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mic实验报告ppt

mic实验报告ppt

mic实验报告pptMic实验报告PPT导言: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人们对于音频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

麦克风(Mic)作为一种重要的音频输入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语音识别、语音通信、音乐录制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Mic的原理和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整理成了这份实验报告PPT。

一、实验目的我们的实验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了解Mic的工作原理和结构;2. 掌握Mic的性能参数和测试方法;3. 分析Mic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和适用范围。

二、实验原理Mic是一种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声音波动引起的膜片振动,进而使得电容变化,最终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三、实验装置我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1. Mic测试仪:用于测试Mic的各项性能参数,如频率响应、灵敏度等;2. 声音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信号;3. 计算机:用于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装置:将Mic测试仪与计算机连接,并确保连接稳定;2. 测试频率响应:使用声音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信号,通过Mic测试仪记录并绘制频率响应曲线;3. 测试灵敏度:使用标准声音源,逐步增加声音信号的强度,记录Mic的输出电压,并绘制灵敏度曲线;4. 测试信噪比:将Mic放置在不同噪声环境下,记录信号和噪声的比值,并计算信噪比;5. 测试指向性:通过改变声音源的位置和角度,记录Mic的输出信号变化,分析其指向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频率响应:我们绘制了Mic的频率响应曲线,发现其在100Hz至10kHz范围内基本保持平稳,适用于大部分语音和音乐信号的采集;2. 灵敏度:我们绘制了Mic的灵敏度曲线,发现其在60dB至100dB的范围内基本保持线性,适用于不同强度声音信号的采集;3. 信噪比:我们测试了Mic在静音环境和不同噪声环境下的信噪比,发现其在噪声较低的环境下性能更佳,适用于需要清晰声音采集的场景;4. 指向性:我们测试了Mic在不同角度和位置下的指向性,发现其在正对声源时表现最佳,适用于需要准确定位声音来源的场景。

ppt制作 实验报告

ppt制作 实验报告

ppt制作实验报告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PPT(PowerPoint)已经成为了各类报告和演示的重要工具。

无论是学术界的研究报告,还是企业界的销售演示,PPT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PPT的制作过程、设计要点以及有效使用等方面来探讨PPT制作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

首先,PPT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实验报告的目标和主题。

通过明确目标,我们能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内容和设计风格。

接下来,我们需要搜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这些资料可以来自于实验结果、文献研究或者其他相关的信息源。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选择可靠和权威的来源,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在资料搜集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一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如何呈现实验结果和结论。

在整理数据时,我们可以使用图表、表格或者其他形式的可视化工具来展示数据。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表达方式。

在PPT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要点。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模板和配色方案。

模板和配色方案应该与实验报告的主题相呼应,同时也要符合学术或专业的要求。

其次,我们需要合理安排页面布局和文字内容。

页面布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文字和图片堆砌在一个页面上。

文字内容应该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视觉元素,如图标、动画或者幻灯片切换效果,来增强PPT的视觉吸引力。

除了制作过程和设计要点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如何有效使用PPT来展示实验报告。

首先,我们需要熟悉PPT的各种功能和操作方法。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PPT来呈现实验结果和结论。

其次,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演讲技巧和表达方法。

在演示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自信和清晰的语速,同时注意与观众的互动和沟通。

最后,我们还可以在PPT中添加一些互动环节,如问题解答或者小测验,来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兴趣。

PPT实验报告模板2篇

PPT实验报告模板2篇

PPT实验报告PPT实验报告模板2篇篇一:PPT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熟悉Office软件的编辑制作环境;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图形程序,掌握课件基本动态的设置和交互创建方法。

2.熟悉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形成初步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实验环境多媒体计算机; Windows XP 操作系统三、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利用PowerPoint程序设计与制作一个内容相对完整的自学演示型课件。

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了比较合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该课程,更好的理解该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学习更多的知识。

四、操作步骤1.首先准备好要做成模版的图片,打开PowerPoint并新建一个空白的PPT文档。

2.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进入母版编辑状态。

??点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图片”按钮(或按“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中要做为模版的图片,确定。

并调整图片大小,使之与母版大小一致。

3.在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叠放次序→置于底层,使图片不能影响对母版排版的编辑。

4.幻灯片版式选择只有标题,然后进行文字编辑,再插入一张图片调整大小,然后叠放层次—>置于顶层5.插入新幻灯片,插入图片,在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叠放次序→置于底层,选择标题和文本版式,进行文字编辑6.插入新幻灯片,插入图片,在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叠放次序→置于底层,选择标题和两栏文本版式,进行文字编辑7.插入新幻灯片,插入图片,在图片上点击鼠标右键,叠放次序→置于底层,选择标题和文本版式,进行文字编辑8.观看放映9.保存五、实验体会与总结通过这次的实验操作,使我学会了利用Office软件的PowerPoint 演示文稿,图形程序设计与制作一个内容相对完整的自学演示型课件,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图形程序的几种常用演示的制作方法;如何处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及视频等,熟悉PPT演示课件的开发流程,形成初步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能力;提高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

ppt实验报告

ppt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室
成绩
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
年级
实验项目名称
多媒体课件制作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处理方法;
3.学会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4.学会进行幻灯片放映的设置;
5.学会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方法。
实验原理和图例
实验基本描述
分析学习需求和学习者,确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策略,整理教学设计思路及具体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反思
实验步骤
1.选择**教材**课,为其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2.进行教材分析、学习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策略,编写教学设计,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3.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按照课堂的需求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编写《课件脚本》、《文字脚本》(使用的工具是Excel);
4.同时,进行课件素材的获取与处理,素材包括:
文字素材;
图片素材;
音频素材;
视频素材;
动画素材等。
5.依据脚本,使用PowerPoint幻灯片演示文稿制作工具集成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6.浏览测试课件,自我反思,自主修改;
7.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件评价;
8.进一步修改完善课件。
实验结论及心得:

化学实验报告(银镜反应、风暴瓶)PPT

化学实验报告(银镜反应、风暴瓶)PPT
1
(silver mirror reaction)
2
银镜反应(英语:silver mirror reaction)是银(Ⅰ)化合物 液被还原为金属银的化学反应,由于生成的金属银附着 在容器内壁上,光亮如镜,故称为银镜反应。 常见的银镜反应是银氨络合 物〈氨银错合物〉(又称吐伦试剂)被 醛类化合物还原为银,而醛被氧化为相应的 羧酸根离子的反应
瓶子里的溶液是几种物质的混合溶液,通常包 括蒸馏水(33mL)、乙醇(40mL)、硝酸钾(2.5g) 、氯化铵(2.5g)和樟脑(10g)。
这种独特的配方是由作为小猎犬号的 指挥官的罗伯特·菲茨罗伊陪同 查尔斯·达尔文进行航行时发明的。
10
天然樟脑
氯化铵
11
无水乙醇 (纯度100%)
硝酸钾
12
蒸 馏 水 ( 一 定 要 是 蒸 馏 水 )
15
你 能 推 测 出 明 天 的 天 气 吗 ?
16
答案:这是星期六晚上拍摄的照片,依照瓶 中的现象,明天将是一个潮湿或者下霜的 天气。但经过我的查询,第二天(星期 日) 的相对湿度值为89%。所以说,风暴瓶 的 预测还是十分准确的。
17
不过除此之外,某些银(Ⅰ)化合物 (如硝酸银)亦可被还原剂(如氨) 还原,产生银镜。
3
实验器具:2%的硝酸银溶液 、 10 %氨水、葡萄糖溶液、试管、水浴锅、 滴定管、吸球、试管架、烧杯 实验步骤:在试管中加入1mL硝酸银溶液, 再加入氨水形成银氨溶液,并形成沉降至 恰好溶解,再加入葡萄糖溶液,静置于水浴锅 中加热(60℃),5~8分钟后,即可形成银镜。
4
成 品
5
澄沉加 清降入 银物氨 氨,水 溶继, 液续形 。加成
入沉 氨降 水并 ,成 直为 至棕 成色 为

皮肤实验报告ppt

皮肤实验报告ppt

皮肤实验报告ppt皮肤实验报告PPT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皮肤护理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护肤品对皮肤的影响,我进行了一项皮肤实验,并将结果整理成了一份报告PPT。

1. 实验目的我进行这项实验的目的是评估不同护肤品对皮肤的效果,包括保湿、抗氧化、美白等方面。

通过实验结果,我希望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肤品选择建议,同时也为护肤品生产商提供一些参考。

2. 实验设计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选择了一百名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并将他们分为五组。

每组志愿者使用不同品牌或类型的护肤品进行护理,持续使用一个月,并定期进行皮肤测试和问卷调查。

3. 实验结果经过一个月的实验,我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首先,我发现保湿效果最好的护肤品是B品牌的保湿霜,它能够有效地提供长时间的保湿效果,使皮肤更加柔软和光滑。

其次,C品牌的抗氧化精华液在抗氧化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有效抵御外界环境对皮肤的伤害。

最后,D品牌的美白面膜在美白效果上表现出色,能够明显减少黑斑和提亮肤色。

4. 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发现不同品牌或类型的护肤品在不同方面的效果有所差异。

这是因为护肤品中的成分和配方不同,针对不同的皮肤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选择护肤品时,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肤质和需求进行选择,而不是盲目追求某个品牌或广告宣传。

5. 实验局限性在进行实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时间较短,只有一个月,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出护肤品的长期效果。

其次,实验对象只有一百名志愿者,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无法代表整个人群。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延长实验时间,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6.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得出了一些结论。

首先,不同品牌或类型的护肤品在不同方面的效果有所差异,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其次,护肤品的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肤质和需求进行选择。

PPT实验报告模板

PPT实验报告模板

进和优化。
与其他研究的结合
03
探讨实验结果与其他相关领域研究的联系和结合点,提出综合
性的研究思路和建议。
05
实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设备故障
在实验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实验无法顺利进行。
数据采集不准确
在数据采集环节,由于操作不当或设备精度问题,导致数据不准确。
实验条件控制不严格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细心和耐心,认 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以便后续分 析和总结。
在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充分 的分析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为今 后的实验提供参考和借鉴。
06
实验报告附录
附录一:实验数据原始记录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原始数据, 包括但不限于实验测量数据、观
察记录、实验操作记录等。
数据记录应详细、准确,包括数 据的时间、地点、测量设备、测
量人员等信息。
对于重要的实验数据,应进行备 份和存档,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附录二:实验相关图表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表,如 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等, 用于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和趋 势。
图表应清晰、简洁,具有明确 的标题、坐标轴标签和图例。
对于复杂的图表,应提供必要 的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理 解图表内容。
实验意义
学术价值
阐述该实验对于相关学术领域的 贡献,包括推动理论发展、提供
实证支持等方面。
应用前景
如果该实验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需要说明其可能的应用领域和市场 前景,并解释其对于社会和经济发 展的意义。
科研方法论意义
说明该实验在科研方法论上的创新 或贡献,例如采用了新的实验设计、 数据分析方法等。
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水平。

ppt实验报告总结(范本)

ppt实验报告总结(范本)

ppt实验报告总结‎p pt实验报告总结‎‎篇一:中‎文PPT实验报告丽‎水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4 用PPT制作‎演示型课件(设计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ffice软件的编‎辑制作环境;熟练掌握‎PerPint演示‎文稿图形程序,掌握‎课件基本动态的设置和‎交互创建方法。

‎2.熟悉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形成初步‎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实验环境多媒体计‎算机; inds X‎P操作系统‎三、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利用Pe‎r Pint程序设计与‎制作一个内容相对完整‎的自学演示型课件。

‎四、操作步骤‎1.结合自己的‎专业,选择了比较合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该课程‎,更好的理解该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学习更多‎的知识。

2.‎教案《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和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的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板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带讲‎、以读带问,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据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习的学习方法,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
按样张所示,先计算每个学生的总分,并求出各科目的最高分、平均分;再利用IF函数按总分进行总评,评出优秀学生(总分高于平均分的10%者为优秀);统计优秀人数,并按样张显示相应的文字。
3.嵌套条件的使用。
选取所有学生的姓名、数学成绩,复制到I2单元格,增加“数学五级制”列,将数学百分制成绩转化成五级制。
5.对工作表“成绩表”进行格式化。
(1)在表格上方插入表标题并进行格式化。
先在A1单元格输入第一行表标题,居中等格式化操作占用了7列(栏)。实际上标题内容放在最左的单元格。然后选中7列,再选择“格式”“单元格”命令,在“对齐”选项卡的“水平对齐”列表框中选择“跨列居中”。
(2)将表格标题设置成华文彩云、24磅大小、跨列居中对齐方式。
问题1:不会用CountIf函数
问题2:不会使用灰色底纹
方法1:回顾课本,多加练习。
方法2:先选中所有课程的成绩,然后选择“格式”“条件格式”命令,在所显示的对话框中输入条件。单击“格式”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底纹设置。
教师评语
成绩
6.对工作表“成绩表”进行页面设置,并进行打印预览。
(1)纸张大小为A4,表格打印时水平、垂直居中,上下页边距为3厘米。
(2)设置页眉为“分类汇总表”,居中、粗斜体;设置页脚为当前日期,靠右放置。
(3)不打印网格线,但打印工作表的行号和列号。
7.将结果以E1.xls为名保存。
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山西财经大学《PPT》实验报告
2012年11月2日
实验题目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和格式化
选课课号
(2012-2013-1)-N081001S00-08025-5
学院
财政金融学院
班级
金融3班
姓名
李桐
学号
201204020320
理论课教师
王建新
上机指导教师
王建新
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Excel工作簿的建立、保存与打开。
4.工作表编辑。
(1)将优秀学生的各科成绩转制复制到A17单元格开始的区域,形成第二个单元格。
(2)在工作表Sheet3前插入一张工作表Sheet4,将Sheet1中第二张表格的内容复制到新插入的工作表Sheet4者从A5单元格开始的区域。
(3)将工作表Sheet4改名为“成绩表”,再将其移动到工作表Sheet2前。
2.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输入。
3.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4.掌握数据的编辑修改。
5.掌握工作表的插入、复制、移动、删除和重命名。
6.掌握工作表数据的自定义格式设置和自动格式设置。
7.掌握对页面的页眉和页脚等设置。
实验的详细操作步骤及程序代码:
1.建立工作表,输入数据。
启动Excel,在空白工作表中输入以下数据,并以E1.xls为文件名保存在当前文件夹中。
(3)表格内的内容和边框线按照样张进行格式化(标题、字体、字号、对齐、边框线、底纹等)。
(4)将表格个栏列宽设置为7;列标题行行高设置为20,其余行高设置为最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行高,平均分保留小数1位。
(5)以灰色底纹显示所有学生所有课程中不及格的成绩。
(6)对转置后的工作表中的部分内容自动套用“彩色1”格式,然后对该表格的内框线、字号、对齐方式进行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