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浅谈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

浅谈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依据植物生长规律和生态环境需要,对林木苗木进行培育、生产和推广的技术方法。
林业种苗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提高林业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而要想做好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工作,关键在于树种的选择,育苗技术,苗木培育过程中的管理以及苗木定植后的养护等环节。
下面将就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做一些浅谈。
一、树种选择树种选择是林业种苗生产的第一步,合理的树种选择对于后期的苗木生长和生产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树种选择要结合自然条件,土壤条件,生长环境和市场需求来进行,比如在育林地区可以选择乔木种子,而在退耕复林地区则可以选择矮果种子,灌木种子。
还要考虑市场需求,以确保苗木的销售,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二、育苗技术育苗技术是种苗生产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苗木的质量和数量。
一般来说,育苗技术包括种子的筛选、消毒、催芽和育苗介质的选择等。
首先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剔除病虫害种子,并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微生物。
然后利用催芽技术,促进种子的萌发,提高发芽率。
最后是育苗介质的选择,一般来说,育苗介质要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保水性和排水性,以保证苗木的生长需求。
三、苗木培育过程的管理苗木培育过程的管理是保障苗木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
在苗木培育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灌溉和施肥,在苗木生长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水肥管理,保持苗木的水分和养分平衡。
其次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在苗木生长过程中,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避免因病虫害而影响苗木的生长。
还要定期修剪,定期除草,以保持苗木的形态和促进苗木的生长。
四、苗木定植后的养护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是非常复杂而严谨的工作,需要结合生态环境和植被特点,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种苗的质量和数量。
只有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林木种苗工专业技术总结:高效生产与质量控制

林木种苗工专业技术总结:高效生产与质量控制高效生产与质量控制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
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绿化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
而要想植树造林生效,就必须优化林木种苗的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以确保生产的高效和品质。
本文将重点介绍林木种苗工专业技术总结方面的知识,并介绍高效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专业技术。
一、林木种苗工专业技术总结1.林木品种的选择:不同品种的林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为了生产出生命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快且品质好的优质林木种苗,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生态要求选择不同的林木品种。
2.种苗生长状况的监测:为了确保种苗生长状况的良好,林木种苗生产中需要进行持续而周密地监测管理。
通过对种苗的监测管理,可以及时发现种苗生长受到的异常情况和外界干扰,提前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从而保证种苗生长的顺利。
3.繁殖技术的掌握:种苗的繁殖技术是种苗生产的关键所在。
掌握了种苗的繁殖技术,才能够产出具有良好品质和高产量的种苗。
4.营养测定技术的应用:为了保证良好的品质,需要进行对种子和苗木的营养测定,以及对营养进行合理的施肥和管理。
二、高效生产技术1.设备的标准化:标准化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不但能够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
2.自动化生产:利用高科技生产控制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的种苗生产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度。
例如,在缩短育苗时间和提高育苗数量方面,采用自动化生产技术可以比传统手工培育方式节约20%的养育成本。
3.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优化生产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把种苗的生产流程合理调配,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并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量。
4.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一种专注于优化营运流程的整体性方法,它旨在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浅谈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

浅谈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生产出优质的林木种苗,为林业生产提供均质化、高产、高质量的种苗资源。
种苗生产技术涉及到苗木的选育、繁殖、育苗、移栽等多个环节,影响着林木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效益。
本文将从选育、繁殖和育苗技术三个方面,对林业种苗的生产技术进行浅谈。
首先是选育技术。
选育是指通过选取良种,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和生产性能的品种。
在林木选育中,主要通过亲本选择、杂交和选择等步骤获得优质的林木品种。
亲本选择是指通过对种植基地中的潜在亲本进行生长观察、测量和检测,选取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苗株作为亲本。
杂交是将具有不同性状和优点的亲本进行交配,获得具有更好遗传特性的杂交种。
选择是指通过子代表现的观察和测量,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和生产性能的个体,作为优良品系的亲本。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抗逆性强、生长快速、品质优良的林木品种。
其次是繁殖技术。
繁殖是指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等方式,扩大优良品种的种苗数量。
有性繁殖是指通过花粉与卵细胞的结合,产生具有遗传稳定性的后代。
常用的有性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育苗、芽繁殖和花粉繁殖等。
无性繁殖是指通过植物的非性生殖器官,如茎的节点、根系和块茎等,产生与母体相同的后代。
无性繁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分株和离体培养等。
通过合理选用繁殖方式,可以提高林木繁殖效率和品种稳定性,减少遗传变异,确保种苗质量的一致性。
最后是育苗技术。
育苗是指将所选育和繁殖的种子或种苗,在人工条件下进行培养和管理,使之生长良好,达到移栽条件。
常用的育苗方法有育苗床和育苗盆栽两种。
育苗床是将种子或种苗直接种植在育苗床的培养基中,通过遮阳、保湿、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控制育苗环境,促进苗木生长和发育。
育苗盆栽是将种子或种苗先种植在育苗盆中,通过控制盆土的水分、温度和通气性,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苗木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
还需要进行苗木质量检验,包括苗高、地径、冠幅、根部形态和健康状态等指标的测量和评价。
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分析

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分析林业种苗是保障林木良好生长发育、提高林木经济价值的重要因素。
林业种苗管理包括育苗、移栽、定植等多个环节,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生产技术能够提高种苗质量,降低死亡率,提高生产效益。
一、育苗管理措施育苗是指从种子或组培中培育出新苗的过程,是种苗生产的第一步。
育苗的管理措施主要涉及育苗材料的选择、育苗介质的配置、温度湿度的控制、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
1. 材料选择苗木的品种、树龄和育苗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苗木生长和发育的性状和品质。
在育苗中应选择优质的种子或组培,经正规检测合格的品种品系作为育苗材料,即使是自己采集的优良种子也要先经过筛选、分级处理以减少不优质的苗木产生。
2. 介质配制育苗介质是育苗的基础,通过调整介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来适应苗木根系的吸收需求。
适当配制种苗育苗介质,能够降低水肥浸剂浓度、缩短生长周期并提高定植成活率。
3. 温度湿度控制温湿度是育苗中的关键环节,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满足苗木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在育苗中需要适时调整环境的温湿度,使苗木在舒适的环境中良好生长。
4.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育苗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苗木的生长和发育,容易产生成本高、生产周期长、效益低等问题。
需要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对苗木进行有效的保护,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定期喷洒杀菌剂,提高苗木抗病能力等。
移栽是将苗木从育苗基地或苗圃上采出,并移植到定植地点上的过程,是种苗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移栽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选址、统一标准、移栽时机、适宜天气、适当修剪等方面。
移栽的选址需要考虑土壤、环境和地形等因素,选择良好的土地、适宜的土壤并进行充分的改良和处理,以达到移栽苗木的生长需要。
2. 统一标准为保证移栽质量,必须对苗木进行标准化,制定标准化的质量评估体系,制定标准的株距、行距、树高、分枝基数、分枝高度、分枝质量等标准,并对苗木进行划分等级,以达到良好的定植效果。
3. 移栽时机移栽时机是影响苗木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应该根据苗木的树龄、生长特性和气象条件等综合因素来确定。
林木的育苗技术和育苗基地管理

林木的育苗技术和育苗基地管理林木的育苗技术和育苗基地管理是林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育苗技术的提高和育苗基地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林木的育苗质量和生长率。
本文将从育苗技术和育苗基地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⒈林木育苗技术1.1 选材和播种林木育苗的第一步是选材,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和用途的良种种子。
种子应经过质量检测,确保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达标。
播种前应适当处理种子,如浸泡、剥皮等。
1.2 准备育苗基质育苗基质的准备对于种子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基质应具备适当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常用的基质包括腐殖质、蚯蚓粪土和河沙等。
基质中应掺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满足种子幼苗的生长需求。
1.3 控制温度和湿度良好的温湿度是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关键条件。
育苗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一般为20-25摄氏度。
湿度要根据不同种类的种子进行调控,以保证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1.4 合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育苗过程中需要适量施肥,提供必要的养分供给。
针对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可以使用速效肥和缓效肥进行追肥。
同时,需要定期巡视育苗床,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⒉育苗基地管理2.1 土地选择和准备育苗基地的选择应考虑土壤质量、水源情况和交通条件等因素。
优质土壤对育苗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地。
在选择之后,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平整,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2 设施建设和管理育苗基地的设施建设包括育苗棚、育苗室、灌溉设施等。
建设时应考虑光照、通风等因素,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除此之外,对设施的日常管理也至关重要,如定期清洁消毒、及时修缮等。
2.3 人员培训和管理育苗基地的管理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他们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育苗技术和管理方法。
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4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育苗基地管理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及管护

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及管护林木是我们生存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而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及管护则是确保林木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重点介绍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及管护,以期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林木种苗的生长过程和管理方法。
一、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1. 种子选择: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种子进行培育,这有助于提高种苗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
一般情况下,选择外观完整、大小均匀、无病虫害的种子较好。
2. 播种时间:播种时间是种苗培育的关键,一般来说,春季是最佳的播种时间。
在播种之前,要根据不同的树种选择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3. 培育基质:种苗的培育基质对其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可选择营养土或者珍珠岩等作为培育基质。
培育基质要保持适当的湿度和通风条件,以保证种苗的正常生长。
4. 光照控制:光照对种苗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强或者过弱的光照都会影响种苗的生长情况。
在培育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光照的强度和时间。
5. 病虫害防治:在种苗的培育过程中,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旦发现病虫害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种苗的健康生长。
二、林木种苗的管护1. 浇水管理:适量的浇水有利于种苗的生长,但是要避免过多或者过少的浇水。
一般来说,早晚各浇水一次,让土壤保持适当的湿润度。
2. 施肥管理:在种苗的生长过程中,及时适量地施肥对促进种苗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有机肥或者化肥进行施肥,但施肥的时间和用量要经过合理的调整。
3. 清理杂草:及时清理种苗周围的杂草,以免影响种苗的正常生长。
特别是在种苗生长的初期,要保持种苗周围的环境清洁。
4. 疏枝疏叶:适时对种苗进行疏枝疏叶,以促进种苗的生长。
疏枝疏叶有利于光照和通风,有助于提高种苗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
5. 树木绑扎:在种苗生长过程中,要适时对树木进行绑扎,以保护树木的幼嫩枝条,防止自然灾害的侵害。
林业种苗管理生产技术及实施要点解析

林业种苗管理生产技术及实施要点解析
种苗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确保种苗质量和数量,是增强林业生产能力的基本条件。
林业种苗管理生产技术及实施要点如下:
一、种苗选制
1. 选制品种: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考虑未来的市场需求。
2. 选制母树:选择优良的母树作为种子基础,母树应有较高的生长力、生殖力和抗病能力;种子的采集应在树的最佳成熟期。
3. 选制育苗介质:使用肥沃、透气性好、保水能力强的介质。
二、移植管理
1. 移植时间:在气温适宜、湿度适当的时候,尽量避免在夏季高温和冬季严寒时移植。
2. 移植前处理:将种苗在移栽前适当修剪,将根和叶片等剪去一部分,有助于种苗重新生长。
3. 移植方法:将种苗在移植前浸泡于水中,使其根系充分吸水;在移植时要保留根系,避免损伤根系结构。
三、育苗管理
1. 温度管理:育苗时应严格控制室内温度,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使种苗健康成长。
2. 光照管理:对于需要光照的种子,应尽可能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使种苗生长更加繁茂。
3. 喂养管理:育苗时需适当施用肥料,补充种苗所需营养,提高种苗的质量。
四、防治管理
1. 防治病虫害: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采用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 防治枯萎病:及时修剪枯死的叶片和枝梢,避免病菌传染;可针对不同的病原菌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
常见林业种苗培育技术

常见林业种苗培育技术
林业种苗培育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方法,培育出适于林木生长的种子或苗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林业种苗培育技术。
1. 林木种子采集与储藏技术:种子采集是培育林木苗木的第一步,要选择成熟、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采集。
一般采集的种子要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保持其种胚的活力。
2. 种子处理技术:种子处理是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率,常见的种子处理技术包括催芽处理、杀菌处理和保湿处理等。
催芽处理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触发种子休眠,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杀菌处理可以消除种子表面的病菌,防止病害发生;保湿处理可以使种子保持一定的水分含量,增加种子的活力。
3. 林木的播种技术:常见的播种方法有直播和育苗盘播两种。
直播是将种子直接撒播在育苗床或田地上,适用于较大的种子;育苗盘播是将种子均匀分布在育苗盘的孔内,适用于较小的种子。
播种时要注意合适的密度和深度,以及适宜的土壤湿度和温度。
4. 苗木的定植技术:苗木的定植是将育苗好的苗木移植到林地上进行生长的过程。
定植时要选择适宜的季节和天气条件,为苗木提供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同时要注意苗木的保护,防止暴露于强烈的阳光、风雨等恶劣环境中,避免苗木的损伤和死亡。
5. 苗木的养护技术:苗木的养护是指在定植后,对苗木进行适当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其正常生长。
养护措施包括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要根据不同的树种和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进行养护管理,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技能训练指导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技能训练1 遗传资源调查实训目标掌握林木遗传资源调查的意义、方法。
实训场所校外实训基地及校内实验室。
实训形式以班为单位分组完成,每组3-5名学生为宜。
在教师指导下选定项目、材料、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
实训备品与材料记录用品、简单测量用具、测树工具、标本夹及其他采集用具、照相机、天平、有关工具书。
选择本地区主要栽培的森林植物1-2种,如松、柏、杨、柳、月季、牡丹、竹。
实训内容与方法(1)林木遗传资源调查及分类研究。
(2)地区林木遗传资源状况分析评价。
(3)本地林木遗传资源发展趋势预测。
实训报告要求(1)每组完成一份本地区有关种质资源名录及检索表。
(2)每人写一份本地有关种质的专题报告。
技能训练2 优树选择技术实训目标通过优树选择的实际操作,熟悉木本植物选种常用方法----优树选择的基本程序。
实训场所校外实训基地及校内实验室。
实训形式以班为单位分组完成,每组5-8名学生为宜。
在教师指导下选定场地、树种、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
实训备品与材料林分,如松、杉、杨、楸、泡桐等。
放大镜、游标卡尺或量径尺、钢卷尺、挂牌、记录本、铅笔、毛笔、种子袋、罗盘仪、生长锥、测高器、轮尺、油漆、记载簿、调查员手册、计算器、照相机。
实训内容与方法1.踏查(1)选林分根据某林场或某地区的林相图、地形图(或平面图),全面进行踏查,了解林分生长状况,选符合下列条件的林分:○1实生林(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不选多代萌生林、大径材择伐林;○2同一龄级、同一立地条件林分;○30.7-0.8郁闭度的林分,不选插花混交林;○4中龄林或近熟林,不选成、过熟林。
(2)预选优树○1根据优树的标准(随植物种、地区而异),在适合选树工作的林分中,目测预选。
在中选的植物上作好临时标记,以便于识别和实测初选木;○2优树预选木必须是林中木,尽量不要选择林缘木、孤立木。
有时在疏林中亦可能出现干型端直、整枝良好、树冠窄的优良个体,也应考虑作为选择的对象;○3优树所处立地条件必须与其他林木相同,或者略低于其他林木。
2.初选根据踏查结果,实地选树评比。
几符合优树标准的个体林木给予登记、编号,并在优树树干1.3-1.5m处涂上油漆标记,便于采集种子和种条,具体方法如下。
(1)设置标准地以优树预选木为中心,用罗盘仪测量,沿水平带状设置长方形标准地,大小30m×10m(即长×宽)或者以预选林木为中心作一个10-15m为半径的圆形标准地;或利用株数控制标准地大小,即在预选林周围选测200-250株林木作为标准地范围。
(2)林木生长调查○1在标准地内将所有林木进行临时编号,测量胸径;○2按径阶测量树高,绘制树高曲线图,求出林分平均树高;○3测量预选木、优势木(3-5株),预选木周围20-30株林木的树高、枝下高、冠幅直径(表1-7)。
(3)林木形质调查预测木、优势木和20-30株林木按树干性质(通直度、圆满度、自然整枝)、树皮性质、树冠性质(冠幅、侧枝粗细)、目前生长势和健康状况(即抗性)等项形质指标进行目测评分,暂以5分制记分评比;即5分最好,3分中等,1分最差(表1-8)。
(4)计算与登记○1按各种选择方法的要求和公式计算各项调查测量数据(表1-9)至表(1-11);○2根据计算结果,按优树标准评定入选与否?凡选中的林木,将其各项计算数据填入优树登记表(表1-12和表1-13)。
3.复选(1)审核初选调查材料和计算数据。
(2)将所选的优树再按优树标准相互评比,优中选优,凡不符合条件的优树,要坚决淘汰。
实训报告要求按各种选优方法的要求认真进行选优工作;分组填写优树选择的各种表格并完成计算。
每人完成一份实训报告;讨论评定各种选优方法的优缺点,交流实验体会,提出改进意见。
原始记录表表1-10 指数法计算表表1-13 优树统一登记表优势树所在位置示意图:说明评定和利用情况调查员:技能训练3 遗传资源调查实训目标掌握影响林木引种驯化成败的因素,学会分析寻找限制性因子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实训场所教室或育种实验室。
实训形式引种成功植物、引种失败植物和拟引植物种(品种、类型);相关地区的气象、土壤资料,栽培技调查资料等。
实训备品与材料计算器、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及表格纸等。
实训内容与方法(1)悼念引种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等资料,收集引种地的土壤、气象、栽培技术等全部环境资料,筛选限制因子。
(2)调查同类植物引种状况,比较分析该植物引种前景,制定相应的引种方案。
实训报告要求每人完成引种小论文或调查报告1篇。
技能训练4 植物有性杂交技术实训目标通过实验初步掌握植物有性杂交基本方法,为开展杂交育种打下操作基础。
实训场所实验室、树木园。
实训形式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训。
实训备品与材料各种杨树或柳树的雌雄花枝和已达到开花年龄的杉、松、月季、牡丹等植株。
修枝剪、硫酸纸袋、纱布、细绳、棉花、标签、铁牌、回形针、毛笔、授粉器、记载薄、梯子、铅笔等。
实训内容与方法1.室内杂交技术(又称节枝杂交)种子小面成熟期短的某植物种(如杨树、柳树和榆树)可从树上剪下枝条培养,在室内进行杂交。
这样,可避免到高大树梢上进行杂交工作的困难,克服花期和产地不一的困难,操作、管理和观察也较方便。
现将方法分述如下:(1)枝条的采取和修剪从已选好的母树树冠的中上部,选1-2年生无病虫害的、基部直径为1.5-2.0cm长70cm以上的雌花或雄花枝条。
采回来的枝条,或从远地寄来的枝条,入室前先进行修剪。
雄花枝除将生长不良的花枝、生长过密的小枝、无花芽的徒长枝和带有病虫害的枝条剪掉外,尽量保留全部花芽,以便收集到大量花粉。
雌花每枝留1-2个叶芽及3-5个花芽,其他全部去掉。
(2)水培及管理○1将已修理好的枝条,在水中将基部剪成斜面插于盛有清水的大号玻璃广口瓶中或瓦罐中,放在温室下,每隔2-3天换1次水,气温较高时应勤换水,并同时洗去枝条基部的分泌物,隔一定时间基部修剪1次。
○2温室的气温应保护在15-18℃,相对湿度以70%为宜,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在每个雌花枝上挂一标签,注明植物名称、采枝时间和花序数目,并按需要项目进行观察记录。
(3)调节花期为了在雌花开放前准备好必需的花粉,须注意花期的调节。
如果雌雄亲本花期相同,则应将雄花枝提前2-4天放入温室,如果雌雄亲木本花期不同,则必须周密考虑,或者更早些培育雄花枝,或者对雌花枝加以低温控制以保证雄花早开,否则会使实验失败。
(4)隔离为了达到杂交的预期目的,必须防止自然授粉,应将所有的雌雄花枝在没有开花之前先行隔离。
可把同一组合的雌雄花枝放在同一室内,或同一父本的雌花枝放在同一室内,而不同组合或不同的父本,则要分别放在不同的室内,必要时也可以在雌花枝上套袋。
(5)去雄、授粉榆树是两性花,开花前要去雄,杨树、柳树是单性花,可不去雄。
○1当雌花柱头明亮且有透明汁液时,即可进行授粉。
用毛笔蘸取花粉轻轻撒在柱头上。
如果是以套袋法隔离的,则授粉时要打开袋口,进行授粉后,再把袋口用回形针别住。
○2由于同一花序内的各个小花盛开的时间不同,往往是基部的先开,先端的后开,前后可差2-3天,所以授粉工作应该在两三天内连续进行几次。
授粉的最好时间是其盛花期每天的8:00-11:00,因为此时柱头上的汁液较多。
○3授粉后,在标签的反面注明父本名称和授粉期。
(6)管理、观察和记载在果实发育期里,温室内的温度因受季节的影响将会显著提高,微生物的繁殖加快,害虫卵开始孵化。
应注意防治病虫,宜经常换水和通风。
温度控制在18-22℃,湿度保持在65%以上。
(7)收获种子为了避免种子飞散,当果实即将成熟时要套上纸袋,待成熟时连同袋子一起取下,脱离按组合分别保存,并附上标签,注明杂交组合、授粉期、采种期、以备播种。
(8)播种种子可以直接播种至苗圃,或先室内盆播,然后移植。
○1准备播种盆盆播时,将播种盆的排水孔用碎瓦片盖上,加营养土(3/5的塘泥土,1/5的草灰、1/5腐殖质,最好加少量的细石,用板压紧,再用细孔筛筛上厚1cm的细土,将盆高的4/5浸入水中,使水从盆底慢慢透入,这样会破坏土壤结构。
○2播种在浸透的盆土上播种,其距离1cm×1cm,不必覆土,但要盖上玻璃,以保持湿度并移到阴凉处,约1-2天后即可发芽。
○3管理种子发芽3-4天后除去玻璃盖并置于阳光处,每日下午用喷雾器喷水1次,1周左右进行1次浸盆,并随时注意覆土(帮助幼草扎根入土)。
另外,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9)幼苗移栽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外面大气温度已经增高,应将苗箱移到室外荫棚下锻炼,到其长出3-4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在事先准备好的苗床上。
移栽时不可损伤其任何部分,尤其是根系,为此要带土移栽,移栽后及时灌水、遮荫。
2.树上杂交技术(1)去雄和隔离若是两性花,杂交之前须将选作母本的花去雄,即除去花中的雄蕊;若是单性花只须隔离。
去雄要在花粉成熟之前进行,一般用镊子或尖头剪刀直接剔除花中的雄蕊。
去雄时要仔细、彻底、不要损伤雌蕊,更不能刺破花药,否则会引起自花授粉。
此外,去雄时所用的镊子、剪刀等工具要常浸在酒精中消毒,以杀死粘上的花粉。
去雄要及时套袋隔离。
为使雌花有良好的发育条件,隔离袋应选用薄而透明、坚韧的材料。
一般风媒花常采用半透明的玻璃纸,在南方地区,为防止雨水浸湿破坏,多数还使用蘸根粉糊粘贴,并涂上桐油;虫煤花植物多采用细纱布或细麻布制作隔离袋。
隔离袋的大小视植物种而异。
套袋时袋口最好扎在木质地的老枝上,扎缚处用棉花或废纸裹衬,以免因风吹枝摇而受到机械损伤,并防止外来花粉入侵。
(2)授粉待雌花开放、柱头分泌粘液时,即可以授粉。
授粉期因植物种而异(白蜡、松树为2-8天,松树4-5天,冷杉、云杉2-5天,鹅掌楸为0.5-5天,杨树、柳树为3-5天)。
授粉最好在无风的早晨进行,一般采用喷粉器或用毛笔、棉花球等蘸着花粉涂抹在枝头上。
授粉后要挂上标牌,注明杂交组合、授粉日期。
(3)管理注意隔离,3-7天后当柱头已萎缩(针叶树苞鳞闭合)时,表示失去再授粉能力,这时可除去隔离袋。
但是,某些植物种如蕨类在幼果发育至成熟时,为防止昆虫危害须再次用纱袋套上。
在整个杂交过程要注意细心管理、观察和记载。
特别注意杂种种子的采收、处理、保藏等工作。
杂种种子播种和管理等工作,与切枝杂交技术相同。
实训报告要求(1)按下列各表(表1-17至表1-19)和内容进行记载。
(2)杂种苗木培育记载○1种子发芽的日期,发芽势、发芽率(%);○2移向营养钵的时间及小苗数量;○3从温室移向空旷处时期;○4幼苗移向苗圃时期,成活率和保成率,移植时高度和晚秋时高度。
技能训练5 秋水仙诱导植物多倍体实训目标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并初步掌握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