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1.7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配套教案
1.7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教学设计)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浙教版)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水资源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从知识层面来看,学生对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等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未能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还有待提高。素质方面,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但对于复杂的水资源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
3. 综合评价:
除了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外,教师还会进行一次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小组讨论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分,并将评分纳入学生的总成绩中。通过综合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4. 学生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作业完成和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学生可以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培养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浙教版)中的“1.7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这一章节,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水资源,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它的了解和保护,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水资源,学会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的方式,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我觉得这种方法还是挺有效的,能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然而,在讲解水资源基础知识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并不扎实,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2016年秋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教案浙教版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水的组成及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②能说出溶液的组成和特点,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③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溶液的配制;④关注水体污染和防治;2.过程与方法:①能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并能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②通过溶液的配制,能说明有关的配制方案、步骤与操作方法,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③树立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④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2学情分析本课适合初三中考复习使用,建立在学生对八年级和九年级对水的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水的主要性质和溶液的配制等知识进行复习。
3重点难点重点:水的组成和性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溶液的稀释和浓缩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实验导入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水电解,点燃肥皂泡。
提问:根据实验的过程和现象你判断是什么气体爆炸了吗?引出水电解的过程活动2【活动】水的结构和组成从电解的产物看,可以分析水由哪些元素组成?水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请用模型描绘水分子模型;学生推理分析水的组成运用模型描绘水水电解过程。
活动3【活动】水的性质物质的结构组成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请描述水有哪些主要的物理性质?描述水的主要化学性质,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归纳:主要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在常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
主要化学性质:(1)水能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2)水能与CO2、S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酸(3)水能与CaO、 Na2O等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碱(4)……活动4【活动】水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请举例说明水有哪些用途?生命之源;水常被用作溶剂其它。
活动5【活动】水的溶解描述面粉、食用油、食盐分别分散于水中后的现象。
八年级科学上册1.7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教案新版浙教版

1.7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教学目标:1、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加强节约用水的认识。
2.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3.水净化产生的次要缘由,加强防止水净化的责任感。
4.处理污水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
重点难点:1.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类保存必不可少的物资之一,水与人类生活、消费的有甚么密切联系。
(饮用、灌溉、洗濯、工业用水等)我们说过地球是一个湛蓝色的水球。
从理论上看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现实上呢?答:不是这样的。
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海水,海水中溶解了大量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盐类物资。
而我们生活、消费却需求淡水。
人们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水。
又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水循环的不均衡性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得许多珍贵的河水、淡水湖泊和浅层地下水难以利用。
从循环的角度看,每年可供人类有效利用的淡水只需约9000立方千米。
而工业化以来所带来的严重水体净化,又使得水资源降低了利用的价值。
所以,节水护水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严重课题。
讨论:家里的日常用水次要来自哪种水体?这类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如何?今年夏天是50年来最热的一个夏天。
在如此酷热的二个多月中,除了高温难耐,人们生活、消费中随之又产生了两大难题,水、电资源的紧张。
谈谈你的了解和看法,说说你和你的家人能否有了节约能源认识,你们是怎样做的?二、水资源的分布可利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工夫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
与该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目前全球有11亿人缺乏安全饮水,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同水有关的疾病。
估计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将生活在缺水地区。
地球表面的71%覆盖着水,但96.53%是海水,大量的雨水都降到了海里,但淡水中的68.69%是作为冰山呆在南北极,还有29.04%的淡水作为地下水深藏地府,人们日常生活和消费用水,次要来自来自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0.3%。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7节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1.举例说明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水资源枯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明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有关资料,说出水资源如地下水,海水等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和开发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1.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2.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导入:不同国家在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不同的国家问题不同。
由于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不断发展,对水的需求不断增长。
目前世界水资源形势相当严峻。
而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形式。
早在197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资源危机将成为石油危机之后更为严重的全球性危机。
”一、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地球上水的分布,结合生活经验,你们可以发现几类水资源问题?生:(1)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很少,缺水。
(2)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污染问题突出。
(3)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师:虽然地球被称为“水球”,但世界上的淡水占世界水量的2.5%,而可利用淡水却只占0.0075%。
目前,全球约有100多个国家缺水,13亿人缺少饮用水,30亿人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有40%的河流被污染,每年至少有1000万人因饮用水不合格而致病。
水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1.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减少,生活、生产、环境生态缺水;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某些国家因争夺水资源纠纷甚至引发战争;3.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的水资源污染,加剧水危机。
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又怎样呢?北方由于乱采地下水、过度使用,水在北方已经成了稀缺物质。
现在南方的江、河、湖基本上都污染了,形成了水质型缺水;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状况:按水资源总量大小排队,前几名依次是: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多一点,世界排名第110位之后。
1.7.1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教案3(浙教版八上)

水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3、了解水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4、初步学会利用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产生的原因。
懂得淡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对水体污染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敏感性。
【教学重点】人类所面临的缺水现状【教学难点】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山水开化,天然氧吧;人居城市,地杰人灵;钱江源头,绿色明珠;龙顶名茶,香飘四海;创业天堂,投资沃土”的动画。
配音:高山流水朗诵:水,生命之源,人类文明的摇篮。
地球上每一条江河都是人类的母亲河,给人类以养育之恩。
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近年来,开化县委、县政府立足开化实际,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并通过了“生态县”建设规划论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营造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
开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为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的“生态立县”战略,开化团县委、县少工委近几年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全面启动钱江源青年绿化工程,持续深化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环保宣传、生态环境监测、生态公益林建设等活动,掀起了全县青少年投身“保护母亲河,美化钱江源”行动的热潮。
是呀,开化素有“九曲芹江旋玉带,一围青山衔明珠”的美誉。
然而生活总是不如人意,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芹江。
视频:芹江浮萍观察:同学桌上都有两瓶水,这是我在芹江中取的水,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是呀,“保护母亲河,美化钱江源”应该从我们身边做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的利用和保护”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同学们,你是否想过,假如没有水,这个世界会变得怎么样呢?生活将变成如何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吧!小组讨论。
让我们分享你们的想象力吧!(二)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到底拥有多少可利用的水资源呢?我们是否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呢?学校里的日常用水主要来自哪种水体?这种水体所占的比例如何?请同学们完成屏幕上的习题。
八年级科学上册1.7水的利用和保护(第2课时)教学设计浙教版

水的利用和保护(二)一、教材分析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全球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和中国的水资源现状,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全球的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匀,保护水资源是目前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问题,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同学们更好的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2.知道处理污水的几种常用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
3。
学会液态的过滤操作.4.初步学会利用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一些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污水处理的三种方法: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
教学难点:粗盐精制的规范操作四、教学准备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资料,多媒体,烧杯、漏斗等过滤法用到的实验器材五、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实验的方法,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处理突发事情的的能力,2.计算机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图片,直观、形象,大大提高教学的品质。
3.情境教学:利用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学以致用。
4。
讨论、质疑、互动式教学本节课多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交流,增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六、设计理念本节课采用实验、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互动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
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三种净化水的方法,能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对水资源的保护。
七、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先向学生展示海南美丽清澈的海水,再展示一些受污染的水环境图片,叫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欣赏两类不同的图片,小组讨论,发表意见,并全班交流。
用强烈的反差图片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感受到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有多严重。
水污染1。
用“你们知道造成两种截然不同情境的原因何在"的提问引出水污染的概念:当排放到水中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并且造成了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就称为水体污染.2.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造成水污染的几条途径.3.用多媒体展示平常大家熟悉的几种水,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样的水才算是干净的,怎样才能得到干净的水,引出“水的净化"1。
八年级科学上册 1.7 水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

水的利用和保护(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教材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九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前几节学习了水的浮力、压强等科学量基础上的再拓展。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关系非常大,由于日常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3)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水资源的分布,我国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水资源的措施难点:水资源分布的特点,联系实际,树立节水观念四、教学准备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资料,多媒体五、教学方法(1)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图片,直观、形象,大大提高教学的品质。
(2)情境教学:利用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学以致用。
(3)讨论、质疑、互动式教学本节以实例说明水的缺少及污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设计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讨,X扬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互动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理念。
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水的利用和保护(一)一、水资源(1)定义:水资源通常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水。
约占淡水总量的0.3%。
二、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1)时空分布不均:赤道附近和距海较近的地区,较丰富;干旱的沙漠地区,较贫乏。
(2)人口分布不均。
三、我国的水资源(1)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人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的13个贫水国之一。
1.7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教案2(浙教版八上)

水的利用和保护[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水资源的分布、我国的水资源及水的净化;难点:水的三种净化方法和粗盐精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并结合生活实际;读图分析讨论。
[教学思路]1、在学习了第一节水的分布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但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水并不多,再加上工业化以来所带来的严重水体污染,又降低了水的利用价值。
因此,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2、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分析,使学生建立水循环和水资源分布之间的关系。
对于全球水资源分布特点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全球各大洋水资源比较表,通过让学生阅读、计算,把握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我国是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同时又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加上各地的气候、水文特征、人口分布差异很大,因此我国的水资源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
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可利用教材上的两幅图,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归纳我国水资源的这些特点。
3、通过学生对三个问题的讨论,说明生产和生活污水中含有许多对人有害物质,都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到江河湖泊去,否则对人及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然后,自然过渡:那么你知道处理污水有哪些方法?先提问学生,再结合学生的回答讲清沉淀、过滤的原理,着重介绍明矾、活性炭的凝聚剂作用及过滤器的制作、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和初步学会正确的操作技能。
而蒸馏法是学生比较生疏的一种净化水的方法,可从平常饮用的蒸馏水出发,提出这些蒸馏水是如何制取的,指出要哪些仪器、设备,进而引出蒸馏装置及其蒸馏作用。
(可加入录象片段,增加直观感受)最后,为了便于学生归纳总结,请学生列表比较三种净化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基本操作及所起的作用。
4、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混合物分离的知识自己去探究如何精制粗盐:观察分析粗盐中可能混入的杂质,制订分离粗盐中的各种成分的实验方案。
第一课时[布置作业] 作业本第9节1、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利用
2.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总量不足(2)时空分布不均(3)浪费严重(4)水污染严重。
3.针对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思考解决的对策。
(1)时空分布不均——南水北调三峡工程
(2)浪费严重——节约用水
(3)水污染——防止污染
二、教学重点
知道水污染的来源并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师: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环节一:小游戏我来说你来猜
引课: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我来说你来猜
展示不同的图片以及其中某样物质的含量(水)
师:由此可见水对于我们生命体来说是很重要的,你知道水有哪些用途吗?
生:自由发言回答水的利用
师:可以说我们的方方面面都要用到水,那我们的水够用吗?
演示实验:这里总共有1L水,如果用它来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那里面的大部分都是海洋水,淡水大概只有25毫升,而这部分里面大多数又是我们难以利用的冰川水,我们有可能得到利用的淡水只有这么一滴。
(滴几滴到小烧杯里)。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环节二:我国水资源的特点以及我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白板展示:三幅图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2.四个城市的年降水量 3.总水量和人均水量
学生看图回答并分析。
追问:水资源分布不均会对我国造成什么影响呢?
展示三则材料小组自主合作分析影响以及解决对策
追问:如果你是水利部的的部长,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更合理地利用我国的水资源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左右。
学生展示
学生回答:可以修建水库进行蓄水,解决夏多冬少的问题。
可以进行跨流域调水,解决南多北少的问题。
学生:简单介绍南水北调工程
环节三:水资源的浪费和水体的污染
过渡:是不是通过南水北调工程以及三峡工程,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你觉得水资源还面临着什么问题?
学生:水资源浪费严重和水体污染
追问:那什么是水体污染呢?说说你的理解
小组展示:介绍水体污染以及危害
环节四:保护水资源
过渡:针对水资源所面临的危机,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呢?具体可以怎么做呢,请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句保护水资源的口号,制定一份水资源行动保护方案,时间为5分钟,待会请小组上台展示。
学生上台展示(1个组或者2个组)其他组补充。
小组展示一:洗手实验对比用水量
教师:刚才这个小组提到了在洗手时要及时关闭水龙头,并提供了具体的数据。
浙大的一个学霸团队,发明了空气洗手装置,大大节约了用水量,我们一起来通过视频了解一下。
过渡:是不是很震撼,其他组还有没有补充?(再请一个组展示)
小组展示二:水污染...
教师:刚才这个小组提供了关于政府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事实上早在2014年浙江省就推出了五水共治,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永康的五水共治。
师:正是因为有了水,才有了这个蔚蓝而美丽的星球,才使世间万物得以生存,保护水资源,让我们行动起来!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请与旁边的
同学谈谈你的收获和感想!
五、课堂小结
没有水就没有一切,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诵一首保护水资源的诗歌,来结束今天的课堂。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亮点:
1.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
通过不同小组的展示,让学生高度参与课堂。
从老师讲,变成学生讲。
学生在讲的过程中,自己的各项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三个模拟小实验,一个是淡水资源匮乏的具体化,1L,25ml,一滴,将数据变成直观的形象,对学生的冲击力更大,更加体会到淡水资源的匮乏。
二是学生的水污染模拟实验,可能科学性比较低,但在课堂中快速的将一杯干净的水模拟成水污染,对学生的视觉冲击效果是比较大的。
三是学生的洗手实验,洗手看似普通,但是却蕴含着节水的小知识。
3.两个视频的选取:一个是浙大学生的空气洗手装置,与学生的洗手实验相结合。
另外一个是永康本土五水共治的情况,加强学生的乡土情怀。
4.引入以小游戏的形式,结课以诗朗诵的形式,都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本节课的不足:1.小组展示过程中,生生之间的质疑互动环节,还要加强。
2.有些展示的小组缺乏自信,教师应该在平时加强小组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