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决不会这样》的弗洛伊德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心理分析批评(“弗洛伊德”文档)共8张

心理分析批评(“弗洛伊德”文档)共8张
四、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拉康的结构精神分析学
弗洛姆的马克思精神分析
马尔库塞的欲望诗学
2弗、洛移伊置德:认即为通,过梦隐的喻形、成暗经示历、了偏凝离缩来、置移换置无、意再识现内、容再。度修饰这样几个过程,艺术作品的形成基本上也经历了这样几个过程,而且两者在本质
种手段,在本质上正如梦一样是潜意识愿望获得一种假 弗上洛也伊 是德一说样:的,“性即的艺精术力创被作升和华梦了都,是就愿是望说的,满它足舍。却性的目标,而转向他种较高尚的社会目标。
自我是指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它处于 人格结构的表层,是意识的部分。自我代表着理智,本我象 征着未被驯服的激情。
超我是指道德化了的自我,是受文化传统、道德观念、
社会理想的影响而形成的,代表着道德理想的标准与伦理
行为的规范。超我处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
二、弗洛伊德的文本解说
1、《俄狄甫斯王》(俄狄甫斯情结论) 2、《哈姆雷特》
弗洛伊德说:“性的精力被升华了,就是说,它舍却性 的目标,而转向他种较高尚的社会目标。”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或者心理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2、作家与白日梦 是弗洛伊德在1912年的《关于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中提出来的。
无弗意洛识 伊是德精通神过分对析梦的核解心析和,灵发魂现。梦按四种原则成:
无阿意德识 勒是的精个神体分心析理的学核心和灵魂。
意义,隐意即无意识。显意就是化装了的隐意。弗洛伊 因此可以说,艺术创作的动机就是本能欲望压抑与升华的产物。
超我处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
弗洛伊德认为德,作通家创作过就类对似做梦白日的梦。解析,发现梦按四种原则成:

从弗洛伊德理论来解构金大侠笔下的个别人物性格特点。

从弗洛伊德理论来解构金大侠笔下的个别人物性格特点。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副包含金庸十四部小说、读起来浑然天成的对联对于金迷的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半个世纪以来,金庸的小说风靡大陆,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少的,无论是下层的还是小资的,都大有金迷所在。

在十四部作品中,金大侠阐释了自己的“侠”的含义,塑造一个也刻划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陈家洛、霍青铜、张无忌、赵敏、萧峰、段誉、韦小宝等等人物形象。

金大侠笔下的人物一改中国传统武侠小说的单一性,写出了有血有肉的侠。

纵观金大侠的十五部作品(包括《越女剑》),可见作者善于用心理学来分析解剖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此,本文仅从个人浅见、从弗洛伊德理论来解构金大侠笔下的个别人物性格特点。

一、陈家洛的心理阳萎症看过《书剑恩仇录》的人,一定会为霍青铜不为陈家洛所爱而深深扼腕不止。

翠羽黄衫霍青铜如此完美的一个女子,先于香香,与陈家洛相遇、相惜、相知,可是一次又一次,陈家洛总是迟疑不定,最后在遇到香香时,最终还是选择了香香。

也许我们会感叹:为什么完美的女人得不到男人的爱?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来看,陈家洛是患有心理阳萎症,他虽然也对霍青铜有意,但他不敢爱。

陈家洛年少英俊,世家子弟,文学武功超群,出任红花会总舵主,完美到乏味可陈的地步。

可是在面对霍青桐,我们才发现这个少年英雄原来只是一个自私、狭隘、软弱的知识分子而已。

弗氏认为心理性阳萎的缘由乃是爱情中情与欲两方面不能达到很好的配合所致。

男人在他所爱的女人面前,其性行为总受到抑制,只有面对较低级的性对象时,他方能自如地纵欲。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陈在霍、香二女之间的两难式选择了。

面对霍青桐,陈家洛很难克服他的自卑感:智慧不如她,勇气不如她,在如此完美的女性面前,陈又焉能没有卑琐的感觉呢?大漠受清兵围困生死关头还是要霍青铜的运筹帷幄才能脱险。

情欲是爱情的原动力,少了这样一个马达,所以陈对霍的爱情由始至终都表现得蔫头蔫脑,犹豫不决。

心理分析小说

心理分析小说

《梅雨之夕》解读
• 《梅雨之夕》是心理分析小说家施蛰存的代表作之 一。该作同作者的其它小说一样也描写了性心理, 揭示了潜意识,但与《鸠摩罗什》、《石秀》等小 说相比较,《梅雨之夕》显得文笔舒展,格调清新, 艳而不俗。 正是这种舒展而周密的心理描写和素 雅清丽的格调使《梅雨之夕》成为吸引众多读者的 名作。 • 细心体味小说中的“我”与那位躲雨的“姑娘”邂 逅相遇中“心理的过程”,注意作者怎样精细地写 出“我”的精神的最微妙的变化莫名的感觉,不由 自主的行动背后隐秘的动机,并通过作品重点段落 的朗读,感受作品中淡淡的诗意与惆怅之情,进而 把握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
中间一层是自我(ego),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 是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自我充当本我与 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且在超我的指导下监 管本我的活动,它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 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行为方式的意识, 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或正确的判断。它按照 “现实原则”行动,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
弗洛伊德生平简介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是奥地 利医生,精神病学家,心理学领域的新学派——精神 分析学的创始人,影响二十世纪最大的思想家之一。 1856年5月6日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洲弗赖堡。 四岁时移居维也纳,其后的一生大部分在此度过。他 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随后专门从事神经精神医 学的研究。1939年病逝于伦敦,享年八十三。弗洛伊 德所原创的精神分析学说(Psychoanalysis),不但 在心理学方面有卓越的贡献,而且几乎影响人类知识 的每一个领域,尤其在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 医学方面的影响最为深远。弗洛伊德的著作极为丰富, 主要的作品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心理分 析》、《性学三论•爱情心理学》、《图腾与禁忌》、 《精神分析学引论》等书。

【弗洛伊德心理学】弗洛伊德介绍

【弗洛伊德心理学】弗洛伊德介绍

【弗洛伊德心理学】弗洛伊德介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05.06-1939.09.23),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下面是五度学习分享的弗洛伊德介绍。

供大家参考!弗洛伊德介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05.06-1939.09.23),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弗莱堡市的一个犹太家庭,因口腔癌逝于伦敦。

父亲是一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但资本微薄的犹太商人。

父亲的这些性格,对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响,弗洛伊德出生时,他已41岁。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当时才21岁,他是同母所生8个兄弟姐妹中的长兄,而他还有两个异母的哥哥。

弗洛伊德对母亲很孝顺。

他在著作中提到他母亲时说,他的自信以及对事业的乐观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母亲的影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

开创精神分析学说,建立精神分析法。

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等。

2人物简介编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孙子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画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

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弗洛伊德文艺美学观

弗洛伊德文艺美学观

弗洛伊德的文艺观精神分析批评,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

它是用精神分析学理论对文学艺术及其各种文艺现象进行研究所采用的一种批评模式。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精神分析学一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对意识流、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现代主义流派都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创作界,西方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的遗留作家,大多数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精神分析学的影响。

在批评界,精神分析学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虽然在四五十年代由于新批评派的风靡而一度受到冲击,但进入60年代以后,由于拉康、霍兰德等人在理论上的“重新阐释”和在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分析批评又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并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一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从《释梦》(1900)开始,先后撰写了《延森,格拉底瓦。

中的幻想与梦》《列奥拉多。

达·芬奇和他的一个童年记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有关文艺批评的著作。

在这些著作中,弗氏应用精神分析学说对索福克勒斯和他的《俄狄浦斯王》,延森和他的《格拉底瓦》,达·芬奇和他的《蒙娜利莎》,米开朗基罗和他的《摩西》,莎士比亚和他的《哈姆雷特》,进行了分析批评。

力图从作家童年经验、潜意识积淀中找出对他们的性格和创作的解释,力图从作品的表层结构中发现潜藏的深层结构。

显示了精神批评的实绩。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有三个层次:最深层次的心理是无意识,它与人格结构中的本我相对应,主要表现为性冲动,他按快乐原则行动;中间层次是前意识,即可以召会的记忆,它与人格结构中的自我相对应,处于意识和无意识、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解的作用,一方面受超我的监视和约束,另一方面又保护本我,按现实原则活动;其表层是意识,与人格中的超我相对应,它远离人的本能,受人的良知、道德等社会原则的支配,压抑人的无意识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

因此,人的本我与超我则经常处于矛盾之中。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摘要人的行为,有时是受意识不到的心理倾向所支配的。

所以,人,也有受无意识支配的情况。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

他认为在这三者中无意识最重要。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不承认无意识的存在则许多心理现象无法解释。

无意识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方,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

在整个的心理过程中,无意识有着比意识更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弗洛伊德无意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既是一种神经症的治疗方法,又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套心理学理论。

无意识是这一理论的中心概念。

无意识是必不成少的一种生存需要——忘记过去的创伤,继续生活下去。

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为人们不必为它作出努力,所以能缓解心理活动而带来的疲劳,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变得轻松。

一、无意识的内容和特点在人清醒的状态下,无意识的内容也经常改头换面地冲破阻力,到意识层面上来扮演。

由于它的干扰,人们经常会发生各种“错失”行为,如口误、笔误、遗忘等。

此外,精神病患者的想法、艺术的象征性作品以及儿童思维的某些方面,都显现着无意识的内容。

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有两项:其一是各种天性冲动。

“无意识中所包含的内容就象一个原始王国中的原始臣民。

如果说在人的内心存在着遗传而来的心理构成——与动物天性相似的东西——它们即是无意识系统的核心”(《无意识》)。

其二是被压抑的心理活动。

这些心理内容往往是与社会的伦理、道德等相叛变的。

无意识的特点:(一)各种天性冲动并列。

如性天性、自我保管天性、死的天性等。

(二)各种天性是人的心理的一种初始活动,只知满足,无否定性。

(三)无时间性。

(四)以心理实在代替外部实在。

二、主要的无意识情况有:①确实没有意识到,如视而不见,听而未闻;②曾有所意识但没有与此外意识片段联系起来,因而一过去就丧失了;③对个别情况的意识被组织在一较大片段的意识活动中而没有特别显示其存在。

心理学批评

心理学批评

心理学批评五、心理分析学派批评方法现代心理分析学派文学批评开始出现于本世纪初。

它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理论依据,探讨文学的产生、作家的创作动机、文艺的性质与效果,并分析作家的内心世界与创作的并系以及文学作品中人物行为的心理动机及其态势。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文学批评从心理分析方法这个词的一般意义说来,它不是新鲜的。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哲学家、文艺批评家亚里士多德便曾运用心理分析方法阐明古典悲剧的定义,认为悲剧是激起人们怜悯和恐惧的感情,净化人们心灵的一种艺术。

十九世纪浪漫派文学注重情感、想象和内心世界的表现,也明显牵涉到文学的心理因素。

实际上,文学批评家在某些时候都注意到创作的心理以及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心理反应。

可是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文学的心理分析批评却以特殊的心理学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拆学(亦称心理分析学)为其理论依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本原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6)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一种探索精神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案的方法,在医疗实践中它逐渐形成了一套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是个决定论者,他相信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因果关系。

他创立精神分析学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对人的精神活动的分析,找出对人的一切活动起决定作用的终极原因。

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如下几个要点:(1)意识和潜意识弗洛伊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神经病患者苦在催眠状态里能够回忆起有关自己的发病的因由并向医生和盘托出的话,他就会感到舒畅,病也就可以治好了。

弗洛伊德由此推断,患者经历过的情绪经验由于受到压抑,心理上的郁结得不到舒展或排解,便被排挤到意识之外,潜伏在无意识之中,因此才产生病症。

从这个设想出发,弗洛伊德逐渐形成了他的意识和潜意识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

关于这部分,前人已作过许多论述,我们对它的意义比较熟悉。

佛洛依德 精神分析

佛洛依德 精神分析

这是迄今为止仍在欧美各国广为流行的一种心理治疗----学派和方法。

弗洛依德先提出了无意识理论,即提出人在不知不觉中还存在另外一种心理过程,它和意识一样,主宰着人的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

弗洛依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应。

前意识是内容,只要借助于注意,就可以进入到意识之中。

但无意识里的内容,要想进入到意识中去,就会受到抗拒,似乎有某种主动力量压制着这种观念。

为了说明这些概念,弗洛依德曾用一个客厅和它的接待室作比喻:在接待室里,有无数无意识观念争着要进入客厅,但门口的检查者只允许那些“善良者”进入。

一旦走进了客厅,就等于进入了“前意识”,它们就可以得到“自我”的注意。

那些被检查者拒之门外的无意识观念,经过乔装打扮,或则在入睡的条件下进入梦境,或则在心理异常的情况下,以异常的力量压倒检查者强制闯入意识之中。

弗洛依德还提出了一种“里比多(Libido)”,理论,他把从婴儿、幼儿到成年的性本能分为不同的阶段。

他认为,在早期,人的性欲尚未直接与生殖机能相关联,而是通过身体的一定的催情部位来得到满足。

例如,婴儿的早期性欲主要集中于口部,从吸吮中获得满足,称为“口唇期”。

以后,感觉到了排泄器官的刺激作用,常在排泄时感到快感,这种性欲集中于肛门的现象称为“肛欲期”。

幼儿逐渐认识到两性的差异,称之为“崇拜性器期”。

成年后,性器官发育成熟,称为“生殖期”。

在青少年时期,还有一个“潜伏期”。

上述每一阶段都不同的特点,而每当性欲固定在某一催情部位(口唇、肛门、生殖器等)时,就会出现各种心理异常。

弗洛依德将人的人格结构分为“它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它我”位于无意识的最深层,是行为动力的源泉;“自我”存在于意识之中,它以社会所容许的方式,指导自己的行为,以满足“它我”的需要;“超我”是最高级的部分,它可以改变“它我”的冲动,使“自我”的作用符合良心与理想、道德、法律等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 为 和心 理 以及 海 明威 的写作 意 图进 行分 析 ,挖
掘 战 争 给尼 克及 海 明威 本 人造 成 的生 理 、心 理创
伤 和身 份 危 机 ,以揭 示 战争 的残 酷 ,具 有一 定 研
究 意 义 。
二 、尼克的 防御 机制
防御 机 制是 人 在 无 意识 状 态 下 的 一种 自我
2018年 第 3期
左金梅 陈静 静 《你 们 决不会 这样 》的 弗洛伊德 心 理 分析
25
线 受 伤 的地 方 ,试 图 寻 找 梦 的起 源 ,缓 解 自己 的 利 士 兵将 他 打 伤这 两 者 之 间 的联 系 ,使他 意 识 到
焦 虑 ,于 是有 了整个 故 事 的发 展 。梦 的含 义 在这 并 接 受 自己 的懦 弱 以及 对 战 争 的恐 惧 。 在 未 被
的分析 ,阐释 了战争给尼 克造 成的生理 、心理创伤和 身份 危机 ,探讨 了海明威的真实写作意图 ,以揭 示战争的
残酷及其给人 类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
关 键 词 :心 理 分 析 ;防御 机 制 ;人 格 结 构 ;无 意识 理 论
中 图分 类 号 :1106
文 献 标 识 码 :A
船 ”的 时候 。_I川正是 闪为这 个梦 ,尼 克才想 回到前
收稿 日期 :2018-03—22 作者简介 :左金梅 (1959一),女 ,河 南洛 阳人 ,中国海 洋大学外 国语学院教授 ,研 究方向 :英 美文学 ,
陈静静 (1993一),女 ,山东青 岛人 ,中国海 洋大学外 国语 学院硕士生 ,研 究方向 :英 美文学。
IUD.201 8 N0 .3
《你们决不会这样》的弗洛伊德心理分析
左金 梅 陈静 静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摘 要 :《你们决不会这样》是 海明威 本人最喜欢的故事之一 。以弗洛伊德 心理分析理 论为基础 ,从 防御
机 制 、人 格 结 构 和 无 意识 理 论 三 个 方 的 写作 意 图 作 更 深 层 次
尼克 内心深处 ,战争 的创 伤和折磨 一直 未能消 证 实尼 克 对 奥地 利 士 兵 的折 射行 为 ,是他 寻 求 道
除 ,他 害怕 伤 痛 ,恐 惧死 亡 ,不 愿 再 面对 这 两者 的 德解脱的防御机制 的一种手段 。但不可 否认 的
威 胁 。但 是 军 人 的 身 份 使 得 尼 克 不 想 承 认 自己 是 ,尼 克受 伤 的这段 经 历 确 实对 其 身体 和 心 理造
里 其 实 是 尼 克 防御 机 制 里 的移 情 行 为 。尼 克 在 打伤之前 ,尼克曾“拿钢盔皮带紧紧扣住下巴”『l5],
福萨尔塔镇前线头部受伤 ,直面死亡 ,战争不仅 不让 自己歇斯 底里 ,曾在每次 打仗之 前喝酒 壮
给他带来身体 的伤痛 ,更多的是心理 的折磨。在 胆 ,也 曾表 现 出他对 战争 恐惧 。这 些 行 为进 一 步
防护 系 统 ,主人 公 尼 克 的许 多想 法和 行 为都 是 开
启 防御 机 制 的表 现 。小 说 中提 到 尼 克 总 能 梦 到


所黄漆矮屋 ,四周柳树环绕 ,旁边还有一间矮
矮 的 马棚 ,屋 前 还 有 一 条运 河 ”,而 “见 了这 屋 子
他就 害 怕 ”,特 别 是 “运河 岸 边还 静静 的停 着一 条
的胆 怯 和懦 弱 ,于是 便将 对 受 伤 和死 亡 的 恐惧 转 成 了 巨大 创伤 ,使其 处 于 无尽 的焦 虑 之 中 。而 尼
移 到黄漆 矮屋上 ,故事 中他特意强调 “对前线 的 克未受伤之前对战争 、受伤和死亡的恐惧则更能
事 倒 是一 点也 不怕 ”及 “比受 到炮 轰还 吓得 厉 体现 出战争本 身之 可 怕 。
文 章 编 号 :1671—6469(2018)一03—0024—05
一 、 引 言 欧 内斯 特 ·海 明威 是 20世 纪最 负盛 名 的美 国 文学 家之 一 ,于 1954年获 得诺 贝尔文学 奖 。他 以
自己独特的文体风格将 “整个所谓迷途的时代的 创 伤 、不 安 和苦 闷 ”【‘l完 整地 传达 给世 人 。然 而 去 世意 味 着对 作 家声 誉 的真 正 考验 ,多年 来 的事 实 证 明海明威 的作品“优秀的足以具有永久的生命 力 ”[21。海 明威 的 许多 作 品是 以 “战争 和受 伤 ”[ 1为 主题 ,短篇小说《你们决不会这样》 就是其 中之 一 , 收录于海 明威 的第二个短篇小 说集《胜者无 所 获 》①之 中 ,讲 述 了 主 人公 尼 古 拉 斯 ·亚 当斯 ② 因战 争 所 遭 受 的 巨 大 创 伤 。尼 克 以鼓 舞 士 气 的 军 事 任 务 为 由骑 自行 车 返 回战争 前 线 福 萨 尔 塔 镇 ,试 图 发现 梦 中 困扰 他 已久 的 “黄 漆 矮 屋 ”[51的 真 正 含 义 ,以期 缓 解 其 内心 的焦 虑 ,寻求 自我 治 愈 ,最后却仍然带着焦虑离开的故事。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基础从防御机制人格结构和无意识理论三个方面对小说主人公尼克的行为和心理以及海明威的写作意图作更深层次的分析阐释了战争给尼克造成的生理心理创伤和身份危机探讨了海明威的真实写作意图以揭示战争的残酷及其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2018年 6月 第 3期
昌吉学 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1I UNIVERSITY
主 要 集 中在 对 尼 克 两段 “意 识 流 式 ”的幻 觉 的解
读 以及 对小 说 主题 的探 索 。[81国内对 这部 作 品 的
研 究更 是 寥寥 无 几 ,主要 探 讨 的是 小说 的叙事 艺
术[91。
因 此 ,运 用 弗 洛 伊 德 心 理 分 析 法 的 防 御 机
制 、人 格 结构 及 无 意识 理论 对 小说 主 人公 尼 克 的
国外 海 明威 研究 者 对这 部 作 品 的关 注较 少 , 且 大 部 分持 否 定评 价 , 甚 至 在 1962年 到 1982年 问 ,对 这 部 作 品 的 研 究进 入 到一 个 “尴 尬 的 空 白
期 ”_71。直 到 最 近 ,研 究 者 又 重 新 审 视这 部 作 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