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长要避开的5大误区

合集下载

高中生家庭教育误区

高中生家庭教育误区

高中生家庭教育误区家庭教育是和孩子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高中又是孩子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在这么一个分叉路口,我们一定要关注到孩子的心理。

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健康成长、茁壮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避开误区,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高中生家庭教育误区,希望有所帮助!误区一:自己的想法强加加孩子时代在进步,思想也在进步。

家长在修学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经验或者遗憾,但是这些不能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时代变了,孩子们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孩子会有自己的想法也希望掌控自己的人生,家长不能是主导者,而应该是“辅助”,监督他们并且在提供必要的帮助。

误区二:过度责备孩子人生在世,孰能无过。

高中生已经是大半个大人了,很多事情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并且有自己的是非观,家长不可过度苛责。

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看,进行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平等的沟通,这时你的话才会有所意义并且不会惹得孩子有负面情绪。

误区三:过快否定孩子不要轻易否定他人,同时也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

孩子是早起的太阳,有很多的可能,不要过快否定孩子。

当孩子犯了几次大错时,家长也要冷静下来,耐心交流。

可能多给一次机会,就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我遇过很多不听话的学生,甚至大声顶撞老师,但经过父母与老师的共同努力,都变好了。

虽然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看到他们都变好了,父母和老师都很开心。

误区四:机构是万能的机构不是万能的,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思想变化。

有些孩子以为有机构上课,什么学习问题都解决了,上课也不听,等发现时,成绩已一落千丈。

课堂永远都是主战场,不要轻视任何一堂课。

报了机构如果不好好学,成绩也是不会有进步的。

误区五:钱是万能的不要以为给了孩子很多钱,他们就应该很感恩。

孩子永远需要爱,要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爱,家永远是温暖的。

从学习,生活,爱好多方面关注孩子,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家长的陪伴、爱,让孩子茁壮成长。

高考家长应避开七个心理误区

高考家长应避开七个心理误区

高考家长应避开七个心理误区误区1营造紧张氛围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精神状态影响很大,有些家长在孩子考前把孩子重点保护起来,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营造出“一级战备”状态。

其实,这样做给孩子造成一种压抑、烦闷的心态,影响复习和考试,不利于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参加高考。

孩子的心态本已焦躁,加之家中紧张的氛围再一催化就更烦躁了。

误区2横加指责孩子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平时某次测验失利,因自己的焦急就激动斥责孩子。

指责不仅难以激发孩子的内动力,而且会引发家长自己的情绪波动和心境低落,很可能构成一般负性循环,成为孩子持续性压力的来源。

误区3不切实际的期望有的家长给孩子定的目标太高,如“非本科一类不读”、“非清华北大不上”等等,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这样容易导致孩子望尘莫及的悲观、失望心理。

误区4经常唠叨加威胁家长在孩子复习迎考期间,总会反复说:“你要用功呀”、“你要考好呀”、“不考好,我们也不管你的以后了”等似叮嘱又带几分警告意味的话。

这样,会使孩子产生逆反或惧怕心理,惟恐辜负父母的期望,思想包袱加重。

误区5过度干预很多家长认为高考的复习时间所剩无几,孩子要一门心思复习、做功课,不能做其他的事,其实这样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研究表明,一个人不可能在一个绝对精力集中的状态下学习,所以家长也不要让考生在绝对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复习,也无需抛弃所有的私心杂念,因为考生正值青春期,应该保有少男少女正常的交往和好感,家长不要在这方面过度干预考生的隐私。

误区6重分数忽视身体健康很多家长时时关注着孩子每次的测验结果,却忽视了高强度复习过程中容易引发的身体疾病。

考试前夕,孩子的身体在大脑的指挥下,神经内分泌系统处于功能上的亢奋状态,加上用脑过度,孩子很容易出现饭吃不香、觉睡不沉的现象。

如调整不好,还会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的症状。

误区7忽视孩子心理健康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倍加呵护,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往往出现还没高考就有一些考生因心理素质差而选择自杀来逃避高考的惨剧。

高考家长课堂:5大误区 家长要避开

高考家长课堂:5大误区 家长要避开

高考家长课堂:5大误区家长要避开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高考家长课堂:5大误区家长要避开》是一篇好的范文。

高考状元相关阅读:离高考的日子不足两个月了,许多家长开始心急上火了,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

于是,考试不再是考学生,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家长。

一些家长在孩子高考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得相当严重。

为此,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给这些家长开出处方。

他告诉记者,如果家长处理方法不当,会影响考生的成绩。

其实,高考并不神秘,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高考的规律就能成功,违反规律就有可能失败。

指点迷津:不要瞎帮忙许多家长认为,高考是大事,整天急得嘴唇都起泡了,夫妻经常为孩子高考的事吵架,不知道如何下手,一会要孩子这么做,一会要孩子那么做,这些家长在瞎帮忙,帮倒忙。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说,高考前期的家长有五大误区:误区一:过分保护。

家长高考前把孩子重点保护起来,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甚至有的父母请假在家照顾孩子,实际上这不利于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参加高考,反而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在考场内正常发挥。

误区二:过分干涉。

有许多家长认为,这段时间太重要了,孩子要一门心思复习、做功课,不能做其他的事,对孩子的自由进行限制,XX不准做这,不准做那,这样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误区三:过分期待。

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不够重点的也报重点,这样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误区四:家长要言传身教,有些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快高考了,不能看电视了,而他们自己却在看电视,不但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且也会影响孩子的复习。

误区五:要重视心理健康,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备加呵护,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四月真经:五要五不要不要叨唠: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时时对孩子说,要抓紧时间复习,其实孩子的心理也非常紧张,越说孩子越紧张,越说孩子越烦躁。

不要许愿:一些家长总想用一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考得好,我给你买个笔记本电脑”,“考上北大,我带你到国外去玩”,这些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的效果。

高三家长不能犯的20项忌讳

高三家长不能犯的20项忌讳

高三家长不能犯的20项忌讳高三是学生们迎接人生中一次重要历程的时刻,也是他们为了未来的人生规划努力奋斗的时期。

作为家长,我们的角色是支持和引导孩子们度过这个阶段。

然而,在这个关键的阶段,有些家长会犯一些忌讳,以致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以下是20项高三家长不能犯的忌讳:1. 过度干涉学习:家长不应过多地干涉孩子的学习,而是应该给予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拔高预期:家长不应过于要求孩子取得超过他们能力范围的成绩,这样会给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增加他们的不安和焦虑。

3. 唠叨责备:家长应该避免频繁地唠叨和责备孩子,这样只会增加他们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4. 为孩子做决定: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做决策。

5. 忽视孩子的情绪:高三是一个压力巨大的阶段,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尽量提供情感支持和倾听他们的烦恼。

6. 不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需要鼓励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和自我认同很重要。

7. 模范行为不当: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包括学习态度、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等方面。

8. 忽视身心健康: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放松活动,以缓解压力。

9. 不给与正确的反馈: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反馈和指导,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便调整学习策略。

10. 评价孩子的价值:家长不应该把孩子的价值仅仅看作是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应该以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未来。

11. 让学习成为一切:虽然高三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家长不应该让学习成为孩子生活的全部,还要兼顾其他重要的事情和乐趣。

12. 不给予时间休息: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让他们调整身心,保持良好的状态。

13. 不给于过分物质奖励:家长不应该过度奖励孩子,以免孩子形成功利心理导致对学习的动机不纯。

高三学生家长八大忌讳

高三学生家长八大忌讳

高三学生家长八大忌讳高三学生家长八大忌讳师生高考的成绩与外部环境影响不无关系。

而对高考生影响的外部因莫过于家庭的环境。

家长在高三年中应该充当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后勤的角色,但是如果指导换人,也可能起过相反的作用。

在发挥自己的作用时,家长们要注意八个方面的问题。

、忌如临大敌。

进入高三后,家长身上表现出有的“考试焦虑症”,不仅会间接感染学生,而且会并使家长自己失去冷静。

所以家长们必须首先保证自己情绪的稳定,注意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去冲淡孩子心中的紧张不安。

二、忌唠叨不休。

不要整天把高考挂著在嘴边,更不要用“要为父母争口气”等言语刺激孩子。

(励志生 http://)过分的叮嘱只会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家长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为,要给他们个比较宽松的复习环境。

三、忌照管过度。

过分的关照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对学生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所托即使都要适度。

四、忌期望过高。

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给孩子过高的预期。

家长要做孩子制定高考目标的指导本人。

五、忌盲目攀比。

不要对孩子说其他学生学习如何勤奋的言语,这样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困惑逆反心理,而要多进行纵向的比较,努力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同时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缺陷,以达到扬长避短、鼓舞士气的效果。

六、忌反差太大。

家庭环境或氛围的改变不宜过大,衣食住行都保持原样吕桑县未尝不可,可以让想想孩子适当地看看电视、听听电子音乐或逛逛街。

七、忌威逼利诱。

不要用些奖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不仅不能起到激励积极作用,反而除非可能导致孩子人际关系失衡。

八、忌家教无度。

不要不惜血本请教研做家教家教、开本人灶,这样不仅挤占了自由民主孩子自由消化复习内容的时间,而且有揠苗助长之嫌。

阅读了本的用户还阅读下列彩章:[致高三学生家长的封信] [高三家长要扮五种角色]。

高中生家庭教育中不易察觉的三大误区

高中生家庭教育中不易察觉的三大误区

高中生家庭教育中不易察觉的三大误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高中生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可能存在一些不易察觉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高中生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三大不易察觉的误区。

误区一:过度期望成绩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学业的压力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过度期望孩子的成绩。

他们认为只有成绩优异才能有好的未来,因此会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要求孩子在各个科目上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这种过度的期望会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厌学等不良情绪,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实,过度期望成绩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可能阻碍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高中阶段,孩子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社会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果家长过于强调成绩,孩子可能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而这些方面的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同样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更重要。

家长需要意识到过度期望成绩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激励,让孩子全面发展。

误区二:缺乏沟通和信任在高中生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存在的误区是缺乏和孩子的沟通和信任。

由于学业和生活的压力,加上青春期的特殊性,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和沟通问题可能会增多。

一些家长可能会采取严厉的家长方式,强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一些家长也可能会过于溺爱孩子,不愿意听到孩子的批评和建议,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我价值感和责任感。

缺乏沟通和信任会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甚至在严重情况下产生家庭矛盾。

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可能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导致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影响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家长需要意识到和孩子的沟通和信任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同时也要倾听孩子的心声,随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高三家长要避开高考5大误区

高三家长要避开高考5大误区

高三家长要避开高考5大误区不要瞎帮忙
许多家长认为,高考是大事,整天急得嘴唇都起泡了,夫妻经常为孩子高考的事吵架,不知道如何下手,一会要孩子这么做,一会要孩子那么做,这些家长在瞎帮忙,帮倒忙。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说,高考前期的家长有五大误区:
误区一:过分保护。

家长高考前把孩子重点保护起来,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甚至有的父母请假在家照顾孩子,实际上这不利于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参加高考,反而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在考场内正常发挥。

误区二:过分干涉。

有许多家长认为,这段时间太重要了,孩子要一门心思复习、做功课,不能做其他的事,对孩子的自由进行限制,不准做这,不准做那,这样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误区三:过分期待。

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不够重点的也报重点,这样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误区四:家长要言传身教,有些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快高考了,不能看电视了,而他们自己却在看电视,不但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且也会影响孩子的复习。

误区五:要重视心理健康,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备加呵护,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高考家长:应避免三大误区 五大禁忌

高考家长:应避免三大误区 五大禁忌

高考家长:应避免三大误区五大禁忌高考家长:应避免三大误区五大禁忌“碰到难啃的知识点,与其强迫自己马上掌握,不如放一放。

”——16年广东文科状元李庆泓孩子升入高三,开始为2017年高考做紧张的备考。

而在这段时间内,家长的陪考也显得异常重要。

很多家长很想搞清楚自己的定位问题,即自己在高三陪考过程中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家长们不妨在思考定位问题,做出正确陪考准备之前,警惕以下家长陪考三大误区:误区1:认为三月份才应开始着急三月才操心,很多信息你已经滞后别人一大截,三月才操心,你已经没法做到那么从容了“现在并不是高考的旺季。

这届学生进入高三也没多少时间,目前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

学生没有非常大的压力,家长也没有。

”一位家长如是说。

很多家长认为,高考从三月才真正进入紧张备考状态,现在自己也不用瞎操心。

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

想想看,高考从某种角度上说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基本知识的梳理与复习是从第一轮复习开始的,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等是是否能够夯实基础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个阶段中,家长应该广泛收集优秀学生的好的学习方法,能够茶余饭后时不时的讲给学生听。

正因为目前学习压力不是很大,学生才有心情去听这些方法类的东西。

这个时候是学生转变自己过去学习方法,尝试新方法学习的最佳时期。

并且,很多当年的高校录取信息已经统计完毕并发布,目前开始着手整理这些高校信息会更加从容快速。

很多内容也可以抠得很细致。

等到明年报考的时候就可以成竹在胸。

而如果等到明年三月才开始准备这些内容,那就会很仓促。

误区2:认为自己只需做好助手工作不仅需要协助,还需要为孩子出谋划策。

很多专家学者都希望家长在重大升学决策时让学生自己做主。

专家学者的出发点是,学生对目前自己的学习水平,报考形势、个人兴趣等判断更加准确,他们能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被一些家长给解读错了。

很多家长认为,既然要把决策权交还给学生,那么自己就做好助手的工作就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家长要避开的5大误区
离高考的日子不多了,许多家长开始心急上火了,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

于是,考试不再是考学生,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家长。

一些家长在孩子高考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得相当严重。

为此,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给这些家长开出处方。

他告诉记者,如果家长处理方法不当,会影响考生的成绩。

其实,高考并不神秘,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高考的规律就能成功,违反规律就有可能失败。

指点迷津:不要瞎帮忙
许多家长认为,高考是大事,整天急得嘴唇都起泡了,夫妻经常为孩子高考的事吵架,不知道如何下手,一会要孩子这么做,一会要孩子那么做,这些家长在瞎帮忙,帮倒忙。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说,高考前期的家长有五大误区:
误区一:过分保护。

家长高考前把孩子重点保护起来,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甚至有的父母请假在家照顾孩子,实际上这不利于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参加高考,反而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在考场内正常发挥。

误区二:过分干涉。

有许多家长认为,这段时间太重要了,孩子要一门心思复习、做功课,不能做其他的事,对孩子的自由进行限制,不准做这,不准做那,这样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误区三:过分期待。

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不够重点的也报重点,这样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误区四:家长要言传身教,有些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快高考了,不能看电视了,而他们自己却在看电视,不但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且也会影响孩子的复习。

误区五:要重视心理健康,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备加呵护,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关链接:
高三家长要注意的四月真经
高三家长要注意的五月宝典
高三家长要注意的健康提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