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 分析综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湖北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3部分 第11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理解

高考语文(湖北专用)一轮复习讲义:第3部分 第11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理解

第11单元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部分所列“理解”的4个考点和“分析综合”的3个考点(详见第10单元“考纲阐释”),主要是针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

在高考中,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考查,一般按照理解题、分析综合题、翻译题(湖北卷还有断句题)的顺序排列。

为了与高考卷试题的顺序对应,我们将《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内容作了切分和整合,编写为三个单元:第11单元重点突破“理解”,第12单元重点突破“分析综合”,第13单元重点突破“古文翻译”。

相关考点在对应的单元落实。

“理解”能力层级所列的4个考点,本单元涉及三个: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常见文言实词”,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意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般会单独命题考查。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考查理解和辨析文言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言虚词的考查常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辨析同一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特指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对这两个方面的考查,一般在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中落实。

分析近几年高考湖北卷的试题可以发现,这三个考点是高考较为稳定的考查内容。

其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翻译题的形式呈现;对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考查一般会糅和在翻译题和断句题中;对词类活用现象的考查除了会出现在翻译题和断句题中,偶尔也会出现在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选择题中。

一、(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21分)廉希宪事略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

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

浅易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

浅易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


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 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 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 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 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 有为无疑矣。 李维肃是真定人,在朝廷当官几十年,历次担任郞官, 被人称为老派人物(行动与操守不合时宜),儒雅且很有才 华,为人正直有骨气,很受当时(同朝为官)的人排挤。过 了很久,被任命佐助郡守,有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 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他却不屑与他们计较。(我) 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 为人。只是区区一亭,对郡的治理并没有大的利害影响。来 到这里不到十天,我就看出李维肃只要认为自己应该做的, 必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由此可以推知,对于处理那些比筑 亭重要的大事,他一定能够有所作为,这是不必怀疑的。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物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离:遭受 迫卒:急促 故:死亡 顾:回头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 能力。A.“离”通“罹”,“离骚”中的“离”用法同此,可 迁移比照。根据“对文取义”的规律,“外被项籍之灾,内离 牧竖之祸”中“被”和“离”都是“遭受”的意思,释义正确。 B.“迫卒”用于“期日”后,接上文说修坟山时间紧迫,故 “卒”通“猝”,“迫卒”解释为“急促”正确。C.“物故流 离以十万数”是说饥馑带来的严重后果,“流离”指流落他乡, “物故”解释为“死亡”是合适的。D.“顾”也是表转折的连 词,由于前文“而”可译作“却”,那么“顾”应该译作“反 而”更合适,但绝对不是“回头”的含义。 【答案】D

语文复习单元检测第3部分第12单元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分析综合(1)

语文复习单元检测第3部分第12单元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分析综合(1)

单元检测·16第12单元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分析综合(1)[共5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綦连猛,字武儿,代人也。

其先姬姓,六国末,避乱出塞,保祁连山,因以山为姓,北人语讹,故曰綦连氏。

猛少有志气,便习弓马。

永安三年,尔朱荣征为亲信。

至洛阳,荣被害,即从尔朱世隆出奔建州,仍从尔朱兆入洛。

猛父母兄弟皆在山东,尔朱京缠欲投高祖,谓猛曰:“王以尔父兄皆在山东,每怀不信,尔若不走,今夜必当杀尔,可走去.”猛以素蒙兆恩,拒而不从。

京缠曰:“我今亦欲去,尔从我不?”猛又不从。

京缠乃举槊曰:“尔不从,我必刺尔。

"猛乃从之。

去城五十余里,即背京缠复归尔朱。

及兆败,乃归高祖。

高祖问曰:“尔朱京缠将尔投我,尔中路背去何也?”猛乃具陈服事之理,不可贰心。

高祖曰:“尔莫惧,服事人法须如此。

”遂补都督。

元象五年,梁使来聘.,云有武艺,求访北人,欲与相角。

世宗遣猛就馆接之,双带两鞬,左右驰射。

兼共试力,挽强,梁人引.弓两张,力皆三石;猛遂并取四张,叠而挽之,过度.梁人嗟服之。

从显祖讨契丹,大获户口。

又随斛律敦北征茹茹,敦令猛轻将百骑深入觇候。

还至白道,与军相会,因此追蹑,遂大破之。

赉帛三百段。

河清二年,加开府。

突厥侵逼晋阳,敕猛将三百骑觇.贼远近。

行至城北十五里,遇贼前锋,以敌众多,遂渐退避.贼中有一骁将,超出来斗。

猛遥见之,即亦挺身独出,与其相对。

俯仰之间,刺贼落马,因即斩之。

天统元年,迁右卫大将军,乃奉世祖敕,恒令在嗣主左右,兼知内外机要之事。

猛自和士开死后,渐预朝政,疑议与夺,咸亦咨禀。

赵彦深以猛武将之中颇疾奸佞,言议时有可采,故引知机事.祖珽既出彦深,以猛为赵之党与,乃除光州刺史。

已发至牛兰,忽有人告和士开被害日猛亦知情,遂被追止。

还,入内禁留,簿录..家口。

寻见释,削王爵,止以开府赴州。

在任宽惠清慎,吏民称之.淮阴王阿那肱与猛有旧,每欲携引之,曾有敕征诣阙,似欲委寄。

高三语文专项练习:阅读理解浅易的文言文检测

高三语文专项练习:阅读理解浅易的文言文检测

高三语文专项练习:阅读理解浅易的文言文检测亲,就要考试了,怎么办呢?不要怕,编辑老师为各位考生编辑了高三语文专项练习,希望大家多看多做多练~一、阅读(21分)昂,字敖曹,乾第三弟。

幼稚时,便有壮气。

长而俶傥,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

其父为求严师,令加捶挞。

昂不遵师训,专事驰骋,每言:“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

”建义初,兄弟共举兵,既而奉旨散众,仍除通直散骑侍郎。

乾解官归,与昂俱在乡里,阴养壮士。

尔朱荣闻而恶之,密令刺史元仲宗诱执昂,送于晋阳。

永安末,荣入洛,以昂自随,禁于驼牛署。

既而荣死,魏庄帝既引见劳勉之。

时尔朱世隆还逼宫阙,帝亲临大夏门指麾处分。

昂既免缧绁,被甲横戈,志凌劲敌。

乃与其从子长命等推锋径进,所向披靡。

帝及观者莫不壮之。

昂以寇难尚繁,非一夫所济,乃请还本乡,招集部曲。

所在义勇,竞来投赴。

寻值京师不守,遂与父兄据信都起义。

殷州刺史尔朱羽生潜军来袭,奄至城下,昂不暇擐甲,将十余骑驰之,羽生退走,人情遂定。

随高祖讨尔朱兆于韩陵,昂自领乡人部曲王桃汤、东方老、呼延族等三千人。

高祖曰:“高都督纯将汉儿,恐不济事,今当割鲜卑兵千余人共相参杂,于意如何?”昂对曰:“敖曹所将部曲练习已久,前后战斗,不减鲜卑,今若杂之,情不相合,胜则争功,退则推罪,愿自领汉军,不烦更配。

”高祖然之。

及战,高祖不利,军小却。

兆等方乘之,昂以千骑自栗园出,横击兆军。

兆众由是大败。

是日微昂等,高祖几殆。

天平初,除侍中、司空公。

时高祖方有事关陇,以昂为西南道大都督,径趣商洛。

山道峻隘,已为寇所守险,昂转斗而进,莫有当其锋者。

遂攻克上洛,获西魏洛州刺史泉企,并将帅数十人。

会窦泰失利,召昂班师。

时昂为流矢所中,创甚,顾谓左右曰:“吾以身许国,死无恨矣,所可叹息者,不见季式作刺史耳。

”高祖闻之,即驰驿启季式为济州刺史。

昂还,复为军司大都督,统七十六都督。

元象元年,进封京兆郡公,邑一千户。

与侯景等同攻独孤如愿于金墉城,周文帝率众救之。

初中浅易文言文阅读(原文、练习、翻译)

初中浅易文言文阅读(原文、练习、翻译)

浅易文言文阅读(一)一、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fāng sì]中发.书/而对勘[kān]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释;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shú]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练习:1、解释:(1) 以.二马三骡:用(2) 询其曲折:问(3) 或.与平日所闻不合:有时(4)发.书而对勘[kān]之:打开(5)无足..留意:不值得(6) 诸.经注释:各种2、翻译:(1)或径行平原大野。

(2)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3、文中顾炎武好学不倦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参考答案:1、解释:(1)用(2)问(3)有时(4)打开(5)不值得(6)各种2、(1)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

(2)就到附近的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3、(1)、所到之处都有书陪伴。

(2)、所带之书多,(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3)、只要发现有疑问随时随地查看,并进行校正。

(4)、如有遗忘,拿出书来认真复习。

(5)、一有时间就拿出书来读。

译文:凡是顾炎武出外游历,都用二匹马三头骡子驮着书跟随自己。

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退休的差役和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时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到店铺中打开书,核对校正它。

有时直接走在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记诵各种经典的注解疏证;有时有所遗忘,就到店铺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反复看它。

二、张溥与“七录斋”(张)溥(pǔ)/幼嗜(shì)学,所读书/必手钞,钞(chāo)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jūn),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分析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测试题(有解析2015高考语文一轮)

分析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测试题(有解析2015高考语文一轮)

分析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测试题(有解析2015高考语文一轮)分析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测试题(有解析2015高考语文一轮)[共5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庾季才,字叔弈,新野人也。

季才幼颖悟,八岁诵《尚书》,十二通《易》,好占玄象,居丧以孝闻。

梁湘东王绎引授外兵参军。

西台建,累迁中书郎,领太史,封宜昌县伯。

季才固辞太史,梁元帝曰:“汉司马迁历世居掌,魏高堂隆犹领此职,卿何惮焉!”帝亦颇明星历,谓曰:“朕犹虑祸起萧墙。

”季才曰:“秦将入郢,陛下宜留重臣,作镇荆陕,还都以避其患。

”帝初然之,后与吏部尚书宗懔等议,乃止。

俄而江陵覆灭。

周文帝一见,深加优礼,令参掌太史,曰:“卿宜尽诚事孤,当以富贵相答。

”初,荆覆亡,衣冠士人,多没为贱。

季才散所赐物,购求亲故。

周文问:“何能若此?”季才曰:“郢都覆败,君信有罪,缙绅何咎,皆为贱隶?诚窃哀之,故赎购耳。

”周文乃悟曰:“微君,遂失天下之望。

”因出令,免梁俘为奴婢者数千口。

后宇文护执政,问以天道征祥,对曰:“顷上台有变,不利宰辅,公宜归政天子,请老私门。

”护沈吟久之,曰:“吾本意如此,但辞未获免。

”自是渐疏。

及护夷灭,阅其书记,有假托符命,妄造异端者,皆诛。

唯得季才两纸,盛言纬候,宜免政归权。

帝谓少宗伯斛斯征曰:“季才甚得人臣之礼。

”因赐粟帛,迁太史中大夫。

开皇元年,授通直散骑常侍。

帝将迁都,夜与高颎、苏威二人定议。

季才旦奏:“臣仰观玄象,俯察图记,龟兆允袭,必有迁都。

且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愿为迁徙计。

”帝愕然,谓颎等曰:“是何神也!”遂发诏施行。

赐季才绢布及进爵为公。

谓曰:“朕自今已后,信有天道。

”于是令季才与其子质撰《垂象》《地形》等志。

谓曰:“天道秘奥,推测多途,执见不同,不欲令外人干预此事,故令公父子共为之。

”及书成奏之,赐米帛甚优。

九年,出为均州刺史。

时议以季才术艺精通,有诏还委旧任。

以年老,频求去职,优旨每不许。

阅读并分析浅易的文言文例题解析(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阅读并分析浅易的文言文例题解析(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阅读并分析浅易的文言文例题解析(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的“分析综合”能力层级列出了三个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求考生着眼于文本的具体内容,在理解原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准确筛选并提取文中的相关信息。

命题者要求考生筛选的信息一般侧重于文中重要的人、事、理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内容要点”或者是人物的言行举止、功德事迹,或者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倾向,或者是某个事件的发展过程,或者是文章的论点、论据等。

“中心意思”可以是全文思想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文章某一部分表达的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着眼于文本体现出的思想倾向,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在文中显示的(记叙类文本)或者揭示的(论述类文本)观点、情感态度和思想倾向,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近几年高考湖北卷呈现出以下特点:所选阅读材料来源广泛,类型多样,形式新颖;题型稳定,以选择题为主;难度适中,干扰项设计巧妙;综合性强,三个考点常常结合在一起考查。

一、(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8分) 家有名士[注] 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

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精微。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

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

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全套解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3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点突破三课件 新人教版

【全套解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 3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点突破三课件 新人教版
解析:断句时要根据上下文意思,同时注意“也”等关键词语的 提示作用。
译文: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只有士人能做到。 至于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随之就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如果没有 稳定不变的思想,就会胡作非为,坏事没有不干的了。等到犯了罪, 然后就用刑法处置他们,这就像是安下罗网坑害百姓。哪有仁人做了 君主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理的呢?
⑵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⑶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译文:现在两虎相斗,势必有一个要伤亡。我之所以这样做, 是因为先顾国家的安危,而后考虑个人的恩怨啊。
⑷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源自考点1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句子是文言文阅读中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 是对理解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三方面能力的综合检测,也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信”,就是准确,即忠 实于原文意思,不随意改变、增减;“达”,即通顺,要合乎现代 汉语的语法习惯,没有语病;“雅”,即有文采,用词造句考究, 文笔优美,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对中学生而言,主 要是要做到“信”和“达”。
2.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文: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⑵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 游之乐也。 译文: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个要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 自己跟着他出来,没有能够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⑶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译文:教导我待人接物要谨慎,应把推荐贤士当作自己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