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对比性实验的运用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方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用到了12种实验方法,分别是观察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累积法、等效替代法、归纳法、比较法(对比法)、科学推理法(理想实验法)、放大法、类比法、模型法、图像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观察法、控制变量法、累积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科学推理法(理想实验法)下面我们具体的来谈一谈这七种方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
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
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
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记录总结数据和思索得来的。
例如: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观察几匹马拉不开半球,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是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
否则无关。
反之,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例如: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
浅议物理实验的“对比性”和“启发性”

E 3韩振海 、 2 贺德春 . MAT A L B在 波动 光 学教 学 中 的应用E] 河西学 院学报 ,0 5 2 ( ) 16 2 . J. 20 ,12 :2 —18 E 3吕文华. T AB在 信 息光 学教 学 中的 应 用 3 MA L E] 潍坊学院学报 ,0 7 76 :5 —1 5 J. 20 ,( ) 13 5 . [ ]陈 小莉 、 生海. 4 钟 MAT A L B在光 学实验 中的应 用[] 安康师专学报 ,0 3 (5 :4 7 J. 2 0 ,1 )6 —6 . [ ] o d n 傅 里叶光学导f [ . 5G o ma . e M] 北京 : 电子 工业
暗纹 中心距 也 减 小 , 一 暗纹 衍 射 角 也减 小 。可 以推 第 断, 当 / 0时 , 射角 一0 光线 沿直 线 传播 。 当然 衍 , 我们也可 以改变其他的参量数值 , 让学生 体会衍 射现象 图样 的变化情况 。 上 面所 述的干涉和衍射实验 是光学 基础 实验 , 因此 通过模拟演 示 , 能够 让学 生清 晰地 理解 物理 实验 现象 , 以便在实验 过 程 中体会 和认 识 。对 于近 代物 理方 面光 学 实验 , 论 和实验 在 中学教材 几乎 不涉及 , 理 但是 在 生 活 中随处可 见 , 比如 光 学全 息 。其 实全 息 术 自 14 98年 盖伯 提出到 1 6 9 0年 激光 器 的 出现 , 息术 已在 生 物 医 全
一
片揉 成纸团后 , 重量变 了吗?学生 : 没有变化 !教师 : 既
然这样 , 纸片揉成纸团后为什么就下落得快 呢? 。 )
的单缝衍射 图样 , 拟结 果如图 3 模 所示 。
学、 商业 、 军事 等领 域已广泛应 用 。尤其 值得一 提 的是 , 二代 身份证 上防伪技术 、 名贵烟酒 防伪标 志等都 蕴含着 全息 术 。因此可从 生活中物理现 象 出发 , 激发 学生探 知 兴趣 , 现全 息现象 的物理机 理 。由于篇 幅所 限本文 不 展 便再 陈述 。 计算 机科学 的发展 为物 理教 学 内容 和手段 的改革 开辟 了广阔的天地 , 从教学 内容 的革新 到教学方 式 的多 样化 , 利用计 算机对 自然现象 和规律进 行演示 、 模拟 、 仿 真 , 变课 堂教学内容和方式 , 有重要 的意义 , 改 具 为教 学 内容 和手段 的改革提供 了一个有 力 的工 具 , 提高 了课 堂
对比实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对比实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1. 教学意义对比实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
对比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
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差异,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和现象。
对比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学生需要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对比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相比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对比实验更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2. 实践意义对比实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对比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精神。
在对比实验中,学生需要提出新颖的实验设想,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态度。
对比实验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对比实验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对比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技能。
在对比实验中,学生需要不断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发展趋势随着对比实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不断应用和深化,其发展趋势也变得更加明显。
对比实验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在实验教学中,对比实验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对比实验将更加注重实验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通过对比实验,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对比实验将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通过对比实验,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对比实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并且有着明显的发展趋势。
应该进一步推广和深化对比实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现象对比观察分析

(标题):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现象对比观察分析一、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掌握物理规律,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本文将围绕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实验现象进行对比观察分析,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二、实验现象对比观察分析1.光的折射与反射现象对比光的折射与反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例如,在演示实验中,让学生观察光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路径,发现光在水中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而当光遇到镜子或其他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气体扩散与液体扩散现象对比气体扩散与液体扩散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现象。
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扩散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例如,在一个广口瓶中放入两种不同的有色液体,将它们混合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液体逐渐混合在一起。
这是液体扩散的现象。
而气体扩散的现象则更为常见,如将两种不同颜色的墨水滴入两个装有相同气体的瓶子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一种颜色逐渐覆盖另一种颜色。
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可以发现这两种扩散现象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更好地理解扩散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电流表与电压表使用现象对比电流表与电压表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两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电流表用于测量电流,应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用于测量电压,应并联在电路中。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学生应注意观察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指针偏转情况以及读数。
例如,在进行欧姆定律实验时,需要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学生应通过对比观察两个表的读数变化来分析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建议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强化实验教学: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对比实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对比实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一、对比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在对比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两组实验,并对两组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从中找出规律和差别。
这使得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和实验技能,更能够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比如,若学生在对比实验中设计了两个实验内容相同但条件不同的实验,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分析,学生会深入理解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一步推广到其他物理实验中,也就更容易设计出更好的实验。
二、对比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对比实验过程中,由于两组实验存在差异,因此学生往往需要创新地设计实验或变化实验条件。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学生可以探索新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增强实践能力。
比如,在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时,学生可以通过对比实验,设计不同材料的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线进行折射实验,从而发现颜色对折射角度的影响,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线的折射规律。
三、对比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对比实验中,学生需要找出两个实验数据的异同之处,从中发现问题所在,并且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对比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二极管稳压电源的实验中,在对比实验数据时,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两组实验数据的差异,进一步分析问题所在,并从而设计出一种新的电路结构,以解决二极管温度变化时,输出电压的不稳定现象。
四、对比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比实验中的两组实验都是为了研究同一个物理现象而设计的,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例如,在学习光谱分析的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光源照射到光栅上所得到的光谱,更深入地理解光的颜色是如何产生、光的色散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综上所述,对比实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物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

CosC nuyN vmbr 0 8 V l 6, o 1 r etr, oe e 0 , o 1 N . 1 s 2
物理教学中 比较法的应用
杨 杰
( 青海 省交通 职业技术 学院基础 部 , 青海 , 西宁 ,102 80 1)
物理学 中有 许多物 理思维 和物 理规 律具 有 可 比性 , 用 比较 运 法可 帮助学生 接 受新 概念 并 加 深 对概 念 的 理解 , 拓学 生 的思 开 维 , 培养学 生的 知识 迁移 能 力 。在 物理 教 学 中 , 要 求 学生 找 并 既 出差 异性极 大的物理现 象或物理 概念 之间本 质 上的共 同点 , 要 又 求学 生找 出表 面上极 为 相似 的物 理 现象 和 物理 概 念之 间 本质 上 的差 异。现在我们 就 以“ 量” 动能 ” 动 和“ 这两个 概念 , 过它们 的 通
讲解可 以将物理 概念 与 生 活知识 相 比较。有 些物 理概 念 看似 深 奥难懂 , 将其 与一 些生 活 常识相 比较 , 能起 到化 难为 易 的较 若 则 果 。如在讲 解 电场 强度 定 义 时 , 验 电荷 放人 电场 中, 检 与某 一 点 受力来说 是定律 , 可定义 为电场 强度 , 是 电场 的属性 , 并 它 与是 否
放人 电荷 及 电 荷 的 电量 大小 无 关 , 对这 一 点 , 学生 不 容易 理解 。
例子 来阐述 比较法 在 教学 中 的应 用。首 先 它们 都 是用 来 描述 机
械运 动的物理 量 , 是 与物 体 质 量 和物 体 运 动 速 度 有关 的物 理 都
这里不妨举 一例 : 这一定义 与铅 笔单价 相 比。购买 铅笔 的单 价 把
比较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3-12-26T15:34:28.403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0月总第133期供稿作者:陈国华[导读] 有些相反性质的物理概念也可用比较法讲解,着重区分两个概念的相异之处。
陈国华江西省乐平市高家中学333322“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
在物理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找出差异性极大的物理现象或物理概念之间本质上的共同点,又要求学生找出表面上极为相似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之间本质上的差异。
物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常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用“比较”引入新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讲解一些概念之后,另一些概念可用比较法引入,使教学难度降低,并能把规律揭示出来。
例如势能,中学阶段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子势能和电势能。
由于重力和弹力做功现象较常见,因此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讲解比较容易。
但分子势能和电势能较抽象,教学中可以在讲了重力势能以后,运用比较的方法将电势能引入;讲解了弹性势能后,将分子势能引入。
这样讲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一对应的比较使学生能较快地在原有重力势能概念的基础上把电势能的概念建立起来,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共同之处还反映了存在于保守力场中所有势能的共同性质,即势能的共同特点。
在比较相同之处的同时还能指出它们的不同:由于电荷有正负之分,所以电荷受力的方向可以与电场相同,也可以相反,即电荷沿电场方向运动时,电势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而质点受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因此,重力势力总是沿重力方向减小。
其次,用“比较”可以深化概念。
在上新课时,知识往往比较分散,复习课上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把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串联起来,以深化概念。
再次,用“比较”区分概念。
有些相反性质的物理概念也可用比较法讲解,着重区分两个概念的相异之处,抓住事物个性加以区别,从而分清概念。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比较法及应用研究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比较法及应用研究林立华;周群;汤猛【摘要】Comparative method of physics experiments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fundamental research method.In this paper, on basis of in-depth study on comparative method,application examples of comparative method in physics experiments are summarized and wise usage of comparative method and the advantages in the experiment are analyzed in detail.Physical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full attention 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for solving problem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hysics experi-ment and be beneficial for physics experiment reform,thereby opening up thinking of students and enhancing the ability to design and accomplish experiments independently.%物理实验中的比较法是一种基本且极其重要的研究方法。
该文在深入研究比较法的基础上,概括了比较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实例,详细分析了比较法在实验中的巧用及优点。
物理教学的实践表明,充分重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促进物理实验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益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学中对比性实验的运用
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近几年我常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地安排设计一些对比性的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对比性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设计对比性实验,边引导边实验边分析,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例如,大气压强这一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教学中我设计两个对比性实验,每做一个实验,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步步深入。
讲课开始,教师做“水杯——厚纸片”演示实验,让学生思考,放开手后,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当学生看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时,无不感到新奇有趣。
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上述实验中厚纸片受到哪些向下的作用?为什么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很自然领会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一定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作用,这个压力只能是大气产生的,由此可见,大气对厚纸片产生了压强。
进而向学生提出:“课本上要求做这个实验时,杯里要装满水,若杯里只盛少量水,甚至不装水,这个实验能不能成功?”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又进一步提出若用小刀片把厚纸片与杯的接触处撬开一个小口子,将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再做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结果与分析、推理的一致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接着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对任何方向都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可以产生很大的力。
从而使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具体而鲜明。
二、用对比性实验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
为了纠正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形成的错误观念,建立正确概念,恰当地运用对比性实验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我针对学生认为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得快,质量小的物体下落得慢的错误认识,设计了以下的对比性实验。
先从相同高度处同时释放一个小铁球和一张纸片,结果小球下落得快。
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小铁球质量大,下落快,因而得出下落加速度由其质量决定的错误结论。
此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接着分别演示:①两张相同的纸片,其中一张揉成一个小团,再从同样高度同时释放,结果观察到纸团下落快。
②将一张质量较小的小纸片揉成一团与一张质量较大的纸片,同时从同样高度开始下落,可观察到质量小的纸团反而下落得快。
当学生弄清纸片之所以比纸团下落得慢是因为空气阻力对纸片影响大以后,进而提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让学生思考。
然后再过渡到解决问题的对比性实验:“钱毛管”实验。
先观察抽成真空的“钱毛管”中的金属片、小羽毛、小软木塞在没有空气阻力时,下落加速度都相同。
接着打开“钱毛管”上的开关,让空气进入“钱毛管”里,再把“钱毛管”倒立起来,这时可以看到这些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同的,前后两次实验的对比分析,突出了阻力对下落快慢的影响,形成了“重力加速度g与质量无关”的正确概念。
三、运用对比性实验导出物理规律
对于学生易于形成片面认识的物理规律,设计针对性强的对比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例如,初中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觉得很简单,似乎没有什么困难,但又往往形成片面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中吊在电线上的电灯,放在桌子上的书籍等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等实例引发,进而做“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演示实验(课本中安排的),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读出小车保持静止时两边吊盘里砝码的重力,并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二力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平衡?”学生往往得出片面的结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二力
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时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如下两个有针对性的对比实验。
①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即用两个小车拼合在一起代替原来的小车实验);②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小车)上,但两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自己否定了原先的片面论断,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平衡。
”
四、运用对比性实验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
在浮力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水中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强差对物体造成的压力差,我设计了如下浮力消失和产生的对比实验,把一块蜡块的底面紧压在平底的玻璃器皿的底面,使之紧密接触,然后缓慢地注水于容器中,使整个蜡块都浸没在水中,蜡块并不浮起。
如果将蜡块与器皿底接触处推开一道小缝,让水浸入,蜡块则很快就浮起来。
通过对比,学生对浮力产生的本质原因的理解就具体而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