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体育单招师说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体育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体育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小学体育《侧向助跑跳高》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的果园里桃子成熟了,老师接下来要带领大家去摘桃,但是树上的桃子生长的很高,我们只有跳得高才能摘到桃子,那么如何才能跳得更高呢?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侧向助跑跳高。
(二)准备部分1.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节拍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2.开火车游戏。
组织教学:全班分为4个小组站成4路纵队,前一名同学抬起后面同学的右腿成为火车,设置起点和终点的距离是50米,听到开始口令,4列火车跳向终点,先跳到终点的组为胜。
(三)基本部分1.示范侧面示范2.提问:如何跳得更高?学生回答:助跑有节奏,起跳用力蹬地等组织教学:队形可采用4列横队,前两列横队蹲下,认真观察老师的动作。
3.讲解侧向助跑跳高分为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4个阶段,以左脚起跳为例,首先是侧向直线助跑,助跑节奏逐渐加快,助跑和起跳紧密结合,用远离横杆的腿起跳,摆动腿积极向前上方摆起,过杆时下压摆腿,两腿依次过杆,落地平稳。
4.练习(1)侧向助跑跳高无杆练习,模仿侧向助跑跳高动作,确定助跑路线、节奏、起跳点。
组织教学:通过异质分组形式将学生分为4组,在组内由小组长带领练习侧向助跑跳高的无杆动作。
(2)助跑后单脚起跳,手触一定高度的悬挂沙包。
组织教学:设置4个相同高度的悬挂沙包,4组同学在组内进行手触悬挂物的练习。
(3)用橡皮筋代替横杆进行侧向助跑跳高练习。
(4)完整的侧向助跑跳高练习,横杆的高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递增。
纠错:在练习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的易犯错误及时纠正,比如靠近横杆的腿起跳,此时让学生尝试改变助跑方向,体会并确定自己的起跳腿和摆动腿,让学生走几步或慢跑几步做起跳过杆练习,体会起跳腿和摆动腿的区别。
2018下半年高中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二批

2018下半年高中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高中体育《体操(技巧运动)和跨栏跑》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导入: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国著名跨栏运动员刘翔。
刘翔在跨栏比赛中多次取得良好的成绩,为我们国家拿到过很多荣誉。
今天我们要学习跨栏跑技术,希望大家认真练习。
以后也能像刘翔一样为国争光。
(二)准备部分1.“两人三足”游戏跑方法:学生并排站在起跑线后,用绳子将两人内侧腿捆好。
比赛开始,两人向前跑出,以先到达者为胜利。
要求:必须向前跑不能跳跃。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3.复习并示范“头手倒立”技术动作,指出易犯错误和改进方法。
(1)蹬摆配合不协调,提臀不够,重心未前移。
原因:头、手撑垫时两脚位置较远,摆腿方向偏后而未向上,或蹬地摆腿时塌腰,不能提臀。
纠正方法:①头、两手及脚按标记进行蹬摆练习。
②在帮助下反复进行头手倒立的蹬摆练习(帮助者站在练习者面前,采用两手扶髋的方法)。
(2)身体重心未在支撑面内或立不稳。
原因:腰腹力量差(松腰);两肘未内收夹紧。
纠正方法:①加强腰腹力量练习。
②徒手进行两肘内收练习,体会两肘内收时肌肉用力的感觉。
③用脚尖触及标志物进行练习。
(三)基本部分1.教师示范提问:刚刚老师在做的时候,攻栏时上半身是怎样的,起跳腿和摆动腿是怎样的(攻栏时上体前倾,摆动腿积极上摆,过栏后摆动腿积极下压,起跳腿做外展、提拉动作) 组织教学:双轨队形2.讲解动作要点:摆动腿是大小腿折叠后前摆过栏准备着地的腿。
起跨腿指支撑蹬地起跨的腿。
跨栏步技术包括起跨攻栏和腾空过栏两个过程。
起跨攻栏技术:起跨是指从起跨脚踏上起跨点到后蹬结束离地时止的整个支撑过程。
2018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考试语文(样题)及答案

2018年高职(专科)单独招生考试语文(样题)答题说明: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做答无效。
共15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规矩.(jǔ)羽檄.(xǐ)拓.(tà)片否.(pǐ)极泰来B、新正.(zhēng)商贾.(gǔ)勇剽.(piāo)渐.(jiàn)车帷裳C、震颤.(chàn)执拗.(niù)噩.(è)梦清道辟.(pì)路D、禁.(jīn)锢枕藉.(jiè)从.(cóng)容沸.(fú)反盈天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惊惶灿若星晨寒暄性情孤僻B、像貌雕栏玉砌厘定犀角烛怪C、辖制万姓胪欢编篡春意阑珊D、树阴金碧辉煌讥诮宽宏大量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②随着他的“码根码”汉字输入软件进入电脑市场,他的生活也有所改善。
③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是德。
A、形态景况大方B、状态景况经济C、形态境遇经济D、状态境遇大方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由于动脉严重硬化,他的两只手经常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这对他来说真是痛苦的事。
B、尽管有些人将邓丽君、徐小凤等人的歌曲看成是明日黄花....。
可是,由歌坛新人翻唱这些老歌还是会吸引大批观众。
C、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具有综合性人文性质的语文教学又必然首当..其冲..。
D、北京大学大学术气氛浓厚。
学生处于其间四年,耳闻目睹....,也养成了重视学术的风气。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从今年10月1日起,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在小城镇拥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小城镇户口。
B、周谷城先生早年就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历史学家。
高职单招试题及答案师说

高职单招试题及答案师说高职单招试题及答案:师说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师说”一文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A. 李白B. 杜甫C. 韩愈D. 白居易2. “师说”中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话强调的是()A. 学习的重要性B. 尊师重道的传统C. 古代教育的特点D. 学习需要有目标3. 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师生关系的核心是()A. 互相尊重B. 教学相长C. 传授知识D. 道德教化4. “师说”中提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里的“道”指的是()A. 道德规范B. 知识学问C. 人生道路D. 师德师风5. 韩愈在“师说”中提倡的学习态度是()A. 谦虚谨慎B. 不耻下问C. 学以致用D. 持之以恒6. “师说”一文中,韩愈对当时社会上不重视师道的现象持()态度。
A. 批评B. 支持C. 中立D. 赞赏7. “师说”中,韩愈认为选择老师的标准应该是()A. 年龄大小B. 地位高低C. 道德品质D. 财富多少8. 在“师说”中,韩愈强调了()的重要性。
A. 学习环境B. 学习方法C. 学习态度D. 学习时间9. “师说”一文中,韩愈对“师”的定义是()A. 传授知识的人B. 道德的楷模C. 学问的代表D. 以上都是10. “师说”中提到的“传道、授业、解惑”分别指的是()A. 传授道理、教授技艺、解答疑惑B. 传授知识、教授技能、解决困难C. 教授道德、传授学问、解答问题D. 传递信息、教授学业、解释疑惑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师说”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12.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学习不应该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限制。
答案:年龄、地位、财富等。
13. “师说”中,韩愈认为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答案:互相尊重、教学相长。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高中体育-试讲及答辩-考题解析(第三批)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高中体育-试讲及答辩-考题解析高中体育《背越式跳高和原地胸前传球》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2019年1月6日上午山东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背越式跳高和原地胸前传球2.内容:背越式跳高技术可分为:助跑、过度(转换)阶段、起跳、过杆和落地五个相连的部分。
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是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关键环节。
原地胸前传球快速、有效,是最常用的传球方式。
3.基本要求:(1)讲解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要领;(2)示范讲解胸前原地胸前传球技术动作;(3)设计背越式跳高的教学过程;(4)试讲时间10分钟。
答辩题目1.请详细讲解背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
2.请简述一下跳高姿势的演变。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以前我们学习过的跨越式跳高吗?大家还知道其他的跳高方法吗?俯卧式跳高、滚式跳、背越式跳高,非常好!那同学们知道哪一种跳高方式是比赛中采用最多的吗?对!是背越式跳高,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背越式跳高技术。
(二)准备部分1.圆圈接力跑方法:在场地上画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圈。
将学生分成两组,人数相等,每组第一人站在各自起跑线后,做好起跑姿势。
听到教师发出口令后,迅速起跑,沿着逆时针方向绕圈外跑一圈。
当对方队员跑过本方起跑线后本方第2人走到圈外站到起跑线后面,准备起跑。
跑者用手触及接力者的手时,接力者迅速起跑,依次进行,最后1个人先到达本队起跑线者为胜。
规则:跑时踏上或踏入圈内判为犯规。
没有拍到手而抢跑者,令其重新起跑。
因过早站在起跑线上,而影响对方跑者为犯规。
组织教学:将学生分为两组,游戏过程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遵守比赛规则。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初中体育-试讲及答辩-考题解析(第三批)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初中体育-试讲及答辩-考题解析初中体育《传切配合、中长跑》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2019年1月6日上午天津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传切配合、中长跑2.内容:3.基本要求:(1)详细讲解传切配合;(2)设计中长跑教学过程;(3)至少有2个练习环节;(4)试讲10分钟。
答辩题目1.谈谈如何克服中长跑中出现的“极点”?2.中长跑的技术环节?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马家军”的故事吗?对!“马家军”就是由曲云霞、王军霞等组成的中长跑团体,多次在国际大赛上获得团体、个人冠军,同学们课外知识非常丰富。
其实,我们的中长跑运动员之所以能获得世界大赛的胜利,不仅要经历长期的训练,具备相应的技术,还要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今天我们就在学习中长跑技术中,来看看我们班哪位同学具有超强的意志力!2.队列队形练习:进行原地转法练习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队列整齐,步伐一致。
(二)准备部分1.捕鱼方法:学生在指定的区域充当鱼,选出2名同学做渔网。
规则:学生不能跑出指定区域,按教师要求进行。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注意事项,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3.复习传切配合动作要领:支球队员传球后利用起动速度或假动作摆脱防守,向篮下切入接回传球投篮的配合。
组织教学:教师讲解传切配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练习。
(三)基本部分1.挂图观看800米跑组织教学:呈两列横队进行2.教师总结讲解技术动作动作要点起跑:站立式起跑,两腿前后开立站立。
途中跑:上体稍前倾,两臂两腿蹬摆协调自然,弯道跑时右臂摆动幅度稍大。
跑步节奏稳定,合理分配体力。
终点跑:接近终点时加强摆臂冲过终点。
2018下半年高中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四批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导入: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前滚翻、鱼跃前滚翻等向前滚翻的内容,了解了滚翻是技巧基础动作,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和一种应急技能,其实滚翻不仅可以向前,还可以向后,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项向后滚翻的技术,大家看一看,和向前的滚翻动作相比,有什么样的异同点。
(二)准备部分1.慢跑练习,采用四列横队队形,绕体操场内慢跑两圈。
2.配乐韵律操:颈部运动、伸展运动、体转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三)基本部分1.复习羽毛球“反手发网前球”(上节课咱们学习的是羽毛球“反手发网前球”技术,正式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个技术,看一下哪位同学能根据老师的示范说出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①击球前动作:站在靠中线,距前发球线较近的位置上,面向球网,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并提起脚跟,重心放在右脚,上体稍微前倾,持拍手反手握拍,拍头朝下,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羽毛球,球托向下,斜放在拍面前面,前臂内旋带动手腕伸并展腕引拍。
②击球动作:击球时,球拍稍微向后预摆,随后向前挥动手,运用手腕收腕加拇指顶推力量,用正拍面往前轻推球托,也可用斜拍面往前切击球托,使球贴网而过。
③击球后动作:击球后立即制动。
2.学习后滚翻(1)探究①教师给每个组一个小黑板上印有后滚翻分解动作图示和保护与帮助细节方法。
②教师提示:每个小组认真看图示,研究讨论动作方法,明确保护与帮助的站位与手法,并开始尝试练习,(2)示范、讲解教师点评各小组自学和练习情况,然后做正确示范和讲解。
①示范提问: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示范的动作,和前滚翻的区别在哪里?学生:方向相反、着垫部位顺序相反。
组织教学:双轨队形站立②讲解从蹲撑开始,两手推地后放在肩上(掌心向上,抬肘内收),团身向后滚动,当肩颈着垫时,团身翻臂,同时两手用半推直撑起成蹲撑,直立。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面试真题解析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初中体育《额前正面头顶球、篮球突破》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导入:同学们好!大家知道世界第一运动是什么吗?没错,是足球!由于比赛的场面壮观,竞争激烈,颇具魅力,所以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
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一定离不开球员精彩的技术,而且技术是组织战术和取得比赛胜利的基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项基本的足球技术—额前正面头顶球,一起来感受足球运动的魅力。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二)准备部分1.游戏:“单腿长龙赛跑”方法:全班同学分为四组(男女生各两组)组内前一名同学抓住后一名同学的一条腿,组成一条长龙,从起点跑向终点,直到队伍最后一名同学越过终点线为止,用时短的小组获胜,如果在跑动过程中队伍发生断裂,必须要连接上才能继续游戏。
组织教学:四路纵队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3.复习同侧步持球突破组织教学:教师示范并讲解同侧步持球突破技术,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三)基本部分1.完整示范提问:老师刚刚做头顶球时是用头的哪个部位击球的什么部位?学生回答:用额头正面击球的后中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前两排蹲下。
2.讲解动作要点:身体正对来球,两脚前后站立或平衡站立,膝关节微屈,膝关节微屈,两眼注视来球,身体随球移动,上体稍后仰,两臂自然张开,展腹挺胸,下颌收紧,顶球时,蹬地、收腹、摆体、顶送发力,手臂协调向上提摆,当头摆至身体垂直部位时,用前额正面顶击球的后中部,顶击球瞬间,颈部肌肉保持紧张,顶球后继续前送,控制出球方向。
3.练习(1)无球模仿练习。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2)一人持球于额头前上方,一人顶球,重点体会击球的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注解及原文和翻译(华一体育)古之学者①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
人非生而知之③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④,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⑤,其闻⑥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⑦;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⑨?是故⑩无(11)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2)。
嗟乎!师道(13)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14)也远矣,犹且(15)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16),其下(17)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18)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9)。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20)也,则耻师(21)焉,惑矣(22)。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23)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24),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5),小学而大遗(26),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27)乐师(28)百工(29)之人,不耻相师(30)。
士大夫之族(31),曰师曰弟子云者(32),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33)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4)。
”呜呼!师道之不复(35),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36),今其智乃(37)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8)!圣人无常师(39)。
孔子师郯子(40)、苌弘(41)、师襄(42)、老聃(43)。
郯子之徒(44),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5)。
是故弟子不必(46)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7),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48)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49)皆通(50)习之,不拘于时(51),学于余。
余嘉(52)其能行古道(53),作《师说》以贻(54)之。
【作者简介】选自《诲学说》。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吉永(今属江西省)人。
天圣进士。
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集》。
【字词注释】①学者:求学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者,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所以,用来……的、……的凭借,跟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所以”不同。
受,同“授”。
③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道理。
之,指知识和道理。
④其为惑也: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
⑤生乎吾前:后面略去“者”(……的人)。
乎,相当于“于”。
下文“先乎吾”的“乎”同。
⑥闻:知道,懂得的意思。
⑦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师之,就是“以之为师”。
⑧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
师,动词。
⑨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先生于吾)还是比我小(后生于吾)呢?庸,岂、哪。
知,识别。
年,这里指年龄。
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
⑩是故:因此,所以。
(11)无:无论,不分。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13)师道:从师的风尚。
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14)出人:超出(一般)人。
(15)犹且:尚且,还。
(16)众人:一般人。
(17)下:低于。
(18)于:向。
(19)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益,更加、越发。
(20)于其身:对于他自己。
身,自己。
(21)耻师:以从师为耻。
(22)惑矣:(真)糊涂啊。
(2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u):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
之,指童子。
其,指书。
句读,一句话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
这里“句读”泛指文章的字句。
(24)句读之不知:句读的不明。
下文“惑之不解”结构同。
(25)或师焉,或不(f%u)焉: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
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
(26)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
遗,丢弃。
(27)巫医:古代巫医不分。
巫的职业为祝祷、占卜等迷信活动,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28)乐师:以演奏乐器为职业的人。
(29)百工:各种手工业工人。
(30)相师:互相学习。
(31)族:类。
(32)曰师曰弟子云者称“老师”称“弟子”等等。
云者,有“如此如此”的意味。
(33)年相若:年龄差不多。
相若,相似。
(3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谀,阿谀、奉承。
(35)复:恢复。
(36)不齿:不屑一提。
意思是看不起。
(37)乃:竟。
(38)欤: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39)常师:固定的老师。
(40)郯(t2n)子:春秋时郯国(现在山东省郯城县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的名称。
(41)苌(ch2ng)弘:周敬王时的大夫,孔子向他请教过音乐的事。
(42)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向他学习弹琴。
(43)老聃(d1n):就是老子,孔子曾向他问礼。
(44)之徒:这些人。
(4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6)不必:不一定。
(47)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
攻,学习、研究。
(48)李氏子蟠:李家的孩子叫蟠的。
(49)六艺经传(zhu4n):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
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50)通:普遍。
(51)不拘于时:不受时俗的限制。
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52)嘉:赞许。
(53)古道:指古人从师之道。
(54)贻(y0):赠送。
【诗文翻译】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
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
”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
【图示导读】本文的中心思想是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第一段,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接着指出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二段,根据第一段的理论,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从对反面现象的批判中阐发第一段里提出的论点。
在这里,作者运用三个事实对比,一个比一个深刻地批判了“今之众人”(指上层“士大夫之族”中的一般人)、“士大夫之族”、“君子”。
第三段,举当时备受尊崇的大“圣人”、大学者孔子的例子,说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也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而且还为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提供佐证,一石三鸟,事例选得非常精当。
第四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但作者并没有把它作为附记来写,而是围绕中心论点来写:他赞扬李蟠“不拘于时”(与上层“士大夫之族”相反),“学于余(从师学习),“能行古道(行从师之道)”就是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论点。
总之,本文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有破有立,事实摆得充分,道理讲得深透,有很强的说服力。
一、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3.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2)或师焉,或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