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环境的组成

合集下载

认识地球的表层特征

认识地球的表层特征

认识地球的表层特征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拥有丰富多样的表层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的表层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组成和演化过程,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陆地、水体和大气三个主要表层特征。

一、陆地表层特征地球的陆地表层特征包括地壳、岩石和山脉等。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由地壳板块组成。

地壳板块分为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它们之间由构造活动形成的地壳边界构成了地壳的主要特征。

岩石是构成地壳的基本单元,根据其成因和结构特征,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

山脉是地壳板块的隆起和抬升形成的地形,也是陆地表层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水体表层特征地球的水体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等。

海洋是地球表面积最大的水体,占据了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

海洋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对地球的气候和全球循环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湖泊是由河流或其他水体形成的淡水水域,它们通常位于陆地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和生态系统。

河流是地球表面形成的水道,负责陆地上水的补给和排放,为人类提供了生活所需的淡水资源。

冰川是地球表面积雪积累形成的冰川体,它们是水资源的重要储存库,也是地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

三、大气表层特征地球的大气由大气层、气候和天气等组成。

大气层是地球表层特征中的关键部分,它由不同高度和气候特征的气层组成。

从地球表面向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等。

气候是一定区域内长期的天气状况统计而成,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要素,反映了地球大气的长期气候变化规律。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和某一地点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要素,对于人类日常生活和农业、交通等有重要影响。

结语通过对地球的表层特征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成和演化过程,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陆地、水体和大气是地球表层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

保护地球表层特征,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为后代子孙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陆地环境 陆地环境组成

陆地环境  陆地环境组成
作用也很明显。例如,我国的黄土 高原,流水的侵蚀作用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 貌形态。流水对岩石还有化学溶蚀作用。喀斯特地 貌就是可溶性岩石 (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 的水溶解和冲刷作用形成的。
图 4-26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图 4-27 云南石林
搬运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会被风、流 水、冰川、海浪等携带离开原来位置,称为搬运 作用。 沉积作用 : 岩石风化和侵蚀的产物在外力的 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 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物质逐渐沉积下来, 称为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经过物理、化学以及 生物化学的变化,经过很漫长的地质时期变成坚 硬的岩石(沉积岩)。
1.岩浆岩 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 壳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冷 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常见的有流纹岩和玄武 岩等。
玄武岩
花岗岩
三叶虫化石
树叶化石 岩浆岩的生成示意图 沉积岩层理和化石形成示意
2.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会在风吹日晒 等作用下风化侵蚀成碎屑物质,后被风力、流水等 搬运到地表比较 3.变质岩 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地壳运动和岩 浆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发生变化,导致 岩石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新的岩石,称 为变质岩。如花岗岩可变质形成片麻岩、石灰岩可 变质形成大理岩、砂岩可变质形成石英岩,而页岩 可变质形成板岩。
四、陆地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用于 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按自然属性分为:矿 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按照自 我再生的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一)、陆地自然资源特点
1、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2、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无限。 3、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4、一个地域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陆地生态系统是指由动植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它们在陆地上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多种类型,这些生态系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征和规律。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一、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1. 能量流动能量在陆地上通过食物链逐级转移,最终被消耗并转化为热能散失到环境中。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成为食物链的起点。

而消费者则通过摄食其他生物获得营养,从而使能量在食物链中逐渐升高。

但是,在每个级别上只有部分能量可以被传递给下一个级别,其余的则被浪费或转化为热能散失到环境中。

2. 物质循环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各种元素和化合物也会不断地循环利用。

例如,碳元素在植物体内形成有机化合物后通过呼吸和腐殖作用释放到环境中,然后被其他生物再次吸收利用。

氮元素则通过固氮菌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可利用的氨或硝酸盐形式,然后被植物吸收利用。

而水循环则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循环之一,它通过蒸发、降水、渗透和河流等方式完成。

二、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平衡1. 物种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动植物物种,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

这些不同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些是掠食者、有些是食草动物、有些则是食腐动物或分解者。

这些不同角色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并保持着其中平衡状态。

2.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使得整个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当某一组分发生变化时,整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并试图调整自身以维持平衡状态。

例如,当天敌数量增加时,猎物数量会减少,然后天敌数量也会相应减少;当某些物种数量过多时,它们会消耗过多的资源导致其他物种无法生存,最终整个生态系统将失衡。

三、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1. 森林砍伐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为地球提供了大量的氧气和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陆地环境

陆地环境
注意:我国东北的松花江等河流,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3、4月份),夏季有大气降水(雨水)补给,形成夏汛(7、8月份),一年中有两个汛期。
(4)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谁的水位高就补给低水位的。(书上图)
注意:我国黄河下游,由于是“地上河”,湖床比地面高,因此,只能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单一方向)
地下水中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很少。
(4)动态地下水:河流水
(5)根据水体更新循环的周期分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6)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4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陆地环境
陆地环境:是指陆地表面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它是由地壳(岩石、地貌)、大气(气候)、水生物和土壤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在机整体。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
1岩石圈——全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它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2岩石的重要性:一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二是对于人类来说,它可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5)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修水库可人工调节)
如:长江中下游的许多湖泊。洪水期,延缓、削减洪峰,枯水期,补充河流径流。
5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1)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2)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最重的循,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认识: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我们亚洲只与南极洲板块不相邻)

陆地环境

陆地环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8:40:5218:40: 5218:4011/18/2020 6:40:52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1818:40:5218:40Nov-2018-Nov-2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18:40:5218: 40:5218:40Wednesday, November 18, 2020

做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情,让自 己专业 起来。2020年11月下 午6时40分20.11.1818: 40Nove mber 18, 2020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0年11月18日星 期三6时 40分52秒18:40:5218 Nov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6时40分 52秒下 午6时40分18: 40:5220.11.18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1820.11.1818: 40:5218:40:52Novem ber 18,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1月18日 下午6时 40分20.11.1820.11.18

扩展市场,开发未来,实现现在。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下午6时 40分52秒18:40:5220.11.18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1820.11.1818: 4018:40:5218: 40:52Nov-20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2020年11月18日星期 三6时40分52秒 Wednesday, November 18, 2020

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引言土壤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陆地环境之一。

它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业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土壤的功能。

1. 土壤的组成土壤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1 矿质矿质是土壤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据土壤总质量的大部分。

矿质主要包括砂、粘土和黏土等颗粒。

不同类型的土壤含有不同比例的矿质成分,这也决定了土壤的结构和质地。

1.2 有机质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包括残体、腐殖质和微生物等。

有机质的含量对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有机质的降解和积累过程也对土壤质量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3 水分水分是土壤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适量的水分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与土壤类型、降水量、排水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1.4 空气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气孔,这些气孔为植物根系提供呼吸及养分吸收所需的氧气。

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和通气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影响。

2.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三个方面。

2.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土壤颗粒的大小、结构和排列方式等。

物理性质对于土壤的透气性、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等特性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颗粒的大小和结构直接影响土壤的质地,而排列方式则决定了土壤的孔隙度和通气性。

2.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描述了土壤中各种化学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包括土壤的酸碱性、有机质含量、营养元素含量等。

这些化学性质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的农作物种植。

2.3 生物性质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它们构成了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中的微生物参与了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肥力的形成过程。

而土壤中的动植物则对土壤结构和养分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 土壤的功能土壤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

3.1 植物生长的基质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和根系的生长环境,提供了植物所需的水分、营养和支撑。

地理教案-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

地理教案-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

地理教案-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教案题目: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
教学目标:
1. 了解陆地水的概念和分类。

2. 了解陆地水的来源和运动过程。

3. 了解陆地水对地表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陆地水的概念和分类。

a. 陆地水是指存在于陆地上的水体,包括河流、湖泊、瀑布等。

b. 陆地水可以分为表层水和地下水。

2. 陆地水的来源和运动过程。

a. 陆地水的来源主要包括雨水、融雪水和地下水。

b. 陆地水的运动过程包括蒸发、降水、流动和渗透。

3. 陆地水对地表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a. 陆地水是维持生物生存的重要资源,提供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等。

b. 陆地水的流动和蓄水对地表风化和侵蚀有重要影响,形成地貌。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陆地水的兴趣。

2. 介绍陆地水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陆地水的基本特征。

3. 介绍陆地水的来源和运动过程,让学生了解陆地水的形成和运动规律。

4. 讨论陆地水对地表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保护意义。

5.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分析该地区的陆地水特点和应用目的。

6. 小结:概括总结课堂内容,重点强调陆地水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小组活动所需要的材料
课堂评价:
1.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

2. 小组活动成果。

3. 学生对于水资源保护的理解和思考。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

第四单元第一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初步了解陆地环境中化学元素、矿物、岩石三者的关系。

2.了解岩石的主要类型以及它们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3.了解地壳的演化、发展。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阅读自学能力和地理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及培养他们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地壳中的主要化学元素。

2.岩石根据其成因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二)难点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

(三)解决办法1.提供直观教具:如矿物、岩石标本等。

2.画图演示三大类岩石的转化。

三、课时安排2.5 课时。

四、教具准备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百分比示意图;岩浆岩生成示意图,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示意图。

[ 实物标本] 准备岩石、矿物的标本。

五、学生活动设计1.读地壳中主要元素百分比图,认识地壳中的主要化学元素。

2.观察矿物、岩石标本。

3.讨论岩石相互转化的过程。

4.读第102页一第103页阅读材料,第138页地球的演化发展,自学地壳的演化史。

六、教学步骤[ 一] 明确目标1.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精神。

2.使学生掌握地壳中化学元素、矿物、岩石、矿产的初步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知道矿物、岩石是组成地球的基本物质。

3.使学生了解岩石的主要类型及其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的循环。

4.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壳的演化史。

5.培训学生阅读自学能力、地理想象能力。

6.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关于地球的内部结构[引发思考1 地球内部的结构,目前无法直接观察,对人类来说绐终是神秘的,我们怎么才能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呢?[讨论]全班学生一起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内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24]
4.4 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是地理环境中非常活跃的特殊部分。

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生物依赖并适应环境,维持生存和发展,即生物离不开环境。

2、生物的出现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特殊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生物分布与环境
一)环境影响着生物分布
气候是影响陆地生物分布,尤其植物分布的最重要的因数。

光照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
喜光植物分布于向阳的地方,或林中的上层
喜阴植物分布于背阳、荫蔽的地方,或密林的底层。

4.27西双版纳地区的人工多层经济林
2、热量和水分条件
赤道向两极植被带的变化热量和温度
例:沿海向内陆过度为森林、草原、荒漠水分
山麓到山顶植被带的垂直分布热量和水分
二)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现象及其指示作用
例一水生植物(莲)和旱生植物(骆驼刺)图4.28和图4.29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华北地区“枣发芽,种棉花”。

干旱地区借助植物来寻找水源。

有些植物(如矮牵牛)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
小结:生物尤其是植物作为自然景观的标志
三)动物分布也受如植物分布、气候差异、地形起伏等自然环境的制约。

除自然因素外,生物分布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其中的根本原因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1、基本概念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能
6CO 2 + 6H 2O C 6H 12O 6 + 6O 2
叶绿素
生物循环: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产物又
是动物的食物来源;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和分解过程,的合成称为生物循环。

2、 A 1) 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
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改造了大气圈:大气中的氧来源于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部分来自生物作用。

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也改善了陆地的水分状况。

参与了沉积岩的形成;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B 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 即环境效益
1)净化空气:吸收CO 2,放出O 2
2)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

3)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例:图4.33 城市绿地还可使建筑区的气温降低、湿度增大,从而改善了局部小气候。

思考练习:
1、
1) 在图中直线上画箭头完成居民区与绿地间的空气对流运动。

2) 由于对流运动,使清洁的空气由 绿地 流向 居民区 ,使居民区的空气湿度 增大 ,气温日较差 减小 ,从而改善了局部的小气候。

3)空气对流运动的原因是绿地与居民区之间热力状况的差异。

4)如果在居民区与工业区之间建绿地,绿地具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轻污染等作用;如果在居民区与公路之间建绿地,绿地还具有降低噪声、保持水土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