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2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学科。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护理的特点?A. 整体观念B. 辨证施护C. 药物治疗为主D. 情志调养答案:C2. 下列关于中医护理学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中医护理学主要应用于临床治疗。
C. 中医护理学强调个体化护理。
D. 中医护理学只适用于慢性病的护理。
答案:D3. 在中医护理中,五行学说用于指导护理实践,其中“木”对应人体的哪个脏器?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4.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其中“切”指的是什么?A. 观察B. 闻气味C. 询问D. 脉诊答案:D5.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在护理实践中,如何理解这一观点?A. 重视脾胃疾病的治疗B. 注重饮食调养C. 强调情志护理D. 重视药物治疗答案:B二、判断题1. 中医护理学中的“治未病”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进行干预和护理。
(正确)2. 中医护理学的实践过程中,不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知识。
(错误)3.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护理学的辨证施护原则。
(正确)4. 中医护理学中的“药食同源”理念认为所有食物都可以用来治疗疾病。
(错误)5. 在中医护理中,情志调养是指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来促进健康。
(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念。
答: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念包括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个体化护理和自然疗法。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统一;辨证施护要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护理方案;个体化护理注重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自然疗法倡导运用自然和非药物疗法促进健康。
2. 描述中医护理中的“四诊”方法及其意义。
答:中医护理中的“四诊”方法包括望、闻、问、切。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来了解病情;闻诊是闻患者的气味、声音等;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信息;切诊主要是通过脉诊来感知患者的脉象。
中医护理学基础z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z试题及答案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结合中医学理论与护理实践的学科,旨在通过中医理论指导护理工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以下是一份中医护理学基础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1. 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理论是什么?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气血津液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A. 整体护理B. 辨证施护C. 个体化护理D. 药物治疗答案:D3. 中医护理中“辨证施护”的含义是什么?A.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方法B.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调整护理方法C. 根据患者的喜好调整护理方法D. 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调整护理方法答案:A二、填空题4. 中医护理中的“四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望、闻、问、切5. 中医护理中常用的“八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三、简答题6. 简述中医护理中的“治未病”理念。
答案:中医护理中的“治未病”理念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调摄等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强调预防为主,治养结合。
四、论述题7. 论述中医护理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
答案:中医护理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变化,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 饮食调护: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提供适宜的饮食建议,如药膳、食疗等。
- 情志调护:通过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 运动疗法: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增强体质。
- 药物疗法: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辅助疾病治疗。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考生可以对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知识、护理原则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希望考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基础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护理学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疾病预防B. 整体护理C. 个体化治疗D. 药物疗法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A. 食疗B. 药疗C. 心理护理D. 手术治疗答案:D3.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那么“肝开窍于”哪个部位?A. 眼B. 耳C. 鼻D. 舌答案:A4. 在中医护理中,下列哪种情况最适合采用温补法?A. 阴虚火旺B. 阳虚内寒C. 湿热内蕴D. 气血两虚答案:B5. 以下哪个穴位不属于中医常用的急救穴位?A. 人中B. 合谷C. 百会D. 足三里答案:D二、判断题1. 中医护理学强调辨证施护,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护理计划。
(对)2. 所有中医护理方法都应由专业医师操作,患者自己不能进行。
(错)3. 中医护理学认为情志内伤也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4. 中医护理中的“饮食有节”是指饮食应该清淡,少食多餐。
(对)5. 中医护理学中的“治未病”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
(对)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护理中的“四气五味”理论。
答案:中医护理中的“四气五味”理论是指药物或食物的性质和味道。
四气包括寒、热、温、凉,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
不同性质和味道的药物或食物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护理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来选择适宜的药物或食物。
2. 何谓“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答案:“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中医护理中,通过调整五行之间的关系,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案例分析题患者,女性,45岁,主诉近一个月来经常感到疲劳无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
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可能的体质类型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答案: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为气血两虚的体质。
护理措施包括:- 饮食调理:增加富含铁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红肉、绿叶蔬菜等。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集、考试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集、考试及答案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第一章绪论二、填空题1、医疗体育得奠基人就是(1华佗).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得就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就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得医学成就。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得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就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与(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就是一部营养学专著.三、选择题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得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得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得奠基人就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得医家就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得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药物学巨著就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得就是(伊尹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得著作就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得著名医家就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得理论。
A、孙思邈B、张仲景C、华佗D、叶天士四、简答题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得贡献。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四、简答题1、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得护理,都做了详细得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得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得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2)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得发生。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12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题目(参考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12月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引起久泄脱肛,内脏下垂等症的主要病机是
A.脾气下陷
B.肾阳亏损
C.肺气虚弱
D.宗气不足
标准答案:脾气下陷
2.麻黄汤与三拗汤的变化属于
A.药量的加减
B.药味、药量均变化
C.药味的增减
D.剂型的更换
标准答案:药味的增减
3.五行中火的特性是能源
A.稼穑
B.炎上
C.曲直
D.从革
标准答案:炎上
4.被称为“太仓”的脏器是指
A.脾
B.胃
C.小肠
D.大肠
标准答案:胃
5.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的腧穴是
A.少商
B.少冲
C.商阳
D.中冲
标准答案:中冲
6.下列哪项不是确定升降沉浮的依据
A.药物质地
B.药物气味
C.药物归经
D.炮制配伍
标准答案:药物归经。
大一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大一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理论是: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气血津液学说D. 以上都是2. 中医护理中的“四诊”是指:A. 望、闻、问、切B. 听、闻、问、切C. 望、闻、触、切D. 望、听、问、触3.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A. 整体护理B. 辨证施护C. 个体化护理D. 标准化护理4. 中医护理中常用的外治法不包括:A. 艾灸B. 拔罐C. 刮痧D. 静脉注射5. 中医护理学中的“三因制宜”是指:A. 因人、因时、因地B. 因人、因证、因地C. 因证、因时、因地D. 因人、因证、因药6.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护理中的常用药物?A. 人参B. 当归C. 黄芪D. 阿司匹林7. 中医护理学中的“五味”是指:A. 酸、苦、甘、辛、咸B. 酸、甜、苦、辣、咸C. 酸、苦、甘、辣、咸D. 酸、苦、甘、辛、辣8. 中医护理中“八法”不包括:A. 汗、吐、下、和B. 温、清、补、泻C. 消、通、固、涩D. 针、灸、拔、刮9. 中医护理学中“四气”是指:A. 寒、热、温、凉B. 春、夏、秋、冬C. 风、寒、湿、燥D. 酸、苦、甘、辛10. 中医护理中“五行”对应的五脏是: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胆、肺、肾D. 心、肝、脾、胃、肾答案:1. D2. A3. D4. D5. A6. D7. A8. D9. A 10.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医护理学的特点。
答:中医护理学的特点包括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个体化护理和预防为主。
它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维护。
2. 描述中医护理中的“四诊”具体内容。
答:中医护理中的“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等了解病情;闻诊是通过嗅闻病人的气味和听其声音;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等;切诊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象来了解病情。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考试《中医护理学基础》考查课试题单选题简答题论述题主观填空题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一般不宜留针的是A. 痉挛性疾病B. 小儿患者C. 顽固性疾病D. 疼痛性疾病-----------------选择:D2. '甘味药不具有的作用是A. 中毒解救B. 正气虚弱C. 久泻滑肠D. 调和药性-----------------选择:C3. '位于足大趾外侧,距趾甲根角0.1寸的穴是A. 太白B. 太冲C. 大敦D. 隐白-----------------选择:C4. '下列哪项不是暑邪的致病特点A. 易生风动血B. 阳邪C. 性炎热D. 性升散-----------------选择:A5. '下列哪项不是内伤病因A. 七情B. 饮食C. 劳逸D. 痰浊-----------------选择:D6. '下列哪项是寒邪的致病特点A. 所致病证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B. 常常可见下部的症状C. 可引起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D. 容易阻遏气机,使气的运行不畅,气机升降失常-----------------选择:C7. '对于神昏抽搐者的护理,错误的是A. 去除义齿、发卡等物B. 保持呼吸道通畅C. 注意保暖D. 用力按压抽搐肢体-----------------选择:D8. '肝,在五行属于A. 木B. 火C. 土D. 金-----------------选择:A9. '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的药物属于A. 君药B. 臣药C. 佐药D. 使药-----------------选择:D10. '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A. 元气B. 宗气C. 营气D. 卫气-----------------选择:A11. '属神气不足的是哪项A. 面色无华B. 两目晦暗C. 形体赢瘦D. 精神不振-----------------选择:D12. '出现动则气喘等症,多因A. 肺气虚弱B. 肾不纳气C. 水气凌心D. 肝火犯肺-----------------选择:B13. '“热者寒之”适用于A. 实热证B. 实寒证C. 真寒假热证D. 真热假寒证-----------------选择:A14. '患者男,50岁,现症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畏风,舌淡嫩,脉虚无力。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资料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资料一、选择题1. 中医护理学是结合了中医理论与护理实践的学科,其核心是:A. 药物治疗B. 饮食调理C. 情志护理D. 经络按摩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A. 整体护理B. 辨证施护C. 个体化护理D. 单一治疗答案:D3. 中医护理中的“四诊”是指:A. 望、闻、问、切B. 听、嗅、触、视C. 望、闻、触、视D. 问、切、听、嗅答案:A4. 根据中医理论,以下哪项不是“五行”所对应的脏腑?A. 木—肝B. 火—心C. 土—脾D. 金—肺E. 水—肾答案:E(水对应的是肾,但题目要求选择不是的选项)5. 中医护理中常用的外治法不包括:A. 拔罐B. 刮痧C. 艾灸D. 静脉注射答案:D二、填空题6. 中医护理学中的“三因制宜”原则是指根据病人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护理。
答案:体质、病情、环境7. 中医护理中的“八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其中“消”指的是________。
答案:消导8. 在中医护理中,情志护理是指通过调节病人的情绪,以达到________和________的目的。
答案:调和气血、促进康复三、简答题9. 简述中医护理学中“治未病”的概念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中医护理学中的“治未病”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通过预防措施来避免疾病的发生。
在护理实践中,这包括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调整情志等,以及在病人出现轻微不适时及时进行干预,防止病情发展。
10. 阐述中医护理中的“辨证施护”原则及其重要性。
答案:中医护理中的“辨证施护”是指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确保护理措施更加精准有效,避免一刀切的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结束语:本资料提供的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
1. 具有和中、缓急、解痉、补益等作用的是
A. 辛味食物
B. 甘味食物
C. 酸味食物
D. 苦味食物
正确答案:B
2. 中医临床使用最广泛的剂型是
A. 散剂
B. 汤剂
C. 丸剂
D. 膏
正确答案:B
3. 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
A. 肝脾肾的功能
B. 肺脾肾的功能
C. 心肝脾的功能
D. 肝肺肾的功能
正确答案:B
4. 奇恒之腑不包括以下哪项
A. 筋
B. 女子胞
C. 髓
D. 胆
正确答案:A
5. 位于足大趾外侧,距趾甲根角0.1寸的穴是
A. 太白
B. 太冲
C. 大敦
D. 隐白
正确答案:C
6. 一般不宜留针的是
A. 痉挛性疾病
B. 小儿患者
C. 顽固性疾病
D. 疼痛性疾病
正确答案:B
7. 顺应四时调阴阳,宜“早睡晚起”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冬季
D. 秋季
正确答案:C
8. 理中丸与人参汤的变化属于
A. 药味的增减
B. 药量的加减
C. 剂型的更换
D. 药味、药量均变化
正确答案:C
9. 具有发散、行气之功效的是
A. 辛味食物
B. 甘味食物
C. 酸味食物
D. 苦味食物
正确答案:A
10. 妇科病最常用的腧穴是
A. 关元
B. 太冲
C. 太白
D. 三阴交
正确答案:D
11. 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的腧穴是
A. 水沟
B. 牵正
C. 颧髎
正确答案:D
12. 关元穴定位于
A. 脐中直下1寸
B. 脐中直下2寸
C. 脐中直下3寸
D. 脐中直下4寸
正确答案:C
13.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说明了
A. 阴阳的对立
B. 阴阳的互根
C. 阴阳的消长
D. 阴阳的转化
正确答案:D
14. 大椎穴退热属于腧穴的
A. 远治作用
B. 近治作用
C. 双向调节作用
D. 相对特异性作用
正确答案:D
15. 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 元气
B. 宗气
C. 营气
D. 卫气
正确答案:A
16. 以下哪种火罐疗法可用于局部皮肤麻木
A. 针罐
B. 留罐
C. 闪罐
D. 刺络拔罐
正确答案:C
17. 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正确的是
A. 手太阴脾经
B. 足太阴肾经
C. 足厥阴肝经
D. 手少阴心包经
正确答案:C
18. 针刺头顶和项背部腧穴最宜选择
A.
B. 仰卧位
C. 仰靠坐位
D. 俯伏坐位
E. 侧俯卧位
正确答案:D
19. 属针刺基本手法的是
A.
B. 弹法
C. 刮法
D. 摇法
E. 捻转法
正确答案:D
20. 气逆最常见于那些脏腑
A. 肺
B. 胃
C. 肝
D. 以上皆正确
正确答案:D
----------------------------------简答题----------------------------------
1. 试述脾主统血与肝主藏血的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答案: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功能。
肝主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作用。
肝血充足,疏泄有度,血量得以正常调节,气血才能运行无阻;脾气健旺,生血有源,统血有权,则肝有所藏。
肝脾协调,共同维持血液的运行。
2.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参考答案:湿性重浊;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黏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3.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主要与哪些内脏有关?试作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女子胞,又名胞宫,胞脏,子宫,子脏等。
为奇恒之腑之一,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
从现代生理学来看,它应包括妇女整个内生理器官女子胞与心,脾,肝三脏的关系也很密切,因月经来潮,以及胎儿的充养均依赖营血。
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脾统血又是生血之源,所以当心,肝,脾三脏上述功能失调时,亦往往影响胞宫的生理功能,如常见的心脾两虚证,因化血无源,或思虑太过,心血暗耗,而月经量减少,衍期或经闭,若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致月经淋漓不止,若脾气虚而中气下陷,还可导致胞宫脱垂,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致血瘀不行,则经闭,或血瘀胞中等。
4. 方剂的服药方法有何要求?
参考答案:略
一、服药时间
一般来说,宜在饭前 1 小时服药,以利于药物尽快吸收。
但对胃肠有刺激的方药,宜饭后服用,以防产生副作用;滋补方药,宜空腹服用;治疟方药,宜在发作前2 小时服用;安神方药,宜在睡前服用;急证重病可不拘时间服用;慢性病应定时服用,使之能持续发挥药效。
根据病情的需要,有的可一天数服,有的可煎泡代茶时时饮用。
个别方剂,古人对服药时间有特殊要求,如鸡鸣散在天明前空腹冷服效果较好,可参考运用。
二、服药方法
运用汤剂,通常是1 日1 剂,将头煎、二煎兑合,分 2 次或3 次温服。
但特殊情况下,亦可1 日连服2 剂,以增强药力。
散剂和丸剂是根据病情和具体药物定量,日服2 次或3 次。
散剂中有些可直接用水送服,如七厘散等;有些粗末散剂,可加水煮沸取汁,如香苏散等;还有些散剂是用于外敷或掺洒疮面,如生肌散等;亦有作为点眼或吹喉用的,如八宝眼药、冰硼散等。
各种丸剂都可以直接用水送服,至于其他不同剂型,可参考制剂情况及方药功用酌情而定。
针对不同情况,前人还总结出一些汤剂的经验服法。
如服发汗解表药,宜趁热服,药后还须温覆避风,使遍身漐漐微似有汗。
热证用寒药可冷服以助其清,寒证用热药可热服以助其温,但有时寒热偏盛、阴阳离决、相互格拒,出现服药后呕吐的情况,如系真寒假热证候则宜热药冷服,系真热假寒证候则宜寒药热服。
此谓反佐服药法,即《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所说的“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
”若见服药呕吐者,宜先服少许姜汁,或用鲜生姜擦舌,或嚼少许陈皮,然后再服汤药;或采用冷服、少量频饮的方法。
对于昏迷病人及吞咽困难者,现多用鼻饲法给药。
使用峻烈药或毒性药,应审慎从事,宜先进小量,而后逐渐增大,至有效止,不可过量,以免发生中毒。
《神农本草经·序例》中说:“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明确提示毒性药的运用规范。
总之,在治疗过程中,
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能来决定不同的服法。
5. 小肠有哪些生理功能?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答案:(1)主受盛化物:受盛是指小肠盛受了由胃腑下移而来的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起到容器的作用;化物是指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将水谷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精微由此而升,糟粕由此下输于大肠。
(2)主泌别清浊: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对饮食物进一步消化的同时,进行分别水谷精微和代谢产物的过程。
----------------------------------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共5 道试题,共20 分。
)
V
1.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的总称,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满分:4 分
2. 虚证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虚弱,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满分:4 分
3. 方剂
方剂是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遵循组方原则,选择若干味药物通过配伍而组成的,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个部分组成
满分:4 分
4. 预防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满分:4 分
5. 阿是穴
阿是穴是指无具体名称、无固定位置,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满分:4 分
----------------------------------主观填空题----------------------------------
V
1. 方剂的组方原则为。
君臣佐使
2. 各种辨证的总纲为。
八纲辨证
3. 妊娠禁忌药一般可分为与禁用二大类。
慎用
4. 小肠的生理功能是和。
主受盛化物主泌别清浊
5.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实则泻其。
母子
6. 按骨度分寸法,印堂穴到大椎穴为寸,小海穴至阳谷穴为寸。
18 12
7. 所谓治未病,包括和两方面内容。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8. 风邪为患常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如在临床上见到的、、及等症状。
动摇眩晕抽搐震颤
9. 气的升降失常主要包括、、、和等几个方面。
气滞气逆气陷气脱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