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上课版)
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上课用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 相能(和睦),然敬其威重(不过敬重阴嵩的严 肃有威)。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 不(问他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兴顿首曰: “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 并经行明深(都有高深的学识修养),逾于公 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 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以谨慎 勤敏受器重)。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 吾。 C. 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 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 军十多年。
3、弄清选项中“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 对象、文句范围,即看清选项中列举的作者 的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件事情, 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一个语句、哪一个文段, 还是涉及全文。 4、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能主观臆断, 曲解文意或随意拔高、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 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人,不苛求,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还要运用辩证 观点,分析作者和文中人物思想的精华和局 限性。
这个故事,提及到有那些人?
商于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 最主要的议论抨击的人物,那就是“牧民者”, 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 也就是统治者。如果我们认真阅读分析文章,就会发 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 现,此文并非讽刺商于子用大猪耕田的可笑行为,而 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于子 是通过商于子之口,讽刺批评当时的统治者不会任用 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诗》不云乎,‘乃选其 “贤人”,商于子以此作比较:“不以牛,虽不得田, 曹,执豕于牢’。言将以为肴。公子以之代耕,不几 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可见, 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 “牧民者”,才是文中的主角,不应忽视的。 商于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 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邪?”宁毋先生顾谓其弟子 曰:“是盖有激者也。” (《宋文宗公全集》)
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上课版) 共46页PPT资料

(07全国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项是
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 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任上蔡 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 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撤除槛阱;对于 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
D.搏鸡者能够成名,是因为他见义勇为,既 惩治了豪民,又为袁守申冤,并使臧使者被 黜。
(08福建卷)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 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
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 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胸狭窄。
(06年全国卷)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 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
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正身率职,民甚 称之。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岁暮择民尤穷者充 其租调。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 颜色下人。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07全国卷)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 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①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②诣闻乞还者数千人 ③百姓耆老为祷请 ④其为民爱若此 ⑤使中黄门慰问⑥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二、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例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19年19题) A.郭永屡次援引法令节制丹州长官,因而受到威胁,
但郭永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反而为他说好话,向朝廷作 了推荐。
(07福建卷)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分析综合 PPT课件

守御。贼大恨,卒杀公。……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
第12题选项C:作者认为,徐谦尊在群盗大起之际,冒
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最终被害,是值得敬佩的
游侠士。 张冠李戴。认为徐谦尊“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的 是“或”,即有的人,而非作者。
(四)比对句间因果关系。 这类干扰项往往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硬说成有 因果关系(强加因果),或者颠倒了“因”和“果” 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果倒置)。辨析时要注意选项中
(五)比对时间 命题者常把事件发生的时间故意颠倒、搞错。 考生作答时,要了解以时间、地点叙写的文言材 料的顺序特点,要善于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注 意敏感的时间顺序,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10.三年,(薛元超)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嵩
技巧二:不管“概括”,重看“分析”。课标卷该题
的选项均由对传主事迹、特点概括后结合文本加以分
析两部分构成。设误点多放在“分析”部分。
技巧三:聚焦细节,留心易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 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 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 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实都是祝愿。 11、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你想要比别人强,你就必须去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你就必须去承受更多的困难,承受别人不能承受的压力。 12、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13、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幸福。去发现你所拥有幸运,少抱怨上苍的不公,把握属于自己的幸福。你,我,我们大家都可以经历幸福的人生。 14、给自己一份坚强,擦干眼泪;给自己一份自信,不卑不亢;给自己一份洒脱,悠然前行。轻轻品,静静藏。为了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为了与阳光同行,我笑对 忧伤。 15、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疲惫就放空,被孤立就讨好,脆弱就想家,不要被现在而蒙蔽双眼,终究是要长大,最漆黑的那段路终要自己走完 。 16、在路上,我们生命得到了肯定,一路上,我们有失败也有成功,有泪水也有感动,有曲折也有坦途,有机遇也有梦想。一路走来,我们熟悉了陌生的世界,我们熟 悉了陌生的面孔,遇人无数,匆匆又匆匆,有些成了我们忘不掉的背影,有些成了我们一生的风景。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17、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年龄无关。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千万不可放纵自己,给自己找懒散和拖延的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努力便成为一种心理 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18、自己想要的东西,要么奋力直追,要么干脆放弃。别总是逢人就喋喋不休的表决心或者哀怨不断,做别人茶余饭后的笑点。 19、即使不能像依米花那样画上完美的感叹号,但我们可以歌咏最感人的诗篇;即使不能阻挡暴风雨的肆虐,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即使无法预料失败的打击, 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成功的一个个驿站。 20、能力配不上野心,是所有烦扰的根源。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要想得到,就得学会付出和坚持。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生活的样子。
文言文阅读之分析综合课件.ppt

2.要抓“事” 要分析文章的内容,在分析中把握住作者的观点或态
度,就要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就 要分析某个事件导致的结果,尤其是要分析事件内部的因 果关系;就要分析把握事件本身能够说明的问题以及作者 在叙事中流露出的观点态度。
3.要抓“议” 解答此类题的常用方法就是在议论性的词句上下工夫,
尝笞罚,”,而选项中“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有错,应是 “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 古代“犯人”一般用“囚”字,
“犯”并非是“犯人”,而是“冒犯”,有成语“有犯不较”作 证,加上前边有“道性淳厚”,说明其非常厚道。此处属曲解词 义,话说回来,如果C项正确,那么查道就是没有原则的昏官了, 这与整个文段内容有矛盾,聪明的学生应该会想到这个问题,这 正说明了此题有极高的区分度。
我们已经了解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意思”这一考点的考查方式以及命题者设题 中的一些基本方法。我们以后做题中要多注 意这几个方面,先从这几个方面排除。但是 我们各种做题技巧都应该在读懂原文的基础 上实施。怎么读懂原文也是有些技巧的,这 些技巧在以后的专题中进一步指导。
小结
解题的完整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 父巡,素与高祖交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 守。······荆州陷,萧镲署金紫光禄大夫。
• A、沈君理是吴兴人,他的父亲担任过梁朝 的官职,沈君理在荆州失陷后,在萧镲的 官署开始的官宦生涯。
四、颠倒事实
命题人故意颠倒事实,造成选项错误。
1: D.李琪为同僚所忌恨。他为同任宰相的 萧顷所敌视,后因萧顷的诬告,李琪受到皇上的 斥责并被罢相。
• 然未曾以臧罪鞫人。
• 却没有因窝藏贿赂罪审讯过人
二、夸大其词
命题者在构拟这类选项时,常常在大体 准确的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故意夸 大的地方作为干扰。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之分析综合课件

译文: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割让)代州的土
地,本该今年朝见天子的使者不敢去,就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 答说:“我充任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议不能不知道。万一 契丹人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话来驳斥他们,就会有失国家大 体。”于是命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 民骑在房梁上一起观看,说:“看看宋朝的状元。”等到(和契 丹人)练习射箭时,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 拿代州之事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限没有定下 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 件事,指导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 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禀告,神宗称赞他。
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 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
事 件
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
杂
有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使
糅
考生难以厘清头绪。
【示例】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 是否有误。
原文: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 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玄佐性豪纵,轻财好 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 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 niǔ )于利而然也。
罢科差之法。”诏悉举行。
不合事理
选项B:葛守礼关心农民。他认为徭役征派不合理,造成全国各地 出现了大量的流民移民,所以建议解除征财物和派差役的法令, 皇帝下诏实行。
翻译句子:
译:京城附近、山东一带
畿辅、山东流移日 的流民日益增多,因为
众,以有司变法
有司变法扰乱纲常,征
乱常,起科太重, 收的科税太重,征派又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
以
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1一、导入新课出示常见的文言文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文写成的。
用文言写出的__就叫文言文。
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1、师范读课文。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
(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联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六、课后扩展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板书设计:学弈一人专心致志弗若另一人思——射鸿鹄。
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分析综合 PPT精品课件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如果是传记 文章,文中的主角,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 官、廉吏、良母、孝子、文学大家等,所以, 我们阅读文章的时候,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 的筛选。一边阅读,一边理清以下四个方面 的问题。 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 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 二是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 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 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 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 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 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 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 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 意。
分析概括题题型
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
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选项中“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是添加内容,属无中生有。
(三)比对人物。 高考文言文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除全 文记叙的中心人物外,还会写到另一些人物。这类命 题陷阱往往将“彼”强接在“此”上,张冠李戴。辨 析时应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 过什么事”等信息,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 一致。
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解答步骤:
细读选项表述 快速圈定解答区域和具体出处 比照选项与原文相应语句的异同
关键:能够比较准确地译出原文 注意选项的转述是否等值
掌握答题的主要方法——比对法
内容分析概括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
一致。
(二)比对添加内容。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分析综课件张-V1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分析综课件张-V1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分析综课件张的文章一、背景介绍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中的一项重要考查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难的一部分。
在备战高考之际,分析综课件张的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文言阅读的重点和技巧。
二、文章分析1. 综课件张的文章主旨是什么?通过综合分析文章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综课件张的文章主旨:古代铁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2. 文章呈现的分析方法有哪些?综课件张的文章通过分析文本内容,进行了三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归纳总结法、对比分析法和生动描写法。
3. 文章中提到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哪些?首先,文章提到了汉朝时期的交通运输状况和铁路技术的萌芽;其次,文章详细介绍了唐朝的敦煌莫高窟,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文化和宗教交流;最后,文章也提到了明清时期的铁路交通发展和与欧美的贸易往来。
4. 文章中用到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首先,文章中运用了很多具有古代特色的词语,例如“车驾”、“伽蓝”、“骑师”等,对于我们学习古代文化和语言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文章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采用了很多并列、倒装、插入等修辞手法,值得我们在学习文言文语法时进一步掌握。
5. 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理解文章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支撑主旨的内容;其次,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和修辞手法,从而深入理解文章中的含义;最后,要善于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思考文章对我们现实生活和人生发展的启示和意义。
只有在日常学习和阅读中不断积累,才能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窍门。
三、总结回顾分析综课件张的文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铁路技术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影响,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提高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和技巧。
在备战高考时,我们需要多方面积累知识,注重实践训练,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25 24 120
18.3
20.8 2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6
/ / / /
姚崇来蝗
子平孝母 郑母教子 郭永执法 仁杰直谏
旧唐书· 姚崇传
宋书· 孝义传 隋书· 列女传 宋书· 郭永传 大唐新语
332
281 349 303 324
真臣
孝子 清官
8
16
22
18.3
8 直臣 直臣 20 13.3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滩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主人下马客下马,主人在船客在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外物的好坏而喜而悲,不以自己 的得失而喜而悲
讳饰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 子不得为人乎?
(二)了解必要的文化常识 古代方位与尊卑的关系
(07全国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项是 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 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任上蔡 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 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撤除槛阱;对于 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 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 绩,固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辞职时,皇帝 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 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 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 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 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 ) ①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 ②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 ④仍致于听事梁上。 ⑤遂上表陈状。 A.①③ B.②①⑤ C.③④ D.①②⑤
根据上文分析,一看便知 答案:C。 解析:③④两句以外其他三句都不是表现苏琼 “处事艺术”的。
对人直称姓名,如果不是在作传,就是表 示对对方批评、贬斥。和别人说话,称呼自 己,也往往称名,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称 呼别人,多称字、称号、称斋名、称谥号、 称官名、爵名、籍贯甚至几项兼称,用这种 方法表示对别人的尊敬。而如果对人表示憎 恶、蔑视,则往往直称这个人的乳名,比如 三国里称曹操为曹阿瞒。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 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没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 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 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 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 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苏琼清正审慎 ,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 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 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 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为人民请命。在治内遭 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 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高考题示例
一、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例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 都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一组是 (1996年18题) ①盛威临永,永不为动 ②袖举牒还之 ③永杖巫,暴日中 ④必条利病反复 ⑤或遂寝而不行 ⑥吾知行吾志而已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06年全国卷)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 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 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正身率职,民甚 称之。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岁暮择民尤穷者充 其租调。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 颜色下人。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 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 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 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 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 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 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 “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 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除州事。 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 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 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07福建卷)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 正确的一项是 A.搏鸡者一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使性好 斗,所以乡里侠者都瞧不起他。 B.袁州路长官施政,多有利民之举措,因此 受到百姓的爱戴;然而他也因年龄大、品德 好而自负,以至遭人陷害。 C.臧使者因为袁守的一句话,而不惜滥用权 力,以报私怨,实属狠毒暴横之人。 D.搏鸡者能够成名,是因为他见义勇为,既 惩治了豪民,又为袁守申冤,并使臧使者被 黜。
文言文阅读· 分析综合
惠安一中 陈玮玲
考点解说
分析综合文章的内容,包括三个考点: 一是“筛选文中的信息”; 二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试卷上的题目来说,通常表现为最后两题: 一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 一组是”; 二是“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前者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试题,后者包含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1998
1999 2000
/
/ /
若水拒降
循吏苏琼 胡质父子
宋书· 忠义传
北齐书· 苏琼传 三国志· 魏书· 胡 质传
349
438 302
忠臣
循吏 清官
7
6 6 18 18 150 12 12
文言文阅读应试策略
例1: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
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 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 对,署对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 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 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 邻郡富豪将财物寄臵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 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 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 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 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 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奇见府 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
பைடு நூலகம்
(06年福建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 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晃太伯、伯夷 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 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 “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 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 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 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 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07全国卷)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 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①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②诣闻乞还者数千人 ③百姓耆老为祷请 ④其为民爱若此 ⑤使中黄门慰问⑥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二、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例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1996年19题) A.郭永屡次援引法令节制丹州长官,因而受到威胁, 但郭永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反而为他说好话,向朝廷作 了推荐。 B.郭永厌恶巫师借“岁旱”以哗众取宠,他杖责巫 师后求得大雨,以致县中百姓刻石记载了他的奇功异绩。 C.郭永痛恨“警盗”为非作歹,四处制造事端,他 坚决地将“警盗”押送到府,使上级部门改变了原先的做 法。 D.郭永不愿与世浮沉,他坚持自己的志向而受到百 姓的爱戴,数年后回大谷复职时,老人孩子非常热情地对 待他。
年度
语知题 占分 12
短文阅读篇
总
总 卷
题目
吴起论兵
出处
战国策· 魏策
字 数
338
类别
良将
题 量
7
占 分
15
分
27
分
%
1989
22.5
1990
1991 1992
8
10 9
田单攻狄
偏宠之弊 陈寿撰史
战国策· 齐策
颜氏家训· 教子 晋书· 陈寿传
238
222 293
良将
逆子 良史
7
7 8
14
15 15
(08福建卷)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 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 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 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胸狭窄。 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 就以嘉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 D.君子认为,晏子能远离世俗的偏见,礼 贤下士,不居功自傲,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 了。
2.正反同词 欲居之以为利,亦无售者 吾售之,人取之
买 卖
如果不了解古人用词中正反同词的特 点,在理解上也会闹笑话。
3.常用修辞 ①借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②互文与合叙 所谓“互文”,是“互文见义”的简 略说法。“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 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 即把 应当放到一起说的两个词,放到两处说, 而分别省去一个词,解释时要参互起来 讲。
这段文字所写主要人物是苏琼,除开头述其幼时事令曹 芝惊异外,主要叙述这样几件事: 一是处理魏双成失牛一事,表现其依法办事,作风细致, 政绩显荐; 二是叙其婉转拒绝道研的要求征租一事,既表现其“清 慎”,又表现其一种处事艺术; 三是处理赵颍送新瓜一事,既坚持了不受馈赠的原则, 显示出为人之“清”,也表现出一种处事的艺术; 四是叙郡内受灾,他一方面采取措施救济灾民,一方面 “上表陈状”,而不怕“获罪”; 最后写其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能有这样的分析,表明真正读懂了原文,解答相关试题 就会很方便。 让我们来看当年高考出的两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