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顺气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八味顺气散的功效与作用

八味顺气散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方剂是一种治疗疾病的非常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八味顺气散吗?它是由哪几种药材组成的呢?它应该如何食用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处方】人参(一钱半)白术(一钱半)茯苓(去皮.一钱半)青皮(一钱半)陈皮(去白.一钱半)白芷(一钱半)乌药(一钱半)甘草(七分半)【功能主治】凡有风之人先服此药顺气,次进风药。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
不拘时服。
【贮藏】密封。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别名】乌药顺气散(《医宗必读》卷八)。
【处方】白术白茯苓(去皮)青皮(去白)香自芷陈皮(去白)天台鸟药人参各30克甘草(炙)1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气中。
七情内伤,气机逆乱,痰涎壅盛,神志不清,牙关紧急,肢体不温,气口脉沉,经用苏合香丸而神志已醒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别名】乌药顺气散、八物顺气汤、顺气【处方】白术1两,白茯苓(去皮)1两,青皮(去白)1两,香白芷1两,陈皮(去白)1两,天台1两,乌药1两,人参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中风、中气,气滞痰阻,神志昏愦,牙关紧急,痰涎上壅,腹胀气喘,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蹇涩,神志昏愦,筋力挛拳,痰涎壅滞,麻痹不仁,遍身疼痛;气滞腰痛;类中风,虚胀喘逆。
【用法用量】乌药顺气散(《医宗必读》卷八)、八物顺气汤(《医学从众录》卷四)、顺气散(《医学金针》卷二)。
有风之人,先宜服此,次进治风药。
【各家论述】1.《玉机微义》:四君子补脾胃中气药也,更用白芷去手阳明经风,乌药通肾胃间气,陈皮理肺气,青皮泄肝气。
若风果在手阳明经,而肝、肺、肾、胃之气实者可用。
但人身经有十二,皆能中邪,五脏之气互有胜负,此方安能尽其变乎?又况真气先虚之人亦难用此也。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一引《济生》看了上面关于八味顺气散这种中药方剂的简单介绍,我们知道如果坚持运用方剂的形式进行治疗,对于有些疾病来说是可以痊愈的。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副作用及食用方法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_副作用及食用方法乌药拼音:Wū Yào英文名:RADIX LINDERAE别名:天台乌、台乌、矮樟、香桂樟、铜钱柴、班皮柴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Kosterm. 的干燥块根。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本品多呈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15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
质坚硬。
切片厚0.2~2mm,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可见年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
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质老、不呈纺锤状的直根,不可供药用。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56:4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5nm。
理论板数按乌药醚内酯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乌药醚内酯对照品10mg,置10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 中含乌药醚内酯40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粗粉约1g〔同时另取本品粗粉测定水分(附录Ⅸ H第二法)〕,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50ml,提取4小时,提取液挥干,残渣用甲醇分次溶解,转移至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乌药醚内酯(C15H16O4)不得少于0.030%。
炮制:除去杂质;未切片者,除去细根,大小分开,浸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顺气止痛,温肾散寒。
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
用法用量:3~9g。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乌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乌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乌药的功效与作用乌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性味与功效】味辛,性温。
功效:顺气止痛,散寒温肾。
【传统应用】主治胸闷腹胀,胃痛,寒疝腹痛,以及小便频数、遗尿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四磨汤(《济生方》):乌药、沉香、人参、槟榔,治疗七情郁结,上气喘急;②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乌药、木香、青皮、茴香、高良姜、槟榔、川楝子,治疗小肠疝所,牵引腹痛;③乌药顺气散(《赤水玄珠》):乌药、香附、沉香、砂仁、橘红、半夏,治疗胸满痞塞;④乌药汤(《济阴纲目》):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治疗经行腹痛,乳房胀痛。
在治疗寒疝的暖肝煎中,在治疗淋证尿频的萆分清饮、缩泉丸中,乌药也是重要的药物。
【主要成分】主要含挥发油和生物碱之去甲乌药碱等成分。
1.挥发油类:含挥发油0.1%~0.2%。
主要为呋喃倍半萜烯类化舍物10多种,a--6药醇、乌药烷、乌药烃、乌药醇酯、乌药酸、异乌药内酯、氧化乌药烯、异氧化---6药烯、新乌药内酯等。
2.尚含月桂木姜碱、去甲乌药碱等。
【药理作用】(一)兴奋胃肠平滑肌有兴奋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最大的药效在用药后1小时,作用可持续2小时。
肠肌蠕动加速,收缩加强。
其机制为乌药挥发油与兴奋迷走神经有关。
乌药的作用温和而持久,与木香同用可增效。
(二)抗炎镇痛能显著对抗致炎剂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能有效对抗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
其水提液能明显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阈值,显著抑制酒石酸锑钾刺激引起的扭体反应。
(三)其他1.保肝:其提取物可预防小鼠CC14引起的AlT、AST升高。
2.抗凝:体外试验其水煎剂有抗凝血酶作用。
3.有促进凝血而止血的.作用。
4.其水煎剂试管内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肠胀气和手术后肠胀气。
2.治疗尿路综合征和前列腺炎引起的尿频尿急。
3.治疗风湿腰痛。
4.治疗痛经和白带。
【剂量与用法】药典剂量:3~9g。
临床常用剂量:3~9g。
中药材图片乌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禁忌

中药材图片乌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禁忌【拼音名】乌药 Wū Yào【来源】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根。
冬、春二季采挖;以初夏采者粉性大,质量好。
挖取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商品称为'乌药个'。
如刮去栓皮,切片,烘干者,称为'乌药片'。
【原形态】乌药,又名:旁其(《本草拾遗》),鳑魮、矮樟(《纲目》),香叶子树、白叶柴、吹风散、青竹香、钱蜞柴、钱柴头、盐鱼子柴。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5米。
根木质,膨大粗壮,略成念珠状。
树皮灰绿色。
小枝幼时密被锈色短柔毛,老时平滑无毛;茎枝坚韧,不易断。
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广倒卵形,长3~8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外,均光滑无毛,下面灰白色,被淡褐色长柔毛,后变光滑,叶脉3条,基出,极明显;叶柄短,有短柔毛。
伞形花序腋生,几无总梗;小花梗长1.5~3毫米,被毛,簇生多数小花;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花被6片,大小几相等,广椭圆形,雄花有雄蕊9枚,排成3轮,最内一轮的基部有腺体,花药2室;雌花有退化雄蕊多枚,子房上位,球形,1室,胚珠1枚。
核果近球形,初绿色,成熟后变黑色。
花期3~4月。
果期10~11月。
本植物的叶(乌药叶)、果实(乌药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荒山灌木林中或高草丛中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处。
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地。
【性味】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②《药品化义》:'味辛带微苦,性温。
'【归经】入脾、肺、肾、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阳明、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④《本草从新》:'上入脾、肺,下通膀胱与肾。
乌药的经典方剂

1、天台乌药散 (《医学发明》),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治寒凝气滞的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痛,痛经。
2、暖肝煎 (《景岳全书》),用于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
3、四磨汤 (《济生方》),行气降逆,宽胸散结,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所致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9、膈下逐瘀汤 (《医林改错》),祛瘀软坚,兼调脾胃,治气血凝结,脉络阻塞,血瘀日甚所致腹部积块,硬痛不移,面黯消瘦,纳减乏力,时有寒热,月事不行。
4、乌药顺气散 (《赤水玄珠》),行气宽胸,治七情忧思所致的胀满痞塞之证。
5、排气饮 (《沈氏尊生方》),行气消滞,治产后逆气,食滞胀痛。
6、缩泉丸 (《妇人良方》),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小儿遗尿。
7、五磨饮子 (《医方集解》),顺气行滞。
8、六磨汤 (《证治准绳》),顺气行,调理肝脾,通便导滞,治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导致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纳食减小。
用乌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痛经等多种疾病

用乌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痛经等多种疾病一、乌药概况介绍【来源】乌药为樟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乌药(天台乌药)的根。
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陕西等地。
8月采挖,洗净,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成薄片,晒干,筛去杂质生用或麸炒用。
【别名】台乌,天台,台乌药,天台乌药,旁其,螃鳅,香桂樟,铜钱柴,斑皮柴,白叶柴,钱蜞柴,钱柴头盐鱼子柴,青竹香,吹风散,矮樟,香叶子树根。
【处方名】乌药,台乌药,天台乌药,台片,乌药片,生乌药,炒乌药,盐乌药,酒乌药等。
【商品名】天台乌药:又名台乌药、台乌、天台、台片、天台片。
为浙江天台地区所产者,传统认为地道药材品质最佳。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化学成分】含樟醇、龙脑、倍半萜、烯类、有机酸、乌药烃等。
【药理作用】(1)可促进肠蠕动排除肠内积气。
(2)药挥发油有促进呼吸、兴奋心肌、加速血循环、升血压作用。
(3)可缓和肌肉痉挛。
(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变形、大肠、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5)有兴奋大脑皮质作用。
【用法用量】3~10gg煎服。
二、乌药组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睾丸肿痛、月经痛等多种疾病脘腹胀满乌药顺气散寒止痛,尤以下腹疼痛者,如小肠寒疝疼痛,睾丸肿痛,气滞引起之月经痛,肾寒小便频数。
脉管炎、冠心病亦可用乌药,因它寒通理上下诸气,而广泛用于由气滞、气逆引起的疼痛。
乌药与木香、香附虽均为理气药,然而有一些不同。
其不同处在于木香、香附偏于上,乌药偏于下。
乌药与沉香虽均主下,但沉香偏于降逆,纳肾气以平喘;乌药偏于顺气,用于散寒以止痛百合乌药汤,可根据不同病情调整百合与乌药的比例。
用百合12g、乌药15g,对消除脘腹胀满效甚好,泻痢腹痛、里急后重也可用此方,行气则后重自除,即指此而言。
习惯用木香槟榔丸中木香与槟榔伍用,百合乌药可与之并用二方比较起来,百合乌药汤似用于体弱病人或病愈后恢复期更适宜。
常用方四磨饮子,乌药在此方增加肠蠕动,促进肠道气体排出,达到止痛的目的。
乌药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乌药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乌药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乌药汤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种,不同的食用方法对身体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服用。
【处
乌药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乌药汤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种,不同的食用方法对身体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服用。
【处方】乌药7.5克香附6克当归3克木香甘草(炙)各1.5克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
治血海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一
大家现在明白了乌药汤的作用了吧,不过该药并不适用于所有病症,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使用乌药汤治疗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以免给身体带来不适。
生活常识分享。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是一个中医治疗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寒气内盛的症状。
该方剂的药物组成包括乌药和附子,具有温肾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乌药,又称厚朴,是中医常用的温肾药物。
它具有温里、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温
暖肾阳,驱散寒气,缓解肾阳不足引起的症状。
乌药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力,提高
抵抗力,对于肾虚引起的畏寒、腰膝酸软、尿频尿急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附子,又称制附、附子粉,是一种具有温补肾阳、祛寒止痛的药物。
它能够温热腰肾,驱寒止痛,缓解痛经、寒疝、关节疼痛等症状。
附子还可以刺激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
从而改善肾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乌药和附子作为主要药物成分,配合使用,能够相互增强功效,对于寒气内盛、肾阳
不足的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与肾阳不足、寒气内盛
有关的症状,如阳痿早泄、遗精、乏力、畏寒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乌药温肾散寒行气之前,应该先咨询医生的意见,确保自己的
症状适用于该方剂。
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用法使用,避免超量
使用或者长期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慎重使用。
乌药温肾散寒行气是中医治疗肾阳不足、寒气内盛症状的方剂,其温肾散寒、行气止
痛的功效能够改善肾功能,缓解畏寒、腰膝酸软、尿频尿急等症状。
但是在使用前应咨询
医生,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乌药顺气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你听说过中药方剂吗?中药方剂有很多种,不同的中药方剂针对的疾病类型不用,功效作用当然也会不一样,乌药顺气散就是其中一种,今天我们就
你听说过中药方剂吗?中药方剂有很多种,不同的中药方剂针对的疾病类型不用,功效作用当然也会不一样,乌药顺气散就是其中一种,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的相关信息。
【处方】乌药(二钱)陈皮(二钱)麻黄(去根节.一钱)白僵蚕(炒.去丝嘴.一钱)川芎(一钱)枳壳(麸炒.一钱)甘草(炙.一钱)桔梗(一钱)白芷(一钱)干姜(炮.半钱)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
凡卒手足瘫痪、言语塞涩,先宜多服此药,以疏通气道,然后随证投以风药。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食后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麻黄(去根.节)、陈皮(去瓤)、乌药(去木),各二两。
白僵蚕(去丝.嘴.炒)、川芎、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炒)、白芷、桔梗,各一两。
干姜(炮)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头目旋晕。
及疗瘫痪,语言蹇涩,筋脉拘挛。
又治脚气,步履艰难,脚膝软弱。
妇人血风,老人冷气,上攻胸臆,两胁刺痛,心腹膨胀,吐泻肠鸣。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温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