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速铁路的LTE无线网网络覆盖

合集下载

lte高铁解决方案

lte高铁解决方案

lte高铁解决方案
《LTE高铁解决方案》
在现代社会中,高铁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然而,在高铁行驶过程中,由于速度快、信号覆盖范围广、移动信号频繁切换等特点,传统的通信网络往往难以满足高铁列车上的通信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LTE高铁解决方案应运
而生。

LTE高铁解决方案利用LTE技术,通过建设专用的高铁通信
基站和网络,实现高铁列车上的移动通信需求。

相比传统的
2G、3G网络,LTE高铁解决方案具有更高的带宽、更快的传
输速度、更稳定的信号覆盖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满足高铁列车上的通信需求,实现高速移动环境下的无缝覆盖和业务连续性。

在LTE高铁解决方案中,除了建设专用的高铁通信基站和网
络外,还可以采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天线分集
技术等技术手段,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信道估计、多天线自适应调制解调器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和通信质量,确保高铁列车上的通信服务稳定和高效。

在未来,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LTE高铁解决方案还将
进一步升级,实现更高的带宽、更低的时延和更好的覆盖性能,为高铁列车上的通信服务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应用场景。

总的来说,《LTE高铁解决方案》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性能,为高铁列车上的通信需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人们出行带来更便利、更快捷的通信体验。

简谈LTE-R网络在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简谈LTE-R网络在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简谈LTE-R网络在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赵 翔(太原铁路局电务处,太原 030013)摘要:随着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LTE网络已经步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探讨如何使LTE网络在铁路通信行业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从L T E-R网络的技术原理入手,与现阶段G S M-R网络在网络结构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探讨现阶段实施网络改造的可行性并阐述L T E-R网络今后在铁路通信专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铁路通信;LTE;发展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LTE network has entered into the public's daily life. The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well use LTE network in the railway communication industry. And it starts from the technical principles of LTE-R network to compare LTE network with GSM-R network in network structures,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reconstructing the network, and expound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LTE-R network in the railway communication industry.Keywords: railway communication; LTE; developmentDOI: 10.3969/j.issn.1673-4440.2016.06.010G S M-R系统在铁路无线通信系统的成功应用,使得G S M-R系统成为铁路无线通信专业中现阶段主流的通信系统,承担起各类无线语音、数据等业务的传输工作,并在普速、重载、高速铁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速铁路旅客Internet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速铁路旅客Internet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速铁路旅客Internet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高铁出行。

在高铁上,乘客们需要保持互联网的畅通,以满足他们的工作和娱乐需求。

因此,高铁需要提供高速稳定的无线网络服务,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目前,高速铁路上的互联网服务主要通过3G/4G网络提供,但其带宽和覆盖范围有限,不能满足高铁上大量用户的需求。

同时,高铁的高速运动和复杂的环境条件也给无线网络的建设带来了挑战。

因此,需要对高速铁路旅客Internet无线宽带接入技术进行研究。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速铁路旅客Internet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包括其技术原理、实现方法、关键技术和应用效果等方面。

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研现有的高速铁路互联网接入技术,分析其缺陷和不足;(2)分析高速铁路这一特殊环境下网络的特点及问题;(3)研究针对高速铁路的旅客Internet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包括无线传输技术、网络结构和协议等;(4)实现和评估该技术在高速铁路上的应用效果。

3. 研究内容(1)调研现有高速铁路互联网接入技术本研究将首先对现有的高速铁路互联网接入技术进行调研,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WiFi网络等。

分析其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分析高速铁路网络的特点及问题高速铁路运行速度高、频繁变化、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对互联网接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研究将分析高速铁路网络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包括网络连通性、传输质量、安全和稳定性等方面。

(3)研究高速铁路旅客Internet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本研究将重点研究高速铁路旅客Internet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包括无线传输技术、网络结构和协议等方面。

其中,无线传输技术包括LTE、WiFi、5G等;网络结构和协议包括AP、路由器、交换机、网络安全等。

(4)实现和评估该技术在高速铁路上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将通过实验室模拟和场地测试等手段,评估该技术在高速铁路上的应用效果。

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的无线传输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的无线传输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的无线传输技术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速铁路正在成为现代快速交通的代表。

在高速铁路的运行中,通信信号的传输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存在着许多限制和困难,因此无线传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的传输。

本文将围绕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的无线传输技术进行研究,以探讨其优势、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高速铁路的通信信号无线传输技术的优势1. 全球通用性:无线传输技术具有全球通用性,无论在何地,只要设备和网络支持相应的无线标准,就可以实现通信信号的无线传输。

这为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的国际合作与互联互通提供了可能。

2. 灵活性:无线传输技术相对于有线传输方式更加灵活,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

高速铁路沿途的地理环境多变,例如山区、水域等,有线传输方式需要铺设大量的电缆,维护困难,而无线传输可以灵活地适应各种环境。

3. 抗干扰能力: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快速运输工具,在行驶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电磁波干扰。

无线传输技术可以通过信号处理和调制等技术手段提高抗干扰能力,确保通信信号的稳定传输。

二、高速铁路通信信号无线传输技术存在的问题1. 传输速率限制: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的无线传输需要保证高速数据的稳定传输,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传输速率的限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传输速率的需求越来越高,需要进一步优化无线传输技术,提高传输速率。

2. 信号强度衰减: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快,存在着信号强度衰减的问题。

随着距离的增加和信号传播过程中的干扰,信号强度会逐渐降低,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因此,需要采用增强信号的技术手段,如使用中继设备来解决信号衰减的问题。

3. 系统成本高:无线传输技术在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的应用中,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站和设备来支持通信网络的覆盖。

这涉及到巨大的投资成本和后期的运维费用,成本较高。

我们需要在技术研发的同时,提高设备性能,降低系统成本。

三、高速铁路通信信号无线传输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 5G技术的应用:5G技术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和传输速率。

浅谈高铁场景4G无线网络覆盖方案

浅谈高铁场景4G无线网络覆盖方案

浅谈高铁场景 4G无线网络覆盖方案【摘要】:当前,我国乘坐高铁出行的人越来越多,高铁4G无线网络覆盖成为了各大电信运营商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论述了高速场景4G无线网络覆盖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组网部署策略和覆盖方案,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铁场景;4G;无线网络;覆盖;一、高铁场景4G无线网络覆盖面临的挑战高铁场景通信覆盖的特点是速度快、穿透损耗大、切换频繁,在车厢内使用移动通信网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其主要表现有:1、高铁列车运行速度高。

列车高速的运动,必然会带来接收端接收信号频率的变化,即产生多普勒效应,且这种效应是瞬时变的,高速引起接收机的解调性能下降,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2、穿透车体导致网络信号损耗大。

高铁列车采用全封闭车厢体结构,这导致信号在车内穿透损耗较大,从而导致掉线率、切换成功率、连接成功率等 KPI (关键绩效)指标发生变化,网络性能下降。

3、网络切换频繁。

由于单站覆盖范围有限,在列车高速移动之下,穿越单站覆盖所需时间是很短的,必然在短时间内频繁穿越多个小区。

终端移动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穿越覆盖区的时间小于系统切换处理最小时延,从而引起切换失败,产生掉线,影响了网络整体性能。

二、高铁场景4G无线网络组网部署策略1、组网策略。

高铁场景4G网络覆盖,可以考虑采用同频组网,也可以考虑使用异频组网。

(1)同频组网。

同频组网采用和大网宏站相同的频点、参数覆盖,不单独设置。

该组网需要兼顾高铁沿线及附近区域的网络覆盖和业务需求;(2)异频组网。

这是高铁覆盖目前普遍采用的组网方案,该组网是针对高铁场景使用单独的频点覆盖,配合独立参数配置以保证高铁场景的网络质量。

对比同频组网,异频组网采用单独位置设区,无需考虑高铁站点与周边站点间的频率干扰,避免覆盖和容量的降低,降低了因位置区更新导致的寻呼失败等异常情况。

通常下,一般高铁沿线场景可选用F或D频段双通道设备+高增益窄波束天线进行背靠背组网。

特殊场景则采用泄漏电缆方式覆盖,每个物理点安装一台RRU(射频拉远单元),以功分方式实现不同方向信号,多RRU进行小区合并实现覆盖。

基于TD-LTE的高速铁路WiFi通信系统

基于TD-LTE的高速铁路WiFi通信系统
2016年 2月 第 52卷 第 2期
铁 道 通 信 信 号 RAILW AY SIGNALLING & COM MUNICATION
February 2016 Vol_52 No.2
基 于 TD.LTE的 高速 铁 路 W iFi通 信 系统
袁 宝 文
摘 要 :在 分析 高铁 旅客 W iFi上 网 需求 和 当前 无 线 WiFi技 术发展 现 状 的基 础 上 ,论 述 了开发 高速铁路 旅 客 WiFi系统 的必要性 。针 对 高速 铁 路 无 线通 信 的特 点 ,并 结合 TD-LTE 系统优 势 , 提 出 了一种 基 于 TD-LTE的 高速铁 路 WiFi通信 系统 解 决 方案 。既 可 以满足 高铁 旅 客 实 时在 线 , 也 满足旅 客 信 息化 需求 ,并在 试验 线上 获得 了很 好 的应 用效 果 。 关键 词 :分 时 长期 演进 ;高速 铁路 ;无线 高保 真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the dem and of high-speed railway passengers surfering in the Inter— net and the situation of W iFi technological developm ent,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high-speed railroad passenger W iFi system is elaborated.A 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wireless comm u— nications for high—speed railw ay and in view of the advantages of TD-LTE system ,a solution of TD—LT based W iFi com m unications system for high—speed railroad is proposed.This solution can satisfy the real—tim e online need of high-speed railway passengers and m 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passenger inform ation system s sim ultaneously.On-line tests have obtained good effects of ap— plication. Key words: TD—LTE:H igh-speed railroad;W iFi

基于TD-LTE的高铁无线网络覆盖及优化

基于TD-LTE的高铁无线网络覆盖及优化

基于TD-LTE的高铁无线网络覆盖及优化
陈旭
【期刊名称】《电信快报:网络与通信》
【年(卷),期】2017(000)007
【摘要】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相比车速更高、车体损耗更大、客户层次更高、服务等级也要求更高.文章针对高铁的特殊场景要求,提出使用铁路专网的组网结构;通过链路预算,得出合理的重叠覆盖要求和站间距建议;提出天线选型和站点布置建议,对部分特殊的场景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站点开通后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优化建议.
【总页数】5页(P11-15)
【作者】陈旭
【作者单位】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铁TD-LTE无线网络覆盖研究 [J], 吕晨光;郭建光;王宇欣
2.面向高铁无线网络覆盖与容量优化的多agent模糊强化学习算法 [J], 王子瑞
3.基于能量优化的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算法 [J], 孙爱晶;朱鑫鑫;王磊
4.基于融合算法的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 [J], 孙爱晶;王磊;朱鑫鑫
5.基于水波优化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研究 [J], 王毅;神显豪;唐超尘;曹惠茹;刘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铁LTE网络设计浅析

高铁LTE网络设计浅析

移动信息2016年4期 79高铁LTE 网络设计浅析黄宋斌广西通信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7摘要:随着高速铁路在中国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对数据业务需求质量的不断提升,建设优质的高铁LTE 网络已成为各通信运营商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研究先探讨了高铁场景下LTE 网络建设面临的问题,接着重点对高铁LTE 网络设计中的链路预算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高铁LTE 网络设计中应注意其他问题关键词:LTE ;高铁;链路预算;小区合并;切换。

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434(2016)04-0079-011 高铁LTE 网络覆盖面临的主要问题1.1 车体穿透损耗大高速列车采用密闭式厢体设计,车体损耗大。

1.2 多普勒频偏高铁车速快,不利于切换和重选,多普勒效应非常明显,产生频偏,OFDM 的符号间或符号内都存在干扰,信噪比恶化。

1.3 高速影响性能UE 高速移动情形下,对切换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为保证无缝移动及QoS ,要求UE 通过切换区域的时间大于切换的处理时间,以保证切换顺利完成。

[1]否则造成用户的QoS 下降甚至UE 脱网、掉话。

1.4 无线公网与高铁覆盖专网相互影响高铁覆盖作为LTE 公网覆盖的一部分,必须考虑高铁覆盖专网和公网之间的相互影响。

专网和公网之间应避免形成空洞和过度重叠覆盖,特别要避免大网站点越过高铁轨道进行覆盖。

要做好公网、专网间切换、重选等关系,确保相互之间的正常过渡。

2 高铁LTE 网络设计分析2.1 无线传播模型选择Okumura-Hata 传播损耗模型是常用的经验传播模型,适用于绝大部分常见的场景。

作为无线网络规划的传播模型工具,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2]Okumura-Hata 的计算公式为:L=46.3+33.9logf-13.82loght-hr+(44.9-6.55loght )log d +CM其中L 为路径损耗,ht 为发射天线高度,d 为用户到天线距离,hr 为UE 距离地面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速铁路的LTE无线网网络覆盖一、高铁4G无线网覆盖背景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最高营运速率达到不小于每小时200公里,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至少250公里的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一定速度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交通运输各行业中,从单位运量的能源消耗、对环境资源的占用、对环境质量的保护、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以及运营安全等方面来综合分析,铁路的优势最为明显。

然而高铁将通过中国大部分,把中国变成一个“中国村”。

图1-1 CRH(China Railway High-speed),即中国高速铁路与传统的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相比,高铁的主要优势有:载客量高、输送力强、速度较快、安全性好、正点率高、舒适方便、能耗较低。

高铁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城际交通方式,日渐成为人们中长距离出行的首选。

随着智能终端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高速发展,用户搭乘高铁出行时,有越来越多的移动办公和网络娱乐需求,如电话会议、视频点播、互动游戏、上网等。

由于高端商务客户云集,高铁通信逐步成为各运营商品牌展示、获取可观经济利润及拉升高端客户黏合度的新竞争领域。

如何在高速运行、客流集中、业务容量高、部署场景复杂的高铁内提供高质量的网络覆盖,成为运营商和设备商面临的重大挑战。

图1-2 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网络二、高铁无线网络覆盖面临的问题1、穿透损耗大,高速铁路的新型列车采用全封闭车厢结构,车箱体为不锈钢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车窗玻璃为较厚的玻璃材料,导室外无线信号在高速列车内的穿透损耗较大,给车体内的无线覆盖带来较大困难。

不同的入射角对应的穿透损耗不同,当信号垂直入射时的穿透损耗最小。

当基站的垂直位置距离铁道较近时,覆盖区边缘信号进入,车厢的入射角小,穿透损耗大。

实际测试表明,当入射角小于10度以后,穿透损耗增加的斜率变大。

图2-1 各型列车对无线信号的穿透损耗2、多普勒频偏,列车高速运动将引起多普勒频偏,导致接收端接收信号频率发生变化,且频率变化的大小和快慢与列车的速度相关。

高速引起的大频偏对于接收机解调性能提升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多普勒频移计算方法:其中v为车速,c为光速,f为工作频率;改变基站与铁路的间距,可得多普勒频偏与d的关系如下3、切换频繁,由于单站覆盖范围有限,列车高速移动将在短时间内穿越多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引起频繁的小区间切换,进而影响网络的整体性能。

由于高铁列车的穿透损耗,为满足覆盖设计目标单RRU覆盖范围不会太大若在无多RRU小区合并的情况下,假设列车以300km/h速度运行,则列车每10秒左右将进行一次小区间切换,频繁的小区切换将极大降低网络的性能。

三、LTE无线网覆盖关键技术1、各设备厂商对抗多普勒频移费的方法中兴公司的自适应频率补偿技术:高铁覆盖由于属于高速运行环境,多普勒效应明显,甚至在基站上将产生二倍频偏,严重影响基站的解调性能,直接导致信号质量急剧下降。

采用自适应频率补偿技术对抗多普勒频移,相对于静止状态,高速状态下频偏值为1500Hz时仅存在0.2dB左右的性能损失,避免了信号失真。

华为公司的AFC算法:AFC是针对铁路快速移动的特点设计的基站频率校正算法,通过快速测算由于高速所带来的频率偏移,补偿多普勒效应,改善无线链路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解调性能;AFC算法是—唯一通过430公里时速验证的系统;在综合考虑了协议要求、高铁频偏模型、隧道覆盖模型、实际高速场景(外场实测信号)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业务信道结构特征,设计了性能优异的AFC算法,支持450 Km/h的终端运动速度。

2、超级小区方案降低切换和重选次数不同基站的射频模块采用相同的频率及参数设置,在逻辑上设置为同一小区。

通过将相邻的射频模块设置为同一小区,可以有效避免传统覆盖方案中切换过于频繁的问题,同时可缓解小区间的干扰问题。

超级小区方案还可增加高铁专网单个小区的覆盖面积,不仅减少了专网的切换次数,提升了网络指标,还可以有效减少站点需求数,减少配套、土建等投资。

3、成熟的网优手段有效提升高铁覆盖性能和普通覆盖场景相比,高铁覆盖的参数优化更加复杂和敏感。

通讯凭借多年的网络优化经验,摸索出一套成熟的高铁网优手段,可有效提升高铁覆盖的网络性能。

高铁移动速度快,导致终端在一个小区驻留时间内可能无法完成小区选择,通过优化手段可排除一些不需要或重复的系统信息,简化邻区关系,降低重选时间;还可以合理设置重叠覆盖区,保证小区重选成功率;优化切换参数,缩短切换时延;优化呼叫流程,缩短呼叫时延;合理设置计时器参数。

4、LTE回传方案为了进一步提升高铁覆盖性能,一些设备厂家提出了LTE回传方案。

LTE回传方案在高铁内部署LTE机载台,在高铁外部署LTE机载台天线,机载台将接收到的LTE信号经过解调和放大再传输给下一层部署的LTE室内微基站或WiFi信号转发器(见图1)。

这样做可极大提升高铁内部网络覆盖质量。

简述回传技术对于高铁覆盖的意义1.网络架构创新,从根本上解决无线信号穿透车体所带来的损耗;2.利用车体穿透损耗,避免车厢外的公网信号给车厢内分布网络带来的无线干扰;3.车载天线可选用高增益天线以改善车载台与基站之间的无线链路;4.为车厢内部用户提供相对静止的无线传播环境,提升网络服务性能。

四、LTE网络规划设计注意要点1、高铁组网规划高铁采用双通道RRU进行覆盖组网,利用MIMO提升网络数据业务速率;同时采用多RRU小区合并,减少小区间切换,从而提升网络性能。

图4-1 单杆双RRU背靠背双向覆盖方案1)双通道RRU组网体积小,方便部署,同时可结合双通道天线实现MIMO可实现多个RRU 级联,降低工程实施难度。

2)多RRU小区合并组网高铁场景下,最大可支持6个RRU进行小区合并多个子站合并为一个小区,列车经过无需进行小区切换,提高性能。

3)方案优势:RRU光纤拉远,适合高铁线性覆盖,便于光纤铺设;BBU集中放置,便于站址获取,集中管理和维护多RRU小区合并,减少小区间切换,提升网络性能。

2、高铁切换重叠带设计合理的重叠覆盖区域规划是实现网络业务连续的基础,重叠覆盖区域过小会导致切换失败,过大则会导致干扰增加,进而影响用户业务感知,因此高铁覆盖规划中要合理设计重叠覆盖区域图4-2 重叠覆盖带设计小区切换重叠带划分:过渡区域A:邻区信号强度达到切换门限所需要的距离切换执行B:满足A3事件至切换完成所需要的距离,此处考虑2次切换需求距离考虑单次切换时,重叠距离= 2* (切换迟滞对应距离+切换测量距离(128ms)考虑二次切换时,重叠距离=2* (切换迟滞对应距离+1次切换测量距离(128ms)+定时器(500ms)+2次切换测量距离(128ms)+2次切换执行表4-2考虑二次切换时的重叠距离3、高铁覆盖链路预算(F)高铁覆盖规划: 考虑终端在车内,即规划中需要考虑列车车体的穿透损耗•高铁环境简单,基站与列车之间无遮挡,属于直视径传输;因此传播模型采用Cost231-hata 模型,其中高铁场景Cm修正值:Cm=-20(F)•覆盖规划中,考虑列车车体最大损耗(F频段 24dB),天线增益18dBi •高铁覆盖规划目标基于RSRP>-110dBm进行链路预算•估算主要考虑3种典型站高结构:10m,20m以及35m;出于安全考虑高铁4、高铁覆盖链路预算(D)高铁覆盖规划: 考虑终端在车内,即规划中需要考虑列车车体的穿透损耗•高铁环境简单,基站与列车之间无遮挡,属于直视径传输;因此传播模型采用Cost231-hata 模型,其中高铁场景Cm修正值:Cm=-23(D)•覆盖规划中,考虑列车车体最大损耗(D频段 27dB),天线增益18dBi •高铁覆盖规划目标基于RSRP>-110dBm进行链路预算•估算主要考虑3种典型站高结构:10m,20m以及35m;出于安全考虑高铁5、高铁公专网邻区规划1)车站室分与高铁专网的邻区规划根据切换策略,在车站站台位置,高铁专网站点需要与车站室分互相切换,邻区规划需要遵循如下原则1.高铁专网和车站室分互配邻区关系2.专网与站台室分切换位置尽量不要落在列车站台上下车区域3.车站室分与公网互配邻区。

2)铁路沿线高铁在运行期间的区段上只需要考虑链形小区前后2个方向上各一个小区做为邻区即可,与公网的邻区规划,建议配置单向邻区,如下:1.高铁路线上专网间互配邻区,保证专网用户在路线小区间的成功切换。

2.与周边宏网站点配置单向邻区,保证公网用户不切换到专网,从而影响专网的容量。

6、高铁无线网参数规划1)PCI规划:PCI用于区分不用小区,在终端下行同步时使用,高铁PCI 规划原则与宏站基本相同: 1.同频邻区中不能出现相同PCI。

2.保证高铁小区与路线上的前后小区PCI模3错开,同时与相近宏网强邻区PCI模3错开。

2)PRACH规划:PRACH信道用作随机接入,是用户进行初始连接、切换、连接重建立的保障。

高铁场景PRACH规划方法与普通宏网存在较大不同:1.采用高速下PRACH规划方法计算循环移位取值。

2.基于高速场景的要求进行根序列选择。

3)TA规划:TA(跟踪区)用于终端寻呼及位置更新管理高铁TA规划原则: 1.高铁路线上尽量规划为同一个TAlist,减少大量用户跨TAlist带来的TAU信令冲击。

2.TAlist边界建议规划于低速地带。

3.TAlist不跨MME。

7、隧道覆盖方案1)定向天线隧道覆盖方案2)泄露电缆隧道覆盖方案3)方案对比定向天线方案:1、隧道内天线架设难度大,适合短隧道覆盖场景。

2、直线传播,对于弯曲的隧道场景效果相对较差。

3、隧道信号填充效果明显,信号覆盖效果不佳。

泄露电缆方案:1、泄露电缆布放简单、难度小,适用多种隧道场景。

2、泄露电缆损耗较大,成本较高。

定向天线与泄露电缆覆盖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实际网络中隧道种类繁多,建设中建议采用定向天线+泄露电缆的方式进行覆盖。

4)覆盖场景1、长隧道覆盖:2:连续隧道覆盖:隧道内采用泄露电缆进行覆盖,两侧洞口采用定向天线朝外延伸,增大室外宏站与隧道区域的重叠覆盖带区域,保证切换的顺利完成。

8、隧道覆盖估算1)隧道内泄露电缆覆盖估算PLmax=PRRU–(LPOI+Pdes+L1+L2+L3+L4); 各参数说明如下:PRRU:RRU的输出功率LPOI:POI系统的插损,一般设计要求POI插损小于6dB,此处取5dBPdes :接收端的覆盖电平要求,此处为-110dBmL1:泄露电缆95% 2m处的耦合损耗L2:人体损耗,LTE主要为数据业务,暂不考虑人体损耗,默认取0dB L3:宽度因子,L3=10lg(d/2),d为移动台距离漏缆的距离,默认取4mRS功率/port dBm 12.2 馈线和接头损耗dB 0.5 终端接收电平dBm -110 车厢穿透损耗dB 24 宽度因子dB 3 POI插损dB 5 最大允许路损dB 89.71 耦合损耗dB 66 漏缆百米损耗dB 4.29 覆盖距离m 552.6384小区间重叠覆盖区域约200米左右2.采用泄露电缆覆盖,F频段小区边界RRU间距建议不大于850m,非小区边界站点间距不大于1.1km;3.对于中小型隧道,建议隧道覆盖区域RRU合并为一个小区,以避免隧道内的小区切换9、高铁容量规划1)高铁列车用户量估算1.乘客量估算(以CRH3型列车为例)• 标配8节车厢,通常采用重联方式,即单列车共16节车厢•列车一等座车2节,二等座车12节、带厨房的二等座车2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