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思想对中国体育运动产生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竞技体育积极影响研究

i un e o h h e h t s pr ee p e L h t l P r s nt a s o e of i i ogt oi e a o t t h e l f n ec e i s a l i o s vl m n i a i e. i e n yif m t n c n thu si c ro h C i s t t C n e t e c s td o T s rc x c o h al sr h C u a s t h p t f t e n e . a v
[ 关键词] 儒家思想;中国竞技体育;积极影响 [ 中图分类号 ] G 9 0 [ 文章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50 (0 8 3— 04— 2 6 1 0 4 20 )0 0 7 0
By Co f in s n uca itTho h o Ch ne e At l tc p r sPo iie I lue c ug tt i s h e is S o t stv nf n e
一
礼法并重 、 刑德兼用 的理 论 , 且还大 量吸 收了墨 家 “ 而 兼爱 ” 、 “ 尚同” 的理 论 , 至墨 家学 说 中某些 带有 宗 教 色彩 的思想 。 乃 而更为突出的是, 在他专攻 的春秋 公羊学 中 , 充满 了阴阳家的 阴阳五行 学说 , 并使 阴阳五行思 想成 为汉 以后 儒 家学说 中的 个重要 组成部分 。董 仲舒 对于儒学 的发展 不仅在 于学理方 面, 而更在于他把儒学推 向政 治制度化 和宗 教化 的方向。董仲
『 sr c] Ab ta t T eC nuin thu h o stedmiat oio yi c onttni eC iat dtn l utr, a a ep iv h ofcai og t l o nn sinb sr hcn o i t hn a ioa c l e h s dt o t e st hd h p t ti ao n h r i u h h si
“儒释道”体育思想研究

2019年12月第4卷第12期武术研究“儒释道”体育思想研究陈贵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儒释道”的体育思想进行探讨和解读,研究表明:儒家倡导以伦理为中心的体育思想、道家主张道法自然的体育思想以及释家宗旨是以禅修为主的体育思想,既有共同点、亦各有侧重,而且“儒释道”体育思想与现代体育理念也许多有相同之处,尤其是在体育道德与健体养生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释道体育思想仁礼道法自然禅修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2019)12—0112—03中国古代体育在封建制度下表现出的是单一化的特点,大多数都是以仁爱礼仪、嬉戏娱乐和养生健体的表现形式存在。
虽说中国古代没有“体育”的说法,但可以说中国古代体育的实践活动始终依附或交织在一些社会活动之中,其思想也就与其他思想形态相互交织、并伴随着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其内容丰富、历史悠久。
其中,“儒释道”的思想对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的影响巨大,其价值取向主要趋于伦理、养生以及人格三个方面,逐步推进中国古代传统体育的稳步发展与成熟,这就透露出了古代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基本作用和基本社会职能有了一定理性的认识。
本文旨在挖掘、研讨分析“儒释道”三家思想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体育思想。
1关于“儒”家1.1儒家思想内涵“儒学”是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是以孔子为主要代表,宣扬“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是以“仁爱”为立身的核心、以“中庸”为行为准则和以“修身、齐家、治虱平太下”为己任,贯穿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之中,追求人的自我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深刻影响着中国从古至今各个领域的发展。
w从《易传》中“天地之大德曰生”、孔子所讲的“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以及孔子把人看作为“天地之心”“天地之德”“阴阳之交”和“五行之气”等,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以及强调人是有着天地之间最为宝贵的价值,进而表现了儒家对生命的一定认识和理解,将生命视为世间最高的价值,以及对现有的生命给予最大限度的珍惜与关怀。
探寻蹴鞠的力中国古代足球的非凡之处

探寻蹴鞠的力中国古代足球的非凡之处在现代足球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运动之前,有一个古老而非凡的足球形式——蹴鞠。
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蹴鞠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体育精神。
本文将探寻蹴鞠的力,揭示中国古代足球的非凡之处。
一、源远流长的历史蹴鞠作为中国古代足球的始祖,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根据史书记载,蹴鞠起源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2400年左右,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角力、踢毽子等体育活动相类似,蹴鞠被誉为中国最早的足球运动。
二、文化内涵的体现1. 礼仪文化的传承蹴鞠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更是一种展现礼仪和文化的载体。
在比赛中,运动员们要严守规则,互相尊重,不仅体现了体育精神,也传承了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
2. 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蹴鞠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团结合作、敬重师长,这与蹴鞠所强调的团队合作和尊重裁判的精神相契合,使得蹴鞠成为培养团队精神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非凡技巧的展示1. 蹴鞠的技术要求蹴鞠的比赛规则包括对手争夺球权、射门得分、防守等,要求运动员具备出色的球感、控制力和射门技巧。
这些技术要求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足球的独特风采,也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柔中有刚的特点蹴鞠强调运动员应保持柔中有刚的力量掌握,既要具备柔软的身体协调性,又要通过力量控制和技巧运用来展示实力和击球能力。
这种特点在蹴鞠比赛中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使得中国古代足球成为一个集体技术、力量和灵活性于一体的体育项目。
四、精神内涵的体现1.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蹴鞠作为一项团队比赛,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参与者必须密切协作,进行良好的传接球、配合跑位等,才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不仅是一种体育竞技的要求,也是中国古代足球独特的魅力所在。
2. 毅力与坚韧的培养蹴鞠比赛充满了挑战和竞争,参与者需要具备毅力、坚韧和顽强的精神。
他们在激烈的比赛中,要不畏艰辛、咬牙坚持,通过对抗和奋斗来实现个人和团队的目标。
儒学对中国体育礼仪文化传播的影响

义为乱。”( 论语・ 《 阳货》) 儒家 “ 义以为上” 的价值观取向, 为体 育礼仪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道德的规范。中国体育事业的从被称为 “ 东亚病夫”。到 2 0 0 8年北京奥运以金牌和奖牌双第一的排名, 成为 “ 世界体育强国”。 这与这是与广大的运动 员和教练员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 为国争光的、 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分不开的。 在体育礼仪文化的传播过程 中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作指导, 要 “ 见利思义”( 宪问》) 0 6 1 3 《 。2 0 年 1月 O日多哈亚运会女子乒 乓球团体 1 / 4决赛 中, 郭跃与福原爱打到第三局的关键时刻, 郭跃 发球擦 网, 裁判没看见 , 福原爱又示意迟了, 判为郭跃得分。 后来郭 跃以主动失误 , 还福原爱一分, 教练施之皓也赞许的笑了笑。郭跃 主动输这一分比赢那一局更有意义 , 年轻的郭跃懂得公平竞争 , 懂 的赛场礼仪 , 更懂得 “ 与 “ 义” 利”的取舍 , 这才是世界一流运动员 应有的精神风貌。 四、 儒家 “ 贵和尚中”的思维模式对体育礼仪文化传播的影响 当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礼仪文化向其它民族传播时,势必会 产生文化的碰撞。 这种碰撞并不是你死我活的较量 , 因为我们不是 在进行文化的扩张和侵略。 我们所追 求的是和谐环境中进行交流, 允许多种文化共存。儒家文化 , 一直奉 “ 为自己学说的基本精 和” 神, 追求 “ 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 和” 这一精神在先秦时期 便得以奠立 。 它源于儒家 “ 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儒家 “ 天人合 ” 观的实质是天与人的 “ 和谐”, 强调 “ 和为贵”, 即与天地相参, 由这种和谐圆融的思维路向自然可以衍生出儒家对人与人的和谐 以及人自我的身心和谐的追求, 即人生、 社会 、 宇宙的普遍和谐。
夫以下所射为豹侯。统治阶级正是通过这些繁琐的礼仪程序 以达 到“ 明君臣之义”、 明长幼之序” “ 的目的, 巩固宗法统治制度。 以礼为主要内容的儒学 ,为体育礼仪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在传 播过程中明辨是非的标准 , 行为的规范和伦理道德的制约。 孔子常 说 : 执礼” 《 “ ( 论语・ 述而》 ; 立于礼” 《 )“ ( 泰伯 》; 不学礼”, 不 )“ “ 知礼 , 以立” 《 氏》 尧 日》 ; 无 (李 和《 )君子 “ 礼以行之 ” 《 。( 卫灵 公》 为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保体育礼仪文化的传播 , ) 首先要对体育礼仪进行规范 , 使每个体育活动的参与者有礼可依。 这些礼仪可 以分为两类, 基本 礼仪和特殊利仪。其中基本礼仪应包括仪容、 服饰 、 行为举止、 言 谈、 社交等内容 , 这是每位体育参与者都应该了解和遵守的。特殊 礼仪 , 是按照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角色的不同来分别制定的, 应 包括运动员、 教练员、 裁判员、 体育志愿者、 新闻工作者 、 观众等在 体育活动 中应有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是体育礼仪文化 的外在表 现形式, 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 受着伦理道德的制约。 二、 儒家 “ 以仁为杨 ” 的思想对体育礼仪文化传播的影响 在全球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平衡现象。 “ 现代奥 林匹克就其本质来说是西方中心主义运动。 1 ” 国际体育组织到国际 体育竞赛 , 再到运动比赛项 目的设置, 充分体现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 的普通伦理价值观。 依照西方人的价值标准体系而确立的游戏规则, 用来衡量世界各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 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体 育这—特殊载体, 行使政治强权和经济霸权。 在这种体育文化的环境 中,只能造成弱势民族的体育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强势扩张中,被打 压、 。 限制 继续弱下 去直到消失 。 这只能带 来世界体育文化 的趋同性 , 阻碍文化的发展。 西方这种体育礼仪文化传播 , 只是传播了礼的外在 形式——体育的游戏规则。 而缺少了体育精神的传播。 儒学以仁为核J 的思想为体育礼仪文化的传播提供 了指导思 想。孔子将体育视为一种礼仪活动, 并将这种礼作为人的体育活动 中的道德界限和行动标准。以 “ 为形式的人道原则 , 仁” 首先要求 对人加以尊重和关切。《 论语・ 乡党 》 中有描写, 当马厩失火时 ,L 孑 子问的是 : 伤人乎? 而不打听是否伤马 , “ ” 这便是人道观念的一种 体现 。 孟子 由仁学 引 申出 “ 政 ” 要 求仪 的行仁 , 用暴 力的方 仁 。 反对 式压 服人 。 由此可见 , 我国在进行体育礼仪文化的传播中, 首先不能进行 文化的倾销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用 “ “ 仁爱” 的态度, 尊重其 他民族的体育礼仪文化, 与其进行优化的交流 , 使世界文化的保持 多样性。 充满活力。孔子云 : 已欲立而立人 , “ 己欲达而达人。” 第 二, 建立展示我国体育礼仪文化的平台。2 0 0 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体育的消极影响

浅析 中国传统文化对体育的消极影响
张 卫 军
r成阳师范学院体 育系 , 陕西 成阳 7 2 0 10 0)
摘
要: 本文 旨在指出我国传统文化有相当一部分 内容落后于时代, 砷体育起着潜移默化的消极影
响, 这无疑阻碍 j 现代体育的发展 通过分析 , 对待传统 文化思想应扬长避短 . 去伪存真 . 以加速我 国现代 体育 的发 展 。 关键词 : 传统文化; 思想 ; 体育; 消极影响
事业, 我们要大力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促 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 同时, 我们要千方百计 消除我们文化传统中不利于体育事业发展 的不良部 分, 以减少它对体育事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 明史. 是世界文明古 国之一,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 , 包括体 育 事 业在 内 . 许 多 优 秀的 东西 , 有 比如 忠 于祖 国 , 团 结友爱, 互助合作 , 互谅互让 , 等等。 这既是民族文化 的至宝, 也是有助于体育事业发展的精神财富。 比 再 如闻名中外的中华武术 , 就是一项历史久远 的体育 项 目, 如果说体育文化 , 这就是中华体育文化的渊源
中图分类号 : 8 26 G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462 (02 O 0 00 10—0X 2O ) l 9- 2 0
业的参 与
体育事业做 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 , 它探受文化 传统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 与该国的体育事 业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 , 了发展中华民族 的体育 为
民还讲 :我种了几十年的地 了. “ 还不会种地? 还要你 来教? 明明自己是很落后的. ” 可是他看不到 , 也不愿
意看到 。 对新事物有一种本能地抵制意识 . 缺乏汲取 的能力 , 事物 的发展 便缺少 一种外 在 动力 。 中国武 如 术. 中国式摔跤 , 向来是以表演项 目出现在体育大赛 中. 无法成为奥运会项目, 就是因为动作复杂 , 烦琐 , 内涵保守 . 不易为其他民族所理解。 自给 自足的小农经济 的又一特征就是 自我满
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影响及现代价值探索

冲 突和 斗争 在人 们 内心 的反 映 。因 此 , 自觉
3 、古代体 育在儒家文化 影响下的价 的思 想 斗争 的 过 程 即是 体 育 道 德 修养 的 过 值| 取向 程, 根 据 一 定 的道 德 标 准 , 在 自己 内心 不 断
在 儒 家文化 的 影响 下 , 形成 以 “ 礼” 为中
心, 以“ 武” 为 主要 内容 的 教育 体 系 。同 时 ,
存真去恶, 使道 德 不 断 得 到 完 善 。 使 整 个 体 育 界 的环 境得 以净 化 。在这 一 点上 , 儒 家 的 重德 、 重 修 身的 思想 、 言论 , 对 现 代体 育道 德
修养 具有借 鉴 的作 用 。
5 、 结语
儒 家哲学注重人文价值 ,强调 自然人
文, 这 一精 神 引领 出具 有 东方 人 文精 神特 征
的体育 观 , 即将 体 育视 为 升华 人 的精 神境 界 的一 种教 育方 式 , 在 体育 文化 中不但 可 以愉
化基 础 ,在原 始 和封 建社 会很 难 与军 事 、 医 疗、 娱 乐、 教育 、 宗 教等相 分离 , 在漫 长的人 类 历史 发展 长河里 ,独立的形态体系未 能形成 ,
是孔子着意于通过 体育 活动来培养思想道德 , 这对体育教育作 用的认 识是 有着 积极 意义 。
作 出 了 巨大贡献 , 中国古 代 灿烂 的体 育 文化 更是 传统 文化 思想 的产物 。 以儒 家哲学 为 核 心 的东方 文化 在 世界 体育 文化 的 发展 中, 产 生极 为 深刻 的 影响 。儒 家哲学 的积极 思想 , 有价值 的伦理 , 在 现 代体 育 文化 的建设 中发
“ 仁” 将 身 体运 动 , 品德 修养 位于 学 习技 能之
儒家“和谐观”下的中国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理念探析

国 际 体 育 赛 事 组 织 管 理 理 念 表 现 出“ 定 性 ” 特 点 , 稳 定 稳 的 “
性 ” 要 体 现 在 国 际 重 大 赛 事 的 顺 利 举 办 上 , 要 特 征 是 保 主 重 障赛 场 安 全 。 战 后 , 着 世 界 经 济 的迅 猛 发 展 , 界 形 势 发 二 随 世
性和社会属性 。
关 键 词 : 家 哲 学 ; 谐 观 ; 育赛 事 ; 织 管理 ; 运 会 儒 和 体 组 奥 中 图 分 类 号 : 00 文 章 编 号 :0 973 2 0 )20 1 3 文 献 标 识 码 : G8 5 10 —8X(0 6 0—0 10 A
Ab ta tBae nap o e n e sa dn ft et n e c fd v lp n f u o it sr c : sdo r p ru d r tn igo h e d n yo e eo me t rs ce y o o
第1 8卷 第 2 期
Vo . 8 NO 2 1 1 .
● 专 题 研 究 ( 事 管理 ) 赛
儒家“ 和谐观” 下的中国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理念探析
A The r tc l o e ia Ana y i o he No i n f t e l ss n t to o h Or a z to o g nia i n f Chi s S o t ne e p r s Ev n su e t nde he Pe s e tv fCo u i n e rt r p ci e o nf ca s Viwpo ntO fH a m o i r ny
维普资讯
20 0 6年 3月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ptl n tt t fPh sc l u a in o r a fCa ia siu eo y ia Ed c t I o
对运动员体育道德修养和儒家思想之间关系的研究

市 比赛 , 目的就是想让对手不适应高原环境去击败对手 。 甚至有的国家 因为政治等其他原因瞧不起其他 国家 的球员而傲慢待人 。这些运动员 和运 动 队 的 做 法 不 仅仅 降低 了 自 己的人 格 也 损 害 了国 家 的形 象 。 曰 : 子 “ 君子无所争 , 必也射乎 ! 揖让而升 , 下而饮 , 其争也君子。 穷国与富国 , ” 强 队 与 队, 弱 这些都不应该让运动员产生傲慢 的情绪 。 让对方高高兴兴 来 比赛 , 开开心心回去应该是放在 比赛结果 的前面 。 22公平竞争 自我奋 斗的精神 . 随着商 业化的介入 , 比赛不可避免的与金钱挂钩。 体育 现代体育 比 赛奖金惊人 ,广告代言更是报 酬颇丰 ,大多数 职业运 动员都是百万富 翁。于是想成名的人越来 越多 , 于是 兴奋剂被广泛使用 , 特别是美 国运 动员兴奋剂滥用 。 这主要也 与美 国人拜金主义有关 , 了金钱挺而走险 为 甚至不惜损害 自己的身体。这种害人 又害己的事情屡禁不止也确实让 人头疼 。 还有 的人贿赂裁判 , 的职业运动员为了获取奖金参加业余 比 有 赛 , 的运动员 冒名顶替或者谎报年龄去参 加比赛 , 有 比如国少或 国青 队 员不少都年龄超标 。要想 取得一番事业就要能吃苦耐劳 , 艰苦奋斗 。对 于许 多运动 员想成名又不愿意吃苦是不可能在体育 上成功 的。所 以孟 子日 :有 为者辟若掘井 , “ 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 犹为弃井也 。 好多有 天分 ” 的运动员正是吃不 了苦头半途 而废 , 真是“ 犹为弃井也 ” 。 23 不 骄 败 不 馁 的精 神 .胜 胜败 乃兵家常识 , 体育 比赛也是如此 ,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才是一个 运动员和一个球 队的最高境界。 L 孑 子有云 :君子泰而不骄 , “ 小人骄 而不 泰。” 赢了比赛就得意忘形 , 自己已经成为强队等等, 说 这都是越发显得 自己渺小。 比如说 中国足球队与韩 国战平就说 自己不再恐韩等等。 一场 比赛 说 明 不 了什 么 的 , 正 有 实 力 的 队 员 和 球 队 应 该 展 现 自己 的 大气 , 真 而不是在一两场 比赛上斤斤计较 。” 比赛有赢就有输 , 输有可能是 实力 的原因或者是I 的发挥不好 ,但不管怎么说输球不要紧但 不要输 了 临场 人, 不要丢了 自己的 自信心 。要理性 的看待输的方面 , 不要丢盔卸 甲甚 至造成心理障碍 。要想起孑 子的一句话 :天行健 , L “ 君子以 自强不息。” 24崇 高理 想 和 远 大 目标 的树 立 _ 运动员有一定 的运动 寿命 ,遵循人体的机能规律必然有退役的一 天 。 以 运 动 员不 能 只满 足 于 眼 前 的风 光 , 应 该 要 树 立崇 高 理 想 和 远 所 而 大 目标 。许多的运动员在退役之后可 以继续从事教练或者从事体育科 研, 甚至著书立说 , 毕生奉献与某一体育领域 。这都与他们做运动员时 能够不安于现状 , 多多学 习有关 。对 于运动员来说 , 或许你跑的世界最 快, 球打得最好并不是你人生 中的最高乐趣 。 3先 秦儒 家 文化 与 建 设 和谐 体 育环 境 . 31 . 礼仁并重的体育思想与建设和谐体育环境 其实违反 体育道德 的现象也并不 只是现代体育运动 中会 出现 , 在 古代体育运动中经常出现耍赖以及不公 平竞 争的现象 。例如据 《 毂梁 传・ 僖公元年》 , 子友与莒 国将军挈 曾采用相互 手搏的方法来解决 载 公 彼此 间 的矛 盾 , 是 , 子 友却 在 手搏 处 于下 风 的时 候 , 守 承 诺 , 刀 但 公 不 拔 杀死了挈。由此可见 , 那时候 的体育爱好者也常常不遵守体育道德 。对 于道德败坏之事 , 儒家是最深恶痛绝的 , 体育道德亦 是。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 a t Th n u in s h u h a e p o o n n u n e o h h n s p rst o g tf r t n , n a e d csv sr c : e Co f ca it o g th st r f u d i f e c n t e c i e e s o h u h o ma i . a d h s t e ii e t h l t o h i f e c n d v l p o me t f h i e e s o s n u n eo e eo lp n eCh n s p r . l o t t
孔子作为 中国历史上 最伟大 的思想 家、教育家 和政治 家,生平育人无数,但其一 生最杰 出的成就则是创立 了儒家 学派。出生于春秋末期 的孔子 ,面对 当时礼崩乐坏 、王室衰 落、大国争霸 、奴录制一触 即崩 、新 兴贵族势 力 日渐强 的情 形 ,凭借着对古代道德生活 的反思 ,创立 了以 “ ” 礼 ” 仁 、“ 为主要 内容 的思想体 系, 以期望 维护摇摇 欲坠 的奴 隶主统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5期 0
V L 0No 5 o 3 .
唐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 年 9月 08
S p. 0 8 e 2 0
J un lfTn sa e c es ol e o ra a g h nTa h r l g o C e
.
9 — 4
维普资讯
马志虎 ,等:论儒家思想对 中国体育运动产生的影响
第 四阶段 :当代儒学 。上世纪 2 0年代,儒学思想终于 在历尽数百年低潮后 再次成功复兴 。在 以梁漱 溟、熊十力、
历批判 ,指 出儒学思想是束缚 国人几 千年 的封建枷锁,是导
致奴性 的关键所在 ,其后随着李 大钊 、陈独秀等人推行 的新
文 化 运 动 更是 将 儒 家 思想 彻 底 推 向没 落 。
收稿 日期:2 0 .20 0 80 .7 作 者简介:马志虎 (9 9) 16 . ,男 ,宁夏海 原人 ,宁夏师范学 院体育系讲师 。
治 。孔 子 认 为 “ ”与 “ ”之 间 是 一 种 内在 与 外 在 的 关 系 , 仁 礼
第二阶段 :宋 明儒 学。宋明时期 ,儒家学说迎 来 了它的 第二 次高峰 。以周敦颐、邵雍、张载、朱熹等人创建的宋 明
理学成 为儒 学思想发展 的一个新的阶段 。南北朝、隋唐时期 佛教盛行一 时,鉴于此 ,宋 明理学 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 , 在此基础上融合 了佛道 以及诸 子百家学说, 集各家思想之大 成 ,建立起融儒、释 、道为一体的庞大的思想 体系 。此阶段 之后 ,儒家思想 已经完全演变成为不 可动摇 、不可替代 的官
方哲学 。
正所谓仁礼相成 。“ ”是个 体的 自觉意识 ,而 “ ”则是 仁 礼
一
种正统的行为规范 。 将外在 的等级制度 、 史传统 、 历 风俗
习惯等 融入到内在 的个人修养 当中, 从而 形成特 定的 自我意 识修养。虽然孔 子及其弟子最终没有 改变历 史车轮 的足迹 ,
但其所 留下的思想 主张仍 旧影 响深远 ,继孔孟 珙创儒学 以 来,儒 学的发展大致经历 了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 :两汉儒学。秦朝 时期统 治者以法家 思想作为 其治国方针 。然而严峻的法制、残酷 的刑 法导致 了秦朝在短 时期内消亡 。两汉统治者在 秦朝灭亡的教训中 , 采纳 了董仲 舒 “ 罢黜百家 ,独尊儒 术 ”的思想 ,确立儒家 思想成为其治 国指导思想 。儒家思想 也便正式走上 了历史政治舞台 , 确立
M A — u YUAN Zhih . Guo we — i
( p r n f h s a E uainNig i Tah rUnv rt, nxaG y a 5 0 0 C ia De at t y i l d ct , nxa ec es iesy Nig i u u n7 6 0 , hn ) me o P c o i
第 三阶段:清 代儒学 。清代 时期 ,儒家学说在其发展史 上 跌落 谷底 。近代 中国遭 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 略,使得 当时
众 多 的 知识 分 子对 文 化进 行 反 思 , 对 文 化 的 反 思 首 先 是对 而
中国传统文 化进行 反思 ,其 中则 以孔孟儒 学为重点批判对 象 。当时的谭 嗣同、梁启超等人对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提 出严
关键 词:儒家 思想 ;中国体 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 :G8 0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 10 —152 0 )50 9 —2 0 99 1(0 80 —0 40
Th n u n eo n u i n Th u h n Ch n s p r s eI f e c f l Co f ca o g t i e eS o t o
论儒家思 想对 中国体育遣动产生 的髭 响
马志虎 ,袁 国伟
( 夏师 范 学 院 体 育 系 , 宁 夏 固原 宁 760 ) 5 0 0
摘 要 :儒家思想对 中国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 深刻的影响, 对中国体 育活动 的形成 、 更 发展和演化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 并有着极其 深刻的影响。
Ke r s c n u i h u h ; h n s p rs i f e c ywo d : o f ca t o g t c i e es o ;n u n e n t l
l 儒 家思 想 产 生 及 其 发 展 阶段
其 正统 的官方意识地位 ,由此 以后儒家思想也便成 为中国各 封建王朝统 治者 的指 导思想。 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 的 这 第 一次高峰。这 一阶 段是 儒家学说的政治化和神学化 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