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四讲 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

专题04 物态变化(讲义)一、知识梳理一、温度2.摄氏温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规定为0℃,沸腾的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0℃以下读作负**摄氏度或零下**摄氏度(如-10℃,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
3.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5.体温计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二、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2.物态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伴随热量的传递。
3.熔化:(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熔化过程的特点:物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对晶体来说,熔化时固、液共存,物质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凝固:(1)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各物态变化过程。
(2)凝固过程的特点:固、液共存,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4)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5.晶体和非晶体: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1.温度(1)定义: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则它们的温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
“-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4)正常人体的体温是:37℃。
(5)换算关系T=t + 273.15K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1)原理: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面盛水银、染色的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3)分类及比较: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液面相平。
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大,毛细管内径很细,玻璃泡上部有一“缩口”,故可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使用后拿住体温计的上部甩几下,让升入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里。
3.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②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③固体a.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
例: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和各种金属等。
b.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019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精品教育.doc.doc

2019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1、通常情况下,人们将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称为物质的三态。
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
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其中需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三种形式,需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三种形式。
2、固态物质其形状和体积固定,不具有流动性;液态物质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具有流动性;而气态物质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且具有流动性。
3、酒精灯的使用:⑴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⑵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⑶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⑷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有“高”“低”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5、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6、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在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标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7、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要充分接触(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待示数上升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仍与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8、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其测量范围是35℃到42℃,测量时可准确到0.1℃。
体温计不同于普通温度计的结构上的特点是:在体温计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且有弯曲。
这一特点决定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也决定了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一下。
9、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10、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物态变化(第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5).升华: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
(6).凝华: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④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 从周围 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 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 面凝华现象的是
A.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D.河面上结 了一 层厚厚的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三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物质不 但可 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 转化 ,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发生固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总之一切物质都可发生状态变化。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凝华放热:略
附录:①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②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 可看到
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③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例题2下列对自然现象成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中考物理 第4章 物态变化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分度值:1℃
温度计
分度值:0.1℃
分度值:2℃
体温计:35℃-42℃ 实验室常用温度计:0℃-100℃
寒暑表:-30℃至50℃
考点知识:
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 刻度的规定:把______规定为0℃,把______规定为
100℃,0-100℃之间平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 _____℃. 正确使用:a.实验室温度计________(能,不能)离开 液面读数,体温计________(能,不能)离开液面读数。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在________中央, 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跟碰到窗口壁。 c.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 (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 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__ (选择 “内侧”、“外侧”、“内、外侧”).
例2:(2012•天津4)(2分)
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 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
雾凇:
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 物上
中考冲刺: 一.选择题:
1.(2012•重庆3)(3分) 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 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一些严重缺 水的国家,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 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的( )
A.熔化 C.液化
B.汽化 D.升华
2.(3分)(2008•南宁6)冬天,当气温急剧下降时, 大明山上很多树枝都挂满晶莹白色的雾凇。产生这 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主要是 A.凝华 B.升华 C.凝固 D.汽化
3.(2分)(2011•南宁7)下列关于四季景象的描述中, 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春天,雨笼山峦 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之物态变化

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之物态变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19年中考物理复习之物态变化,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4.常见的温度计有
实验室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5.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
每一小格是℃。
6.温度计使用:
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浸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凹面相平。
7.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8.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9.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
10.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物理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

初中物理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液态→气态(吸热)液化: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
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
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
例如0℃的冰放在0℃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一轮复习 PPT课件 人教版

(1)这块冰的初温是_-_1_0__℃,熔点是_0__℃; (2)加热__1___min后,冰开始熔化;
(3)加热3 min时,物质的状态是___固_液共存态 _;
(4)熔化过程需要__8___min;
(5)经过1__2_._5_min,温度升高到20 ℃.
•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 ,其实都是祝愿。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再见
•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16·巴中4题2分)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
现雾凇,这些都是( D )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固现象 D.凝华现象 4.(2015·内江A卷9题4分)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空调的房间窗户玻 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是分析刻度线在零上还是零下。
【方法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的了解 和掌握。解答此题需掌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的。使用温度计之前一定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玻璃泡 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例 2】(2016· 孝感 ) 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 是( B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 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 C.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 【点拨】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冰晶;冰化 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 “ 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冷从 气态变成液态形成的小水滴;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在常温常压下干冰
【方法归纳】明确水的三种状态:水蒸气为气态,小水滴为液态,小
冰晶为固态。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物态变化:
1 .易将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弄混淆 ,不能正确地描述其温 度变化图象。 2.误认为窗玻璃上的水珠或冰一定在玻璃的外表面。 3.对生活中一些物态变化形成的原因,如“白气”的成因易混。
【例4】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列有关形成“白气”的
(3)小军找到原因后,换用了如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下表是实验过程中 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 时间/min 温度/℃ 0 90 1 92 2 94 3 96 4 97 5 6 99 7 99 8 99 9 99
98℃ 。根据实验数据判定 图丁是实验第5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其读数是_______ 99℃ ,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________( 小于 填“大于”“ 该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_ 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极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熔化、汽化、升华要吸热 , 凝固、液化、凝
华要放热。
【方法归纳】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
【例3】(2016·北京)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 )
【点拨】冰化成水,固态变为液态;雾、露珠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水滴;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
9.(2016·眉山25题6分)在做“探究冰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小军采用了如图 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知,冰熔化时,温度______ 不变 ,内能_______________ 变大(或增大) 。 (2)做完实验,小军想继续利用甲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可烧杯里的水沸腾 了,试管里的水还没有沸腾。接着他测出试管里的水温和烧杯里的水温 ,发现 温度达到沸点 ,但不能继续吸热 二者温度相同,请分析试管中水不沸腾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物理
四川专用
第四讲 物态变化
1.(2016·自贡7题2分)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C )
A.春天,冰雪消融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B.夏天,积水干涸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16·攀枝花6题3分)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 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 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C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
量程 和认清它的分度值。 【例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________ 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
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图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 C 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 88 ℃。 -2 ℃,水的温度是________
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C ) 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也可能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凝华 7.(2016·南充12题2分)“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 吸收 热 填物态变化 ) 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要 _______ 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 8.(2014·成都A卷16题4分)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 液化 ;南极地 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 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 吸热 填“吸热”或“放热”)。 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_____(
5.(2015·巴中4题2分)深秋的大巴山常常出现“缥缈的雾,晶莹的露,轻柔 的雪,凝重的霜”这种现象,你对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D ) A.“缥缈的雾”是升华现象 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 D.“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6.(2015·凉山州4题2分)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
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形成的 B.打开软木塞的热水瓶口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