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盐津县豆沙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陈毅市长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陈毅市长)先场教案 苏教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陈毅市长)先场教案 苏教版 教案

陈毅市长教学目的1.理解作品中的戏剧冲突。

2.把握话剧的特点,理解个性化的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体会陈毅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优秀作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理解戏剧冲突和情节结构。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品反映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是谁?(陈毅)陈毅不仅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为上海市长和外交部长,也做出过重要贡献。

1949年5月27日,“冒险家的乐园”——上海解放了。

虽然我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但所接管的却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

当时的上海,工厂大半倒闭,商店纷纷关门,失业人口剧增,秩序混乱,垃圾成山,又面临着断粮、断煤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我进行海上封锁,敌机不时来偷袭轰炸,暗藏的国民党特务进行破坏捣乱,社会垃圾(流氓阿飞、小偷、妓女)也多得怕人。

帝国主义曾狂妄预言共产党要“烂在上海”。

陈毅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了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

帝国主义的预言破产了。

作者选取这一段时间作为历史背景,抓住了在上海这个特定环境中陈毅的工作、生活及与各种人物的关系,创作出话剧《陈毅市长》,以此作为对上海解放三十周年的纪念。

二.简介《陈毅市长》1.剧情及结构方式:全剧共10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从不同侧面描绘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主要表现“陈毅同志对经济建设的巨大热情,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心,对各界人士的真诚团结,对干部作风的严格要求,以及自己对党风党纪的身体力行等等。

”在结构上,该剧破除了“一人一事”的传统方式,采用了作者称之为“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方式来组织全剧。

即“全剧没有统一的中心事件,但以陈毅这一主要人物来穿引全场;各场情节不相连贯,独立成章,但是在每一场的尾部或用几句台词或用一个细节来为下一场的情节展开找个由头或埋下伏线,做个简单的铺垫;最后一场,除了有自己独立的故事情节外,还将前面几场各自发生的事件都在最后一场里有所交代,使之画上‘句号’。

【K12学习】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陈毅市长》导学案PPT课件课后练习题答案教案

【K12学习】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陈毅市长》导学案PPT课件课后练习题答案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陈毅市长》导学案PPT课件课后练习题答案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陈毅市长》导学案PPT课件课后练习题答案教案《陈毅市长》选场沙叶新预习提示:1、解释下列词语中黑体的字充耳不闻深居简出才疏学浅凌乱不堪痛心疾首秉烛夜谈2、给下列词语注音。

皱眉请帖闭门羹馨驽钝自娱聘请筹划3、说说下列句中“化学”一词的含义:(1)我认为,齐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

(2)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4、陈毅进了齐仰之的住屋后,为什么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说齐仰之的屋“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是什么意思?5、这场戏的舞台说明中写了陈毅有三次看表的动作。

请你结合情节具体说说陈毅每次看表的心理活动是否相同?答案1、充:塞住简:少疏:空虚堪:忍受疾:痛秉:拿着2、zhòuméiqǐngtiěbìméngēngxīnnúdùnzìyúpìnchóuhuà3、(1).“化学专家”中的“化学”是指自然科学中的化学。

“一门化学”中的“化学”是指社会变化之学的意思。

(2).“化学家”中的“化学”指改革,变化。

“化学变化”中的“化学”可理解为“象化学那样的”。

4、陈毅理解知识分子的“德”,从陋室看到了齐仰之的抱负,所以一下子想到了《陋室铭》。

“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是说,齐仰之的住处比刘禹锡的还“陋”,用诙谐幽默的话缓和了当时的气氛,也给人亲切、爽朗的好感。

5、第一次是在齐仰之看表之后,为计算时间心里有数而看。

第二次是在齐仰之“急盼赐教”时,陈毅深知齐仰之求知心切,有意突出求知与谈话不得超过三分钟这一规矩的矛盾,让齐仰之自动打破惯例。

这次看表很有喜剧色彩。

第三次看表是在齐仰之接受邀请之后,陈毅尊重科学家的工作,不肯多占用时间。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3课《陈毅市长》选场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3课《陈毅市长》选场教案苏教版

第三课《陈毅市长》选场一、【教学目标】1.了解剧情梗概、戏剧的特点。

2.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3.理解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1.重点: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 难点:理解两人之间矛盾冲突的转化过程;咀嚼其中蕴涵丰富的语句。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向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提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最近,中国打下了美制U一2型高空侦察机,请问使用的是什么武器?是导弹吗?”陈毅以机敏和睿智从容作答:“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

”这一妙答,既保守了国家的机密,又避免了“无可奉告”之类简单呆板的推托之辞,从而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陈毅语言艺术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陈毅市长>选场》,来体会陈毅的机敏、风趣、豪爽和睿智吧。

2.走近作者沙叶新,回族人,著名的剧作家和小说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工业大学顾问教授。

曾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其电影剧本《陈毅市长》曾经轰动影坛。

近年来以一组文章《“表态”文化》、《“检讨”文化》和《“宣传”文化》引人瞩目。

<二>整体感知1.简介作品反映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1949年5月,上海解放。

但当时的上海,工厂大半倒闭,商店纷纷关门,失业人口剧增,又面临断粮、断煤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我进行海上封锁,敌机不时来偷袭轰炸,暗藏的国民党特务反动派进行破坏捣乱,社会秩序混乱、垃圾成山。

帝国主义曾狂妄预言共产党要“烂在上海”。

在党的领导下,身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的陈毅,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了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

帝国主义的预言破产了。

作者选取这一段时间作为历史背景,抓住了在上海这个特定环境中陈毅的工作、生活及与各种人物的关系,创作了《陈毅市长》这部话剧,以此作为对上海解放三十周年的纪念。

第3课《陈毅市长》教案(苏教版九下)

第3课《陈毅市长》教案(苏教版九下)

陈毅市长教学预期目标:1、初步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着重了解矛盾冲突设置及作用,领会潜台词的意思。

2、让学生组织表演话剧,使学生达到“课标”提出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要求。

3、透过个性化的语言了解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形象,特别是通过陈毅市长的语言谈话交际的艺术。

教学设想:学生课前分成四个小组排练该话剧,课堂上,学生表演完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道具准备:条幅、服装、化学实验器材、电话、门铃、花草、手表、蜡烛、化学图表等。

预想之难点:1、学生非专业演员,表演难免有不足之处。

2、服装及人物的方言难以达到要求。

3、时间可能不够。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导入。

二、新课探究:简要介绍话剧,着重介绍戏剧的矛盾冲突和有关写作背景。

(一)一小节探究:课本剧表演:导演:林秋萍演员:王景芳饰陈毅,谢宝龙饰齐仰之问题探究:1、导演介绍:你在排这一出戏时提醒演员该注意什么问题?2、这出戏一开始就提出一个什么矛盾?3、这出戏一开始,齐仰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过渡:面对一道连门都难进的难题,陈毅市长该如何解决呢?请看第二幕:(二)、第二小节探究:课本剧表演:导演:杜燕芬演员:杜京展饰陈毅,昕辉饰齐仰之问题探究:1、导演介绍:你认为他们表演成功吗?精彩之处何在?又有何欠缺?2、陈毅市长如何解决进门难这一矛盾?进门之后又碰到什么难题?3、陈毅市长引用刘禹锡的《陋室铭》有何作用?过渡:门是进了,可这三分钟怎么可能谈成这么一件大事呢?这可怎么办呢?请看第三幕:(三)、第三小节探究:课本剧表演:导演:林翠娥演员:谢珊珊饰陈毅,谢雅玲饰齐仰之问题探究:1、陈毅市长如何解决这个“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时间难题呢?2、陈毅市长为什么主动提出“三分钟已到”“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这个问题呢?过渡:破解这两个难题之后,陈毅市长又如何去说服这样一个不问政治的学者参加国家建设呢?请看:(四)、第三小节探究:课本剧表演:导演:王福雄演员:杜秋虹饰陈毅,林丽玉饰齐仰之问题探究:1、陈毅市长提出齐仰之对哪门化学一窍不通呢?这个说法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呢?其言外之意是什么?(介绍潜台词,并分析文中其他潜台词。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陈毅市长》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陈毅市长》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举两例,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特定的对话场合挖掘和体会言外之意。
3、让学生各自在文中再找出两例进行交流。要求:①找出例句;②进行分析;③选择合适的方式朗读。
1、了解潜台词。
2、分析教师所举的例句。
3、在自己圈划的例句中体会。
戏剧语言含有“潜台词”,这是戏剧语言的特点,分析其“潜台词”,是赏析戏剧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故设计了这个环节。
课后作业
学习反馈
1、抄写词语并选择五个词语造句。
2、自选题:(1)任选一层,同桌之间排练,下一节课表演(可准备道具)。(2)补写出课文开头处齐仰之与其朋友的对话中其朋友的话。
学生按照要求,自主选择完成作业。
作业的多元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
教学反思:
明确结构
分析人物
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陈毅在拜访说服齐仰之的过程中碰到了哪几个难题?据此,这场戏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2、这些难题为何能得到顺利解决?
3、从中可以看出陈毅和齐仰之各自怎样的个性?
学生讨论明确:1、碰到四个难题:被拒门外、谈话限时、难以说服齐仰之、请齐仰之出山。据此,这场戏可分四个层次:
教学课题
《陈毅市长》
本课题教时数: 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2 月 16 日
1、教学目标: 了解戏剧的一般情节结构;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2、理解剧中人物语言对塑造人物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的光辉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充分运用各种朗读方法,走进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陈毅市长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陈毅市长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三《陈毅市长》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剧情梗概、戏剧的特点。

2、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3、在激烈的矛盾冲突过程中通过个性化的话剧语言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

学习重点、难点一、了解戏剧的特点二、简介陈毅,让学生更深透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三、剧情梗概。

学法指导: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习过程:导入由《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导入。

一、自主学习疏理、分析故事情节。

二、合作探究1、研读第一部分。

(1)开头设置齐仰之接电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2)一个执意夜访,一个拒之门外,于是冲突产生。

陈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2、研读第二部分。

(1)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进门后,齐仰之语气生硬,限时三分钟,思考:陈毅陈毅如何打破这一僵局?(2)尽管齐仰之有了让步,请陈毅坐下了,但“三分钟”仍不让步,那么,陈毅怎样打破这一限制,使访谈得以深人下去呢?3、研读第三部分。

四人小组讨论以下四个问题:(1)陈毅所讲的“共产党人的化学”指什么?(2)陈毅为什么要采用“革命化学”的说法?(3)陈毅怎样针对齐仰之“这种化学,与我何干”的思想进行宣传?(4)齐仰之的思想为什么会起“化学变化”?三、质疑、展示1、研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场戏的结尾有何特色?作用是什么?2、学会分析人物文中两位主要人各具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分析。

陈毅:齐仰之:四、训练巩固1、注音:斋()羹()偌()、撷()、驽()、羹()揿钮()2、理解词语:深居简出恕不接待闭门羹才疏学浅伊始礼贤下士秉烛夜谈。

3.了解文中表示第一人称“我”的词:4、语段中“化学”比喻_____;“碱性”比喻_____;“中和”比喻_____。

五、拓展延伸:1、了解“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2、把握人物语言中的潜台词,根据上下文和特定的对话场合挖掘和体会言外之意。

潜台词是藏在字面之下的没有说出来的台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这个“意”反映了特定的情景之下人物说话的真实意图和内心世界。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陈毅市长导学案PPT课件课后练习题答案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陈毅市长导学案PPT课件课后练习题答案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陈毅市长》导学案PPT课件课后练习题答案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陈毅市长》导学案PPT 课件课后练习题答案教案《陈毅市长》选场沙叶新预习提示:1、解释下列词语中黑体的字充耳不闻深居简出才疏学浅凌乱不堪痛心疾首秉烛夜谈2、给下列词语注音。

皱眉请帖闭门羹馨驽钝自娱聘请筹划3、说说下列句中“化学”一词的含义:(1)我认为,齐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

(2)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4、陈毅进了齐仰之的住屋后,为什么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说齐仰之的屋“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是什么意思?5、这场戏的舞台说明中写了陈毅有三次看表的动作。

请你结合情节具体说说陈毅每次看表的心理活动是否相同?答案1、充:塞住简:少疏:空虚堪:忍受疾:痛秉:拿着2、zhòuméiqǐngtiěbìméngēngxīnnúdùnzìyúpìnchóuhuà3、(1).“化学专家”中的“化学”是指自然科学中的化学。

“一门化学”中的“化学”是指社会变化之学的意思。

(2).“化学家”中的“化学”指改革,变化。

“化学变化”中的“化学”可理解为“象化学那样的”。

4、陈毅理解知识分子的“德”,从陋室看到了齐仰之的抱负,所以一下子想到了《陋室铭》。

“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是说,齐仰之的住处比刘禹锡的还“陋”,用诙谐幽默的话缓和了当时的气氛,也给人亲切、爽朗的好感。

5、第一次是在齐仰之看表之后,为计算时间心里有数而看。

第二次是在齐仰之“急盼赐教”时,陈毅深知齐仰之求知心切,有意突出求知与谈话不得超过三分钟这一规矩的矛盾,让齐仰之自动打破惯例。

这次看表很有喜剧色彩。

第三次看表是在齐仰之接受邀请之后,陈毅尊重科学家的工作,不肯多占用时间。

3《陈毅市长》(选场)导学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3《陈毅市长》(选场)导学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豁达是一种坦荡,那心灵像一汪碧泉清澈见底,容不得半点污秽和虚伪,是黑决不会说是白,是鹿决不会说是马。豁达是一种乐观,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泪,不论生活怎样折磨你、欺骗你,你永远都微笑着。豁达是一种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生活处处充满竟争和拼搏,在豁达者面前永远没有失败。豁达不是妥协退让,就是大度宽容。
(4)内因:齐仰之正直、爱国,•愿意施展自己的才华,有报效祖国之心。外因:陈毅求贤若渴,谈话有艺术性、层层推进、扣人心弦,是促使齐仰之思想起“化学变化”的有力催化剂。
4.研读第四部分。思考:这场戏的结尾有何特色?作用是什么?
讨论明确:
结尾安排颇具匠心:开场,齐仰之只让陈毅谈“三分钟”,此时却已谈了“三十分钟”,还要陈毅再谈“三天三夜”。突然停电时,陈毅“要马上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与开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既降下了这场戏的帷幕,又为下场戏作了简单的铺垫。
明确:
1949年冬天的一个深夜。著名化学家齐仰之家。上海市市长陈毅专程登门拜访齐仰之,却遭到冷遇。进门之后,陈毅借刘禹锡《陋室铭》赞扬主人,融洽了双方感情。于是,陈毅乘机巧用“激将法”,大谈共产党的“化学”,使清高、正直、不乏爱国心的齐仰之发生了深刻的“化学变化”,欣然同意出山筹建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
②矛盾的发展(至“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解决了谈话限时三分钟的矛盾。
③矛盾的激化(至“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解决难以说服齐仰之的矛盾。
④矛盾的解决(至结尾):解决了请齐仰之出山的矛盾。
三、研读课文
1.研读第一部分
(1)开头设置齐仰之接电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一是交代陈毅市长曾下过请帖这一情节,为亲自登门夜访作了铺垫;二是表明齐仰之不问世事,不问政治,对共产党不理解,及耿直的性格,这就为矛盾的产生埋下了伏笔;三是渲染了舞台气氛,使观众产生了悬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陈毅市长》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戏剧冲突,理解在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

2. 了解话剧的特点,了解戏剧的一般情节结构。

3. 体会性格化的语言: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

【重难点】
体会性格化的语言: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

【知识链接】
1.文体常识
全剧共十场,采用“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每一场都可以独立成章。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场。

这场戏写陈毅市长为建设新上海是怎样争取知识分子的。

《陈毅市长》是一部话剧剧本。

话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具有一般叙事性作品的共同点,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统一性等等;另一方面,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戏剧是综合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在戏剧演出的综合性整体中,剧本是基础,但居于中心地位的却是演员的表演。

戏剧艺术的特性就在于它是动作的艺术,这也决定了戏剧文学的基本特性。

从表面上看,剧本同小说一样,也是用语言(文字)写成的,但一般地说,小说中语言的主要性能是叙述和描写,剧本中则主要靠人物通过自身的动作进行自我表现。

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其中包括对动作展开的时间和具体的物质环境的说明,对人物外部动作、静止动作的提示和对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的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其中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这些,都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方式。

动作正是戏剧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段。

话剧剧本在结构上的特点,即话剧动作必须在固定空间和延续时间中持续发展。

戏剧的空间和时间的变换,必须通过中断动作来实现,其方式就是换幕(或场)或暗转。

这就形成了话剧结构中分幕、分场的特点。

剧作家可以借助这种方式,相对地扩大剧本的时空容量。

所谓“一幕”,指的是动作与情节发展中的一个大的段落;所谓“一场”,则是指在大的段落中空间的变换或时间的间隔。

2.作家作品沙叶新,当代剧作家。

回族,1939年出生于江苏南京。

主要作品有话剧《陈毅市长》、《假如我是真的》、《马克思秘史》、《寻找男子汉》等。

3.背景链接1949年5月27日,“冒险家的乐园”——上海解放了。

但我们所接管的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

当时,工厂大半关闭,商店纷纷关门,秩序混乱,垃圾成山,城市面临着断粮、断煤的威胁。

在党的领导下,身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的陈毅同志,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了恢复生产、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改观。

帝国主义所作的关于共产党要“烂在上海”的预言完全破产了。

作者选取这一段时间作为历史背景,创作出话剧《陈毅市长》,以此作为对上海解放三十周年的纪念。

本剧共十场,采用了“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方式,分别从不同侧面描绘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

第一场以陈毅同志在率领解放军进入上海市之前的一次讲演作为开端,中间八场戏写了陈毅怎样团结依靠社会各阶层,为恢复和发展生产服务。

最后一场以陈毅的一小段独白结束,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本文是全剧的第五场,写陈毅夜访化学家齐仰之,在选材上独辟蹊径,不写陈毅“上马治军”的方面,刻意表现他“下马治民”方面,写活了他愿作“人民公仆”的精神,表现了他那顽强、坚毅、诙谐、乐观的性格。

【自主学习方案】
生字正音记形。

(一)给加线字注音
1. 闭门羹()
2. 驽钝()(二)解词
1. 闭门羹
2. 父母官
3. 深居简出
4. 有何见教
5. 一窍不通
6. 生性驽钝
7. 建树不多
8. 大而化之之谓圣
9. 百废待举
10. 才疏学浅
11. 心灰意冷
12. 英雄无用武之地
13. 痛心疾首
14. 多此一举
15. 枉驾来访
16. 礼贤下士
17. 无事不登三宝殿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主要内容概括:
【合作探究】
1.这场戏一开头,剧情先从朋友给齐仰之打电话写起,并没有直接写陈毅登门拜访。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齐仰之先生说:“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我一定要问个明白。

”后又说:“这种化学,与我何干?不知亦不为耻。

”这先后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3.“我知道齐先生是学者,是起居室,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

”此话如何理解?
4.“不,我马上就要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

”如何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