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介绍土壤知识

合集下载

关于土壤的知识

关于土壤的知识

关于土壤的知识土壤是地球上自然界中最珍贵、最复杂、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

对于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土壤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系统介绍土壤的知识,包括土壤的特点、组成、功能、分类及管理等方面。

一、土壤的特点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披覆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薄而复杂的生物地理体系,有空气、水、小生物、适量生物质、不同粒度的无机物质组成。

土壤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可塑性。

土壤的颜色、硬度、水含量、通透性、肥力等性质受到区域环境、动植物生长状况、耕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形成各种类型的土壤。

二、土壤的组成土壤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大多数土壤的无机物质占70%左右,有机物质占30%左右。

其中,主要的无机物质成分有矿物、气体、固体物质和水分,而有机物质则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遗产等。

1、无机物质无机物质是构成土壤固体相的主要成分,分布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地球表面化学物质的残渣之中。

最重要的无机物质是矿物,它们构成了土壤矿物质的基础。

矿物包括岩石、矿物晶体、土粒、几何状物质和沉积物等。

2、有机物质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广泛。

土壤有机物主要由植物残余物、动物的遗体和微生物形成的死体、根和根系分泌物、活性有机物和短链有机化合物、发酵产物等组成。

三、土壤的功能土壤的生态功能影响着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世界。

以下是土壤的主要功能。

1、储藏功能土壤能储存水分、养分和有机物质,非常重要的属性是吸水保水能力和离子交换能力。

这些保水质量对于温度、湿度、水分和养分的控制有很大的作用。

2、供给功能土壤对于动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供给作用。

如土壤水能提供农作物和森林植物的生活和生物过程所需的水分,供给粘土状土壤的维持作用,垂直和水平通透性也是供给基础。

3、修复功能土壤具有生物修复和自然修复的功能。

生物修复依靠于微生物,自然修复则依靠于植物,有益的微生物能够抑制病态微生物,保障植物的修复过程。

4、调节功能土壤的质地、粘度、富含氧气的肥沃度等属性对于土壤水文学的调节有很大的作用。

史上最完整土壤知识

史上最完整土壤知识

史上最完整土壤知识(一)土壤及其性状1、土壤的概念: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指出:“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这个定义正确地表示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和特性。

土壤之所以能生长绿色植物,是由于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肥力。

土壤这种特殊本质,就是土壤区别于其它任何事物的依据。

土壤肥力虽与土壤物质组成有联系,但主要受土壤性状的影响。

2、土壤的主要性状(1)土壤质地:土壤的泥砂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直径小于0.01毫米的土粒称泥;直径为1—0.01毫米的土粒称砂;直径大于1毫米的土粒称砾石。

根据土壤质地不同将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和壤质土。

①砂土:这类土壤含砂粒在80%以上,土粒间大孔隙多,土壤容积比重在1.4—1.7克/厘米3之间,因此,土壤昼夜温差大,通透性好,有机质矿质化快,易耕作,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遇水易板结,肥力一般较低。

种植作物要增施有机肥和少量多次地勤追化肥。

②粘土:这种土壤含泥粒在60%以上,土壤比重在2.6—2.7克/厘米3之间。

土壤硬度大,粘着性、粘结性和可塑性都强,故适耕性差。

土壤保水保肥力强,潜在肥力较高。

但土紧难耕,土温低,肥效不易发挥。

因此,水田要注意管水,提高泥温,多施腐熟性有机肥和热性化肥。

③壤土:这种土壤泥砂比例适中,一般砂粘占40—55%,粘(泥)粒占45—60%。

土壤容重1.1—1.4克/厘米3之间。

质地轻松,通气透水,保水保肥力强,耕作爽犁。

因此,它是水、肥、气、热协调的优质土壤。

(2)土壤结构:土壤形成团聚体的性能,称为土壤的结构性。

凡土粒胶结成直径为1—10毫米的团粒状土壤结构,称为团粒结构。

这是土壤结构中最好的一种。

其形成条件有两个:一是胶结物质。

土壤中的胶结物质最主要是粘粒,新形成的腐殖质和微生物的菌丝及分泌物。

这些物质与钙胶结在一起,就形成了具有多孔性和养分丰富、不易被水泡散的水稳性团粒状土壤结构。

因此,增施钙质肥料(石灰、石膏)有利团粒结构形成。

二是外力挤压作用。

关于土壤的知识

关于土壤的知识

关于土壤的知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覆盖物,是地壳中的一种复杂的自然界的物质。

它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与空气和水一起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是由岩石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分解和生物作用而形成的。

它包含有机质、矿物质、空气和水分,具有吸附、保水、供养和调节的功能。

下面将从土壤的形成、组成、功能和保护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首先,岩石经过物理和化学的作用分解成碎屑,这个过程称为风化。

然后,经过生物的作用,如植物的根系渗透、微生物的分解等,有机质逐渐形成。

最后,在降水和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矿物质和有机质相互作用,形成了土壤。

二、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组成的。

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从岩石中风化而来的,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等。

有机质是植物和动物的残体经过分解而形成的,它含有丰富的养分,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物质。

空气是土壤中的气体组成部分,其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

水分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土壤的功能土壤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土壤的质量和肥力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状况。

其次,土壤具有吸附和保水的功能。

土壤中的负电荷能够吸附阳离子,如钾、钙、镁等,保持土壤的肥力。

同时,土壤中的孔隙和毛细管作用能够吸附并保持水分,为植物提供水分供应。

此外,土壤还具有供养和调节的功能。

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并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温度和通气性,维持土壤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

四、土壤的保护土壤的保护是人类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合理的耕作方式是保护土壤的关键。

合理的耕作方式包括合理使用化肥、有机肥和农药,减少土壤的污染和侵蚀。

其次,植物的保护和种植也是保护土壤的重要手段。

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防止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此外,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防治水土流失也是保护土壤的重要措施。

土壤小知识

土壤小知识

土壤小知识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它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发展。

以下是关于土壤的一些小知识。

一、土壤的定义和组成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经风化和物质分解形成的一种复杂的自然体系。

它主要由无机颗粒物、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

无机颗粒物包括砂、粉砂、粘土等;有机质主要来自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的分解;水和空气则充填于颗粒物和有机质之间的空隙中。

二、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

主要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物理风化是指岩石由于受到气候和水力作用而破碎成颗粒物的过程;化学风化是指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或转化的过程;有机质的积累是指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在土壤中逐渐分解形成稳定的有机质。

三、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的性质和成因,可以将土壤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常见的分类方法有土壤质地分类、土壤类型分类和土壤利用分类。

土壤质地分类是根据土壤中颗粒物的比例和大小来划分的,包括砂壤土、壤土和粘壤土等;土壤类型分类是根据土壤的成因和发育过程来划分的,包括红壤、黄壤、黑土等;土壤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利用情况来划分的,包括耕地土壤、园地土壤和林地土壤等。

四、土壤的功能和作用土壤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提供了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其次,土壤具有保持水分和调节气候的功能,可以吸收和储存水分,并根据需要释放给植物。

此外,土壤还可以净化水体、保持生物多样性、存储和释放碳等。

五、土壤的保育和改良土壤资源的保育和改良对于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健康至关重要。

保育土壤资源的方法包括合理耕作、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等。

合理耕作包括合理施肥、轮作休耕和有机肥料的应用等,可以减少养分流失和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是指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如修建梯田、建设沟渠等。

植被恢复是指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增加土壤的覆盖度和保水能力。

土壤基础知识图文版

土壤基础知识图文版

土壤基础知识图文版01—土壤的基本结构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结构,具有给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养分和水肥的能力,该能力被称为土壤肥力。

土壤物质组成状态土壤各物质组成比例02—土壤团粒结构土壤颗粒除了砂土外,一般不是单独颗粒存在,而是多个颗粒团聚在一起形成聚合体,根据大小、外形不同分为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团粒结构,其中团粒结构多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

土壤团粒结构是指土壤微小矿物质颗粒与大分子有机质(腐殖质、多糖类化合物)通过多价阳离子(钙、镁、锌等)连接团聚在一起,形成一种疏松多孔的土壤结构。

表现为团粒间为大孔隙,具有疏松透气的特点,团粒内为小孔隙,具有保肥保水的特点,是是最有利于作物生长的一种土壤结构。

如果把土壤矿物质被称为“土壤骨骼”,土壤有机质就被称为“土壤的肌肉”,多价阳离子被称为“土壤的筋”,土壤中的水分就相当于人的“血液'土壤中的空气就相当于人的“呼吸'土壤中的生物菌就相当于人的“肠道菌群',是生命的驱动力。

就像人一样,只有肌肉发达,人的力量才强大,同理只有“土壤的肌肉”——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才肥沃,例如东北的黑土地具有丰富的有机质,土壤肥沃。

03—土壤分类土壤分为: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气性能一般。

04—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分、养分、空气和温度(水、肥、气、热)等因素的能力,只有这些因素最大程度满足植物要求,才能保证植物获得丰产。

05—土壤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1、保水性好——是作物生长的“小水库”团粒结构内的毛细孔隙具有保存水分的能力,渗入土层中的水分受毛管力的作用,进入并保存在毛细孔隙中,形成一个个“小水库”。

地理土壤 知识点总结

地理土壤 知识点总结

地理土壤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概念和形成1. 土壤的概念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有机和无机物质混合的固态物质,是植物生长的基本载体,含有水和空气,并支持着生物的多样性。

2. 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包括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

其中,母岩的风化、植被和动物的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以及水和气候的侵蚀和侵蚀是土壤形成的关键过程。

二、土壤的成分和结构1. 土壤的主要成分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

其中,矿物质占据了土壤大部分的重量,主要由矿物颗粒和有机质组成。

2. 土壤的结构土壤的结构由颗粒的大小、形状和排列方式决定。

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可以分为粉砂土、壤土、砂壤土和重壤土。

而根据土壤颗粒的形状,土壤可以分为砂土、干式土和云母土。

三、土壤的类型1. 根据成分和性质划分的土壤类型根据土壤的成分和性质,土壤可以分为沙土、壤土、壤土和淤泥土。

其中,沙土主要由沙粒组成,透水性强;壤土主要由粉砂、黏土和有机质组成,具有较好的保水性;煤土主要由粉砂和有机质组成,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淤泥土主要由淤泥颗粒组成,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湖泊的沉积物中。

2. 根据地理位置和环境划分的土壤类型根据土壤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土壤可以分为森林土、草地土、农田土和河漠土。

其中,森林土主要分布在森林地带,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适合树木和植物的生长;草地土主要分布在草原地区,具有较高的肥力,是畜牧业的适宜土地;农田土主要分布在农业区域,根据土壤的肥力和适合的作物不同,可以分为黑土、红壤、黄壤等不同类型;河漠土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河岸地带,受水文和泥沙的影响,土壤肥沃度和水分含量有较大差异。

四、土壤的功能和用途1. 土壤的功能土壤的功能主要包括植物生长的基本载体、水分的调节、有机质的储存和分解、微生物的生存和活动,以及人类社会的建设和生活所需的资源。

2. 土壤的用途土壤广泛用于农业、畜牧业、工业和建设业等领域。

在农业中,土壤被用于种植农作物和果树,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在畜牧业中,土壤被用于草原和饲养场地的建设;在工业中,土壤被用于矿产开采和能源储备;在建设业中,土壤被用于房屋和公共设施的建设。

高一土壤知识点总结

高一土壤知识点总结

高一土壤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概念与组成土壤是地球表面由许多物质构成的混合体,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微生物构成。

在生物圈中,土壤是生物生存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水源、食品和纤维的来源。

土壤这个地球资源,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为此需要了解土壤的特性和功能。

1. 矿物质组成土壤主要由砾石、砂、粉砂、粘土和腐殖质五种组分构成。

(1)砾石:直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是土壤中的大颗粒组分之一。

(2)砂:直径在0.05-2毫米之间的颗粒,可以直接看到肉眼的颗粒,是土壤中的中等颗粒组分。

(3)粉砂:直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的颗粒,是土壤中的细颗粒组分。

(4)粘土: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颗粒,是土壤中的微小颗粒组分。

(5)腐殖质:是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通常来源于植物残余、微生物和动物。

它对土壤的保育和肥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有机质组成土壤中的有机质包括:残余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和稳定有机质。

(1)残余有机质:是指植物和动物的残渣、残体以及微生物的残体等,它具有相对较小的分子量。

(2)活性有机质:指土壤中有机质中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呼吸和变化的部分。

(3)稳定有机质:指土壤中有机质中难以分解和氧化的部分,一般是活性有机质分解的产物。

3. 水和空气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主要是填充在土壤颗粒之间的。

土壤在湿润状态下,以吸附、毛细管和渗透力使水分停留在其微小孔隙中,提供了植物所需的水分。

土壤中的空气可以保证植物根系所需的氧气供应,同时也是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代谢和土壤通气的重要空间。

4. 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态环境中寄生的真核微生物,它们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土壤中的有机质降解、养分循环和土壤食物链起着重要的作用。

5. 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的成分和性质,可以将土壤分为砂壤、壤土、粉壤、壤土和氛围土等类型。

6. 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受到气候、植被、地形、母岩和时间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土壤小知识

土壤小知识

土壤小知识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它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人类生活。

了解土壤的基本知识对于我们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壤的形成、组成和功能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土壤的小知识。

一、土壤的形成1. 岩石风化:土壤的形成源于岩石的风化。

岩石在风化的过程中,受到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影响,逐渐破碎、分解,并与空气、水、有机物等发生反应,形成土壤。

2. 克利夫(Clevies)理论:克利夫理论认为,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五个主要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

这些因素分别是母岩、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 土壤形成过程:土壤的形成过程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有机物质的分解、矿物质的淋溶和搬运等环节。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土壤。

二、土壤的组成1. 固体相:土壤的固体相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

矿物质是土壤中的无机物质,如石英、长石、黏土等。

有机质是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主要由植物残体、动物遗体等有机物质经过分解形成。

2. 液相:土壤中的液相主要是土壤水,它是土壤中的主要溶质运移介质,对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养分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3. 气相:土壤中的气相主要是空气,它与土壤中的水分共同影响土壤的通气性、温度和微生物活性。

三、土壤的功能1. 农业生产: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提供了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支持。

2. 水文循环:土壤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能够吸收和储存降水,并通过蒸发和渗漏等过程参与水文循环。

3. 环境净化:土壤具有一定的吸附和分解能力,能够吸附和降解一些有害物质,对环境起到净化作用。

4. 生物栖息地:土壤是生物栖息和生长的重要场所,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养分条件。

5. 土地保持:土壤具有一定的保持力和稳定性,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地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四、土壤的分类1. 按颗粒大小分类:土壤可以根据颗粒大小分为砂壤、粉砂壤、壤土和粘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方位介绍土壤知识
土壤就像是一个大的交换器,能够把我们投入的肥料源源不断地转化成为
可以被根系吸收的状态。

在蔬菜栽培中,要想土壤能够稳定地工作,就要保证
土壤的各个组成部分没有问题且协调一致。

一、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
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肥力、土壤耕性影响很大。

在一定范围内,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在不同土壤中差异较大,含量高的可达20%或30%以上,含量低的不足1%。

而适合蔬菜栽培的土壤有机质应保持在20%以上。

土壤肥料
测试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有机质含量在20g/kg以上的大棚土壤往往表现出透水透气性好、供肥能力强、不容易出现板结以及盐渍化的情况。

而大多
数的大棚土壤普遍达不到20g/kg这个标准,在这样的土壤中种植蔬菜如果持续大量施肥就会有发生盐渍化的风险。

总之,土壤有机质就是润滑剂,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热量、水分、气体
以及各种营养代谢协调快速,对蔬菜生长十分有利。

二、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影响着土壤的供肥能力和蔬菜的健康生长。

多数的蔬菜喜欢中
性土壤,即pH值在6.5-7.5之间。

资料显示,土壤中的各种矿质营养在酸碱度为中性时有效性最高,土壤偏酸或偏碱都会影响一部分元素,尤其是微量元素
的吸收。

在碱性土壤中,水溶性磷酸根又易与钙结合成难溶的磷酸钙,降低肥效;
还固定铁锌等微量元素,使蔬菜发生缺铁症。

土壤pH值为6—8时,有效氮含量较高;pH值为6.5左右时,磷的有效性
最高;pH值大于6时,土壤钾、钙、镁含量高;pH值为4.7—6.7时;硼的有
效性高;pH值大于7时,硼的可溶性明显降低。

三、土壤全盐
向土壤中持续大量投入肥料,土壤全盐含量必会有所升高,如果土壤中全
盐含量达到一定范围之后,土壤便会有盐渍化的趋向,同时由于全盐含量升高,土壤溶液浓度过大,将直接影响蔬菜根系的生长。

土壤全盐一方面可反映土壤矿质元素的含量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判断土
壤是否健康,是否适宜种植蔬菜。

大棚土壤的全盐含量要控制在2g/kg以下,
这样才能让土壤始终保持在可持续供肥的健康状态,否则土壤全盐含量一旦超标,那么蔬菜种植于土壤中就像在淹咸菜。

轻者蔬菜会出现长势不良,严重的
会出现蔬菜陆续死亡甚至拔园。

四、土壤中微量元素
蔬菜栽培中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木桶效应,它证明蔬菜的产量是由含
量最少的养分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土壤中如果有一种必须的营养物质缺乏,即
使其他的营养物质再大量补充也不会获得良好的产量。

而在蔬菜栽培种,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由于吸收消耗以及来自其他养分的
拮抗等原因,常常在蔬菜上表现出缺乏的情况。

一方面可能是土壤中真的缺少
这些中微量元素,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其他大量元素使用过多,抑制了这些中
微量元素的吸收。

因此,在全面了解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状况下,及时补充缺乏的元素,
同时合理使用其他大量元素,避免在土壤中离子间的相互拮抗,从而提高土壤
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

五、土壤微生物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较多,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数量也很大,1克土壤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

大部分土壤微生物对作物生长
发育是有益的,它们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和肥力演变等均有重大影响,当然也有那么些不被人喜欢的致病微生物。

那么微生物在土壤中究竟有哪些作
用呢?
首先,土壤微生物可以形成土壤结构。

土壤并不是单纯的土壤颗粒和化肥
的简单结合,作为土壤的活跃组成分, 土壤微生物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通过
代谢活动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以及分泌的有机酸等有助于土壤粒子形成
大的团粒结构,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土壤。

其次,土壤微生物最显著的成效就是分解有机质,比如施入土壤中的有机
肥料等,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
物利用,并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耕性。

再次,土壤微生物还可以分解矿物质,土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促进土壤
中难溶性物质的溶解。

这些土壤微生物就好比土壤中的肥料加工厂,将土壤中
的矿质肥料加工成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形态。

另外,土壤微生物还有固氮作用,氮气占空气组成的4/5,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某些微生物可借助其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够利用的固定态氮化物,有了这样的土壤微生物,就相当于土壤有了自己的氮肥生产车间。

微生物还可以降解土壤中残留的有机农药、城市污物和工厂废弃物等,把他们分解成低害甚至无害的物质,降低残毒危害。

六、土壤有害物质
土壤中既包含有各种矿质养分,当然也含有蔬菜不喜欢的有害物质,比如氯、钠离子以及重金属离子,这些东西如果大量积累在土壤中,就会对蔬菜产生危害,影响蔬菜生长,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而对于大棚土壤来说,有害物质的增加主要是由施肥引发的,譬如使用一些不合格的肥料以及含有重金属的伪劣肥料,就会使土壤有害物质增加,最终影响到蔬菜栽培。

因此,科学、合理使用正规肥料产品,也是保持土壤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