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CT表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CT表现
鲍亚星陈卫
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214005)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CT表现特点,提高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CT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胸部CT表现。

结果:双肺弥漫性渗出性毛玻璃样改变21例(占70%),呈索条伴网状纤维影的16例(占53.3%),呈结节状及斑片影5例(占16.7%),肺门淋巴结增大、肺囊性病变、胸腔积液及肺不张等改变4例(占13.3%)。

结论:毛玻璃样改变、索条伴网状纤维影、结节状及斑片影是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CT的特征表现,对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艾滋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CT表现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CP)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中最常见、最严重的机会性感染[1]。

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的不同病程均可发病,临床表现有发热、干咳、呼吸急促、胸痛以及发绀等,患者往往以其为首发症状就诊,其CT表现多样,CT影像表现对其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为更好地认识本病,及时的诊断,现搜集我院2008年8月至2012年5月30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

材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30例患者,男性22例,女8例。

年龄24—60周岁,平均39岁均为住院病人。

临床情况:26例患者有咳嗽、咳痰;17例有胸闷、气急;28例发热,体温最高达39.5℃;16例有体重减轻。

其中既往有冶游史21例,献血者2例,静脉吸毒史9例;同性恋17例。

所有患者CD4细胞不同程度降低,其中19例CD4 <100个/ul;全部病例的PPD试验阴性。

本组所有患者均经省、市疾控中心确定抗HIV 阳性。

经治疗其中28例感染好转出院,2例死亡。

2.方法
本组所有病例均进行了CT扫描,机器型号为SIEMENS DUO,层厚5mm,;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两侧肋膈角底部,病灶部位行1mm层厚的HRCT扫描。

结果
1.双肺弥漫性渗出性毛玻璃样改变:21例出现两肺散在弥漫的毛玻璃样改变,并以两肺门呈对称分布(图1)。

HRCT示毛玻璃阴影边缘近肺外带可见弧形透亮影,呈“月弓征”(图2)。

经治疗后复查,两肺毛玻璃样阴影消失,无明显残留病灶(图3)。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2.索条状及网状阴影:16例可见两肺分布不均的索条状及网状阴影,其间伴有毛玻璃影(图4),HRCT示,小叶间隔增厚,部分支气管稍有扩张,经治疗后如索条、网状及毛玻璃影基本吸收,残留少许纤维灶(图5)。

3.粟粒小结节影或斑片影:5例见两肺见散在分布的结节、斑片影,以两下肺分布为主,并伴有两侧肺门影增大(图6)。

4.有4例病例出现胸腔积液,气胸,心包积液等表现。

讨论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艾滋病最重要的机会感染,约85%左右的晚期AIDS
患者合并PCP[2]。

当患者感染了HIV病毒后,病毒破坏T淋巴细胞的CD4细胞,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或丧失,导致感染者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

尤其在CD4小于200每立方毫米,卡氏肺孢子虫的滋养体大量繁殖,破坏I型肺泡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发生坏死水肿渗出,肺泡腔内充盈蛋白样液体。

滋养体还破坏II型肺泡上皮,使其增生,导致肺间质纤维化。

光镜下表现为:肺间质血管充血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由于变性细胞的坏死、崩解和融合,以及血浆蛋白的渗出,肺泡内由大量泡沫样、絮状渗出物及泡沫细胞团。

这些病理改变在CT扫描上表现为多种特征性的改变。

临床上往往通过这些CT影像学的改变来诊断PCP,甚至进一步发现艾滋病的存在。

本组30例PCP病例CT表现有:1)以两肺弥漫型毛玻璃样阴影为主的肺实质改变,并以两肺门对称分布,经治疗后病变吸收较完全,此类患者多为PCP 初次感染,预后较佳。

这种类型在艾滋病患者中表现最为多见,本组中占70%。

2)两肺不对称的索条及网状纤维影为主,伴少量毛玻璃影。

HRCT可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血管支气管束增粗等间质性改变,经过治疗大多吸收不完全,此类患者多为慢性及复发病例,预后一般。

3)两肺弥漫粟粒小结节影或斑片影,以两下肺分布为主,并伴有两侧肺门影增大,可出现自发性气胸,此类病例较少见。

本组病例CT表现与姚正钢等报告相近[3]。

在PCP的诊断上,约10%左右的患者X线平片无阳性发现,故要通过CT检查,同时需与肺部的其它一些疾病作鉴别诊断。

如肺泡蛋白沉积症:典型的为两下肺毛玻璃样阴影,小叶间隔可因淋巴细胞巨细胞侵润增厚,病理特点肺泡内含有大量PAS染色阳性的细微颗粒,肺泡灌洗术既能确诊。

结节病:两侧对称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两肺内见小的肉芽肿,HRCT显示斑块样毛玻璃影,非肺门两侧对称性。

肺结核:通过痰涂片或培养可抗酸杆菌,结核菌素阳性,与PCP 不难鉴别。

参考文献
[1]李宏军,史大鹏主编.艾滋病影像鉴别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8.
[2]白人驹主编,第2版《X线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9-270
[3]姚正钢,邓秋月.58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特点[J].临床肺科杂志2012. 17(9):1692-1693.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