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通信信道
现代通信技术

第1章概论1.1 本章重点(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2)通信系统的质量评价(3)通信网的组成(4)通信信道(5)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1.2 内容要点1.2.1 通信概述1. 通信基本概念通信是指利用电子等技术手段,借助电信号(含光信号)实现从一地向另一地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
·信源:消息的来源,是消息的产生者或接收者,提供消息的可以是人或机器。
·消息:通信系统要传送的对象,由信源传输,如语音、图像、文字或者某些物理参数等,语音及图像的编码常称为信源编码。
·信号:在通信系统中为传送消息而对其变换后传输的某种物理量,如电信号、声信号、光信号等。
信号是消息的载体。
·信令:通信系统进行控制操作或为用户服务的一类控制信号。
·信息:消息中的有效内容,消息内容的含量用信息量衡量。
2. 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的任务是完成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可用点对点通信的基本模型描述,如图1-1所示。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要实现信息从一端向另一端的传递,必须包括5个部分:信息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受信者。
图1-1 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从通信网络的系统组成角度,可将其分为4个功能模块:接入模块、传输功能模块、控制功能模块与应用功能模块。
3. 通信系统的分类按通信业务分类·按传输内容:可分为单媒体通信与多媒体通信。
·按传输方向:可分为单向传输与交互传输。
·按传输带宽:可分为窄带通信与宽带通信。
·按传输时间:可分为实时通信与非实时通信。
按传输介质分类·有线通信:传输介质为电缆和光缆。
·无线通信:借助于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来传输信号。
按调制方式分类·基带传输:将未经调制的信号直接在线路上传输。
·频带传输:先对信号进行调制后再进行传输。
按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分类可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按收发者是否运动分类可分为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4章信道

有线信道
基带同轴电缆:
50Ω,多用于数字基带传输 速率可达10Mb/s 传输距离<几千米
宽带(射频)同轴电缆:
75Ω,用于传输模拟信号 多用于有线电视(CATV)系统 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千米
有线信道
光纤
结构:
纤芯 包层
按折射率分类:
阶跃型 梯度型
按模式分类:
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
无线信道
视线传播 line-of-sight
d
频率: > 30 MHz
h
发射
特性:直线传播、穿透电离层 天线 r
用途:卫星和外太空通信
传播途径
d
D
接收 天线
r
超短波及微波通信
视线传播方式
距离:与天线高度有关
h D2 D2 (m) 8r 50
D 为收发天线间距离(km)
例如 设收发天线的架设 高度均为40 m,则最 远通信距离为:
表 有线信道的线路种类、构造、特征和主要用途
线路种类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构造
特征
主要用途
便宜、构造简单,
传输频带宽,有漏 话现象,容易混入 杂音
电话用户线 低速LAN
价格稍高,传输
频带宽,漏话感应 少,分支、接头容 易
CATV分配电缆 高速LAN
低损耗,频带宽, 国际间主干线
重量轻,直径小,
国内城市间主
对流层:约 0 ~10 km 平流层:约 10~60 km 电离层:约 60~400 km
60 km
10 km 0 km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地波 ground- wave
频率: < 2 MHz 特性:有绕射能力 距离:数百或数千米 用于:AM广播
OFDM解调移动通信课程设计

OFDM解调移动通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OFDM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其数学模型和信号处理流程。
2. 学生能够描述OFDM系统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优势,了解不同调制方式对通信性能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解释多径效应、信道估计和同步等关键技术在OFDM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计算和模拟分析OFDM信号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性能。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OFDM解调系统,并进行仿真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完成针对特定移动通信场景的OFDM系统优化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通过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使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增进学生对于科技改变生活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通信事业的本课程设计针对高年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结合当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以OFDM解调技术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技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OFDM基本原理:包括OFDM信号的产生、IDFT/DFT运算、子载波调制与解调。
教材章节:第三章“多载波调制技术”,第5节“OFDM基本原理”。
2. OFDM系统参数设计:探讨子载波数、循环前缀长度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多载波调制技术”,第6节“OFDM系统参数设计”。
3. 多径效应与信道估计:分析多径效应对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介绍信道估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移动通信信道”,第2节“多径效应与信道估计”。
4. OFDM同步技术:讲解符号同步、载波同步的原理及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同步技术”,第1节“OFDM同步技术”。
第四章 抗衰落技术

素有关。在移动通信中,通常取: 市区 d=0.5λ 郊区:d=0.8λ 满足上式的条件下, 两信号的衰落相关性已很弱了; d 越大, 相关性就越弱。 例如,在 900MHz 的频段工作时,两副天线的间隔约为 0.27m。 天线的间隔, 可以垂直间隔也可以水平间隔, 但垂直间隔分集性能较差。 在空间分集中,天线 N 越大,分集效果越好,但是分集与不分集差异很 大,属于质变;而分集增益正比于分集天线数,一般当 N 大于 3 时,增 益改善不再明显,且随着 N 增大而逐步减少,属于量变。然而 N 的增 大意味着设备复杂度的增大,所以在工程上要在性能与复杂度之间做一 折中,一般取 N=2~4 即可。 2.极化分集 (1)概念 利用天线水平与垂直极化方向上的正交性能来实现分集功能的, 即利用极化 的正交性来实现衰落的不相关性。 电磁波的极化方向可分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这两种极化波是正交的,利 用这一点,在发送端分别装上两副距离很近但极化方向不同的天线分别发送信 号,就可得到两路衰落特性不相关的信号,在接收端同样用两副距离很近但极化 方向不同的天线来接收这两路不相关的衰落信号,就可获得分集的效果。 极化分集可看成是空间分集的一种特殊情况,它也要用两副天线(二重分集 情况) ,但它仅仅利用了不同极化的电磁波所具有的不相关衰落特性,因而缩短 了天线之间的距离,在工程上常常将两副天线集成于一副天线内实现。从外观看 上去只是一副天线。 (2)优点:结构紧凑,节约空间; (3)缺点:在移动时变信道中,极化正交性很难保证,且发送端的功率要 分配给两个不同的极化天线,因此发射功率要损失 3dB。 3.角度分集 (1)概念 由于地形地貌和建筑物等环境的不同, 到达接收端的不同路径的信号可能来
最大比合并
照总信噪比最大化的 原则 将 M 重分集支路按 等权值相加
通信原理第4章信道

第4章 信道
4.0 信道的定义及分类 4.1 无线信道 4.2 有线信道 4.3 信道数学模型 4.4 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5 信道中的噪声 4.6 信道容量
2
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各种实际信道、信
道的数学模型和信道容量的概念。
本章的讨论思路:通过介绍实际信道的例
子,在此基础上归纳信道的特性,阐述信道的 数学模型,最后简介了信道容量的概念。
信道模型的分类: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信 息 源 信 源 编 码 加 密 信 道 编 码 数 字 调 制 数 字 解 调 信 道 译 码 解 密 信 源 译 码 受 信 者
信道 噪声源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31
4.3.1 调制信道模型
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 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线性叠加原理;
41
相位-频率畸变
指相位-频率特性偏离线性关系所引起的畸变。
1、理想相频特性是一直线
群延迟-频率特性
|H( )|
d ( ) ( ) d
( ) td
O (b) td
K0
O (a)
O (c)
42
2、实际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 一种典型的音频电话信道的群延迟特性。
25
光纤呈圆柱形,由芯、封套和外套三部分组成(如 图所示)。芯是光纤最中心的部分,它由一条或多 条非常细的玻璃或塑料纤维线构成,每根纤维线都 有它自己的封套。由于这一玻璃或塑料封套涂层的 折射率比芯线低,因此可使光波保持在芯线内。环 绕一束或多束有封套纤维的外套由若干塑料或其它 材料层构成,以防止外部的潮湿气体侵入,并可防 止磨损或挤压等伤害。
通信原理各章小结及习题课

ξc(t) 、ξs(t)
(1)E[ξc(t)]=0 (2)E[ξs(t)]=0 (3)Rξ(0)
= Rc(0) =Rs(0) = Rs(τ)
σξ2 =σc2 =σs2
(4)Rc(τ)
Rcs(τ) = -Rsc(τ)
(5)
同一时刻相互独立
(5) fcs(ξc, ξs)=fc(ξc)·s(ξs) f
r (t) r(kTs) 抽样判决器 t=kTs 抽样
n(t) AWGN
判决电平b
A, e(t ) A,
发送“1” 发送“ 0”
1, 判决输出 0,
r (kTs ) b r (kTs ) b
已知白噪声的双边功率谱密度为n0/2, LPF为理想 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为fm, 求P(0/1)及P(1/0)
(2.18) (2.19) (2.20) (2.21)
(5) R(0)-R(∞)=σ2 [方差,交流功率]
(2.22)
平稳随机过程的PSD
P ( ) R( )e j d
1 R( ) 2
P ( )e j d
P ( f ) R( )e j 2f d
1 8 { cos 10 d 0} 1 2 5 5
4 sin 5 / 5 4Sa(5 )
所以X(t)是平稳的
X (t ) lim
T /2 1 T T / 2 T
A cos(t )dt 0 A2 cos(t ) cos(t )dt
2
PY ( ) PX ( ) H ( j )
X(t)
Impulse Response h(t)
第4章 信道

4.2 信道数学模型
2)无记忆多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2)无记忆多进制编码信道模型 0 0
1 发
送 端 端 收
1
接
2
2
3
3
无记忆编码信道: 即前后码元发生错误是相互独立的. 无记忆编码信道 即前后码元发生错误是相互独立的
3)有记忆编码信道模型 3)有记忆编码信道模型
19
4.3 恒参信道举例
恒参信道是由架空明线、电缆、中长波地波 传播、超短波及微波视距传播、人造卫星中 继、光导纤维以及光波视距传播等传输媒质 构成的广义信道。 1 三种有线电信道 a) 明线 明线是指平行而相互绝缘的架空裸线线路。 由于易受气候和天气的影响,且对外界噪声 干扰较敏感。目前,已逐渐被电缆所代替 20
13
4.2 信道数学模型
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可归结到两点: 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可归结到两点: 1)乘性干扰 乘性干扰k(t) :是个复杂的函数,它能包括各种线性 是个复杂的函数, 乘性干扰 是个复杂的函数 畸变、非线性畸变,衰落等。 畸变、非线性畸变,衰落等。 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极为缓慢的,称为 有些信道的k(t)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极为缓慢的 称为恒 有些信道的 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极为缓慢的 称为恒 参信道; 参信道 有些信道的k(t)是随机 变化的,称为随参信道, 是随机快 称为随参信道 有些信道的 是随机快变化的 称为随参信道,它是非 恒参信道的统称.。 恒参信道的统称 。 2)加性干扰 加性干扰n(t) : n(t)独立于ei(t). 独立于 加性干扰 独立
10
4.2 信道数学模型
(2) 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线性 叠加原理; (3) 信号通过信道具有一定的延迟时间,而且 它还会受到(固定的或时变的)损耗; (4) 即使没有信号输入, 在信道的输出端仍可 能有一定的输出(噪声)。
思考题及作业解答

思考题习题解答第1章 绪论( 思考题 )1–2 何为数字信号?何为模拟信号?答:如果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则称之为数字信号。
如果电信号的参量取值连续(不可数、无穷多),则称之为模拟信号。
1–3 何为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答: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称之为数字通信。
数字通信的优点及缺点如下:优点: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传输差错可控;便于处理、变换、存储;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对同步要求高。
1–9 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哪两种通信方式?它们的适用场合及特点?答: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两种通信方式。
并行传输只适用于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
其优点是节省传输时间,速度快;不需要字符同步措施。
缺点是需要 n 条通信线路,成本高。
串行传输适用于远距离数字传输。
其优点是只需一条通信信道,节省线路铺设费用。
缺点是速度慢,需要外加码组或字符同步措施。
1–11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答: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的性能指标有:码元传输速率R B 、信息传输速率R b 、频带利用率η。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误码率P e 和误信(比特)率P b 。
1–12 何谓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码元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 ,B )。
信息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s 或bps )。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或 其中 M 为M 进制(M =2 k ,k = 1, 2, 3, …)。
1–13 何谓误码率和误信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误码率P e 是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输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
误信率P b 是指错误接收的比特数在传输总比特数中所占的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信道信道是指以传输媒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是将信号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的通道。
如果信道仅是指信号的传输媒质,这种信道称为狭义信道。
如果信道不仅是传输媒质,而且包括通信系统中的一些转换装置,这些装置可以是发送设备、接收设备、馈线与天线、调制器、解调器等。
这种信道称为广义信道。
无线信道利用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来传播信号;有线信道利用导线、波导、光纤等媒质来传播信号。
常把广义信道简称为信道。
4.1 无线信道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通路的一种形象比喻。
对于无线电波而言,它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其间并没有一个有形的连接,它的传播路径也有可能不只一条,但是我们为了形象地描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工作,想象两者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道路衔接,把这条衔接通路称为信道。
信道具有一定的频率带宽,正如公路有一定的宽度一样。
电磁波传播主要分为地波、天波和视线传播三种。
地波:频率在2MHz以下,电磁波沿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
传播时无线电波可随地球表面的弯曲而改变传播方向。
在传播途中的衰减大致与距离成正比。
地波的传播比较稳定,不受昼夜变化的影响,所以长波、中波和中短波可用来进行无线电广播。
根据波的衍射特性,当波长大于或相当于障碍物的尺寸时,波才能明显地绕到障碍物的后面。
地面上的障碍物一般不太大,长波可以很好地绕过它们。
中波和中短波也能较好地绕过,短波和微波由于波长过短,绕过障碍物的本领很差。
由于地波在传播过程中要不断损失能量,而且频率越高,损失越大,因此中波和中短波的传播距离不大,一般在几百千米范围内,收音机在这两个波段一般只能收听到本地或邻近省市的电台。
长波沿地面传播的距离要远得多,但发射长波的设备庞大,造价高,所以长波很少用于无线电广播,多用于超远程无线电通信和导航等。
天波:天波是靠电磁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来回反射而传播的,频率范围在2~30MHz。
天波是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
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可以多次反射,因而传播距离很远(可上万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
但天波传播的最大弱点是信号很不稳定的,处理不好会影响通信效果。
电离层对于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波长短于10m(30MHz)的微波能穿过电离层,波长超过3000km 的长波,几乎会被电离层全部吸收。
对于中波、中短波、短波,波长越短,电离层对它吸收得越少而反射得越多。
因此,短波最适宜以天波的形式传播。
但是,电离层是不稳定的,白天受阳光照射时电离程度高,夜晚电离程度低。
因此夜间它对中波和中短波的吸收减弱,这时中波和中短波也能以天波的形式传播。
收音机在夜晚能够收听到许多远地的中波或中短波电台,就是这个缘故。
视线传播:频率高于30MHz 的电磁波将穿透电离层,不能被反射回来,它只能作视线传播,即直线传播。
典型的是微波通信,利用微波接力站。
天线越高,传播距离越远。
利用三颗同步地球卫星(高度35800km),可实现全球通信。
中、低轨道卫星主要用于移动通信,一般距地面1000km ,由于卫星的轨道高度低,卫星形成的覆盖小区在地球表面快速移动,绕地球一周约需两小时。
传输延时短,路径损耗小,若干数量的卫星组成空间移动通信网,在任一时间和地球上的任一地点,都有至少一颗卫星可以覆盖。
卫星之间实行空间交换,以保证陆地、海洋乃至空中的移动通信不间断地进行。
4.2 有线信道有线信道是利用人造的传导电或光信号的媒体来传输信号。
构成有线信道的传输媒质包括架空明线、对称(平衡)电缆、同轴电缆、光缆、波导管等。
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及不同容量的需要。
天波的传播地波的传播同步卫星低轨道卫星系统架空线路架空明线主要优点是架设比较容易,建设较快,传输衰耗比较小。
主要缺点是随频率升高辐射损耗迅速增加,线对间串话也急剧增加。
此外受环境影响大,保密性差,维护工作量较大。
对称电缆由若干对双绞线组成。
对称电缆的通信容量比架空明线大,每条电路投资比明线低,电气性能比较稳定,安全保密性好。
同轴电缆是将电磁波封闭在同轴管内,内导体多为实心导线,外导体为一根空心导电管或金属编织网。
即使工作频率较高,同轴电缆之间电磁波的相互干扰也较小,因此适用于高频段、大容量载波电话(电报)通信。
光在高折射率的媒质中具有聚焦特性,把折射率高的媒质做成芯线,折射率低的媒质做成芯线的包层,就构成光纤,光纤集中在一起构成光缆。
光纤可以传输光信号。
光缆通信容量极大、传输损耗极小、没有串话现象、不受电磁感应干扰。
光线的传播模式是指光线传播的路径。
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光缆多模光纤是指光波在光纤中的光线有多条传播路径。
用发光二极管作光源,光源不是单色的,包含多个频率成分。
各路径传输时延不同,存在色散现象,造成波形失真,带宽低。
单模光纤是指光波在光纤中只有一种传播模式。
激光器作光源,单色波传播,只有一种传播模式,频带宽。
单模光纤传输采用激光器,成本高,用作远距离传输;多模光纤采用发光二极管,成本低,用作近距离传输。
4.3 信道的数学模型调制信道: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部分。
从调制和解调的角度来看,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及传输媒质,不论其过程如何,只不过是对已调信号进行某种变换。
编码信道: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的部分。
1.调制信道模型调制信道的共性:1)有一对(或多对)输入端和一对(或多对)输出端;2)绝大多数的信道都是线性的,即满足叠加原理;3)信号通过信道具有一定的迟延时间,而且它还会受到(固定的或时变的)损耗;4)即使没有信号输入,在信道的输出端仍有一定的功率输出(噪声)。
二对端网络多对端网络对于二对端的信道模型(一对输入端和一对输出端),其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应该有其中, 为输入的已调信号; 为信道总输出波形; 为加性噪声/干扰,且与 相互独立。
表示已调信号通过网络所发生的(时变)线性变换。
若设 ,则有 信道的作用相当于对输入信号乘了一个系数k(t)。
上式为调制信号的一般数学模型。
加性干扰 n (t ),乘性干扰k (t )。
通常乘性干扰是一个复杂的函数,包括各种线性畸变、非线性畸变,同时由于信道的迟延特性和损耗特性随时间作随机变化,往往用随机过程来表述。
在分析乘性干扰时,可以把信道粗略分为两大类:恒参信道: k (t )不随时间变化或基本不变化; 随参信道: k (t )随机快变化。
当没有信号输入时,加性干扰也存在,但没有乘性干扰输出。
2.编码信道模型编码信道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是数字序列,对二进制即0和1的序列。
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把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
一般把编码信道看成是一种数字信道。
编码信道模型可以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模型中,把P(0/0)、P(1/0)、P(0/1)、P(1/1)称为信道转移概率。
以P(1/0)为例,其含义是“经信道传输,把0转移为1的概率”,这是一种错误转移概率。
编码信道是无记忆的信道,即前后码元发生的错误是互相独立的。
二进制编码信道模型概率关系:()()()o i e t f e t n t =+⎡⎤⎣⎦()i e t ()o et ()n t ()i e t ()i f e t ⎡⎤⎣⎦()()()i i f e t k t e t =⎡⎤⎣⎦()()()()o i e t k t e t n t =+(/)(/)(/)(/)0011011101P P P P ì=-ïïíï=-ïî四进制编码信道模型:4.4 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1. 恒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恒参信道可等效为一个线性时不变网络,其传输特性H (ω)可用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共同描述: 幅频特性(传输特性幅值与频率的关系): 相频特性(传输特性相位与频率的关系): 希望信号经过信道后不产生失真,则H(ω)满足以下条件:定义群延迟为相位频率特性的导数,即则理想的相位频率特性和群延迟频率特性图为:对于音频电话信道,导线有电阻,在高频时还有电感,两根导线之间有分布电容,因此电话信道可看成是由一个个电阻、电感和电容二端口网络级连而成。
电话信号的可用频率为300Hz~3400Hz 。
()~H w w ()~j w w[]()~~ H w w j w w ìïïíïïî为一直线成线性关系()()d d j w t w w=因为人的耳朵对相频不太敏感,可不考虑相频影响,仅考虑幅频特性。
两种失真:实际信道特性不理想,必然对信号产生主要的两种失真 。
(1)频率失真(幅频失真):是指信号中不同频率的分量分别受到信道不同的衰减,导致信号波形畸变,输出信噪比下降。
它对模拟信道影响较大(如模拟电话信道)。
由于失真是线性的,可用线性网络进行补偿。
(2)相位失真(或群延迟失真)是指信号中不同频率分量分别受到信道不同的时延,它对数字通信影响大,会引起严重的码间干扰,造成误码。
这种失真也是线性的,也可用线性网络进行补偿。
其他失真:非线性失真:信道的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振幅关系不是线性关系,是由元器件特性不理想所引起。
频率偏移:信道输入信号频谱经过信道传输后产生平移,是由调制解调或频率变换的振荡器的频率误差所引起。
相位抖动:也是由于振荡器频率不稳所产生,产生附加的调制。
2. 随参信道特性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参信道是指信道是时变的,如电离层密度的变化;对流层气团的变化。
随参信道特点:(1)对信号的衰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传输时延随时间变化。
(3)多径传播 。
多径传播是指由发射点出发的电波可能经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点。
由于每条路径对信号的衰减和时延都随电离层和对流层的机理变化而变化,所以接收信号将是衰减和时延随时间变化的各路径信号的合成。
发射波为 ,振幅A ,频率f 0恒定。
经过几条路径传播后的接收信号:电话信道振幅频率特性与相位频率特性图()()()()()cos cos 0011n ni i i i i i R t t t t t t t m w t m w j ==轾轾=-=+臌臌邋cos 0A t wμi (t):第i 条路径的接收信号振幅。
τi (t):第i 条路径的传输时延,它随时间不同而变化。
利用和角公式,接收信号为:式中:因为 是缓慢变化的,因此包络 、相位 也是缓慢变化,于是 可视为一个窄带随机过程。
信号波形因传播有了起伏的现象称为衰落(接收信号的幅度和频率都发生了变化)。
信号起伏比信号周期变化缓慢,但能和数字信号的一个码元相比较,因此这种衰落称为快衰落。
信号中在一条信道传播时,也会因季节、天气等原因产生衰落,这种衰落时间很长,称为慢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