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看]2007年生物高考试题主要特点分析及2008年生物高考备考...
一2007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

把握基础提高能力科学备考——2007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及2008年备考策略一、2007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全国卷Ⅰ(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海南、山东、福建、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广西、辽宁、陕西使用)],试题的风格与去年大体相同,继续保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及生物学科主干核心知识的原则。
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高校选拔人才。
现就自己的教学体会(和阅卷所见)分析如下。
22007年理综生物试卷Ⅰ的主要特点2.1 试卷稳中有变、整体难度不大今年理综生物部分在理综中所占分值、题数、比例、试题的排序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难度均不大。
试题主要变化表现如下:首先考点单位分数值减少、答案简明唯一。
小题数量增加,单位分数值变小(如出现了很多每空1分的填空题),第31题总体分值减少(只有16分,去年20分)。
由于两个大题填空数量多,所以答案简单明了,没有出现前几年的长篇文字书写。
为学生答题节省了时间,同时也提高了阅卷准确度和效率。
往年遗传设计题都是阅卷的难点,基因型字母表述五花八门,实验设计过程表述文字、图解混用,答案不唯一,标准答案给分过泛。
今年题干明确给出基因型表述字母B、b,明确提示用遗传图解表示,给分点明确、清晰,答案唯一,克服了往年的诸多缺陷,大大提高了判卷的准确度和效率,使该题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和效度。
其次考点设计灵活、兼顾了覆盖面。
第30题的第Ⅰ小题和第Ⅱ小题从知识点来看联系不密切;其中第Ⅰ小题是以简单实验结果(现象)为背景考查C3与C4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和生理特征;第Ⅱ小题有2个小题考查实验设计能力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再次题目设计新颖、富有创新意识。
如第31题,高中阶段关于“伴性遗传”的知识点,通常只要求掌握伴X染色体上的遗传,而Y染色体上的基因一般不予考虑,此题要求学生仔细审题和灵活运用关于“伴性遗传”和“基因分离规律”的知识。
高三生物高考备考总结

高三生物高考备考总结高三生物高考备考总结(通用10篇)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三生物高考备考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生物高考备考总结篇1一、每天30分钟读课本由于理综试卷中生物试题量较少,知识覆盖面较窄,考查内容偏少,因此很多学生不重视基础知识,只是一味做题。
实际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都是高考范围,所有的知识点上都有可能出题,而每道试题不外乎是某一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的再现。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要扎扎实实地将基本概念、规律、方法、技巧落到实处,认真阅读教材,听老师的讲解,作好课堂笔记,结合复习资料,对基础知识加深理解,准确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融会贯通,力求做到基本概念、规律、方法和技巧“烂熟于心”。
学生要养成每天(大约30分钟)阅读生物课本的习惯,来加强基础知识记忆。
基本概念及理论的复习在整个生物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如果不过关,后面的综合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占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二、抓住生物三大重点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要走出“越基础越重要的知识越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和遗传变异,这三部分知识是高中生物三册书的“灵魂”,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要特别留心,可以结合复习资料,分析涉及到的题型,并查阅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三、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6篇)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高考生假期复习指导计划。
是否要上辅导班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高考状元是不是都是全身心扑在学习上下课就进培优班回家就是熬夜练习然而据____月份的调查显示,九成高考状元学前没有上过任何学科辅导培训班。
也许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兴许会不解,但这么长的假期时间,光用来“玩”似乎太浪费,但状元们却表示,假期的“玩”能够帮助新学期更好的“学”。
是否要狂买资料,题海战术我国的高考通常会被形容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为了在这千军万马中拔得头筹,很多考生选择的方法就是做题做题还是做题,做题的目的是增加做题的速度与熟练度;检查知识点,发现自己不会、不熟悉的知识点从而进行强化;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但是,我们需要题海但不能被题海绑架,因为我们要学会反思和回头看,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复习课堂上讲过的习题,重复老师的思路,自己再把老师讲过的题目“悟”一遍,完全吃透一道题的来龙去脉。
记得,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生搬硬套,重要的是理解,在执行的过程中体会。
最理智的做法-1)做好寒假学习计划对于那些既无辅导班可上,又无辅导资料可以参考,并且又很想利用寒假好好自我提升一下的同学,我们需要根据各学科的复习指导和自身情况况制定寒假复习计划。
2)分析自己、查漏补缺学生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各科的复习节奏,无论是各科成绩比较均衡的学生,还是存在偏科现象的学生,都要保证每天把各科目都兼顾到。
对于偏科学生,在保证其他科目复习时间的同时,可以额外“加码”。
3)关注外界、开阔视野学生可以把重点放在阅读上,假期是一个很好的阅读充电期,去充实知识,丰富见识。
同时可以多关注一些时事、社会等焦点问题和新闻事件,这对拓宽知识面、开阔写作视野很有帮助。
准高考生暑假学习计划很快就要迎来高考了,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这个暑假我特做了以下的冲刺计划。
我心目中的理想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学习计划如下:英语在暑假期间把所学的英语书全部拿下。
1)背英语单词2)背语法3)听听力。
2007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分析

2007年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具体见下表:
内容
题号 分值
神经调节: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 1
6
免疫:有关细胞免疫的生理过程
2
6
种群的增长的基本规律
3
6
发酵工程:各项条件对微生物代谢的影响 4
6
生物膜系统:分泌蛋白产生及分泌过程
5
6
1.C3、C4植物的结构及CO2固定的生理功能 30
26
2.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为知识背
第2题考查的是免疫机制和免疫特点, 考查知识点在选修本第1章,也是近年来多 次出现的考点,属识记水平。抗体是不能进 入靶细胞的,这就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
用才能将这些病菌消灭。因此答案就显而 易见了。九江市一模试题42(3)问所涉及 的知识点,与高考试题2是一致的。而且, 在答题的难度比高考题的要求更高。
2006年高考试题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 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 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 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 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 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 错误的是
第4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微生物与发酵工
程,属识记水平。各个选项均为选修本基 本知识点。九江市一模试题19无论是涉及的
2007年生物学科高考试题分析
九江市同文中学
一、2007年高考试题分析
1. 试卷结构:2007年全国理综Ⅰ卷生物试卷, 从题型上看试题延续了近5年的特点,即由 五道选择题,二道非选择题组成,两类试 题的分值分别为30分和42分,合计为72分, 占理综试卷的24%左右。
2007高考生物试题分析报告

2007高考生物试题分析报告一、试题基本情况1、试题考查内容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生物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如下表2、试题特点评析2.1、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尽管理综试卷生物部分因题量少致使考查的知识点有限,但试题仍体现了对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微生物与发酵、实验实习和研究性学习等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
也正是因为受题量和试卷篇幅的限制,所以,考查主干知识也肯定是今后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的基本特点。
2.2、坚定了考查能力的方向考查能力是高考的主题。
高考《考纲》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四个方面。
全国卷I理综生物试题充分体现了《考纲》对考生的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见上表)。
2.3、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和促进新课程改革也是高考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目前,大部分省市已经实施高中新课程,湖南也于今年开始全面实施,因此,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教材的内容和方法,必然会融入高考试题之中。
二、近三年高考理科综合测试生物试题(全国卷I)比较分析1、近三年考查内容比较2、近三年考查内容分析2.1、考查内容基本稳定从上表中不难看出,近三年高考考查内是基本稳定的,不少内容是连续三年或两年都考了。
如2005年和2006年考查了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的结构及光合作用;2006年和2007年考查了免疫;2005年、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三年考查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中的分离定律,且不约如同地都是第31题。
2.2、考查角度有所变化在考查内容基本稳定的同时,考查的角度在变化。
如近三年都对种群数量变化这一内容进行了考查,但考查的角度有所变化:2005年考查的角度侧重于K 值的意义和应用,2006年考查的角度侧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007年考查的角度侧重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近三年都对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分离定律进行了考查,但考查的角度也不尽相同:2005年考查的角度是侧重于显隐性性状的判断,2006年考查的是角度侧重于遗传方式及验证,2007年考查的角度侧重于遗传图解的应用。
名校必备2008年的高考备考复习必须关注课程改革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2008年的高考备考复习必须关注课程改革2007年全国高考已经有广东、海南、宁夏、山东四个省进入了新课标卷,今后几年使用新课标卷的省市逐步扩大。
北京2007年秋高一年级也开始实施高中课程改革,2010年北京的高考也开始启用新课标试卷。
高考从大纲卷到课标卷从时间上有一个过渡,需要三年,高考从大纲卷到课标卷在检测方向、检测思想、检测方法上也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在检测理念上、在题型上、在试卷的结构上也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去审视这个过程,高考要支持课程改革,这种支持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比如北京2008年高考、2009年高考尽管还是大纲卷,但为了支持课程改革,无论是理念上还是在操作上,都体现出大纲卷向课标卷演变的趋势,这就叫做“平稳过渡”。
其实这种过渡演变的趋势已经从今年的高考,也就是2007年北京高考试卷中得到充分体现。
由官方出版的《北京考试报》10月份几期连续登载了“2007高考北京卷命题概述”一文,九个学科,每个学科一篇,作者笔名为“北辰”。
很显然这是各科命题专家的统一笔名,文章出自命题专家之手。
“概述”不同于“试题评价”,“试题评价”要再等一段时间才会告知天下,“概述”就是命题者将命题的依据、检测的理念、检测的方向及试卷、试题的特点做一个“概述”。
从各科的“概述”中,我们得到了一个十分明确的信息:高考支持课程改革已经开始逐步过渡。
以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为例,语文学科的“概述”中明确提出“高考语文试卷也密切关注课改动态,力图体现课改精神”。
在试题的设计上“根据《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在诗歌鉴赏类试题的命题上做了一点改革尝试”;数学学科虽然没有像语文学科提的那么明确,但在考查理念上明确提出“命题遵循科学性、公平性、规范性原则,体现时代精神、人文素养,并融入探究、实践、综合、开放等理念”。
2007年高考理综_全国卷_生物试题评析

第23卷第10期2007年中学生物学MiddleSchoolBiologyVol.23No.102007文件编号:1003-7586(2007)10-0053-04200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生物试题评析徐玉华(浙江省桐庐中学311500)1试题评析第1题,图1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分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与过程,是高二生物(必修)第一册第89页中图4-11的拓展延伸。
神经纤维的中间(S点)受到刺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表现出双向传导,首先排除A项和D项。
兴奋部位膜外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而形成了局部电流(电流方向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局部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所以C项正确。
第2题,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分析】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细胞内的抗原也因失去藏身之所而为抗体消灭。
外毒素相当于抗原,不能消灭病菌(抗原);白细胞介素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并且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等,但不能直接消灭抗原。
因此,答案选D。
第3题,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与种群增长率曲线的关系的理解。
2007年山东卷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评析与展望

表1生物部分题型和知识点章节分布第23卷第8期2007年中学生物学MiddleSchoolBiologyVol.23No.82007文件编号:1003-7586(2007)08-0051-032007年山东卷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评析与展望赵明东(山东省肥城市龙山中学271600)邸静(山东省肥城市第一中学271600)2007年高考理综山东卷生物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对生物学科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
试题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了生物实验和知识的应用。
其中,高中必修内容约占60%,选修内容约占40%。
整个试卷体现出“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特点,没有偏题、怪题,难度适中,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
1生物部分题型和知识点章节分布(表1)卷必修部分选修部分总分题号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发酵工程基因工程Ⅰ1有丝分裂⑥2血糖调节②3生态系统的功能①4细胞器⑦5群落演替①6原核生物③7DNA分子的复制①8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②Ⅱ26遗传育种③(17分)27细胞癌变⑦(16分)348分358分合计32分21分12分共16分81分共65分备注:7种题型:①单元内综合;②图像分析题(单元内综合题);③单元间综合题;④图像分析题(单元间综合题);⑤理论联系实际(生产、生活和科技)题;⑥实验探究性题(教材实验拓展、深化题);⑦信息处理题(信息来源于生产、生活、科技实际,答案在教材内)2生物部分知识考查详解2.1选择题由于理综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综合在一起考试,与单科卷相比,选择题每题赋分较多,其考查方式也有一定的变化:一是考查同一个知识点的不同侧面,如第1、2、4题等;二是将不同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如第3、5、6、8题等。
第1题: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不同时期时!!!!!!!!!!!!!!!!!!!!!!!!!!!!!!!!!!!!!!!!!!!!!!!(2)进行基因转移是,通常要将外源基因转入中,原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生物高考试题主要特点分析及2008年生物高考备考工作建议一、2007年生物高考试题主要特点分析07年普通高考广东生物卷体现了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能力立意鲜明,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一)考查了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试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生物学基本实验为主线,考查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
(二)充分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
1.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在多道试题中直接以探究过程形式呈现,加强对系统分析、构建模型等研究方法的考查,如第38题;多道试题将常规实验与探究、实验能力与理论知识融合考查,设置开放性小问题呈现对创新思维的考查,使试题具有适度的开放性和延伸性,如第32题。
2.重视实验、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图表应用能力的考查。
将这些能力的考查渗透到各题干、选项和解题思维过程中。
3.注重综合考查考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道试题的解答过程都要求考生具有更强的分析、归纳总结和应用能力。
如第35题,以现代农业防虫技术为背景,考查考生对生态学知识和分析归纳方法的掌握,考查构建知识网络、作图、获取信息、运用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等能力。
4.试卷较以往更注重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大都采用现实生活、生产,涉及人类疾病等领域的的内容为知识背景,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
关注人体健康,关心社会热点问题。
试题涉及了人类疾病、医学治疗、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内容。
如考查了红绿色盲遗传病、小腿抽搐、组织水肿、尿毒症、抗体抑制细菌繁殖、近亲结婚引起遗传病等内容,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健康。
(三)试题的材料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或科学发展前沿,能体现生命科学重大进展将生命科学重大进展渗透在试题中,如体外植皮、太空育种、基因诊断、转基因作物等,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前沿。
(四)试题大都采用华南地区常见的生物和生态情境,凸显华南地域特色。
(五)开放性的答案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对04、05、06、07年广东高考以及各地的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进行横向比较,会发现开放性的答案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虽然今年广东卷这种答案所占的比例有点过大),这种题目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知识网络组建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组织能力。
(六)加强了学习新知识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的考查在这份高考题中,出现了不少知识是在卷面才给予学生,要求学生当场对之进行接受和理解,并将这些信息与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衔接。
二、2008年生物高考备考工作建议1.继续落实现有教材的基础知识教学与有关能力的培养07年高考生物试题虽然题目的形式多变,但是答案主要还是来自教材,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因此在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下列几方面要求:(1)重视对教材的回归,包括对概念的落实、横向联系;基本原理、生理过程的理解、阐述;实验设计原则、实验操作的熟悉等。
其中画概念图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注意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
(2)对课标和考纲涉及的内容,要充分利用教材给予的各种知识背景信息,包括资料分析、思考题、问题探讨、练习等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
在进行习题训练的时候,应该讲题目、考点、知识点、知识内容四者从点到面紧密结合,而不是迷失在茫茫的题海当中。
(3)挖掘教材和课标中的热点和生活常识,联系主干知识,关注广东生命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师应认真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中课标和考纲均涉及的知识板块内容,注意不同版本对专业术语的表述差异,让学生熟识一些含义相同的专业术语常用名称,避免因专业术语的表述差异而影响作答。
(5)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白栏。
新版生物课本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要科学、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使空白处成为同学们发挥才能的自由空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007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之一是,关注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使试卷适于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考生作答,可以利用空白栏适当补充不同版本教材重要部分。
可以利用空白栏适当补充不同版本教材重要部分。
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好空白栏作好总结工作。
在进行课后复习时,要学会用简明的语言对本章节所学的内容做简要总结,并把总结语言记录于空白处,便于记忆。
在单元或某些章节副系时,要对前后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异同、提炼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记录于单元或章节空白栏处,便于知识的提取与运用。
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对学习方法也要不断加以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注意事项和今后努力方向等,把这些内容记录与某显要的位置,便于今后学习参照。
生物备考过程若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好课本的空白栏做详实的记录,那么,课本将成为一本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百科全书”,为将来的复习、备考带来极大的方便。
2.联系生活、生产和社会,关注生命科学前缘信息,注重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试题情境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重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时代性,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充满现实生活气息。
近几年生物高考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技应用类型试题的比例不断增大。
热点话题往往作为材料题的知识背景出现,起点高、落点低,在未来的高考中,这一点将会继续延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使用教材与教辅材料以外,可引导学生多关注新闻等中出现的与生物知识相关的报道,注意搜集各种媒体关于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航天生物学、胚胎干细胞技术、艾滋病、非典型性肺炎(SARS)、生态农业、禽流感、近年诺贝尔奖等与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的问题,训练学生筛选有效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且尝试用教材中的知识对之进行解释,也可以由教师根据相关的事件,编写、改编习题让学生完成。
做到:一不惧怕,二能找准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三能找准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答题。
3.强化书面表述能力以及综合归纳能力的培养对04、05、06、07年广东高考以及各地的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进行横向比较,会发现开放性的答案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题目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知识网络组建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组织能力。
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
即使有些学生能明白所考查的知识内容,但在答题的过程中,未能“踩”到得分点的词语、或者语言组织能力欠缺而导致答案残缺,这些都是失分的因素。
所以这类也是学生最头疼题型。
因此在高三备考过程中,要对这类答案开放性比较强的主观题型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及早对这题型的解答技巧进行传授和训练,包括从题干中画出信息点,大胆捉摸出题者的意图,锁定所考查的知识点,正确提取相关的知识储备,根据题干信息点选取正确的名词术语(采点答题),以及逻辑严密地组织语言落笔作答。
在训练的过程中,帮助或者鼓励学生找出正确答题的规律。
书面表述能力除了文字表述还包括图表绘制能力。
2007年生物高考大纲指出:“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图表绘制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在历次的高考中,图表绘制也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如2007年生物高考题中共设计三处绘画,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高度重视。
4. 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和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在这份高考题中,出现了不少知识是在卷面才给予学生,要求学生当场对之进行接受和理解,并将这些信息与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衔接。
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在备考过程中适当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如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慢,答题快,看清题目是关键,遇到新名词新情景更要大胆细心,将前后信息联系起来,把题目作为一个整体去看,往往题目中含有或隐含有帮助理解新名词或新情景的信息。
若是图表题,要图文结合起来审题,注意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找出设问的关键点。
涉及生物形态、结构的图,一般不会和教科书完全一样,要辨认图中所反映出的形态和结构,并联想和运用与图中所示信息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来分析、思考和作答。
例如题目中的有关图像是一块解题的敲门砖,画出示意图是审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幅好的示意图就是一种无声的启发,借助它可帮助审题。
审题能力是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解题能力和学习水平的高低,审题的好坏直接牵系着解题的成败。
既然审题能力作为一种能力提出,就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它既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又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
由于审题错误而失分是最常见也是最惨重的,多留些时间审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
5.加强常规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可以考查考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图表识别能力和计算能力等,是高考考查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之一。
因此复习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科学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训练学生能根据背景材料恰当地确定实验课题、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在实验方案中自觉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等,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老师长期不懈的渗透、磨练,更需要在整个备考过程中归纳总结强化。
2007高考生物试题改变以往以单一实验题考查探究能力的方式,将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到各题干、选项和解题思维过程中;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在多道试题中直接以探究过程形式呈现,加强对系统分析、构建模型等研究方法的考查;多道试题将常规实验与探究、实验能力与理论知识融合考查,设置开放性小问题呈现对创新思维的考查,使试题具有适度的开放性和延伸性。
可见实验复习还有待不断地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