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五章

合集下载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五章

考研暑期强化经典教材-马原第五章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内容概要】第五章和第六章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本章共三节。

第一节阐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揭示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说明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的,因此,关于商品经济运动规律的理论是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前提。

第二节阐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石。

第三节阐述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分析说明资本主义政治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与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理论。

难点在于,第一,如何正确认识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怎样科学把握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产生、实现和分配等理论问题。

具体说,难点主要在于正确理解: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等知识点。

【命题预测】近几年本章内容只考选择题,今后也可以出分析题。

特别要注意掌握近三年没有考查过的知识点,主要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所有权和所有制、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等理论问题。

【考点精解】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产生的两个途经14 世纪末15 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已有资本主义的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两个途经。

(1)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雇佣关系。

封建社会末期,小生产者之间因激烈的竞争而发生两极分化,一极是竞争中获胜的作坊主成为最早的工业资本家,另一极是竞争中破产的作坊主同帮工、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五章

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
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
特点:资本占有主体多元化 以股息形式获得剩余价值 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 3、国际资本所有制:国家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 4、法人资本所有制:所有权和控制权合一 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
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劳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 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时期:劳动实质上隶属于资本 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
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 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分工
2、贸易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
4、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2、跨国公司的发展 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

马克思原理课件第五章

马克思原理课件第五章

3
资本主义制度
以私有制和市场竞争为基础的价值
由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出其工资的部分。
利润
生产者通过剩余价值的分配获取的收益。
生产关系的历史发展
古代社会
奴隶制和封建制是主要的生产关系形式。
社会主义
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是主要特征。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取代了封建制,工人阶级的出 现。
现代社会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生产关系日趋复杂。
结论和要点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相互作用和发展。 • 基础设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 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 生产关系随着历史的演变不断变化和发展。
交通
快速高效的交通系统可以促进物资和人员的流动。
通信
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可以加快信息传递和技术创新。
能源
可靠的能源供应对于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至关重 要。
教育
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可以培养人才,推动创新和发 展。
生产关系的基本形式
1
奴隶制
劳动者被奴役,没有劳动权利和自主性。
2
封建制
农民以土地作为生产手段,向地主提供劳动和产品。
马克思原理课件第五章
本章主要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设施的作用,生产关系的基本形式, 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生产关系的历史发展,结论和要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
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劳动工具、技术和资源。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包括所 有权、劳动分工和报酬等。
基础设施的作用

马原试题第五章

马原试题第五章

一、判断(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根源于资本集中的不断发展。

答:对(2)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自由竞争。

答:错(3)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垄断利润。

答:对(4)垄断的形成消灭了竞争。

答:错(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答:对(6)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基础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答:对(7)跨国公司就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大企业,通过谈判结合而成的国际经济组织。

答:错(8)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再发展到国家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身调节。

答:对(9)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种必然性根源于资本集中的不断发展。

答:对(10)金融资本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发展成的资本。

答:对二、单选1、通货膨胀是()A.商品供不应求,使物价上涨B.商品供过于求,需要发行货币C.纸币发行过多,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D.纸币发行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C.2、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即()A.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资本积累阶段B.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种必然性根源于()A.资本集中的不断发展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A.4、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A.是自由竞争 B.垄断利润C.垄断统治 D.资本主义私有制B.5、私人垄断的产生是由于()A.实行殖民政策的结果B.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的必然结果C.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直接结果D.资本家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结果B.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在于()A.围家垄断资本在数量上的优势 B.私合营企业C.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D.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C.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与发展B.危机频繁爆发,要求国家干预经济C.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政策的国际协凋D.国内劳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B.8、垄断利润是()A.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起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D.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涧B.9、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动力是()A.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生产社会化的发展C.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B.10、垄断利润是()A.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B.是平均利润的一种形式C.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是低于平均利润的A.1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B.国与国的经济联系加强C.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D.世界生产体系正在形成C.12、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C.垄断 D.滞胀C.13、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源是()A.资本主义私有制 B.垄断统治C.自由竞争 D.垄断组织A.14、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是()A.能够缩小各国之间的差距 B.既提供机遇又带来挑战C.使发展中国家受益更多 D.有百利而无一害B.15、垄断形成后,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A.商品输出 B.资源输出C.资本输出 D.劳务输出C.16、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C.17、资本主义垄断阶段()A.垄断完全排除了竞争B.垄断和竞争并存C.只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没有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D.只有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B.18、国际经济一体化()A.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B.是各国独立发展经济的要求C.是各国放弃本国经济利益促成的 D.意味着各国之间不再有经济矛盾A.19、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A.竞争手段实现的 B.宏观调控实现的C.垄断价格实现的 D.工业企业实现的C.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统治者是()A.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和工业资本家C.商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家 D.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D.三、多选1、垄断价格()A.是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能保证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市场价格B.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C.由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构成D.改变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A.B.D.2、垄断价格分为()A.垄断高价 B.垄断平价C.垄断低价 D.市场价格制约D.垄断价格要受到生产成本的制约A.C.3、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马原第五章

马原第五章
三,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价值和交换价值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价值凝结在商品里面,它要表现出来必须借助交换价值这一形式。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 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四,劳动的二重性。
(一),,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所决定的,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商 品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 的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四,商品经济的特征有: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存在交换关系、主要采取扩大再生产的形式以及开放。
五,资本主义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是由以所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 发展演化而来的。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过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 分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财富通常采取商品的表现形式,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包含着资本主 义一切矛盾的萌芽。因此,剖析商品,剖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就成为揭示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历史和逻辑的出发点。
五,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其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其二,商品交 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三),,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供大于求时价格低于价 值;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供求平衡时价格等于价值。 所以,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四),,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其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其 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5),消极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其三 , 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一,价值形式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二),,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过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 式;货币形式。 二,货币, (一),,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的产生,是商品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推动的结果。 (三),,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主要有以下 5 项: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四),,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被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 价值;一极是货币,它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就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 币的矛盾。所以,货币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买卖脱节。所以,马克思把商品 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是指劳动的私人属性,即由于生产资料 归私人所有,所以劳动的过程由私人控制,劳动的成果归私人占有。社会劳动是指劳动的社会属性,即由于存在 社会分工,因而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是社会总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是私人劳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化为 社会劳动,被社会所承认。由于每个商品生产者不可能确切、完全地知道社会的需要,因而他所生产出来的产品 不能或不能全部销售出去,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 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只有通过商品交换。 四,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理由在于:其一,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 盾的基础。其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制度, 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否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判断是否坚持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的一个标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表现在:其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其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 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 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 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有所发展。 其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其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 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其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 造中作用的认识。其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完整版)马原第五章总结

(完整版)马原第五章总结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自由竞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各商品生产者为了争夺有利生产和销售条件,所进行资本自由转移,不受限制的竞争。

(1)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

(2)资本集中:是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家之间为了追逐剩余价值,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产逐渐走向集中。

2.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引起垄断(1)垄断的含义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2.垄断产生的原因(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2)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3)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3垄断组织形式(1)形式:短期价格协定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国家垄断资本(2)本质: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且不断发展变化,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即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1.垄断与竞争的关系(1)垄断是在竞争中形成的(2)垄断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3)绝对垄断是不存在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2.垄断阶段的竞争形式(1)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2)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3)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4)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3.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征(1)竞争目的—获得高额垄断利润(2)竞争手段—凭借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3)竞争范围—国内和国际市场并举(4)竞争程度—更为激烈和持久(5)竞争后果—破坏作用严重列宁:“正是竞争和垄断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原则’的结合才是帝国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第五章名词劳动/劳动过程/劳动的一般性质/劳动的一般性质说明/劳动的社会形式/劳动的社会形式说明/生态系统/环境问题/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生物圈/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当代人类的环境问题/简答1、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表现)/2. 正确理解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决定作用/3、劳动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的作用/4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5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人类历史上的环境问题有哪些/7如何正确对待(认识)当代的环境问题/8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9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10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作用及性质/12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区别/13人口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点/14我国严重的人口问题/15造成我国人口问题的原因/16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17类人狷进化为人的内在根据和外部条件/第五章名词劳动是人们有目的的变革自然界使之适合或满足于自己需要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它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起了决定必性的作用。

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

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劳动的一般性质说明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劳动的社会形式一方面是指只有在一定社会关系、社会结合形式中,劳动才能得以展开,另一方面,劳动又加强了人和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使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更加密切和坚固。

劳动的社会形式说明人虽然源于自然界,但却不等于自然本身。

生态系统是生物和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一个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或称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部分构成。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不利的影响,称之为环境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精华课件ppt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精华课件ppt
经济手段
主要是国内市 场上的经济领 域
高额垄断利润巩 固和扩大垄断地 位和统治权力
经济手段
非经济手段
国际经济领域及 其他领域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 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垄断资本。
• 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 上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 垄断资本家集团。

的民族工业,并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控制权。
4.债务负担加重,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5.对国际资本的依赖性增强,容易受到国际
经济波动的影响。
◆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内容
1、国际垄断同盟的概念 2、跨国公司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4、国际经济协调机制
国际垄断同盟: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 过订立协议建立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以便在世 界范围形成垄断,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美国二战后形成的十大财团: 在二战后形成了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 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加利 福尼亚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等十大财团统治美 国的格局。
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控 制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即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 ”而对母公司、子公司、孙 公司建立层层控制,并进而 控制整个国民经济。
★国家资本输出
1.政府及其所属的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 2.政府的对外援助(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 3.政府在国外的资产 4.向国际机构的投资
产生的经济后果
1.对于资本输出国来讲
• 带来巨额利润,加速了资本积累,增强了垄断 资本的实力;
• 带动和扩大了商品的输出,巩固和扩大了垄断 资本的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C、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D、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3、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B、金融寡头的统治C、国际垄断同盟的出现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公司5、金融资本是由()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7、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8、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A、国有垄断资本B、资产阶级国家C、私人垄断资本D、资本输出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11、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A、发展缓慢不稳定B、发展迅速且持续稳定C、发展迅速但不稳定D、时而削弱,时而发展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B、国家调节经济C、公私合营经济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1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A、“代理制”B、“个人联合”C、“企业联合”D、“参与制”19、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D、殖民地和宗主国20、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A、新科技革命B、生产国际化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2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有()A、有利于所有国家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22、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23、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A、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B、降低其生产成本C、扩大了贸易逆差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2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很多,但不包括()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C、金融风险加大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25、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2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A、寄生的资本主义B、腐朽的资本主义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D、过渡的资本主义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A、全面的社会化B、全面的商品化C、全面的市场化D、市场的计划化28、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29、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生产社会化D、经营管理社会化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答案:1、A 2、D 3、C 4、D 5、C 6、D 7、C 8、A 9、C 10、B 11、C 12、C 13、B 14、C 15、B 16、B 17、D 18、D 19、B 20、C 21、B 22、D 23、C 24、D 25、D 26、D 27、A28、C 29、B 30、D二、多项选择题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D、生产过剩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C、社会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D、对于不能直接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只能由国家来承担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A、国营企业B、国私合营企业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D、国家调节经济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A、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C、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D、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7、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B、竞争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8、垄断价格是()A、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9、垄断利润是()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了新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A、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B、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C、私有垄断资本普遍采用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D、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11、垄断形成的原因()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B、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12、垄断竞争的特点()A、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B、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C、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能力并存D、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竞争13、垄断价格()A、完全是人为定价格B、受替代品竞争的制约C、受市场需求量的制约D、违背了价值规律14、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改变了表现形式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15、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A、可能相互交往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C、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16、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D、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17、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主要表现在()A、生产全面社会化B、生产管理日益社会化C、工会组织日益社会化D、资本日益社会化18、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A、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B、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C、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D、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19、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A、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B、为商品输出开路C、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D、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A、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B、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D、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A、以跨国公司为主体B、以国家资本输出为主C、生产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D、发达国家互相输出为主要流向2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实行部分国有化C、实行职工持股D、推行企业民主,实现劳资合作23、以下说法中正确地说明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是()A、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B、社会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表现C、社会福利制度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实行社会主义D、社会福利计划力图纠正市场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意义2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七十七国集团D、世界贸易组织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C、资本输出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26、经济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是()A、可靠而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B、重要的廉价原料产地C、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供应地D、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地27、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B、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28、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9、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0、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A、长期的历史过程B、隐蔽的历史过程C、曲折的历史过程D、复杂的历史过程答案:1、ABC 2、ABCD 3、ABCD 4、ABD 5、AD 6、ABCD 7、ABCD8、ABD 9、ABD 10、ABD 11、ABCD 12、ABCD 13、BC 14、ABCD15、ABD 16、ABCD 17、ABD 18、ABCD 19、ABCD 20、ABCD 21、ACD 22、ABCD 23、ABD 24、ABD 25、ABCD 26、AB 27、BCD 28、ABCD 29、ABCD 30、ACD三、判断题1、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