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
合集下载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九章--感觉器官

行波学说 行波学说: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都
是从基底膜的底部开始,但不同频率的声波, 行波传播远近及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不同(图)
2.耳蜗的感受器电位 有三种: 1.未受声波刺激时的耳蜗的静息电位 2.受声波刺激时耳蜗产生的微音器电位 3.耳蜗微音器电位引发的耳蜗神经的动作电 位
耳蜗的静息电位 内淋巴电位:+80mv,与Na+泵有关 毛细胞静息电位:-70至-80mv
(四)视野
定义: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 所能看到的范围
特点: 白色视野兰色红色绿色 鼻侧与上方小,颞侧与下方大
临床意义:可帮助诊断眼部和脑的一些病 变
(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1.双眼视觉:双眼同时看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 优点:弥补盲点的存在,扩大视野,产生立体
视觉。
2.立体视觉:双眼视物时,主观上可产生被视 物体的厚度及空间的深度或距离等感觉
耳蜗神经的动作电位 定义:耳蜗对声音刺激的一系列反应中
最后出现的电变化
作用:传递声音信息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概述
前庭器官: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功能:
1、感觉人体头部位置及人体移动时的速度 变化。
2、调节肌肉紧张,维持姿势平衡。
3、调整眼的运动,使人在运动时,眼仍能 注视空间某一物体,判别体位方向和看清物 体。
矫正:凸透镜
3.散光:用柱面镜纠正 产生原因: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
不等
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一)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1、分层:分十层,简化为四层(色素上 皮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神 经节细胞层)
感光细胞层(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分布:很不均匀 黄 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 周边部:视杆细胞多,视锥细胞少 盲 点:无感光细胞
第九章感觉器官

视觉的产生过程: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N AP
视觉中枢→视觉
第九章感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系统和成像
1.折光系统: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射率 1.000 1.336 1.336 1.437 1.336
曲率半径
眼的调节:眼折光能力的改变,主要是晶状体 包括晶状体调第九节章感、觉器瞳官 孔调节和眼球会聚。
1.晶状体调节:过程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视物模糊 皮层-中脑束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状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晶状体前后凸
弹性↓→老花眼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 触觉阈:引起触-压觉的最小压陷深度.
❖ 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毛囊感受器、环层小体、麦斯纳 小体、鲁菲尼小体和梅克尔盘。
第九章感觉器官
三、温度觉
❖ 热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当皮肤温度达到32-45℃, 感受器激活,温度越高放电增加,产生热觉,超过45℃ 则产生热痛觉.
❖ 冷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当皮肤温度低于30℃,感 受器激活温度越低放电增加,产生冷觉.
7.8(前) 6.8(后)
10.0(前) -6.0(后)
∵整体眼折光能 力最强的是:空气-角 膜界面。
∴当不戴潜水镜 潜水时,水中视物模糊 的原因是空气-角膜界 面的折射率↓所致。
第九章感觉器官
2.简化眼: 与正常眼有相同的折光效果,更简单的等效光学
系统。
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20mm,折射率为1.333, 曲率半径为5mm,节点(n,光心)在角膜后方5mm处,前主焦点在 角膜前15mm处,后主焦点在节点后15mm处。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

(二)视敏度
❖ 视敏度(visual acuity)又称视力,是指眼能分辨物体两 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也就是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 大能力。通常以视角的大小作为衡量标准,所谓视角是物 体两点光线投射入眼时,通过节点相交叉时所形成的夹角 。
❖ 同一距离视角越小表明视力越好。
▪ 在良好光照条件下,人眼能看清5米远处视力表上第10行E字形符号 的缺口方向时,此时视角为1分角(1/60度)。说明该眼具有正常 视力,按国际标准视力表表示为1.0,按对数视力表表示为5.0。若 在相同条件下,只能看清视力表上第1行E字形符号时,其视力仅为 正常眼的1/10,以0.1表示。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四种折光体组成。其折光能力与折射面的曲率 半径有关。曲率半径越大,折光能力越小;反 之折光能力越大。由于晶状体的曲率半径可随 视物距离而改变,所以它在眼折光系统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 瞳孔的大小还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强光下瞳孔缩小, 弱光下瞳孔散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 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的光量,使视网膜不 至因为光亮过强而受到损害;弱光下瞳孔扩大可增加进入 眼的光量,以产生清晰的视觉。瞳孔对光反射的效应是双 侧性的,光照一侧眼时,两侧瞳孔同时缩小,这种现象称 为互感性对光反射。
❖ 感受器(receptor)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专门感受机 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 根据感受器分布的部位和功能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
人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的功能是接收外界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 神经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大脑将处理后的信息整合成感觉体验,使我们能够感知外界事物 不同感觉器官对应不同类型的感觉体验,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感觉器官是人体 的感知器官,能 够感知外界的刺 激,并将这些刺 激转化为神经信 号,传递给大脑
保护身体:适应 性可以保护我们 的身体免受过度 刺激和潜在的伤 害。
感觉器官的损伤与康复
原因:疾病、意外 事故、药物副作用 等
类型:听觉损伤、 视觉损伤、嗅觉损 伤、味觉损伤、触 觉损伤等
视力损伤影响个体认知和学习能力 听力损伤影响个体语言和社交能力 嗅觉损伤影响个体味觉和情感体验 触觉损伤影响个体感知和运动能力
刺激的性质和强度 适应的速度和程度 刺激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个体差异和生理机制
感觉细胞的适应性:感觉细胞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过程,表现为感受器的阈值变化。
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通过调整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传递的强度来适应外界刺激。
激素和神经递质的调节:某些激素和神经递质可以影响感觉器官的适应性,如肾上腺素、多巴胺 等。
作用:听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 方式之一,通过听觉可以获取大量 的信息和交流。
定义:嗅觉器官 是人体感知气味 的主要器官,通 过鼻腔内的嗅觉 细胞来感知气味 分子
作用:嗅觉器官 对于人类生存和 健康至关重要, 它可以检测环境 中的有害气体和 食物的新鲜度等
结构:嗅觉器官 由鼻腔内的嗅觉 细胞、嗅球和大 脑皮层等结构组 成
长期适应:长期暴露于某种刺激下,感觉器官的适应性会逐渐增强,如长期噪音暴露下对噪音的 适应。
适应环境变化: 感觉器官通过适 应环境刺激的变 化,帮助我们更 好地应对外部条 件。
提高感官灵敏度: 适应过程可以提 高感觉细胞的灵 敏度,使我们更 敏锐地察觉外界 的微小变化。
人体解剖学:感觉器官

膜半规管
膜壶腹
壶腹嵴
四、前庭蜗神经 Vestibulocochlear nerve
膜半规管
前庭神经节
前庭神经 蜗神经
椭圆囊
球囊
膜蜗管
五、声波的传导
声波
外耳道 鼓膜振动
前庭窗 外淋巴振动
基底膜振动
螺旋器
听觉中枢
听小骨链 内淋巴振动 蜗神经
螺旋器
蜗神经
螺旋神经节细胞
视器 Visual organ
眼球壁
面神经管
前庭窗
面神经
蜗窗 颈内静脉
岬 颈内动脉
③前壁(颈动脉壁):为颈内动脉管后壁。
面神经管
前庭窗
面神经
蜗窗 颈内静脉
岬 颈内动脉
前壁有咽鼓管开口和鼓膜张肌。
上壁
鼓室
下壁
鼓膜张肌 镫骨肌
锥隆起 镫骨肌
前庭窗 蜗窗 鼓膜张肌
咽鼓管
④后壁(乳突壁): 上部有乳突窦口,后通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后壁内有面神经管(面神经)。
咽 鼓 管
2.乳突小房 Mastoid cells 乳突窦 Mastoid antrum
乳窦口 乳突窦 乳突小房
鼓室
3.鼓室 Tympanic cavity (1)鼓室六个壁:
上壁 上壁
鼓室
后壁
前壁
下壁 下壁
①上壁(盖壁):鼓室盖,分隔鼓室与颅中窝。
鼓室盖
鼓室
下壁
②下壁(颈静脉壁):分隔鼓室和颈内静脉。
乳突窦口 面神经管
鼓室
乳突窦
乳突小房
面神经
⑤ 内侧壁(迷路壁):为内耳外侧壁。 鼓岬、前庭窗、蜗窗、面神经管凸
面神经管凸
前庭窗 鼓岬
生理学-感觉器官

• 对刺激部位的编码:一个感觉单位所能感受的范围称为感受野。 落在不同感受野上的刺激可以辨别出不同的刺激部位。两点辨 别阈——能够分辨出两个点状刺激的最小距离(指尖明显小于 背部,与感受野的精细程度有关)
• 对相同刺激不同强度的编码:单一神经上冲动发放频率不同, 传输神经纤维的数目不同(机制:一个强刺激可以募集更多的 感受野加入对一个刺激的反应)
止疼药——阿司匹林
②代谢中产物的作用 • TXA2作用:
促进血小板的聚集,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同时是缩血管物质。 • 前列环素(PGI2):
抗血小板和舒张血管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 • 前列腺素:
a. 神经系统:升高下丘脑体温调节调定点,使体温增加;降低 痛觉传入神经兴奋阈值,致痛。 b. 免疫系统:抑制抗体的分泌,抑制巨噬细胞的增殖(负反 馈),抑制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作用,抑制淋巴因子的分泌。 c. 心血管系统:PGH2主要形成TXA2,引起血栓。 d. 呼吸系统:PGF等可是支气管收缩,PGE等可是支气管舒张, 哮喘病人支气管对PGF异常敏感,引起支气管痉挛。 e. 消化系统:抑制在食物的作用下胃泌素导致的胃酸分泌,增 加胃粘液分泌,保护胃肠道。
• 双极细胞层:连接感光细 胞和视神经。
• 神经节细胞层:视神经元 的胞体聚集处。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一)视网膜的结构层次
起横向联系作用和传递反馈信 息的细胞
• 水平细胞:分布在感光细胞层 和双极细胞层之间,其细胞突 较长,横向联系于各视锥细胞 与视杆细胞基底部之间。
• 无长突细胞:在双极细胞层和 神经节细胞层之间,其轴突与 各神经节细胞的树突相联系。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二)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分别构成暗视觉和明视觉系统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 对相同刺激不同强度的编码:单一神经上冲动发放频率不同, 传输神经纤维的数目不同(机制:一个强刺激可以募集更多的 感受野加入对一个刺激的反应)
止疼药——阿司匹林
②代谢中产物的作用 • TXA2作用:
促进血小板的聚集,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同时是缩血管物质。 • 前列环素(PGI2):
抗血小板和舒张血管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 • 前列腺素:
a. 神经系统:升高下丘脑体温调节调定点,使体温增加;降低 痛觉传入神经兴奋阈值,致痛。 b. 免疫系统:抑制抗体的分泌,抑制巨噬细胞的增殖(负反 馈),抑制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作用,抑制淋巴因子的分泌。 c. 心血管系统:PGH2主要形成TXA2,引起血栓。 d. 呼吸系统:PGF等可是支气管收缩,PGE等可是支气管舒张, 哮喘病人支气管对PGF异常敏感,引起支气管痉挛。 e. 消化系统:抑制在食物的作用下胃泌素导致的胃酸分泌,增 加胃粘液分泌,保护胃肠道。
• 双极细胞层:连接感光细 胞和视神经。
• 神经节细胞层:视神经元 的胞体聚集处。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一)视网膜的结构层次
起横向联系作用和传递反馈信 息的细胞
• 水平细胞:分布在感光细胞层 和双极细胞层之间,其细胞突 较长,横向联系于各视锥细胞 与视杆细胞基底部之间。
• 无长突细胞:在双极细胞层和 神经节细胞层之间,其轴突与 各神经节细胞的树突相联系。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二)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分别构成暗视觉和明视觉系统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第04章感觉器官课件

3.散视:折光面上某条或多条经线和纬线的曲度异常, 在眼内不能同时聚焦而使物象变形和视物不清。矫正: 配带柱面镜。
4.怎样预防近视
“三要、四不看” 5.预防沙眼 由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眼病,使结膜血管模糊、
充血、并出现乳头增生、看似表面有沙粒,粗糙不 平。
三、眼的感光功能
(一)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光
视细胞
第一级神经元
双级细胞
第二级神经元
组成视神经进入颅腔
节细胞
在视交叉处进行半交叉 第三级神经元
少部分视束 大部分视束
上丘 参与瞳孔对光、视觉调节和视觉运动反射
外侧膝状 体
第四级神经元
视辐射到达枕叶距状裂上、下缘
六、双眼视觉
视物时两眼视野大部分重叠。靠眼外肌的调节, 使物 体同一部分的光线, 成像在两侧视网膜的相称点上 (黄斑)。在黄斑以外, 一眼的颞侧和另一眼的鼻 侧视网膜互相对称。
2.半规管:上、下、外3个位于颞骨内,在壶腹内有壶 腹嵴(上为胶质的终帽和下的毛细胞)
(二)前庭器官生理
球囊和椭圆囊是感受线形加速度和头空间位置变化的 感受器,当头向左或向右倾斜时,毛细胞去极化, 兴奋传至大脑产生位置的感觉。
壶腹嵴是感受旋转运动的感受器,(和上)
第四节 其他感受器
一、嗅觉感受器 位于上鼻甲, 由杆状的嗅毛细胞构成, 数量1000万个,
第三节 听觉器官和前庭器官 一、耳的结构
(一)外耳
1、耳廓:收集声波 2、外耳道:向内、向前、再向下,外1/3为软骨,有
耵聍腺分泌耵聍。
3.鼓膜:厚0.1mm,向内凹陷为鼓脐,和锤骨的柄相 连。
(二)中耳
1、鼓室:是颞骨内的空腔(1—2cm2),内有3块听 小骨,有外耳道、卵圆窗、蜗窗、咽鼓管口以及与 颞骨乳头的气室相通。
4.怎样预防近视
“三要、四不看” 5.预防沙眼 由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眼病,使结膜血管模糊、
充血、并出现乳头增生、看似表面有沙粒,粗糙不 平。
三、眼的感光功能
(一)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光
视细胞
第一级神经元
双级细胞
第二级神经元
组成视神经进入颅腔
节细胞
在视交叉处进行半交叉 第三级神经元
少部分视束 大部分视束
上丘 参与瞳孔对光、视觉调节和视觉运动反射
外侧膝状 体
第四级神经元
视辐射到达枕叶距状裂上、下缘
六、双眼视觉
视物时两眼视野大部分重叠。靠眼外肌的调节, 使物 体同一部分的光线, 成像在两侧视网膜的相称点上 (黄斑)。在黄斑以外, 一眼的颞侧和另一眼的鼻 侧视网膜互相对称。
2.半规管:上、下、外3个位于颞骨内,在壶腹内有壶 腹嵴(上为胶质的终帽和下的毛细胞)
(二)前庭器官生理
球囊和椭圆囊是感受线形加速度和头空间位置变化的 感受器,当头向左或向右倾斜时,毛细胞去极化, 兴奋传至大脑产生位置的感觉。
壶腹嵴是感受旋转运动的感受器,(和上)
第四节 其他感受器
一、嗅觉感受器 位于上鼻甲, 由杆状的嗅毛细胞构成, 数量1000万个,
第三节 听觉器官和前庭器官 一、耳的结构
(一)外耳
1、耳廓:收集声波 2、外耳道:向内、向前、再向下,外1/3为软骨,有
耵聍腺分泌耵聍。
3.鼓膜:厚0.1mm,向内凹陷为鼓脐,和锤骨的柄相 连。
(二)中耳
1、鼓室:是颞骨内的空腔(1—2cm2),内有3块听 小骨,有外耳道、卵圆窗、蜗窗、咽鼓管口以及与 颞骨乳头的气室相通。
感觉器官(人体解剖生理学)

•耵聍腺——分泌耵聍
三、鼓膜
半透明,椭圆形
倾斜,与外耳道下壁约成45° 角。
砧骨
上1/4:松弛部 下3/4:紧张部
锤纹 紧张部 光锥
锤骨头
松弛部
鼓膜脐
• 鼓室 • 咽鼓管 • 乳突小房
中耳
一、鼓室
(一)鼓室的6个壁: 上壁: 盖壁 下壁: 颈静脉壁 前壁: 颈动脉壁 后壁: 乳突壁 外侧壁:鼓膜壁 内侧壁:迷路壁
动物种系
功 适宜刺激 能 光敏感度 作 分辨力 用 专司视觉
视力
鸡、爬虫类仅有视锥细胞 鼠、猫头鹰仅有视杆细胞
强光
弱光
低(强光→兴奋)
高(弱光→兴奋)
强(分辨微细结构)
弱(分辨粗大轮廓)
明视觉 + 色觉 强
暗视觉 + 黑白觉 弱
一、视器的结构
组 眼球 成 眼副器
眼球
眼
眼
球
球
内
壁
容
物
眼球的构造
角膜
膜壶腹:壶腹嵴—平衡觉感受器 (旋转变速运动)
膜壶腹
声波传导的途径
气传导
传导性耳聋:外耳鼓膜和中耳 听小骨链损伤。
神经性耳聋:内耳螺旋器、蜗神经 和中枢神经病变。
1.气传导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⑴主要途径: 外耳道 ↓ 鼓膜 ↓ 听骨链 ↓ 卵圆窗膜 ↓ 内耳
⑵次要途径: 外耳道→鼓膜→鼓室空气→圆窗膜→内耳
本章我们主要学习视器和前庭蜗器。
一、视觉的形成
视觉的形成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共同完成 的。
光波
可见光(400-750nm )
眼折光系统 将物体发出的光波成像于视网膜
眼感光系统 将光波转变为电变化
三、鼓膜
半透明,椭圆形
倾斜,与外耳道下壁约成45° 角。
砧骨
上1/4:松弛部 下3/4:紧张部
锤纹 紧张部 光锥
锤骨头
松弛部
鼓膜脐
• 鼓室 • 咽鼓管 • 乳突小房
中耳
一、鼓室
(一)鼓室的6个壁: 上壁: 盖壁 下壁: 颈静脉壁 前壁: 颈动脉壁 后壁: 乳突壁 外侧壁:鼓膜壁 内侧壁:迷路壁
动物种系
功 适宜刺激 能 光敏感度 作 分辨力 用 专司视觉
视力
鸡、爬虫类仅有视锥细胞 鼠、猫头鹰仅有视杆细胞
强光
弱光
低(强光→兴奋)
高(弱光→兴奋)
强(分辨微细结构)
弱(分辨粗大轮廓)
明视觉 + 色觉 强
暗视觉 + 黑白觉 弱
一、视器的结构
组 眼球 成 眼副器
眼球
眼
眼
球
球
内
壁
容
物
眼球的构造
角膜
膜壶腹:壶腹嵴—平衡觉感受器 (旋转变速运动)
膜壶腹
声波传导的途径
气传导
传导性耳聋:外耳鼓膜和中耳 听小骨链损伤。
神经性耳聋:内耳螺旋器、蜗神经 和中枢神经病变。
1.气传导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⑴主要途径: 外耳道 ↓ 鼓膜 ↓ 听骨链 ↓ 卵圆窗膜 ↓ 内耳
⑵次要途径: 外耳道→鼓膜→鼓室空气→圆窗膜→内耳
本章我们主要学习视器和前庭蜗器。
一、视觉的形成
视觉的形成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共同完成 的。
光波
可见光(400-750nm )
眼折光系统 将物体发出的光波成像于视网膜
眼感光系统 将光波转变为电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pigmentted layer absorbs light that passes completely through the anterior layer, preventing backscatter (blurring of vision)
Contents of eyeball
The Visual Organ 视器
Composition: eyeball and accessory organs of eye Shape of eyeball Has anterior and posterior poles Equator 赤道: an imaginary line encircling the eyeball, midway between anterior and posterior poles Axis of eyeball 眼轴: a line joining the two poles Optic axis 视轴: a line joining the center of the pupil to the fovea centralis
Walls of eyeball
Cornea 角膜 Fibrous tunic of eyeball Sclera 巩膜
Iris 虹膜 Vascular tunic of eyeball Cilliary body 睫状 体 Choroid 脉络膜
Pars iridica retinae Retina 视网膜 Pars caeca retinae Pars ciliaris retinae Pars optica retinae
Aqueous humor 房水
Lens 晶状体
Vitreous body 玻璃体
Aqueous humor 房水
Chamber of eye 眼房- lies between cornea and lens, and divided by iris into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hambers Aqueous humor 房水 A clear watery fluid that fills chamber of eye Continuously secreted by ciliary body into posterior chamber Passes through pupil into anterior chamber Then it filters though iridocorneal angle into sinus venosus sclerae, this sinus drains via anterior ciliary veins into ophthalmic veins
Sinus venosus sclerae Ciliary Muscle Iridocorneal angle Dilator Pupillae Sphincter Pupillae
Lens ciliary zonule Ciliary Processes Ciliary ring
Choroid 脉络膜
Optic disc 视神经盘 (blind spot), located medial to posterior pole of eye, and consists of optic nerve fibers and central artery of retina Macula lutea 黄斑
Pars optica retinae视网膜视部
Lines the choroidsComposed of two layers
An outer pigment cell layer Inner neural layer (four layers)
The fourth layer consists photoreceptor cells
Vitreous body 玻璃体
Consists of colorless, transparent jelly-like substance in which there is a meshwork of fine fibrils, occupies the vitreous chamber, the space between lens and retina Helps maintain the shape of eyeball and supports the retina
Vascular tunic of eyeball (middle)
Iris 虹膜
Thin contractile membrane anterior to ciliary body, with a central opening, the pupil 瞳孔 Contains sphincter pupillae 瞳孔括约肌(circular fibers) and dilator pupillae 瞳孔开大肌 (radial fibers) Cornea and iris meet to form the iridocorneal angle 虹膜角膜角
Cone cells 视锥细胞are color receptors that function best during the day Rod cells 视杆细胞are dark-light receptors that function best at night and in dim light The third layer consists of bipolar neurons 双极细胞 The second layer is formed ganglion cells 节细胞, whose axons form
optic nerve The first layer consists of nerve axons that collect at the optic disk and pass through the sclera to form the optic nerve
Ganglion cells Bipolar neurons Rod cells Cone cells Pigment cell layer
The Sensory Organs
山东大学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李振华
The Sensory Organs
Sensory organs include the receptors and accessory organs. The receptors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The exteroceptors 外感受器: receive stimuli such as touch, temperature, pain, light and sound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interoceptors 内感受器: pick up information about internal environment The proprioceptors 本体感受器: receive stimuli from muscles, tendons, joints and ligaments
posterior 5/6, consisting of fibrous connective tissue that forms a tough protective covering for eyeball, Contains sinus venosus sclerae 巩膜静脉窦which lies beneath the junction of cornea and sclera
பைடு நூலகம்
Cilliary body 睫状体
Body a ring-shaped thickening anterior to equator, containing smooth muscle fibers called ciliary muscle 睫
状肌
Ciliary processes 睫状突: a series of some 60~80 projections producing aqueous humor Ciliary ring 睫状环
Ophthalmic vein
Functions
• Helps focus light • Helps maintain constant pressure in eyeball • Helps nourish the lens and cornea
Lens 晶状体
Transparent biconvex structure, covered by an elastic transparent capsule Located between iris and vitreous body, and suspended behind pupil by ciliary zonule 睫状小带 Shape changed by the ciliary muscle: for near vision, the ciliary muscle contracts and the lens rounds up, while for distant vision the lens flattens out, so that the eye may be focused on distant objects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aqueous humor
Ciliary body Posterior cha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