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知识点归纳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6×5表示5个3.6的和是多少或者3.6的5倍是多少。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2.6×0.4就是求2.4的十分之四是多少。

8.5×3.4就是求8.5的3.4倍是多少。

2、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也就是末位要对齐),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小数末尾有0的要去掉。

3、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即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没有括号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6、小数点向右移: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7、小数点向左移: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1;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1;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0001;……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先要变整数,按照“三步走”~一看二移三再算。

五年级知识点归纳MicrosoftWord文档

五年级知识点归纳MicrosoftWord文档

第一单元二、知识点概括1、如《草原》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突出了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惜别之情。

作为文章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3、以《白杨》一文为例,理解其表达上的特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

4、写作(1)信封的写法(2)写书信三、课文内容1《草原》: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线索:草原美景、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草原美景、迎客、待客、话别)(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之路、经济交流之路、友谊交流之路、商贸交流之路。

3《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小学五年级知识整理

小学五年级知识整理

知识整理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的表示方法: A(列,行)如:A(3,4)表示A点在第三列第四行。

2. 一般先看横轴的数字表示列,再看竖轴的数字表示行,注意中间是逗号。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一个数如1/2 ×4 表示:求4 个1/2是多少。

(2)一个数×分数如4×1/2 表示:求4的1/2 是多少。

(3)分数×分数如1/4×1/2 表示:求1/4的1/2 是多少。

3.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看整数和另一因数的分母是否能约分) 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4.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交叉约分。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6.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7.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8.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9.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例如:1/4×1/2<1/410.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例如:1/4×3/2 >1/411.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2.如果几个不为0的数与不同分数相乘的积相等,那么与大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小,与小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大。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小数乘法。

1. 小数乘整数。

- 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2.5×3表示3个2.5相加的和是多少。

- 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0去掉。

例如:0.72×5,先算72×5 = 360,因数0.72有两位小数,所以从360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结果是3.6。

2. 小数乘小数。

- 意义: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2.3×1.5表示2.3的1.5倍是多少。

- 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例如:1.2×0.8,先算12×8 = 96,因数1.2有一位小数,0.8有一位小数,共两位小数,从96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结果是0.96。

3. 积的近似数。

- 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先算出积,再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如果小于5就舍去,如果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1。

例如:0.38×0.23 = 0.0874,保留两位小数是0.09。

4.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 乘法交换律:a× b = b× a;乘法结合律:(a× b)× c=a×(b× c);乘法分配律:(a + b)× c=a× c + b× c。

这些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例如:0.25×4.78×4=(0.25×4)×4.78 = 1×4.78 = 4.78;(1.25+0.25)×8 = 1.25×8+0.25×8 = 10 + 2 = 1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3单元知识点 Microsoft Word 文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3单元知识点 Microsoft Word 文档

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唯一形状。

也就是说,根据从某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用相同数量的小正方体可以摆出多种形状不同的几何体。

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形状。

观察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看到3个面。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我们就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因数或倍数。

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找因数一般用除法,找倍数一般用乘法,都是从1开始。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如果两个数都是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也是这个数的倍数。

如果两个数都是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差也是这个数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个位是0,2,4,6,8的自然数是偶数,个位是1,3,5,7,9的自然数是奇数。

最小的偶数是0,没有最大的偶数或奇数。

偶数和奇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

如果用a表示自然数,那么奇数可以用2a+1表示;偶数可以用2a表示。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6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而且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一个两位数同时能被2、3、5整除,这个两位数最大是90,最小是30。

一个三位数同时能被2、3、5整除,这个三位数最大是990,最小是120。

五年级的所有知识点

五年级的所有知识点

五年级的所有知识点一、数学1. 数的认识与运算1.1 自然数、整数、小数的认识和区分1.2 十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算1.3 百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算1.4 千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算1.5 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算1.6 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2. 分数的认识和运算2.1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2 分数的大小比较2.3 分数的加减运算2.4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3. 几何图形3.1 二维图形的认识和分类3.2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性质和特征3.3 平行线和垂直线的认识与作图3.4 三维图形的认识和命名4. 数据统计与图表4.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2 图表的制作和解读4.3 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5. 时间与单位换算5.1 时、分、秒的认识和换算5.2 天、周、月、年的认识和换算5.3 长度、容量、重量的认识和换算二、语文1. 词汇与拼写1.1 基本字词的认识和拼写1.2 词义辨析和运用1.3 常见词汇的记忆和运用2. 识字与阅读2.1 识字能力的提高2.2 分类阅读与提炼信息2.3 理解短文并回答问题2.4 速读技巧的培养3. 作文与表达3.1 书写规范和字句搭配3.2 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3.3 创意表达和修辞手法4. 语法与句式4.1 词类和句子成分的认识4.2 词语搭配和词序的正确运用4.3 句型结构和句式转换5. 古文与阅读5.1 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 5.2 古文词句的解读和运用5.3 古文篇章的欣赏和写作三、英语1. 词汇与句型1.1 基础词汇的学习和掌握1.2 常用句型和日常表达1.3 句子的组织和连贯2. 听力与口语2.1 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回答问题 2.2 日常口语对话和表达2.3 听说训练和口语表达能力3. 阅读与理解3.1 简单英文文章的阅读和翻译 3.2 短文阅读和问题回答3.3 阅读理解与文章写作4. 语法与写作4.1 基本时态和语法结构4.2 句型转换和句子连贯4.3 简单的英文写作和交流能力四、科学1. 人体与健康1.1 人体器官的认识和功能1.2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1.3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保健2. 生物与环境2.1 动、植物的特征和分类2.2 生物的生长和变化2.3 生物的相互依存和物种多样性3. 物质与能量3.1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3.2 物质的变化和混合3.3 能源的利用和环保4. 自然与社会4.1 天文地理的基本认识4.2 自然灾害的防范和救援4.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社会与品德1. 国家和社会1.1 国家的区域和行政划分1.2 历史名人和重要事件1.3 公民责任和社会公德2. 人际关系和品德2.1 家庭、友谊和团队合作2.2 尊重他人和自我管理2.3 诚实、守时和宽容3. 社会实践和学校生活3.1 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3.2 学校规则和班级行为准则3.3 社团、竞赛和志愿服务以上是五年级常见的知识点总结,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内容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解和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能力。

完整word版,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完整word版,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的乘法意义相同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表示的3倍是多少或3个的和是多少2、小数乘小数:与整数的乘法意义不相同,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就是求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就是求的倍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那么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小数局部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局部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存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存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那么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1〕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2〕含有两级运算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3〕含有括号的运算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1第二单元位置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一个点的位置。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总复习资料Microsoft Word 文档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总复习资料Microsoft Word 文档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一)一、1—8单元生词1、屋檐盗窃窃读炒菜饭锅踮脚哎哟饥饿惧怕恐惧充足皱纹皱眉饭碗酸痛心酸支撑撑伞书柜伴侣娱乐盒子犹豫一趟背诵诵读零件零钱编辑编写某种2、洛阳榆树河畔耳畔蚊帐帐篷灵魂一缕缕幽静幽香埋葬忧愁愁闷腮边甚至绸缎丝绸呜呜所谓称谓梳头梳理衰老衰竭衰败衰退手绢华侨3、鲸鱼猪肉哺育哺乳上腭过滤肚子肺部感人肺腑矮小判断裁判胎生胚胎莲藕藕断丝连嫌弃避嫌夹杂安然无恙别来无恙粘连粘贴噪音废话荒废4、捞鱼打捞鱼饵飞溅溅落鱼钩钩子小心翼翼鸟翼放纵纵声啪啦鱼鳃皎洁嘴唇唇舌沮丧诱惑引诱告诫劝诫实践践踏榴莲一亩品尝吩咐茅屋茅草榨油榨取6、废墟砸坏砸锅卖铁杉树洛杉矶混乱混合昔日往昔曼妙曼延疾病爆炸爆发瓦砾颤抖颤动糟糕启迪搂着搂抱自豪誊写安置放置公司司机美妙奇妙出版慈祥慈爱祥和祥瑞歧视歧途谨慎谨记严谨慎重7、损坏损失皇帝玲珑挑剔剔牙杭州蓬莱阁瑶台宏伟宽宏大量宋朝侵害侵略统统统一销毁销售瑰宝玫瑰灰烬寺庙任务务必姓葛狂吼口腔腔调崎岖尸体斩首坠落坠入冰雹雹子仇恨同仇敌忾怨恨悔恨眺望远眺8、岷山泥丸药丸悬崖山崖磅礴字典一副副班长委婉委员协助协作协调宾馆外宾宾客光泽色泽伴奏演奏诞生按钮瞻仰飘拂吹拂骑马嗓音嗓门党员死党二、诗歌三、四字词语1—4单元四字词花花绿绿饥肠辘辘依依不舍浑身轻松滚瓜烂熟毫不犹豫流光溢彩呐喊助威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浮想联翩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牵肠挂肚黯然神伤千篇一律云淡日丽天高气爽别出心裁大显身手呕心沥血心安理得念念不忘真情实感倾盆大雨天长日久悲欢离合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颇负盛名不甚在意风欺雪压泪眼朦胧顶天立地低头折节香飘十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能书善画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端端正正安然无恙藕断丝连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气象万千光光溜溜干干净净大喜过望心灵手巧源源不断络绎不绝受用不尽轻松自在不动声色银光闪闪不容争辩神气十足垂头丧气星罗棋布水滴石穿5—8单元四字词破烂不堪震耳欲聋失魂落魄满怀信心一如既往失声痛哭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得意扬扬欢声笑语毫无疑义来日方长忐忑不安聊胜于无大吃一惊满腔怒火横七竖八悬崖绝壁热血沸腾居高临下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坚强不屈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严肃认真斩钉截铁玲珑剔透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天南海北奇珍异宝举世闻名不可估量风景名胜金碧辉煌同仇敌忾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前仆后继力挽狂澜中流砥柱大义凛然豪情壮志不屈不挠披荆斩棘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众志成城舍生取义任重道远再接再厉排山倒海整整齐齐五颜六色平平安安四面八方排山倒海夜以继日端端正正四、句子1-8单元日积月累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二、知识点概括1、如《草原》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突出了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惜别之情。

作为文章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3、以《白杨》一文为例,理解其表达上的特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

4、写作(1)信封的写法(2)写书信三、课文内容1《草原》: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线索:草原美景、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草原美景、迎客、待客、话别)(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之路、经济交流之路、友谊交流之路、商贸交流之路。

3《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C含义深刻的句子: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

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

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

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

【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D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

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二、知识点概括1、《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1)理解、翻译诗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想象诗中情景,体会其中乐趣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自然活泼的意趣,横然而生。

(3)将诗词改写为一篇短文2、以《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为例,归纳文中写到的画面(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

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时间)顺序写的。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分析、总结文中人物形象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话的理解如《童年的发现》一文,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世界上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有时由于人们的固有习惯和理解,被认为是荒谬或有违前人的结论。

从而,发现者受到鄙视甚至迫害。

例如,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由于担心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7、名句积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传家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偶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三、课文内容5《古诗词三首》A背诵、默写。

B诗句解释C《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6《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A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B 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7《祖父的园子》A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B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8《童年的发现》A作者:俄国费奥多罗夫B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C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D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存在的现象。

【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9《儿童诗两首》A《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B《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二、知识点概括1、理解、翻译简短的古文2、根据文中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如《晏子使楚》一文,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与机智反击,赞扬了晏子身上所表现出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简言之,即:机智、勇敢、爱国3、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作品,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4、以《晏子使楚》一文为例,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与结尾之间的联系《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因果关系)写的。

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5、文学常识——剧本、相声(1)剧本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

(2)相声相声是曲艺的一种,用说笑话、滑稽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7、积累——趣联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三、课文内容10《杨氏之子》A《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B背诵、默写。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古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D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前面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E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11《晏子使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