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解表剂
第1章-解表剂

疏散风热
功用
解表清热力强
宣肺止咳力大
(辛凉平剂)
(辛凉轻剂)
外感风热,邪伤肺卫:发热口渴,咳嗽,脉浮数
主治
温病初起,表热重证 (重在卫表),发热较
重,口渴咽痛。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重在邪伤肺络), 但咳,余症不显。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主证病机分析: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喘咳、痰多清稀、 胸痞、干呕
脉浮
苔白滑
内外相引,饮动不居
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
小青龙汤
主治:外寒里饮证。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小青龙汤--方义分析
君:麻黄 发汗解表 桂枝 宣肺平喘
臣:干姜 温肺化饮 细辛 兼散风寒
佐:白芍—和营养血 监制药燥 五味子—敛肺止咳 半夏—燥湿化痰 ,和胃降逆
佐使:甘草—益气和中,化痰和药
第一节 辛温解表
辛温解表剂,主治外感风寒表证,症 见恶寒发热,头痛项强,口不渴,舌苔薄 白,脉浮紧或浮缓。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 黄、桂枝、羌活等为主组成方剂,并多配 伍宣肺理气、化痰止咳之品。代表方剂如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等。
麻黄汤
《伤寒论》
麻黄汤--主证病机分析
外
感
风
( 太
寒
阳 伤
表寒
实)
调和诸药
银翘散--运用
辨证要点: 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使用注意: 1、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禁用。 2、不宜久煎。
《温病条辨》银翘散煎服法要求:
“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 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体 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的 用药原则。《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 凉平剂”。
第一章解表剂

1
6
2021/2/4
1
伴有寒热表证
7
辛温解表
分类(重点)
辛凉解表
2021/2/4
1
扶正解表
8
解表剂使用注意
一 、 辨
二 、 发
别
汗
表
程
里
度
三
四
、
、
煎
饮
服
食
法
宜
忌
2021/2/4
1
9
➢ 辨别表里
* 凡邪已入里(麻诊已透、痈疮已溃、虚性水肿、吐泻伤津 者)不宜应用。
* 表里同病者,宜“先表后里”;表里俱急者,则宜表里双 解。
2021/2/4
1
19
【病机】卫郁营滞
【治法】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治法和功效的对等关系)
2021/2/4
1
20
• 麻黄微苦而辛,性热而轻扬。僧继洪云∶ 中牟(河南郑州之地)有麻黄之地,冬不 积雪,为泄内阳也。故过用则泄真气。观 此则性热可知矣。服麻黄自汗不止者,以 冷水浸头发,仍用扑法即止。凡服麻黄药, 须避风一日,不尔病复作也。
2021/2/4
1
50
• 产后发热 《中医方剂选讲》:某女,28岁。产后 2个月内,反复发作3次外感, 第二次感冒时合并
支气管炎,体质甚弱,不禁风寒,前医曾以小柴 胡汤治之,每有见 效,但头重,恶风,自汗等症
状不解。就诊时,病者眼睑微肿,精神不振,发 热,声 重,穿衣不少。自诉肢体沉重,乏力,不 渴,每有自汗。脉浮而细数,舌质淡润。处 方:
《本草纲目》
2021/2/4
1
21
方解
君:麻黄:宣通卫气,发汗散寒,宣肺平喘
第01章解表剂

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方解】 方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运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芍药为臣,
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 桂芍等两合用,寓意有三:
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 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 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此为方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 阳的基本结构。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和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 和营卫的常组合祝贺,共为佐药。 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 佐使之用。 综观本方,药虽五味,但结构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 阳并向。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 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解表剂主要用治表证,故凡风寒所伤或 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 疾等病初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疼、 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 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异,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别。 表寒者,当辛温解表; 表热者,当辛凉解表; 兼见气、血、阴、阳诸不足者,还须结合补益法,以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 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方解】
紫菀、百部为君,两药味苦,都人肺经,其性温而不热,润 而不腻,皆可止咳化痰,对于新久咳嗽都能使用。
桔梗味苦辛而性平,善于开宣肺气:白前味辛甘性亦平,长 于降气化痰。两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 君药止咳化痰之力,为臣药。
--ppt课件-解表剂

喘 苔薄白,脉浮
紧
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营卫首 当其冲,寒邪收引凝滞,使 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 郁滞,经脉不通
寒邪外束肌表,影响肺气宣 肃下行则上逆
风寒束表
恶 寒
方解
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解表散寒,宣 肺平喘
解肌发表, 温通血脉
降利肺气,配伍麻 黄宣肺平喘
桂枝
常以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羌活、苏叶、 防风等为主组成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
因寒邪束表,每致营阴郁滞,肺失宣降, 故此类方剂每配伍活血通脉的川芎及宣降肺
气的杏仁、桔梗等。
杏仁
桔梗
麻黄汤
《伤寒论》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 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症状 分析
论桂枝汤
• 解肌和发汗同中有异,二者不可混为一谈,这不只是一个 概念问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桂枝汤。 桂枝汤以桂枝为君,臣以苦酸寒而具补敛之性的芍药,更 佐以大枣.与麻黄汤以麻黄为君迥然有别。麻黄汤开泄皮 毛,峻汗无补;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解肌。李时珍在《本草 纲目》中言:“麻黄通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 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 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李氏对麻、桂之 见.亦可见麻黄汤之发汗与桂枝汤之解肌之一斑。解肌之 剂的桂校汤若用于解表,就必然要借谷气(即吸热稀粥)“以 助药力“,同时温覆,方可使汗出病愈。这便是桂枝汤用 于解表时为何要啜热稀粥的道理。
用法
• 注文作为解表药的服药法则,归纳言之,至少有 五个方面:一,服解表药后,要适当地令病人覆 衣加被,约2小时左右,达到全身微汗出,不要汗 出过多,以免耗伤正气而邪仍不解。二,要中病 即止,不必尽剂。三,要在6小时内将一剂药服完, 每隔2小时服一次,若第一、二次服后汗不出而病 不解,第3次服药时间可稍提前,这对临床尤为重 要。今人无论治外感病还是内伤杂病,常习惯于 早、中、晚的日三服之法,甚或早晚各服一次的 日二服之法。不知这种日三服或日二服之法,对 于治疗杂病里证尚可,若用于治疗外感病
第1章 解表剂

(有湿寻“术”家之药)
苍白术之区别:止发之异 白术妨肾、燥肾
佐:细辛 搜少阴伏风 白芷 入阳明,祛风散寒止痛 川芎 祛风止痛,活血行气。 生地黄 养阴助汗源(相对阴以助汗源
• 阳加于阴谓之汗
• 苍术(别有雄壮上行之气.能除湿.下 安太阴.使邪气不纳传之于足太阴脾)
• 细辛(治足少阴肾苦头痛) • 川芎(治厥阴头痛在脑)
• 香白芷(治阳明头痛在额) • 生地黄(治少阴心热在内) • 黄芩(治太阴肺热在胸) • 甘草(能缓里急,调和诸药)
• 以上九味,虽为一方然亦不可执,执中 无权,犹执一也,当视其经络前后左右 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 损用之,其效如神。(即此是口传心授)
《金史》称:张元素,字洁古,易州人。 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试经义进士,犯庙 讳下第。乃去学医,无所知名,夜梦有人 用大斧长凿凿心开窍,纳书数卷于其中, 自是洞彻其术。河间刘完素病伤寒八日, 头痛脉紧,呕逆不食,不和所为。元素往 候,完素面壁不顾,元素曰“何见待之卑
如此哉”
既为诊脉,谓之曰脉病云云,曰然;“初 服某药,用某味乎”,曰然;元素曰“子 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 能出。今脉如此,当服某药则效矣。”
后来古人又将其与阴阳五行五方五色相配,故有东方青龙、西方 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之说。后又将其运用于军列,成为行 军打仗的保护神,如《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而后玄 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旒(liu,旗子上的飘带) 数皆放之,龙旗则九旒,雀则七旒,虎则六旒,龟蛇则四旒也。” 即说其表现形式是将“四象”分别画在旌旗上,以此来表明前后 左右之军阵,鼓舞士气。《十三经注疏·礼记·曲礼上》论及其 作用时说:“如鸟之翔,如龟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 物。”
方剂学课件 5.解表剂

麻黄汤
《伤寒论》
04.08.2020
方剂学
一、组成:①主要配伍 ②药量 二、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三、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病因: 病位: 病机: 主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 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四、治法: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因其轻而扬之”
04.08.2020
第一章 解表剂
解表剂概述
一、定义(药物共性、功用共性、主治共性)
1、药物
2、作用 (发汗 解肌 透疹)
3、适应证:表证 4、立法依据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 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4.08.2020
二、分类: 1、辛温解表剂:
甘草:调和药性 ---------- 使
04.08.2020
方剂学
四、主治—外感风寒湿兼里热之证
1、病机:风寒湿邪郁表,经络气血不利、
蕴热传里
2、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
酸楚重痛,口苦而渴,脉浮紧。
如何体现分经论治?
04.08.2020
方剂学
桑菊饮 银翘散
一、共性
1、来源:《温病条辨·上焦篇》
2、使用注意:
A、 脉证合参,尺脉微、迟禁用。
B、注意病史:“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 禁用
C、体质:表虚自汗者禁用。
04.08.2020
方剂学
3、加减:
风寒表实的要方—邪实体壮。
治咳平喘的基础方(肺、实)
①风寒表实之喘—原方。
②风寒闭肺之喘—去桂,如三拗汤。 ③风寒痰气咳喘—去桂加苏子、陈皮,
方剂: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章解表剂概述一、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属于“八法”中的“汗”法。
二、立法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轻而扬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肌表犹如人身之藩篱,是抵御外邪之第一道屏障,所以外感六淫伤人,一般首先侵犯肌表,出现表证。
此时邪气轻浅,当适时而治之,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病邪不能及时外解,必转面深入,变生他证。
是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因此,汗法居“八法”之冠,是寓有深意的。
三、作用:发汗、解肌、透疹。
四、适应范围:解表剂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而引起的表证,因其能开泄腠理,宣畅肺气,通调气血,透达营卫,故又可用于治疗疮疡初起、痹证初起、水肿病初起、麻疹初起透发不畅等见有表证者。
外感表证以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身疼,咳嗽,舌苔薄,脉浮为主要表现特征。
五、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剂:外感六淫有寒热之别,人体有虚实之异,故解表剂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
1.辛温解表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表寒证。
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等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香薷散等。
2.辛凉解表剂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表热证。
症见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舌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等。
常用辛凉解表药为主组成方剂,如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等。
代表方剂如桑菊饮、银翘散、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等。
3.扶正解表剂适用于体质素虚,又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此时艰苦要解表,又要虑其阴阳气血之不足,汗源不充,虽用解表剂,但正虚无力驱邪外出,也是服药无效的原因之一。
所以虚人而有表证,当扶正解表。
第一章-解表剂

67
• 以上九味.虽为一方然亦不可执.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当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 • 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其效如神.(即此是口传心授)
2020/12/8
68
• 太阳证.头痛发热.自汗恶风.脉当缓而反紧.伤风得伤寒脉也. • 太阳证.头痛发热无汗恶寒.脉当急而反缓.伤寒得伤风脉也.
2020/12/8
49
• 产后发热 《中医方剂选讲》:某女,28岁。产后2个月内,反复发作3次外感, 第二次感冒时合并 支气管炎,体质甚弱,不禁风寒,前医曾以小柴胡汤治之,每有见 效,但头重,恶风,自汗等症状 不解。就诊时,病者眼睑微肿,精神不振,发热,声 重,穿衣不少。自诉肢体沉重,乏力,不渴, 每有自汗。脉浮而细数,舌质淡润。处 方:桂枝9g生姜12g、白芷9g、当归9g、羌活9g、防风12g、 白芍12g、大枣12g、 甘草6g。服药后,大有好转,继续服药1剂,诸症消失。
2020/12/8
71
• 太阳证.发热恶寒自汗脉缓.太阳证.发热恶风无汗脉缓.此易老元将麻黄一桂枝二治上二证后复 改用羌活汤.
王好古《此事难知》
2020/12/8
72
用法 : 原方九味,水煎服,若 急汗热服,以羹粥之; 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 (粥)投之也。
2020/12/8
57
• 本方都制定打破了麻、桂剂一统解表方都局面,开创了解表方都另一模式——羌、防剂。至此,解 表方有了“经方”与“时方”的区别
2020/12/8
59
临床表现:
• 风寒表实证 • 四肢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 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2020/12/8
60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之证 【病机】风寒湿邪外袭,热蕴于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解表剂1)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趣味记忆:(甘麻杏桂)
寓意:(干妈姓桂)
组成:甘草,麻黄,杏仁,桂枝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附方:大青龙汤:组成:甘草,麻黄,杏仁,桂枝,石膏,生姜,大枣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三拗汤:组成:甘草,麻黄,桂枝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
桂枝汤(服药后,当食热稀粥,温覆以取汗。
柯琴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
趣味记忆:(药枝枣姜甘)
寓意:(要支走蒋干)
组成: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里有郁热证
小青龙汤:趣味记忆:(姜五麻细辛半草药枝)
寓意:(姜五妈细心拌草药汁)
组成:干姜,五味子,麻黄,细辛,半夏,甘草,芍药,桂枝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止嗽散:趣味记忆:(白百桔荆陈甘紫)
寓意:(白百进京存柑子)
组成:白前,百部,桔梗,荆芥,陈皮,甘草,紫菀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2)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辛凉平剂)
趣味记忆:(荷牛豉草,连根梗叶花穗(全吃了))
寓意:(河牛吃草,连根梗叶花穗(全吃了))
组成:薄荷,牛蒡子,淡豆豉,甘草,连翘,芦苇根,桔梗,竹叶,金银花,荆芥穗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桑菊饮(辛凉轻剂)
趣味记忆:(苇荷杏甘桔连菊叶)
寓意:(为何杏干皆连橘叶)
组成:芦苇根,薄荷,杏仁,甘草,桔梗,连翘,菊花,桑叶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麻杏石甘汤(辛凉重剂)
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3)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趣味记忆:(芎人草梗茯,枳羌前柴独)
寓意:(穷人草梗服,只抢钱财毒)
组成:川芎,人参,甘草,桔梗,茯苓,枳壳,羌活,前胡,柴胡,独活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