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生产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绿色食品管理制度范本

绿色食品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规范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和使用环节,以及其他与绿色食品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绿色食品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依规,确保食品安全;(二)科学合理,提高生产效率;(三)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四)持续改进,提升质量水平。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四条绿色食品生产者应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二)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三)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力量;(四)有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第五条绿色食品生产者应遵守以下规定:(一)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二)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如实记录生产过程;(三)加强生产设备、工艺设备和相关辅助设备的维护保养;(四)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第三章加工管理第六条绿色食品加工者应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二)具备绿色食品加工资质;(三)具备一定的加工规模和技术力量;(四)有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第七条绿色食品加工者应遵守以下规定:(一)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加工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二)建立健全加工记录,如实记录加工过程;(三)加强加工设备、工艺设备和相关辅助设备的维护保养;(四)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第四章流通管理第八条绿色食品经营者应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二)具备绿色食品经营资质;(三)有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第九条绿色食品经营者应遵守以下规定:(一)严格执行绿色食品流通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二)建立健全流通记录,如实记录流通过程;(三)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四)对流通环节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第五章消费管理第十条绿色食品消费者应遵守以下规定:(一)了解绿色食品的相关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二)选择信誉好、质量可靠的绿色食品产品;(三)关注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信息,及时举报违法行为。

绿色食品规章制度范本

绿色食品规章制度范本

绿色食品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加强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监管等活动。

第三条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监管应遵循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鼓励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支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食品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五条绿色食品生产者应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和规程进行生产,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

第六条绿色食品生产者应建立生产记录,记载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情况、生产措施、产品质量等信息,并保存两年以上。

第七条绿色食品生产者应进行绿色食品自检,确保产品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要求。

第八条绿色食品生产者应实施产地标识管理,确保绿色食品的来源可追溯。

第三章加工管理第九条绿色食品加工者应按照绿色食品的加工标准和规程进行加工,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

第十条绿色食品加工者应建立加工记录,记载加工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加工措施、产品质量等信息,并保存两年以上。

第十一条绿色食品加工者应进行绿色食品自检,确保产品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绿色食品加工者应实施产品标识管理,确保绿色食品的来源可追溯。

第四章销售管理第十三条绿色食品销售者应按照绿色食品的销售标准和规程进行销售,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

第十四条绿色食品销售者应建立销售记录,记载销售过程中的基本情况、销售措施、产品质量等信息,并保存两年以上。

第十五条绿色食品销售者应进行绿色食品自检,确保产品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要求。

第十六条绿色食品销售者应实施销售标识管理,确保绿色食品的来源可追溯。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七条国家绿色食品管理部门负责绿色食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绿色食品管理制度范文

绿色食品管理制度范文

绿色食品管理制度范文绿色食品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在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绿色食品是指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符合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要求,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学肥料和转基因技术,具有安全、健康、环保的特点的食品。

第三条绿色食品管理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和销售企业。

第二章绿色食品生产管理第四条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应遵守农业生产规律,在土地利用、种植技术、农药使用、肥料施用等方面做到科学合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

第五条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应制定和执行绿色农业生产标准,明确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要求和质量要求。

第六条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记录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第七条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应定期对农田土壤、农产品进行检测,确保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污染物。

第八条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第三章绿色食品加工管理第九条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应制定和执行绿色食品加工标准,明确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和质量要求。

第十条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应采用物理方法和天然原料进行食品加工,禁止使用化学添加剂和转基因原料。

第十一条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应严格控制工艺流程,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不污染。

第十二条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应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做好食品追溯和责任追究工作。

第四章绿色食品流通管理第十三条绿色食品流通企业应制定和执行绿色食品流通标准,明确产品质量要求和卫生要求。

第十四条绿色食品流通企业应选择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供应商,确保供应的绿色食品具有完整的追溯信息和合格的质量检测报告。

第十五条绿色食品流通企业应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对进货、仓储、配送等环节进行监控。

绿色生产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绿色生产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绿色生产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绿色生产的管理,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涉及生产活动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绿色生产是指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为导向,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不断改进生产过程和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生产方式。

第四条绿色生产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管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第二章绿色生产管理组织体系第五条企业设立绿色生产管理委员会,负责绿色生产的规划、协调、监督和评估工作。

第六条绿色生产管理委员会的成员由企业高层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委员会由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长。

第七条绿色生产管理委员会设立工作专班,负责具体的绿色生产管理工作,专班由专职人员组成。

第八条企业制定绿色生产目标和任务,并下达给各部门和岗位。

第九条各部门和岗位设立绿色生产管理岗位,负责绿色生产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第三章绿色生产流程管理第十条企业按照绿色生产要求,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的规划与设计,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

监督与管理。

第十二条企业设立绿色生产流程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包括原料的选择、生产储存条件、生产工艺控制、废弃物的分类处理等。

第十三条企业对生产流程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十四条企业开展绿色生产流程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水平。

第四章资源利用管理第十五条企业制定资源利用管理制度,完善资源的采购、使用、节约和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规定。

第十六条企业改进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第十七条企业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

第十八条企业加强对原料的选择和采购,优先选择环保的原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十九条企业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零排放。

第二十条企业开展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估和监测,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生产管理制度(6篇)

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生产管理制度(6篇)

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生产管理制度培训制度1、建立培训基地。

在区、指挥部、种植户中建立三级培训基地,分别培训基地责任人、技术人员和基地农户。

2、定期培训。

充分利用冬闲季节,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集中培训。

其次在枸杞的不同生产阶段、生长环节和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举行培训班____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

冬季培训时间为当年的____月和上年的____月份,夏季培训时间为每年____-____月份。

3、培训对象。

聘请甘肃农业大学及省内枸杞技术教授、宁夏枸杞专家培训基地责任人、技术人员。

再由基地技术人员培训基地种植户。

计划每年培训基地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技术人员____人(次),培训农户____人(次)。

4、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绿色食品枸杞标准技术规程、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包装技术、贮藏技术及田间生产管理记录、收获记录、仓储记录、交售记录等内容。

5、培训要求。

培训期间基地责任人、具体工作人员和基地农户必须准时参加,做好记录、认真听讲、掌握内容。

并在每年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生产管理制度(二)7.使用后的肥料和农药包装袋、瓶、箱应集中回收,统一处理,防止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合作社工作职责第一条:负责绿色枸杞的基地生产、规划和规程的制定,以及绿色基地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第二条:宣传和贯彻落实农业政策,绿色食品生产和基地建设的有关知识。

第三条:负责基地技术服务体系、生产管理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监督绿色枸杞的生产操作规程的实施。

第四条:负责基地的协调服务、监督管理、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监督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

第五条:基地办公室负责建立统一优质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收购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第六条:负责建立详细的基地管理档案,内容包括基地名称、农户姓名、地点、种植品种、规模、技术管理措施等。

第七条: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投入品管理,定期对各基地发布肥料和农药使用信息、公告及禁用农药目录。

绿色食品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内容

绿色食品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内容

绿色食品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内容一、总则1.1 为了保障绿色食品的安全、环保和质量,加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监管等环节。

1.3 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单位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绿色食品的安全、环保和质量。

二、绿色食品生产管理2.1 生产绿色食品的单位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条件,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

2.2 生产绿色食品的单位应建立并执行生产记录制度,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信息。

2.3 生产绿色食品的单位应采用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4 生产绿色食品的单位应加强原料采购管理,确保原料来源安全、合格。

2.5 生产绿色食品的单位应进行产品质量自检,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三、绿色食品加工管理3.1 加工绿色食品的单位应取得相应的加工许可证。

3.2 加工绿色食品的单位应按照绿色食品生产工艺和要求进行加工,确保产品安全、环保。

3.3 加工绿色食品的单位应加强原料、辅料、添加剂等的管理,禁止使用非法添加物。

3.4 加工绿色食品的单位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清洁,确保生产设备安全、卫生。

3.5 加工绿色食品的单位应进行产品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四、绿色食品销售管理4.1 销售绿色食品的单位应取得相应的销售许可证。

4.2 销售绿色食品的单位应建立并执行销售记录制度,详细记录销售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信息。

4.3 销售绿色食品的单位应进行产品宣传和标识管理,确保宣传内容真实、准确,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4.4 销售绿色食品的单位应加强产品储存和运输管理,确保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不受污染、变质。

4.5 销售绿色食品的单位应进行产品质量抽检,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

五、绿色食品监管管理5.1 各级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绿色食品安全、环保。

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生产各项管理制度条例

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生产各项管理制度条例

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生产各项管理制度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生产管理行为,保障绿色食品质量和安全,提高种植基地的经济效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的生产管理活动。

第三条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应遵循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原则,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益。

第四条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应当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各项管理行为,做到合法、科学、安全。

第二章生产管理制度第五条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应当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制度,包括土地使用规划、土壤环境检测、土壤调整等,确保土地的健康和肥沃。

第六条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应当建立种植计划制度,包括确定种植品种、品种轮作、撤地休耕等,合理规划产业结构,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第七条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应当建立种子苗木管理制度,确保种子苗木的质量和安全,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和未经审定的高毒害农药。

第八条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应当建立农药使用管理制度,包括农药种类的选择、使用技术及周期等,严格遵循安全使用原则,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第九条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应当建立施肥管理制度,包括施肥时机、施肥量、合理搭配等,减少化肥的使用,提倡有机肥。

第十条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应当建立病虫害防治管理制度,包括预防措施、病虫害监测、合理使用农药等,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第十一条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应当建立灾害应对管理制度,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应对预案,保障种植基地的安全。

第十二条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应当建立生产记录管理制度,包括土壤检测报告、农药使用记录、施肥记录、病虫害防治记录等,保留至少3年。

第三章监督与执法第十三条对于违反本条例的行为,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进行监督和执法,查处违法行为,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十四条相关部门应当对绿色食品种植基地进行定期检查,及时了解其生产管理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

第十五条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应当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统计数据。

第十六条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监管人员应当对绿色食品种植基地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种植基地的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

绿色食品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绿色食品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绿色食品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确保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消费者健康。

2. 适用于所有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及个体经营者。

二、组织管理1. 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食品安全政策。

2. 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三、原料控制1. 严格筛选供应商,确保原料来源可靠,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2. 对原料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污染等。

四、生产过程控制1. 生产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2. 生产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明,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和工作帽。

五、产品检测与监控1. 对成品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2.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可追溯。

六、储存与运输1. 食品储存应符合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防止食品变质。

2. 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避免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七、销售管理1. 销售点应保持整洁,定期对销售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2. 销售人员应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正确引导消费者选购。

八、应急管理1.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

九、信息公示与记录1. 对外公示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包括原料来源、产品检测报告等。

2.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详细记录日常检查、检测结果等信息。

十、持续改进1. 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和更新,确保制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2.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食品安全管理流程。

十一、违规处理1. 对违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

2. 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食品安全事故,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食品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食品生产管理制度
1.产地环境
生产园区要选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未种过草莓、番茄、马铃薯、烟草等作物的地块,以富含有机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宜。

2.品种选择
(1)选择原则
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耐贮运、休眠深或较深的品种。

(2)品种选用
选择章姬、红颜、妙香、甜查理、红袖添香、京藏香、京桃香、白雪公主等品种。

3.育苗
(1)母株选择
母株应选择品种纯正、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脱毒苗。

(2)苗田准备
选择旱能浇、涝能排、地势高、耕层深厚、有机质高、前茬没种过草莓的地块,将土壤耕翻20~25厘米,结合整地,每666.7平方米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
肥30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料(15-15-15)30千克。

耕翻后耙细、耙平、耙实,做高畦,畦宽2米。

(3)母株定植
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定植母株,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将母株单行定植在畦中间,行距2米,株距0.5米。

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4)苗期管理
①植株调整。

定植成活后,及时摘除花蕾。

匍匐茎产生后,将匍匐茎向四周均匀拉开,在匍匐茎第二、四等偶数节上压土。

②中耕除草。

育苗期间多次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匍匐茎生长及幼苗扎根,提高成苗率。

③肥水管理。

缓苗后结合浇水666.7平方米施尿素5千克,8月上旬叶面喷施
0.2%磷酸二氢钾。

保持土壤湿润,注意清沟排水。

④剥叶摘心。

每株母株保留6~8条匍匐茎,每条匍匐茎留4~6株幼苗摘心,同时摘除老叶、病叶。

⑤遮光处理。

定植前20天在育苗畦上搭遮阴棚,覆盖遮光率为50%~60%的遮阳网,遮阳网距地面1.5米,遮阴棚两侧保持通风,减少光照强度、降低温度,促进花芽分化。

⑥壮苗标准
新茎粗在1厘米以上,具有4~6片展开叶,根系发达,苗重25克以上,无病虫害。

4.定植
(1)土壤消毒
连作或前茬存在障碍的土地,在定植前7~8月进行进行太阳能消毒,每666.7平方米撒施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长度3厘米以下的作物秸秆1000千克以上,石灰氮50~100千克,旋耕、起垄、灌水、覆膜,30~40天后,撤膜晾晒7天以上。

(2)整地起垄
土壤深翻25~30厘米,每666.7平方米基施氮磷钾复合肥料(15-15-15)30~40千克,起垄,垄高30厘米,垄面宽50厘米,垄沟宽20厘米。

(3)定植
定植前去除老叶和黄叶,按种苗新茎粗细分级定植。

一般在8~9月,选择阴天或下午16时以后定植。

定植时苗心与地面平齐为宜,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新茎的弓背一律向外,每垄两行,行距25~35厘米,株距15~18厘米,每666.7平方米栽培8000~12000株。

栽后将苗周围的土压实,及时浇大水,缓苗后覆盖黑色地膜。

5.田间管理
(1)灌溉
宜采用膜下滴灌。

定植后15天内保持田间水分充足,以后根据墒情适当浇水,进入10月控制水分供应;封冻前浇一遍越冬水;现蕾期浇萌芽水,初花期后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

(2)施肥
666.7平方米产2000千克以上的果园,每666.7平方米施氮肥(N)18~20千克,磷肥(P2O5)10~12千克,钾肥(K2O)15~20千克;将全部化肥的二分之一基肥,剩下的分别在苗期.初花期和采果期追施3~4次。

提倡推广肥水一体化技术。

土壤缺锌、硼和钙的果园,每666.7平方米相应施用硫酸锌0.5~1千克、硼砂0.5~1千克、叶面喷施0.3%的氯化钙2~3次。

现蕾期至坐果前,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10-25-15),每10天每666.7平方米随水灌施3~5千克;果实膨大期,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15-5-30),每10天每666.7平方米随水灌施3~5千克。

(3)越冬管理
初冬,草莓上覆盖0.01毫米普通地膜保温;春季发芽时,撤除保温地膜。

(4)花果管理
采用蜜蜂、壁蜂或熊蜂授粉,一般每666.7平方米蜜蜂3~4箱,壁蜂1000~2000头,熊蜂80~100头。

盛花期及时摘除花序上后期开的花,摘除过多.过弱的花序和小果、畸形果、病虫果;及时摘除枯、老、病叶和侧芽,每株保留6~10片绿叶。

(5)病虫草害防治
①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

②主要病虫害。

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疫霉果腐病等;虫害主要有螨类、粉虱、蚜虫、地下害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

③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采用健壮苗、脱毒苗;实行轮作换茬、太阳能消毒;健体栽培,合理密植,改善通风和光照条件;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基数;及时摘除病叶病果。

④物理防治。

每666.7平方米悬挂30~40块黄色.蓝色粘虫板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蓟马等害虫。

铺设银灰色地膜或张挂银灰膜膜条驱避蚜虫、粉虱等害虫。

⑤生物防治。

缓苗后20、50天、80天,分别田间释放胡瓜钝绥螨捕食螨5~20瓶(2.5万只/瓶)捕食红蜘蛛、蓟马、粉虱等。

可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亿活孢子/克)600倍液,或枯草芽孢杆菌(1000亿活芽孢/克)800倍液喷雾防治真菌性病害;可用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病害。

可用5%除虫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0.5%印楝素乳油600~800倍液,或0.6%苦参碱水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害虫。

⑥化学防治。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见附录A。

6.采收
采收达到果实质量标准时进行,要随熟随采,不损伤花萼和果面,分级采收,剔除病虫果、软化果、畸形果、损伤果等残次果。

采后应及时转移到通风、阴凉处或预冷场所,供集中包装。

采收一般在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进行。

7.生产废弃物的处理
及时回收废旧地膜、粘虫板、农药包装物等。

生产中废弃枝叶及时运出园区,发酵堆肥。

8.档案与记录
生产者需建立生产档案,记录品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采收以及田间操作管理措施;所有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可追溯性;生产档案应有专人专柜保管,至少保存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