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专题三不虚美不隐恶_史记的史家传统第7课高祖本纪含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苏教版)

0 7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史记》的影响
01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 *报任安书(存目)
02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 《史记》的体例
夏本纪 鲁周公世家 *河渠书 *六国年表
03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史家传统
06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 —《史记》的叙事艺术
*秦始皇本纪 *赵世家 魏公子列传 淮阴候列传
07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史记》的影响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史记》的影 响
*《史记》与史学 *《史记》与文学 研究《史记》 参考选题 活动建议
感谢聆听
高二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 (苏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 录
0 1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0 2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0 3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史家传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4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05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0 6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 史家传统
高祖本纪 *李将军列传
04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 的理想人格
*孔子世家 管仲列传 屈原列传
05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本纪 *廉颇蔺相如列传 *滑稽列传 刺客列传
高中语文不虚美不隐恶第7课李将军列传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四、词类活用
①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率__领__,__带领 ②汉下.广吏 ____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把__…__…__交__给_______ ③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延__误________ ④鞭马南.驰数十里 __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向__南___________ ⑤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 _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_____ ____使__…__…__跟__从__;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在__田__间___
自负其能,不计后 因中贵人而射杀匈奴射雕者及以
果
百骑御匈奴千骑等
客观 汉王朝用人唯亲、 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
原因 遭人排挤迫害
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
4.用对比衬托的方法写人,是司马迁描写历史人物时最常用 的一种方法。司马迁在这篇传记中,是如何采用多角度、 多层次的对比衬托方法,来描写飞将军李广的? 答: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 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 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如《岳阳楼记》“滕子 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 “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 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 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 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 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 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文档:专题三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文言基础知识讲练

动词、形容词活用动词的活用古汉语中,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类,一是活用作使动用法,一是活用作名词。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它分两种:1.多数情况下,不及物动词表示使动。
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一旦带了宾语,就有可能是使动用法。
如:(1)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鸿门宴》)(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季氏将伐颛臾》)2.及物动词表示使动。
及物动词本来就可以带宾语,它的一般用法和使动用法从句型上看不出区别,只能从上下文意中去体察。
如:(1)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相斗)(《过秦论》)(2)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
(使……跟从)(《高祖本纪》)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具有使动用法的词语,并解释其义。
(1)太上不辱先。
辱:使……受辱。
(2)臣具以表闻。
闻:使……知道。
(3)百忧感其心。
感:使……感触。
(4)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受屈。
(5)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惊:使……震惊;泣:使……哭泣。
(6)拔剑而破之。
破:使……破。
(7)毕礼而归之。
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8)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
练习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用法。
(1)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将要有兴造宫室一类的事情,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安:使……安宁。
)(2)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阙”“利”均为使动用法。
)(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五人墓碑记》)译文:众人不能忍受,把他们打倒在地。
(仆:使……倒下。
)二、动词活用作名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的;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
动词活用作名词,则表示与那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2)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b.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喜”)(“懈”)
c.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安堵”,不迁动,不变
更)
(2)词类活用:
a.沛公引兵西
(名词作动词,向西进军)
b.西过高阳
(名词作状语,向西)
c.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名词作状语,向北)
d.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使动,
使……投降)
e.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名词作动词,乘着白车,
f.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军)
g.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意动,以……为苦)
h.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使动,使……称王) (名词作动
词,称王)
i.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动词作名词,规约)
j.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使动,使……破费)
(3)古今异义词:
a.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古:指责别人的过失 今:说人坏
节节取胜 入关约法
明确:第一破,用张良计,派说客利诱; 第二破,巧设疑兵,施仁爱,收买人心; 第三破,乘胜追击,取得完胜。善于用人 用计,收买人心是刘邦在交战中节节取胜 的根本原因。
刘邦:“破之“大破之”
知人善用
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 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
武关。
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 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
(……的原因)
h.沛公又让不受
(推让)
二、知识梳理
1.实词、虚词
归属,隶属
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
交付,委 托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属 吾属属且于为之虏矣 类,辈
() ()
()
名属教坊第一部 写作
张衡善属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嘱咐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掌管
不虚美,不隐恶——说说《史记》的史家传统

事实 的本来面貌 , 不能 随从流俗和 习惯 , 不做任何 曲笔或漏 略。 司马迁在 《 史 记》 中, 完全秉持这一 史家 的优 良传统 , 通 过捕捉人物 事件的典 型性 , 冷静客观 地刻 画世 间人物 的百态万象 , 全方位地展现社会生 活 , 反 映历史 的真实本质 。 由此可见 , 我们学 习研读本专题 , 需要重点掌握 以下 内容 : 司马迁在记录历史 的过程 中, 能始终如一地 坚持 “ 不虚 美 , 不隐恶” 的“ 实录 ” 精神 , 非常难
融液 , 情 事之悲愤 , 则又千年 以来 , 所绝无者 ” 。《 史记 》 是“ 实 录” , 它能按 照历史的本来面 目记述 , 又能抓 住人物特点 , 把人物放在历史事件 中加 以生动 的描摹 , 通过一个个形象鲜 明 、 各具特点 、 栩 栩如生的人物去反映活生生 的历史 , 使读者如 闻其声 , 如见其人 , 如历其事 。因此 , 在本专题 文本 研读中, 我们 要揣摩 司马迁是如 何运用对 比、 互现法 去描写人物 , 如何用 各种细节 刻画人物把一 个个人 物写活的 , 如何 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等 。
四、积 累相 关的文 言知识 , 熟悉 并掌握倒 装句 中的定语后置 和状语后置 。 学 习文言文 , 必须得 了解古代 汉语与 现代汉语 的区别 , 掌握 古代汉语特 殊句式 的一 般规律 。
结合本 专题 , 我们得熟 悉并掌握倒装句 中的定语后置 和状语后置 。 文言文 中所谓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语序顺序 而言的 , 文言文 中倒装 句有下面 四种情况 : 主谓倒 装 、 宾语 前置 、 定语后置 、 介宾 短语 后置 ( 也 叫状语 后置 ) 。本专题我们 主要 学习定语后置 、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 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经过此地的各路将领很多,我看沛公是个德 行高尚忠厚的人。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总之,我到这里来的原因,就是要替父老们 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
第二部分:建功立业
• 第一阶段:起兵入关
– 礼贤纳士 – 节节取胜 – 入关约法
郦食其家境贫寒,但嗜酒如命,人称高阳酒徒。他喜读书,
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 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 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坠孝惠、 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 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 奈何弃之!”……
(《史记 . 项羽本纪》)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 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祖, 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 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 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 杯羹。”
清王鸣盛瞻望秦始皇的车驾仪仗刘邦项羽视角语气心态性格仰视平视乃至俯视充满企慕语气委婉不留话柄鲁莽直率旁若无人鲁莽轻率自以为是不善克制渴望权力善于掩饰能自我克制志向远大自视甚高极其自负不满眼前处境地位渴望占有权力3对比沛公引兵西可四千余人将陈留兵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因袭攻武关系颈以组乃以秦王属吏诽谤者族先入关者王之第二部分
第二阶段:楚汉相争
• 鸿门谢罪 • 项羽入关 • 称霸分封
• 决策东进 • 追击项羽 • 决胜垓下
第二阶段:楚汉相争 • 无内诸侯军 • 沛公然其计 • 沛公从百馀骑 •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 都彭城 •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
•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 羽乃止。
语文苏教选修《史记选读》课件:高祖本纪

4.在本文里,司马迁一开头就记载了刘邦出生时的神奇及异 貌和醉卧后常有龙现之事。这些情节在今天看来是不可能出 现的,而司马迁却如实记录,如何理解司马迁这些“实录”呢? [名师指津] 从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作者的社会地位和其思 想的历史局限性来理解。 我的理解:这些所谓神灵怪异,是刘邦为包装自己、制造政 权合理性的“政治神话”,在以后的朝代中都有。司马迁写 这些,不是他迷信,而是受历史的局限。对于刘邦的这种骗 人伎俩,司马迁应该很清楚。可是,当这种文字藏之于金匮 石室,这种神话已播扬得四海皆知,作为后世一个小史官的 司马迁,明知其捏造,又能怎么办?
三、一词多义
①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__动__词__,__率__领____ ②相如引.车避匿 ___动__词__,__退__,__掉__转____
(1)引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 _动__词___,__引__导__,__疏__导___ ④引.赵使者蔺相如 ___动__词__,__延__请________
⑤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 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活__下__来___;_名_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在__夜__间_
⑥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__名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做__王_______
(4)乃
①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___副__词__,__才________
②吕公女乃.吕后也 _副_词___,__在__判__断__句__中__起__强__调__作__用__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__副__词__,__竟__然_____ ④家祭无忘告乃.翁 _代__词__,__你__的__,__你__们__的____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文档:专题三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第课李将军列传含

第8课 李将军列传1.通假字(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军亡导,或.失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常”,经常 (2)同“阵”,布阵 (3)同“惑”,迷惑 (4)同“漠”,沙漠(5)同“恂恂”,诚恳的样子 (6)同“幕”,幕府2.一词多义(1)从⎩⎪⎨⎪⎧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尝从.行: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 (2)当⎩⎪⎨⎪⎧ 如令子当.高帝时: 吏当.广所失亡多: 今乃一得当.单于:(3)即⎩⎪⎨⎪⎧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 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即.有急,奈何: 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4)谕⎩⎪⎨⎪⎧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因以文谕.项羽: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5)居⎩⎪⎨⎪⎧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顷之,家居.数岁: 臣愿居.前,先死单于:答案 (1)参加/跟随/使……跟随/接应/堂房亲属 (2)在某时/判决/面对 (3)立即,随即/就/假使,如果/登上 (4)告晓,告示/明告/比喻 (5)过了/驻守,镇守/闲居/处在3.虚词归纳(1)竟⎩⎪⎨⎪⎧ 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专以射为戏,竟.死: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2)以⎩⎪⎨⎪⎧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今如此以.百骑走: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 广以.卫尉为将军: 以.故得脱:(3)乃⎩⎪⎨⎪⎧ 良久乃.许之: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答案 (1)最终/一直到……时候/终了,结束 (2)凭……的身份/率领/认为/来/用/凭/因为(3)才/却/是4.古今异义词(1)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古义:学习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 高祖本纪1.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祖常繇.咸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四月,兵罢戏.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召诸县父老豪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诸吏人皆案.堵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债”,债务 (2)同“徭”,服役 (3)“坐”同“座”,座位;“诎”同“屈”,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 (4)“卤”同“掳”,抢;“憙”同“喜”,高兴;“解”同“懈”,懈怠 (5)“内”同“纳”,接纳;“距”同“拒”,抵抗 (6)同“佯”,假意 (7)同“麾”,指挥军队的旗帜 (8)同“向”,趋向 (9)同“杰”,才智出众的人 (10)同“安”,不迁动,不变更2.一词多义(1)息⎩⎪⎨⎪⎧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喟然太息.曰: 臣有息.女: 九年而水不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徇⎩⎪⎨⎪⎧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3)属⎩⎪⎨⎪⎧ 诸将黥布皆属.: 乃以秦王属.吏:(4)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 沛公引.兵西:(5)辄⎩⎪⎨⎪⎧ 去辄.烧绝栈道: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6)解⎩⎪⎨⎪⎧秦军解.,因大破之: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项羽解.而东归: (7)摄⎩⎪⎨⎪⎧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摄.行天子之政: (8)守⎩⎪⎨⎪⎧鲁为楚坚守.不下: 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 臣等以死守.之: (9)相⎩⎪⎨⎪⎧吕公者,好相.人: 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其在卫者,相.中山: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答案 (1)休息/叹息/生/停止/大风(一说止息)/气息 (2)示众/夺取,攻占 (3)归属/交付,委托 (4)召请/带领 (5)就/往往 (6)同“懈”,懈怠/解脱,逃脱/解散 (7)提起/代理 (8)防守,保卫/把持,把守/坚持(自己的意见) (9)给人看相/相貌/做国相/察看,考察 3.虚词归纳(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与俱攻秦军: 因.张良遂略韩地辕:(3)以⎩⎪⎨⎪⎧ 乃以.秦王属吏:二世使使者斩以.徇: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啖以.利:始大人常以.臣无赖:(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 不然.,籍何以生此:喟然.太息曰: 沛公然.其计:答案 (1)就/如果 (2)趁机/于是/凭借,依靠 (3)把/而(表顺承)/由于/用/以为,认为(4)然而/这样/……的样子/认为……对4.古今异义词(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有大度,不事家人..①生产作业..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古义: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
今义:山东省。
(2)①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一家的人。
②古义:谋生职业。
今义: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从事这种军事活动或生产活动。
(4)古义:规约。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5)古义:没有出息。
今义:放刁撒泼,蛮不讲理;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6)古义:有德行的人。
今义:年纪大、辈分高的人。
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一下(1)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吕公因目.固留高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项羽与宋义北.救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高祖竟酒,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沛公然.其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大王起微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沛公从.百余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诽谤者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王巴、蜀、汉中,都.南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会项伯欲活.张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及见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夜.往见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意动用法,认为……奇怪(2)使动用法,使……不同(3)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4)名词作动词,搬家(5)名词作状语,向北(6)名词作动词,留下不走(7)意动用法,认为……对(8)形容词作名词,地位低下的人,平民(9)使动用法,使……跟从(10)名词作动词,灭族(11)使动用法,使……投降(12)名词作动词,建都(13)形容词作动词,深挖(14)使动用法,使……活命(15)使动用法,使……为王(16)形容词作动词,赶在诸侯之前(17)形容词作名词,奇怪的事(18)名词作状语,在晚上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系颈以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诸将过此者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7.翻译下面的句子(1)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