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池博爱 —— 读懂婴幼儿心理学,不要随便责怪孩子(七)

合集下载

婴幼儿心理-1

婴幼儿心理-1

婴儿心理学
• 生命的头3年是儿童口语开始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婴儿期,儿童从完全不会说话到能够掌握语言中的 一些词,开始理解成人言语,跟成人进行初步的言语 交流。
婴儿心理学
• 从出生到1岁是言语发育的准备时期。 从1-3岁婴儿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先后经历
➢ 理解语言阶段(1-1.5岁)
➢ 掌握合乎语法规则的语句,开始积极语言活动 阶段(1.5-3岁)。
婴儿心理学
• 1岁末儿童出现70个左右的词; • 2岁末出现300-500个词; • 3岁末接近1000个词。 • 自1.5岁后,儿童在口语中,除了名词、动词之外,
其他各类词,如:形容词、副词、数词等是随着儿童 年龄增长而提高。
婴儿心理学
• 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分为六个时期:
1.原始感觉动作图式的练习 2.初级循环反应 3.第二级循环反应 4.第二级图式的协调 5.第三极循环反应 6.通过心理组合发明新的手段
婴儿心理学
• 婴儿期开始形成、建立较为稳定的依恋关系。出生第 一年依恋关系发展经过三个时期:
1.无辨别的社会反应时期(0-3个月) 2.选择性的社会反应时期(3-6个月) 3.特定依恋时期(6个月以后,直到2-3岁)
婴儿心理学
• 母亲是婴儿主要的抚养者。因此她是婴儿生存、发展的第 一重要人物。
• 婴儿对母亲依恋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无辨别的社会反应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 3.特殊的情感联结 4.目标调整的同伴关系
早上好
婴幼儿心理
秦淮区妇幼保健所 侯润馨
关于心理学
• 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心理学并不陌生,而且受到了前所 未有的关注。当提到心理学时,一般人总觉得有些神秘, 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类心理 是 世界上最为复杂神奇的现象。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 把“思维着的精神”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读周泉教授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的感想

读周泉教授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的感想

读周泉教授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的感想在这次读书交流会中,很有幸拜读了这本名叫《读懂孩子的心》的书,身为孩子的母亲,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管理好孩子,读懂孩子的心,了解他们的需求。

全书三章17篇,从“无条件的爱的力量”、“与孩子一起成长”、“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三个方面,利用大量真实的案例,为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和方法。

一、读懂儿童并尊重和信任童年秘密的核心观念是尊重孩子的本能:所有的新生儿都有一个预定的心理机能,就像蜜蜂一出生就知道自己该怎样去成长。

婴儿虽然没有蜜蜂的存活能力那么强,但是也有自己去成长的生存本能。

他们通过自己的方法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探索这个世界。

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们的这份本能,给予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才能让孩子真正地成长为她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只为了父母的期待而长大。

大人阻止孩子的发展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不要动、不要碰、老实点儿、别喊。

像孩子自己拿着梳子,觉得很好玩,想梳头,你会觉得孩子把头发梳得乱七八糟,说“我来帮你梳”。

实际上,孩子在模仿梳头的过程中体会着秩序感,体会着自己身体的协调性,也在感知这个社会。

尊重儿童还必须信任他们,让他们能做的事情都自己做,能想的问题都去自己思考。

作为成人,应该理解和享受孩子们独特的一面,用积极回应去获得孩子的爱,在彼此认同中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二、成人要不断去做好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成人都喜欢以教育者的角色去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指手画脚”。

但是,往往这样的教育很难被孩子接受,甚至造成亲子间的矛盾产生。

其实,我们在实施教育之前,更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为孩子做榜样,希望孩子怎样,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到。

正如书中总结的那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是家长永远要指点孩子,而是家长想办法去题提高自己的修养,学会做父母比知道怎样去指点孩子们更重要。

越是内心强大的父母,在对待孩子这件事上就会越放松。

选择权交给孩子,她不再被控制或被要求,二者如何选择,聪明的孩子当然能够判断。

儿童心理别再教孩子一味忍让

儿童心理别再教孩子一味忍让

【儿童心理】别再教孩子一味忍让孩子攻击性的来源及其真正意义文|王颖写在前面孩童在与爸爸妈妈的互动中,非常自然地认为攻击是不好的事情。

比如我见过一个爸爸,在孩子一岁的时候,就教孩子学会忍让,好东西要拿出来和他人分享,不能攻击他人。

然而,温尼科特说攻击让小孩区分我与非我。

大家一定很吃惊:在我们看来不好的攻击性,竟然被温尼科特认为是发展自我的部分。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王颖老师一起去理解攻击性的真正意义!一、攻击性形成孩子情感的基础温尼科特在《妈妈的心灵课》中把“孩子攻击性“”放在最后一个章节,另外还有一本书《温尼科特传》,以温尼科特自身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攻击性对我们多么的重要。

那我们来看看温尼科特具体是怎么说的。

首先温尼科特在《妈妈的心灵课》书的99页有一个小标题:什么是不可或缺的自然发展经验呢。

然后说“然而,现在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普遍的文化倾向,那就是远离直接接触,远离临床体验,远离所谓的粗俗,也就是裸露、自然和真实。

还有,远离真实生活的接触和相互交换的倾向。

为小婴儿一生的情感生活打下基础的方式还有另外一种。

我说过,从一开始,本能的需求就进入婴儿与母亲的关系里,而随着强烈本能出现的是攻击成分,以及从挫折中升起的恨意与愤怒。

”温尼科特提到了一个担忧——文化倾向,不仅存在于欧洲或者英国文化,同时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的文化。

远离接触和临床的体验,也就意味着远离裸露、自然和真实。

有一天早上送完女儿上学,坐在出租车上,那个司机就说现在的小孩好辛苦,没有以前那么开心。

这段话也让回想起了这件事,并且我想我们小时候上学时脸上荡漾的笑容,是因为我们没有远离裸露、自然和真实。

甚至可以说我们是在非常自然和真实的环境中长大的。

现在我们就有一个明显的倾向——没有直接的接触。

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忙着写作业,所以也就少了面对面的接触。

好多的临床接触只能在网络上完成,于是就缺少了摸摸那块真实的石头以及抱抱那棵树。

在缺少这样的经验的情况下,我们就很难或缺少攻击的成分。

关注幼儿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关注幼儿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浅谈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关注幼儿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天津市津南区第十幼儿园李金红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这就说明我们不仅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然而良好的情绪表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情绪的发展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情绪幼儿心理健康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

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面情绪潜藏于幼儿的内心,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面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而情绪则是反映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

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如何关注幼儿的情绪,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呢?一、为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每天清晨我站在班级门口用最真诚的微笑去迎接每位孩子的到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用积极、愉快的情绪去影响幼儿,当有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情绪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她,摸摸她的头对她说:“宝贝,别哭,老师就是妈妈,老师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照顾你,陪你玩,好不好?”然后,用玩具来转移他的注意力,陪她玩,进而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

晨间接待幼儿:二、欣赏幼儿、接纳幼儿。

这对于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安定、愉快的情绪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促使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例如:晶晶是我班新来的一位幼儿,初入陌生环境,她显得特别的胆怯,不会主动和其他幼儿交流,由于是小班下学期,班里的孩子都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拉拉锁、系扣子等,而晶晶却没有相关经验,不会自己穿衣服,系扣子,户外活动时,孩子们都独立的将自己的衣服穿好并记上了扣子,唯有晶晶低着头,不会系扣子,我走过去蹲下来要帮助她,她低着头哭着说说:“老师,我是笨蛋,我不会系扣子”听了孩子的话,我一把将她拥入怀中,摸着她的头说:“宝贝,你不是笨蛋,你是最棒的孩子,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你,我们都欢迎你来到小一班,老师和小朋友都会帮助你的,别哭啦,老师现在就教你系扣子,好不好?”她笑着点点头,此后,我又在班里开展了“我们欢迎你”“我来帮助你”的主题活动,旨在帮助晶晶快速的融入到集体中,体验大家对她的关怀,渐渐地晶晶从一个胆怯,内心封闭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位活泼开朗,能够和大家敞开心扉玩耍的乐天派。

别轻易地对孩子“盖棺定论”

别轻易地对孩子“盖棺定论”

别轻易地对孩子“盖棺定论”作者:徐凤莲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29期我常常听到教师总是轻易地就对一个孩子“盖棺定论”:“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你要是能考上大学,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托马斯·曼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不要为别人不能成为你所希望的人而愤怒,因为你自己也不能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个人。

”真的,请骄傲地做你自己,而不要小心翼翼让别人定义你。

“我就是我”,而非别人盼望中的“我”。

有多少孩子,为了成为大人所希望的“真理的标杆”,为了符合“成人视角”下的那个“理想模式”,轻易地就改变了自我精彩的本色,甚至否定了那个真正的自我。

生长中的“杂音”或“不和谐音”一旦被“屏蔽”,一旦被别人篡改,孩子们开始变得“一模一样”,甚至开始褪去生命应有的光芒,逐渐萎缩或暗淡,就像一位专家所说:“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原创’,长着长着就成了‘赝品’。

”前不久,我的一个侄女曾经用“走火入魔”四个字形容她的一个同学。

原来,这个同学从小喜欢阅读、写作,以至于走路吃饭都书不离手,除了书,别的任何事都不曾入她的眼、进她的心。

人人都在担心,而父母亲,无疑是最担心的人。

但是,大可不必担心,“二十四番花信风”,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都有不同的成长姿态和花期。

总有一天,这个“走火入魔”的孩子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花儿。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极其缓慢的、细微的、动态的,需要生命的沉淀,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教师作为孩子们的“重要他人”之一,如何定义孩子,也显得至关重要,因为有些话语一经说出便会转化为孩子内心的山山水水。

既然菊花将自己的花期安排在秋季,那我们就不能在春天指责它不开花。

《中庸》里有几句话:“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意思是: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那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正所谓“安其所,遂其生”。

如何定义学生,是一门学问;如何在孩子漫长的生命旅途中时时擦亮和不断刷新孩子们的眼睛,应该引起教师高度的敏感和警觉。

儿童心理营养与情绪管理

儿童心理营养与情绪管理

萨提亚导师林文采老师的《儿童心理营养与情绪管理》听课笔记今天早晨打开录音重新听了9月19日萨提亚导师林文采老师的《儿童心理营养与情绪管理》讲座。

林老师认为,如果没有特殊的变故发生,孩子在5岁形成的行为模式可以影响他的一生。

所以,做好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心理营养工作十分重要。

说到“心理疾病爆发最多的就是青少年”,至少发病的几率是巨大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很好的话,父母要他做什么,他就会去做什么,父母不要做什么,他就不会去做.反之要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什么,要他不做什么,他偏去做。

那就说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有很大问题.这就存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问题。

林老师提到人与人之间沟通深度是有层次的:1。

打招呼2。

谈事实3。

分享观点和想法(在这个层面上,已经开始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了,会有分歧、压力产生)4.分享感受(在这个层面上,人是否面对负面的情绪,是否压抑,是否分享,是否用合适的方式表达?)5.敞开(只要我愿意,我就能够与对方分享)人与人之间的“亲"的感受,也是由于渐入第5个层次而产生的。

而能够进入第5个层次,是需要彼此建立一种沟通的安全感,是否在这段关系中有足够的心理营养:安全、接纳、尊重、肯定、欣赏等等。

林老师讲到婴儿,刚刚出生的那段时间是与人“敞开”的,也就是人之初,从“敞开"开始的。

人的天性需求,就是我们想与别人连结。

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和自己的亲人由于彼此心理营养的滋养不够,渐渐闭上了心门,从最里层的“敞开”渐渐跳转到上一层,最后进入到第1层。

甚至会跳出沟通的层次,连打招呼也省略了.大概到孩子11、12岁开始就会走出进入到第1层,到13、14、15岁是孩子与父母关系的黄金时期,看之前关系建立的怎么样?就得看这三年孩子的状态,如果在这三年里出现人际关系有问题、情绪不能控制、行为出现偏差等问题,那就说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建立的不好。

特别是14岁时高峰期,假如有了问题,那就得及时在这一年里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方式。

《如何爱孩子和教会孩子如何爱》新

《如何爱孩子和教会孩子如何爱》新

《如何爱孩子和教会孩子如何爱》(成墨初)目录Part One 爱孩子,需要爱心,但更需要智慧1.我都是为了你好——爱孩子,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0092.你能不能不给我惹事——分清楚你是爱自己,还是爱孩子? /0123.别怕,有我呢——不会爱的家长最坑“孩” /0154.我不能帮你做——健康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必备营养 /0175.难道我这样做错了——分清孩子需要怎样的爱 /020Part Two 爱应顺应孩子的天性,而不要来顺应你的心情1.这孩子怎么这么犟——了解孩子的特点再教育 /0272.不,我自己来——爱和教育都要遵循儿童成长规律 /0303.女儿像个假小子——顺应孩子的本性,让孩子自由绽放 /0334.你不能这么做——给孩子宽松的空间,别盯得太紧 /0365. 你能不能麻利点——不要揠苗助长,学会等待孩子成长 /0396.他一定是个天才——用爱打开孩子的潜能宝库 /0417.你怎么就不如别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 /0448.哪来那么多为什么——不要因怕麻烦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0479.这有什么好伤心的——孩子性本善性本上,偶尔出格很正常 /05010.你整天就知道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遏制让孩子最受伤 /053 Part Three 给孩子他想要的,而不要给孩子你想给的1.妈妈,请您尊重我——爱的起点是尊重 /0592.你们不要吵了——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0613.错了,改正就好——包容孩子的错误 /0644.我儿子性格太内向——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0675.再吵,妈妈就不要你了——爱孩子没有附加条件 /0706.你是不是很伤心——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0737.有烦恼就跟爸爸说说——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0768.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和孩子交流谈心 /0799.你对我们很重要——认可孩子的价值 /08210.我怎么活得这么苦啊——教育孩子时不发泄自己的情绪 /08411.妈妈永远支持你——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08712.你这么做就不对——不以成人的标准评判孩子 /09013.你这样,妈妈很难过——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094Part Four 拿捏好爱的原则和界限,让爱陪伴孩子健康成长1.别哭了,妈妈答应你——爱要有原则、有界限 /1012.你永远都不好——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1043.你就是个失败者——别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1074.我告诉你,这样做——为孩子指明前进的路 /1105.好吧,妈妈听你的——你不必只是讨好孩子 /1136.绝对不能这么做——爱应严格要求孩子 /1167.按你自己的想法去做——爱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1198.你做不好,我来帮你——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 /1219.我可以教你,但不能替你做——给孩子“渔”而非“鱼” /12410.孩子,你能帮帮我吗——教育孩子学会爱 /12711.这样做对你是最好的——指导孩子而不是操纵孩子 /13012.只要努力了就好——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133Part Five 给孩子成长客观需要的,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1.抓住我的手,别摔着——过分保护孩子 /1392.今天别去了,儿子——代替孩子做决定 /1423.你必须听我的——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1444.我找你的老师谈谈——代替孩子解决困难 /1475.爸爸替你摆平了——为孩子的过错买单 /1506孩子,你又怎么了——过度关注孩子 /1537.你必须考到前三名——过多、过高的要求 /1568.你要什么,妈妈给你买——用物质来补偿爱 /159Part Six 爱是一门技术,是每个家长都要上的必修课1.我妈就这么教育我的——爱孩子是需要学习的 /1652.做父母,我合格吗——做好父母需要“上岗证” /1683.孩子会模仿你的言行——做孩子的好榜样 /1714.妈妈也不完美——与孩子一起成长 /1745.我以后一定小心——面对孩子的错误,要控制好情绪 /1775.你永远在妈妈心里——用温暖的手引领孩子前行 /1796.合格的“养马人”——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1827.你能不能支持我一次——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 /1848.1%和99%的差距——当好孩子的“伯乐”/187。

请相信自己的孩子

请相信自己的孩子

七田真育儿法—请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孩子的本性,认可、赞赏孩子自身的成长,要以无条件的爱来爱护、尊重孩子,对于孩子所做的事情要表示出感谢、感动和感同身受的心情。

如此一来,就能很轻松地培养好孩子了。

很多正在育儿的母亲几乎都陷入了完美主义之中,陷入“今天做不到这种事情就不行,必须要让他做”的思绪中,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就责备孩子、责备自己。

对孩子要求完美,若是因为孩子无法顺畅、完美地对自己作出回应,能力不及的话,就会责备孩子,进而对培养出这样孩子的自己感到厌恶。

其实只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以了。

教育并不是知识的灌输和超前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个性、感性、创造性、心灵和人性。

若是弄错了方向,还不断地拼尽全力对孩子进行过度教育的话,孩子就将无法学习,感到非常大的压力。

这是因为母亲按照已设定好的标准,以完美的态度要求孩子。

但是孩子现有的样子就很完美,只要母亲能很好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自己成长就可以了。

如果父母自己设定了一个标准,并要求孩子完美地符合那标准,就必然会有挫败感。

相信孩子的本性,认可、赞赏孩子自身的成长,要以无条件的爱来爱护、尊重孩子,对于孩子所做的事情要表示出感谢、感动和感同身受的心情。

如此一来,就能很轻松地培养好孩子了。

无论多么难培养的孩子,若是父母能变成以这样的想法来看待孩子的话,那么孩子就将会改变。

不要去想孩子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自己应该如何更好地去教导他,而是要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因为我们是以长幼有序的上下级关系来看待孩子的,所以忘记了尊重。

这样的话,父母就会毫不在意地用严厉的话语批评孩子。

让我们不要忘记要将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人,是和自己平等的,要尊重他。

无论是怎样行为不当的儿童,只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他的话,他的不当的行为将会消失无踪。

若是能被尊重的话,无论是哪个人都能正确地成长起来。

《七田真育儿圣经——认可、赞赏、爱护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婴幼儿心理学,不要随便责怪孩子(七)
七、我们常常不知不觉间传递了许多负面的、消极的信息给孩子!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别人诉说孩子的种种“劣迹”。

比如很多妈妈常常在客人面前说,“他就是这样胆小!”“他就是不爱吃饭!”这样你在暗示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成为这样的人。

他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达成结果:他一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爱吃饭。

语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装作偷偷说给别人听,但又让孩子听到:“你知道吗,我们宝宝今天玩秋千时表现特别勇敢!”“你知道吗,我家宝宝今天自己吃了满满一碗饭。

”这样会在孩子心里传递一个信息:“啊?妈妈说我勇敢?是吗?嗯,我明天还会更勇敢的!”“啊,妈妈这么高兴,好,明天我再吃一大碗。

”这就是积极的暗示,能直达孩子的潜意识,影响巨大。

要威胁孩子“再吵闹,妈妈不要你了。

”这是最大的威胁,最深的恐惧。

因为幼小的孩子离开家庭,他是无法生存的。

妈妈对孩子的语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开始。

正确的说法是:“请安静,妈妈爱你!”其它让孩子感到一切外部事物会伤害他的话都不能说。

特别强调:坚决杜绝说以下的这些话:“不要吵,再吵警察来了。

”“再闹,医生来打针了。

”“快睡,大灰狼来了。

”如果你不这样威胁你的孩子,他外出时就会落落大方、活泼开朗、健康自信。

注意:千万不要和孩子开恶意的玩笑“你妈妈不要你了,她不来接你了”。

对孩子说这样话的人,你一定要让孩子远离他,这种玩笑话十分恶劣,对孩子的安全感的构建极为不利。

学校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七里渠南319号全池博爱语言(康复)培训学校。

学校乘车路线:
* 自驾车可由八达岭高速北安河出口直行见红绿灯右拐直行,第二个红绿灯左拐300米即到(劲飞红木西侧)
* 2号地铁东直门或西直门换乘13号城铁至龙泽站换乘昌19路或463路公交车到七里渠南村北下车往东50米见口往北即到(劲飞红木西侧)
请扫一扫上面的微信号关注我们,或者在微信通讯录中点击右上
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全池博爱”
人工电子耳蜗全池博爱语言培训学校全铁伟池美芬多元感受模仿法聋儿康复聋儿语训助听器语后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