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小题训练(11月6日)
2024届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1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在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地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不同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①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①用手把袋子拦“腰”聚拢起来握紧。
②后面成了一个鼓鼓的“储蝇室”。
③苍蝇便“嗡嗡”地。
21.对文学作品来说,句式运用往往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分析其中的句式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分别写了孩子们捕虾和做“捕蝇器”捕苍蝇的事情,请分析这样选材的特点。(3分)
江西省吉安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口袋公园,顾名思义,指那些规模较小、形状多样,能巧妙利用城市中的边角空间,①,也为群众活动提供更多便利的公园绿化场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绿色生活空间提出更多需求,这些选址灵活、因地制宜的口袋公园正好可以弥补城市老城区、人口高密度区域等绿色空间不足、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语言文字运用Ⅱ
江西省南昌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以下两段分别来自《红楼梦》和《孔雀东南飞》的文字,完成20-21小题。
【甲】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6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2022年11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时长150分钟。
第I卷(共33分)一、选择题(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___。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_______找到“桃花源”.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______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
陶渊明大怒∶ "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 连夜罢官而去。
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___________的《桃花源记》。
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
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空中楼阁顺藤摸瓜大张旗鼓脍炙人口B. 海市蜃楼顺藤摸瓜大张旗鼓喜闻乐见C. 空中楼阁按图索骥大刀阔斧喜闻乐见D.海市蜃楼按图索骥大刀阔斧脍炙人口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B.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湖北省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2014年秋季湖北省重点高中期中联考高三语文卷考试时间:11月6日试卷满分:15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便.(biàn)宜泫.(xuàn)然歆.(xīn)享悄.(qiǎo)然归来B.荏.(rěn)弱劲弩.(nǔ)荫.(yìn)庇连辟.(pì)公府C.砧.(zhēn)声柴垛.(duî)嘬.(zhuō)奶遥岑.(cén)远目D.贲.(bēng)张猗.(yī)郁咯.(kǎ)血暴虎冯.(píng)河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飨客淬火伶俜放诞无理B.孽障脚指惊蛰纹丝不动C.濡养港汊金箍咒水气泱泱D.撕打抉择敛裾衮衮诸公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如果你没有绝世的容貌,那么你有绝世的也是好的。
②之作,不足先生一哂,如蒙赐正,不胜感激。
③百度91应用平台对于APP开发者最大的意义,就是将他们的产品展现给用户,让产品开发者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产品之上。
④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人民苦不堪言。
A.姿态付梓进而扶摇直上B.姿势涂鸦进而青云直上C.姿态涂鸦从而扶摇直上D.姿势付梓从而青云直上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两句诗,何以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在读者心中营造了“甜美的忧郁”这种境界。
B.节日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C.当前,作为网络问政新形式,政务微博不能仅仅做出姿态,更要俯下身子,贴近民生,关注群众的基本需求,才能推动政务工作的科学发展。
D.一年来,省部级高官频频落马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反腐决心,但“打几只老虎”仅仅是第一步,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
北京市丰台区2020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保护工业遗产的活动起源于英国。
早在19世纪末期,英国就出现了“工业考古学”,使人们萌发了保护工业遗产的最初意识。
1978年在瑞典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上,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宣告成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促进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性组织,促进了工业遗产保护理念的逐渐普及。
从2001年开始,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了一系列以工业遗产保护为主题的科学研讨会,促使工业遗产能够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3年7月,在俄国下塔吉尔召开的大会上通过了专用于保护工业遗产的国际准则,即《下塔吉尔宪章》。
该宪章阐述了工业遗产的定义,指出了工业遗产的价值,就立法保护、维修保护、宣传展示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工业遗产保护逐步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工业遗产涉及的领域十分宽泛,不仅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还包括建筑和机械,矿场和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工业文明创造的财富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远远超过之前几千年的总和。
工业遗产则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有历史、社会、科技、经济和审美等价值,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
因此,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持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保护性再利用是赋予工业遗产新的生存环境的一种可行途径。
在制定方案时,对工业遗产中的每一区域都应仔细甄别并单独评估,在考虑它与整个遗址联系的基础上,确定其最恰当的用途。
同时,方案应对不同工业遗产地段设立明确的限制要求,新的用途必须尊重工业遗产的原有格局和材料特色,维护原始的人流活动,并且尽可能与初始或主要用途兼容。
并应创造条件保留能够记录和解释原始功能的生产区域,用于展示和解说曾有的工业生产用途。
2023_2024学年重庆市高三上册11月月考语文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2023_2024学年重庆市高三上册11月月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记忆”一词现在常能听到,但基本都是从技术层面来讲的。
计算机的内存也叫记忆,指的是信息的储存空间,这个“记忆”已经成为人人都理解的日常概念。
有人觉得电脑的记忆和人脑的记忆在工作方式上差不多——信息输进来,大脑进行记录,需要时再提取出来。
对不对?②错!数据和信息被输进电脑的内存,等到需要提取时,除非出现什么技术故障,正常情况下会与当初存进去时一模一样地被提取出来。
在这个程度上,可以说两者是相似的。
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吧?有时候,原本正在房间里做着什么事,突然想起来要到另外的房间拿个东西。
起身去拿的半路上,被什么打了岔,好比说注意到广播里放的曲子,听到旁边有人说了什么好笑的话,到了要去的那个房间,却一下子想不起到底是来干什么了。
这种令人沮丧、心烦的情况,却偏偏是人脑处理记忆的方式出奇复杂而造成的诸多怪癖之一。
③大多数人最熟悉的记忆分类方法是区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
它们的名称很恰当:短期记忆最多持续一分钟;长期记忆能够与你终生相伴。
④短期记忆维持时间不长,但负责对实时的信息做有意识的操作,也就是我们当前正在想的事。
我们之所以能够思考,是因为信息就在短期记忆中;这就是短期记忆的功能。
长期记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辅助我们思考,但真正进行思考的是短期记忆。
⑤为什么短期记忆就那么限量?部分原因是它在不停地工作。
我们清醒时的每一刻(以及睡觉时的有些时刻)都在经历和思考着什么,源源不断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进进出出。
因此完全不适合把短期记忆用作长期储存,后者需要稳定和有序。
另一个因素是,短期记忆并没有“实体”基础;短期记忆储存在神经元的特定活动模式中。
有点儿像把购物清单列在卡布奇诺的奶泡上,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有可能做到的,因为奶泡会让字形保留一会儿,但维持不了很长时间,因而以这种方式储存并不实用。
高三语文阶段测试三(11月)试题

成都七中届11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广东省2024届高三年级11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2024届高三年级11月大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单集时长不超过10分钟的网络微短剧,是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态,当前正处在从粗放式发展的高产量阶段迈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因其具有内容新颖、节奏快、成本低等特点,视频平台纷纷入局,不断为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加码。
某研究报告显示,重点网络微短剧2021年上线量为58部,2022年则增长至172部。
全面认知和科学把握其内在的创作特点,是推动网络微短剧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
网络微短剧结合了网络短视频与网络剧的典型属性,既需要满足观众对于小体量叙事的要求,也需要呈现出富有吸引力的剧情。
好的网络微短剧需要挖掘出网络用户观剧时的心理需求,兼具审美与情感的满足。
短视频的发展依托于受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全新的媒介技术手段。
网络微短剧是短视频向高阶的进阶,既符合大众填补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也借助影视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解决部分短视频内容低俗化、节奏拖沓等问题,满足网络用户的视听新需求。
同时,网络用户从网络微短剧中获得了一种期望的“替代性满足”。
网络微短剧经常呈现出戏剧冲突集中、情感输出直接等鲜明特点,大多情节起伏落差大、振幅强,同时情节间隙小、反转多,动作生接紧密。
网络用户从传统影视剧循序渐进、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中走出,在快速的开局、单刀直入的情节、不断迭起的高潮、直白的台词中迅速获得情感上的认同。
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发扬短小的叙事优势,依托网络用户需要“留白”空间的需求。
在保证叙事主干逻辑清晰度的基础上,留给网络用户适当的想象空间,既符合网络微短剧快节奏、精简叙事的典型风格,也满足了网络用户观看作品时沉浸式、参与式的心理需求。
网络用户在观剧时置身其中,可与剧情进行互动,投入自身感受和认知,完成对艺术的二次创作,实现自我求解。
网络微短剧的高情节强度决定了其快节奏的叙事方式,从而产生与之相匹配的叙事视角。
福建省五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宁化、永安、尤溪、大田、沙县一中”五校协作2023-2024 学年高三11 月联考高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
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
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摘自《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人民性”一词指的是艺术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进行反映,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思想和基本导向。
艺术作品既要反映人民的生活,更要塑造出鲜明生动、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还要体现出当代人民的时代精神,具有高度的思想特征。
我们的真实生活或许是平淡的,但它反映到作品中是集中、典型、理想的,艺术创作者通过刻画形象给人们以精神震撼,体现了文艺创作中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如根据民间传说“白毛仙姑”为题材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斗争,既反映了现实,又为受到压迫的农民群众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因为 相见非易,应作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首联 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 联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 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尾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 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可依律诗结 构及诗作内容,按”起承转合的格式作答。)
弥天大谎
余勇可贾
委曲求全
怨天尤人
省吃俭用 金榜题名 欢渡良宵 渡—度
√
B.振聋发聩 C.沧海一粟 D.与时俱进
坐收鱼利 屡见不鲜 鱼 —渔 自负盈亏 耳熟能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的成语或俗语的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A.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 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有特色。
√
B.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 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 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18. B“应该说还是不多见的”是“表现”还是 “作品”表意不明。“但像《高兴》这样揭示 农民工在城市的漂泊感和失魂落魄的精神状态” 后面应补出“的作品”。 19.B(注意语句的前后照应)
20.C(只有此项能与上句和下旬连贯,而且 紧扣了“水远”一词。其余各项均与诗歌的意 境不合拍)
“以”字用法
16. B(A蜚声fēi C. 杖(仗)义执言 D. 焚肓 (膏)继晷) 17. B(A.“督促”指监督催促,不合语境,应用 “敦促”,恳切地催促。B.“曾几何时”是指时 间过去没有多久。C.“无所不用其极”指做坏事 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得出来。D.“百足之虫死 而不僵”用来比喻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势力 和影响依然存在。)
5.答案:C 解析:④中心句;⑥“随之”指代的是“网络阅 读”,应该紧接其后;第⑤句 “然而”可以把第②句与其前后 联系起来;第①句是总结性话语,所以应该放在第③句的后面。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自刭 陷阱
√
脖颈 杀一儆百 美好憧憬 gěng 其他jǐng B.梦魇 俨然 衍变 奄奄一息 偃旗息鼓 都为yǎn C.缔造 孝悌 谛听 瓜熟蒂落 递交申请 其他dì tì D.椒兰 跌跤 暗礁 一代天骄 骁勇善战 xiāo 其他jiāo
二一添作五:意为每人各分一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象征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考古证据在辽河流 域一再被发现,证明中华文明起源不是一个中心而是多 个中心,其中包括辽河流域在内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也 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去掉“其中” B.大风把西湖的鱼吹到岸上,这样的事连在西湖 边住了大约50年光景的老吴也是第一次遇到。 去掉“大约”或“光景” C.据来自全国防治指挥部的消息,还有四个最初 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地区能否解除封锁正由专家进行 验收。 句式杂糅 D.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基础教育的 课程改革已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教育部决定扩大普通高 校招生考试自行命题的省份,将有利于各省高校有针对 性地选拔人才,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嗜好 谥号 叨教 寺庙 sì 韬略 侍奉 波涛 有恃无恐 其余shì 饕餮之徒
√
B.绦虫
C.跣足 铣床 xiǎn D.搦管 懦弱
迁徙
偌大 ruò
畏葸
诺言
洗劫一空 其余xǐ
唯唯诺诺 其余nu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立竿见影
无尚光荣 尚—上
(1)放在一个词或短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 译;(2)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 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 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 (3)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 (4)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 (5)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跋扈 B.椭圆 惘然若失 了了无几 一言以蔽之 了了—寥寥 沽名钓誉 万变不离其宗
√
淹没无闻 淹没—湮没 C.睿智 沧海一粟 风烛残年 D.昏厥 老态龙钟 转瞬即逝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学富五车,材高八斗 材—才
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递交了承包治理这座荒山的申请后,我觉得自 己当之无愧地将要成为这座荒山的开发者,心里十分 激动。 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无需惭愧,用于
D.吮吸(shǔn) 哺育(bǔ)
畏葸(sī) xǐ 戎马倥偬(zǒng)
1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陨石 B.屏弃 恣意胡为 委靡不振 卑恭屈膝 湮没不闻 恭一躬 巍然屹立 清彻见底 彻一澈
C.攻讦
√
D.剽悍
惮精竭虑 惮一殚 擢发难数
声闻遐迩 动辄得咎
风雨如晦 自顾不暇
1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明明是一条商业步行街,但是竟然还有许多 机动车往来穿梭,令行人或如白驹过隙,或如悬崖却步。 B.那杀人犯虽然自首了,但是这一举动对他犯下 的罪行仍然是无济于事的,他仍然要面临法律的审判。 C.这篇小说题材新鲜、构思新巧,的确给我们许 多启发,但未必就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虽然积雪还没融尽,然而轻风已经没了冬日的 凌厉,田野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 组是
A.啜泣(chuò ) √ 恬淡(tiá n) B.供应(gōng) 蓓蕾(lé i) lěi C.杳然(yǎo) 笑靥(yè ) 慑服(shè ) 无声无臭(xiù ) 瞥见(pié ) piē 游目骋怀(chěng) 砧板(zhēn) 倜傥风流(dǎng) tǎng
如沐春风:比喻受到教化,沉浸于其中。原句直指春风, 是不妥的
无济于事:指对事情没有帮助。原句用来说对“罪行” 没有帮助,是不恰当的;应指对减轻罪行没有帮助。 白驹过隙: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借以形容 时间过得很快。
√
1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 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 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B.一部全国性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提交中国 √ 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审议,有望使劳动者保护自身 C.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改 革,在这些小城镇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 均可办理该地城镇户口。 D.广东将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培育30家大型农 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向东西两 翼和山区辐射的格局。
√
5.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 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 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③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④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⑤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纸面”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 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 ⑥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 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已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A、④⑤③⑥②① B、⑥②④⑤①③ C、④⑥②⑤③① D、⑥②⑤③④①
C.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 取栗,但李队长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 值得大家学习。火中取栗:意为“为别人冒险,徒然吃苦 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 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 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拍案而起:形容愤怒至极
而得不到好处”
有才能并已做出贡献的人,这里使用场合不当
B.我是电脑迷,渴望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当爸爸 把新买的手提电脑郑重地递到我手中时,我如愿以偿 地笑了。 如愿以偿:形容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不能用
来修饰“笑”,这里应为心满意足
C.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这个饭店洗手间的毛巾、 手纸等经常被一些缺少公共道德的人顺理成章的占为 顺理成章:本指顺着条理写文章就能自成章法,比喻 己有。 D.这个人在就职演说时信誓旦旦,表示决不辜负 不大家的期望,可是一登上官位,就经不起利欲的诱 惑了。信誓旦旦:形容誓言说得极其诚恳可信。使用正确
“与”字用法
①动词,赞许;②动词,给予;③句末语助词,表感叹,啊;④介 词,和;⑤动词,对付;⑥动词,参与;⑦动词,结交;⑧动词,帮 助;⑨句末语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吗”。
“之”字用法
①动词,到,往;②代词,他;③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 不译;④指示代词,这样,这些;⑤代词,这件事;⑥助词, 宾语前置标志,不译;⑦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不译;⑧结构助词,的;⑨人称代词,我。 “者”字用法
①名词,原因;②动词,认为;③介词,凭借;④介词,把; ⑤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⑥连词,相当 于“而”,表承接;⑦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⑧ 连词,表目的,来;⑨介词,把;⑩介词,表,因为原因; (11)连词,表原因,因为;(12)介词,在;(13)介 词,跟,和;(14)连词,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 用。
√
说话、办事合情合理,不悖常理,这里用于悖常理之 事,使用对象不当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前,“文革”时期的当事人逐渐离世,史 料不断散失,“文革”史的研究亟待抢救和开掘。 主语“研究”与谓语“抢救和开掘”搭配不当 B.最近在莫斯科红场附近发生的这起爆炸事件, 车臣非法武装组织很可能就是这一事件的制造者。 结构混乱,第一个分句还没有说完,第二个分 句就又更换了主语 C.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03年12月10日12时38 分,台湾省台东突”势力不甘心失败, 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伺机分裂破坏活动。 谓语残缺,应在“伺机”后加“从事”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是( ) 相比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目前独具导航和短报文通 信相结合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海洋渔业 为例,“我在哪里”,能够使渔民通过船载设备实现自主定位; 20 .B 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从语句的前后照应来看 “你在哪里”,使岸上的人通过监控知道渔船在什么地方。而 应先⑤后②,根据后面的举例可知, “以海洋渔业为 在沙漠、山区、海洋等人烟稀少地区进行搜索 例”前面应为①,所举例子是对北斗系统“在我国经 时,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前景 十分广阔。 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的说明。根据语句 ①已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②也能知道 之间的逻辑关系,由 “除??外,还??”可以确定先④ “你在哪里” ③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提高抢险救灾时效 后⑥,③是功能的效果。 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导航定位外 ⑤既能知道“我在哪里” ⑥还能通过短报文通信功能,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灾情 A. ⑤①②⑥④③ B. ⑤②①④⑥③ C. ②①④⑥③⑤ D. ②③④⑥⑤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