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二【清代】蒲松龄

合集下载

聊斋篇目

聊斋篇目
9地藏菩萨本愿经
9 // i地藏菩萨本愿经作者实叉难陀免费398537人在读
10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10 // i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作者高铭¥4.50 67540人在读
相关图书
// i一本书读懂经典白话聊斋作者(清)蒲松龄(著);宋歌(改编)手机APP免费29609人在读
// i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免费3911017人在读
dddghfh6【购买用户】82持!!!收起
回复1已提交
查看更多
回复
看不清,换一张验证码
qwxy9638【购买用户】62014-09-22 20:49:19来自阅读读了略害怕,不过是好书
读了略害怕,不过是好书收起
回复2已提交
查看更多
曹操冢
龙飞相公
珊瑚
五通
申氏
恒娘
葛巾
卷十一
冯木匠
黄英
书痴
齐天大圣
青蛙神
任秀
晚霞
白秋练
王者
某甲
衢州三怪
拆楼人
大蝎
陈云牺
司札吏
蚰蜓
司训
黑鬼
织成
竹青
段氏
狐女
张氏妇
于子游
男妾
可受
牛犊
王大
乐仲
香玉
三仙
鬼隶
王十
大男
外国人
韦公子
石清虚
曾友于
嘉平公子
卷十二
二班
车夫
乩仙
苗生
蝎客
杜小雷
毛大福
雹神
李八缸
老龙船户
青城妇
鸮鸟
古瓶
文学艺术国学经典目录共13考城隍耳中人喷水瞳人语劳山道士长清僧妖术野狗三生四十千成仙新郎地震海公子海大鱼张老相公水莽草凤阳士人耿十八珠儿小官人快刀侠女酒友阎罗连琐单道士老饕连城于江小二青梅罗刹海市田七郎保住公孙九娘柳秀才水灾诸城某甲秀才驱怪姊妹易嫁续黄粱龙取水小猎犬辛十四娘白莲教泥书生土地夫人螳螂捕蛇武技小人木雕美人封三娘金永年花姑子武孝廉西湖主孝子狮子阎王土偶长治女子义犬鄱阳神伍秋月莲花公主绿衣女魁星厍将军跳神铁布衫法大力将军白莲教雷公菱角饿鬼阎罗大人董公子周三橘树赤字牛成章金姑夫梓潼令仙人岛阎罗薨颠道人小翠金和尚黄将军三朝元老医术邑人元宝武夷大鼠富翁王司马张鸿渐太医农妇金陵乙义犬杨大洪查牙山洞云萝公主鸟语天宫刘夫人陵县狐牛同人神女三生长亭瑞云仇大娘曹操冢龙飞相公珊瑚五通卷十一冯木匠书痴齐天大圣青蛙神王者某甲衢州三怪黑鬼织成可受牛犊外国人韦公子石清虚嘉平公子卷十二二班车夫老龙船户青城妇果报公孙夏太原狱新郑讼秦桧浙东生博兴女一员官爱才收起图书评论综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卢耶?然五爷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

镜听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四【清代】蒲松龄

镜听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四【清代】蒲松龄
聊斋故事
镜听 聊斋志异 卷十四
清代 蒲松龄
原文
• 益都郑氏兄弟,皆文学士[1]。大郑早知名,父母尝过爱之[2],又因子并及其妇; 二郑落拓,不甚为父母所欢,遂恶次妇,至不齿礼[3]:冷暖相形,颇存芥蒂[4]。 次妇每谓二郑,“等男子耳,何遂不能为妻子争气?”遂摈弗与同宿。于是二 郑感愤,勤心锐思[5],亦遂知名。父母稍稍优顾之,然终杀于兄[6]。次妇望夫 綦切,是岁大比[7],窃于除夜以镜听卜[8]。有二人初起,相推为戏,云:“汝 也凉凉去!”妇归,凶吉不可解,亦置之。闱后,兄弟皆归。时暑气犹盛,两 妇在厨下炊饭饷耕[9],其热正苦。忽有报骑登门[10],报大郑捷[11]。母入厨 唤大妇曰:“大男中式矣[12]!汝可凉凉去。”次妇忿恻[13],泣且炊。俄又 有报二郑捷者。次妇力掷饼杖而起[14],曰:“侬也凉凉去[15]!”此时中情 所激[16],不觉出之于口;既而思之,始知镜听之验也。
• 异史氏曰:“贫穷则父母不子[17],有以也哉[18]!庭帏之中[19],固非愤激之 地;然二郑妇激发男儿,亦与怨望无赖者殊不同科[20]。投杖而起,真千古之 快事也!” [
注释

[1]文学士:读书能文的人。

[2]过爱:偏爱。

[3]不齿礼:不按常礼对待;指不同等看待。齿,并列。

[4]芥蒂:梗塞之物,喻思想感情上的隔阂。

[5]勤心锐思:竭尽心思,指勤奋苦读。勤,劳。锐,锐敏。

[6]杀:衰减;不如。

பைடு நூலகம்
[7]大比:明清时称乡试为“大比”。

[8]以镜听卜:用“镜听”之术来占卜。镜听:也称“镜卜”,古人于除夕或岁首卜吉凶之术。问卜者于除夕持镜向灶神祷告,然后怀镜胸前,出门窥听

章阿端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清代】蒲松龄

章阿端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清代】蒲松龄
•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 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 言。
THANK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YOU!
• 居三年,家人初闻而惧,久之渐习。生不在,则隔窗启禀。一夜,向生 啼曰:“前押生者,今情弊漏泄[39],按责甚急,恐不能久聚矣。”数日, 果疾,曰: “情之所钟,本愿长死,不乐生也。今将永诀,得非数乎!”生 皇遽求策。曰:“是不可为已。”问:“受责乎?”曰:“薄有所罚。然偷 生罪大,偷死 罪小。”言讫,不动。细审之,面庞形质,渐就澌灭矣。生每 独宿亭中,冀有他遇,终亦寂然,人心遂安。
聊斋故事
章阿端 聊斋志异 卷十
清代 蒲松龄
原文
• 卫辉戚生[1],少年蕴藉,有气敢任[2]。时大姓有巨第,白昼见鬼,死 亡相继,愿以贱售。生廉其直,购居之。而第阔人稀,东院楼亭,蒿艾成林,亦姑废置。 家人夜惊,辄相哗以鬼。两月余,丧一婢。无何,生妻以暮至楼 亭,既归得疾,数日寻毙[3]。家人益惧,劝生他徙。生不听。而块然无偶[4], 憭栗自伤[5]。 婢仆辈又时以怪异相聒。生怒,盛气襆被,独卧荒亭中,留烛 以觇其异。久之无他,亦竟睡去。 忽有人以手探被,反复扪 [6]。生醒视之,则一老大婢,挛 耳蓬头[7], 臃肿无度[8]。生知其鬼,捉臂推之,笑曰:“尊范不堪承教[9]!”婢惭, 敛手蹀躞而去。少顷,一女郎自西北隅出,神情婉妙。闯然至灯下, 怒骂:“何处狂生,居然高卧[10]!”生起笑曰:“小生此间之第主,候卿讨房税 耳。”遂起,裸而捉之。女急遁。生先趋西北隅,阻其归路。女既穷,便 坐 床上。近临之,对烛如仙;渐拥诸怀。女笑曰:“狂生不畏鬼耶?将祸尔死!” 生强解裙襦[11],则亦不甚抗拒。已而自白曰:“妾章氏,小字阿端。误 适 荡子,刚愎不仁[12],横加折辱[13],愤悒夭逝,瘗此二十余年矣。此宅下 皆坟冢也。”问:“老婢何人?”曰:“亦一故鬼,从妾服役。上有生人居, 则鬼不安于夜室,适令驱君耳。”问:“扪 何为?”笑曰:“此婢三十年 未经人道,其情可悯;然亦太不自量矣[14]。要之,馁怯者,鬼益侮弄之; 刚肠者, 不敢犯也。”听邻钟响断,着衣下床,曰:“如不见猜[15],夜当 复至。”

《聊斋志异》经典故事

《聊斋志异》经典故事

《聊斋志异》经典故事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以下是一些经典故事:
1. 《崂山道士》:讲述了一个年轻慕道的人,为了学习法术前往崂山拜师,最终却因为不能吃苦而被师父遣送回家的故事。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想要不劳而获、一步登天的人。

2. 《画皮》:太原王生因为贪图美色,将一个披着画皮的恶鬼带回家中,最终被恶鬼掏心而死。

后来他的妻子陈氏求得一个道士将恶鬼收服。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被表面的美丽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本质。

3. 《聂小倩》:宁采臣偶然救了女鬼聂小倩,小倩感恩图报,帮助宁采臣摆脱了妖物的纠缠,并最终跟随宁采臣回家,成为他的妻子。

这个故事歌颂了真挚的爱情和知恩图报的美德。

4. 《凤阳士人》:凤阳有个士人外出赶考,和妻子分别半年后,在途中遇到一个女子,两人相谈甚欢,于是士人便和女子一起回家。

到家后,妻子却不认他,别人也看不见士人,只有那个女子能看见他。

原来这个士人已经死了,他的魂魄和女子回家,而他的身体还在坟墓
里。

这个故事表现了真挚的夫妻之情。

《聊斋志异》传承香火的现实问题探究

《聊斋志异》传承香火的现实问题探究

《聊斋志异》传承香火的现实问题探究作者:李柯蔓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6期摘要:《聊斋志异》四百多篇作品题材多样,内容繁杂。

关于家庭生活的篇章数目也是众多,其中有不少篇章涉及到香火传承。

传承香火遇阻原因不一,解决办法各异。

通过对《聊斋志异》中传承香火问题的整理与研究,可以看到作者蒲松龄个人思想中对传统儒家孝道文化的崇拜,对完整家庭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聊齋志异》;传承香火;蒲松龄;儒家孝道文化;社会现实在《聊斋志异》中涉及到香火的传承的篇目类型不一,对于传承香火遇阻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鬼妖不能生育《聊斋志异》中人妖、人鬼的爱情让人感动,但又不得不关注现实问题——香火的传承。

《聂小倩》篇:宁母担忧聂小倩女鬼身份无法生育。

《阿英》篇:鹦鹉精阿英“自分不能育男女。

”主动离开甘家。

《小翠》篇:狐妖小翠不能生育“恐误君宗嗣。

”《莲香》篇:“而燕苦不育。

”女鬼生还不能生子。

《锦瑟》篇女鬼锦瑟不能生育。

鬼妖不能生育成了《聊斋志异》中人鬼、人妖之恋在传承香火问题上的阻碍。

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聊斋志异》中的鬼妖被人化,受当时社会传统的生育观念的影响,为了得到男方家庭认同,自觉扮演封建礼教中妻妾的形象。

二、平常家庭不得子《聊斋志异》中平常家庭无法生育,影响家族香火的传承。

《侠女》篇:病危的老母亲“深以祧续为忧耳。

”《巧娘》篇:缙绅傅氏年老得子,却因儿子“天阉”无法延续香火。

《白于玉》篇:秀才吴筠“而尚以胤续为忧。

”《雷曹》篇:“乐三十无子。

”《土偶》篇丧夫后想守节的王氏因无子无法传承香火。

《马介甫》篇:杨万石四十仍未有子嗣。

《颜氏》篇妻颜氏“而生平不孕。

”同样的还有《林氏》篇中的林氏:“居数年,林不孕。

”如此多篇章涉及到香火传承,可见当时这种现象并不是社会的偶然,而是普遍存在的。

蒲松龄关注到这一现实问题,并且将其巧妙地融入《聊斋志异》“人”“情”故事中,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再现。

三、子嗣多病甚至早逝或失踪《聊斋志异》中有许多家庭因子嗣体弱多病甚至早逝或失踪造成“失子”而影响香火的传承。

西湖主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清代】蒲松龄

西湖主的故事聊斋志异卷十【清代】蒲松龄


[23] 鬟多敛雾:梳拢起来的鬟发,多如云雾堆积。

[24] 腰细惊风:腰肢细软,似乎弱不禁风。

[25] 玉蕊琼英,指最香的花和最美的玉。玉蕊,植物名,花有异香。琼英,美玉。英,通“瑛”,玉光。

[26] 灿若堆锦:形容众多女子衣着华丽,像是锦绣堆聚在一起,灿烂夺目。

[27] 蹑:踏;穿。利屣:舞屣。小而尖的鞋子。《史记·货殖列传》:“揄长袖,蹑利屣。”

[17] 台榭环云:云雾环绕着台榭,指台榭高出云端。台,高而平的建筑物。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18] 拟于上苑:好像是皇家的园林。拟,类似。上苑,古时供帝王游赏或打猎的园林。

[19] 罥(juàn绢)索:指秋千垂挂着绳索。沉沉:静寂。

[20] 闺合:内室。

[21] 恇怯:恐惧畏缩。

[22] 秃袖:窄袖。

[37] 坌(bèn苯)息:喘息甚急。息,喘息。

[38] 抵地:扔在地上。抵,掷、扔。

[39] 伧(cāng仓),伧夫,古代骂人的话,意思是粗俗鄙贱之人。

[40] 纷挐(ná拿):错杂,混乱。

[41] 炫冶:艳丽,耀眼。冶,艳丽。

[42] 息女:亲生的女儿。

[43] 惝(chǎng场》恍:心神恍惚。
者,捉臂者,褰裙者,持履者,挽抉而上。公主舒皓腕,蹑利屣[27],轻如飞燕,蹴入云宵。已而扶下。群曰:“公主真仙人也!”嘻笑而去。

生睨良久,神志飞扬。迨人声既寂,出诣秋千下,徘徊凝想。见篱下有红中,知为群美所遗,喜纳袖中。登其亭,见案上设有文具,遂题巾曰:“雅戏何人拟半仙[28]?分明琼女散金莲[29],广寒队里恐相妒

中国历史故事-蒲松龄《聊斋志异》简介 蒲松龄的《除日祭穷神文》原文

中国历史故事-蒲松龄《聊斋志异》简介 蒲松龄的《除日祭穷神文》原文

中国历史故事-蒲松龄《聊斋志异》简介蒲松龄的《除日祭穷神文》原文《聊斋志异》是中国著名的志怪小说集,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这本书是蒲松龄在科举不第,久试无果,生活穷困潦倒时创作的。

蒲松龄十九岁就以三试第一的骄傲成绩考中了秀才,可是后来他连续四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举,到了后来为了生计,只得放弃了继续科考的道路。

古时候的文人,从读书开始,大部分人都是为了谋求一个功名,所谓学以致用,说的是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国家。

而蒲松龄在科举考试的时候,便开始创作《聊斋志异》这本书,他放弃了科举也没有放弃这本书,甚至一直写到他老。

据说因为创作《聊斋志异》,甚至影响到了蒲松龄的科举考试。

当时蒲松龄有一个好友,名叫张笃庆,他发现蒲松龄因为写《聊斋志异》而分去了大部分精力,以致不能好好准备科举考试,因此作了一首诗劝他。

诗里有一句“聊斋且莫竞谈空”,意思就是让他不要写书了,赶紧准备科举考试吧!但是蒲松龄并没有放弃,仍然坚持创作《聊斋》。

蒲松龄创造《聊斋志异》,还有一个故事。

据说蒲松龄为了收集到足够的故事,便在路边摆了一个摊子,凡是能讲出他需要的好故事的人,可以免费喝茶(也有说是烟草的)。

虽然后来学者有考证证实,这个故事并不是真的,毕竟蒲松龄家里穷成那样,哪儿有闲钱干这事儿呀!但是也足够说明他在创作《聊斋志异》方面,所付出的精力。

关于蒲松龄创作素材的由来,小编猜测,一部分是从旁人处听来的,一部分应该就是自己的想象了。

蒲松龄所处的时代,是明末清初,国家的交替,奇闻怪事必定不少。

而他自己也常常去找自己的朋友,收集他们的故事。

另外一部分,你看蒲松龄创作的许多小说,都是讲的书生和美颜的女妖之间的故事。

穷困的书生在屋里读书,美颜的女妖上门,仿佛贤惠的妻子,一夜春风,处处照拂。

《聊斋志异》全书共有8卷,共计491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以怪谈为主的短篇小说集,共计491篇小故事。

下面是其中一篇故事的原文及翻译,字数超过700字,请参考。

原文:恒伯与宇宙同寿,是庙堂高官,官至太保。

厠旁有槐树,常隳其实,此地有蛇,其状狡结,入厠中。

人多驱遣之,蛇不去。

毋伯色然处视之,蛇出复入,恒伯遂收拾,持之于房中,念曰:“人皆以己补己,子亦应补我。

”孰何对谅,遂剖而食之。

食未毕,复令图之,欲将自吐之。

至晚,伯急病从来,呕血一升有奇物焉,是一蛇怪物,长为三尺余,其形极异,状若乌龙,上有八足,神马斯役鴞解。

有乘市一老妇,来相倾覆。

则有人道:“此蛇是通灵怪物,若羊鸡之目,即须得此祠,以慧吾人也。

”乃齐斫材之,访大肆之,供神侍祠,与之久之,复让食于邻舍,邻舍即来食之。

至晚,辄有人索食。

至二月二日,紫石于乡市,新杯酒一壶,供神祭饷,甚者演戏以围之,并各其可桌肴,毕饭雁炙菹醢,令妇女奴婢,则千幅,似然舞者;有衣紫带绿者,上梁。

有锺鸷,发光粉彩。

酒闻香,食如毒。

[……] 蛇大骇,窜去天池之南极。

有文武小兒二人,共翻舟,乘风面南山,徒行二十余里,即往其所,贷人即来。

恒伯苏醒,以为怖怪,朝置回鸿利无苦快。

又闻大瓶。

底云:“蛇怪已尽,对幸不再。

”翻译:恒伯是个寿命长久的人,他是朝廷的高级官员,最后担任太保一职。

厕所旁边有一棵槐树,常常结实。

这个地方有一条蛇,形状狡猾,常常进入厕所。

人们的多次驱赶都没能将蛇赶走。

恒伯安静地注视着蛇,蛇出去又进来,恒伯于是整理收拾,把蛇拿到房间里,心想:“人们都是以己补己,你也应该补充我。

”没有人能理解这句话,他便将蛇剖开吃了起来。

吃了一半时,他又让人画下蛇的图案,准备吐出来。

到了晚上,恒伯急病不止,呕出一升血,里面有个奇怪的东西,是一条蛇怪物,长约三尺,形状非常奇异,像乌龙一样,上面有八只脚,神态像是马还像是鸢鸟。

有个老妇人赶到,企图推翻蛇的祠堂。

于是有人说:“这条蛇是灵异的怪物,如果羊鸡之类的动物看到它,就需要建一个祠堂,以启发我们的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肖:相似。

[15]濡煦:意谓体恤、爱护。《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濡,湿润。呴,吐出之沫。

[16]大伦:伦常大道,此指夫妇伦常。伦常是古时封建统治阶级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准则。《孟子·公孙丑下》:“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君臣而外,加夫妇、兄弟、朋友,
封建礼教称“五伦”。

[17]株待,“守株待兔”的省词。株,树桩。《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来国笑。”后便以这个寓言故事讽喻拘
泥而不知变通的人。

[18]无论:不必说,不要说。

[19]萍梗人:像浮萍枝梗一样飘泊无定的人。

[4]惭:羞惭。

[5]澄澄:本为形容水清澈,此处借以形容目光晶亮,即目如秋水之意。

[6]浼(měi 每):请托,央求。冰:冰人。《晋书·索紞传》:“孝廉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紞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
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伴而婚成。’”后因称媒人为冰人。
• 起初战乱发生后,湖南百里内,荒无人烟,鸡犬不闻。焦画工携带全家流落到长沙东面,又接受了周生的订亲聘礼。战乱中不能成亲,约好今晚送菱角到周生家。菱角大哭,不肯梳妆,家 里人强行把她推入车中。到了中途,菱角颠落车下。于是有四个人带着轿子赶到,自称是周家迎亲的,立即把菱角扶到轿中,快走如飞,到了这里才停下。一个妇人把菱角带进来,说: “这就是你的夫家,只管进去不要哭泣。你家婆婆明晚就会赶到。”说完离去。大成问知实情,才醒悟妇人是神人。夫妻二人焚香共同祈祷,希望母子能重新团聚。
聊斋故事
菱角 聊斋志异 卷十二
清代 蒲松龄
原文
• 胡大成,楚人。其母素奉佛。成从塾师读,道由观音祠[1],母嘱过必入叩。一日至祠,有少女挽儿遨戏其中,发裁掩颈,而风致娟然 [2]。时成年十四,心好之。问其姓氏,女笑云:“我祠西焦画工女菱角也。问将何为?”成又问:“有婿家无?”女酡然曰[3]:“无 也。”成言:“我为若婿,好否?”女惭云[4]:“我不能自主。”而眉目澄澄[5],上下睨成,意似欣属焉。成乃出。女追而遥告曰: “崔尔诚,吾父所善,用为媒,无不谐。”成曰:“诺。”因念其慧而多情,益倾慕之。归,向母实白心愿。母止此儿,常恐拂之, 即浼崔作冰[6]。焦责聘财奢,事已不就。崔极言成清族美才[7],焦始许的庙堂。观音,梵语意译,本译作“观世音”,因唐人讳“世”字,故简称“观音”,也译作“观自在”,为佛教中的菩萨。佛经说他救苦救难,赐人以福。我国旧时民间对其信仰
极为普遍,各地多建有寺庙。

[2]娟然:美好的样子。

[3]酡(tuó驮)然:酒后脸上发红的样子。此指因害羞而脸红。

[7]清族:犹清门。清白人家。

[8]授教职:被任为教官。明清府州县教官有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负责管理士子,主持孔庙祭祀等。

[9]吊影:形影相吊,谓孤立无依。

[10]萦回:绕来转去。

[11]日昃(zè仄):日斜,太阳平西。

[12]母我者:以我为母的人。

[13]直:“值”本字。价钱。
• 大成的母亲自从战事起后,和同乡妇女一起奔到涧谷中。藏身一夜,有人鼓噪说强盗来了,大成母亲于是和众人惊慌地四处躲藏。这时有个童子把骑的马交给大成母亲,大成母亲焦急中顾 不得细问,扶着童子的肩膀上了马。马跑起来轻灵神速,转眼间到了湖上,马踏水奔腾,蹄下不起波浪。不久,童子把大成母亲扶下来,指着一处房子说:“这里面可以居住。”大成母亲 才要张口感谢,回头见那匹马化作金毛犼,有一丈多高,童子跳上飞驰而去。大成母亲用手敲门,门豁然一下自动打开。有个人从里面走出询问,大成母奇怪声音这么耳熟,仔细一看,原 来是大成。母子俩抱头痛哭。菱角也被惊起,一家人重逢非常欢慰。猜测那个妇人是观音化身。从此吟观音经更加虔诚。大成一家人于是客居在湖北,买田盖屋,过起了日子。
• 先是,乱后湖南,百里涤地无类[22]。焦携家窜长沙之东,又受周生聘。乱中不能成礼,期是夕送诸其家[23]。女泣不盥栉,家中强置 车中。至途次,女颠坠车下。遂有四人荷肩舆至,云是周家迎女者,即扶升舆,疾行若飞,至是始停。一老姥曳入,曰:“此汝夫家, 但入勿哭。汝家婆婆旦晚将至矣。”乃去,成诘知情事,始悟媪神人也。夫妻焚香共祷,愿得母子复聚。母自戎马戒严[24],同俦人妇 奔伏涧谷[25]。一夜,噪言寇至,即并张皇四匿。有童子以骑授母。母急不暇问,扶肩而上,轻迅剽遬[26],瞬息至湖上。马踏水奔腾, 蹄下不波。无何,扶下,指一户云:“此中可居。”母将启谢,回视其马,化为金毛犼[27],高丈余,童子超乘而去[28]。母以手挝门, 豁然启扉。有人出问,怪其音熟,视之,成也。母子抱哭。妇亦惊起,一门欢慰。疑媪为大士现身[29]。由此持观音经咒益虔。遂流寓 湖北,治田庐焉。
• 成有伯父,老而无子,授教职于湖北[8]。妻卒任所,母遣成往奔其丧。数月将归,伯又病,亦卒。淹留既久,适大寇据湖南,家耗遂 隔。成窜民间,吊影孤惶而已[9]。一日,有媪年四十八九,萦回村中[10],日昃不去[11]。自言:“离乱罔归,将以自鬻。”或问其价, 言:“不屑为人奴,亦不愿为人妇,但有母我者[12],则从之,不较直[13]。”闻者皆笑。成往视之,面目间有一二颇肖其母[14],触 于怀而大悲。自念只身无缝纫者,遂邀归,执子礼焉。媪喜,便为炊饭织屡,劬劳若母。拂意辄谴之;而少有疾苦,则濡煦过于所生 [15]。忽谓曰:“此处太平,幸可无虞。然儿长矣,虽在羁旅,大伦不可废[16]。三两日,当为儿娶之。”成泣曰:“儿自有妇,但间 阻南北耳。”媪曰:“大乱时,人事翻覆,何可株待[17]?”成又泣曰:“无论结发之盟不可背[18],且谁以娇女付萍梗人[19]?”媪 不答,但为治帘幌衾枕[20],甚周备。亦不识所自来。
• 大成有个伯父,年老无子,在湖北担任教官。伯母在当地病逝后,母亲让大成去湖北奔丧。过了数月,大成将要返回时,伯父又病了,不久也去世了。大成已经停留了很长时间,适逢强盗 占据湖南,与家中信息隔断,流浪到民间,孤立无依,惶惶不可终日。这一天,有个四十八九岁的妇女,在村中绕来绕去。太阳西斜也不走。她自我介绍:“我和亲人离散了,没有办法回 家,要把自己卖掉。”有人问她的价钱,她说:“我不屑于作别人的奴仆,也不愿成为别人的妻子,但只要有把我当作母亲的,我就随他,不计较价钱。”周围听的人都嘲笑她。大成走近 细看,女人眉目间有一二分很像他的母亲,触动心怀悲伤不已。他想自己孤单一人,连缝缝补补的人也没有,于是邀请妇人回家,以儿子的礼节对待她。妇人大喜,便替大成做饭织鞋,辛 苦劳累,就像母亲一样。若大成违背了她的心愿就责备他,但大成稍有点疾苦时,却体恤爱护胜过了亲生儿子。有一天,妇人忽然对大成说:“这里太平,幸而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事。然而 你年龄大了,虽然流落在外,但伦常大道不可偏废,再过两三天,应当为你娶亲。”大成落泪了,说:“儿子已经有媳妇了,只是阻隔在南北两地不能成亲。”老妇说:“大乱时期,人事 皆非,为什么还要像守株待兔那样空自等待呢?”大成又哭着说:“且不说结发的盟约不敢违背;又有谁家愿意把娇贵的女儿嫁给我这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的人呢?”妇人不回答,只是帮 助整治窗帘、帷幔、被子、枕头等,并且准备得很周全,也不知她从哪里弄来的。

[20]帘幌:窗帘、帷幔。

[21]蓬首:头发散乱得像飞蓬一样。飞蓬,即蓬草,根枯断后遇风飞旋,故名。《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22]涤地无类:意谓全被杀光。涤,洗。此为洗劫、扫荡的意思。类,噍类,活人。

[23]期:约期,预定的日期。

[24]戎马戒严:此谓处于战争状态。戎马,军马。戒严,在战时采取的严密防备措施。
赏析
• 《菱角》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作者简介
•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 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 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 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 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 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 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 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5]俦人:同行人。

26]剽(piāo 飘)遬(sù素),轻捷的样子。《史记·礼书》,“轻利剽遬,卒(猝)为遬风。”

[27]犼(hǒu 吼):传说中北方像狗一样的野兽。《集韵》:“犼,北方兽名,似犬,食人。”在旧小说中,“金毛犼”是佛门菩萨的坐骑。

[28]超乘(shèng 剩):跳上车马坐骑。语出《左传·昭公元年》。
•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 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 言。
THANK YOU!
• 一日,日既夕,戒成曰:“烛坐勿寐,我往视新妇来也未。”遂出门去。三更既尽,媪不返,心大疑。俄闻门外哗,出视,则一女子 坐庭中,蓬首啜泣[21]。惊问:“何人?”亦不语。良久,乃言曰:“娶我来,即亦非福,但有死耳!”成大惊,不知其故。女曰: “我少受聘于胡大成,不意胡北去,音信断绝。父母强以我归汝家。身可致,志不可夺也!”成闻而哭曰:“即我是胡某。卿菱角 耶?”女收涕而骇,不信。相将入室,即灯审顾,曰:“得无梦耶?”于是转悲为喜,相道离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