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大全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农村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大全,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1xx村委会辖xx村、xx村、xx村3个自然村。
国土面积18.06平方公里,属半山区,耕地总面积1251.19亩(田889.81亩,地361.38亩),人均耕地面积1.03亩。
其中,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3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9亩;林地25303.50亩;其他面积131亩。
据初步统计,201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80万余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90万余元,占经济总收入80%以上;畜牧业收入28万余元(年内出栏肉猪559头),占经济总收入5%。
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余元,主要以种植小米辣、烤烟等为主。
目前已种植成功一个果品翠冠梨。
已签订农业承包合同300余份,土地承包面积1251.19亩。
从以上数据得知,居住村民不算多,每户以6口之家计,户有承包地6亩以上,再加上自行开垦的荒地,户有耕地可达10亩还多,但经济收入偏低。
通过采取与村“两委”领导、村民小组长和村妇女组织、老年协会负责同志座谈,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的方式,对xx、高搂寨、xx3个村子发展农业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发展产业优势条件分析一是居住户数少,人均拥有耕地面积较人口居住密集的甸尾、铁所,户有耕地多。
二是群众学习使用科学知识意识强,民风纯朴,都有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对改变村庄面貌期盼度非常高,都愿意积极参加新农村项目建设,参与土地流转并支持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
三是3个自然村位置依山傍水,无环境污染,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空间大。
二、发展产业劣势条件分析(一)产业结构单一,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没有其他支柱产业,农业种植仅从过去单一结构的种植水稻、玉米发展到现在种植烤烟、洋芋、小米辣,种植的经济作物品种单一,导致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3篇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3篇XX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一、枣园村基本概况: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
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
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XX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
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
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
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
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农村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调研并提出合理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研内容
1. 农村产业现状调研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对农村产业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我们发现,一些地区的传统农业产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等。
同时,一些新型农村产业如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 农村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调研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产业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多元化和科技化方向。
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为农村产业的多元化提供了机会。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和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这为农村产业的科技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调研结果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 鼓励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通过产业融合和拓展生产链条来提高农村产业的附加值。
2. 加强农村产业的科技支持,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加工水平。
3. 推动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的互动合作,促进产业共建共享,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
四、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农村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为农村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各方的努力,农村产业的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篇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就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形已基本形成。
1、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带动,促进了我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基地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加强。
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服务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专业化交易市场的建设,大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农业产业化的最终落脚点是销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畅顺的流通渠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前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有人认为农业的产业化不过是对传统农业的改头换面或换个说法而已,而没有从本质上去认识这一新生事物,导致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不接受,政府也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必要的协调,使农业产业化处于自流的状态。
同时,不少人将专业大户发展单纯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就可以宣传产业化水平上台阶了,而不重视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不重视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这样的农业很难参与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开发。
2、企业与农民、市场的桥梁作用不够明显,联系不够紧密。
3、中介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实力弱,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发挥作用不够。
乡村发展的调研报告8篇

乡村发展的调研报告8篇对待调研报告,每个人务必要根据领导的要求,拟定出切合实际的调研计划,调研报告的质量和可读性对其影响力至关重要,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乡村发展的调研报告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乡村发展的调研报告篇1敦煌市苏州镇是城郊农业大镇,多年来为城乡一体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后,如何进一步促进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城郊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要求,通过对我镇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如下:一、苏州镇的基本情况苏州镇位于敦煌市西郊,东有沙州镇,西有青海石油管理基地,南有敦齐公路开发区,北有黄曲乡。
敦煌市主干道阳关路东西交叉,新城区古城路南北贯通,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全镇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万亩。
现辖齐家桥、高太保、魏家桥、苏州寺、板桥、武威寺、贺州堡、孟家桥、杨家堡、姚家沟等10个行政村,5783户,21000人。
__年,全镇社会总产值预计达到4.2亿元,农业总产值3.09亿元。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城郊农业发展模式,核心是以负责任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措施,积极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根据我镇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城郊经济的发展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
一是在跳出农业、抓农业方面,虽然已经确立了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但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统筹规划的研究并不全面,仍然存在协调性不强、统筹规划不足的问题。
受发展空间、思路、投入能力等诸多条件限制。
,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还停留在追求单位产出和单位效益的层面,综合运用生产、管理、销售和流通手段来提高产出效益的实用方法不多。
由于受到基地、规模、市场等因素的制约,产业化发展不够均衡。
农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加工,跳出苏州,整合全市力量,汇集全市资源自用,没有大的进步。
第二,在提高组织化程度方面,虽然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对如何组织农民、如何发挥合作组织作用的研究还不到位,还存在专业化程度低、支持力度小等问题。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中国农村产业也在不断变革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产业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一、农产品加工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是目前中国农村产业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农村地区都建立了相应的农产品加工厂。
比如,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了花生油、鲜花干燥、水稻机械加工等产业。
这些产业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也为周边的城市提供了高质量的农产品。
二、特色小镇建设随着巨大经济需求的增长,许多地方开始建设特色小镇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特色小镇已经成功培育出了一批创新模式,在当地推进了实地化的发展。
例如,一些小镇借助自然资源,建立了旅游产业,从而拓宽了产业的营收途径。
三、生态农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有机农业的理念的倡导,生态农业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可。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量普及抽水灌溉和喷雾灌溉等技术,为农业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小农户的自留地种植除了以上的这些经济模式之外,小农户所种植的自留地也是中国农村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我们走访到了一些村庄,了解到在那里,许多农户都种植了自留地,并在当地卖掉自己的农产品。
这种产业形式虽然较为传统,但也在大力推动着当地农村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农村产业的发展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比如,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导致产业发展受阻;此外,生态环境的恶化也给当地经济带来了诸多影响。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有效措施和支持,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五、农村电商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产品销售也走上了网上。
农村电商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形式,已经在农村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电商平台,农村地区的农产品能够更快速、高效地销售出去。
同时,电商平台也为农村地区的人们带来更多的服务,使生活更加便捷。
六、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现代科技已经进入了农业领域,许多创新性的技术得到了普及。
2023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

2023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报告1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
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
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
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
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
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
2024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农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应用、农业产业链条、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对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
一、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其优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种植业比重过大,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农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缺乏高附加值产品。
因此,需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二、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目前,我国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经营分散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支持,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和经营能力。
三、农业科技应用农业科技应用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其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缺乏有效的推广机制。
因此,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
四、农业产业链条农业产业链条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条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与加工、销售环节衔接不紧密,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附加值不高。
其次,农业产业链条较短,缺乏高附加值产品。
因此,需要加强农业产业链条的完善和延伸工作,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我县召开的**州核桃产业发展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及县委领导的安排,为加快我县核桃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对全县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一次专题调研。
为搞好专题调研,县政协由经科委牵头于5月30日召集了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专题讨论确定了调研提纲。
并以政协办发(200 2)13号文件,向有关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发送了《通知》和《调研提纲》。
并组成了专题调研组,于6月10—30日对我县的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了专题调研,本次主要调研了河西镇、太平乡、龙潭乡,随机抽查了9个村、21个社、37个核桃生产农户、3个核桃加工企业。
并走访了县级各有关部门。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全县核桃产业现状据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对县境内出土的核桃化石的鉴定表明,早在公元前16世纪漾江流域就有大量核桃生长,漾濞是核桃原产地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历届县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把培育核桃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培植支柱财源的大事来抓,在全县上下已基本形成了“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的潜力在山,希望在山,优势在林果,重点是核桃”的共识,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成效。
然而,在20多年的核桃产业发展进程中,有坦途也有曲折。
在调查中群众反映,群众积极性最高,种植数量最多的是三个时期:一是1981年至1982年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到户时期;二是1991年至1992年县、乡村大办以核桃为主的林果基地时期;三是201X年由于核桃嫁接苗滞销和偷采滥购核桃枝条得到扼制,核桃价格最高时期。
1995年以后,随着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兴办以核桃为主的绿色企业,核桃嫁接苗的市场需求量巨增。
加之管理工作跟不上,群众性的盲目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仅县内生产嫁接苗就达1000万株左右),致使河谷和半山区的很多核桃树林遭到严重破坏,这是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劫难”。
因此,虽然全县核桃面积和株数都在逐年递增,但核桃产量却增长甚微。
根据1998年核桃普查数据:全县11个乡(镇)都有核桃分布,65个村中种植核桃的有64个村,占65个村的98%(现65个村都已有核桃种植)。
种植核桃的农业生产合作社588个,占全县636个生产合作社的95%,种植核桃的农业户有14788户,占全县农业户20169户的73.7%,全县有泡核桃17.26万亩。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到2001年底,根据统计全县共有泡核桃24.86万亩(248.6万株),占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466.7万亩的5.3%,占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70万亩的35.5%,人均占有25株.在248.6万株漾濞大泡核桃中,幼树204.3万株,占82%,初果树26.4万株,占10.6%,盛果树13万株,占4.9%,老树5.6万株,占3%。
据县统计局的统计:2001年全县泡核桃产量224.6万公斤,产值2276万元(纯收入2234万元)。
占农业产值16848万元的13.5%,占林业产值2796万元的81.4%。
1、核桃资源本次调查太平乡、龙潭乡、河西镇的9个村、21个社、37户,共种植核桃11448株,户均拥有核桃309株,人均69株。
在11448株中,盛果树596株,占调查株数的5.2%,初果树3165株,占27.6%,幼树7622株,占66.6%,衰老树65株,占0.6%。
据三乡(镇)填报共有核桃671633株,户均拥有核桃103株,人均24株。
其中盛果树144685株,占总株数的21.5%,初果树67885株,占10.1%,幼树422846株,占63.0%,衰老树36217株,占5.4%。
泡核桃种植户实地随机调查情况表1单位:株2、泡核桃产量根据到户调查,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为5.91公斤年,则推算出全县的核桃产量为261.8万公斤;根据三乡(镇)自报,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为3.35公斤年,则推算出全县的核桃产量为148.4万公斤;根据县统计局2001年统计产量计算,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为5.07公斤年,全县泡核桃产量为224.6万公斤,县政府对外交流数为470万公斤,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的统计数为105.86万公斤,地方税务局的核桃计税产量为134.71万公斤。
全县的泡核桃总产量究竟是多少?有必要再进一步的调查核实。
乡(镇)自报泡核桃生产情况表2单位:株泡核桃种植户产量实地调查情况表3单位:公斤、株乡(镇)自报泡核桃产量表4单位:公斤、株3、经济收入据调查的37个核桃种植农户,销售核桃总收入226120元,户均6111元,人均1362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的108.1%。
核桃收入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49%(详见表5)。
其中,太平乡核桃销售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的有6户,人均达4205元,最高的人均达到5000元。
龙潭乡核桃销售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的有3户,人均达2400元,最高的人均达到7500元。
河西镇核桃销售收入最高的人均达到4000元。
据调查的三个乡(镇)自报,6491个农户,销售核桃总收入6470514元,户均997元,人均235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的18.65%。
核桃收入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13.54%(详见表6)。
4、财政税收据调查的37个农户,上交核桃农林特产税总数为5183元,占上交税费总数9196元的56.4%(详见表5);三个乡(镇)6491个农户上交核桃农林特产税总数为249679元,占上交税费总数766157元的359%(详见表6)。
根据地方税务局提供的数据,2001年全县核桃(不含苗)计税产量为134.71万公斤,实征税164.45万元,占全县农林特产税全年实征数377.56万元的43.56%,占全县农业税收征收数577.35万元的28.48%。
2001年国家税务局没有对核桃加工企业征收增值税,如按2001年“双文明”考核中核桃加工企业上报的销售收入7262万元的6%计算征收增值税,则应征税435万元。
泡核桃生产效益到户实地调查情况表5单位:公斤、元乡(镇)自报泡核桃生产效益情况表6单位:公斤、元5、加工现状全县核桃初级加工企业已发展到45户,年加工5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5户,100—500吨的10户,100吨以下的30户。
全县年加工干果7000吨以上,除本县自产的以外,还有来自楚雄、保山、思茅、临沧等地州及州内宾川、云龙、永平、巍山等县的核桃。
漾濞已初步成为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核桃加工贸易集散地。
仅核桃仁加工一项,每年就解决了近1万人4个月左右的就业问题,使全县城乡居民劳务收入增加近1600万元。
大理漾濞核桃有限公司现有职工47人,2001年生产“漾宝牌”核桃乳400多吨,开发并上市纸盒装核桃花生乳、袋装鲜核桃乳、核桃牛奶等新包装产品,月销售核桃乳等产品50吨左右,年实现利润10万多元,上缴税收8万多元,在原料加工中请临时工100多人,付工时费11万元。
今年1-4月份预计可实现利润13万元,上缴税收10万元。
二、核桃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生产前景1、土地资源丰富。
全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144900公倾,占77.7%,;农业用地33904公倾,占18.2%,牧业用地3126公倾,占1.7%;其它用地4518公倾,占4%。
据县森林分类经营区划调查,公益林面积103249公倾,占林业用地的71.4%,商品林41429公倾,占林业用地的28.6%。
据县退耕还林规划,全县退耕还林还草面积61600亩,其中还林面积为43000亩。
特别是在加入WTo后,由于粮食价格下降,山区农民宁愿把常耕地拿出来种植核桃。
在调查的37户农户中,就有25户在常耕地内种植了核桃,还有12户年内也准备在201亩常耕地内种植核桃,此外,这37户有981亩荒山荒坡可以种植核桃。
2、生产潜力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核桃价格一直是稳中有升,群众种植核桃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据调查分析,现有核桃树龄结构是老树和盛果树少,幼树和初果树多。
如对核桃园进行科学管理,增加核桃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大技术和肥料投入,26.4万株初果树在3—5年内产量将增长1.5倍。
204.6万株幼树将有一半以上挂果,13万株盛果树产量将增加三分之一,到“十五”期末实现全县的核桃产量产值翻番将是指日可待。
(二)市场前景我国核桃(包括山核桃)种植面积达1376.3万亩,2亿株左右,其中结果树约6000多万株,1990年以来年平均产量15—17万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云南省核桃产量3.4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27%。
漾濞核桃产量为4700吨,占全国核桃产量274246吨的1.7%,占全省60452吨的7.8%。
近几年全国核桃生产发展很快,如以每年5%的递增率计算,10年后我国核桃产量将达到44.67万吨。
核桃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出口商品。
1990年以来,年出口核桃果4000—5000吨,核桃仁8000吨。
漾濞大泡核桃,主产区在大理州,每年出口量在3000吨以上,占云南省核桃出口总量的70%,我县每年出口核桃2000吨以上,占大理州核桃出口量的67%。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核桃保健、医疗价值的认识,核桃加工业将不断兴起,国内外对核桃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再过10年,国际市场上核桃需求量将上升到100万吨左右,中国的消费量将上升到24万吨。
在创漾濞核桃品牌方面,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主已作了极大的努力。
如伊斯兰侨茂食品有限公司申请了“漾濞核桃”包装专利,团山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团山牌”核桃商标。
漾濞核桃品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是漾濞人民的宝贵财富.(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
制约我县核桃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是关键所在。
据调查分析,其差距主要是:(一)满足现状,发展缓慢。
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在漾濞培植核桃支柱产业,由于气候资源优越,种植经验丰富,已不成问题,领导可抓可不抓,群众自己会发展。
致使各级政领导对培植核桃产业重视不够,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跟不上,发展缓慢。
(二)重造轻管,效益不佳。
一些干部群众只顾完成当年上级下达的项目和计划种植任务,忽视了种植后的扶育管理,致使新种植的核桃如同“猴子搬包谷”,得的少,失的多;(三)短期行为,无长远打算。
部分干部群众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认为种植核桃周期长、见效慢,是前人栽花后人享福,常常是一般号召多,真抓实干少;(四)创业精神差,发展不平衡。
仅就一些核桃适宜区范围内的农户而言,有艰苦创业精神,能吃苦耐劳的农户,种植核桃千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