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粮食流通统计分析调查报告精品范文

粮食流通统计分析调查报告精品范文

粮食流通统计分析调查报告精品范文粮食流通是指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包括农户生产、粮食加工、批发和零售环节等。

粮食是人民的生命线,粮食流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解我国粮食流通的现状和问题,本文进行了粮食流通统计分析调查。

一、粮食流通链条粮食流通链条主要包括农户生产、粮食加工、批发和零售环节。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农户生产水平较高,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生产环节基本良好。

然而,在粮食加工环节存在一定问题,技术和设备落后,加工损耗较大,影响了粮食品质和降低了农民收益。

批发和零售环节中存在粮食储存和物流运输不畅,产品保质期短、损耗大等问题。

二、粮食流通成本分析粮食流通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加工成本、批发成本、零售成本和流通环节中其他间接成本等。

调查发现,我国粮食流通成本较高,其中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的成本较为突出。

批发成本主要包括仓储费用、人力成本和物流运输费用等,这些成本主要由于物流和仓储设施的缺乏导致。

零售成本主要包括店面租金、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等,这些成本主要由于市场秩序不规范和管理手段不完善导致。

三、粮食流通问题分析1.粮食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加工损耗大。

对于粮食加工环节来说,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是提高加工效率和减少损耗的关键。

然而,目前我国粮食加工技术和设备相对较为落后,导致粮食加工损耗较大。

2.进口粮食比例较高,自给率较低。

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逐年增加,粮食自给率逐渐下降。

这主要受到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不足,种植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

3.粮食流通环节中存在质量安全问题。

由于流通环节中的质量检测和监管不严格,粮食流通中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问题,如虚假标注、添加非法添加物等。

四、提升粮食流通质量的对策建议1.加强粮食加工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更新,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损耗。

2.改善粮食流通环节中的物流和仓储设施,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和粮食储存能力。

3.加强粮食流通中的质量检测和监管,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山东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研究报告范文以制度变迁理论看当前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山东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研究报告范文以制度变迁理论看当前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山东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研究报告范文以制度变迁理论看当前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摘要本文回顾了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制度变迁历程,并运用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等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前沿理论对我国农产品流通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现状,对我国农产品流通制度的创新和发展以及流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制度变迁理论农产品流通一、理论综述1.制度新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从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诺斯(DouglaC.North)称之为“制度安排”,一般由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制度实施三部分构成。

制度变迁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它是指制度诸要素或结构随时间推移、环境变化而发生的改变,是一种制度框架的创新和被打破,是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

2.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一个动态的现实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谁发动制度变迁、为什么要进行制度变迁、如何进行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效果如何等问题。

因此,制度变迁的理论包括制度变迁的主体、制度变迁的动力、制度变迁的方式、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等方面。

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可以视为一种公共产品,它是由个人或组织生产出来的,这就是制度的供给。

由于人们的有限理性和资源的稀缺性,制度的供给是有限的、稀缺的。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或自身理性程度的提高,人们会不断提出对新的制度的需求,以实现预期增加的收益。

当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基本均衡时,制度是稳定的;当现存制度不能使人们的需求满足时,就会发生制度的变迁。

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之比对于促进或推迟制度变迁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形下,行为主体才会去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的变迁,反之亦反。

推动制度变迁的力量主要有两种,即“第一行动集团”和“第二行动集团”,两者都是决策主体。

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第一,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即对制度变迁起主要作用的集团;第二,提出有关制度变迁的主要方案;第三,根据制度变迁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第四,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二行动集团,即起次要作用的集团;第五,两个集团共同努力去实现制度变迁。

山东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山东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山东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一、山东粮油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发展优势。

1.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较强。

山东省粮食总产已连续5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2016-2018年粮食购销总量累计达40872万吨,比“十二五”末增加2962万吨,增幅26%;2018年社会商品粮和地方储备粮库存比“十二五”末增长23%和15%;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负责的地方储备粮管理体系,确保了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2.粮食产业经济繁荣发展。

2018年,粮食加工转化量8181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30亿元,粮食加工转化增值率达到154%。

粮油工业总产值达4016亿元,稳居全国首位。

3.粮食流通效率稳步提升。

截至2018年底,粮食企业完好仓容达到4049万吨、罐容197万吨,基本消除“危仓老库”,仓储设施条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4.优质粮食工程成效明显。

全面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2017-2018年,落实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10.31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2.2亿元,通过订单收购和全产业链利益共同体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民增收80亿元以上。

5.打造公共品牌基础深厚。

山东省具备粮食种植的优势气候条件,且处于北粮南运、西粮东运的枢纽地位。

目前,全省粮油加工行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0个、中国驰名商标51个,山东名牌产品83个、著名商标118个,6家企业入选首批中国好粮油产品13个。

(二)发展短板。

1.粮食产业经济转型发展任务艰巨。

从产能结构看,初加工产能过剩和精深加工产能不足并存,既有总量过剩问题,也有结构性过剩问题;从产品供给看,无效和低端的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等有效供给不足。

同时,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主食产品工业化水平较低,副产品综合利用率不高。

2.粮食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

目前,山东省粮食企业经营分散、规模小、实力弱的矛盾比较突出。

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普遍存在重经营轻管理、重稳定轻创新、重经验轻市场、重现状轻发展等现象,营销观念、方式和手段较为落后。

保稳定 惠民生 促增长 推进山东粮食流通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保稳定 惠民生 促增长 推进山东粮食流通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工作研究·保稳定 惠民生 促增长推进山东粮食流通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山东省粮食局局长 孟庆秀 民以食为天。

稳定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供给始终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2010年,山东粮食工作呈现出四个明显特点:粮油市场秩序稳定。

全省认真落实粮食收购政策,加强产销协作,积极掌握粮源,加大政策性粮食投放力度,为稳定粮食市场预期,平抑粮食市场价格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省粮食经营企业收购粮食4802.4万吨,同比增加667.4万吨;销售粮食2755.7万吨,同比增加346万吨。

粮食库存充裕,保持适度增长。

依法管粮水平不断提高。

市、县全部建立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健全粮食流通执法体系,积极开展粮食规范化执法示范县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粮食规范化执法水平,保障了全省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

省粮食局连续四年荣获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省粮食局等4个单位被国家粮食局、财政部、总后勤部评为全国军粮供应管理先进单位。

粮食流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各地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壮大骨干粮油企业,全省粮食流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竞争力不断提高,产值和利税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全省国有粮食企业实现综合经济效益3.28亿元,同比增长11%,位居全国前列。

粮食服务民生工程快速发展。

各级粮食部门立足粮食工作实际,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拓宽服务领域,大力开展放心粮油、居民厨房和农户科学储粮三项工程,全省放心粮油服务网点发展到2.2万个,农户科学储粮试点工程惠及14市18万农户。

2011年,全省粮食部门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重点抓好六项工作,努力做到保稳定、惠民生、促增长,为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作出积极贡献。

一、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切实保障省内粮食有效供给和市场基本稳定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粮食价格在合理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是今年粮食工作的首要任务。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山东省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也是全国主要的农业大省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稳步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对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探讨其产量、市场前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水稻和大豆。

这四种粮食作物是山东省的主要农作物,也是全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四种主要粮食作物中,玉米和水稻是山东省的比较优势作物,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玉米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山东省是中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省份之一,也是中国玉米产量最大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成为山东省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山东的玉米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优势,山东的玉米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而且,山东省的玉米品质优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山东省的玉米产业有望进一步壮大和提升。

水稻也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山东省是中国著名的水稻产区,拥有丰富的水稻种植资源和较好的种植条件。

山东省的水稻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加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为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山东省还积极推进水稻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了水稻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预计未来山东省的水稻产业还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除了玉米和水稻,山东省的小麦和大豆也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也是中国大豆主产省份之一。

山东省的小麦和大豆产量一直稳定增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粮食产业结构的调整,山东省的小麦和大豆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未来,山东省将继续加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加强品种改良和技术创新,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助力山东省农业的绿色发展和现代化转型。

山东省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山东省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山东省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山东省作为中国的重要农业大省,粮食行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析山东省粮食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产量丰富:山东省具有广阔的耕地面积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农民普遍从事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一直居全国前列。

2. 产业链完善:山东省粮食行业涵盖了从种植、收割、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各个环节各司其职,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粮食市场上的粮食加工企业、仓储企业、物流企业等相对较多,为粮食产业链的高效运转提供了保障。

3. 国内外市场需求大:中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粮食需求一直保持较高增长。

山东省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其产量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还能出口一部分粮食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二、问题分析1. 农业结构不合理:山东省农业生产中粮食作物种植仍占主导地位,而其他农产品(如蔬菜、果品等)的种植规模相对较小。

这导致了农业结构单一,不利于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山东省在交通、仓储和物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利于粮食的储存、运输和销售。

农产品滞销的情况时有发生,粮食流通的效率亟待提高。

3. 高质量发展面临压力:山东省粮食行业在扩大产量的同时,也需要面对土壤质量下降、农药使用过量等环境问题。

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应该得到进一步提升,以确保粮食的高质量和安全。

三、未来趋势分析1. 优化农业结构:未来,山东省粮食行业将加强多样化种植,发展农田面积适宜的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农产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山东省将加大对交通、仓储和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储存和运输体系,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满足市场需求。

3. 推进技术创新:未来,山东省粮食行业将加强科技创新,推广适合本地粮食生产的高效、环保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

山东粮食产业发展趋势

山东粮食产业发展趋势

山东粮食产业发展趋势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也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和丰富的农业产业。

近年来,山东粮食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本文将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展望山东粮食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山东粮食产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1. 农机具的智能化发展:新一代农机具将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自动导航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实现智能化操作和高精度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农业大数据的应用:通过数据采集、传输与分析,实现农业资源的精细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度和智能化水平。

3. 高效灌溉技术的应用:利用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精确供给,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降低水肥浪费。

4. 种植模式的创新:采用节水、耐盐碱、耐逆境的新品种,促进大田作物的丰产、高效和优质。

二、产业升级方面为了提高山东粮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实现农业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

1. 健全农业产业链:加强农产品的市场规划与布局,建立健全的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向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环节延伸。

2.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整合资源,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和经营能力。

3.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由“自然生产”向“品牌经营”转变。

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增加科研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农业业态和新的农业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

三、绿色发展方面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也是未来山东粮食产业的发展方向。

1. 推广有机农业:加大有机农业的推广力度,减少农药、化肥等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发展休闲农业:将农业与旅游结合,开发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和田园综合体,推动农业多元化和农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3. 提倡农业节能减排:采用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减少农业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粮食流通监管的调研报告

粮食流通监管的调研报告

粮食流通监管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粮食供需形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为了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的安全,调查了解当前我国粮食流通的监管状况,加强对粮食流通过程的监管,保证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加强粮食流通的管理情况,扩大粮食生产企业规模,建立有效的服务网络,增强粮食流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调研范围本调研主要围绕我国粮食流通的现状和监管状况,涵盖了粮食生产企业、粮食加工企业以及粮食流通企业等。

三、调研内容1、现阶段我国粮食流通企业的分布情况通过对我国粮食流通企业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粮食流通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和中部地区,而华南地区的粮食流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此外,在我国粮食流通企业中,大规模流通企业占比较小,主要是个体户和小型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

虽然我国的粮食流通企业数量庞大,但它们的规模和市场规模相比较还是不能满足我国数亿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2、我国粮食流通监管政策现状随着我国对粮食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对粮食流通的监管也逐渐加强。

近年来,我国已经制定出了多项关于粮食流通监管的政策和管理规定,包括《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家重点农产品流通速递》等。

在监管政策方面,主要包括粮食流通企业的准入许可、粮食流通的证书、粮食流通的登记备案和食品安全监管等。

3、粮食流通企业的主要问题和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的粮食流通企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流通过程中粮食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流通渠道的不畅和流程的不透明等方面。

同时,由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使得粮食的物流成本过高。

此外,一些小型粮食流通企业存在规模小、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四、调研总结通过对我国粮食流通和监管实际情况的调查和了解,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粮食流通企业数量庞大,但规模不大,且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和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积极推动粮食流通企业的发展,加强监管和管理,因为这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粮食安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 是 我 国 粮食 主 产 区 ,20 00年 以后 , 山东 省 粮 食 种 植 面 积 先 减 后增 ,粮 食 产 量 由 19 年 的 96
2 山东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展 的现状分析
粮 食流 通产 业是 在 近几年 才 开始在 我 国使用 的 概 念 , 目前 学术 界 和实 际工作 部 门还没 有规 范统 一 的界定 。本 文 的粮食 流 通产业 包 括粮食 产 品从生 产 领 域 向消 费领域 转移 的购 、储 、运 、加 、销 等全 过 程 ,居 于 引导 生产 、衔 接产销 、保 障 消费 、资源 利
22 粮食仓储基础设施规模显著扩大 .
粮 食 流 通 基 础 设 施 ,包 括 物 流 设 施 、储 备 粮 库 、基 层 收 纳 库 以及 农 户 储 粮 装 具 等 ,基 础 设 施 体 系 既 是 粮 食 流 通 的重 要 硬 件 基 础 ,也 是 粮 食 宏 观 调 控 的 重要 载体 。经 过 近 十 年 的 国家 及 省 、 市 、 县 ( ) 各 级 储 备 库 的建 设 和 设 施 的 完 善 , 区 的 仓 储 条 件 大 为 改 善 。 利 用 原 有 的粮 食 储 备 库 、 粮 食 批 发 市 场 和 粮 食 物 流 企 业 改 扩 建 成 为 现 代 粮 食 物 流 中心 ,部 分 地 区实 现 了 “ 模 存 放 、集 中 规 管理” ,有 良好 的基 础设 施 条件 。截 止 2 1 年 底 , 00 全 省 粮 食 仓 储 企 业 80 ,其 中 国有 企 业 43户 , 7户 5 全 省 有 效 仓 容 1809万 t 近 年 来 ,在 济 南 、青 7. 。 岛 、枣 庄 等 市 新 建 了一 批 标 准 高 、规 模 大 、设 施 全 的地 方 储 备 库 ,东 营 、威 海 等 市 实 现 了地 方 储 备粮 集 中管 理 。 23 粮食 仓储 规范 化管理 水 平居全 国前 列 . 全省 各级 财政 部 门加大 对科 学储 粮 、信息 化建
S a d n o i c a n Cic l t n I d sr v l p e t I v si a i n Re o t h n o g Pr v n e Gr i r u a i n u t y De e o m n n e tg t p r o o
Yu Xig in , Ge g Ja mi n xa g n in n
立 了市 场化 的粮 食购 销体 制 ,粮食 市场 主体 不断 壮 大 ,粮 食流 通基 础设 施体 系基 本健 全 、管理 水平 不 断 提高 ,粮 食市 场体 系建 设稳 步推 进 ,为现 代粮 食 流 通产业 发 展积 累 了 良好基 础 。
自 20 年 到 20 年 的 5 问 , 山东 省 粮 食 生 00 04 年 产 量 均 低 于 总 消 费 量 。从 20 年 开始 ,山东 省 粮 05
食 开始 自给有余 ,向省外调 出量逐年增加 。2 0 09
年 ,全 省 粮 食 调 进 量 64万 t 4 ,调 出量 11 1 t 9 万 ,
净调 出 57 t 4 万 ,对全 国的粮食供需平衡做 出了贡
献。 12 地 域优 势及 运输 能力 _
21 市场化粮食流通体制基本建立 . 按照国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部署 ,山东省
(h n og B s esV ct n lC l g ,Yati2 4 7 ,C ia S ad n u i s oa o a o e e n i l na 6 6 0 hn )
A sr c: S a d n Poic i h m jr ri po uig ra, a e yas f o s u t n fo b ta t h n o g rv e s e ao ga n t n rd c aes f r er n t o cnt c o , od r i
u g a e t e n sra sr t r ,c mp e e sv l e h nc t e r i fo p r d h idu ti l tucu e 0 r h n i ey n a e h g a n l w c p ct . a a iy
Ke r s g a n r i ic l t n i d sr ;g a n so a e y wo d : r i ;g an cr u a i n u ty r i tr g ;mo e n g a n l gsi s s s m o d r r i o it y t c e
g an i u ai n n u t e eo me t p e e t st a in a ay i o x si g n r p s d t e u g si n r i cr lt i d sr d v l p n ' r s n i t , n l ss f e it a d p o o e h S g e t s c o y s u o n o b i b t e u l y h mo e n fo d sr u in n u t i S a d n P o i c t p o t t e g an i u ai n t d r o d it b t i d sr n h n o g r vn e o r mo e h r i cr lt i o y c o
狭义之分 ,狭义的粮食是指谷物类 ,主要有稻谷 、
小麦 、玉米 、大麦和 高粱 等 ,与联合 国粮农 组织 的 粮食 概念一 致 。广义 的粮食 是指 谷物 类 、豆类 和薯 类 的集合 。我 国 国家 统计 局在统 计全 国粮 食产 量时 采用 的是 广义 的粮食 概念 。按 照 国家统计 部 门的统 计指 标解 释 ,我 国粮 食包 括稻谷 、小麦 、玉米 、高 粱 、谷子 、薯 类 、豆类 以及其 他杂 粮 ,此外 还包 括 成 品粮 ( 大米 、小麦 粉等 ) 如 。
山 东省现代 粮食 流 通产 业发展 的现 状 ,分析 目前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提 出山 东省现代粮 食 流通 产业构 建 的对
策建议 ,以推 动粮 食 流通产 业结构优化 升级 ,全面增 强粮 食流通 能力 。
关 键词 :粮食 ;粮 食流 通产 业 ;粮食 仓储 ;粮食 现代 物流体 系
p o uci n y a a tr y a ye d t e g a n c r u a in s se r d to e r f e e r il , h r i ic l to y t m i a b e k h o h, a e t e i ta s r a t r ug t f r h ni l i e tb ihme t f he sa ls n o t ma k t s h o in a in f h g a n cr u a in y t m, a prmo e he r i r e a t e re t t o t e r i ic lto s se o nd o t t g a n c r u ai n n u ty e eo me t a b c me n n v t b e ic lto i d sr d v l p n h s e o a i e ia l .Th s a e fc s s n h pr vnc mo e n i p p r o u e o t e o i eS d r
收稿 日期:02 0 — 4 2 1— 2 2 基金项 目:0 1 2 1年度山东省科技厅软科学项 目( 目编号 : 项 2 1R G 7 7 ) 山东省粮食产业结构拓展及产业链延 伸研 0 K B 0 0 ( 1 ( 究》 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 于邢香 (9 8 )女 , 17 一 , 山东商务职业学 院经济管 理系副主任 , ; 硕士 专业方向为粮食经济 , 连锁经营管理 , 职业教 育管理。 耿建敏(9 2 )男 , 16 一 , 教授 ,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 院长; 专业方向为粮食经济, 教育管理与文化创新。
粮 食流通 体 制改革 积极 稳步 推进 。20 年起 ,放 开 04
山 东 省 地 处 中 国 东 部 沿 海 , 面 积 1. h 5 7万 m 里 , 山东半 岛 北 面与 辽 东半 岛形成 环抱 渤 海之 势 ,
突 出在 黄海 之 中 ,与 H本 、韩 国隔海相 望 ,是亚 太
全省粮食收购市场和粮食收购价格 ,国有粮食企业 和 其他 粮食 经 营者公 平进 入市 场 , 自主 经 营 , 自负
改委颁布的 《 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中,山东省 的济 南 、德 州 、潍 坊 、菏 泽 、枣庄 、聊 城 、济 宁 、
青 岛 8 城市 ,被 列 为散 粮物 流节 点城 市 ;2 0 年 个 09 国务 院印发 的物 流业调 整 和振兴 规划 中把 以青 岛 为
中心 的 山东 半 岛物 流 区域 作 为全 国重 点发 展 的 9 大
囊专

山东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于邢香 ,耿 建敏
( 东商务职 业 学院 ,烟 台 2 4 7 ) 山 6 6 0

要 :山 东省 是粮食 主 产 区 ,经过 多年 建设 ,粮 食 生产连 年 增产 ,粮食 流通体 制 改革取得 突破 性进
展 ,在 以市场化 为取 向 的粮 食 流通体 制初 步 建立之后 ,推 进现代 粮食 流通 产 业发展 就成 为必 然。本 文针对
居 全 国第 3 。2 1 年全省粮食 总产 4 5 亿 k , 位 00 3_ 3 g 比 20 09年增 长 08 ,在 全 国率 先 实 现粮 食 连 续 8 . %
年增产。
用等中枢地位。山东省粮食资源丰富 ,粮食流通产 业 发展 具有 比较 优势 。经 过 多年 改革发 展 ,基本 建
最 高4 3 亿 k 降到2 0 年的 39 亿 k ,减少 了 3. 3 g 02 2. 5 g
14 0 亿 。从 20 年 开 始 ,全 省 粮 食 总产 一 直 保 06 持 在 40 0 亿 以 上 ,粮 食 供 求 不 平 衡 的 局 面 得 到 彻 底 扭 转 。20 年 全 省 粮 食 总 产 为 4 1 3 k , 09 3. 亿 g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