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精品教学案:第18课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淮阴侯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整理

《淮阴侯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整理第一课时教案学问与力量:1、了解韩信的一生2、积累1-3节的实词,了解1-3节的特别句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大事入手,在大事的进展过程中体会人物形象,尤其是抓住细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韩信早年落魄时的自尊、自信、坚忍。

教学重点:1、积累1-3节的实词,特别句式。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韩信早年的落魄了解其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点拨教学法、探究拓展法教学过程课前布置预习:1、《淮阴侯列传》叙写了哪几件事?2、自己疏通文章,找出文本1-3节里消失的文言文学问点。

一、导入: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由刘邦对“汉初三杰”的论述,指出韩信在楚汉相争中的地位;二、韩信简介:1、由韩信墓前对联入手;2、简介韩信。

三、请同学回答:本文的结构早年落魄井陉之战韩信之死史官论赞四、同学自由朗读1-3节,结合注解,能基本上译出文章,老师落实字词和特别句式。

问题探究:1、三个小故事可以概括为?反映了韩信早年怎样的性格?2、如何理解韩信所受的胯下之辱?3、三个故事的结局?五、总结:六:同学做练习,老师讲解。

七:布置作业:板书: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淮阴侯列传》怒绝亭长自尊漂母饭信自信胯下受辱坚忍朱红[《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3页/共3页。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淮阴侯列传》,使学生了解淮阴侯韩信的一生,掌握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淮阴侯列传》中的人物关系和主要事件。

2. 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史记》的叙事手法和语言特色。

2. 客观评价韩信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史记·淮阴侯列传》2. 参考资料:关于韩信的历史文献、相关论文和评论3.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淮阴侯列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韩信的一生及其相关历史事件。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重点分析《淮阴侯列传》的叙事手法和语言特色。

5. 评价与反思:让学生客观评价韩信的历史地位和贡献,认识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拓展,介绍与韩信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刘邦、项羽等。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人物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地位。

七、课堂互动:1. 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淮阴侯列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淮阴侯列传》的学习效果。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落实应用案:第18课淮阴侯列传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落实应用案:第18课淮阴侯列传Word版含解析

[ 学生用书 P145(独自成册 )](时间: 45 分钟分值:55分)一、累积运用 (25 分 )1.以下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B.右倍山陵,前左水泽C.人言公之畔D.秦之纲绝而维弛分析:选 D。

A. “能”同“乃”,“罢”同“疲”;B.“倍”同“背”;C.“畔”同“叛”。

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信建大将之旗鼓建:树起.B.信由这天夜怨望.望:恼恨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行:品德D.弟举兵,吾此后助公弟:弟弟.分析:选 D。

弟:但,尽管。

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状况与例句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A .欲东下井陉击赵B.羞与绛、灌等列..C.水上军开入.之 D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分析:选 C。

C 项与例句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A 项,名词作状语; B 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

4.以下句式与例句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例:知其不用A .何为为我禽B .冤哉亨也C.辞于淮阴侯 D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分析:选 A 。

A 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B 项,为主谓倒装句; C 项,为状语后置句; D 项,为定语后置句。

( )(3 分)5.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归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韩信认为,固然陈豨是皇上相信的臣子,但假如有人揭发说他反叛,长此以往,皇上也会率兵围歼。

陈豨一直知道韩信的雄才大概,对这类说法,陈豨特别相信。

B.韩信的一位家臣冒犯了他,韩信把他软禁起来,打算杀掉他。

这位家臣的弟弟上书告发,向吕后报告了韩信准备反叛的状况。

C.萧何欺诈韩信,让韩信进宫庆祝,韩信进宫后,吕后就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把他杀掉了。

D.司马迁认为,韩信在汉朝的功绩能够和周代的周公、召公、太公对比,死后也能够享祭不停。

图谋反叛,令人叹惋,但被诛灭宗族,实属不应。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淮阴侯列传》,使学生了解淮阴侯韩信的一生,掌握史记的写作特色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记中的史料,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阅读史记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淮阴侯列传》,了解韩信的一生,包括他的生平事迹、战争成就和人际关系等。

2. 史记特点:分析史记的写作特色,如实录、公正、详实等,理解史记在我国历史文学中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1. 淮阴侯韩信的生平事迹和战争成就。

2. 史记的写作特色和文学价值。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记中的史料。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史记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韩信的一生和史记的写作风格。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韩信事迹的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史记中的史料,让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历史问题。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解韩信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5. 引导阅读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提高阅读史记的兴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淮阴侯韩信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组织学生朗读《淮阴侯列传》,感受史记的文学韵味。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韩信的生平事迹,战争成就和人际关系,分析史记的写作特色。

4.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淮阴侯韩信的生平事迹和战争成就。

2. 分析史记的写作特色,举例说明其在写作上的独特之处。

八、课后作业1. 熟读《淮阴侯列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推荐阅读《史记》其他篇目,如《项羽本纪》、《留侯世家》等,了解史记的全貌。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淮阴侯韩信的事迹和史记的写作特色的理解程度。

《淮阴侯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淮阴侯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1《淮阴侯列传》教案教学设计《淮阴侯列传》是中国古代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苏教版高二选修的一篇课文。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历史巨著。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淮阴侯列传》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成书背景和内容特点等;2. 理解《淮阴侯列传》中所包含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项羽、刘邦、韩信等;3. 能够分析《淮阴侯列传》中的主题及其意义,并探讨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4. 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思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在于深入剖析《淮阴侯列传》中所包含的主题和意义;2.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文献的阅读方法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淮阴侯列传》的基本情况和重要内容;2. 讨论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大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3. 研究式教学,通过项目研究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研究古代历史,提高其研究能力。

四、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阅读与《淮阴侯列传》相关的史书和文献,了解其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2. 导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课中活动: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知识竞赛等;4. 课后作业:根据学习情况和课程需要,布置不同的作业,如读书笔记、论文、调研等。

五、教学资源1. 本篇课文:《淮阴侯列传》;2. 相关史书和文献:《史记》、《汉书》等;3. 互联网资源:历史博客、学术论文网站等;4. 多媒体教学资源:历史视频、图片等。

六、教学评估1. 通过听课记录、学生课堂笔记、座谈会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2. 通过学生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进行评估;3. 整理、归纳和总结学生反映的问题和教学经验,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教学重点: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教学难点:1、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2、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2、设计相关的问题切入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设想其一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但与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比较丰富,所以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二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

要引导学生体会。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

韩信除了受胯下之辱外还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迹。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史记淮阴侯列传》来进一步了解韩信。

二、介绍韩信: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 》教师用书:06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 》教师用书:06 淮阴侯列传 Word版含解析

淮阴侯列传题韩信庙[宋]钱若水筑坛拜处恩虽厚,蹑足封时虑已深。

隆准若知同鸟喙,将军应有五湖心。

【内容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歌的容量很大,区区二十八个字,简直涵盖了一部《淮阴侯列传》。

开头两句说,汉王刘邦虽然筑拜将坛,拜韩信为大将,对他极度重用,但是,韩信已经遭到深深的疑忌。

三、四两句说:若知道刘邦和勾践一样,可以共患难,不行共安乐,狠心屠戮功臣,韩信(将军)应当像范蠡那样早早地离开。

隆准,高鼻子,指刘邦;鸟喙,指勾践(越王长颈鸟喙);五湖心,指急流勇退之心。

诗中通过用典、述史、刻画、谈论等多种手段,把一个颇为简单的问题讲得条理分明,有理有据。

我们可以从中悟解咏史诗的作法。

[学问·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爨.(cuàn)喋.血(dié)馈.粮(kuì) 辎.重(zī) 裨.将(pí) 晨炊蓐.食(rù) 拊.循(fǔ) 绐.(dài)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晨炊蓐食(“蓐”同“褥”)(2)出我袴下(“袴”同“胯”,两腿间)(3)蒲伏(“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4)亦已罢极(“罢”同“疲”)(5)人言公之畔(“畔”同“叛”)(6)上怒曰:“亨之。

”(“亨”同“烹”)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食⎩⎪⎪⎨⎪⎪⎧常从人寄食.饮(名词,读shí,可吃之物)大丈夫不能自食.(动词,读sì,自食,指自己养活自己)今日破赵会食.(动词,读shí,会食,集合用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动词,吃)平生衣取蔽寒,食.取裹腹(名词,食物)月盈则食.(动词,同“蚀”,亏缺)(2)厌⎩⎨⎧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动词,厌烦)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动词,吃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形容词,满足)(3)差⎩⎨⎧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名词,参差)终如其言,一无差.错(名词,差错,错误)何必更以多寡为差.(名词,差别)差.强人意(副词,略微)(4)置⎩⎪⎨⎪⎧置.之亡地而后存(动词,放,安放)高帝曰:“置.之。

《淮阴候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淮阴候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淮阴候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淮阴候列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评价淮阴候韩信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

(3)能够概括并阐述《淮阴候列传》的主题思想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淮阴候列传》。

(2)学会运用文献资料、历史背景等方法,全面了解淮阴候韩信的一生。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英雄人物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崇尚英雄的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分析:《淮阴候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重要篇章,主要记载了淮阴候韩信的一生。

文章详细描绘了韩信的生平事迹、战争智慧和人物品质,展现了其从一个贫苦百姓到一代名将的传奇历程。

2. 教学重点:(1)分析并评价淮阴候韩信的人物形象及其历史地位。

(2)理解并掌握《淮阴候列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概括并阐述《淮阴候列传》的主题思想和历史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

(2)引导学生关注淮阴候韩信的历史地位和传奇人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淮阴候列传》,理解文本内容。

(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文本分析韩信的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韩信人物形象的分析成果。

(2)组织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讨论。

4. 课堂讲解:(1)讲解《淮阴候列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分析韩信的人物形象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3)阐述《淮阴候列传》的主题思想和历史价值。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学习韩信身上的英雄品质,如智勇双全、忠诚坚定等。

(2)讨论如何将韩信的精神品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淮阴候列传》中的经典段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精品教学案
第18课淮阴侯列传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

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

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

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

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
会因此招来大祸。

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

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往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

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积聚木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

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千古悲剧第一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