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7课:戊戌变法
八年级历史上第7课戊戌变法

一、变法的进步性:政治方面,改革机构,裁撤冗官,有利于 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任用维新人士,说明 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参与政权;经济方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这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举措;文化教育方面, 不仅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有利于传播和学习西方先 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总之对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 义经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 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 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 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载湉(1871--1908) 1875年即位,年号 光绪。1889年亲政。
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 人,1898年任四品 卿衔军机章京,参 与变法。后被捕遇 害,为戊戌六君子 之一。临刑前有绝 命诗:“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 所,快哉,快哉!”
课堂小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 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 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 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 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 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 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 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戊戌变法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 帝被囚禁在这里。
载湉(1871--1908) 1875年即位,年号光 绪。1889年亲政。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刘光第
杨锐
戊戌六君子
康广仁
林旭
杨深秀
力量对比
政治力量 军事力量
想争取袁世凯 保护光绪帝
维 新 派
维新派依靠光 绪帝 (无权) 以慈禧太后 为首 (掌握实权)
1 “维新变法”变的是什么?要在中国实行什 么制度? 2 维新变法运动是如何开展的,这条道路能行 得通吗,为什么? 3 公车上书; (1)什么是“公车”?它是谁在什么时候发 动的?在哪里发动的? (2)这次上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上书 起了什么作用? 4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为了进一步推动变 法运动的发展,开展了哪些活动?
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
1895年
1895年 1898年6月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成立 光绪帝发布变法令,戊戌变法开始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1.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A、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
变 者 天 下 之 梁 公 启 理 超 也
------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 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曰“穷则变,变 则通。” „„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 …… 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夫先王之 治天下,与民共之„„君民同体,情谊交孚, 中国一家,休戚与 共 „„于以恢复琉球,扫 荡日本,大雪国耻,耀我威稜。 ——《公车上书》
八年级历史上册1—11课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1—11课知识点复习[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6e8cf10975f46526d3e11c.png)
中国近代史上册知识点复习第1课鸦片战争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3、为了牟取暴利,英国就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贸易祸国殃民。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烟。
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1840年6月,英国军舰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5、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①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中英《南京条约》或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且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俄国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①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起义军称“太平军”②太平天国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④在慈溪战斗中,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第3课收复新疆1、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虎视耽耽想争夺新疆。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 第7课《戊戌变法》

(2)基本情况
公车上书其背景源于1894年中 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1895 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 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 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 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 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 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 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 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 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 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 请代 奏。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洋务运动
?
《马关条约》的内容有 哪些?对中国社会带来 怎样的影响?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帝 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
公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失败后„„
(1)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
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2)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定期集会演讲。
(3)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维新派的这一系列 宣传活动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 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 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 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 的铺垫。
(3)影响
“公车上书”虽没有成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却将 它印发全国,引发了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促进了维新 运动的发展。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 新思想由书生议政,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会请愿、爱国救 亡的政治运动。并由此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总结三页信纸

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总结三页信纸第一课:鸦片战争记忆口诀: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鸦片牟暴利,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
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历史此开端。
一﹑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1.背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并且坚船利炮,战斗力强,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而此时的中国是封建专制的,自已自足的经济占主导地位,军备落后军纪败坏并闭关锁国。
2.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大门3.过程: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请求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将鸦片销毁4.意义: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二﹑鸦片战争(时间:1840-1842年)1.原因:①直接:虎门销烟②根本:打开中国市场大门③客观:中国落后2.性质: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3.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英国舰队攻入长江,直接开到南京城的江面上——1842年8月,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内容。
5.《南京条约》危害: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严重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加重了人民负担和财政困难;便利外国商品倾销、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破坏中国关税主权,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6.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7.战败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8.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②积极参加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实力。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记忆口诀:1856到60,二次鸦片起战争,1860占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联军大火烧圆明园,烧杀抢掠无人性。
沙俄乘机起歹心,系列条约不平等,割地一百五十多万,民族灾难更加深。
金田起义太平军,1853占南京,奋起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快人心。
必背的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

必背的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第1课鸦片战争1、背景:<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
③统治机构更加腐败。
④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⑤严重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禁烟:1839 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 2100 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③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见《地图册》第 3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交涉”失败。
(3)借口: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2、经过:(1)1856年秋,英国军舰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成立联军委员会。
(3)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4)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攻陷天津,进而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个通商口岸(汕头、台湾、淡水、九江、汉口、镇江、南京、烟台、营口)·外国军舰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笔记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 鸦片走私。
- 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但是,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土特产品大量出口英国,而英国的呢绒、布匹等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上很难销售)。
- 英国为了改变这种贸易不利局面,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 危害: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2. 林则徐禁烟。
- 措施: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6月3日 - 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 原因。
-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中国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2. 过程。
-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 英军沿海北上,攻陷定海,直逼天津。
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 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 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力竭牺牲。
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
1. 时间、地点、人物。
2. 内容及危害。
-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 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的经济掠夺)。
-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 影响。
-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历史 八年级上册 戊戌变法

肆 结局—戊戌政变
结局—戊戌政变
合作探究
1.依据课本32页用史实说明戊戌变法的最终结局。
2.依据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 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 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贰 发展—变法宣传
自主学习
发展—变法宣传 1·依据课本31页1段指出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维新人士为继续 推动维新变法进行了哪些努力?请举例说明。这些“努力” 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 2·依据课本31页2段指出梁启超、严复的共同主张?你是怎样理解这 一主张(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目的)的?康、梁属于哪一阶级派别?
级维新变法思想付诸实践。
有责—”康的有精为神《。上清帝第二书》
依公梁据车启课上超本书等30联:页合18119段350年指0多春出, 名上《举述马人图上关文书条共光约同绪》反帝签映,订的请的求消历息拒史传和史到、实北迁,京都并后、试,变从康法多有。角为上度、 (书背虽景失、败人,物但、却内拉容开、了影变响法维等新)运对动该的史序实幕进。行简介。
叁 高潮—戊戌变法
自主学习
高潮—戊戌变法
1.依据材料、课本32页1段及所学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时间 1863——1894 1895——1898
企业数 119个 274
资金额(万元) 680万 1432万
政治: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思想: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经济: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百日维新
1898年 月至9 1、时 间: 1898年6月至9月
2 、内 容:
(1)政 治: 改革政府机构 (2)经 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3)思想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创办报刊 思想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 (4)军 事: 训练新式军队
三、戊戌变法的失败 1、原 因: 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第 七 课
戊
戌Hale Waihona Puke 变法知 一、维新变法 1、公车上书
识
要
点
(1)背 景:《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 (2)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发起人:康有为、 (3)影 响: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宣传维新思想
创办《万国公报》 创办《万国公报》
3、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1)组织强学会; 组织强学会; (2)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