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1.长江之歌教材分析[ 题解]《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 话说长江) 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 千米,流经11 个省. 市. 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 结构分析]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 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 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第1 节) :写长江源远流长. 宏伟博大. 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 第2 节) :写长江古老悠久. 气势磅礴. 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 “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 历史悠久. 力量无穷. 贡献巨大融为一体教学要求:教学目标:1.学会 2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 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 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 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 不理解的字词。

(2) 描红田字格中8 个生字。

(3)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2.检查自学效果。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7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7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通过读、思、议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精心保护她,初步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并在实际生活中用行动保护地球。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让每一位中国人欢欣鼓舞。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号”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旅行。

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

好,飞船已经升到了太空,请睁开眼,观看太空美丽的景色。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地球。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是对她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它。

二、听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三、整体分析,感悟体会课文读完了,老师给大家提个问题: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表了怎样的感慨?(可爱,容易破碎。

)1、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地球的可爱?品词析句:指导学生抓住“水蓝色”“纱衣”“晶莹透亮”等词语体会地球的美丽壮观。

[板书:美丽]2、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表美吗?(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从文章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学生读有关的段落)指导学生抓住“无私”“慷慨”等词语体会地球的资源丰富“和蔼可亲”,让学生体会出地球的慷慨。

理解能把有限的资源无私的奉献给人们这就是的慷慨。

小结: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你们觉得它可爱吗?能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评:你们读得真棒,我仿佛置身太空,遥望地球,在许许多多一片死寂的星球中,我一眼就看到了我们的地球妈妈,它晶莹透亮,美丽壮观,它资源丰富,滋养万物,我真为我们人类拥有一位这么和蔼可亲的母亲而骄傲!读到这我想同学们应该理解到,为什么我们把地球称为我们人类的母亲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多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多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多篇教案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潜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丁香结》教学目标: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

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1.准备丁香的图片。

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

2.师板书课题2.丁香结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①参差(cēncī)芭蕉(bā)衣襟(jīn)妩媚(wǔ)②“薄”是一个多音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一个读bo,当“迫近、靠近”讲,组词是日薄西山;还有的当“轻微、少”、“不强壮”、“不厚道”、“看不起”等意思,组词是“广种薄收”、“单薄”、“轻薄”、“厚古薄今”等;一个读bo,组词是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一个读音是bao,表示感情冷淡、不浓、不肥沃等意思。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教案-小学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一: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教学要求:ﻭ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ﻭ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中运用语文的习惯.ﻭ教学重点:ﻭ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ﻭ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中运用语文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中运用语文的习惯.ﻭ教学准备:教学挂图ﻭ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ﻭ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ﻭ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一)指导观察第一页ﻭ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ﻭ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ﻭ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

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ﻭ第三幅::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ﻭ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ﻭ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ﻭ(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三、教师小结ﻭ四、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ﻭ1、自由练习ﻭ2、**介绍ﻭ3、教师评价第二教时ﻭ教学要点ﻭ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中运用语文的习惯.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到学校里学习知识,长大后才能胜任祖国交给我们的工作。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7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7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7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怀念母亲》教学目标1.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谈话导入1.了解作者。

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品读课文(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

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2.朗读句子。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4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4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4篇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篇一一、全册教材分析: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下阅读教材共24课,分7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壮丽山川”“正义必胜”“诗文精粹”“探索与发现”“感悟人生”“咏物抒情”“师恩难忘”。

另外,7个单元的“练习”中也安排了相应的阅读内容。

本册教材亦如此前各册,是《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物化,“课标”的基本精神当然是我们品文的准绳。

其次,编辑的预设思路与一线教师的教学反馈,也是解读本册教材的重要依据。

而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压卷之作,承上启下,在教材序列中自有其特殊地位和功用,这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考量参数。

当我们据此研读这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会欣喜地发现,本册阅读教材均为难得的精品佳作。

二、课标要求: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继续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47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25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文中运用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1.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视频或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认识他吧!二、初读课文,自主疏通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1)读准字音,划出本课生字,遇到长句子或难句子多读几遍;(2)如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可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帮助理解;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ppt出示交流内容)4、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1)疑难词语、句子,全班交流解决。

(2)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强调重点字词。

(指导书写:褪)(3)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

三、默读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2)思考:你对天游峰的扫路人有着怎样的印象?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

(1)选择你最喜欢的描写天游峰景色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出示天游峰景色图片,介绍天游峰相关资料。

)(2)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天游峰,你会用哪一个字?(交流,板书。

)(3)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天游峰扫路人的印象。

出示句式:这是一位的老人。

四、小结。

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面前,许多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却每天扫一个来回,还说“不累”。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苏教版六班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苏教版六班级语文下册教案1《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看,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外形、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依据植物的不同点,接受肯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沟通,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科学学问目标:1、能通过观看,发觉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地球上的第个角落都有生命的踪迹。

它们有的高耸入去,有的体不盈尺;有的剽悍凶狠,有的柔弱温存;有的重达数百吨,有的小到用肉眼难以发觉……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一起来生疏各种各样的生物吧!首先我们先说说植物,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掩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

迄今为止。

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

今日我们就争辩格外一般的植物——小草和大树。

二、新授1、比较小草和树(1)让同学分别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大树和小草的。

(2)带领同学在学校内或学校四周观看生疏的小草(蟋蟀草、狗尾草、芦苇……)和大树(桃树、杨树、梧桐树……),并准时记录它们的特征。

收集一些小草带回教室。

(3)分小组沟通自己的记录,并且概括小草的相同特点和大树的共同特点。

(4)指导同学阅读教材第4页的内容,了解植物可以依据茎的特点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5)看第4页的插图,说说图中的植物哪些属于草本植物?哪些属于木本植物?重点指导香蕉这种植物的分类。

(6)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植物(花生、玉米、高粱、柏树、槐树、爬山虎、榆树……),让同学分类。

并相机订正植株很小的植物肯定都是草本植物,高大的植物肯定都是木本植物的错误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一)指导观察第一页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

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有什么意义?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三、教师小结四、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1、自由练习2、台前介绍3、教师评价第二教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到学校里学习知识,长大后才能胜任祖国交给我们的工作。

因此,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学生齐答:运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二、指导看图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

1、第一行两幅(1)教师简单介绍(2)学生讨论: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3)班级交流2、第二行左图(1)提问: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表情如何?(2)教师小结:这几位同学的字真棒,但这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他们长久的练习换来的。

只要大家坚持天天练习,相信有一天你们的字会写的更好!第二行右图:(1)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从图中得知,演讲要注意什么?(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

(3)教师总评3、第三行左图(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自由练习朗诵,体会方法。

第三行右图(1)观察插图,回答: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2)教师补充:办黑板报要先选择好内容,确定栏目,设计图案。

4、左上图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5、右下图(1)教师简介(2)学生交流:他们演的怎样?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3)教师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

三、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长江之歌教材分析 [题解]《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教学要求: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

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点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指名朗读课文三、精读训练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4.交流、讨论。

5.精读第一节:(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师引读。

所以,“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参考资料《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

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

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

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

长江之歌源远流长拥抱着大地从空间上描写歌颂宏伟气势哺育儿女的胸怀悠远久长苦难的过去从时间上描写表现光辉的现实功在千秋灿烂的未来赞美之情崇敬的情感抒写表达依恋之情热爱的情感2、三亚落日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中国地图、小黑板。

2、布置预习。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板书:三亚落日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比玫瑰涨溢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⑴指名读。

⑵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什么?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第3—5自然段)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四、精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