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北京话剧舞台一瞥
浅谈话剧《立秋》

浅谈话剧《立秋》话剧《立秋》,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烈现实意义的作品。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戏剧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部话剧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初年,当时传统的票号金融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
故事围绕着山西丰德票号展开,讲述了马家几代人在时代的浪潮冲击下,所经历的坚守与变革、挣扎与抉择。
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且丰满。
马洪翰,作为丰德票号的当家人,他坚守着祖训和传统的经营理念,试图在动荡的局势中力挽狂澜,保住票号的百年声誉。
他的形象体现了老一辈商人的固执与坚守,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在面对时代变迁时的无奈与困惑。
而马洪翰的儿子马江涛,则是一个具有新思想、渴望变革的年轻人。
他看到了票号行业的危机,主张引进现代银行的经营模式,与父亲的观念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这种代际之间的观念碰撞,不仅是家庭内部的矛盾,更是时代新旧思想交锋的缩影。
在剧情的发展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时代变革对传统行业的冲击。
丰德票号曾经的辉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逐渐黯淡,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这让我们思考,在社会的进步中,那些曾经辉煌的传统行业如何在新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是坚守传统,还是勇敢地拥抱变革?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立秋》带给我们的深刻思考。
同时,话剧《立秋》也展现了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
山西作为晋商的发源地,有着独特的商业文化和精神内涵。
剧中通过对山西大院的描绘、对当地风俗的展现,以及对晋商诚信为本、艰苦创业精神的刻画,让观众深入了解了晋商文化的魅力。
这种地域文化的融入,不仅为剧情增添了色彩,也使作品更具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立秋》的舞台布景精美,灯光音效恰到好处。
舞台上的山西大院气势恢宏,仿佛将观众带回到了那个年代。
演员们的表演更是精湛,他们将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演绎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在一些情感冲突激烈的场景中,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让观众能够感同身受,深刻体会到角色的痛苦与挣扎。
浅谈话剧《立秋》

浅谈话剧《立秋》话剧《立秋》,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与历史沧桑的艺术佳作,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舞台上徐徐展开,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震撼与思考。
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传统与变革激烈碰撞。
丰德票号,曾经的商业巨擘,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话剧以立秋这一节气为隐喻,象征着丰德票号乃至整个传统行业即将面临的转折与寒冬。
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丰满,各具特色。
马洪翰,丰德票号的当家人,他坚守着祖训和传统的商业道德,试图在时代的浪潮中力挽狂澜,保住家族的基业。
他的形象展现了传统商人的坚韧与执着,但同时也暴露出他们在面对新思潮、新经济模式时的固执与局限。
而他的儿子马江涛,则是一个接受了新思想的年轻人,主张顺应时代潮流,进行票号的改革。
父子之间的观念冲突,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矛盾点。
这种代际之间的思想碰撞,不仅反映了家庭内部的矛盾,更深刻地折射出了社会变革时期新旧观念的激烈交锋。
除了人物,话剧的剧情设置也十分精妙。
从丰德票号的业务危机,到家族内部的纷争,再到与外部势力的博弈,环环相扣,紧张刺激。
每一个情节的发展都自然流畅,没有丝毫的突兀感。
例如,在面对挤兑风波时,丰德票号的应对策略以及各方势力的反应,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商业社会的复杂与残酷。
而马洪翰为了维护票号的信誉,不惜变卖家产,甚至考虑牺牲女儿的幸福,这一系列情节令人揪心,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他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内心的挣扎。
《立秋》所展现的主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商业家族的兴衰,更是在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命运。
在时代的变迁中,是坚守传统还是勇敢创新?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丰德票号的衰落,让我们看到了固步自封的后果,同时也警示着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来看,话剧《立秋》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舞台布景简约而富有意境,通过巧妙的灯光和道具设计,营造出了不同的场景氛围。
在北大第一次看话剧《立秋》

在北大第一次看话剧《立秋》2004年11月底的一天,我在北京大学民主楼演讲,刚从讲台上下来,就有一位女同学过来献花,主持人赵白生博士打趣说,你该早点嘛,刚才韩先生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就该上来。
女同学腼腆地笑笑,说她是北大三晋文化研究会的,随后又说,过两天山西话剧院要在北大新建成的百年礼堂演《立秋》,问我能不能去看看。
我笑着说,就凭这一束鲜花,我也要去的。
11月29日晚饭后按时前往。
未开演以前,那场面先让我吃惊。
原以为那位北大三晋文化研究会的女同学,是怕家乡剧团来了冷场才邀我去的,没想到那么大的一个礼堂满坑满谷全是人,我拿的是嘉宾请柬还差点找不下座位,亏了话剧院的贾院长认出我才安排了个座位。
须知这不是什么义演,是卖票的,最高的票价要八十元一张。
场面虽说热烈,心里还是没有谱儿,多么好的一出戏,竟这样吸引北大人?及至看罢,方才知道,端的是出好戏,还是北大人识货。
大幕开启,一股肃杀的秋寒之气从台上腾起直逼台下观众的心里。
经历了一场商场厮杀也是经历了一场人性搏斗的晋商丰德号总经理马洪翰,一位魄力、能力都有却时运不济的山西汉子,身着灰蓝色长袍,颈绕一条长长的围巾,于飘飘黄叶间,携着一个稚憨的小孩,从重重宅门里踱出,喃喃自语:“立秋啦!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这一声感叹或者说是哀叹,一下子就把时序推到了多少年前,推到那场惨痛的商场厮杀也是惨痛的人性搏斗之中。
沈阳告急,徐州告急,广州告急,上海告急,一封封加急电报接踵而至,起初还硬顶着,自以为胸中自有百万甲兵,转手间不难筹措百万现金,及至天津分号经理张克明带着烧损了的丰德号牌匾跌跌撞撞地进来,而与此同时,彼得堡的欠款和山西省政府的借款全打了水漂儿,马洪翰方才醒悟,马家的百年基业即将毁于一旦,最难违拗的不是人情而是时势。
即便如此,这自负的汉子仍不愿意承认眼下的失败,就是卖掉祖上的大宅院也要平息蜂拥而至的挤兑风潮,维护晋商纤毫必偿一诺千金的信誉。
对副总经理许凌翔的失望,对许凌翔之子许昌仁的痛斥,对总号掌柜赵成才临危背主的鄙弃,在在都显现了他刚毅的个性,天塌下来敢擎起的魄力,还有晋商诚信为本的传统品质。
历史题材的多元戏剧表达——品味话剧《北京法源寺》

历史题材的多元戏剧表达——品味话剧《北京法源寺》作者:沐和来源:《艺术评论》 2016年第6期历史题材的多元戏剧表达——品味话剧《北京法源寺》沐和戊戌变法是关系近现代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小说《北京法源寺》将这一事件与法源寺这座皇家寺庙巧妙结合,重新解说了风云变幻大时代里的人物和故事。
这样的小说,改编难度可想而知。
编剧兼导演田沁鑫迎难而上,展示了她不凡的才华。
话剧《北京法源寺》(简称《北》剧)不仅传达出小说的精神实质,更直面历史大事件本身,让历史人物粉墨登场,论证、评说、演绎、幻化,嬉笑怒骂皆成戏,说的是历史,观照的却是今天和未来。
《北》剧的开场,从佛教寺庙开始了一段历史故事的讲述。
舞台剧创作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的事情,更与观众有关。
《北》剧以独特的结构和叙述方式,从佛教寺庙超脱的视角看待人间大戏,将多重时空和多重叙述有机结合,磅礴的气势和博大的情怀将政论和诗情烩成一道舞台盛宴,给观众带来莫大享受和挑战。
一、从后人评价角度再现历史人物面目《北》剧从后人评价角度再现历史人物面目。
不仅在人物对话中运用后人评价,还在舞台上通过法源寺普净和异禀师徒二人议论,以及舞台上人物直接回溯历史事件,构成了“戏中戏”式的复杂叙事结构。
面对这段历史中众多的人物群像,《北》剧没有选择迂回和回避,而是直面事件与人物,通过后人评价抽丝剥茧加以呈现。
如谭嗣同,有理想,有追求,视死如归,“我的故事没有悬念,大家都知道”,希望个人的牺牲能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种子,在历史里烙下印记,却又真诚地鼓励梁启超“昂扬地活着”:谭嗣同:我的故事没有悬念,大家都知道。
【两人,坐在椅子上梁启超:我准备复杂的求生。
谭嗣同:应该说是昂扬的活着!向着未来的生活,活着,是件难事,兄弟。
梁启超:死才是勇气![1]《北》剧不仅在一个段落集中展现一个人物,而且常常在一个场景中对比展现两个或多个人物。
如在谭嗣同、梁启超、康有为的对比中展现了三人不同的生命选择与价值选择。
粗放的精致与精致的粗放——话剧《立秋》欣赏

粗放的精致与精致的粗放——话剧《立秋》欣赏山西省话剧院排演的晋商题材的剧作《立秋》自从2004年4月27日首演成功,迅速窜红,影响遍及大江南北。
两年半的时间里,已经公演了近240场。
其间,三进北京,四下广州、深圳,一巡宁、沪、杭,然后是听彩台湾。
观众面广,观众计有20万余人,创下了近年来话剧演出界的场次和频次记录。
近日该剧团与加拿大又签订了演出协议,艺术影响将越来越大。
《立秋》入选了2005-2006年度的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剧目,获得了第9届中国戏剧节的优秀剧目奖、导演奖,第16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表演艺术主角奖。
这部叙述流畅、舞台大气、表演精彩和舞台呈现完美的作品,获得如潮好评是必然的。
但也许,有一种现象不能不注意到,即这是一种社会心理和文化心态的集体表达。
《立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舞台创造满足了这种社会心理和文化心态。
2004年初,历时一年半改稿的《立秋》剧本定稿,开始案头准备,演员遴选,真正进入项目实施阶段了。
就在这前后,《白银谷》、《乔家大院》和《晋商》等大型电视连续剧或长篇人文电视片陆续播出或跟着上马。
应该说,《立秋》是人们从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发现了一道文化风景和一个传奇史话之后,对晋商文化倾注热情的社会心理流向当中涌现出来的一个创作项目。
中国人在越过温饱线后,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要发财致富,要奔小康了。
这个时候,明、清两代雄视海内、富甲天下的晋商现象就格外能够引起正在寻求发达致富、产业扩张的国人的好奇心和研究欲。
晋商们获得第一桶金的传奇、导致发达致富的精明与坚韧、组织的严密与契约的诚信,等等,似乎都是今天想要创业致富的人们可资借鉴的现成范本。
在这样的背景下,《立秋》的排演,当然是应运而生。
策划者和创演者是有眼光的,他们准确地抓住了社会心理需求来制作剧目,也就是在一开始就抓住了观众市场。
山西省话剧院的领导和创演人员在用艺术表现晋商生活和情感的时候,对文化流向与艺术市场的把握,表现得与晋商一样聪慧精明。
北京人话剧观后感

北京人话剧观后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北京人话剧观后感篇一:话剧观后感我们兴奋地坐在大客车上,期待着惊喜的话剧。
演出开始了,同学们安静的看着话剧,话剧主角是一个叫阳光的男孩,主要讲他助人为乐的故事。
有一天,学校在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一个同学因为营养不良晕倒了,后面的一个同学也被绊倒了。
后来阳光把那个同学背回了家,还提醒营养不良的那个同学要多喝牛奶,多吃鸡蛋。
还有一天,阳光带着他的同学们去植树,他们分配好了工作,正种完树准备离开时,发现别人在喊:“有人落水了,快来人帮忙啊!心地善良的阳光自然不顾一切去救了那个人。
然后就走开了,被救小孩的父母不知道是谁救了他,大家告诉他救他的人是阳光。
后来他们找到阳光表示感谢!看完这部剧后我终于知道了:助人为乐在于点点滴滴,只要找好这点点滴滴,就能更好的帮助别人。
要像阳光那样舍己为人、勇敢、有爱心、乐于助人、团结同学。
以前见到助人为乐的人我总是想向他学习,可我又不知道我应该帮助别人在哪方面,这部剧给我的感受很深刻,我知道了帮助别人应该从每一件小事开始。
四年二班李帛桐篇二:话剧读后感话剧《茶馆》观后感话剧《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于1957年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
作为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作品,老舍先生的《茶馆》彰显出了中国式话剧的独特的舞台艺术魅力。
自1958年首映到1992年告别演出,老版《茶馆》在世界各地上演了374场,而1999年上映的新版的茶馆演出场次也快速接近500场。
为什么《茶馆》能够一直这么受欢迎,为什么能被称为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为什么能成为真正的经典,这些问题在我真正完整的观赏过它之后,我才略微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首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茶馆的风格是完全与我脑海中的固有的话剧形象所不同的。
《茶馆》的诞生,不仅让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所震惊,也给外国人带去了完全没有见过的、风格迥异的中国式话剧。
和西方那些为人们所熟知的欧式话剧的华丽风格所不同,《茶馆》并没有一个跌宕起伏的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而是用最最真实的语言和画面来描述一间茶馆里发生的大小事和它的兴衰史。
北京大爷话剧观后感

北京大爷话剧观后感1. 《北京大爷话剧观后感》哇塞,那北京大爷在舞台上喊着:“咱这北京,就得有咱北京的样儿!”这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我家隔壁的王爷爷,他也是个特别有北京范儿的大爷。
有一次我在胡同口玩,王爷爷走过来,笑着说:“嘿,小家伙,别瞎跑,小心摔着!”就跟那话剧里的大爷一样亲切。
我觉得这话剧啊,真的是把北京大爷的那种精气神演得活灵活现,太有意思啦!观点结论:这话剧让我对北京大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喜爱。
2. 《北京大爷话剧观后感》“嘿,您猜怎么着!”话剧里的北京大爷这句话一出来,我就乐了。
这让我想起上次去公园,碰到一个大爷在那跟人聊天,也是一口一个“嘿”,特别逗。
在话剧中,大爷和年轻人的互动特别有趣,就像我们生活中长辈和晚辈的相处一样。
看了这场话剧,我感受到了北京大爷的热情和幽默,真不错!观点结论:北京大爷话剧展现了独特的北京风情和人物魅力。
3. 《北京大爷话剧观后感》“咱北京人,就得局气!”话剧里的北京大爷这么说道。
这让我想到我们小区门口的张大爷,有一回我帮他捡东西,他直说:“哟,这孩子真懂事。
”这话剧把北京大爷的那种豪爽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好像张大爷一样,对人真诚又热情。
这场话剧真的是太精彩了,让我好喜欢!观点结论:这话剧让我看到了北京大爷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4. 《北京大爷话剧观后感》“得嘞,就这么着吧!”北京大爷在话剧里的这句话好熟悉啊。
我记得有一次去姥姥家,姥爷也经常这么说。
在话剧中,大爷的形象特别生动,和其他角色的对话也特别有意思。
这真的是一部能让人感受到北京味道的好话剧,爱了爱了!观点结论:北京大爷话剧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趣味。
5. 《北京大爷话剧观后感》“哟呵,这事儿啊!”话剧里北京大爷这一嗓子,让我仿佛看到了我爷爷。
有次爷爷跟人聊天也是这样的语气。
话剧中大爷的那种洒脱劲儿太迷人了。
看了这场话剧,我好像更了解北京大爷们的生活了,真有意思!观点结论:这话剧生动地展现了北京大爷的形象。
25852935_《兰心大剧院》:老上海的惊鸿一瞥

Entertainment 娱乐54面上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实际上却是暗杀频发、危机四伏。
虹影在小说《上海之死》的后记中写道:有人称之为东方的卡萨布兰卡、东方的里斯本,其实上海可能是当年全世界谍战最激烈的地方。
《上海之死》原本是一部“旅馆小说”,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紧邻大光明影院的国际饭店。
影片中,国际饭店被替换成了位于外滩的华懋饭店(即和平饭店),而故事的另一个主要发生地——兰心大剧院(即兰心大戏院)被用作了片名。
娄烨在采访中提到过他父母曾在兰心工作,剧院是他幼时记忆的一个触及点,但他对剧院的强调绝非如此简单。
影片一开场就是舞台场景——酒吧、爵士乐、狐步从《兰心大剧院》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到现在已经2年了,影迷们终于等到了该片10月15日在全国的公映。
《兰心大剧院》根据两部小说改编,一部是虹影的旅馆小说《上海之死》,另一部是横光利一的长篇小说《上海》。
娄烨将两位作家的视角融合,讲述了1941年发生在上海国际饭店的传奇故事,情节紧凑曲折,悬疑又充满柔情。
戏中戏1941年的冬天,日寇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正与美国进行着谈判桌上的周旋。
上海租界成为沦陷区孤岛,表《兰心大剧院》是一部“上海滩谍影”,黑白的画面、手持摄影、遮幅全程无配乐、戏中戏结构,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虚实交互的特殊体验。
文 | 源远 图 | 南迪时代风云《兰心大剧院》:老上海的惊鸿一瞥All Rights Reserved.Entertainment 55舞、带有舞台感的灯光设计。
跟随镜头舞蹈式的晃动和旋转,恍惚间觉得这个酒吧远大于舞台,更接近现实空间。
男主角抬头,女主角登场,突然一句“灯光不对,重来”——哦,原来真的是在舞台上!音乐重起,舞蹈重来,男女主角碰面了,“你是秋兰小姐吗?”“不是,你认错人了。
”——不对不对,音乐这么响,舞台上这么轻声讲话台下是听不见的!一个非资深戏剧迷已经开始着急。
演着演着,男女主角从酒吧跑到了后巷——咦,舞台呢?舞台上又没有镜头跟着,这么演观众怎么看得见?导演也太不了解舞台表演了吧!哪个话剧导演会把舞台设计得如此像一个片场?观众脑子里接连冒出的不满还没有得到平复,男女主角又重新坐在了酒吧的窗边,聊起了排练的事,窗外是隐约的车马声和绰绰人影……在接下来的2小时中,正是这种有意的模糊和奇妙的转换让观众沉迷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 田 团 圆 9 7
秋 的目 季匠
● 刘 平
从 内容 方 面说 ,秋 季 北 京 的 话剧 舞 台演 出 主要
集 中在 两个 方 面 :一 是 有 关 纪 念 抗 日战 争 胜 利 6 0 周 年 的 演 出 :二 是 大 学 生 戏 剧 节 的演 出 。
一
些 剧 目如 《 天 吼 》 《 白英 魂 》 和 《 战 独 望 、 长 抗 《 天 吼 》 ( 剧 :卫 中 、钟 海 、周 振 天 ,导 望 编
幕 剧 专 场 》 等 ,也 引 起 了普 遍 的 关 注 。 演 王 延 松 . 舞美 设 计 王 卫 中 ,天 津 人 民艺 术 剧 院演 出 )是 根据 周振 天 的 长 篇 小说 《 碎 》改 编 。讲 述 玉 的是上个世 纪 3 0年 代 ,天 津 一 家 古 玩 铺 恒 雅 斋 老 板 赵 如 圭 及 其 一 家 人 , 在 “ 一 八 ” 事 件 前 后 至 九
一
不 降 的 大无 畏 精 神 。剧 中 还运 用杨 靖 字 生 前 和 抗 战 时 期 的 大 量 历 史 实景 图 片 插 入 英 雄 故 事 的 叙 述 中 , 比较 好 地 突 出 了杨 靖 宇 英 雄行 为 的真 实 性 ; 同时 使
剧
作 家
用 多首 抗 战 时 期 的 革 命 歌 曲来 渲染 气 氛 ,突 出人 物
性 格 ,烘 托 人 物 内心 情 感 ,也 增 强 了该 剧 的 历 史 感 与情 感 力量 。
话剧舞台一 抗 总策 划 :欧 阳 山 尊 ,总 导 演 :苏 民 .舞 美 设 计 :邢 大 伦 ) 是 中 国老 教 授 协
会 文 化 艺术 专 业 委 员 会 演 出 的 戏剧 专 场 ,共 演 出抗
2o 0 5年 大 学 生 戏 剧 演 出 的一 个 突 出特 点 就 是 : 在 贴 近 生 活 的艺 术 创 造 中 .展 现 了 青 年 学 子 的聪 明
、
纪念抗 战 6 0年 的演 出
在 纪 念 抗 日战 争 胜 利 6 0周 年 的 日子 里 .文 艺 界 举 办 了 多 种形 式 的纪 念 活 动 .话 剧 舞 台 上演 出 的
愿 随 他 四处 流 浪 ,被 安 逸 的农 夫 吸 引 去 了。 他 很 失
众 的 普 遍好 评 。 《 白 英 魂 》 ( 剧 郑 青 山 ,总 导 演 宋 强 ,导 长 编
演 辛 向 东 ,吉林 省 通 化 市 艺 术 团 演 出 )描 写 抗 日英 雄 杨 靖 宇 的 动人 事 迹 ,作 者 以 自 己对 英雄 的 了解 与 对英雄行 为的深刻认识找 到了一个新的表述视 角 , 即紧 紧 抓住 杨靖 宇与 人 民群 众 的 关 系 ,重 点描 写他
战 时期 的 四个 独 幕 剧 : 《 列 拉 》 《 雨 》 《 虎 、 求 、 打 得好 》 《 食 》 、 粮 ,都 是 表 现八 路 军 和人 民群 众 团结 致 共 同 打 击 日本 侵 略 者 的故 事 。今 天 演来 仍 能打 动 人 心 。参 加演 出 的既 有 老 艺 术 家 如 欧 阳 山 尊 、澹
掘 出 新 意 .引 发 观众 对 生 活 、对 人 生 的 思 考 。剧 中
“ 津 事 变 ” 爆 发 的 一 年 之 间 跌 宕 起 伏 的 命 运 遭 遇 天 及 国恨 家仇 的情 感 历 程 。剧 中把 中 国 传统 的玉 德 思 想 和 人 的 品 格有 机 地 融 合 在 一 起 .既 表 现 了 以赵 如 圭 为 代 表 的 中 国人 在 日寇 凶 残 压 迫 下 的 民族 气 节 和 为 保 存 国 家 财 产视 死 如 归 的 大 义 凛 然 精神 ,也 无 情
地 鞭 挞 了那 些 见 利忘 义 、卖 身 投 靠 的 无 耻 行 为 。剧
作 在 努 力 塑 造人 物 的 同时 。也 展 现 了 天 津 的 民俗 民 情 和 地 域 文 化特 色 ,增 强 了该 剧 的 趣 味性 ,受 到观
描 写 了 这 样 一个 故 事 .农 夫 开 荒 种 地 ,危及 了兔 子 们 的 生 存 。 为 了让 农 夫 们 变 懒 并 放 弃 开 荒 种 地 的行 为 ,兔 子 们 想 出 一 条 妙 计 。选 出 一 个 兔 子 去撞 树 。 明 知 道 是 去送 死 。聪 明的 、奸 猾 的 兔 子 个个 都找 出 不 能 去 的 “ 由” 理 .最 后 公 推 一 个 纯 真 善 良 的小 白 兔 去 撞 树 。 小 白兔 开 始 不 懂 得 事 情 的 真 相 .渐渐 地 她 看 清 了 周 围人 的嘴 脸 ,包 括 她 的 哥 哥 和母 亲 ,也 希 望 她 撞 死 后 能得 到 一 笔 抚 恤 金 。 后 来 是 龙 救 了 小 白兔 ,并 和 她过 上 了幸 福 生 活 。屠 龙 者 要 寻 找龙 搏 斗 ,但 他 发 现龙 也 失 去 了搏 击 的 力 量 。他 的 女伴 不
才 智 。如 《 子 游 戏 》 《 兔 、 四年 》 《 情 》 《 、 亲 、 长 梦 》 等 。 《 子 游 戏 》 ( 剧 周 广 伟 ,导 演 程 文 兔 编 娟 、张 存 ,中 国矿 业 大 学 广 播 剧 社 演 出 )的创 作 者 把 两个 古 老 的 传 说 — — 《 株 待 兔 》 和 《 龙 者 》 守 屠 糅 合 在 一 起 .并 根 据 自 己对 生 活 、对 人 生 的 感悟 开
一
台 仁 慧 、罗 啸华 、宋 戈 、王 德 立 等 。也 有一 批 年 轻 的 演 员 如 王 长立 、尹 伟 、兰 法 庆 、杨旭 等 。演 出严 肃 认 真 ,舞 美设 计 惟 妙 惟 肖 ,取 得 了很 好 的艺 术 效 果 ,特 别 是 《 列 拉 》 和 《 食 》 的 演 出更 为 精 虎 粮 彩 .其 喜 剧 风格 的表 演 获 得 全 场 观 众 的热 烈掌 声 。 二 、 大 学 生 戏剧 :贴 近 生 活 的 艺 术 创 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