.8.2n -1解析 当n =1时,S 1=2a 1-1, ∴a 1=2a 1-1, ∴a 1=1.当n ≥2时,a n =S n -S n -1=(2a n -1)-(2a n -1-1) ∴a n =2a n -1,∴{a n }是等比数列,∴a n =2n -1,n ∈N *.9.解 方法一 由已知a 1≠0,S n =a 1(1-q n )1-q ,则⎩⎪⎨⎪⎧a 1q 2=2, ①a 1(1-q 4)1-q=5×a 1(1-q 2)1-q , ② 由②得1-q 4=5(1-q 2).∴(q 2-4)(q 2-1)=0.又q <1.∴q =-1或q =-2.当q =-1时,a 1=2,a n =2×(-1)n -1.当q =-2时,a 1=12,a n =12×(-2)n -1.方法二 ∵S 4=5S 2,∴a 1+a 2+a 3+a 4=5(a 1+a 2).∴a 3+a 4=4(a 1+a 2).(1)当a 1+a 2=0,即a 2=-a 1, 即q =-1时,a 3+a 4=0适合;∵a 3=2,∴a 1=2(-1)2=2,∴a n =2×(-1)n -1.(2)当a 1+a 2≠0时,a 3+a 4a 1+a 2=4.即q 2=4.又q <1,∴q =-2,a 1=2(-2)2=12,此时,a n =12×(-2)n -1. 10.(1)解 由S 1=13(a 1-1),得a 1=13(a 1-1),∴a 1=-12.又S 2=13(a 2-1),即a 1+a 2=13(a 2-1),得a 2=14.(2)证明 当n ≥2时,a n =S n -S n -1 =13(a n -1)-13(a n -1-1), 得a n a n -1=-12,又a 2a 1=-12,所以{a n }是首项为-12,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
高中数学 2.5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河北省迁安一中数学必修五: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复习引入:提问学生n n n a a a a a S +++++=-13211221a a a a a S n n n n +++++=--)()()(21121a a a a a a S n n n n ++++++=-2)(1n n a a n S += 消去项与项的区别二、新课学习思考:如何求等比数列的Sn?①上式乘得: ② ①-②得所以:特别: 当 说明:1、推导公式的方法:错位相消法。
2、使用公式求和时,需注意对 和 的情况加以讨论三、公式应用:例1:(1)=++++821......41211? (2)已知等比数列{}n a ,?,0,2431,27891=<==S q a a(3)已知等比数列{}n a ,n n a n S q a 及求,364,3,11===例2、求和:n n yy y S 1......112+++=(1,0≠≠y y )变题:去掉1≠y例3、如果一个等比数列前5项的和等于10,前10项的和等于50,那么它前15项的和等于多少?练习:已知n S 是等比数列{}n a 的前项和,且60,482==n n S S ,求n S 3的值。
四、小结:1,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2,知三求二 3,整体计算 五、作业;篇子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 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5一、课标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a,q,n,n a,n S中知道三个数求另外两个数的一(2)通过教学解决等比数列的1些简单问题.(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3)通过教学进一步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三、教学思路:本课时要使学生熟悉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并知道求和公式的推导的方法:错位相减法。
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用比较简单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等比数列的求和a,q,n,n a,n S中知道3个就可以求出其余2个公式,并观察公式使用的条件:变量1变量。
四、教学过程:Ⅰ、课题的引入引例:某企业拟给学校一批捐款,假如有以下两种方案:方案1.第一次捐100万元,第二次捐200万元,第三次捐300万元……全部捐款分64次到位;方案2. 第一次捐1元,第二次捐2元,第三次捐4元……依此每一次的金额是前一次的两倍,全部捐款分64次到位。
试问:采纳哪一种方案,学校得到的捐款较多?(问题导出等比数列前n 项求和的计算)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方案1:求首项为1a =100 ,公差d=100的等差数列的前64项和;计算 2)1(1d n n na S n -+= 方案2:求首项为1a =1,公比q=2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和。
那么怎样计算方案2的n S 呢?Ⅱ、新课讲解:1、数列前n 项和的定义:一般地,对于等比数列 ⋅⋅⋅⋅⋅⋅,,,,,4321n a a a a a ,它的前 项和是 n n a a a a S +⋅⋅⋅+++=321(通过简单数列的分析使学生自己发现总结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观察下列2个数列的特征:数列1: 1 2 4 8 16 32数列2: 2 4 8 16 32 64学生思考后:数列1,数列2都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数列2中的每一项都是数列1中对应项的2倍;数列2中第n 项和数列1中的n+1项相等;问题:数列1的和为1S ,数列2的和为2S ,那么2S 与1S 的关系,12S S -=?, 学生回答:2S =21S (q=2); 12S S -=64-1=63思考过程分析:12S S -=2+4+8+16+32+64-1-2-4-8-16-321S =(64-1)+(2-2)+(4-4)+(8-8)+(16-16)+(32-32) =63这里我们可以知道1S 的求和除了数列的每项相加之外,还可以利用一个新的数列的和2S (2S =q 1S ),通过做差的方式得到数列1的和。
2、公式的推导: 方法一: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其前 项和① 构造新的数列的前n 项和:② ①—②我们可以得到:③ (提出问题通过③能否直接推出)当时,可知:当时,由③得 .综上所述: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为我们把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叫做“错位相减法”公式简单的变化:时, =qqa a q q a n n --=--11)1(11 方法二: 有等比数列的定义,q a a a a a a n n ====-12312 根据等比的性质,有q a S a S a a a a a a nn n n n =--=++++++-112132 即 q a S a S nn n =--1⇒q a a S q n n -=-1)1((结论同上) 围绕基本概念,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出发,运用等比定理,导出了公式.3、应用举例:学习了等你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我们回头来看看开始引用的例题:方案2:求首项为1a =1,公比q=2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和。
计算:2121116411-⨯-=--=q q a a S n n 通过对比方案1我们就可以知道选取方案2学校得到的捐款更多。
(以一个例题来熟悉等比数列前n 和的公式)板书: 例题1:求下列等比数列前8项的和,⑴、⋅⋅⋅,81,41,21; ⑵、0,2431,2791<==q a a ; 解答(略) 例题2:(课本64页例2)4、公式中的变量:等比通项公式中11-=n n q a a 变量为1a ,q ,n ,n a ,他们四个中知道了3个就可以求出其另外一个,而前n 项和中的变量是1a ,q ,n ,n a ,n S ,这五个变量中最少知道几个就可以求出其余的?假如:已知等比数列中的n S ,n a ,q 能不能求1a ,n 呢(学生讨论)已知等比数列中的1a ,n ,n S 能不能求q ,n a 呢(学生讨论)总结学生的结论:5个变量中只需要知道其中任意的3个就可以知道其余的2个Ⅲ、课堂练习:课本66页练习1Ⅳ、课堂小结:1、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2、等比数列求和的方法:错位相减法V 、作业:课本69页A 组第1、2、3、5、题B 组第1题五、习题:A 组一、选择题:1、等比数列⋅⋅⋅--1,1,1,1,1的前2n 项和为 ( )A 、0B 、1C 、1-D 、不确定2、等比数列{}n a 中,,243,952==a a 则前4项的和等于 ( )A 、81B 、120C 、168D 、1923、若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q ,则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若q>1,则n n a a >+1B 、若0<q<1,则n n a a <+1C 、若q=1,则n n S S =+1D 、若-1<q<0,则||||1n n a a <+4、若数列⋅⋅⋅,81,41,21的前n 项和为256255,则n 等于 ( ) A 、6 B 、7 C 、8 D 、95、某工厂在年度之初借款A 元,从该年末开始,每年度偿还一定金额,恰在n 年内还清,年利率为r (以复息计算),则每次偿还的金额为 ( )A 、()1)1(11-++-n n r r Ar 元B 、()1)1(11-++-n n r r Ar 元C 、()1)1(1-++n n r r Ar 元D 、()n r A n+1元 二、填空题:6、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S 4=240,18042=+a a ,则 1a =_____ ,q= ______;7、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2,前4项的和为1,则前8项的和为______;8、等比数列⋅⋅⋅-,3,1,31的前6项之和是:______;三、解答题: 9、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29,2333==S a ,求公比q 及1a 的值. 10、求数列()⋅⋅⋅+-⋅⋅⋅,2112,,815,413,211n n 的前n 项和. 11、某人于2004年5月1日去银行存款a 元,存一年的定期储蓄,2005年5月1日他将到期存款的本息取出,在加入a 元后,还存一年定期,此后每年都用同样的方法存款,设银行的一年定期存款年利率r 不变,求到2010年5月1日,他将所有的存款和利息全部取出时,总共可以取出多少钱?参考答案1、A ;2、B ;3、D ;4、C ;5、C ;6、6;3;7、17;8、3182-9、解:依题意,有⎪⎩⎪⎨⎧=++===29)1(23213213q q a S q a a 解得⎪⎩⎪⎨⎧==1231q a 或⎪⎩⎪⎨⎧-==2161q a10、解:()()[]nn n n n n n S n S n S ⎪⎭⎫ ⎝⎛-+=⎥⎦⎤⎢⎣⎡+⋅⋅⋅++++-+⋅⋅⋅+++=-+⋅⋅⋅+++=211218141211253121128154132112 11、解: rr r a S r r r a S r a r a r a S ]1)1)[(1()1(1])1(1)[1()1()1()1(6662-++=+-+-+=++⋅⋅⋅++++=B 组一、选择题:1、等比数列⋅⋅⋅,21,1,2的前n 项和为 ( ) A 、2214--n B 、n 211- C 、1212-+n D 、1214--n 2、等比数列{}n a 中,,26,231==S a 则公比q 等于 ( )A 、3B 、-4C 、3或-4D 、3或-23、等比数列{}n a 中,前3项的和等于首项的3倍,则该数列的公比为 ( )A 、2B 、1C 、-2或1D 、2或-14、若数列⋅⋅⋅--,81,41,21,1的前n 项和为256255,则n 等于 ( ) A 、12 B 、14 C 、16 D 、185、一个等比数列前几项和S n =ab n +c ,a≠0,b≠0且b≠1,a 、b 、c 为常数,那么a 、b 、c 必须满足 ( )A 、a+b=0B 、c+b=0C 、c+a=0D 、a+b+c=0二、填空题:6、等比数列{}n a 中,,4,3241256=-=-a a a a 则=n S ______;7、数列⋅⋅⋅,81,4,41,2,21,1的前2n 项的和为______; 8、等比数列⋅⋅⋅⋅⋅⋅,,,,,,132n a a a a 的前n 项和为______;三、解答题:9、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26,128,66121===+-n n n S a a a a ,求q 和n 的值.10、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n S ,若146,293==S S ,求6S 得值.11、已知数列1,1+2,2221++,322221+++,···,122221-+⋅⋅⋅+++n(1)、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 (2)、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n S .参考答案1、A ;2、C ;3、C ;4、C ;5、C ;6、13-n 或41)3(--n ;7、n n 212-;8、⎪⎩⎪⎨⎧≠--=)1(11)1(a aa a n n ,, 9、解:,112n n a a a a =- 1281=∴n a a解方程组:⎩⎨⎧=+=6612811n n a a a a 得到 ⎩⎨⎧==2641n a a 或 ⎩⎨⎧==6421n a a当2,641==n a a 时: 代入qq a a S n n --=11得到 21=q ;代入11-=n n q a a 得到 6=n ; 同理得到:2=q ;6=n ;因此:6=n ;2=q 或21=q ; 10、解:若,1=q 则19139,3a S a S ==,而231469⨯≠=S ,所以1≠q ;由题意,得()()⎪⎪⎩⎪⎪⎨⎧=--==--=21114611313919q q a S q q a S 所以07236=-+q q 解得83=q 或 93-=q ; 当83=q 时:得18,7261=∴=S a ;11 当93-=q 时:得16,51161-=∴=-S q a ; 11、解:(1)、12222112-=+⋅⋅⋅+++=-n n n a (2)、n n a a a a S +⋅⋅⋅+++=321()()()()1212121232-+⋅⋅⋅+-+-+-=n ()n n -+⋅⋅⋅+++=222232n n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