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阅读理解
【优选】2020年度部编八下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回答问题。
(15分)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八年级语文课文解析第五单元-壶口瀑布解题答案

语 文 八年级 下册
人教版
第五单元
2.阅读课文,说说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 在不同季节,其表现出的特点是怎样的。 _第__一__次__是__在__雨__季__,__特__点__是__像__一__锅__沸__水__,__水__势__浩__大__,__涛__声__ _如__雷__,__令__人__害__怕__。__第__二__次__是__在__枯__水__季__节__,__景__观__丰__富__多__样__, _有__雄__浑__壮__阔__,__有__陡__峭__奇__绝__,__多__彩__多__姿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人声鼎沸:指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
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与上文相矛盾。
语 文 八年级 下册
人教版
第五单元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关键在于领
导的勤政廉洁和管理智慧。(去掉“能否”)
B.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
语 文 八年级 下册
人教版
第五单元
视角五: _转__到__脚__下__立__足__点__,__描__写__常__年__被__黄__河__冲__刷__侵__蚀__的_ _河__底__巨__石__,__巨__石__“_静__”_的__形__态__蕴__含__着__河__水__“_动__”_的__力__量__,__景__ _物__特__点__是__“_震__撼__人__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6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
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
壶口瀑布阅读题及答案

壶口瀑布阅读题及答案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境内,是中国五大瀑布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
它被誉为“中国最美的瀑布”,由于瀑布形状像一个大壶,所以称之为“壶口瀑布”。
如果你曾经去过壶口瀑布,那么你一定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它的魅力。
但如果你没有去过,或者你想更深入地了解壶口瀑布,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壶口瀑布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一:壶口瀑布的落差是多少?壶口瀑布的落差是60米。
题目二:壶口瀑布又被称为什么?壶口瀑布又被称为“金锅瀑布”。
题目三:壶口瀑布的 Waterfall Index 是多少?壶口瀑布的 Waterfall Index 是95.7,这是一个十分高的数值,意味着壶口瀑布是非常壮观的瀑布。
题目四:哪个时期,壶口瀑布曾经失落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唐朝时期,壶口瀑布曾经失落在历史的长河中。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曾经写了一篇名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其中就有一句:“见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凭几石兰同署,百年已去,壶口瀑布失落。
”这说明了当时壶口瀑布已经没有了。
题目五:壶口瀑布的水为什么是黄色的?壶口瀑布的水是黄色的,这是因为附近的地质特征和富含矿物元素的岩石与水相混合所致。
除了以上的问题外,还有很多值得了解的关于壶口瀑布的知识。
例如,壶口瀑布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胜地,还有着重要的环境和生态意义。
据研究,壶口瀑布是黄河流域最重要的水文地质景观之一,它对黄河的洪水调节和水系生态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壶口瀑布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这里栖息着各种野生动植物,包括白腊羽鸟、黄河大鲵等珍稀物种。
总之,壶口瀑布不仅是一道自然风景的壮观画卷,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和生态意义的“活化石”。
在前往壶口瀑布旅游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它、尊重它,让这道自然奇观永恒流传。
(完整版)壶口瀑布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壶口瀑布》节选,完成1—4题。
①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②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1.在选段①中作者为什么要写赏雨季壶口瀑布的感受呢?2.在选段②结尾处作者讲了关于黑猪掉进壶口瀑布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选段①中“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体会句子中加点字“扫”的妙处。
4.分析选段②中划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阅读题

句意分析这两处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这两处文字都属于侧面描写,完整和丰富了黄河的形象,第一句写出了雨季黄河的水势浩大凶险(1分),第二句写出了黄河水流的迅猛。
7、这段中运用两个“突然”表现了“壶口”地势的陡峭、险峻,段中明显与它们形成呼应的一句话是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作者引用黑猪的故事是为了突出黄河水流的迅猛。
8、第三段中“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一句中,“从从容容”的原因是:这是作者第二次去看壶口瀑布,当时正是枯水期,“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而第二段中“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一句中,“大着胆子”则是因为这是作者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当时正是雨季。
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如果下“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9、请联系前文,具体说说第⑶节中河水得以“畅畅快快”驰骋的原因。
因为“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
河面非常开阔。
第四段:从水流角度看:河水在龙槽壶口的特点——凝重、猛烈(4)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第17课 壶口瀑布(基础训练)(原卷版)

第17课壶口瀑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铸.成(zhù)潺.潺(chán)告诫.(jiè)B.推搡.(sǎng) 弥.漫(mí) 霎.时(shà)C.驰骋.(chěn) 漩涡.(wō) 寒噤.(jìng)D.雾霭.(ǎi) 迂.回(yū) 出轧.(zhá)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告诫如丝如缕寒噤怒不可遏B.弥漫勇往直前迂回前呼后拥C.横溢推推搡搡漩涡千军万马D.刹时博大宽厚驰骋振耳欲聋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告诫.(jiè)警觉.(jué)横溢.(yì)B.跌.落(diē)折.返(shé)丝缕.(lǚ)C.打旋.(xuán)集纳.(nà)剁.手(duǒ)D.雾霭.(ǎi)刹.那(shà)博.大(bó)4.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旋.涡(xuàn)告诫.(jìè)驰骋.(chéng)推推搡.搡(sǎng)B.寒噤.(jīn)雾霭.(ǎi)凝.重(níng)怒不可遏.(è)C.龙槽.(cáo)汩.汩(gǔ)潺.潺(chán)如丝如缕.(lǚ)D.出轧.(yà)迂.回(yū)浓缩.(suō)湿漉.漉(lù)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告诫推推搡搡震耳欲聋奋力抗争B.旋涡如丝如楼挟而不服汩汩如泉C.迂回怒不可遏窟窟窍窍搏大宽厚D.番身钢板出轧浪沫横溢潺潺成溪6.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非常狭窄,形如“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
本文描述的就是这一胜景。
B.本文作者梁衡,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一叹》等。
《壶口瀑布》阅读题及其答案

《壶口瀑布》复习卷答案一、基础知识1、写出一句描写黄河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或给加点的词注音告jia(诫)mímàn (弥漫)推推sǎng sǎng搡搡Shà(霎)时chíchěng(驰骋)漩.(xuàn)涡寒jìn(噤)wù’ǎi 雾霭乘xì隙而进折返迂yū回钻石mì(觅)缝gǔgu 汩汩hánchan (潺潺)怒不可a(遏) 挟.(xi?)而不服二、阅读选文,完成下列练习。
1、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表现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2、文中“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一句属于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以静衬动。
用“青冷的灰,寂寂的蓝”衬托壶口瀑布奔腾激越、令人震撼的气势。
3、请联系前文,具体说说第⑶节中“驰骋”一词写出了什么?用得好在哪里?“驰骋”呼应了前文“其势如千军万马”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壶口瀑布处的黄河水汹涌奔腾的雄壮气势4、文章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描写黄河带给人的感受,其中最主要的是听觉和视觉,“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则属于触觉。
5、这段中运用两个“突然”表现了“壶口”地势的陡峭、险峻,段中明显与它们形成呼应的一句话是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作者引用黑猪的故事是为了突出黄河水流的迅猛。
6、请联系前文,具体说说第⑶节中河水得以“畅畅快快”驰骋的原因因为“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
河面非常开阔。
第四段:从水流角度看:河水在龙槽壶口的特点——凝重、猛烈1、“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在文中“宽”具体指的是五百米宽的河道,“窄”具体指的四十多米宽的深沟(请用原文回答)2、说说你对“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的理解: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流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的画面,突出水势变化之大,表现了黄河壮阔的气势。
壶口瀑布阅读题及答案

壶口瀑布阅读题及答案壶口瀑布阅读题及答案章节一:壶口瀑布的介绍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偏关县与吕梁市石楼县交界处,是黄河上游的一道壮观风景线。
它不仅是中国黄河的第一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
壶口瀑布呈“U”型悬崖状,瀑布高度近50米,宽达30米,水量巨大,每秒钟可达近1500立方米,被誉为“黄河第一瀑”。
章节二:壶口瀑布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壶口瀑布最早是由一位名叫姚安公的三国时期武将发现的。
当时他在此搜寻隐居的葛洪,并在此写下了《壶口集》,将壶口瀑布永久地刻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章节三:壶口瀑布的神话传说壶口瀑布有着许多神话传说:据说黄河龙王曾和一名妖怪大战,当黄河龙王的金色龙角被妖怪撞断时,就形成了壶口瀑布;还有一说是古代有一位女子特别聪明美丽,被称为壶口仙女,但她的美貌引起了黄河龙王的注意,所以龙王终于派人把她抓走,让她成为了龙宫里的一员。
章节四:壶口瀑布的景观壶口瀑布景观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6月至8月,这个时候瀑布的水势最为汹涌澎湃,悬崖也更加清晰。
瀑布之下的黄河金字塔和碧绿的草地,犹如一幅自然的油画,极为壮观。
此外,壶口瀑布还有许多神秘的岩洞和古老的石林,这些景观让壶口瀑布更具有神秘色彩。
章节五:壶口瀑布的旅游建设壶口瀑布的旅游建设非常完善,除了周边饭店和商铺之外,还有专门的公共厕所,游客中心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壶口瀑布也有各种各样的游玩项目,如搭乘观光电梯、沿着河边漂流、体验坐船观赏瀑布等,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答案:1、壶口瀑布在山西省偏关县和吕梁市石楼县交界处。
2、壶口瀑布是中国黄河的第一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
3、壶口瀑布的水量每秒钟可达近1500立方米,被誉为“黄河第一瀑”。
4、壶口瀑布最早是由一位名叫姚安公的三国时期武将发现的。
5、壶口瀑布有许多神话传说,如黄河龙王和妖怪的战斗、壶口仙女等。
6、壶口瀑布景观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6月至8月。
7、壶口瀑布的旅游建设非常完善,如公共厕所、游客中心、观光电梯等配套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而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有幸?(2分)
2、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
(4分)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4分)
(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4分)
答案:
1、雄心勃勃的黄河得到了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2、(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
(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
(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
(4)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1)形容词贬义褒用,生动形象的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4、第一问:象征。
或:托物言志。
第二问: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
(一)阅读梁衡的《壶口瀑布》选段,完成第14~15题。
(5分)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4. 作者站在河心,采用了俯视、仰视、由上而下再向上、平视多种观察视角来写壶口瀑布。
选择其中一个视角,简要概括作者由此观察到的美景及其突出特点。
(特点用一个词语回答)(2分)
观察视角:①观察到的美景:
②景物突出特点:③
15. 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该句使用的表达方式的作用。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课内散文阅读(共5分)
14. 示例:(1)俯视;河中之河;奇特。
(2)仰视;河水排排涌来,碎成堆堆白雪;雄壮。
(3)由上而下再向上;飞转成漩涡,碎为水雾,升起彩虹;惊险。
(4)平视;各种形态的水;千姿百态。
评分:共2分。
美景及其主要特点各1分。
15. 示例:(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使用了描写这种表达方式,通过比喻和“涌”“挤”等一系列动词,具体而准确地描摹了作者仰视时,看到的河水奔涌之态、雄阔之象,与俯视的奇特景象以及即将描述惊险之景相映衬,(2)“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运用了描写、记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先描写了俯视沟底时看到的景色,然后简要叙述当地流传的一个故事,和前后句一起突出此处的惊险。
评分:共3分。
判断表达方式1分,分析作用2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