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的双向因果链——解读“王冕死了父亲”

合集下载

沈家煊:“糅合”和“截搭”(人大复印)

沈家煊:“糅合”和“截搭”(人大复印)

“糅合”和“截搭”沈家煊【专题名称】语言文字学【专题号】H1【复印期号】2007年04期【原文出处】《世界汉语教学》(京)2006年4期第5~12页【作者简介】沈家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杂志主编。

(北京100732)【内容提要】英语构词以派生为主,汉语构词以复合为主,这是公认的事实。

沈家煊(2006)论证,作为复合法的一种,“糅合”不仅是汉语构词的重要方式,也是汉语造句的重要方式。

从“概念整合”的角度看,糅合造句的方式跟揉合构词的方式本质上是一致的。

本文进一步将概念和词语的整合或复合分为“糅合”和“截搭”两类。

“糅合”好比是将两根绳子各抽取一股重新拧成一根,而“截搭”好比是将两根绳子各截取一段重新接成一根。

从认知方式上讲,“糅合”与“隐喻”相关,“截搭”与“转喻”相关。

虽然“糅合”和“截搭”的区分有时取决于分析者的观察角度,糅合型口误和截搭型口误证明,言语“在线产生”时“糅合”和“截搭”两种构词造句方式都具有“心理现实性”。

【关键词】概念整合/复合/糅合/截搭一整合——构词和造句的共同方式从构词方式的类型上看,英语构词以派生为主,汉语构词以复合为主,这已是公认的事实。

为什么派生法在汉语词法中不占优势地位,也不是汉语词法研究的重点,董秀芳(2004:33-41)对此有详细论证。

派生构词,构成词的意义大多是“透明”的,例如英语sweetness就是一个派生词,知道根词sweet的意义,又知道词缀-ness的意义,也就知道了sweetness的意义。

复合构词,构成词的意义大多是不透明的,例如“甘苦”,知道“甘”的意思,也知道“苦”的意思,不一定知道“甘苦”的意思,“甘苦”作为一个整体,它的意义不能完全靠组成成分推导出来。

为突出这种整体性,这样的复合最好称之为“整合”(integration)。

当代句法学注重探究句子生成的方式,如“生成语法”认为各种各样的句子都是由一些基础的根结构(深层结构)通过成分“移位”那样的句法操作派生而成的,例如英语被动句The vase was broken by John是从根句John broke the vase通过移位等变形操作派生而成的。

“王冕三岁死了父亲”的认知构式剖析

“王冕三岁死了父亲”的认知构式剖析

Cognitive Construction of“王冕三岁死了父亲”
作者: 刘国辉[1]
作者机构: [1]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44
出版物刊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5-130页
主题词: 死;构式语法;宏观构式;微观构式;语义压制
摘要:文章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剖析“王冕三岁死了父亲”的认知基础,发现行为动
词“死”的认知语义不能道出其构式实质。

该构式的生命力在于“死”前后的微观论元组合,如果将其放在宏观构式中进行考察,其认知语义内涵会更加明确。

这种构式可概括
为“NTVN”,其魅力在于它所产生的构式后果超出了人们的常规认知期待,导致人们情感的自然移情流露。

从题元理论的角度分析“王冕死了父亲”句及“死动词”

从题元理论的角度分析“王冕死了父亲”句及“死动词”

从题元理论的角度分析“王冕死了父亲”句及“死动词”按照普遍语法的观点,根据动词是否能带宾语,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根据题元理论,及物动词带有两个和三个论元,称为二位动词和三位动词;不及物动词带有一个论元,称为一位动词。

“死”一直被认为是不及物动词,如,张三死了。

但是,在“王冕死了父亲”这句话中,“死”的不及物说法不成立。

作者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从日语的受损被动句中得到启发,并列举了汉语的“受损动词”及“受损句”。

从题元理论角度对“王冕死了父亲”这句话以及其中的“死”动词(即“受损类动词”,如“掉、塌、丢、坏”等)进行分析发现,”王冕的父亲死了”和“王冕死了父亲”中的“死”分别是一位动词和二位动词。

标签:题元理论“王冕死了父亲” “受损句” “受损动词”题元关系是动词与主目之间的一种关系,即动词与名词的关系。

主目语承担的角色称为题元角色,主要包括:施事(agent)、述题(theme)、感受者(patient)、受益者(beneficiary)、目标(object)、来源(source)和方位(direction)。

关于题元分配的理论就是题元理论。

19世纪50年代以来,“王冕死了父亲”这句话,由于其自身句型的特殊性,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尤其是当此句与其类似句“王冕的父亲死了”“王冕死了”等句式在一起进行比较时,“王冕死了父亲”的特殊性便显现出来。

这一问题自然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学者们分别从描述语法和生成语法进行了探究。

其中,从生成语法角度探析此句生成原因的主要有三类:从非宾语动词生成句子角度、话题说和利用轻动词原理。

一、理论基础1965年,Gruber在其博士论文《句法与语义中的词汇结构》中,首次提出了“题元角色(Theta Role)”等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

20世纪80年代初,Chomsky提出的“管辖与约束理论”对题元理论的引进促使了该理论在语言分析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在生成语法中,关于题元角色分派的理论就是题元理论,主目语承担的角色称为题元角色。

_王冕死了父亲_句的历史考察

_王冕死了父亲_句的历史考察

亲”( 徐杰,1999、2001; 韩景泉,2000; 温宾利、陈宗利,2001) ,认为“王冕”由宾语的领属格移到
主语的位置。
( 二) 利用轻动词原理。基础形式为“[VP 王冕 experience [VP 父亲死了]]”( 朱行帆,
2005; 李杰,2007) 。在“王冕”和“父亲死了”之间存在一个轻动词“经历”,“王冕”被轻动词指
的阐释,中肯地指出用生成语法解释该句形成原因的缺陷: “生成语法对‘王冕死了父亲’这类 句子的解释和修正性解释还都没有达到理论内部的自洽”; “缺乏客观的标准来确定一个表层
结构的基础形式,无法找到直接的证据而导致各种臆猜的出现。”由于共时层面的解释还需要 进一步的验证,两位先生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该句子的形成理据。
“殪”指杀死,“殣”是饿死,“殉”指杀活人陪葬或献身。
2) 本义为坠毁倒仆,引申表死亡义。例如:
崩 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 《书·大诰》)
毙 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 《左传·僖公四年》)
殒 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
“崩”由“山塌陷”引申指帝王死,“毙”由顿伏、向前摔倒引申为死亡; “殒”跟“陨”同源,由
( 1956) 认为“死了父亲”是描写有关“王冕”的情况,“王冕”不是“死”的施动者,所以该句子结
构为“大主—谓—小主”。傅子东( 1956) 认为“王冕死了父亲”和“王冕父亲死了”外形虽异,但
它们的内容或意义绝对相同。二者基本认同“父亲”是“死”的施事,是句子的主语。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对这句话研究的角度、方法、理论呈多种多样,代表性的意见有:
要关注死亡义动词的带宾现象和死亡义动词后加名词的情况。从语义关系看,死亡义动词以

_王冕三岁死了父亲_的认知构式剖析

_王冕三岁死了父亲_的认知构式剖析

语言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3卷第3期J OURNAL OF CHONGQI NG UN I VERS I TY(Soci al Science Ed iti on)Vo l113N o132007收稿日期:2006-04-10作者简介:刘国辉(1963-),男,四川人,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英汉对比研究。

/王冕三岁死了父亲0的认知构式剖析刘国辉(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44)摘要:文章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剖析/王冕三岁死了父亲0的认知基础,发现行为动词/死0的认知语义不能道出其构式实质。

该构式的生命力在于/死0前后的微观论元组合,如果将其放在宏观构式中进行考察,其认知语义内涵会更加明确。

这种构式可概括为/NTVN0,其魅力在于它所产生的构式后果超出了人们的常规认知期待,导致人们情感的自然移情流露。

关键词:死;构式语法;宏观构式;微观构式;语义压制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07)03-0125-06一、引言/死0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描述的:/死,澌也,人所离也。

从夕,从七。

0/夕0表示残骨,/七0表示趴在地上的人。

/死0作为一个会意字,残骨和趴在地上的人合成/死0(周淑敏,2006:274)。

在《古代汉语词典》(2004:1479)中死有8个义项:①死亡,如《孟子#梁惠王上》:/见其生,不忍见其死0;②丧失、失去,如《荀子#大略》:/流言止焉,恶言死焉0;③亏损,如《孙子#虚实》:/日有短长,月有死生0;④拼死、敢死,如《史记#吴太伯世家》:/越使死士挑战0;⑤不灵活、不通行,如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0;⑥形容到了极点,如杨文奎《儿女团圆》三折:/这添添小哥哥,今年十三岁,天生的甚是聪明,父亲欢喜死他。

0;⑦通/尸0(尸体),《左传#昭公十九年》:/劳罢死转。

_计量得失_和_计较得失_再论_王冕死了父亲_的句式意义和生成方式

_计量得失_和_计较得失_再论_王冕死了父亲_的句式意义和生成方式

生成语法 认为 , 病笑类 动词惟一的论元在深层结构处于主语位置, 论元结构是 [ NP + V ], 表层不能带宾语说成 V + NP, 如 ( 1) 右首两句不成立。而 死来类 动词惟一的论元在深层结 构处于宾语位置 , 论元结构是 [ V + NP] , 表层也能带宾语说成 V + NP, 如 ( 2) 右首两句成立。 沈家煊 ( 2006) 曾指出, 王冕病了父亲 不成立 , 但是 王冕家病了一个人 成立。还有人 发现 王冕病了一个工人 也成立 ( 王冕 理解为工头 )。刘探宙 ( 2008) 一文更是发现了大量 病笑类 动词带宾语的句子, 因为重要, 抄列如下: ( 3) ( 非典的时候 ) 小李也病了一个妹妹 。 郭德纲一开口 , 我们仨就笑了俩。 在场的人哭了一大片。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 年第 5 期
计量得失 和 计较得失
*
再论 王冕死了父亲 的句式意义和生成方式 沈 家 煊
提要 ! 本文进一步说明 王冕死了父亲 这种句式的意义是表示得失 , 是说话人认为事情 有关得失并计较这种得失 。 计量得失 是客观的, 计较得失 是主观的 。说话人越是计较事 情的得失, 越是移情于得失者, 就越倾向于采用这种句式。 关于这种句式的生成方式 , 本文指 出两种新的移位说 焦点后移说 和 定指前移说 存在的问题 , 坚持沈家煊 ( 2006)提 出的 类推糅合说 。 人有什么感受, 就有什么表达 , 表达是无需教的, 人的语言能力应该包括 语言表达的能力 。 关键词 ! 句式; 句式意义; 生成方式; 移位 ; 糅合 ; 主观性 一! 病笑类 动词带宾语现象
* 本文为 语言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 ∀语 言教学与研究 #创刊 30 周年庆典 ( 2009 年 7 月 9- 10 日 , 北京 ) 会议论文。

_领属_与_存现_从概念的关联到构式的关联_也从_王冕死了父亲_的生成方式说起

_领属_与_存现_从概念的关联到构式的关联_也从_王冕死了父亲_的生成方式说起

“领属”与“存现”:从概念的关联到构式的关联3———也从“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说起任 鹰日本神户市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科提要 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领属”与“存现”两个语义范畴的相似关系及领属句与典型的存现句的构式关联再作探讨,并提出,“领属”与“存现”是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并且可纳入同一认知框架的语义范畴,以同一句法格式表示“领属”义和“存现”义,特别是以同一语言结构式表示原型存现义和原型领属义等极具共性特征的语言事实,并非语言中的偶合现象,而是有着充分的认知理据的必然现象。

领属句同典型的存现句在句法和语义上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即便把领属句看做一类独立的句式,也不能否认它同典型的存现句的承继关系。

另外,把“王冕死了父亲”看做有悖动词的论元投射规则的句法序列,是仅基于“死”在词汇层面的语义结构对其句法功能做出的判定,并未考虑动词词义及功能会在构式中发生变化。

如将动词和构式的“语义互动”关系、将“结构赋义”“结构赋值”等因素考虑在内,就可能会对“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做出更为简便的解释。

关键词 领属 存现 构式 认知框架 隐喻 语言范畴扩展对“王冕死了父亲”一类语句(郭继懋(1990)称之为“领主属宾句”,简称为“领主句”;本文将其简称为“领属句”①)的生成方式,研究者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如生成语法的8033①本文曾在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16届年会上宣读,并得到多位与会者指正,受到很多启发;投稿后,承蒙《世界汉语教学》匿名审稿专家提出非常具体的修改意见,获益良多。

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忱!严格地说,本文所说的领属句同郭继懋(1990)所说的“领主属宾句”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郭继懋(1990)在界定“领主属宾句”时指出,“领主属宾句指‘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这种句子。

这种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之间有比较稳定的‘领有—隶属’关系,主语是‘领有’的一方;同时,句中的述语动词(包括形容词,下同)和主语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

对领主属宾句的构式语义分析_以_王冕死了父亲_为例

对领主属宾句的构式语义分析_以_王冕死了父亲_为例

[作者简介]徐丽,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对领主属宾句的构式语义分析)))以/王冕死了父亲0为例o徐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摘 要] 本文采用G o l dberg 提出的构式语法解释领主属宾句这一类型的格式。

重点分析/王冕死了父亲0这类构式的意义,这个构式的意义与动词意义的关系(即构式意义和动词意义的互动)。

我们把这类构式称为/经历0构式,/经历0构式意义为:X 经历失去(获得)Y 。

[关键词] 领主属宾句; 构式语法; /经历0构式中图分类号:H 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09)10-0099-02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语言学家开始关注/王冕死了父亲0这一类句式,并对此展开一系列研究和讨论。

由于/死0是一个典型的不及物动词,只能带一个名词性论元,句子却在一前一后出现/王冕0和/父亲0两个论元,而且这样的句子并不是少数,引起大家的思考。

这类句子的典型有:(1)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

(2)那个工厂塌了一堵墙。

(3)阳台上开了一朵鲜花。

(4)他公司来了两笔大生意。

一、前人所做的探索郭继懋把这类句子称为/领主属宾句0,他分别分析了句子中的主语、宾语和述语动词及其使用/了,着,过0的特点[1]。

他认为这种句子主语和宾语之间有稳定的/领有隶属0关系,而主语跟谓语动词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宾语是动词的施事。

郭继懋所做的对此类句子特点的描写,使我们加深了对此类句式的认识,为剖析问题的实质奠定了基础。

之后,有一些学者致力于用生成语法分析领主属宾句的生成机制,徐杰和韩景泉等引进Per l m utter 的非宾格动词假设[2]。

此假设把不及物动词分为非作格动词和非宾格动词。

非宾格动词主要是表示无意愿控制及非自主的意义,包括一些形容词(大、红等);带客体论元的动词(挂、升等);表变化的动词(溶化、蒸发等);表存在、出现及消失的动词等。

/非作格动词0只可以带一个深层逻辑主语,属于深层无宾语结构,/非宾格动词0只带一个深层逻辑宾语,属于深层无主语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 以构成不 同的层次 ,因此有 句子的双向因果链 。通过 以 “ 王冕死 了父亲”为例 ,可以看 到双向因果链分析对于 句子解读 的
重要作用。所以 句法分析 引入 自然辩证 法中的双向 因果链概念显得具有现 实可操作性 。 关键词:上向因果链;下向 因果链 ;双 向因果链;层次; 句子
中 图分 类号 :H3 0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7- 2 9 (0 9 1o 8 - 2 63 2 1 2 0 )1- 15 0

问题 的提 出


I I巫工 主
“ 王冕死 了父亲” 这一句子有众多学者对此进行 了研究
( 吕冀平 15 ,王力 15 ,萧父 15 ,徐重人 15 ,徐杰 95 96 96 96 19 、20 、2 0 ,张伯江 2 0 ,司联合 2 0 ,潘海华和 99 0 1 05 02 04 韩景泉 20 ,沈家煊 2 0 a 0 6 ,刘 晓林 2 0 ,石毓智 05 0 6 、2 0 b 07 20 ,刘国辉 2 0 ,帅志嵩 2 0 ,杨大然 2 0 )I ̄他们 07 07 08 08 l l
( )下 向 因果链 一
根据 自然辩证法 理论 ,自然界 的物质 系统具有层 次结
构, 而层次结构之 间存在双 向因果链 。 中上 向因果链是指 其 低层次物质 系统作为原因 , 可以在 高层 次系统 中引起一定的 结果 , 可以决定高层次物质系统 的特有规律 ; 而下向 因果链 是指高层次物质系统对低 层次物质系统的限制和影响。 向 双 因果链一方面造成了层次之 间的差别 , 另一方面也沟通了层
次 之 间 的联 系 。 J
Nll P 王冕和 N P 父亲都是名词短语 ,应该在层次上有 22
密切联系 , 这一联系 的通道就是下 向因果链 。 这一下向因果
链 的具体表述为 “ 王冕 ( 的)父亲” ,即他们之间存在着领 属关系 。 这种关系不是父亲生的王冕这一生物关系 , 是语 而 义上 的所属关系 。 那么句子的正确解读就是 : 王冕的父 亲死
为在 英语 中对于这 一下向 因果链 的描 述用英语所属格直接 表达 ,或者用 Wag Mi ’ fte,或者用 F te o n n a S ahr n a r fWa g h

双 向因果链 分析
Mi 。所 以句子的解读就不会产 生对于 “ a n 死”的误解 。
我 们 再 看 下 一 组句 子 :
如果把句子看做一个系统句子成分就可以构成不同的层次因此有句子的双向因果链通过以王冕死了父亲为例可以看到双向因果链分析对于句子解读的重要作用所以句法分析引入自然辩证法中的双向因果链概念显得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关键词上向因果链下向因果链双向因果链层次句子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问题的提出
第3 0卷 第 1 期 1
15 8
作者简介 :龚维 国 (9 6 ,男 ,湖南怀化人 ,湖南 17 一) 农业大学外 国语学院讲 师, 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语 言 学及应用语言学。陈丽 (9 5 ,女 ,湖南益阳人,湖 17 一) 南农业大学外 国语学院讲 师, 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 翻译理论与实践。
So Vo
或者从生成语法 的左 向合 并 ,或者是利用糅合观点来分析 ,
都 成 一 定 角 度分 析 了这 一句 式 的 生成 机 制 。
整个句子 SYo N P 王冕为 S 而 SVl o 中 o 1 整体作为 V 0 表明主语 的状态 。 在谓语部分 中 N P 父亲作主语,V 22 P死 了 作为谓语部分 的谓语 V, 。所以 sV 是整个句子系统的低层 次结构 ,sV 是高层次结构。 o0
抛开语言系统的多层次结构 ( 如语音、形和语义) ,从 Co k h msy所倡 导的树形 图分析 中我们可 以看到句法 的层次 结构。既然如此 , 我们就可以借 用 自然辩证法的层次结构理
论来分析 “ 王冕死了父亲”这一独特的现象。
了。这种领属关系在字 面上有表述 ,所以是隐性 的。 具有隐性领属关系的结构在英语 中表达确实显性 的。 因
20 09年 1 月 1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u n l f n nUn v r i f ce c n g n e i g o r a o Hu a i e s yo in ea d En i e rn t S
、 1 0No 1 ,. o 3 .l
N O 2 o9 V.0
从句法上分析 ,我们 可以得到这样的树形图
1. a 他打折了狗的腿 。 1. b他打折 了 自己的腿 。 在句子 1 a中 “ 他”与 “ 狗”以及 “ 他”与 “ 腿”之 间都
收稿 日期 :20 -0 —0 09 7 1
无明显的领属关系 ,只有 “ 狗”和 “ 腿”之 间有领属关系, 而 “ 狗的腿”是有 mo ie+ on构成。所以低层次和高级层 df rn u i 次之间的因果链就用显性表示通过二元动词 “ 打折”来链接。 句子 1 b中的 “ ”等于 “ 他 自己” ,整个句子简单到 “ 他 的腿折 了” ,或者 “ 他折 了腿” 。即可 以利用左向合并。这里 的层次 因果链接也是隐性 的。
2.、 借 了他 一 万 块钱 。 a,王 J 2 . 分 了他 一 个 面 包 。0 b我
X 一



? S4 ? V4
我 们 认 为 :即使 V P与 Nll 强 成立 句 子 sV ,SV P勉 33 44 的合 法 性 仍然 是受 到 质 疑 的 。 因为 按 照 SV3 3 的内 在逻 辑 ,
这 组 里 面 “ ”无疑 是句 子 逻 辑 主语 ,主 语 是高 层 次 的 他 句 子 成分 ;它 的 确立 就 明确 了 “ 打折 ” 这 一 动作 的发 出 者 ,

工 I 父亲 1
N, P,
“ 打折”的层次结构也就位于句子的最高层级。 这也就基本 上消除了句子歧义。 但是我们看这样 的例子 :
句 子 的双 向因果 链
解读 “ 王冕死 了父亲”
龚维 国



( 南农 业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湖 南 长 沙 4 O 2 ) 湖 11 8 要 :双 向 因 果链 包含 上 向 因 果链 和 下 向 因果 链 ,指 系统 层 次 间 的相 互 作 用 。如 果 把 句子看 做 一 个 系统 ,句子 成 分 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