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与聊斋志异清代文言小说
聊斋志异冤狱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冤狱原文及翻译
摘要:
1.介绍《聊斋志异》和《冤狱》
2.朱生求媒婆遇到邻人之妻
3.朱生和媒婆开玩笑说想要娶邻人之妻
4.媒婆开玩笑回应要朱生杀了邻人之夫
5.朱生答应并杀了邻人之夫
6.邻人之妻被捕,受尽折磨,诬陷朱生
7.朱生被捕,受尽折磨,但始终不承认
8.县令怀疑邻妇与朱生有私情,对其进行拷打
9.邻妇诬陷朱生,朱生始终不承认
10.案件最终没有结论,朱生被释放
正文:
《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中讲述了许多神怪鬼魂的故事,具有浓厚的民间传说色彩。
在《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为《冤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因为玩笑而引起的冤案。
故事的主人公朱生,是阳谷县的一位年轻书生,他性格轻佻豁达,喜欢开玩笑。
因为妻子去世,他去找媒婆帮忙再找一位妻子。
在路上,他遇到了媒婆邻居的妻子,从眼角偷看到她很美,就开玩笑地对媒婆说:刚刚看到了您的邻居,很年轻美貌,您为我求配偶的话,她就可以。
媒婆也开玩笑说:请您杀了她的丈夫,我就为您谋求这件事。
朱生笑着说:好。
过了一个多月,邻居出门讨债,在野外被人杀了。
县令怀疑是朱生所为,将他抓捕审讯。
朱生受尽折磨,但始终不承认自己杀了邻人之夫。
县令又怀疑邻妇与朱生有私情,对她进行拷打。
邻妇受不住折磨,诬陷朱生。
朱生仍然坚称自己无辜,最终案件没有结论,朱生被释放。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因为玩笑而引起的冤案,表现了古代社会司法制度的不公和严刑逼供的残酷。
五通 聊斋志异篇目

五通聊斋志异篇目五通聊斋志异篇目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五通聊斋志异篇目正篇讲述了淫邪之神“五通”为害江南妇人,后被万生铲除的故事。
原文:五通聊斋志异篇目南有五通,犹北之有狐也。
然北方狐祟,尚百计驱遣之;至于江浙五通,民家有美妇,辄被淫占,父母兄弟,皆莫敢息,为害尤烈。
有赵弘者,吴之典商也。
妻阎氏,颇风格。
一夜,有丈夫岸然自外入,按剑四顾,婢媪尽奔。
阎欲出,丈夫横阻之,曰:“勿相畏,我五通神四郎也。
我爱汝,不为汝祸。
”因抱腰如举婴儿,置床上,裙带自脱,遂狎之。
而伟岸甚不可堪,迷惘中呻楚欲绝。
四郎亦怜惜,不尽其器。
既而下床,曰:“我五日当复来。
”乃去。
弘于门外设典肆,是夜婢奔告之,弘知其五通,不敢问。
质明视妻,惫不起,心甚羞之,戒家人勿播。
妇三四日始就平复,而惧其复至。
婢媪不敢宿内室,悉避外舍;惟妇对烛含愁以伺之。
无何,四郎偕两人入,皆少年蕴藉。
有僮列肴酒,与妇共饮。
妇羞缩低头,强之饮亦不饮;心惕惕然,恐更番为淫,则命合尽矣。
三人互相劝酬,或呼大兄,或呼三弟。
饮至中夜,上座二客并起,曰:“今日四郎以美人见招,会当邀二郎、五郎醵酒为贺。
”遂辞而去。
四郎挽妇入帏,妇哀免;四郎强合之,血液流离,昏不知人,四郎始去。
妇奄卧床榻,不胜羞愤,思欲自尽,而投缳则带自绝,屡试皆然,苦不得死。
幸四郎不常至,约妇痊可始一来。
积两三月,一家俱不聊生。
有会稽万生者,赵之表弟,刚猛善射。
一日过赵,时已暮,赵以客舍为家人所集,遂导客宿内院。
万久不寐,闻庭中有人行声,伏窗窥之,见一男子入妇室。
疑之,捉刀而潜视之,见男子与阎氏并肩坐,肴陈几上矣。
忿火中腾,奔而入。
男子惊起。
急觅剑;刀已中颅,颅裂而踣。
视之,则一小马,大如驴。
愕问妇;妇具道之,且曰:“诸神将至,为之奈何!”万摇手,禁勿声。
灭烛取弓矢,伏暗中。
未几,有四五人自空飞堕。
万急发一矢,首者殪。
三人吼怒,拔剑搜射者。
万握刃依扉后,寂不少动。
一人入,剁颈亦殪。
仍倚扉后,久之无声,乃出,叩关告赵。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解读

• 1.初唐:《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游仙 窟》
• 清人冯镇峦评点说:“余谓此篇即聊斋自作小 传,故言之痛心。”
对《聊斋》批判科举弊端的评价
• 泄愤、补恨,作者态度冲突。
• 泄愤:在中国小说史上,蒲松龄是第一 个较全面反映科举题材、揭批得真实有 力的作家。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 补恨:让真才子中第得志。作者还没有 生疏到科举制度的反动本质,故不能从 根本上否认,对科举制度的抨击只限于 揭露其弊端,有不彻底性。
几分庄重,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 此中味道,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
• 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 • 几分庄重,几分诙谐,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
此中味道,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 谁能解得开,谁能解得开?
五、《聊斋志异》的思想局限
• 记录怪异,宣扬迷信。如 《尸变》《宅妖》 • 因果报应、地狱轮回,宿命论布满全书。 • 《画壁》《绩女》宣扬佛教的色空观念。 • 封建伦理,《珊瑚》《邵女》《金姑夫》 • 一些色情描写有损作品的光芒。 • 以上内容都减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三)《聊斋志异》的版本
1. 铸雪斋抄本: 2. 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抄本,十二
卷。存474篇。乾隆十六年(1751)历城 张 希杰依据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的本子。 3. 2. 青柯亭本: 4. 乾隆三十一年(1766),经赵起杲、鲍 廷博据抄本编成十六卷本刊刻行世,即一 般通行本的底本。存431篇。
• 中国文言小说概况 •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头盛行,消失大量志
中国历史故事-蒲松龄《聊斋志异》简介 蒲松龄的《除日祭穷神文》原文

中国历史故事-蒲松龄《聊斋志异》简介蒲松龄的《除日祭穷神文》原文《聊斋志异》是中国著名的志怪小说集,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这本书是蒲松龄在科举不第,久试无果,生活穷困潦倒时创作的。
蒲松龄十九岁就以三试第一的骄傲成绩考中了秀才,可是后来他连续四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举,到了后来为了生计,只得放弃了继续科考的道路。
古时候的文人,从读书开始,大部分人都是为了谋求一个功名,所谓学以致用,说的是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国家。
而蒲松龄在科举考试的时候,便开始创作《聊斋志异》这本书,他放弃了科举也没有放弃这本书,甚至一直写到他老。
据说因为创作《聊斋志异》,甚至影响到了蒲松龄的科举考试。
当时蒲松龄有一个好友,名叫张笃庆,他发现蒲松龄因为写《聊斋志异》而分去了大部分精力,以致不能好好准备科举考试,因此作了一首诗劝他。
诗里有一句“聊斋且莫竞谈空”,意思就是让他不要写书了,赶紧准备科举考试吧!但是蒲松龄并没有放弃,仍然坚持创作《聊斋》。
蒲松龄创造《聊斋志异》,还有一个故事。
据说蒲松龄为了收集到足够的故事,便在路边摆了一个摊子,凡是能讲出他需要的好故事的人,可以免费喝茶(也有说是烟草的)。
虽然后来学者有考证证实,这个故事并不是真的,毕竟蒲松龄家里穷成那样,哪儿有闲钱干这事儿呀!但是也足够说明他在创作《聊斋志异》方面,所付出的精力。
关于蒲松龄创作素材的由来,小编猜测,一部分是从旁人处听来的,一部分应该就是自己的想象了。
蒲松龄所处的时代,是明末清初,国家的交替,奇闻怪事必定不少。
而他自己也常常去找自己的朋友,收集他们的故事。
另外一部分,你看蒲松龄创作的许多小说,都是讲的书生和美颜的女妖之间的故事。
穷困的书生在屋里读书,美颜的女妖上门,仿佛贤惠的妻子,一夜春风,处处照拂。
《聊斋志异》全书共有8卷,共计491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聊斋志异名著知识点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汇集了众多鬼怪故事,以奇异、幻异、荒诞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懑和不满,同时也寄托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1. 作者蒲松龄: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教育家、艺术家,他通过创作《聊斋志异》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懑和不满,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民间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2. 鬼怪故事的主题:在《聊斋志异》中,鬼怪故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故事大多表现了人性的善恶、美丑、生死、命运等主题,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创作风格: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采用了奇幻、幻异、荒诞的创作手法,通过描绘各种奇异的鬼怪形象,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对人性的理解。
同时,他也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使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4. 社会背景:蒲松龄生活在清朝初年,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社会底层民众生活困苦,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
这些社会背景在《聊斋志异》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5. 艺术成就:《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它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它汇集了众多优秀的鬼怪故事,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其次,它的语言优美、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此外,它的情节曲折、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6. 文化影响:《聊斋志异》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之,《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它通过鬼怪故事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对人性的理解,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它的文化影响深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聊斋志异冤狱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冤狱原文及翻译摘要:一、聊斋志异简介二、《冤狱》原文概述三、《冤狱》翻译四、故事寓意及启示正文:一、聊斋志异简介《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491 篇故事。
书中所记载的故事多以妖怪、鬼魂、精灵等为主角,以奇、异、神、幻等为特点,融合了现实生活和神话传说的元素,展现了丰富的人生百态和官场世态。
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方面。
二、《冤狱》原文概述《冤狱》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阳谷县令审理一桩杀人案的过程。
故事开始,阳谷县令接到报案,称有人在野外被杀。
县令迅速展开调查,将疑点集中在死者的邻居朱生身上。
尽管朱生坚决否认杀人,但县令仍然将他拘捕,并对他施加酷刑。
最终,在严刑逼供下,朱生被迫承认自己杀了人。
此时,死者的妻子却主动站出来说明真相,原来是一名讨债人杀了她的丈夫,而朱生只是恰好路过现场。
县令意识到错判,但为了保全面子,他拒不承认错误,还将朱生和死者的妻子定罪。
三、《冤狱》翻译原文:阳谷县令,性刚愎。
有盗某乙,赃盈千。
被捕急,诡言:“昨夜宿某家,被盗。
”县令信之,驰往验之。
翻译:阳谷县的县令,性格固执。
有一个名叫某乙的盗贼,盗窃的财物价值上千。
在被追捕得急迫时,他谎称:“昨夜在某家住宿,财物被盗。
”县令相信了他的话,急忙前往查看。
原文:比至,乙已在其中,反诬县令诬良。
县令不能自明,执乙归。
翻译:等到达那里时,某乙已经在那里,反而诬陷县令陷害好人。
县令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便将某乙逮捕归案。
原文:邑人朱生者,佻达善谑。
适过其门,见妇啼,问之,曰:“为夫所冤。
”翻译:当地有一个名叫朱生的人,轻佻豁达,喜欢开玩笑。
他正好路过那里,看到那位妇女在哭泣,便问她原因,她说:“我的丈夫被冤枉了。
”原文:朱生代为讼冤,县令怒,刑讯之。
生供言:“杀某乙者,真盗也。
”翻译:朱生为她丈夫辩护,县令大怒,对朱生用刑。
窦氏蒲松龄文言文

《窦氏》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篇目。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狐狸精幻化成美女的故事,她与一个贫穷的书生相爱并最终结为夫妻。
然而,这个故事也暗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以下是《窦氏》的原文:南三复,晋阳世家也。
有别墅,去所居十余里,每驰骑日一诣之。
适遇雨,中途有小村,见一农人家,门内宽敞,因投止焉。
近村人固皆威重南。
少顷,主人出邀,跼蹐甚恭,入其舍斗如。
客既坐,主人始操篲,殷勤泛扫;既而泼蜜为茶。
命之坐,始敢坐。
问其姓名,自言:廷章,姓窦。
未几,进酒烹雏,给奉周至。
有笄女行炙,时止户外,稍稍露其半体,年十五六,端妙无比,南心动。
雨歇既归,系念綦切。
越日,具粟帛往酬,借此阶进。
是后常一过窦,时携肴酒,相与留连。
女渐稔,不甚避忌,辄奔走其前。
睨之,则低鬟微笑。
南益惑焉,无三日不往者。
一日值窦不在,坐良久,女出应客。
南捉臂狎之,女惭急,峻拒曰:奴虽贫,要嫁,何贵倨凌人也!时南失偶,便揖之曰:倘获怜眷,定不他娶。
女要誓;南指矢天日,以坚永约,女乃允之。
自此为始,瞰窦他出,即过缱绻。
女促之曰:桑中之约,不可长也。
日在帡幪之下,倘肯赐以姻好,父母必以为荣,当无不谐。
宜速为计!南诺之。
转念农家岂堪匹偶,姑假其词以因循之。
会媒来议婚于大家,初尚踌躇,既闻貌美财丰,志遂决。
女以体孕,催并益急,南遂绝迹不往。
无何,女临蓐,产一男。
父怒搒女,女以情告,且言:南要我矣。
窦乃释女,使人问南,南立即不承。
窦乃弃儿。
益扑女。
女暗哀邻妇,告南以苦,南亦置之。
女夜亡,视弃儿犹活,遂抱以奔南。
款关而告阍者曰:但得主人一言,我可不死。
彼即不念我,宁不念儿耶?阍人具以达南,南戒勿入。
女倚户悲啼,五更始不复闻。
至明视之,女抱儿坐僵矣。
窦忿,讼之上官,悉以南不义,欲罪南。
南惧,以千金行赂得免。
此康熙十一年事,南已久卒。
惟窦氏在耳。
异史氏曰:始乱之而终成之,非德也,况誓于初而绝于后乎?挞于室,听之;哭于门,仍听之:抑何其忍!而所以报之者,亦比李十郎惨矣!。
聊斋志异是什么类型小说

聊斋志异是什么类型小说
文言短篇小说集。
将古代小说中“志怪”“传奇”和“人情”融为一体,吸收了古代白话小说的长处,形成了独特的简洁而优雅的文言风格,艺术造诣在历代文言小说之上,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最高峰。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什么类型小说
聊斋志异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亦称柳泉居士,山东省淄川县人。
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
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
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二是传奇体,即洋洋洒洒、长达千言的一些名篇,如 《促织》、《婴宁》、《娇娜》,这是《聊斋志异》中的 精华。
由此可见《聊斋志异》这部书,前前后后写了近四十年。
.
5
四、《聊斋志异》的素材来源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有一些是“从唐人传奇 转化而出者(如《凤阳士人》、《续黄粱》等)” 。 这个意见一般都同意,但另外有一些传说,便有争论, 像清人邹弢的《三借庐笔谈》卷六《蒲留仙》条说: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 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 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 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 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馀寒暑,此书方告蒇, 故笔法超绝。
.
3
二、蒲松龄的生平及个性对创作的影响
蒲松龄的生平见教材
另外,蒲氏在《聊斋志异·自志》中写到他的 写作目的、经过及感慨:
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
爪郎吟而成癖。……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
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
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
益伙。……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
今天我们常见的是所谓“三会本”,它提供了最完整的 《聊斋志异》全部作品和前人评语。“三会”的意思是“会校、 会注、会评”,即集合了各种版本的校勘,各家的注释及各家 的评点于一身的本子。三会本由张友鹤汇集各本而成,全书收 小说491篇。1989年朱其铠主编的《新注全本聊斋志异》则收 494篇,另有附录4篇,较三会本尤多。
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
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
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4
三、《聊斋志异》成书的过程
蒲松龄的儿子蒲箬所写的《清故显考岁进士候选儒学训 导柳泉公行述》说:
如《志异》八卷,渔搜闻见,抒写襟怀,积数年 而成,总以为学士大夫之针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据考证,《聊斋志异》写作年分最早的作品是卷二的 《地震》。文中说:“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 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文对烛饮。”这里把地震发生的 时刻(戌刻)记载下来,不像是事后的追忆。康熙七年即公 元1668年,当时蒲松龄二十九岁。《聊斋志异》中明确写出 撰作年月最晚的一个作品,是卷八的《夏雪》,记载的是康 熙46年丁亥七月苏州大雪的事。丁亥是公元1707年,当时蒲 松龄已是68岁。
2.抄本:主要介绍三种,即乾隆16年历年张氏铸雪斋抄本(现藏 北京大学图书馆),乾隆黄炎熙选抄本,及60年代在山东发现的旧 抄本廿四卷本。各种抄本中,另有藏山东博物馆的康熙抄本亦很可 贵,虽是残本,但时代肯定较早(文中避康熙讳,不避雍正、乾隆 讳,可见是康熙间抄本)。有可能是根据手稿本录的,使我们有可 能窥见手稿本四分之三的原貌。其它的抄本也各有价值。
.
8
3.刻本:乾隆三十一年赵起杲青柯亭刻本(藏山东图书馆等 处)及乾隆三十二年王金范刻本(藏浙江省图书馆等处)。青 柯亭本是现存最早的刻本,收文四百廿五篇,篇目虽不算完整, 但重要的篇章,都已囊括在内了,以后又一再翻刻,所以在 《聊斋》一书的传播上,有很大的作用。
最早见于光绪十七年四家合评三色套印《聊斋志异》本, 所收的是王金范、何守奇、但明伦和冯镇峦四人的评语。在这 些研究《聊斋》的文人中,但明伦和冯镇峦是成绩较好、影响 较大的两个人。
.
9
六、《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1、内容
通常备受称颂的《聊斋》名篇,大多是长篇传奇一类的作 品。其实《聊斋志异》近500篇作品中,并不全是长篇,大致可 分为三类:
一种是短书,即六朝志怪类的简短文字,如《夏雪》;
丁亥年七月初六日,苏州大雪。百姓皇骇,共祷诸大王之庙。 大王忽附人而言曰:“如今称老爷者皆增一大字;其以我神为 小,消不得一大字耶?”众悚然,齐呼“大老爷”,雪立止。 由此观之,神亦喜谄。
.
2
清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共二十卷,反映当时 文言笔记小说兴盛的一斑。该书约成于康熙40年,所收 的作品传奇、志怪、佚事兼备,数量超过百篇。作者来 源广泛,其中不少是知名之士。 它的盛行一时反映出 当时文言小说的流行,这对《聊斋志异》的创作无疑也 有较大的影响。
另外,蒲松龄的故乡山东,“从秦汉以来就是所谓 ‘神仙方士’的发祥地,具有浪漫主义的传统。” 这 里自明代就流传着许多“狐狸成精,能变男女以惑人” 的故事。蒲松龄一直生活在这个浪漫的环境里,自然听 到不少神奇古怪的狐鬼花妖的故事,这也从另一方面对 他创作《聊斋志异》有一定启发。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文言小说的高峰
.
1
一、《聊斋志异》的写作背景
唐传奇后,文言小说基本上没有再发展; 由宋至明这一段的文言小说无甚特色,少有 佳作。但到了明代后,传奇小说呈现出兴盛 的势头:
(明)嘉靖间,唐人小说乃复出,书贾 往往刺取《太平广记》中文,杂以他书,刻 为丛集,真伪错杂,而颇盛行。文人虽素与 小说无缘者,亦每为异人侠客童奴以至虎狗 虫蚁作传,置之集中。尽传奇风韵,明末实 弥漫天下,至易代不改也。
3、实用的普及读物如《日用俗字》、《农桑经》等, 是为一般平民农夫创作的。
蒲松龄的著作除了小说《聊斋志异》外,其它的 都经路大荒整理,已编辑成《蒲松龄集》,并于1960 年出版。
.
7
(二)《聊斋志异》的版本:
《聊斋志异》的版本很多,初步统计超过六十种。概括来说, 可分为稿本、抄本及刻本三类。
1.稿本:现在所能看到原稿大概是全书之半,共四百页二百三十 七篇,由辽宁省图书馆珍藏,另一半据说藏旧苏俄科学院远东分院 图书馆。这是研究《聊斋志异》的第一手材料。从原稿中我们可以 了解作者构思小说的过程和修改作品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作为校正 其它各种刊本讹夺的根据。
鲁迅对此不以为然,他说:“至谓作者搜采异闻,
乃设烟茗于门前,邀田夫野老,强之谈说以为粉本,
则不过委巷之谈而已。” .
6
五、蒲松龄的著作和《聊斋志异》的版本
(一) 蒲松龄是多产作家,各种作品数量甚多。
1、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及实用文字皆有创作,是 写作上的多面手。
2、白话文著作中除小说外,还有俚曲、戏曲,说明他 对通俗文学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