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怎么又回来啦
女生说怎么了高情商回复

女生说怎么了高情商回复
当你遇到女生说“怎么了”,高情商的回复方式不仅能化解尴尬,还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以下是一些应对这种情况的回复示例:
1.示例一:调侃式回复
女生说:“怎么了?”
你回复:“哎呀,被你发现了,其实我一直在想找个机会和你表白。
”
2.示例二:关心式回复
女生说:“怎么了?”
你回复:“感觉你今天有点不对劲,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扰?要不要和我分享一下,我会尽力帮你解决的。
”
3.示例三:轻松幽默式回复
女生说:“怎么了?”
你回复:“哈哈,没事,我只是想看看你有没有在想我。
”
4.示例四:诱导式回复
女生说:“怎么了?”
你回复:“你猜猜看,说不定是个惊喜。
”
5.示例五:真诚感激式回复
女生说:“怎么了?”
你回复:“谢谢你关心,我只是突然想起了昨天你给我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所以想向你表示感谢。
”
总之,高情商的回复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尊重和真诚。
通过恰当的回应,不仅能打破尴尬,还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运用,你就会成为一个懂得回应的人。
欢迎师生回校的欢迎标语

欢迎师生回校的欢迎标语
1. 老师们、同学们,欢迎回校呀!这里就像你们的家一样,难道不是吗?就像鸟儿归巢,你们回来啦!例子:看到熟悉的校园,同学兴奋地说:“终于回来啦,就像回到了温暖的家!”
2. 哇塞,师生们回来啦!学校因为你们才更有活力呀,这不是明摆着的嘛!例子:老师走进校园,笑着对同事说:“看,咱这校园有了学生才热闹啊!”
3. 嘿,老师们、同学们,欢迎你们回到这个充满知识和欢乐的校园哟!这不就是你们成长的乐园嘛!例子:几个同学一见面就拥抱,“哈哈,又回到我们的乐园啦!”
4. 欢迎回来呀,师生们!学校的每一处都在盼着你们呢,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例子:保安大叔看着走进校园的师生,开心地说:“可把你们盼回来咯!”
5. 哇哦,亲爱的师生们,欢迎回校开启新的旅程呀!这里可是梦想起航的地方,可不是嘛!例子:新生入学,家长鼓励道:“好好在这里追逐你的梦想吧!”
6. 嘿呀,欢迎老师们、同学们回来呀!你们不在的时候,校园都觉得孤单呢,真的呀!例子:一位老师感慨道:“回来真好,校园又热闹起来了。
”
7. 欢迎回校啦,师生们!这里有你们的汗水和欢笑,这是多珍贵的
呀!例子:同学们打扫校园,边干活边说:“这都是我们的回忆呀。
”
8. 哟呵,老师们、同学们,欢迎回来呀!这校园就等着你们来添彩呢,对不对?例子: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说:“师生们的归来让校园更加多姿多彩。
”
9. 哇,欢迎师生们大驾光临回校呀!这里就是你们绽放光彩的舞台,绝对的呀!例子:文艺表演时,学生在舞台上尽情展示,“这就是我们的舞台!”
10. 哈哈,欢迎回来哟,亲爱的师生们!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呼唤你们呢,没说错吧!例子:大家走在校园小路上,感受着熟悉的氛围,“听,校园在呼唤我们呢!”。
你怎么又来了什么意思

你怎么又来了什么意思
摘要:
1.开场介绍
2.“你怎么又来了”的含义
3.这句话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4.可能的回答及应对方式
5.总结与建议
正文:
“你怎么又来了”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在与朋友、家人或者同事的互动中。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其中的含义,并在不同的情境下作出恰当的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你怎么又来了”这句话,通常表示说话者对对方的行为感到惊讶、疑惑或者不满。
这是因为,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反复出现某种行为时,很容易引起他的注意,并引发一定的情绪反应。
在不同情境下,这句话的含义和应用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当一个调皮的孩子又一次犯了错误时,父母可能会责怪地说:“你怎么又来了,不是跟你说过不能这样做吗?”这里,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感到失望和无奈。
而在朋友之间,这句话则可能表示关心和戏谑。
例如,一个朋友又一次迟到时,另一个朋友可能会半开玩笑地说:“你怎么又来了,每次都迟到。
”这里,虽然表面上看似抱怨,但实际上却透露出两人间深厚的友谊。
面对这样的表达,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呢?首先,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对方
的情绪,然后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如果对方是真的生气,那么我们应该诚恳地道歉,并表示以后会改正。
如果对方只是在开玩笑,那么我们也可以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回应,以达到化解尴尬的目的。
总之,“你怎么又来了”这句话在不同情境下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意义。
我们要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去理解和应对,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欢迎军人回家的标语口号

欢迎军人回家的标语口号
1. 军人啊,你们辛苦啦!欢迎回家,这里永远是你们温暖的港湾!例子:当军人踏上回家的路途,那心中的期待呀,就像孩子盼望着新年的礼物一样,热烈而急切!
2. 嘿,军人回来了!家里的大门为你们敞开,快回来感受家的温暖吧!例子:战场上他们是英勇的战士,回到家,他们就是我们最爱的亲人,这感觉难道不奇妙吗?
3. 军人兄弟们,欢迎回家哟!你们是我们的骄傲,回家好好歇歇吧!例子:他们为了我们负重前行,现在终于回家了,我们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
4. 哇塞,军人终于回家啦!快投入家人的怀抱,享受这温馨时刻吧!例子:就像远航的船只回到了港湾,军人回家的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安定了下来。
5. 军人呀,欢迎你们回家!家里的热饭热菜都准备好了,就等你们啦!例子:在外面历经风雨,回家就能感受到温暖,这不就是最幸福的事吗,难道不是吗?
6. 咱的军人回来啦!热烈欢迎,这里有你们最想念的一切呀!例子:他们离开时还是少年模样,归来已更加坚毅,这种变化怎能不让人感慨呢?
7. 欢迎军人回家呀,你们是最棒的!让我们一起欢庆这个时刻!例子:每一次军人回家,都是一次盛大的庆祝,就像过节一样热闹,多好呀!
8. 军人,欢迎回家!你们的归来让这个家更加完整了!例子:没有军人的守护,哪有我们的安宁,他们回家,真的太好了!
9. 嘿哟,军人回家咯!这里有你们的爱和牵挂,赶紧回来吧!例子:他们是钢铁长城,也是家人心中的宝贝,回家的他们多么让人开心啊!
10. 热烈欢迎军人回家!你们的故事将在这里继续书写!例子:军人的经历就像一部传奇,回家后新的篇章又将开启,是不是很期待呢?
我的观点结论:军人回家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和欢迎的大事,他们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太多,应该得到我们最热烈的欢迎和最真挚的关爱。
学业归来的贺词

学业归来的贺词1. 哇!小明,你回来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三年的海外求学之路,肯定让你成长了不少吧?记得我们送你走的时候,还是个毛头小子,现在都成了满腹经纶的学者了!嘿,小明,你是不是得给我们讲讲外面的世界?"记得第一次视频通话,你那兴奋的样子,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2. 小红,你终于回家了!你知道吗?你的归来就像是久旱逢甘霖,给咱们这个小圈子注入了新的活力。
你说说看,这些年你在大洋彼岸,是不是把图书馆当成了第二个家?"每次听你讲述那些书本里的故事,都像是在享受一场知识的盛宴!"3. 哎呀,张强!你这家伙,一回来就带这么多礼物,真是让人心花怒放!你知道吗?我们都在想,你在外头这几年,肯定学到了不少本事,以后可得好好教教我们这些老朋友!"每次听到你谈论未来计划时,都像看到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4. 哥们儿,李雷,你这一走就是好几年,如今带着满满的收获归来,真是让人羡慕不已!你看看,你走的时候,我们还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现在呢?我们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大人了!"记得你第一次打电话告诉我们你的成绩时,那声音里都透着自豪!"5. 小丽啊,你这一回来,大家都高兴坏了!你说说,这些年在外学习,是不是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还记得你临走前说的话吗?你说你会带着知识和梦想回来,现在看来,你做到了!"每次看到你分享的那些学习经历,都像是在读一本生动的游记!"6. 哎,刘洋,你这小子,一转眼就成了个博士了!你说说,你这些年在外头,是不是也偶尔会想念这里的生活?不管怎样,现在你回来了,咱们又有得聊了!"记得你第一次发邮件说你通过了考试,那感觉就像是自己也跟着你一起庆祝了一番!"7. 小华,你终于回来了!你说说看,这些年在外学习,是不是觉得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记得你以前说过,学习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才能到达终点。
幼儿园教师禁言禁语

商河县许商街道商南第二幼儿园
教师禁言禁语
每一名教师都是幼儿心灵的塑造者,我们肩负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肩负着塑造幼儿人格的重任。
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幼儿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理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现将教师形成共识的教师禁语汇总如下,以此共勉!
一、禁讽刺、挖苦
你傻呀!
你有病呀!
你手呢?丢了?
笨死你了。
二、禁歧视、孤立;
都别跟他说
你就淘吧,谁都不跟你玩!
一边儿呆着去!
三、禁恐吓、威胁;
再说话就不接你了(把嘴粘上)!
再打小朋友就让别人打你!
谁淘气把谁送走!
别哭了,警察来了赶紧吃,吃不完别走了。
不睡觉,我把你衣服扔了,
下午别出去玩会几大夫找你再人把牙找了不坐好了,你就别玩去!
三、禁命令、支配
快坐好,别乱动。
快闭眼睡觉
把桌上的吃了。
四、禁训斥
哭哭!哭!哭什么呀哭!
你会不会大声说!大声点儿!
赶紧吃饭,磨磨蹭蹭!快点儿洗手,饭都凉了
五、禁责问
你会不会走路?
你怎么又来这么晚?
你怎么又跑呀?
六、禁抱怨
你怎么又尿裤子了?
怎么搬椅子的?会不会搬呀?
哭,老哭!吵得我头都疼了!
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呀!
哎呀!真烦!你离我远点!。
42个中药药名神话小故事

42个中药药名神话⼩故事⼀⿇黄草药:的⼩故事有个挖药的⽼⼈,⽆⼉⽆⼥,收了⼀个徒弟。
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点⽪⽑,就看不起师傅了。
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偷偷花掉。
师傅伤透了⼼,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啊!”师傅不放⼼地说:“不过,有⼀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吃。
”“什么药?”“⽆叶草。
”“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处不同;发汗⽤茎,⽌汗⽤根,⼀朝弄错,就会死⼈!记住了吗?”“记住了。
” “你背⼀遍。
”徒弟张⼝就背了⼀遍,不过,他背时有⼝⽆⼼,压根⼉也没⽤脑⼦想。
从此,师徒分⼿,各⾃卖药。
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更⼤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
没过⼏天,就让他⽤⽆叶草治死了⼀个。
死者家属哪肯善罢⽢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
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 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
县官命⼈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治死了!” 师傅说:“⼩⼈⽆罪。
”“怎么能说你⽆罪?”“关于⽆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句⼝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 “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 徒弟背到:“发汗⽤茎,⽌汗⽤根,⼀朝弄错,就会死⼈。
” 县官⼜问:“病⼈有汗⽆汗?”徒弟答道:“浑⾝出虚汗。
” “你⽤的什么药?”“⽆叶草的茎。
”县官⼤怒:“简直是胡治!病⼈已出虚汗还⽤发汗的药,能不死⼈?”说罢,命⼈打了徒弟四⼗⼤板,判坐三年⼤狱。
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实了。
他找到师傅认了错⼉,表⽰痛改前⾮。
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
打这⼉起,徒弟再⽤“⽆叶草”时就⼗分⼩⼼了。
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祸惹过⿇烦,就起名叫作“⿇烦草”,后来⼜因为这草的根是黄⾊的,才⼜改叫“⿇黄”。
⼆紫苏草药的⼩故事 九⽉九⽇重阳节,⼀群富家⼦弟在酒店⾥⽐赛吃螃蟹。
⼀只只⼤螃蟹⼜多油⼜黄,他们越吃越⾹。
吃空的蟹壳竟在桌上堆成了⼀座⼩塔。
六年级作文:你们快回来_200字

三一文库()六年级作文
你们快回来_200字
最近,我们六一班经常有许多的同学都生
病了。
然后又要回家。
我们男生寝室就有很多
人回家了。
在那天晚上,我们寝室极其冷清,就算我
们讲话也一点都不热闹。
因为我们一点高兴的
劲都没有。
我们那几个搞笑的同学都走了,整
个寝室都变得冷清了。
想想以前他们在的时候,说一句搞笑的话
都要笑个不停,整个晚上都那么快乐,高兴。
也常做美梦,我们现在这个寝室只剩5个人了。
我是多么怕在失去我身边的朋友啊。
我希望我
们的友谊还在,快乐还在。
每当看到朋友走的
时候,我们的心里都会恋恋不舍。
我想,他们
也可能舍不得我们。
啊,你们快回来啦,我们等你,祝你们早
日康复。
20 ×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冰点】1999年10月18日星期一你们怎么又回来啦本报记者王伟群张楠那天下班,走进军博地铁站。
等车时她在报摊上顺手买了几份报纸。
这已经成了习惯,热热闹闹的小报上说不定就有自己用得着的线索。
张楠是中央电视台“相约夕阳红”栏目的编辑。
“相约夕阳红”是一档谈话节目,请来嘉宾,请来观众,就某一话题大家谈。
节目成功的关键是要找到“有意思”的话题。
坐在车里的张楠,翻着报,哗啦哗啦一目十行,突然她看到了一个标题:《李老汉和他的四个儿子》。
说的是山东一个贫困山村的李老汉,含辛茹苦供养四个儿子上了大学。
没想到,在大城市找到了铁饭碗的儿子,却一个个都辞去公职,又回到村里来了。
把个老汉气得要死。
要是能把老汉和儿子们都请到演播室来,对呀,多好的题目!报选题的时候,这个题目当场就被通过。
张楠赶紧打电话跟山东取得联系。
放下电话,火车票也已经订好了。
“你还没干够啊?中了,完成任务了!”李老汉叫李好元。
家住山东平度市大田镇一个叫大后寨村的偏僻山村里,这里曾是青岛市的扶贫对象。
全村乃至全镇都没有什么像样的乡镇企业,农民多在土里刨食,最多开个磨坊、豆腐坊什么的,有的妇女就用玉米皮、麦秸秆编个筐啊篮啊换个酱油钱。
山外面天翻地覆,这里总是静悄悄的。
老汉有五个儿子,家里人口多,也就比旁人更困难些。
而且这五个儿子没一个下地干活的。
儿子长到读书的年龄,李老汉就对他们说:“你们只管读好书,旁的什么也不用管。
”李好元总是忘不了,他小的时候,父亲刚把他送到村里的小学校去读书,日本鬼子就打过来了,村里再也顾不上请教书先生,学校也不复存在。
后来过了11年,到了1948年的时候,这里渐渐太平了,李好元也长成个大小伙子,本来该是家里的壮劳力了。
可父亲说,啥也不用你干,你给我上学去。
村里的先生说,你上我这儿来住吧。
李好元回家跟娘商量。
娘说,俺们不去了,家里连个铺盖也没有。
先生说,没有铺盖就跟我合用一个,还是来吧。
就这么着,李好元总算读了四年书。
别看大后寨村穷,可在村里,有文化的人最受尊重。
村里人说,有文化的人办事漂亮。
逢年过节,写写画画,结婚啊、订婚啊,写个手续啥的,不是也得有文化嘛。
很多年以后,李好元成了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他带着乡亲们种花生。
种出来的花生个大饱满产量高。
乡党委决定开个会,请李老汉在会上介绍经验。
这下他可慌神儿了。
干活行,让我说话,说些什么?唉,要是有文化,把它们划拉到小本本上,看着说,一条一条,怎么发动的、怎么安排的,时间怎么抓的,那有多好。
不会写,只能用脑子想。
在会场上,他紧张得不得了,说了这个忘了那个。
老汉说:“我当时说得驴唇不对马嘴,心里特别苦闷。
”从此,李老汉就再也不让孩子们沾农活儿了。
一心一意只管念书。
男孩子总是更好动贪玩,为这个,几个孩子没少挨老汉的棍棒。
老二李德顺还记得父亲打自己的事。
“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在邻村,中间要过一条大沟,晚上自习挺害怕的,我就想做一把小火柴枪,害怕的时候,放上一枪,给自己壮胆。
那天晚上我正做着,老师来家访了,从窗户上看见我没在做作业,立刻告诉我父亲,结果父亲不问青红皂白,把我狠狠打了一顿,屁股都打红了。
”“这种痛苦的遭遇我也有。
”老四李德新立刻接上话茬。
“中学的时候,星期天,我和同学上山抓蝎子,又好玩又可以换钱。
父亲不让我去,说,什么也不用你们干,你就给我好好念书。
可我还是去了。
回来的时候,父亲拿着凉鞋,照着我使劲打,连鞋带都打断了。
”老五是家里的老疙瘩,最小,挨的打也最少。
回忆起过去,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从我记事的时候,我印象中就总是记得我们家的煤油灯,一到晚上,我四哥趴在炕头写作业,我妈就在一旁做针线,就着同一盏煤油灯,很暗,火苗忽闪忽闪的……”十几年前的中国北方农村,对很多人家来说,能吃饱饭就算是不错的了,可李老汉家更难。
学校就在邻村或是镇上,孩子们住校,一星期回家两次。
母亲给准备好三天吃的地瓜和咸菜疙瘩,早晨起来,儿子就提着篓上学校了。
吃饭的时候,孩子们把地瓜拿到伙房请人帮着腾一下,热乎了,就着咸菜疙瘩,一边一口。
几年中学就是这么过来的。
老五上中学的时候,已经是八十年代中期了。
老五说:“那时候家里条件好一些了,我有的时候可以吃上豆腐乳,还有玉米饼子,咸菜疙瘩有时也切成丝,炒一炒,这也特别难得。
每次吃豆腐乳,我都舍不得一次吃完,一定要留出一小块,到了晚上自习以后特别饿了,才敢拿出来吃。
”这么多年过去了,说起这些事,老五眼圈都红了。
苦撑苦熬,终于到了1984年。
这一年,老二高中毕业,顺利地考入河北矿业大学工程经济系。
这是李家多少代人中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李老汉喜泪横流。
“比结婚、比娶媳妇还高兴,倒回去多少辈,老祖宗就没有考上大学的,连个高中学问的都没有。
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
”老汉摆了酒席,把村里人都请来。
那天,老汉喝了不少酒,说话的时候舌头都硬了。
“这种时候,我能少喝了嘛?”儿子走了,老汉琢磨开了,供个大学生可不比上中学,玉米饼子地瓜就咸菜就中,这可需要现钱的。
从此,老汉辞了村里所有的工作,借了点钱,盖了三间小屋,买了粉碎机、轱辘磨,开了个小磨坊。
村里的电没个准头,白天经常停,有时半夜才来电,啥时候有电了,老汉和老伴就啥时候起床磨粉。
那时候,磨一斤玉米给1分5,磨一斤小麦给8厘。
一分一厘,一点一点把钱攒着,孩子上学去的时候,就让他们带个200块钱,一学期就这么多,再加上国家给的助学金,紧一紧也过下来了。
1985年,老三考入武汉大学法律系国际法专业;1987年,老四考入上海外语学院外贸专业;1988年,老五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燃气工程专业;一年一个喜讯。
一家子出了四个大学生,而且个个都是上的名校。
老汉做梦都能笑出声,说起话来,声音亮底气也足,走起路来胸膛也挺高了。
从1984年老二上学到1992年老五毕业,李老汉和老伴整整推了8年磨。
最多的时候,他得同时供养三个大学生。
鞋穿烂了,也不敢花钱再买新的。
这期间,老二毕业分到了平度市水利局的一家企业,老三分配到江苏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老四在山东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老五在青岛市煤制气公司上班。
每个人终于都跳出了农门,都成了城里人,而且几乎都在大城市上班。
过城里人的生活,吃商品粮,每天上班下班,节假日可以逛公园,李老汉觉得这简直是上了天堂,到顶了!老五李德科报到上班的那天,老汉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他大着嗓门对老伴说:“把这些东西处理了,再也不推磨了。
”老伴有点犹豫:“还是这玩意儿稳当。
”“稳当啥,你还没干够啊?中了,完成任务了!”“孩子大了,打又打不得,说他们又不听。
”这一年的春天,小平同志到南方视察。
随即在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热潮。
李老汉的磨坊连机器带房子,2500元就出手了。
李老汉一点也不心疼,高兴还高兴不过来呢。
接下来的那个春节,几个儿子都回来了,一家子团团圆圆。
老汉看着一个个长大成人的儿子,心里像喝了蜜似的,从里甜到外。
“我跟孩子们说,我供你们读完大学,你们都找到了吃饭的饭碗,我的任务完成了,该过春节了,我特别高兴。
”年三十的中午,在饭桌上,儿子为父亲斟满了酒。
郑重其事的样子,像是要发生点什么事。
父亲一仰脖儿,把杯中酒干了。
这时,老二开口了:“爸,我得把工作辞了,回村儿。
”“砰”的一声,老汉把酒杯重重地摔在桌子上。
“你说什么?”老汉瞪着儿子,眼睛都红了。
“我在那个厂干了6年了,干不出什么来,我早就不想干了。
再说国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想回村办企业。
”老三、老四、老五一块儿敲边鼓,讲国家大好形势,讲党的方针政策。
老汉根本听不进去。
“你们毕业了,我才轻松几天,你们又要回来?!”老汉吼着,饭也不吃了,摔门回自己屋里闷着。
这是老汉最窝心的一个春节了。
老二不听父亲劝告,回到了村里,办了一个小型的玩具礼品加工厂。
这其实是兄弟四人密谋已久的。
办玩具礼品厂是老四出的主意。
这里劳动力多,成本又低,玩具礼品不需要什么高科技,只需盯住市场,适销对路。
老二说,我也不是有多大的事业心,就是想干点事,在原单位窝了好几年,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对儿子的举动,李老汉无可奈何。
“农村人收入不多,都想走出去。
孩子们倒是出去了,到了城市,成了国家干部,人家都羡慕他们。
我辛辛苦苦供他们,就是想让他们走出穷山沟,为国家去办大事。
老二的厂是国有单位,有国家拨款,保证他们开支,不像有的厂没钱,还得在职工开支上打转转。
他可好——唉!”老汉长叹一声说:“不管怎么样,一个铁饭碗砸了,还有另外三个保着呢。
”话音儿还没落呢,老五又辞了公职,捧了个泥饭碗,到一家韩国商社工作,连商量都没和老汉商量。
老汉生气归生气,但好歹孩子还在青岛上班,还是城里人。
可让老汉怎么也想不通的是,不久之后,老三、老四、老五,陆陆续续,全都辞掉了城里的工作,回到了大后寨村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1996年的春节,全家又团圆了,这又成了李家四兄弟密谋的时机。
这之前,老三李德良、老四李德新早已下决心辞去工作,回到家乡把二哥的企业做大、做到国际上去。
又是中午饭的时间。
老四的媳妇还记得那天的事:“我爸他们几个在里屋谈事,我们三个在外屋准备碗筷。
一会儿就听到里面我爸吼了起来,拍桌子瞪眼,吓得几个儿子都退出来了。
”谈话没法再继续下去。
老三说:父亲觉得别人都好说,我是万万不能辞职的。
公安厅是什么地方?那是管人的地方,又是国家机关,又保险,说什么也不能走。
那年的春节,父亲经常冲我们拍桌子,冲我们喊。
我们也没法说服他,几天假到了,就匆匆回去了。
说服不说服也就那样了,反正我们得辞职。
到了1996年年底老五李德科也回来的时候,李老汉已经没力气吼了,他对儿子们的选择只能是干瞪眼。
“你说我怎么办?孩子大了,打又打不得,说他们又不听。
真难!”回忆起当时哥儿几个的密谋,老四李德新显得胸有成竹:“我二哥离家最近,失落感最强,他工作的时间也最长,最有经验。
所以我们设想,让他先下海,创一个企业。
看看怎么样,然后再决定我们怎么办。
我们想最坏的结果是我们失败了,无非就是再去给别人打工。
最坏的结果就是跟从前一样。
风险跟收益是成正比的。
要有收益必须有风险。
我们那么年轻,有什么风险不敢面对?“现在市场化那么深入,国有企业也有可能破产,市场经济就是谁有能力谁干,谁干得好谁生存,干得不好谁关门谁倒闭。
不管你是国有的、私营的、外企的。
现在我们处在改革开放那么好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适应它,我们要发挥出我们的聪明才智来。
“虽然国家不再给你保险了,但是你赚了钱了,你自己可以给你自己保险嘛,你病了可以自己掏钱看病,为什么非要国家给你掏医药费呢?我们有能力,有信心自己照顾好自己,在这同时,也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建厂之初,李德顺只有七八间破房子,20多工人。
村里人对此议论纷纷。
“他们家这么穷,供了四个大学生,不容易,人家都是往外走,到国外去,你怎么往家回啊?是不是没能力,要不怎么不搞大型企业,搞这么个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