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初二语文最新知识点归纳病句类型1、成分残缺(缺少主语、缺少宾语)①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改正:删去"通过"或者"使",句子就有主语了。

②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

改正:在"流失"后面补充"的行为",这样句子就有了宾语了。

③随着救援工作的紧张进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心理教育中心已经总结出一些地震灾害心理危机干预。

改正:在"干预"后面补充"的方法",这样句子就有了宾语了。

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通读句子,找出缺少的或多出的成分,补上或者删掉。

2、搭配不当①省委省政府追认他为"湖南省抗冰救灾模范""烈士"等荣誉称号。

改正:将"追认"改为"追授",或者删去"等荣誉称号"。

②为了活泼毕业班同学的课余生活……改正:将"活泼"改为"活跃"或"丰富"。

③向全世界表现了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成果。

改正:将"表现"改为"展示"。

总结:修改的一般方法--找出搭配不得当的词语,改换搭配得当的词语。

3、语序不当①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改正:将"改正并认识"调换为"认识并改正"。

②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以"海宝"为吉祥物。

改正:将"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调换为"广泛征集和精心筛选"。

③我国成功地发射并研制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宇宙飞船。

改正:将"发射并研制"调换为"研制并发射"。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汇总语文八年级知识点第一单元战争记忆第1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è气阻遏è绥suí聿yù2.解释下列词语。

(1)业已:已经。

(2)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初二上册语文期中知识点总结一、字词基础1《新闻两则》鄂è:湖北省的简称。

豫yù:今河南省的简称。

绥靖suíjìng: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

阻遏zǔ’è:阻止;遏止。

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锐:锋利。

当:抵挡。

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

2《芦花荡》尖利jiānlì:尖锐锋利。

能耐néngnai:[口]∶本事;技能。

悠闲yōuxián: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寒噤hánjìn: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仄歪zè:倾斜。

央告yānggào:恳求。

转弯抹角:语言不便直说,以比喻、暗示或正言反说等方式表达。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八年级语文知识点。

初二语文知识点梳理

初二语文知识点梳理

初二语文知识点梳理
初二语文知识点梳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词语辨析:学习词语的正确用法和辨析,如近义词、反义词的区别,词语的语义变化等。

2. 句子成分:了解句子的基本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的分类和含义。

3. 修辞手法:了解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以丰富文章表达的效果。

4. 语法知识:学习语法知识,如基本语法规则、时态、语态、单复数等。

5. 阅读理解:学习阅读理解的技巧,如找准关键词、推理判断、概括归纳等。

6. 文学常识: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如诗歌、散文、小说的特点,名著作品的作者和内容等。

7. 写作技巧:学习写作技巧,如写作思路的拓展,段落结构的安排,逻辑推理的表达等。

8. 古文阅读: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了解诗经、楚辞、唐诗等的特点和内涵。

9. 文字修饰:学习文字的修饰,如标点符号的使用,字体的选择等。

10. 文化常识:学习一些传统文化常识,如中国古代的礼仪习俗,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等。

以上只是初二语文知识点的一部分,具体还要根据教材和学校的要求来确定。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以下是初二《语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1. 古代文学与文言文阅读:- 熟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理解其主题和艺术特点。

- 学习阅读和理解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 掌握文言文的翻译和改写技巧,将古代文学作品转化成现代语言表达。

2. 现代文学与阅读:- 阅读现代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 学习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 了解现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如鲁迅、莫言等,了解其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3. 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 学习不同类型写作的技巧,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了解结构和表达方式。

- 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提升写作的表现力和文采。

4. 古代诗词鉴赏与作文:- 学习欣赏古代诗词作品,如唐诗宋词等,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 学习古体诗和现代诗的写作形式和技巧,培养对诗歌的创作和鉴赏能力。

5. 阅读理解与写作素材:-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归纳和总结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观点。

- 学习积累并运用丰富的写作素材,如事例、引语、典故等,丰富文章的内容和论证手法。

6. 修辞与修辞手法:- 了解修辞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学习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语言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反问等,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7. 文字表达与修辞运用:- 培养准确、流畅和有逻辑性的文字表达能力,注意修辞运用的恰当性和效果。

- 学会运用好词佳句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或作文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以上是初二《语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有更具体的问题,可以随时向我提问。

八年级语文背诵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背诵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背诵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背诵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古诗文背诵:《登鹳雀楼》、《古朗月行》、《静夜思》、《将进酒》等。

2. 古文背诵:《论语》、《孟子》、《荀子》等经典文言文篇目。

3. 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小说的名句和片段。

4. 现代文学作品:《边城》、《茶馆》、《家》等现代文学作品的名句和描写。

5. 文言文知识点:句子成分、基本语序、修辞手法等。

6. 词语和成语:常见的词语、成语及其用法和意义。

7. 古代诗歌常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诗体的特点和韵律。

8. 古代文学史:唐代、宋代、元代等不同时代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9. 文化常识:中国文化的传统节日、历史传说、文化人物等。

10. 修辞手法:比喻、象征、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以上是八年级语文背诵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八年级语文各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各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各单元知识点
在八年级语文学习中,我们会学习到很多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是必须要掌握的。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语文各单元知识点。

1. 修辞和修辞手法
修辞是指用语言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的手法,而修辞手法则是运用修辞的方法达到艺术效果的手段。

八年级语文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手法。

2. 诗歌欣赏
诗歌欣赏是对诗歌内容、形式及意义的领悟和理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学习到古诗、近现代诗歌的欣赏方法和技巧,并能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蕴和情感。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是提高语文理解能力、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们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常用的句式,能够准确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文章。

4. 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是辩论或争论某一问题的文章,包括立论、论据、反驳和结论四个部分。

我们需要懂得如何对不同主题进行分析、如何论证和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如何反驳和回应其他人的观点。

5. 小说阅读
小说阅读是培养我们文学鉴赏能力的一种途径。

我们需要能够分析小说的结构、角色、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寓意,并写出精彩的读后感和评论。

6. 语文综合运用
语文综合运用是将我们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的能力。

包括口头表达、写作、阅读理解、听力理解等方面。

以上就是八年级语文各单元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大家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要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掌握,不断提升我们的语文能力。

初二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总结

初二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总结

初二语文必考知识点全总结一、文字的表达方式1. 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2. 描写的方法:描写的对象、手法和方法3. 议论的方法:议论的对象、手法和方法4. 叙事的方法:叙事的对象、手法和方法5. 表达情感的方法:表达情感的对象、手法和方法二、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2. 古代文学的特点3. 古代文学名著及其作者和内容4. 古诗词及其特点5. 古文的特点及其名篇选段的鉴赏三、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2. 现代文学的特点3. 现代文学名著及其作者和内容4. 现代诗歌及其特点5. 现代散文及其特点四、作文1. 写作的基本规范2. 叙事和描写的技法3. 议论和说明的技法4. 作文的语言风格5. 作文的写作方法五、语言运用1. 词语的意义及辨析2. 语法的基本知识3. 句子的成分及结构分析4. 文字的逻辑关系5. 写作常见错误及改正方法六、修辞手法1. 比喻2. 拟人3. 换喻4. 夸张5. 对偶七、文学常识1. 文学名词的理解和应用2. 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3. 著名作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4. 文学流派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5. 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八、经典作品解读1. 古代经典名著及其内涵2. 现代经典名著及其内涵3. 经典诗歌及其鉴赏4. 经典散文及其鉴赏5. 经典文学理论及其应用以上就是初二语文必考知识点的全总结,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相信初二语文考试将不再是难题。

希望大家在备考时能够有所帮助,祝大家学业有成!。

初二语文所有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语文所有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语文所有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二语文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了文学、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初二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初二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主要学习内容包括:1. 文言文常识: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句读、对仗、修辞等。

2. 文言文翻译:学习如何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和词汇的转换。

3. 文言文理解: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理解其内容和思想。

4. 文言文背诵: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段落,加深对文言文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主要学习内容包括:1. 文章结构分析: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

2. 文章内容理解: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3. 文章鉴赏:学习如何鉴赏文章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 文章写作技巧: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三、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学习内容包括:1. 写作基础:学习写作的基本格式和规范。

2. 写作技巧:学习如何构思、组织材料、表达思想。

3. 文体训练:练习不同文体的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4. 写作创新:鼓励创新思维,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四、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学习内容包括:1. 文学史:了解中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不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和重要作家。

2. 文学作品: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理解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3. 文学理论:学习文学的基本理论,如文学创作的原则和方法。

五、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主要学习内容包括:1. 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节日、习俗、礼仪等。

2. 现代文化:了解现代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高文化适应能力。

3. 跨文化交流:学习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初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阅读、思考和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1.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线索: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线(中心事件)⑤时间线⑥地点线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如何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人物的描写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5.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6.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7.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8.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9.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11.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2.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3.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

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1) 以时空变化划分(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在结构上:总分总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形成悬念、奠定感情基调、照应题目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引起下文、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它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要素: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②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

③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有归纳法(个别到一般)和演绎法(一般到个别)两类。

3.分类:立论文(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驳论文(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起正确观点)。

4.结构:(1)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2)论证结构: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对照式(论述中把两种事物作对照);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5.方法: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事例或对比说明论点。

说明文一般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1.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前提是准确,有平实和生动两种基本风格等。

3..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

时间顺序: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

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用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所以在文章时间顺序也是一种独特技巧。

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4.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列图表、诠释法、作比较、摹状貌、做引用、分类别、列数字❖考题剖析(一)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

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

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或者加“如果去掉了就与实际相不符,用了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二)写法分析1、结合说明方法谈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2、结合表达方式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三)语段作用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种:(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怎么样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考点之三:说明方法[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