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浅谈全面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促进天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浅谈全面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促进天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摘要:随着工农业用水量剧增、上游开发利用程度增加以及大量拦蓄工程的建设,使天津的水资源呈现逐年急剧的下降趋势,供水保证率低的问题日渐突出。
为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天津市各级水务部门严把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组织、监督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规范论证审查程序,论证工作逐步迈入正轨,取得了显着成效。
从天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着手,对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意义、内容以及如何做好认证工作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资源论证;水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是应取水许可审批的实际要求而建立,其设立的宗旨是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天津市水利局自2002年5月1日开始贯彻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已经先后对宝坻京津新城水厂、陈塘庄电厂、北疆电厂、雀巢矿泉水公司、中心渔港等多项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报告进行了全面技术审查。
天津市各级水务部门严把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组织、监督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规范论证审查程序,论证工作逐步迈入正轨,取得了显着成效。
本文从天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着手,对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意义、内容以及如何做好认证工作展开探讨。
一、天津市水资源概况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 属于暖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流经本市行洪河道19条,排沥河道79条,天津市境内河流分属海河流域的北三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海河干流水系、黑龙港运东水系和漳卫南运河水系,天津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74.9毫米,且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呈北高南低的趋势。
《绿色发展背景下天津市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路径研究》

《绿色发展背景下天津市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路径研究》一、引言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
天津市作为我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农业发展亦需紧跟绿色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在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在绿色发展背景下,天津市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路径,分析现状及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二、天津市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水资源相对匮乏。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凸显。
同时,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存在水资源浪费、污染等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活用水量增加,使得农业用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
2. 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
3. 水污染问题:部分地区的水质污染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三、绿色发展背景下天津市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路径针对三、绿色发展背景下天津市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路径针对上述天津市农业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及问题,绿色发展背景下,我们提出以下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路径:1. 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实行合理的水价制度,通过逐步提高水价,引导农民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同时,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天津市各农业区域,大力推广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逐步淘汰传统的漫灌方式,减少水资源浪费。
同时,结合现代农业技术,如智能灌溉系统,实现水资源的精准灌溉。
3. 构建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推广雨水收集、污水处理回用等技术,构建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通过将雨水、废水等资源进行收集、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提高土地的保水能力。
同时,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改善水质,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水资源环境。
滨海平原区深层淡水可持续利用地研究

滨海平原区深层淡水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卞学洛(天津市东丽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天津300300)摘要。
天津市东部第四系第二含水组地下水,在长期较强的开采状态下未发生大面积成化污染及水位持续下降,地层压缩沉降近年来也趋于停止。
不开采的各咸水层与下伏开采的第二泼水含水组的水位具有同步动态。
分析认为:渗透系数小于103m/d的黏十层具有半透膜特性,各层咸水的渗透压,是加快地表水入渗的动力。
加大第二含水组地下水的开采,警水位差大于渗透鲰差时,上覆威水层即发生中性水分子运移越漉,补给第一含水组的是淡水,壤终廿J将浅层水位降低。
停止第二含水组地下水的开采,则会发生新的环境地质灾害。
关键词;半透膜越流淡化入渗机理地层压缩沉降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联台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目前正在实施的国际水文计划(IHP)第六阶段(2002~2007年)主要研究方向就是上述内容。
天津是一个极端缺水的超大城市,人们试图以人量开采深层地下淡水的方法来解决缺水问题,但由于补给机理不清,开采方法不当,随之发生了严重的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灾害。
为了合理地开发利用地卜淡水,天津市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T作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先后提交过数次地F水资源评价成果,也开展过专题研究。
早在1984年完成的“天沣市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中就提出“咸水体覆盖F的承压淡水垂向越流补给机理不清,应进一步开展研究,做出科学论证”的建议。
但目前上覆咸水层区深层淡水的补给理论并不完善,人们对咸水体覆盖下深层淡水的来源及如何开发利用,存在各种观点和争论。
笔者在长期管理工作中发现第四系各层咸水虽无开采,但与下伏开采的第二含水组的水位有同步不等幅的动态特征。
第二二含水组地下水十余年来在较强的开采状态下既朱发生较大面积的咸化污染,也未发生水位持续下降(现水位埋深在17~37m之间),据分层标监测资料显示,地层压缩变形己趋丁停止。
澄清地表水入渗对第四系深层淡水的垂向越流补给机理。
城市水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城 市水资源利 用与可持 续发展 的研究
张 五 洲
( 天津市水文水资源勘测管理中心 )
【 摘 要 】水是人类生存与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 是经济发展 的动力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 的加快 , 合理 的利用水资源对中国经济来说有着 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章通过对 我国水 资源的现状 以及水资源 出现 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和探讨 。 【 关键词 】水资源 城市 持续 发展 中图分类号 :T 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9 -9 1 4 X( 2 0 1 3 )3 5 —3 5 5 —0 1
四 、对水资源可持续 发展 与利用 的具体措施
1 . 政府的政策措施 出台或建立完善 的相关水资源 的管理政策 ,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统 管理 , 是水资源能够被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 。所以我国相关 部门 应 当建立健全监督保证机构 , 为水的社会循环永续利用提供必要的法 律基础和保障。另外 , 政府应 当运用合理 的行政手段来加以引导 , 比 如在保证经济合理发展 的基础上 , 适当地降低水 资源使用总量 , 从而 缓和水资源的供需 矛盾 , 同时对于农业的结构内部进行转化 , 鼓励农 民更多地发展渔业 、 林业等对水资源需求 比较少的行业 , 从而实现水 资源 的节约利用。 政府对于水资源 的政策多年来并不少见 , 但是成效 不大 , 原 因在政策虽有 , 但是执行力度 不大, 从而 导致 了还是无法见 效 ,因为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对于公 民本身来说是无法立法 的,我们不 能 因为一个人往 水里吐 口痰就把 他抓起来劳改 , 所以也就形成 了立法 难 的问题 ,而针对企业 的污水排放虽然有法律 , 但是 由于这些企业的 利益与社会效益密切相关 , 所 以在其违背法律时政 府宁可采取罚款也 不想去关 闭其生产 ,所以也就造成了多层次 的难度 。 2 .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 率 , 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未来几十年 的发展过程中 ,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 口的不断 增加 , 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可能会更加突 出。 如果不 能加快建设 节约型社会 , 有限的水资 源环境约束将对经济的快速增 长产生非 常不 利 的影 响。 解决 我国水资源短缺 的措施 , 应该依靠在农业、工业 、 生 活等各个方 面大力节水 , 其 中利用水价调节用水行为是实现可持续用 水 方式 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工业 和居 民用水价格 比较低 , 农业用水 几乎是没有 价格 的,要在大众可承受的范围内 ,逐渐提高用水价格 , 或者在配额 限度 内实行低价格 ,而对超标用水 收取高额 的水价。在城 市用水上 , 应 当对城市的水价进行 不断的调 整 , 采用按水量累进计 价。 3 . 建立完善 的水 资源管理体制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 心 完善城市水 资源管理体制 是实现城市水资 源能够可持续 发展利 用的关键 。所 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城市用水的统一 管理体制 ,形成城市 供 水 、用 水 、节 水 和 污 水 合 理地 处 理 以及 对 水 资 源 形 成 集 成 化 的 管 理 与保护 ,从而保证城市用水的健康、持续和安全。另外 ,要按照人水 和谐的理念 , 结合水利发展的 目标和重点。 加强对水资源基础研究和 水利项 目前期工作的领 导, 加大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 , 搞好基础设施 建设和重点工程项 目建设 。
天津市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天津市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天津是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汛期因水而忧,非汛期又因水而愁,根据中央对天津的新定位,新要求,在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指导下,采取以南水北调和引滦入津水为主,狠抓突出的问题,大力开展节水与用水,建设新型用水城市而努力。
关键词天津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天津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天津市要上防洪水,中防沥涝,下防海潮。
汛期,诸河上游来水多时,聚流成灾,非汛期,上游来水很少,加之本地水资源缺乏,多出现干旱缺水的灾难,又因无水而愁。
1、天津市水资源的现状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的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多年平均降雨量55mm,天津市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城市,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仅有160m3,,加上流域上游来水和引滦等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过370m3,仅为全国的六分之一。
1.1天津的水资源严重短缺。
而且地区分布不均,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单一,不能满足城市安全用水要求,目前仅于桥水库通过引滦工程可提供城市用水,其它供水工程因水源无保证并且水质差,只能作为农业水源。
此外,由于工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全市境内的19条河流水体污染严重。
绝大部分为V类或劣V劣水,只有北部地区局部河段可达到IV类水质标准。
现状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如大水漫灌目前仍是农业的主要灌溉方式,节水空间有很大的余地可挖。
1.2水资源的价格机制不合理。
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政府和人民对水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没能充分认识,水资源无论以要素身份对企业还是以商品身份对消费者而言,几乎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相应的价格形成机制下,国家所确定的水资源价格对调节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及其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也就基本不起作用。
2、天津市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2.1多龙管水的现象。
目前,天津市机构改革尚未完成,水资源仍由天津市水利局,建委,公用局,市政局,地矿局等部门管理,工作互相交叉,全市水资源缺乏统一规划,调度,无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
天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21 第 2 0 ຫໍສະໝຸດ 年 0期 资源 与环 境科 学
天 津 水 资 源可 持 续 利用 研 究
李 立妍 徐 艳杰 韩 宜芳
( 津市北大港水库管理处 . 津 307 ) 天 天 0 2 0
摘要
通 过 对 天 津 水 资 源 的 现 状 及 利 用 情 况 的 分 析 , 出缓 解 水 资 源 短 缺 、 提 实现 水 资 源 可持 续 利 用 的 对 策 , 为 天 津 市 水 资 源 的 开 发 以
资源保 护和 利 用与配 置 中存在 的 问题提 出解 决对 策 。
1 天 津 市 水 资 源 现 状 11 入 津 水 系 .
21 农业 用水 。 .. 3 农业 是 用水 大 户 , 其 中又 以灌 溉 用水 最 而
清河[ 4 1 。
1 . 地 下 水 资 源 3
资源 以及 可持 续 发展 性 的环 境资 源 , 是人 类 文 明 的源 泉 , 既 也是 人 类赖 以生 存 和发 展 的重 要物 质基 础 , 是 支撑 社 会 更
进步 、 维持 经济 可持 续发 展 的基 本保 证 。 随着 现 代社 会城 镇
Ab ta t T ru hteaayi ftepee t o dt n n tiain a o th trrsucsi ini,h to sfri rvn e sr c ho g h n lsso rsn n io sa d uizt b u ewae eo re uTajn temeh d o h c i l o t mp oigt h
利 用提供 参 考。 关 键 词 水 资 源 : 持 续 利 用 ; 津 可 天 中 图 分 类 号 T 1 . 文 献 标 识 码 A V2 39
天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8
20 0
10 0
0
■ ■ 一
—一 人均水资源 占有量 +
_ I ■
0
4
地 下 水 资源 。引发 了地 面 下 降 ,产 生 了地 下水 位 降 落 漏 斗 由 图2 以 看 可 出 . “ 一 五 ”期 间 深层 地 下 水 供水 十 量 一 直 超 过 天 津 市规 定 的 1 8 立方 . 亿 8 米 警 戒 线 .但 供 水 量 由20 年 的4 5 05 . 4 亿 立方 米 下 降 至 2 1年 的 2 5 立 方 00 .亿 8
水资源总量 +
平均降雨量
图1 2 0 — 0 0 0 5 2 1 年天 津 市平均 降 雨量 、水 资源 总量和 人 均水 资 源 占有 量情 况
环 渤海经济 昧 望 2 1 年第 1 02 期
41
对 策 研 究
亿 立方 米
5 4 3 2 1 O
本 等 问题 .天津 市非 常 规水 资源 占供
1水 资 源 总 量 受 天气 因 素 影 响 明 . 显 .人 均水 资源 占有量 偏低 天 津 市 是 全 国 最 严 重 的缺 水 城 市 之 一 .水 资源 总 量 仅 为全 国水 资 源 总
毫米或立方米, 人
70 0
60 O
占有 量 仅 为 10 方 米/ .是 全 国人 6立 人 均值 的十 五 分之 一 .是 世 界人 均 值 的 六十 分 之 一 .远 低 于联 合 国公 认 的水
水 总 量 的 比 重仍 然 不 高 .2 1 年 再 生 00 水和 海 水 淡 化 合 计 供 水 量 仅 03 亿 立 . 9 方米 .占供 水总 量的 比重 为1 4 ( . % 如 7
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4、将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能源结 构调整相结合,推动天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域之一,其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保障 区域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从土地利用现状、问 题与挑战、对策与建议三个方面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研究。
研究背景
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形成于中新世晚期至第四纪早期,地质构 造复杂,分布范围广泛。目前,该地区地下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处于初级阶段, 尚未实现规模化、可持续开发。因此,针对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的可持 续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针对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了 广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的分布规律、储量评估、开采技术、 能源利用与转化、环境影响评价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 题:对地下热水资源长期开采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研究不足;缺乏对开采与利 用过程中资源浪费和能量损失的深入研究;针对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综合性、 系统性研究不足。
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研和实验研究发现,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储量, 同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在可持续开发利用方面,应充分考虑 资源的存储特征和开采条件,避免对地质环境造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可持续开发利用方面,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合理配置开采井群、优化利用模 式及采取回灌技术等措施,可实现资源的规模化、高效开发和长期利用。同时, 应开采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调研、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 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总结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 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其次,结合实验研究,分 析地下热水资源的物理化学特性、能源利用前景以及生物有效性等指标,进一 步了解资源的质量和利用价值。最后,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地下热水资源的 开采和利用进行模拟,以获得最佳的开发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摘要通过对天津水资源的现状及利用情况的分析,提出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以为天津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天津
StudyonSustainableUtilizationofWaterResourcesinTianjin
LI Li-yanXU Yan-jieHAN Yi-fang
(Beidagang Reservoir AdministrationDepartment in Tianjin,Tianjin 300270)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conditions and utilization about the water resources in Tianjin,the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situations of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water resources were submit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ianjin.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sustainable utilization;Tianjin
水资源作为极其重要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性的环境资源,既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支撑社会进步、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随着现代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数量的不断增长,社会经济的飞跃式发展,水资源作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一切污染排放物的承载体,其污染问题和开发利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性,使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同时也成为决定人类可持续生存的关键。
目前,国内众多学者从水资源利用评价、理性配置及其调控等角度阐释如何在部分区域或城市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1-2]。
由于不同地域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存在不同的特点,因此,一些相关的研究对策具有相对的局限性。
该文以天津市水资源利用作为研究对象,从其水资源现状分析入手,以为其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与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1天津市水资源现状
1.1入津水系
天津地处海河流域下游,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流经市境的1级河道有19条,主要有海河、蓟运河、永定河、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等;2级河道
79条。
市境内大中型水库有于桥水库、北大港水库、团泊洼水库等,还有蓄滞洪区12个[3]。
众多的河流、洼淀、水库、池塘构成面积广大的内陆水域,为发展灌溉与城市供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1.2地表水资源
天津市的地表水资源量主要取决于降水,不仅与该市的降水量丰、枯有关,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河、滦河全流域降水量。
其地表水资源部分来自当地,另一部分来自境外地区流入该市的入境水量。
1.2.1降水资源。
大气降水是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表水的数量和特征。
天津年平均降水量600 mm左右。
但降水受季风环流、地理纬度、距海远近、地形影响十分显著。
天津市的降水具有地域上分布不平衡、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等特点,在空间分布具有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多于内陆的特点。
1.2.2入津水量。
天津地处海河流域尾闾,入津水量取决于上游各河年径流量。
各水系入津水量包括南系的南运河、大清河[4]。
1.3地下水资源
天津地下水资源包括天然地下水资源和可采地下水资源。
2水资源利用情况
2.1用水量
2.1.1生活用水。
由于天津在用水分配上坚持首先保证居民生活需要的原则,因此即使在缺水的情况下,城市生活用水总量和用水标准都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用水条件的改善)而逐年有所提高。
2.1.2工业用水。
天津是工业城市,工业用水主要集中于耗水量大的行业,如热电、冶炼、化工和造纸业等。
2.1.3农业用水。
农业是用水大户,而其中又以灌溉用水最多。
由于水源不足,制约了粮食产量的增长,不得不引用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灌溉,农村用水基本以供定需。
目前农业用水的保证率低于工业和生活用水,所以,干旱年农业与工业争水现象严重。
2.2水资源污染严重
人口集中、工业发达的城市其下游水体一般都会遭受严重的污染。
污染源就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城郊农用化肥和农药。
受污染的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污染更加严重。
天津地处海河下游,海河干流有汛期排污的任
务,且接纳塘沽工业区排出的各种污染物,由于其上游来水减少,河水稀释能力下降,更加剧了天津水资源受污染程度。
3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球性发展战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其主要的支柱体系。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就是要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同时维护水资源的水文、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自然功能,在水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度内调整人类活动,使经济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同步发展。
解决天津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利用,必须立足于天津的城市地位及各方面的实际条件,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一系列措施,继续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近期以节流为主的方针,逐步达到从根本上解决天津市的用水问题[5]。
3.1发展节水型农业
3.1.1调整农作物结构,压缩灌溉面积。
小麦是天津的主要农作物,其用水较多。
近些年来,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压缩小麦播种面积,改种耐旱作物,对缓解农业用水紧缺状况起到重要作用。
3.1.2推广浇灌新技术。
天津市多数地区为淹灌、漫灌和沟畦灌,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较低。
因此要大力发展节水型灌溉,推广喷灌、微灌和滴灌等技术,对现有灌区工程进行全面配套建设,推广渠道防渗技术[6]。
3.2利用工程设施贮蓄降水
充分利用现有的工程设施,适当提高蓄水能力,调整蓄水工程的布局,提高径流的利用率,以满足农业用水的需要。
天津的农业用水主要靠拦蓄地表水。
现有的蓄水工程经过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管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蓄水能力。
同时,还需要调整蓄水工程的布局,改变北部蓄水设施过少的状况,减少地面径流的损失。
应充分利用北部蓟县、宝坻、武清、宁河4县内总体积达113 322 m3的10个大洼,提高蓄水能力。
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应以兴利为主,将抗旱与排涝相结合,充分发挥蓄水工程的效益。
3.3污水处理,一水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