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液体压强精选题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计算(含答案)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计算(含答案)

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 容+G 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求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和压力时: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 ;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1. 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 ,底面积是40cm 2,内盛0.6kg 的开水,水深12cm ,放置在面积为1m 2的水平桌面中央.g 取10N/kg ,试求:(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解:(1)茶壶内水的深度:h=12cm=0.12m , 水对底的压强:p 水=ρ水gh=1.0×103g/m 3×10N/kg ×0.12m=1.2×102Pa ; (2)茶壶的重力:G 壶=m 壶g=400×10﹣3kg ×10N/kg=4N , 水的重力:G 水=m 水=0.6kg ×10N/kg=6N , 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G 水+G 壶=6N+4N=10N ; 壶底面积:S=40cm 2=40×104m 2=4×10﹣3m2,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F S =10N 4×10﹣3m2=2.5×103Pa2. 如图所示,一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150 g 的水,杯子与桌面的 接触面积是10 cm 2(g=10 N/kg).(1)求水对杯底的压强;(2)若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是 2.7×103Pa ,求玻璃杯的质量.解:(1)由图可知水的深度h=12cm=0.12m , 杯底所受水的压强:p=ρgh=1000kg/m 3×10N/kg ×0.12m=1200Pa , (2)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力: F=pS=2.7×103Pa ×1.0×10﹣4m 2=27N ;玻璃杯的重力G 杯=F-m 水g=27N-0.15kg ×10N/kg=12N 玻璃杯的质量m=G 杯g =12 N 10 N/kg =1.2kg3. 如图所示,一个重力为1.2N 的平底玻璃杯在面积是1m 2水平桌面上,内装150g 的水,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 2(g=10N/kg ). (1)求水对杯底的压强和压力.(2)求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 解:(1)由图可知水的深度 h=12cm=0.12m , 杯底所受水的压强:p=ρgh=1000kg/m 3×10N/kg ×0.12m=1200Pa , 水对杯底的压力:F=pS=1200Pa ×10×10﹣4m 2=1.2N ; (2)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力:F=G 杯+G 水=1.2N+m 水g=1.2N+0.15kg ×10N/kg=2.7N , 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p ′=F ′S = 2.7 N 1×10﹣4m2=2.7×103Pa .4. 如图所示,一为20N 、底面积为0.02m 2的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所装液体的体积是0.01m 3,深0.3m .若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是2.7×103Pa .(g 取10N/kg )求:(1)液体的密度;(2)距容器底面向上0.1m 处a 点受到的液体压强; (3)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4)桌面受到的压强. 解:(1)由p=ρgh 得:液体的密度 ρ=p gh = 2.7×103Pa10N/kg ×0.3m =0.9×103g/m 3; (2)容器底向上0.2m 处的A 点的深度 h a =0.3m-0.1m=0.2m , a 点的液体的压强p=ρgh a =0.9×103Kg/m 3×10N/kg ×0.2m=1800Pa ;(3)由p=FS 可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pS=2.7×103Pa ×0.02m 2=54Pa ; (4)液体的重力G=ρgV=0.9×103Kg/m3×10N/kg ×0.01m 3=90N , 则面上受到的压力 F=90N+20N=110N , 桌面上受到的压强 p ′=F S =110 N0.02m 2=5500Pa5. 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3×10﹣2m 2的L 形容器重为4N ,放在面积为1m 2的水平桌面中央,内盛有2kg 的水,水面距底面10cm ,a 点距底面6cm ,求: (1)图中水对a 点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解:(1)a 点距离水面的度:ha=0.1m ﹣0.0m=0.04m , 水对a 点的强:p a =ρ水gh a =1.0×103kg/m 3×10N/kg ×0.04m=400Pa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 3×10N/kg ×0.1m=100Pa ,根据p=FS 可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pS=1000Pa ×3×10﹣2m 2=30N ;(3)水的力G 水=m 水g=2kg ×10N/kg=20N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 ′=G 容+G 水=4N+20N=24N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F ′S ==800Pa .6. 如图所示,容器重4.2N ,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上部是边长为5cm 的正方体,下部是边长为10.0cm 的正方体,若向容器内注入1.1kg 水(g=10N/kg ).求:(1)这个装着水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多大? (2)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为多大? 解:(1)∵放在水平桌面上, ∴F=G 容+G 水=4.2N+1.1kg ×10N/kg=15.2N ,S=10cm ×10cm ×=100cm 2=0.01m 2p=F S =15.2 N 0.01m 2=1520 Pa (2)V 容下=10cm ×10cm ×10cm=1000cm 3, V =m ρ=1100g 1g/cm 3=1100cm 3 ∴注入水1.1kg 水灌满下部分的容器,则 上部分容器内水的体积: V 水′=1100cm 3-1000cm 3=100cm 3, h ′=V 水′S 上=100cm 35cm 2=4cm 水的总深度:h=h 下+h ′=10cm+4cm=14cm=0.14m p=ρgh=1×103kg/m 3×10N/kg ×0.14m=1400Pa . F=PS=1400Pa ×0.01m 2=14N7.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液面高度h 1=0.8m ,其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0.1m 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 2=0.6m ,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 1.2×103kg/m 3,g 取10N/kg .求: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力.解:(1)最高液面到容器的距离是h 1=0.8m , 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gh=2×103kg/m 3×10N/kg ×0.8m=9600P , (2)由p=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F=pS=9600Pa ×0.1m 2=960N . (3)顶部距离液面的深度: h ′=h 1﹣h 2=0.8m ﹣0.6m=0.2m , 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强p ′=ρgh ′=1.2×103kg/m 3×10N/kg ×0.2m=2.4×103Pa ;由p=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力: F ′=p ′S=2.4×103Pa ×0.1m 2=240N .8. 如图所示,容器重4.2N ,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上部是边长5cm 的立方体,下部是边长10cm 的立方体,若向容器内注入1.1kg 水.(取g=10N /kg)求:(1)这个装着水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多大? (2)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多大? (3)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多大? 解:(1)容器和水的总重力G=G 容+G 水=4.2N+1.1kg ×10N/kg=15.2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1=15.2N. S 1=10cm ×10cm=100cm 2=0.01m 2.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 1=F 1S 1=15.2 N 0.01m 2=1.52×103Pa . (2)注入水的体积V 水=m 水ρ水= 1.1kg 1.0×103 kg/m 3 =1.1×10-3m 3=1100cm 3容器下部体积V 1=10×10×10cm 3=1000cm 3水面高出下部的高度h=V 水﹣V 1S 2=1100cm 3﹣1000cm 35×5cm 2 =4cm .水深度H=h +h 下=4cm+10cm=0.14m.P 2=ρ水gh= 1.0×103 kg/m 3 ×10 N/kg×0.14 m=1.4×103 Pa (3)F 2=p 2・S 1=1.4×103 Pa ×0.01m 2=11.一个截面积为4cm 2的玻璃管的下端,扎上一块橡皮将一定量酒精倒进管里,橡皮膜就向外突出如图甲.然后把玻璃管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当玻璃管进入水中24cm 深时,橡皮膜恰好变平,如图乙,求: 倒进玻璃管中酒精的深度是多少? (ρ酒精=0.8×103kg/m 3)解: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水在橡皮膜的下面,则水对橡皮膜产生竖直向上的压强,大小为 p 水=ρ水gh=1×103kg/m 3×10N/kg ×0.24m=2.4×103Pa . 橡皮膜恰好变平,酒精产生的压强等于24cm 水产生的压强, 即:p 酒精=p 水,因为酒精是装在竖直的玻璃管中, 所以G酒精=F=p酒精S=2.4×103Pa ×4×10-4m 2=0.96N , 则酒精的质量:m 酒精=G 酒精g =0.96 N 10 N/kg =0.96kg ;玻璃管中酒精的体积:V 酒精=m 酒精ρ酒精=0.096kg 0.8×103 kg/m 3 =1.2×10-4m 3=120cm 3; 酒精的深度:h =V S =120cm 34cm 2 =30cm9. 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x102m 2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容器高0.15m ,内盛有0.1m 深的水.求: (g=9.8N/kg ) (1)容器内水的质量.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3)当把一个质量为3kg 实心正方体A 放入水中后,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是980Pa ,求物体A 的密度大小?解:(1)容器内水的体积: V 水=Sh=2×10-2m 2×0.1m=2×10-3m 3, 由ρ=mV可得,容器内水的质量:m 水=ρ水V 水=1.0×103kg/m 3×2×10-3m 3=2kg ;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水=ρ水gh 水=1.0×103kg/m 3×9.8N/kg ×0.1m=980Pa ; (3)正方体的重力:G A =m A g=3kg ×9.8N/kg=29.4N , 由P =F S可得,正方体A 放入水中后对桌面压力的增加量:△F=△pS=980Pa ×2×10-2m 2=19.6N , ∵△F <GA ,∴水有溢出,溢出水的重力:G 溢=G A -△F=29.4N-19.6N=9.8N , 溢出水的质量:m 溢=G 溢g =9.8N9.8N /kg=1kg溢出水的体积:V 溢=m 溢ρ水=1kg 1.0×103 kg/m 3 =1×10-3m 3容器内增加的体积:V ′=S (h-h 水)=2×10-2m 2×(0.15m-0.1m )=1×10-3m 3, 物体A 的体积:V A =V 溢出+V ′=1×10-3m 3+1×10-3m 3=2×10-3m 3,物体A 的密度:ρA =m A V A = 3 kg 2×10-3 m 3=1.5×103 kg/m 310. 如图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内分别盛有质量均为2kg 的酒精和水.甲的底面积为0.01m 2,乙的底面积为0.02m 2.(g=9.8N/kg )求: (1)水的体积V ;(2)酒精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F 和压强p ;(3)为了使水和酒精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小明、小红和小张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如表所示:请判断,小红 同学的设计可行;并求该方法中所要求的体积.(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 3) 小明:分别在甲、乙中倒入相同体积的酒精和水. 小红:分别在甲、乙中抽出相同体积的酒精和水. 小张:分别在甲中抽出与乙中倒入相同体积的酒精和水.解:(1)由ρ=m V 得,水的体积:V 水=m 水ρ水=2kg 1.0×103 kg/m 3 =2×10-3m 3(2)∵是圆柱形容器,∴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 甲=G 水=m 水g=2kg ×9.8N/kg=19.6N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 甲=F 甲S 甲=19.6 N 0.01 m 2=1960Pa(3)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力:F 乙=G 酒精=m 酒精g=2kg ×9.8N/kg=19.6N , 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p 乙=F 乙S 乙=19.6 N0.01 6m 2=1225Pa∴p 甲>p 乙,小红的方法可行,V ′=1.5×10-3m 3;1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重2N,底面积为0.01m2,容器高0.5m.现在两个容器中分别倒入一定量的水和酒精,使得两容器中离底部0.3m处A、B两点的压强都为980Pa,g=9.8N/kg求:(1)A点离开液面的距离h A.(2)甲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甲.(3)为使水和酒精对甲、乙两个容器底压强相等,小华和小芳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如下表所示.解:(1)由p=ρgh得,h A=p Aρ水g=980Pa1.0×103 kg/m3 ×9.8 N/kg=0.1m;(2)甲容器装水重:G甲=ρ水V水g=1.0×103kg/m3×0.01m2×(0.1m+0.3m)×9.8N/kg=39.2N,甲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甲+G容=39.2N+2N=41.2N;(3)小芳同学设计的方法可行,h B=p Bρ酒g=980Pa0.8×103 kg/m3 ×9.8 N/kg=0.125m;由题知:ρ水g(h甲-h)=ρ酒精g(h乙+h);即:1×103kg/m3×9.8N/kg×(0.4m-h)=0.8×103kg/m3×9.8N/kg×(0.425m+h)解得:h=0.03m.。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专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专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专题练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对下列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A.甲:压力相同时,压强随受力面积的增大而增大B.乙: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C.丙: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D.丁: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2.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等量的水,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橡皮泥,一个捏成实心,一个捏成碗状,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如图.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则A.F甲=F乙B.F甲>F乙C.p甲<p乙D.p甲>p乙3.同一水平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较大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D.乙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较小4.实心正方体木块(不吸水)漂浮在水上,如图所示,此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6×10﹣4m3,然后在其上表面放置一个重4N的铝块,静止后木块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g取10N/kg,ρ水=1.0×103kg/m3)则该木块()A.未放置铝块前,木块受到的浮力是10NB.放置铝块后,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1×10﹣3m3C.木块的密度是0.7×103kg/m3D.放置铝块后,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增大了600Pa5.如图,小船上放有较大石头,当人将石头放入池塘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对池塘底部的压强增大B.水对池塘底部的压强减小C.水对船底的压强不变D.水对船底的压强增大6.如下图所示,往量杯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

下列表示此过程中量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其中合理的是()7.装满水的容器侧壁上开有三个孔,水从小孔中流出,图中描述正确的是()A.B.C.D.8.如图所示,设水对瓶子底部的压强为p,瓶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将瓶子从正放(如图甲)变为倒放(如图乙),则p和p′的变化情况是()A.p变小,p′变大B.p变小,p′变小C.p变大,p′变小D.p变大,p′变大9.如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中有A、B、C三点,它们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则()A.PA=PB>PCB.PA>PB=PCC.PA<PB=PCD.PC<PA<PB10.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将三个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小球,分别沉入三个容器的底部,当小球静止时,容器受到小球的压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一样大1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和底面积相同的容器,甲容器下大上小,乙容器上下一般大。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综合题8道(含答案和解析)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综合题8道(含答案和解析)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综合】8道精选题(含答案和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小明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零,然后将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按实验操作规范将溢水杯中装满水,再用细线系住铝块并将其缓慢浸入溢水杯的水中,如图所示,铝块始终不与溢水杯接触.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A.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变小.B.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变大.C.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绳对铝块的拉力等于铝块排开水的重力.D.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若电子秤示数不变,则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答案:D.解析:A.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溢水杯中水的深度不变,根据公式p=ρ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不变,根据公式F=pS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力不变,故A错误.B.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溢水杯中水的深度不变,根据公式p=ρgh可知水对溢水杯底的压强不变,故B错误.C.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绳对铝块的拉力等于铝块的重力和浮力之差,故C错误.D. 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与铝块未浸入水中时相比,若电子秤示数不变,则说明铝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重,则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故D正确.故选D.考点:力学——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2. 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倒入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B. 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C. 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D. 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答案:C.解析:A. 由题意可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V 甲<V 乙.根据ρ=m v 可知ρ甲>ρ乙.故A 错误.B. 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由图可知h 甲<h 乙.根据p =ρgh 可知ρ甲> ρ乙.故B 错误.C. 液体压强相等,两容器底面积相等.由p =F S 可知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即F 甲=F 乙·····①. 采用割补法(如下图所示),分别把容器两侧半球部分补上同种液体,此时液体为圆柱形.割补后深度不变,液体密度不变,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又因为容器底面积不变,所以割补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变,且此时液体为圆柱形(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总重力).所以,F甲=G甲总·····②,F乙=G乙总·····③.两容器完全相同,则补上的液体体积相等,设补充的液体体积为V.由①②③可得:G甲总=G乙总.即m甲g+ρ甲gv=m乙g+ρ乙gv·····④.由B选项可知ρ甲>ρ乙,所以由④式可得m甲−m乙=(ρ乙−ρ甲)V<0.所以m甲<m乙,故C正确.D. 由A选项可知ρ甲>ρ乙,由割补法可知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m甲g+ρ甲gv.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乙=m乙g+ρ乙gv,而m甲=m乙,ρ甲>ρ乙,所以F甲>F乙.又因为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所以根据公式p=FS 可知p甲>p乙,故D错误.故选C.考点:力学——压强——液体的压强.3.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 用抽气筒从b管向外抽气,瓶内气球会膨大起来.B. 用手指盖住上孔,水就停止流出,手指一松开,水又从下孔流出.C. 将带有玻璃管的空试管加热后,倒插入水中,水会进入试管.D. 往容器中注入水,水静止时,容器各部分中的水面保持相平.答案:D.解析:A. 用抽气筒从b管向外抽气,瓶内的气压减小,气球会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大,故A错误.B. 堵上小孔,瓶子里的水由于受到外界气压的作用倒不出来,故B错误.C. 将带有玻璃管的空试管加热后,倒插入水中,试管内的空气会变冷,气压减小,水会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试管,故C错误.D. 连通器里面的水不流动时,水面保持相平,不能证明大气压是存在的,故D正确.故选D.考点:力学——压强——大气压强.二、填空题4.一艘航母的总质量为6.4×104吨,当航母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N,此时航母排开水的体积为m3(g=10N /kg,ρ=1.0×103kg/m3).答案:(1)6.5×108.(2)6.5×104.解析:(1)航母的重力为:G=mg=6.5×104×103kg×10N/kg=6.5×108N.因为航母漂浮在水面上,所以,航母受到的浮力:F=G=6.5×108N.(2)由F浮=ρ液gV排可得此时航母排开水的体积:V 排=F浮ρ水g= 6.5×108N1×103kg/m3×10N/kg=6.5×104m3.故答案为:6.5×108,6.5×104.考点:力学——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5.“背漂”是儿童练习游泳时常佩戴的一种救生装置.某科技小组的同学为测量背漂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底部装有定滑轮的圆台形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后,再静放在水平台秤上(如图甲),台秤的示数m1为6kg,然后把质地均匀的长方体背漂浸入水中,用一轻质的细线通过定滑轮缓慢地将背漂拉入水中,拉力F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当背漂的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如图乙),台秤的示数m2为5kg,当背漂的全部体积浸没在水中时,台秤的示数m3与m2相比变化了2kg,则(不考虑滑轮的摩擦,在整个过程中水始终没有溢出,背漂不吸水、不变形,且未与容器接触,取g=10N/kg,ρ水=1.0×103kg/m3).(1)容器、水和滑轮的总重力为N.(2)台秤的示数m3为kg.(3)为确保儿童游泳时的安全,穿上这种背漂的儿童至少把头部露出水面,若儿童头部的体积占人体总体积的十分之一,儿童的密度取1.08×103kg/m3,则穿着此背漂游泳的儿童体重不能超过kg(结果保留整数).答案:(1)60.(2)3.(3)21.解析:(1)图甲中台秤的示数m1为6kg,即容器、水和滑轮的总质量为6kg.则容器、水和滑轮的总重力:G1=m1g=6kg×10N/kg=60N.故答案为:60.(2)由于台秤的示数显示了物体对其产生的压力,把容器、水、滑轮和背漂看做一个整体,则受竖直向下的总重力G背漂+G1,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和支持力F支的作用.如图所示:所以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G背漂+G1=F拉+F支.当背漂的全部体积浸没在水中时,背漂受到的浮力变大,则通过定滑轮的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变大,所以支持力减小,即容器对台秤产生的压力变小,台秤的示数减小,故m3<m2.已知m3与m2相比变化了2kg,所以m3=5kg-2kg=3kg.故答案为:3.(3)当背漂的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台秤的示数m2为5kg,则容器受到的支持力:F 支=F压=G2=m2g=5kg×10N/kg=50N.设背漂的重力为G背漂,体积为V.当背漂的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以背漂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绳子的拉力:F1=F浮1−G背漂=ρ水gV排1−G背漂=ρ水g12V−G背漂·····①.把容器、水、滑轮和背漂看做成一个整体,如图1所示,则受竖直向下的总重力G背漂+G1,受竖直向上的拉力F1和支持力F支的作用.由于容器静止,则:G 背漂+G 1=F 1+F 支·····②.①代入②可得:G 背漂+G 1=ρ水g 12V −G 背漂+F 支.代入数据有:G 背漂+60N =ρ水g 12V −G 背漂+50N . 整理可得:2G 背漂=ρ水g 12V −10N ····· ③.当背漂的全部体积浸没在水中时,则容器受到的支持力:F′支=F′压=G 3=m 3g =3kg ×10N/kg =30N .由图2可得,此时的拉力:F 2=F 浮2−G 背漂=ρ水gV 排2−G 背漂=ρ水gV −G 背漂·····④.此时整体受竖直向下的总重力G 背漂+G 1,竖直向上的F 2和支持力F ’支的作用.由于受力平衡,则:G 背漂+G 1=F 2+F′支·····⑤.由④、⑤并代入数据可得:G 背漂+60N =ρ水gV −G 背漂+30N .整理可得:2G 背漂=ρ水gV −30N ·····⑥.联立③⑥解得:V =4×10−3m 3,G 背漂=5N.设儿童的最小质量为m 人,由于儿童和背漂的整体漂浮,所以F 浮总=G 总.即:F 浮人+F 浮背=G 人+G 背漂.则:ρ水g (1−110)V 人+ρ水gV =ρ人gV 人+G 背漂.整理可得: V 人=ρ水gV−G 背漂ρ人g 910ρ水g = 1.0×103kg/m 3×10N/kg×4×10−3m 3−5N 1.08×103kg/m 3×10N/kg×910×1.0×103kg/m 3×10N/kg =1759×10−3m 3.则儿童的最小质量:m 人=ρ人V 人=1.08×103kg/m 3×1759×10−3m 3=21kg 。

初中物理压强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物理压强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p 甲 1<p 乙 1,当两容器中分别注入相等高度的甲、乙两种液体后即 h 甲=h 乙、且 ρ 甲<ρ 乙,根 据 p=ρgh 可知,甲增加的压强小于乙增加的压强,即△p 甲<△p 乙,由于加入液体后各自容 器底部的压强为 p 甲=p 甲 1+△p 甲;p 乙=p 乙 1+△p 乙,所以,p 甲<p 乙。
5.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 A 和 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 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 A 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 B 容器的液体中,容器
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一定是
A.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C.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7.如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重 1N,容器中的水重 7N,顶部和底 部的面积均为 100c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 h2=6cm,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水面 高度 h1=8cm;水的密度为 1.0×103kg/m3,g 取 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压强专项训练 100(附答案)
一、压强 1.如图所示,A、B、C 是三个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水或酒精(ρ 酒精<ρ 水),A、C 两 容器中液体深度相同,B、C 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三个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分别为 pA、pB、pC,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A>pB>pC B.pC<pA=pB C.pB>pA=pC D.pC<pA<pB 【答案】D 【解析】 【详解】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及液体深度有关,液体压强公式 p=ρgh,A、C 两容器中液体深度相 同,A 容器中装有水,C 容器内装有酒精,又 ρ 酒精<ρ 水,故 pC<pA;A、B 两容器都装水, 但容器 B 内的水比容器 A 内的水深度较深,可得 pA<pB.综上所述三个容器底部所受的液 体压强大小关系为 pC<pA<pB;故答案选 D.

初中物理压强真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物理压强真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物理压强真题汇编(含答案)一、压强1.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300cm2、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A,内有质量为400g、边长为10cm、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B,通过一根长10cm的细线与容器底相连,如图所示,此时水面距容器底30cm,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此时物块B受到的拉力为6NB.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84NC.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变化了200PaD.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了200Pa【答案】C【解析】【详解】A. 木块的重力:G B=m B g=0.4kg×10N/kg=4N,木块浸没在水中,则V排=V木=(10cm)3=1000cm3=1×10−3m3,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10−3m3=10N,绳子的拉力为:F=F浮−G B=10N−4N=6N;故A正确;B. 容器内水的体积V=Sh=300cm2×30cm−1000cm3=8000cm3=8×10−3m3,由ρ=可得,水的质量m水=ρV=1.0×103kg/m3×8×10−3m3=8kg,因不计质量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总=(m水+m B)g=(0.4kg+8kg)×10N/kg=84N,故B正确; C. 绳子断和断之前,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不变,故剪断绳子,待物块静止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没有变化,故C错误;D. 物块B的重力:G=mg=0.4kg×10N/kg=4N,剪断绳子,待物块B静止后漂浮,F′浮=G=4N;由F浮=ρ液gV排可得,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4×10−4m3,液面下降的深度为:△h==0.02m,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p =ρ水g△h=1.0×103kg/m3×10N/kg×0.02m=200Pa.故D正确;故选C.【点睛】(1)物体在水中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和绳子的拉力.利用G=mg求出木块的重力,木块浸没在水中,求出木块的体积,即排开水的体积,利用F浮=ρ水gV排计算木块受到的浮力;已知物重和浮力,两者之差就是绳子的拉力;(2)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水、木块的重力之和;(3)绳子断和断之前,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等于容器重、水重和木块重之和,再利用压强公式分析对地面的压强.(4)根据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得出木块受到的浮力;根据根据F浮=ρ液gV排得出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根据V排的变化得出水深度的变化,从而可得压强的变化.2.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液面高度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考点讲练考第08讲—压强(典题精练)(解析版)

初中物理考点讲练考第08讲—压强(典题精练)(解析版)

第08讲—压强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器械利用到“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原理的是()A.轮船B.热气球C.飞机D.潜水艇【答案】C【详解】轮船、热气球及潜水艇都是利用浮力来工作的,飞机是由于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形成压力差而形成升力,故ABD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气压为零B.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使它不下落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D.玻璃管倾斜会影响实验测量结果【答案】D【详解】A.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气压为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玻璃管内水银柱不会落下是靠大气压支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玻璃管内水银柱停留在760mm高度不再下落,这时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实验时,玻璃管如果倾斜会使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增加,但高度不变,不影响A.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A.汽车对地面的压强减小B.地面对汽车没有摩擦力作用C.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不变D.汽车的重力减小【答案】A【详解】AC.汽车没有进行风洞试验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汽车重力,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汽车进行风洞试验时,由于通过车顶的空气流速大于通过车底的空气流速,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所以这时汽车受到竖直向上的升力,这时汽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重力、竖直向上的升力和支持力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汽车受平衡力作用,所以支持力等于重力与升力之差,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与汽车对地面压力是相互作用力,故压力等于重力与升力之差,与没有进行风洞试验相比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变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减小,而受力面积不变,所以压强减小,故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B.汽车进行风洞试验时虽然保持静止状态,但与地面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受到静摩擦力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D.在这个过程中,汽车质量没有改变,所以汽车重力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压强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压强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压强经典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9小题)1.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压强分别为P A、P 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F P<P B.F>F P=P同的厚度,并将切去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如图(b)所示.若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甲′、F乙′、p甲′、p乙′,则()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1,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A.如甲、乙密度相等,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p 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h的同一种液体,如图所示,则()11对桌面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如果不计容器自重,则()A.p=p F=F B.p>p F=F C.p<p F=F D.p>p F>F方体A、B、C分别放入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三个容器的液面相平.已知三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乙、丙三个班,每班人数分别为38人、40人、42人,以班为单位站在操场上.关相同,上口面积相同,装相同质量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关于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和水桶底受到水的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11.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橙汁的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 A和P B,则()A.P<P B.P>P C.P=P D.无法判断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1:3.则()静止状态,A 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如图所示,三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的高度相同,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1、p2、p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p=p=p B.p>p>p C.p<p<p D.p=p>p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三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A、p B、p C的大小关系是()A.p>p>p B.p=p=p C.p<p<p D.p=p>pA 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在A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球,如图所示,此时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将两金属球从液体中小心取出后,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能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图所示,四个容器中的液体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同.哪个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B.C.D.适量的水.待液面静止后,将质量相同的两物块浸没在两容器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外),结果发现有部分水从乙容器流入甲容器,则()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9小题)1.B 2.D 4.C 5.A 6.A 7.D 8.BD 9.D 10.BC 11.B 12.AD 13.B 14.A 15.C 16.B 17.A 18.C 19.A。

初中物理压强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初中物理压强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p 表示圆柱体
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F 浮表示圆柱体受到水的浮力,它们随时间 t 变化的大致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分析】 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圆柱体露出水面
前,二是露出水面后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
【详解】
AB、由于圆柱体被匀速提起,故而深度 h 与时间 t 成一次函数关系,由 p=ρgh可得:圆柱
F=G=mg)相等; A 的底面积大,根据
p
F
可知
S
p 甲 1< p 乙 1,当两容器中分别注入相等高度的甲、乙两种液体后即
h 甲=h 乙、且 ρ甲< ρ乙 ,根
据 p=ρgh可知,甲增加的压强小于乙增加的压强,即△
p 甲<△ p 乙,由于加入液体后各自容
器底部的压强为 p 甲=p 甲 1 +△ p 甲 ;p 乙=p 乙 1+△ p 乙,所以, p 甲< p 乙。
A.羽毛球离开球拍后能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是由于羽毛球具有惯性 B.为了控制乒乓球的飞行路径可以让它旋转起来,这是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C.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防滑粉,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D.球拍在击打网球的过程中,球拍和网球同时发生了弹性形变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羽毛球离开球拍后能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是由于羽毛球具有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 运动状态,故 A 正确;
(1)增大压力和减小接触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2)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利用大气压的知识分析即可判断;( 4)浮在水面上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排开水
的体积变大,利用 F浮 水 gV排 ,来分析受到的浮力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专题:液体压强精选精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11•盐城)今年4月,水下考古队员从“南澳Ⅰ号”沉船上将明代瓷碗打捞出水面.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A.水只对碗的外壁有压强B.水只对碗的内壁有压强C.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大D.水对碗的压强逐渐变小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分析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受到的压强如何变化,应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思考它的深度是如何变化的,从而确定出压强的变化情况.解答:解: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之一:同种液体,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碗在海里上升的过程中,海水的密度不变但碗所处的深度逐渐减小,由此水对碗的压强将逐渐变小,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特点,要求学生会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2011•湘西州)如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哪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A.甲大B.乙大C.一样大D.无法判断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图中甲、乙两个容器不同,可以根据容器的形状和水的体积相同的条件判断出哪个容器中水的深度大,然后根据p=ρgh可知哪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大.解答:解:由图可知,甲容器的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因为两个容器中水的体积是相同的,由h=可知,h甲<h乙,则根据p=ρgh可知乙容器中水对底部的压强大.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p=ρgh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先判断出容器中水的深度大小关系.3.(2011•泉州)在圆筒的不同高处开三个小孔,当筒里灌满水时,各孔喷出水的情况如图所示,这表明液体压强()A.与深度有关B.与密度有关C.与液柱粗细有关D.与容器形状有关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图析法。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根据液体压强特点,结合图片信息就可以知道它表达的是液体压强特点中的哪一个特点.解答:解:由图可知:最下端的小孔喷出的水柱最远,表明此处水的压强最大;最上端的小孔喷出的水柱最近,表明此处水的压强最小.所以该图表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故选A.点评:分析图片,得出结论也是近年来考试的一个热点.这类题一般都与实验有关,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做实验,阅读课本时还要认真的看图,将图片与文字、实验相结合.4.(2010•龙岩)如图所示,在侧壁有四个小孔的玻璃管中倒入足量的水,水将从小孔a、b、c、d中喷出,则喷得最远的水流来自小孔()A.a B.b C.c D.d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推理法。

分析: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越往下的小孔,水产生的压强越大,水喷的越急、喷的最远,据此分析.解答:解:在玻璃管中倒入足量的水,在水中越深的地方,水产生的压强越大,abcd四个孔,d孔所处深度最大,此处的压强最大,水喷的最急、喷的最远.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掌握和运用,能从图中分析出D处深度最大是本题的关键.5.(2011•雅安)如图所示,将一个装有一定质量水(水未装满)的圆台状封闭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果将其改为倒立放置,则()A.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C.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D.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推理法。

分析:把容器倒置后,液体深度变大,根据公式p=ρgh判断对容器底的压强的变化;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但是受力面积减小,根据压强定义式确定对桌面的压强变化.解答:解:∵p=ρgh,倒置后水的深度h变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G,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P=,桌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故选C.点评:分析液体压强变化关键是确定深度大小变化;对桌面压强的分析:一是看压力大小变化(在水平面上F=G),二是受力面积变化.6.(2011•荆门)把重为8N,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投入水中,当物块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kg)()A.物块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B.物块所受的浮力为10N C.物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800Pa D.物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1000Pa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

分析:已知物体的边长,可求物体的体积,已知物体的重力可求物体的质量,根据公式ρ=可求物体的密度,再与水的密度进行比较,即可知道物体的在水中的状态;从而求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再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求出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进一步求出浸入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 求出下表面受到的压强.解答:解:物体的体积V=(0.1m)3=0.001m3;物体的质量m===0.8kg;物体的密度ρ===800kg/m3;小于水的密度,物体漂浮,故A错误;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为8N;故B错误;排开水的体积V排===8×10﹣4m3;浸入的深度h===0.08m;物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P=ρ水gh=1000kg/m3×10N/kg×0.08m=800Pa.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体的质量、密度、排开水的体积、浮力、液体压强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物体的密度,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7.(2011•衡阳)如图,关于液体中a、b、c、d四点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点的压强最大B.b点的压强最大C.c点的压强最大D.d点的压强最大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分析:已知四个点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的大小关系,根据公式P=ρgh可求四点的压强大小.解答:解:由图中可以看出,a、c两点的深度相同,b、d两点的深度相同,但盐水的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根据公式P=ρgh可知,a点的压强大于c点的压强;b点的压强大于d 点的压强;又因为b点的深度大于a点的深度,所以b点的压强最大.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此题的关键是找出深度(从液体某点到水面的垂直距离)和液体密度的关系.8.(2011•哈尔滨)如图为某饲养场牲畜自动饮水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储水箱与饮水杯A、B、C组成连通器B.控制进水的自动装置应用了杠杆平衡条件C.静止时浮子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静止时水对三个饮水杯底部压强的关系是:P A<P B<P C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平衡力的辨别;杠杆的平衡条件;连通器原理。

专题:推理法;图析法。

分析:A、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据此判断;B、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可以能绕固定点转动,我们就把这根硬棒叫杠杆,据此判断;C、浮子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D、该装置为连通器,当水静止不流动时,三个饮水杯内水深相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分析水对三个饮水杯底部压强的关系.解答:解:如图自动饮水器为连通器,故A正确;当水静止不流动时,三个饮水杯内水深h相同,∵p=ρgh,∴水对三个饮水杯底部压强的关系:P A=P B=P C,故D错;控制进水的自动装置,运用了杠杆知识,应用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故B正确;当浮子静止时,浮子受到的重力和浮力为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连通器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液体压强的特点、力的平衡,贴近生活实际,便于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也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属于中考常见题型.9.(2009•防城港)如图所示,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考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专题:图析法。

分析:本题需要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进行分析.判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不变,就看h变不变.要清楚h是指液面到试管底部的垂直距离.解答:解: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液面到试管底部的高度在变大,根据P=ρgh即可得出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在变大.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掌握和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解题的关键是要清楚深度是指液面到底部的垂直距离.10.(2010•长春)如图所示的四个容器,不是连通器的是()A.B.C.D.考点:连通器原理;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分析:锅炉水位计的本体实际上是一个小容器,其上、下两端分别与锅筒的蒸汽空间、水空间直接连接,因此水位计中水位与锅炉水位是一致的,水位计中的水位变化即为锅筒中水位的变化.茶壶的壶嘴与壶身一样高,这样茶壶装满水就不会从壶嘴里溢出了,不然的话,茶壶里的水高出壶嘴水就流出来了.U形管底部相连通,水面静止时保持相平.橡皮膜向外突出是因为受到液体压强的原因.解答:解:锅炉水位计、茶壶、U形管都是底部相连通,静止时液面相平,都是连通器的原理,橡皮膜是受到液体压强的原因向外突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关键是记住两点,一是底部相连通,二是静止时液面相平.11.(2009•河南)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图是轮船通过船闸的示意图.此时上游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关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力相等B.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A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C.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右侧的压力大于左侧的压力D.闸室和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水对阀门B两侧的压力相等考点:连通器原理;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推理法。

分析: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当所装同一种液体静止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图中,上游阀门A打开,下游阀门B关闭:闸室和上游水道构成连通器,当水静止时,两侧水深相同,水对阀门A两侧的压强相等、压力相等,故A正确、B错;阀门B关闭,闸室和下游水道不连通,不能构成连通器,不符合题意,故C、D错.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连通器的实际应用,知道连通器的特点(所装同一种液体静止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是关键.二.填空题(共7小题)12.(2011•南京)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A、B、C三点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和p C.(ρ酒精=0.8×103 kg/m3)(1)p A、p B和p C的大小关系是p B<p A<p C;(2)要使水在C点的压强p C变小,可以采取的做法是倒出适量水(其它答案合理均给分)(写出一种即可).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简答题;答案开放型。

分析:由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且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因此要比较ABC三点的液体压强大小就要从液体的密度和所处的深度两方面考虑.减小C点的压强,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变,只能从液体的深度考虑去减小液体压强.解答:解:(1)AB两点,液体的密度相同,但深度不同,由于A所处的深度大于B所处的深度,所以p A>p B;AC两点所处的深度相同,甲中的液体为酒精,乙的液体为水,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由于水的密度大于酒精密度,所以C点的压强大于A点的压强,故p A <p C.所以三点的压强关系为:p B<p A<p C.(2)由于水的密度不变,所以要减小C的压强,就只能减小该位置的水的深度,所以可以向外倒出适量的水,以减小水的深度.故答案为:(1)p B<p A<p C;(2)向外倒出适量的水.点评:液体压强的大小的比较一般运用一下思路:在深度相同时,比较两者密度的大小关系;在同种液体即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者深度的大小关系.13.(2011•泸州)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的一座深海油井爆炸起火,原油在深海井口处泄漏,造成了生态污染.为堵住漏油井口,石油公司派出了多个水下机器人潜入到海底作业.机器人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断增大(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机器人下潜到1500m深的漏油井口处时,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1.5×107Pa,如果漏油井口的面积为0.2m2,则海水在这块面积上产生的压力为3×106N.(取ρ海水=1×103kg/m3,g=10N/Kg)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